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土力学读书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土力学读书报告
姓名:杨耀辉
学院: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水利工程
学号: 1338020126
无粘性土颗粒组成的类型与基本性质
一 无粘性土颗粒组成类型与分类 1.颗粒组成
颗粒组成是研究无粘性土基本性质的主要依据,通常以各粒径含量的累积曲线或分布曲线表示。
均匀土:分布曲线是单峰形式,各粒径都有一定的含量,峰值粒径含量占绝对优势,其破坏形式主要是流土破坏。
单峰形:峰值远离中值,呈左偏峰,出现双峰时右峰较低,两峰连续,谷点里粒径至少占4%至5%,曲线无明显平缓段,集中在某段,无峰值。
不均匀土:级配连续和级配不连续。
双峰形:双峰间有间断,有的相连接,但最低点粒径含量小于或等于3%,累积曲线呈椅子形,出现台阶。 2.均匀土的区分原则和方法
均匀土特点:级配不良,压实性差,孔隙率大,稳定性差。 太沙基指出5,1.0< 把不均匀土进一步分为级配连续和级配不连续两种。 .级配不连续的土的基本性质 颗粒组成特征 这类土的粒径大于5㎜的砾卵石,细料为砂土类粒径普遍小于1.0㎜在颗分曲线上有双峰值,谷底粒径含量小于3%。 土孔隙体积、粗料的骨架作用与细料含量的关系 细料含量:指谷底粒径(0.5~5mm )小于谷底粒径累积百分含量值。 细料含量少时,不足以充满粗料孔隙,也就不破坏粗料的骨架作用,其性 质仍取决于粗料。但随细料的含量的增加,混合料密度增加,孔隙相应减小,到细料超出一定含量时,混合料性质就取决于细料。最优级配的细料含量P=25%到30%。 混合料中开始参与骨架作用的细料含量 21n n n = ;并考虑到无粘性土一般21s s ρρ=;得出细料含量与孔隙率的关系 理想状态下的计算式: ()2 222 1 1 1n n n P d s d ⨯+⨯-⨯= ρρρ 其中 ()1 111 s d n ρρ⨯-=; 在理想状态下: n n n P --= 12。 为使P 含量与实际相符,就要考虑粗料孔隙体积被撑开的影响,由实验分 析知2n 随n 增大而增大,且223n n =∆;我们取粗料孔隙率为0.3,则2 233.0n n += ∴ n n n P --+= 133.02 但在实际中,混合料中细料是多少要撑开粗料孔隙的,所以理论计算的P 要小于实际中的。 实际值小于它时表明细料没填满粗料孔隙; 实际值大于它时细料填满粗料孔隙且与粗料共同组成骨架; 当实际值等于它时认为混合料有最优级配料。 渗透系数与细料含量的关系; P 〈30%时填不满孔隙,对渗透系数起控制作用的是粗料。 P 〉30%时孔隙与细料产生关系。 P 〉70%时粗料只起填充作用,对渗透系数的影响减少直到消失。 4.级配连续土的基本性质 级配连续土的性质: Cu>10 1 1)d=1~2㎜为区分粒径(主要用于区分土的渗透稳定性); 2)d=5㎜为区分粒径(用于区分和研究土的压实性); 3) 70 10d d d =粗料被细料撑开为准则,pop=30%~35%。 5.结论 将细料含量进一步引伸到级配连续中来,关键变成确定细料含量的粒径值。 特征粒径与特征参数 特征粒径 有效粒径d10;等效粒径d20; 哈增粒径d60 ; 分界粒径d30,土中小于或等于d30的部分为填料,大于d30的部分为土的骨架,控制粒径d70,不均匀土中粗料开始起控制作用的粒径,太沙基控制粒径d85。 6.特征参数 不均匀系数Cu 1060 d d C u = 是反映土的组成离散程度的参数,Cu 值越大,土越不均匀。但不能反映颗粒级配曲线的形状、类型及细料含量的多少。 曲率系数Cc 6010230 d d d C c = 表明颗粒级配曲线的类型及细料含量。 Cc 〈1.0,级配不连续,且细料含量大于30%。 Cc 〈5.0,级配不连续,且细料含量小于30%。 1〈Cc 〈5,级配连续土,内部结构稳定。 细料含量P 表示不均匀土中粗颗粒的孔隙被细颗粒填充程度的指标。一般以细料占总重量的30%作为评价细料填满粗料孔隙体积的界限指标。 无粘性土的渗透稳定特性及抗渗强度 1. 无粘性土的渗透破坏形式和判别方法 无粘性土的渗透破坏形式 从渗透破坏机理的角度将破坏形式分为:流土,管涌,接触流失和接触冲 刷四类。 1)流土:局部土体的集体流失,发生在渗流出口无任何保护的情况下 2)管涌:细颗粒被集体带出,多发生在砂砾石土层中,根据发展形态的不同分为: ①发展型:细颗粒连续不断的带出,土体不能承受更大的水头,甚至出现土体所承受的水头有所下降的情况 ②非发展型:出现管涌现象不久,细颗粒停止流失,当继续增大水头,管涌继续出现,土体承受的水力比降增大,土体最后以流土的形式破坏。(实际是过渡型) 3)接触流失:发生在垂直方向上,粗、细颗粒的接触层面间,包括接触管涌和接触流失 4)接触冲刷:发生在水平方向上 以上四种破坏形式中,前两种发生在单一土层中,后两种发生在成层土中。 单一土层的渗透破坏形式又可细分为:流土、管涌、过渡型三种。对于过渡型,当土体处于密实状态可能呈流土型,疏松状态呈管涌型。 2.渗透破坏形式的判别方法: 主要有三种: 单一因素法: 1)依斯托美娜的不均匀系数法: a. Cu<10: 流土型,允许抗渗比降 [i] =0.4 b. 10 c. Cu>20:管涌型,[i] =0.1 ,不适用(理由同上) 2)普拉维登的细料粒径对比法:(适用于级配连续土) a. D0/d 1.3 非管涌土 b. D0/d﹥1.3 管涌土 其中:D0为孔隙平均粒径,主要取决于细料直径,d取为d3。 D0由下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