【人教版】2021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全套)题型突破专练汇总
2021年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知识点过关专练 物质推断题专项训练卷(二)

物质推断题专项训练卷(二)1.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其中D与E的组成元素相同,B、D、E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F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G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M是一种黑色固体粉末。
请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
(2)物质M在反应①中所起的作用是_ 。
(3)反应③中伴随着_(填“放热”或“吸热”)现象。
(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
(5)写出实验室制取气体E的化学方程式:_。
2.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各物质反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A和B能发生中和反应,G、H为金属单质,X、Y是金属氧化物,部分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已略去。
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反应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1)A物质的俗称_ __,F物质的化学式。
(2)反应②属于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写出G与蓝色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下列A~H 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已知A 是沼气、可燃冰的重要成分,F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式为,G俗称_。
(2)大气中D的含量过高会产生_ _,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 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 __反应。
4.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其中A、B、C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D是温室气体,G是重要调味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1)G的化学式为_ 。
(2)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
(4)F的一种用途是:_ __。
5.A、B、C、D都是九年级化学教材中较常见的物质,它们存在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1)若A为较活泼金属,C为气体单质,则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 。
(2)分别写出一个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①若C为金属单质,A、B、D都是化合物:_ _;②若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C为水:__ _。
(2021年整理)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完整)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完整)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的全部内容。
1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专题一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及分类一、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物质的性质包括性质和性质。
2.物理的性质是指通过眼、鼻等感官可以感知或者用仪器可测出的物质的表面性质,它包括颜色、、气味、熔点、、硬度、、溶解性等方面。
3.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的内在性质,它肉眼无法感知,只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它包括可燃性、、氧化性、酸性、性等。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二、物质的变化及其分类: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1)从定义上区别:物理变化后没有生成,如将纸撕成纸条、蜡烛熔化、冰融化成水、石油的蒸馏分离等;但化学变化则有生成,如米饭烧焦变黑有糊味、木柴燃烧、火药爆炸等.所谓新物质是指与原物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的物质。
(2)从反应现象上区别: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变色、放出、生成等现象。
但不能以此作为判断依据,有些物理变化也有这些现象!如就不是化学变化,所以判断时还需综合其他因素作出判断。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变化,如分析蜡烛燃烧这一变化:火柴靠近蜡烛芯时,烛芯处变软、熔化、燃烧、发光发热、有黑烟。
在此过程中,蜡烛变软、熔化是变化,燃烧是变化,发光发热是伴随的现象。
3、化学变化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1)化合反应(合)通式:A+B=AB例:(2)分解反应(分)通式:AB=A+B2例: (3)置换反应:(换)通式:AB+C=CB+A例:注意:CO+CuO CO 2+Cu不是置换反应,它不符合定义中“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这一句,该反应的反应物由组成。
中考化学人教版 题型突破练四 短文阅读题(针对第13题)

(1)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钠是由离离子(选填“分子”“原子”或“液中+1 价的元素有 NNaa、、H(填元素符
号)。
H
(2)从盐水中重新得到食盐固体,需进行操作的
名称是蒸蒸发。 (3)氯化发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假设冬子的竹筒
中有 358 g 氯化钠, 10 ℃时最少需用 110000g
(3)化学知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ABBCC(填字母序号)。 A.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住口鼻 B.使用医用酒精时应远离火源 C.勤洗手、戴口罩是防止病毒入侵的有效方法 D.95%的酒精溶液的消毒能力比 75%的酒精溶液强
(4)疫情期间要均衡饮食,保证健康。以下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CCE(填
(1)柑橘根系以 MMgg2+2+(填微粒符号)形式吸收镁元素。
(2)向土壤中施用上述镁肥,除了可以补充镁元素外,还有的作用是改改良
土土壤壤的的酸碱酸性。
良
(碱3)性文中提及的三种镁肥中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氧氧化化镁镁(或(M或gO)。
(4)氢氧化镁分散到水中可形成悬浊液,静置后取上层Mg清O液)滴加无色酚酞
(4)图中 a 点(-2.8 ℃)未生成过氧化氢的原因可能是_温_温度度过过低低((或或形
成的的水水滴滴粒粒径径大大于 于10 1微0米微,米合,理即合可理)_即_。
形成
可)
5.(2021·广州)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氢在太阳中的核聚变放出大量光和热,是太阳能的来源,掌握可控核聚 变技术对人类未来文明发展至关重要。2021 年 5 月,中科院“人造太 阳”EAST 实验装置创造了氘、氚核聚变在 1.2 亿摄氏度下运行 101 秒的 新纪录,为世界核聚变研究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新版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汇编(共30个专题 附379页 附答案)

C.若实验药品充足,时间足够长,铁粉锈蚀可将广口瓶内的氧气完全耗尽,则实验结果就与拉 瓦锡实验的结果十分接近,故正确; D.拉瓦锡的实验中用到的药品是金属汞,汞有毒;而该实验中用到的是铁粉、活性炭粉、氯化 钠等,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正确. 故选 A. 8(2018·菏泽中考)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图,有关此实验的结论与 分析错误的是( )
)
【好题】(2018·眉山中考)下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A.氧气无须提前制备和收集 B.用塑料瓶代替集气瓶,实验更安全 C.该装置也可用于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制备、干燥和检验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黑色固 体 16(2018·邵阳中考)如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做法 理的是( ) 合
A.拉瓦锡
B.侯德榜
C.门捷列夫
D.道尔顿
【解析】拉瓦锡是研究空气组成的,侯德榜制碱,门捷列夫是编制元素周期表,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是 原子学说分子论的创立者。
15(2018·河南中考)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 21%的气体是____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 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15.氧气(O2 ) Al2O3 1.(2018·河北中考)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
D.稀有气体 )
1.(2018·三明中考)下列可供人呼吸的气体是( A.氧气 B.氢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
3(2018·玉林中考)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
2(2018·贵港中考)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氮气叮用作食品保护气
2021年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知识点过关专练 题型突破三 物质推断题 无答案

题型突破三物质推断题类型给定物质间的反应与转化1. (2020·宁夏)下列各物质之间相互转化(注:物质间的转化均通过一步实现)关系与右图不符..的是()2. (2020·天津)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中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
下列选项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图示转化关系的是()3. (2019·福建)如右下图所示,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或其溶液)俨然是滑冰赛道上参加接力比赛的“运动员”,相邻“运动员”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已知:五种物质分别是Fe、HCl、NaOH、CaCO3和CuCl2中的一种,其中,甲是单质,丁与戊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熄灭终点的火炬。
(1)甲能分别与另四种物质中的反应(写化学式)。
(2)丁与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
(3)丙与丁的反应属于_ __(填基本反应类型)。
(4)若把无机物按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进行分类,无机物X的类别不同于上述五种物质;如果用X替换戊,它也能与丁反应生成一种生活中常用的液态灭火剂,X是__ (写一种)。
4. (2019·北部湾)智能手机屏幕解锁图形如图所示,若数字1、3、4、6、7、8、9分别是铜粉、木炭粉、氧气、水、生石灰、盐酸、硝酸银溶液中的一种,其中数字6代表的物质是一种气体单质。
(“—”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1)数字6代表的物质是。
(2)数字1与4代表的物质发生反应时_ 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数字7与8代表的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
(4)小李同学认为图中解锁图形太简单,于是他在原数字所代表物质及线路不变的基础上,另选两种物质继续将“3—2—5”连接起来。
若数字5代表的物质是一种碱溶液,则数字2代表的物质是_ _。
(5)上述所有反应都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 __。
类型限定元素种类的推断5. (2020·恩施州)已知A、E、F是单质,B、C、D是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
(精编)2021版中考化学总复习(人教版)精讲精练:专题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专题三身边的化学物质一、气体的制取、收集和除杂1.发生装置的选择(1)选择原那么①反响物的状态;②反响是否需要条件 .(2)装置:固体反响需加热 ,如图①;固液反响不需加热 ,如图②③④ .2.收集方法的选择(1)排水法:难溶于水或微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响的气体 ,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如右图) .O2、H2、CO、CH4等均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注意:①倒立在水槽中的集气瓶不得留有气泡 ,否那么会影响收集气体的纯度 .②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 ,而是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 ,才能收集 ,这样收集的气体才会更纯洁些 .③假设被收集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 ,应将集气瓶(盖有毛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假设被收集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 ,那么应将集气瓶(仍盖有毛玻璃片)倒放在桌面上 .(2)排空气法:密度与空气有一定差异且不与空气反响的气体可用排空气集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如图1);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如图2);如用图3装置收集气体时 ,当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时 ,气体由B进A出;当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时 ,气体由A进B出 .注意:①集气瓶要枯燥;②集气瓶中的导气管要伸到接近集气瓶的底部 ,便于排尽空气 .3.气体的净化和枯燥(1)实验装置(2)气体的枯燥选用枯燥剂应根据气体的性质和枯燥剂的性质而定 ,其原那么是枯燥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水分 ,而不能与气体发生反响 .如下表中常见气体的枯燥剂:枯燥剂可枯燥的气体不能枯燥的气体浓硫酸H2、O2、CO、HCl等中性、酸性气体不能枯燥碱性气体 ,如NH3无水硫酸铜(CuSO4)、无水氯化钙(CaCl2)H2、O2、CO、CO2、HCl无水氯化钙不能枯燥NH3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或碱石灰H2、O2、CO、NH3等中性、碱性气体不能枯燥酸性气体 ,如CO2、SO2、HCl、H2S等(3)气体的净化选择气体吸收剂应根据气体的性质和要除去杂质的性质而定 .原那么:①所用的吸收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杂质;②不能与被提纯的气体反响 ,也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常见的气体及其吸收剂:水蒸气:吸收剂为浓硫酸、无水硫酸铜、氢氧化钠固体、碱石灰(氢氧化钠与生石灰的混合物)等 .HCl:吸收剂为氢氧化钠溶液、碱石灰等 .CO2:吸收剂为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碱石灰等 .气体的净化顺序:先除杂 ,后枯燥;加热之前先除去水 .二、常见物质间的转化1.CO2的重要性围绕CO2展开的一系列转化反响2.金属及碱的重要性(1)(2)3.盐的重要性酸、碱、盐以及单质、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均与盐有密切的联系 ,盐将这些物质联系在一起 .三、空气和水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其组成是通过测定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来表示的 ,但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相对的 ,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很多 ,但原理根本是一样的 ,即一般是先把氧气消耗掉 ,而后利用压强和体积的变化来确定 .所以 ,在选择燃烧物时一般选用红磷;不选用铁丝是因为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选用硫或碳是因为硫或碳燃烧后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如选用硫或碳 ,那么瓶内可放一些NaOH 溶液来吸收生成的气体 .对实验误差的分析应重点放在燃烧物的用量(要充分消耗氧气)、装置的气密性(装置气密性要好)、记录实验数据的时间(温度冷却到常温下)等 .四、溶液1.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判断某物质是否是溶液 ,一般看以下两点:是否具有均一、稳定的性质;是否是一种混合物 .溶液是澄清、透明的 ,但不一定是无色的 .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 ,不管水的量有多少 ,习惯上把水看做是溶剂 ,而且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某溶液 ,一般指的是其水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只有在 "一定温度下〞和 "一定量的溶剂里〞才有确定的意义 .在改变溶剂或温度的情况下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进行相互转化 .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与浓、稀之间无必然联系 ,即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但对于同一温度下、同一溶质的溶液 ,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比其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①可以查出某种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可以确定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状况;③可以比拟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④可以确定怎样制得某温度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等 .五、溶液的酸碱性1.溶液的酸碱性指的是溶液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 ,通常用酸碱指示剂来测定(定性).溶液的酸碱度是指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常用pH表示(定量) ,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2.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H+;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OH- .3.NaOH和Ca(OH)2同属碱类物质 ,由于金属阳离子不同 ,因而有各自的不同特性 ,如NaOH易溶于水 ,而Ca(OH)2微溶于水 .因此 ,要充分吸收混合气体中的CO2应选用NaOH溶液 ,检验CO2的存在时应选用Ca(OH)2溶液 .4. "酸、碱、盐〞这局部知识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 ,其知识点多而琐碎 .要想扎实地学好这局部知识 ,就要认真分析、归纳好其中的重要知识点: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掌握常见酸、碱、盐的特性;会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酸碱性强弱;认识中和反响的实质 ,知道中和反响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复分解反响及该反响发生的条件等 .考向一气体的制取、收集和除杂【例1】以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一些装置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3)用装置A与C连接制取并收集氧气 ,那么装置A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当观察到装置C中________时才开始收集;(4)SO2通常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易溶于水 ,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 .实验室用以下图装置收集一瓶枯燥的SO2,装置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填字母),装置中的X是__________ .解析:(1)仪器a为试管;(2)制取CO2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响制取不需加热,应选B作为发生装置;CO2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应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3)用装置A与C连接制取氧气时,制氧气药品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时,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4)要收集一瓶枯燥的SO2,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X为浓硫酸,长管进短管出,气体由c进入,d出;SO2的密度比空气大,故枯燥后的SO2由b进入,a出;SO2有毒,故把SO2溶于水 .答案:(1)试管(2)B 、D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假设木条熄灭 ,那么CO 2已集满(3)2KMnO 4 = = = = =△K 2MnO 4+MnO 2+O 2↑ 气泡连续均匀放出(4)c d b a 浓硫酸方法归纳 由反响物状态和反响条件确定发生装置;由气体的性质确定收集装置;除去气体杂质先除去其他气体 ,最|后除去水蒸气;有毒的、会污染空气的气体一定用尾气装置处理 .考向二 空气和氧气【例2】 "减少污染 ,净化空气 ,还我一片蓝天〞已成为城市居民共同的心声 .(1)洁净的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气体有氧气和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汽车燃料燃烧不充分时 ,会产生炭粒和有毒的________(填化学式)气体 ,污染空气 .(3)汽车使用压缩天然气(CNG)作燃料 ,会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天然气所含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压缩天然气(CNG)加气站必须悬挂图标 ,因为_______________ . 解析: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是氧气和氮气;汽车燃料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炭粒和一氧化碳;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必须禁止烟火 ,以防引燃加气站中空气里的天然气 ,发生爆|炸 .答案:(1)N 2 (2)CO (3)CH 4 加气站空气中含有天然气 ,遇到明火 ,可能发生爆|炸 方法归纳 空气的污染包括气体污染和粉尘污染 ,气体污染包括SO 2、NO 2和CO 的污染等 ,在明确污染原因的前提下 ,分析防治措施是否可行 ,是否能起到防治污染的作用 .考向三 溶液【例3】 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生命吸管〞(如以下图)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水净化器 ,里面装有网丝、注入了活性炭和碘的树脂等 .其中活性炭起到________和过滤的作用 .(2)水常用来配制各种溶液 ,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20%的NaCl 溶液来选种 .现将300 g 25%的NaCl 溶液稀释为15%的NaCl 溶液 ,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 g .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NaCl NH4Cl①60 ℃时 ,向两个分别盛有50 g NaCl和NH4Cl的烧杯中 ,各参加100 g的水 ,充分溶解后 ,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溶液 .②采用一种操作方法 ,将上述烧杯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 ,变为不饱和溶液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溶质的质量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C.溶液质量可能不变 D.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解析:(1)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2)硝酸钾溶液是固体硝酸钾溶于水形成的,即溶质是硝酸钾;(3)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 ,那么有:300 g×25%=(300 g+x)×15% ,x=200 g;(4)①6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7.3 g ,即100 g水中溶解37.3 g NaCl恰好饱和,而50 g NaCl在100 g水中不能完全溶解,即得饱和溶液,同理,由60 ℃时NH4Cl的溶解度为55.2 g知:50 g NH4Cl能够完全溶解在100 g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②因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采用升温或增加溶剂的方法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1)吸附(2)硝酸钾(3)200(4)①NaCl②D方法归纳溶液稀释的计算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溶液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条件: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Ca(OH)2除外] .考向四碳和碳的化合物【例4】如图中的物质都是初中化学中所学的 ,其中A、B为单质 ,B是可供动植物呼吸的气体;甲、乙、丙为化合物 ,甲与过量的丙、乙与过量的丙两两反响的所有产物相同 .图中 "-〞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响; "―→〞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局部反响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B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丙的名称__________ .(2)写出A和甲反响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乙―→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解析:B 是可供动植物呼吸的气体 ,可知是O 2 ,由于单质A 能生成甲 ,并且A 与甲相互之间还能反响 ,可推知A 为C ,甲为CO 2 ,又根据甲与过量的丙、乙与过量的丙反响的产物相同 ,可知丙是碱溶液 ,乙是酸 ,因为碱与酸和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响都生成盐与水 ,乙又能生成甲 ,那么乙应是碳酸 .答案:(1)O 2 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等)(2)C +CO 2 = = = = =高温2CO(3)H 2CO 3 = = =CO 2↑+H 2O(合理答案均可)方法归纳 解答此类推断题 ,首|先要抓住突破口 ,然后顺藤摸瓜进行推理 ,假设遇到多种可能情况 ,那么可用试探法 ,即假设某物质可能是什么 ,然后依据题中关系推理 ,假设不合理那么排除 ,假设合理那么继续推理 ,直到推断出所有物质的名称 ,然后给出答案 .考向五 金属【例5】 向AgNO 3、Cu(NO 3)2、Zn(NO 3)2的混合溶液中参加一些铁粉 ,反响完成后过滤 ,以下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 ) .A .滤纸上有Ag 、Cu 、Fe ,滤液中有Zn 2+、Fe 2+B .滤纸上有Ag 、Cu ,滤液中有Zn 2+、Fe 2+C .滤纸上有Ag 、Cu ,滤液中有Cu 2+、Zn 2+、Fe 2+D .滤纸上有Ag 、Cu 、Fe ,滤液中有Cu 2+、Zn 2+、Fe 2+解析:由于D 中滤纸上有Fe ,因此滤液中不会存在Cu 2+ ,因为Fe 会将Cu 2+从溶液中置换出来 ,选D .答案:D方法归纳 如果盐溶液中有多种金属离子 ,金属先置换出较不活泼金属对应的离子 ,然后再置换出较活泼的金属对应的离子 .考向六 酸 碱 盐【例6】 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离子是( ) .A .Cu 2+、SO 、H +B .Cl -、NH 、OH -C .Ba 2+、SO 、NOD .Na +、K +、NO解析:A 中各离子共存 ,但C u 2+在溶液中呈蓝色溶液;B 中NH 、OH -结合生成NH 3和水 ,故不能共存;C 中Ba 2+、SO 结合生成难溶于水、也难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不能共存;D 中离子能大量共存 ,且形成无色溶液 .答案:D方法归纳 溶液中物质共存问题的实质是物质溶于水发生电离 ,电离的各种离子两两结合不能产生沉淀、气体或水 .其根本类型有:①溶液假设无色时那么不存在有色离子:如Fe 3+(黄色)、Fe 2+(浅绿色)、Cu 2+(蓝色);②在酸性溶液中 ,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OH -、CO 、SO 、HCO 等;③在碱性溶液中 ,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H +、NH 、Cu 2+、Mg 2+、Al 3+、Fe 3+、Ag +等;④彼此结合能生成沉淀的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Cl -和Ag +、Ba 2+和SO 、Ca 2+和CO 等 .1.以下关于O 2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 .A .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空气中的O 2B .硫在O 2里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 .工业上将空气液化后再进行别离来制取O 2D .加热KClO 3制O 2 ,可用MnO 2作催化剂2.以下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 .CO 与CO 2可用澄清石灰水区分B .CO 具有复原性 ,可用于铁的冶炼C .CO 2的过多排放可导致酸雨的产生D .金刚石和石墨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3.以下有关铁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B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 .工业炼铁的原理是:Fe 2O 3+3CO = = = = =高温2Fe +3CO 2D .铁锅使用后及时洗净、枯燥 ,以防生锈4.除去以下物质中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的方法 ,合理的是( ) .A .CaO(CaCO 3):参加足量的稀盐酸B .CO 2(CO):在氧气中点燃C .H 2(HCl 、H 2O):通过盛有足量生石灰和烧碱混合固体的枯燥管D .N 2(O 2、H 2O):先通过加热的铜网 ,再通过盛有浓盐酸的洗气瓶5.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现存:①氮气;②生石灰;③碳酸氢钠;④熟石灰;⑤二氧化硫;⑥酒精 .答复以下问题(均填序号):(1)可作燃料的是__________ .(2)可作食品枯燥剂的是__________ .(3)能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___ .(4)常用来改进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 .(5)可作食品发酵粉的是__________ .(6)充入灯泡可延长灯泡使用寿命的是__________ .6.以下是初中化学局部重要的实验或实验装置 .请按要求填空:(1)A实验玻璃管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2)B实验如果实验数据小于21% ,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3)C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用D装置制取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以下三种金属被发现、使用的先后顺序为:铜、铁、铝 .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跟(选填字母)________(A.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B.金属的导电性C.金属的活动性)关系最|大;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废钢铁得到回收利用 ,其目的是(选填字母)____________(A.节约金属资源B.合理开采矿物C.防止钢铁生锈);生锈的铁制品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洗槽中 ,观察到溶液变黄 ,有无色气泡逸出 .写出其中一个反响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其反响类型是________.假设要验证银、铁、锌的活动性顺序 ,某同学已经选择了打磨过的铁丝 ,你认为他还需要的另外两种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 .(2)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以下图所示 .①t1℃时 ,A和B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 .②把t1℃时A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除了升高温度外 ,还可以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 .③t2℃时 ,A的溶解度为25 g ,在t2℃时 ,向50 g水中参加20 g的A物质 ,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④A中混有少量的杂质B,假设想得到较为纯洁的A,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专题提升演练1.A 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不复燃 ,不能检验空气中的氧气 .2.C CO 2排放过多可引起温室效应;导致酸雨的气体是SO 2、NO 2等 .3.B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4.C CaO 和CaCO 3都能与盐酸反响 ,故无法除杂;因CO 2中有少量C O 不能被点燃 ,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 ;H 2中混有HCl 、H 2O ,HCl 能与生石灰、烧碱反响 ,H 2O 能与生石灰反响 ,且能被烧碱吸收 ,能除去HCl 和H 2O ;D 项中通过加热的铜网 ,O 2被除去 ,通过盛有浓盐酸的洗气瓶无法除去H 2O ,应通过浓硫酸的洗气瓶 ,可除去H 2O .5.答案: (1 )⑥ (2 )② (3 )⑤ (4 )④ (5 )③ (6 )①解析:酒精具有可燃性 ,可作燃料;生石灰能吸收水分 ,生成熟石灰 ,故可作食品枯燥剂;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响生成酸 ,随水降落形成酸雨;熟石灰能中和酸 ,常用来改进酸性土壤;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放出CO 2气体 ,使食品松软可口 ,故可作发酵粉;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不与灯丝反响 ,充入灯泡可延长灯泡使用寿命 .6.答案: (1 )氢气 (或H 2 )(2 )装置漏气 (或加热时间短 ,反响不充分;或铜的量太少 ,氧气没完全反响;或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等 )(3 )不能燃烧 ,不支持燃烧 ,能灭火 ,密度比空气大(4 )CaCO 3+2HCl = = =CaCl 2+H 2O +CO 2↑ (或2H 2O 2 = = = = =MnO 22H 2O +O 2↑ )解析: (1 )水的电解实验中与负极相连接产生的气体为氢气; (2 )装置漏气、铜的量太少 ,氧气没完全反响 ,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等都能造成测定氧气的含量小于21%; (3 )由C 中实验可知CO 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能灭火 ,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4 )用D 来制取气体时 ,可用锌和稀硫酸反响制取氢气或可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响制取CO 2 ,或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氧气 .7.答案: (1 )C A Fe +2HCl = = =FeCl 2+H 2↑ 置换反响 (或Fe 2O 3+6HCl = = =2FeCl 3+3H 2O ,复分解反响 ) 硝酸银 (AgNO 3 ) 硫酸锌 (ZnSO 4或可溶性锌盐等 )(2 )①A<B (或B>A ) ②增加溶剂 (或加水 ) ③20% ④降温结晶 (或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解析: (1 )金属大规模使用的先后顺序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 ,金属的活动性越弱 ,使用越早;回收利用废金属是为了节约金属资源;生锈的铁制品放入过量的稀盐酸中 ,发生的反响有:铁和盐酸反响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氧化铁和盐酸反响生成氯化铁和水 ,反响类型分别为置换反响和复分解反响;验证银、铁、锌的活动性顺序 ,已使用铁丝 ,再选用可溶性锌盐和硝酸银溶液 . (2 )t 1 ℃时B 的溶解度大于A 的溶解度;t 1 ℃ A 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或加溶剂 . (3 )t 2 ℃时A 的溶解度为25 g,50 g 水中最|多溶解 g 的A 物质 ,所得溶液已到达饱和 ,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g 50 g×100%=20%;A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B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A 中混有少量B ,可采用降温结晶得到较纯洁的A .。
2021年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知识点过关专练 化学计算题专项训练卷(一)

化学计算题专项训练卷(一)1.现有18.8 g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将其放入烧杯中,再加入127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37 g。
(温馨提示: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请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中生成气体的质量是多少?(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某样品由氧化铜和铜组成。
取10.0 g该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92.0 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为100.0 g。
(1)所取样品中铜的质量为g。
(2)从反应后所得的100.0 g滤液中取出10.0 g溶液,将其稀释为10%的溶液,需要加水多少克?3.向10 g大理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分两次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请计算:(1)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2)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某钢厂实验室为测定赤铁矿中Fe2O3的含量,将矿石粉碎(其中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赤铁矿石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_ 。
(2)该钢厂用上述赤铁矿石1900 t来生产生铁,则理论上能生产含杂质5%的生铁质量为多少吨。
(3)求上述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5.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研究某公共场所铁制护栏锈蚀的程度,将12.8 g已生锈的铁片,放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测得产生的气体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铁片除有Fe 2O3外,不含其他杂质)。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 _g。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
(3)计算该铁片中Fe2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6.侯氏制碱法生产的碳酸钠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
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样品12.5 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入100 g水,使其完全溶解。
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中考化学人教版 题型突破练五 物质推断题

小小苏苏打打 大理石、石灰石
食盐 沼气、天然气 铁锈、赤铁矿
磁铁矿 胃液
碳酸氢钠 碳酸钙 氯化钠 甲甲烷 烷 氧化铁 四氧化三铁 盐酸
NaHCO3 CaCO3 NaCl CH4 Fe2O3 Fe3O4 HCl
题眼突破 3: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OO2 2(填化学 式,下同)。 (2)作燃料、用于冶炼金属的气体是 HH22、、CCO。 (3)能使黑色 CuO 变红(或红棕色 Fe2O3 变黑)的气体单质是 HH2 2。 (4)具有可燃性、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CCOO 。 (5)固态时用于人工降雨、作制冷剂、用于灭火的气体是 CCOO2 。
C.戊可以是碱,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丁→戊的反应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热
类型 2:条件假设式推断
3.★(2022·岳阳)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
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推
测不正确的是 A.若反应均是化合反应,则乙可为 CO
( B)
B.若反应均是分解反应,则甲可为 H2O C.若甲、乙、丙均是碱,则丙可为 Fe(OH)3
3
(11)可用作厨房的调味品的物质是 NNaCalCl 。 (12)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CCaCaOCO33。 (13)可用作发酵粉的物质是 NNaHaCHCOO33。 (14)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是 CCuSuOSO44、CCa(aO(OHH))22。 (15)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生产的物质是 NNaa22CCOO33。
(3) 黑色:CuO、MnO2、Fe3O4、铁粉、碳粉、FeO 固体红暗色紫:色C:u(KM单nO质4 )、Fe2O3(氧化物)
2021年中考化学人教版考点过关 第二部分中考化学人教版专题突破

第二部分中考化学人教版专题突破专题一分类法的应用(建议用时:15分钟)1.[2019吉林长春模拟]在①分解反应、②化合反应、③置换反应、④复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反应物中一定不含..单质的是(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2.[2021预测]化学概念之间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等关系。
下列各图中概念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1)(2)(3)(4)A.(1)(2)B.(2)(3)C.(2)(4)D.(3)(4)3.[2020江苏扬州]对反应进行分类有助于认识与研究。
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3Fe+2O2Fe3O4B.2H2O2H2↑+O2↑C.H2+CuO Cu+H2OD.2NaOH+CuSO4Na2SO4+Cu(OH)2↓4.[2020湖南株洲]下列微观示意图中,黑球代表H原子,白球代表Cl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5.[2020河南]分类和归纳是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锂、汞都属于金属元素B.锌、碘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C.尿素、硝酸钾都属于复合肥料D.塑料、合成纤维都属于合成材料6.[2020合肥42中一模]如图为学生们常用的中性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笔尖钢为合成材料B.丁苯橡胶和聚乙烯塑料是天然材料C.聚乙烯塑料具有热固性,因此破损笔杆能进行热修补D.笔尖钢比纯铁硬度大7.[2020滁州模拟]根据下列三个化学反应回答问题:①2KOH+SO3K2SO4+H2O②2HClO2HCl+O2↑③H2CO3H2O+CO2↑(1)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三种原子。
上述三个反应中与其相符的是(填序号)。
(2)分类研究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上述三个反应涉及多种类别的物质,其中属于单质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
(均填化学式)(3)从①和③两个反应涉及的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作反应物,写出一个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21年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知识点过关专练 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卷(二)

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卷(二)1.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铝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实验回顾】(1)铝与稀盐酸反应。
①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氢气。
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②用B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__。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
【提出问题】铝能否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查阅资料】物质钠与水铝与水汞与水能否发生能反应能反应不反应反应【交流与讨论】(1)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膜的作用。
如生活中可用铝壶烧水。
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除去铝表面氧化铝薄膜的方法___(举一例)。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将铝片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形成铝汞齐(铝汞合金)破坏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且防止其重新生成。
【实验探究】(1)将铝片完全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1分钟左右,取出,立即用流水冲洗干净后加入到蒸馏水中(如图2),其表面生成大量气泡、周围出现白色沉淀。
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2)在导管口a处涂肥皂水,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形成,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__(填“下沉”或“上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
【实验结论】铝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写出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
【实验反思】(1)图2装置内,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__ __。
当再次打开活塞K,反应继续,产生气泡。
铝未能生成氧化铝,其原因是___。
(2)汞有毒,会污染环境,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硫粉处理单质汞,用饱和硫化钠溶液处理使用过的氯化汞废液。
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酸、碱、盐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一】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甲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
(1)实验现象为,甲同学由此判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2)小组内其他同学认为甲同学方案不完善,理由是。
2021版中考化学总复习(人教版)精讲精练专题7图表线类试题

专题七图、表、线类试题一、坐标图像题1.特点2.类型坐标图像题的内容包括化学反响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物质溶解时溶液的质量或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溶液的pH的变化等。
3.解题策略(1)抓住图像特征认真分析坐标中纵、横坐标所表示的含义,图像的起始点、转折点、变化趋势、终点等。
(2)正确读取所需的数据或信息,弄清图像题中与曲线或直线变化的有关量的关系。
(3)认真解读题意,应用信息解答问题。
二、表格数据题1.特点表格数据分析题就是将物质的某组数据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根据表格中数据提供的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解决问题的题型。
2.类型主要包括给出化学反响前后的物质质量的表格数据,判断化学反响类型;根据多种物质的pH,判断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等;几种物质反响时,给出屡次或多组物质的质量,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等。
3.解题策略(1)正确解读表格中的数据或条件,审题时挖掘出数字中隐藏的规律,再依据规律排序,从而解决问题。
(2)假设是屡次或多组数据或条件,那么需要通过比拟、比照的方法,在比拟中确定解题所需的有用信息,寻找出系列数据中的特殊数据,分析特殊数据的特点,从特点着手设计解题方案。
三、商标信息题1.特点及类型2.解题策略(2)记住常见商标中的图标及表示的意义。
四、溶解度曲线题1.特点及类型(1)给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画出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2)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并计算相应的溶质质量分数。
(3)比拟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
(4)确定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5)确定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措施。
(6)确定可溶性混合物别离的方法。
2.解题策略(1)弄清楚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曲线的交叉点、曲线的变化趋势及涉及的“点〞的位置的意义并分析“点〞的变化趋势,如果“点〞左右移动与温度有关,如果竖直上、下移动,那么是恒温加减溶剂或加减溶质。
(2)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确定该物质从溶液中获取时选择的适合方法。
专练04(分析推理选择25题)-2021年九年级化学中考备考考点必杀200题(人教版)(原卷版)

中考复习考点必杀300题专练04(分析推理选择25题)1.CO、CO2和CaCO3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B.②可通过物质的可燃性实现C.③可通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现D.④可通过分解反应实现2.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丙高温乙;②乙+O2点燃丙;③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
则甲、乙、丙、丁分别是()A.C、CO、CO2、CaCO3B.C、CO、CO2、H2CO3C.C、CO2、CO、CaCO3D.C、CO2、CO、H2CO33.已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数之比。
室温下,将可能含有CO2、N2、O2的混合气体,先通过炙热的焦炭,反应后恢复至室温气体体积增大;接着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后恢复至室温气体体积无变化,但有红色物质生成;再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最后收集到的剩余气体,可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关于该混合气体的成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O2和CO2,可能含有N2B.一定含有N2和CO2,可能含有O2C.一定含有O2,且至少含有CO2和N2中的一种D.一定含有N2,且至少含有CO2和O2中的一种4.已知某气体由H2、CO2、CO、CH4中的两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下面的实验: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③点燃气体,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火焰,烧杯壁上有浑浊出现。
那么对该混合气体成分作出的以下推断中,合理的是()A.可能是H2和CH4B.可能是CO2和COC.一定含有CO2D.一定含有CO5.向AgNO3和Mg(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Zn粉和Cu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
关于该滤渣和滤液说法正确的是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B.滤液中一定有Cu(NO3)2、Mg(NO3)2、Zn(NO3)2 C.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和Zn D.滤液中一定无AgNO3,可能有Zn(NO3)26.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过程中,测得混合物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2021年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知识点过关专练 题型突破一 图象曲线题

题型突破一图象曲线题1. (2020·岳阳)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图①:蜡烛在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CO2体积分数的变化B.图②: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中不断加入Na2CO3和NaHCO3溶液,产生气体质量的变化C.图③:在高温下,向Fe2O3固体中通入CO,固体质量的变化D.图④: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的NaCl溶液蒸发适量水,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2. (2020·黔东南州改编)下列图象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A.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混合,充分反应B.高温灼烧一定质量的大理石C.将等质量的Mg、Fe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3. (2020·鄂州)下列各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电解水B.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C.向等质量的氧化锌和氢氧化锌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D.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4. (2020·随州改编)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情况下产生O2B.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锌粉D.向一定质量的镁粉和银粉固体混合物中逐滴加入Cu(NO3)2溶液5. (2020·河北)向盛有一定量铜和氧化铜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反应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M点时,剩余固体是铜和氧化铜B.M、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均只有CuCl2C.N、P点时,溶液的pH:N>PD.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a-b) g6. (2020·昆明)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①CH4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②向Ca(OH)2饱和溶液中加少量CaO③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两份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铁粉、锌粉(铁粉与锌粉质量相等)④向稀硫酸中,逐滴加入与稀硫酸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钡溶液,测溶液的导电能力(离子浓度越大,溶液导电能力越强)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7. (2020·凉山州)数据处理能及时获得更多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全套)题型突破专练汇总题型训练(一)1.用CO 2和NH 3合成尿素[CO(NH 2)2]是固定和利用CO 2的成功范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2NH 3===CO(NH 2)2+H 2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尿素中有2个氮原子B .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 gC .参加反应的CO 2与NH 3的质量比是44∶17D .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 2的一种有效途径2.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 2(OH)2CO 3=====△2CuO +X +C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固体物质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B .碱式碳酸铜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C .X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 .加热Cu 2(OH)2CO 3的实验装置和实验室制取CO 2的发生装置相同3.聪聪同学查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Ⅰ.2Mg +CO 2=====点燃2MgO +CⅡ.H 2+Cl 2=====点燃2HCl由此形成以下几点认识:①反应Ⅰ属于置换反应;②使用二氧化碳灭火也应有所选择;③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其中正确的是( )A .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C .只有②③ D.①②③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下表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清洁剂。
已知:NaClO +2HCl===NaCl +X↑+H 2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清洁剂名称洁厕灵 “84”消毒液 有效成分 HCl NaClOA.“洁厕灵”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B .“洁厕灵”可用于清洁大理石地面C .“84”消毒液中NaClO 属于盐,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D .“洁厕灵”与“84”消毒液混合后发生置换反应5.氨基钠(NaNH 2)是生产维生素A 的原料。
工业上将金属钠于97~100 ℃时熔融,向反应容器中缓慢通入无水液氨(NH 3),再加热至一定温度生成氨基钠和氢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aNH 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B .NaNH 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9%C .钠的熔点比铁的熔点低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 +4NH 3=====△4NaNH 2 +H 2↑6.模拟含硫煤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为防治该污染,某工厂设计了新的治污方法,同时可得到化工产品,该工艺流程如图KZ1-1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图KZ1-1A .该过程中可得到化工产品H 2SO 4B .该工艺流程可除去煤燃烧时产生的SO 2C .该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为Fe 和SD .图中涉及的反应之一为Fe 2(SO 4)3+SO 2+2H 2O===2FeSO 4+2H 2SO 47.高铁酸钾(K 2FeO 4)能溶于水,是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
图KZ1-2(1)K 2FeO 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将K 2FeO 4溶于水,几天后振荡、静置,再滴入酚酞,出现如图KZ1-2所示的现象。
写出K 2FeO 4与H 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中K 2FeO 4与H 2O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发生爆炸后,消防专家确认,大约40种危险品中就有700吨剧毒氰化钠(NaCN)。
(1)氰化钠(NaCN)泄漏可用过氧化氢溶液进行高效处理,氰化钠、过氧化氢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氨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氰化钠是工业上冶炼黄金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生产氰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2X +2NH 3===2NaCN +3H 2①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②NH 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9.现在很多家庭自备干粉灭火器,其中一种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干粉(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铵)灭火。
(1)灭火器中的二氧化碳可利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来代替,该气体是________。
(2)磷酸二氢铵(NH 4H 2PO 4)受热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并能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状的覆盖层。
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报废灭火器中的NH 4H 2PO 4可作化肥,但不能作为________(填序号)使用。
A .氮肥B .磷肥C .钾肥D .复合肥(4)铁制的灭火器罐体容易生锈。
请你写出一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________。
工业上常用稀盐酸除铁锈(Fe 2O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B 我国曾发生多次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 2)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1)食盐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亚硝酸钠和食盐中都含有的离子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
(3)亚硝酸钠与氯化铵共热能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NaNO 2+NH 4Cl=====△NaCl +X↑+2H 2O ,则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该化学方程式里的含氮物质中,氮元素未表现出的化合价为________(填序号)。
A .+3B .-3C .0D .+511.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就显得格外重要。
(1)近几十年来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________含量不断上升,全球变暖。
(2)核能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开发的新型能源,但日本的核辐射使人们对碘131的关注度极高,空气中含有极少量对人体是无害的,碘131是人工合成的碘元素,其质子数为53,则其中子数是________。
(3)在催化剂作用下,乙醇(CH 3CH 2OH)与氧气、烧碱在燃料电池中反应生成水和另一种物质,并得到电能,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 3CH 2OH +3O 2+_______=====催化剂______+5H 2O 。
12.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
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
其反应过程如图KZ1-3所示。
图KZ1-3(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
参考答案1.D2.C [解析]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固体质量减少,铜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化学式中同种原子的个数要合并,因此Cu 2(OH)2CO 3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2∶5;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可判断X 的化学式是H 2O ,H 2O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加热Cu 2(OH)2CO 3的实验装置是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稀盐酸和石灰石,是固液常温型的发生装置。
3.D4.A [解析] “洁厕灵”中的盐酸会与碳酸钙反应,不能用于清洁大理石地面;次氯酸钠是由次氯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属于盐,钠元素呈+1价,氧元素呈-2价,所以氯元素呈+1价;通过NaClO +2HCl===NaCl +X↑+H 2O ,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 是氯气,反应物都是化合物,发生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5.D 6.C7.(1)+6(2)4K 2FeO 4+10H 2O===4Fe(OH)3↓+8KOH +3O 2↑8.(1)NaCN +H 2O 2+H 2O===NaHCO 3+NH 3↑(2)①C ②-3[解析] (2)①由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2Na +2X +2NH 3===2NaCN +3H 2可知,物质X 的化学式为C 。
②氢元素显+1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x =-3。
9.(1)氮气(2)NH 4H 2PO 4=====△H 3PO 4+NH 3↑(3)C(4)喷漆(合理即可)6HCl +Fe 2O 3===2FeCl 3+3H 2O10.(1)NaCl (2)Na + (3)N 2 D11.(1)CO 2 (2)78 (3)4NaOH 2Na 2CO 312.(1)2H 2O +SO 2+I 2===H 2SO 4+2HI(2)I 2、SO 2题型训练(二)[曲线图像题]1.将相同状态的铁和镁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KZ2-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KZ2-1A .铁和镁的质量相同B .甲是铁、乙是镁C .铁和镁完全反应所消耗的稀盐酸质量相同D.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均减少2.图KZ2-2反映了某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图KZ2-2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D.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3.2016·南充图KZ2-3所示的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图KZ2-3A.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与足量的同种稀盐酸反应B.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C.敞口放置的浓盐酸D.向含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4.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图KZ2-45.图KZ2-5所示的有关量的变化图像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图KZ2-56. KZ2-6所示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图KZ2-6A.①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B.②在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一份加催化剂,一份不加催化剂C.③通电使水分解D.④向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量稀硫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镁和铝7.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 )图KZ2-78.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图KZ2-8A.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B.向一定质量的烧碱溶液中加稀盐酸C.实验室高温加热一定质量的石灰石D.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铜粉9. KZ2-9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图KZ2-9A.镁在氧气中燃烧B.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C.向一定质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D.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10.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