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医疗质量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业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等从事医疗服务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医疗质量管理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有效和质量。

第四条医疗质量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合理、公正、权威的原则,推动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五条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服务的安全和可靠。

第二章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与责任第六条医疗质量管理机构是医疗机构中协助管理医疗质量的专门机构。

第七条医疗质量管理机构的职责包括: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组织开展医疗质量评价和监测;开展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调查;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置医疗质量管理岗位,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第九条医务人员是医疗质量管理的主体,应当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按照规范和要求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十条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的机构设置和岗位职责是医疗质量管理的保障。

第三章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和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和质量。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在医疗质量监测、评价、反馈和改进等方面开展工作。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医疗质量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医疗质量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实现医疗质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共享。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质量管理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进行医疗质量检查和评估,确保医疗质量的可控性和可持续性。

第四章医疗质量管理的监测与评价第十六条医疗质量监测是对医疗服务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测和评价的活动。

第十七条医疗质量监测的内容包括:医疗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时性、连续性等方面的监测和评价。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一、前言1. 引言:是为了规范医疗机构质量管理工作而制定的,旨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医院、诊所、护理院等。

二、术语和定义1. 医疗机构:指依法设立并提供医疗服务的单位。

2. 质量管理:指对医疗服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管理,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疗水平为目标。

3. 管理体系:指医疗机构建立的包括组织结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的管理框架。

三、质量管理体系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质量指标、质量控制措施等。

2. 质量管理职责:医疗机构应明确质量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3. 质量评估和改进: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持续改进。

四、医疗过程管理1. 医疗工作流程: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工作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工作标准。

2. 临床路径管理: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疗规范制定临床路径,以提高临床效果和资源利用率。

3. 不良事件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时报告和处理不良事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 医疗质量评价: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质量评价制度,以监测和评估医疗质量的水平。

五、人员管理1. 人员培训:医疗机构应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2. 人员考核:医疗机构应制定人员考核制度,评估医务人员的业绩和能力。

3. 人员激励和奖惩:医疗机构应建立人员激励和奖惩制度,激励医务人员积极工作,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六、信息管理1. 电子病历管理:医疗机构应推行电子病历管理,提高病历的质量和安全性。

2. 医疗信息共享: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方便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七、附件1. 所涉及附件如下:- 附件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细则- 附件2:医疗工作流程图样例- 附件3:临床路径制定实施指南- 附件4: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流程图- 附件5: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及方法八、法律名词及注释1. 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 法律名词1:注释1- 法律名词2:注释2九、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1. 困难1:医疗机构人员对质量管理意识不强。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权益,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医疗质量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公开透明、患者至上、持续改进的原则,依法对医疗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从事医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及相关从业人员。

第二章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和管理第四条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组织是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组织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设立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

第三章医疗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制定医疗质量评价标准和指标。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开展医疗质量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质量问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质量管理文化,强化职业道德和医疗伦理建设,保障医疗服务质量。

第四章医疗质量管理的监督和评价第九条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监督和评价,定期进行检查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第十条患者及其家属、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投诉、建议等方式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对不符合相关规定的医疗机构进行监督。

第五章法律责任和处罚第十一条对违反本办法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及相关从业人员,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十二条违反本办法造成严重后果的,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附件:1、医疗质量评价标准和指标2、医疗质量监测和评估报告模板3、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方案法律名词及注释:1、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是对医疗机构管理的一项基本法规,对医疗机构的设立、管理、运营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2、医疗活动:指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实施的医疗行为,包括诊断、治疗、护理等。

3、患者权益:指患者在医疗活动中的权利和利益,包括知情权、自主决策权、隐私权等。

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1、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和标准不统一,难以比较和评估。

2016卫计委最新发布《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2016卫计委最新发布《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1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10-14第10号《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已于2016年7月26日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委主任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

主任:李斌2016年9月25日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三条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全国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军队卫生主管部门分别在职责范围内负责中医和军队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四条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管理的核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应当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第五条医疗质量管理应当充分发挥卫生行业组织的作用,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为卫生行业组织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创造条件。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第六条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组织或者委托专业机构、行业组织(以下称专业机构)制订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规范、标准和指南,指导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制订行政区域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规范和具体实施方案。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监督、指导医疗机构落实医疗质量管理有关规章制度。

第七条国家卫生计生委建立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的制度和工作机制。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建或者指定各级、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组织(以下称质控组织)落实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有关工作要求。

第八条国家级各专业质控组织在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下,负责制订全国统一的质控指标、标准和质量管理要求,收集、分析医疗质量数据,定期发布质控信息。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2016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2016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2016一、概述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降低病人及其他人员风险而建立的一套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容和规则的综合体。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疗质量管理的目的1、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2、降低病人和其他人员的风险,改善病人的治疗效果,提高病人满意度;3、使病人在医疗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医疗机构的关怀和服务;4、增强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建设现代化医院管理体系;5、遵守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医疗技术,保障病人安全;6、提高医疗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水平;7、促进医疗机构的科研、教学和预防保健工作。

三、医疗质量管理的原则1、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保护病人安全;2、尊重病人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决定权;3、严格遵守医疗伦理规范,诚信待人,严守职业道德;4、以病人为中心,注重病人的整体利益,树立全局意识;5、科学决策,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工作效率;6、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实行科学规范、制度化、人性化管理;7、不断完善自身管理水平,提升绩效,提高服务水平;8、注重风险防范,提高安全保障意识,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四、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内容1、安全管理(1)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制度;(2)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职责;(3)加强对医疗设备和药品的监督管理,确保医疗设备和药品的安全有效使用;(4)建立医疗废物管理系统,保证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理与处置;(5)规范用药管理,严格控制用药安全风险。

2、质量监测(1)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医疗质量评价内容和标准;(2)制定医疗质量评估规则,对医疗质量进行定期、专业的评估;(3)对医疗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及时采取措施;(4)对每位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和预后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为质量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活动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第三条医疗主管部门负责对医疗机构开展的质量管理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二章医疗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职责、质量管理程序等。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内部质量审核,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其医疗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汇总并分析医疗不良事件的原因和教训。

第三章医疗质量管理的监督和评价第八条医疗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并及时提出整改要求。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积极配合医疗主管部门的监督和评价工作,并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

第十条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工作可以由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和认证,评价和认证结果应公开。

附件:1.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模板2.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3. 内部质量审核记录表4. 质量管理培训计划法律名词及注释:1. 医疗机构:指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照并进行医疗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体。

2. 医疗质量:指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所体现的技术水平、服务态度、治疗效果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3. 医疗不良事件:指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发生的不符合预期或者不良后果的事件,包括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1. 资金不足: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引进外部投资,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2. 人员不足: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培训和招聘人员,提高医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解决人员不足问题。

3. 法规变化:医疗机构应及时关注法规的变化,加强对医疗质量管理法规的学习和理解,以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合规性。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2016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包括各级医院、专科医院、诊所等。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和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合法性和规范性。

第四条医疗质量管理应当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疗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医疗质量管理的效率和便捷性。

第二章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质量管理的目标、责任和要求。

第八条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 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2. 质量管理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3. 质量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和岗位职责;4. 质量管理的评价和监督机制;5. 质量管理的奖惩制度;6. 其他与医疗质量管理相关的事宜。

第三章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第九条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 编制医疗质量管理计划;2. 开展医疗质量评价和监督;3. 进行医疗事故的调查和处理;4. 提供医疗质量的信息和教育;5. 开展医疗质量改进活动。

第四章医疗质量评价和监督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评价和监督工作,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一条医疗质量评价和监督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 对医疗服务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等;2. 对医疗结果进行评价,包括手术治疗的效果、疗效的评估等;3. 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4. 对医疗事故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监督;5. 对医疗质量的投诉和纠纷处理情况进行监督。

第五章医疗事故的调查和处理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事故,保障患者的权益。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年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年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年版)2016年7月26日,XXX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自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XXX负责全国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XXX和军队卫生主管部门分别在职责范围内负责中医和军队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管理的核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应当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医疗质量管理应当充分发挥卫生行业组织的作用,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为卫生行业组织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创造条件。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XXX负责组织或者委托专业机构、行业组织制订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规范、标准和指南,指导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制订行政区域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规范和具体实施方案。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监督、指导医疗机构落实医疗质量管理有关规章制度。

XXX建立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的制度和工作机制。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建或者指定各级、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组织落实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有关工作要求。

国家级各专业质控组织在XXX指导下,负责制订全国统一的质控指标、标准和质量管理要求,收集、分析医疗质量数据,定期发布质控信息。

省级和有条件的地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建相应级别、专业的质控组织,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实行院、科两级责任制。

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临床科室以及药学、护理、医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质量管理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医疗机构应当遵循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原则,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本办法的要求,实施医疗质量管理活动。

第三条医疗质量管理应当采取全员参与的方式,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合理的评价机制,确保医疗质量的可控性和持续性。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医疗质量是指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标准和职业道德要求,满足患者需要,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发挥预期作用,不产生不良事件和后果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体现医疗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和全方位覆盖,包括四个方面:(一)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二)制度建设和实施;(三)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四)质量评价和监测。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手册,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义务,记录各项管理活动的具体内容、时间、人员和结果等情况,并将之归档备查。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检查、分析和处理,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第三章绩效考核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医疗质量问题反馈制度,及时了解患者对医疗质量的评价和意见,予以适当处理。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将医疗服务质量作为重要绩效指标,纳入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等相关评估中。

第十条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质量问题。

第四章法律责任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要求履行医疗职责,保证医疗质量安全,不得发生严重的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医疗事故隐瞒等行为。

第十二条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加强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和绩效考核。

第十三条对于医疗机构存在的医疗质量问题,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法予以处罚,并通报社会。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前言医疗质量管理是保障医疗行业安全、高效运作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为规范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水平,国家于2016年发布了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以下是对该办法的介绍和解析。

一、总则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旨在加强对医疗质量管理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医疗机构提供安全、有效、合理的医疗服务。

该办法适用于所有从事医疗活动的机构,包括医院、诊所、药店等。

二、组织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组织架构,明确质量管理职责,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同步推进行为管理和结果管理。

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职的质量管理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考核。

三、质量评价为了保证医疗质量的有效评价,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内部评价、外部评价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对医疗质量进行定期评估。

评价结果应当及时整理和反馈,从中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四、医学事故处理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对医学事故处理进行了详细规定。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学事故报告制度、调查制度和处理制度,及时汇报和处理医学事故,确保患者的合法权益。

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医学事故,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协助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加强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五、质量管理信息化为了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

该系统应当能够实现医疗质量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和报告,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运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六、监督检查与处罚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强调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和处罚。

监督检查包括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督促。

对于严重违规的医疗机构,可以采取警告、罚款、责令停业等处罚措施,严重违法的则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是对医疗行业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规范,其核心是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合法权益。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一、总则为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及医疗从业人员。

三、术语和定义1. 医疗质量:指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符合相应的医疗标准和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性。

2. 医疗质量管理:指医疗机构通过各种管理措施和方法,对医疗质量进行监督、评估和提升的活动。

3. 医疗事故:指在医疗过程中,因病态及非病态因素造成的医疗机构患者死亡、残疾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事件。

四、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1. 全员参与:医疗机构应建立全员参与医疗质量管理的机制,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2. 资源保障:医疗机构应保障医疗质量管理所需的人员、设备、物质等资源。

3. 标准制定:医疗机构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医疗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

4. 绩效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绩效评估,评价医疗质量管理的效果。

5. 不断改进:医疗机构应根据评估结果,不断改进医疗质量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五、医疗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1.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医疗机构应建立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有效的内部外部审核。

2. 设立质量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应设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和实施。

3. 制定医疗准则和操作规范:医疗机构应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医疗准则和操作规范,并定期更新和修订。

4. 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风险管理制度,对存在风险的医疗活动进行评估和控制。

5. 提高医务人员的技能水平:医疗机构应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

六、附件所涉及的附件如下:1.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指南2. 医疗准则和操作规范模板3. 医疗风险评估方法和工具七、法律名词及注释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医疗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法》2.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八、困难及解决办法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如下:1. 缺乏医疗质量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医疗机构应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能力。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2016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第二条适用范围第三条定义第四条医疗质量管理的要求第五条监督与评估第二章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第一节建立和维护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第一条确定医疗服务质量目标第二条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程序第三条开展医疗质量培训和教育第四条实施医疗质量评估与改进第五条保障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第二节安全医疗与事故处理第一条医疗安全管理第二条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第三条医疗事故的处理与赔偿第三节医疗质量管理的监督与评估第一条监督与评估的机构和程序第二条相关指标的评估和监测第三条质量管理档案的管理第三章医疗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第一节临床质量管理第一条临床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第二条临床路径管理第三条临床路径与医疗质量保障的融合第二节医疗风险管理第一条医疗风险评估与控制第二条医疗风险管理的流程第三节医疗质量统计与分析第一条医疗质量统计与分析的原则第二条医疗质量统计与分析的方法第四节护理质量管理第一条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第二条护理质量评估与改进第四章医疗质量管理的法律责任第一条法律责任的范围和原则第二条法律责任的追究第五章附则第一条本办法的释义第二条本办法的实施日期第三条本办法的附件第四条其他规定附件:1.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及流程图2.临床路径模板3.医疗风险评估工具4.医疗质量统计与分析表格5.护理质量评估工具法律名词及注释:1.医疗事故:指在医疗过程中由医务人员违反医疗规范或者未尽合理注意义务,导致患者受到伤害的行为。

2.临床路径:指针对某一特定疾病设计的、系统规划的、在时间和序列上确定的、重点保障患者安全与评价效果的一系列医疗活动。

3.医疗风险:指在医疗过程中可能引起患者伤害的因素或潜在事件。

4.护理质量评估:指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并保障患者安全。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1.困难:可能会出现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解程度不一致,导致执行结果不一致。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水平,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医疗质量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管理,科学规范,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三条医疗质量管理应遵循法律法规,尊重和保护患者权益,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安全、有效、及时、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明确目标和责任,落实各项管理要求。

第二章医疗质量管理的目标和要求第五条医疗质量管理的目标是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确保安全、满意、便捷的患者体验。

第六条医疗质量管理应包括以下要求:(一) 建立合理的质量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和防控机制;(二) 健全医疗质量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掌握医疗质量状况;(三) 实施质量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职责;(四) 开展持续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五)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协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六) 加强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的管理和处理,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三章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和实施第七条医疗质量管理应由医务部门牵头,各级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第八条医疗质量管理的内容包括医疗质量评估、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医疗巡查和督导等。

第九条医疗质量评估应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和标准,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条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报告并进行调查和处理,确保患者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医疗巡查和督导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追究责任。

第四章医疗质量管理的保障措施第十二条各级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工作是否符合要求。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档案,记录医疗质量相关数据和信息。

第十四条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参加专业培训和考核,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

第十五条患者应积极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如有异议可通过合法途径进行投诉和维权。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全文)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全文)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全文)1.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医疗质量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实施各项医疗质量管理措施,提高医疗服务的规范化、人性化,确保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第二章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服务的规范化、人性化。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医疗质量管理的相应指标和标准,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及时了解患者的意见和反馈,及时解决患者的问题和疑虑。

第三章医疗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规范的医疗服务流程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服务的规范化。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药品安全管理,确保药品的质量和使用的安全。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评价机制,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第四章医疗质量管理的监督与评价第十二条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质量问题。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自身的监督和评价,建立健全内部质量控制和评估机制。

第五章罚则第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将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2.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全文)第一章绪论一:为了规范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保障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法》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二:医疗质量管理是指通过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强化医疗服务流程管理等措施,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的制定目的是为了规范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本办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国内外医疗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制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国内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和个人从事医疗服务活动。

第二章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第三条组织领导医疗机构应设立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并制定医疗质量管理的工作制度。

领导者应对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其有效实施。

第四条资源保障医疗机构应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保障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五条人才培养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确保其胜任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六条绩效考核医疗机构应制定医疗质量管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激励优秀人才,推动医疗质量的提高。

第七条信息建设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地收集、整理、分析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数据,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章监督与评价第八条监督机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第九条评价标准医疗质量评价应由专业机构进行,依据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第十条监测与反馈医疗机构应对医疗质量进行监测,并及时反馈监测结果。

对于存在问题的医疗机构,应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督促其改进。

第四章质量安全事件的处理第十一条事件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事件报告制度,对发生的质量安全事件及时进行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调查和处理。

......1、罗列出本所涉及附件如下:附件1: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制度模板附件2:医疗质量管理绩效考核表格附件3:医疗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手册2、罗列出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医疗卫生机构:指提供医疗服务的组织或个人,包括医院、诊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医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以及与医疗质量管理相关的其他机构和人员。

第三条医疗质量管理的目标是提供安全有效、连续和负担得起的医疗服务,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四条医疗质量管理应当遵循科学、专业、公正、公开、权威、规范的原则,加强对医疗质量的全过程监测和评估,推动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规范流程,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技术能力,加强患者安全保障措施,控制医疗风险,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第二章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医疗质量管理规范,明确医务人员的职责和义务,加强医疗活动的全程管理,包括医疗设备的合理选购、使用和维护等方面。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质量监测和评估制度,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推动医疗质量的改进。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患者安全保障措施,包括预防和控制医疗院感,避免手术失误和药品错误等。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好医疗纠纷,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

第十条医务人员应当遵循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保障患者的知情权、自主权和隐私权,提供质量和安全的医疗服务。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医疗质量管理的全面信息化。

第三章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议定的一项法律,用于管理卫生领域的各项事务。

2、医务人员:指在医疗机构从事医疗服务工作的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专业人员。

3、医疗质量监测:对医疗服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测,以评估医疗质量水平和发现存在的问题。

2016年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2016年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西安市第五医院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为不断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水平,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细则》、《国家中管局大型中西医结合医院巡查细则》及《西安市卫生局2015年中期医疗质量检查细则》的要求,特制定我院2016年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一、目的通过科学的精细化医疗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使医院医疗质量再上新台阶。

二、健全医院质量管理体系(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院长是医院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质控科,李贵安科长负责日常工作。

主任委员:张新昀副主任委员:张杰姚智刘立平颜伟生委员:李贵安雷剑红张巧娟孙磊王铀姚明侯媛媛王辛胡金兰胡美漪李荣张秋萍陈庆平刘英纯杜娟丽张薇王利宋欣丽张俊莉党赛利肖李冰鲁琪洪舟李军琪李伟妮吴勇徐磊刘小玲杜英俊罗改莹(二)医疗质量控制科科长:李贵安干事:左红宁马佩茹肖文娟曹红卫陈鸿筠王爽师慕汤校荣武晓芳工作职责:1. 接受主管院长的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医疗规范、常规。

2.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确定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每月进行检查与绩效挂钩。

3.制定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岗位管理办法,至少每季度有针对性进行抽查,对存在较大缺陷者通过季刊予以通报;4.通过编写《医疗质量季刊》,对医院重大医疗事件,重点医疗指标、满意度调查等进行通报;5.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付诸实施,不断扩大路径覆盖面,绩效占1分,不断促进路径文书的规范化;6.制定三甲复审实施方案,按时汇总自查结果,及时汇报院领导;7.完善病案管理制度,定期对病历书写的规范性、内涵性、及时性进行检查、分析、总结,对病例存在的问题、疑问等下科室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完成病例的归档、装订、登记、入袋、上架、复印等工作;8.半年召开一次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例会及与医技科室沟通会,建立长效沟通联络机制,使医疗质量不断持续改进;(三)、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2016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医疗质量管理应该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遵循科学性、规范性、患者中心和依法合规的原则。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管理责任,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并将其向全体员工进行宣讲和培训。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质量反馈机制,及时记录和处理医疗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和意见,不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第二章:质量管理要求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质量评估机制,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提升医疗质量。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对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医疗诊疗规范,确保医疗服务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对关键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质量监测体系,定期进行医疗质量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质量问题。

第三章:质量管理责任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明确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并配备相应的质量管理人员,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明确质量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和权力,并定期召开委员会会议,研究解决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四章:质量管理机制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评估机制,确保评估结果的真实、客观和准确。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反馈机制,及时接收和处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章:质量管理监督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并主动配合相关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主动公开医疗质量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的监督。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从事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

第三条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患者的权益和利益。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公布医疗质量管理的相关政策、规定和指南,向患者提供必要的信息。

第二章医疗质量管理指标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指标,包括结构指标、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等,用于评价和监测医疗服务质量。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制定适合本机构的医疗质量管理指标。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医疗质量管理指标,进行定期的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地收集、存储和分析质量管理相关的数据。

第三章医疗质量管理活动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医疗质量管理计划,明确质量管理活动的内容、时间和责任人。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组织医疗质量管理活动,包括医疗过程评价、医疗安全监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等。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开展医疗质量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第四章监督与管理第十四条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应当接受监督和评估,配合相关部门的检查和调查。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质量管理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采取措施改进不足之处。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档案,妥善保管、保存相关资料和记录。

第五章附件所涉及附件如下:1. 医疗质量管理指标细则2. 医疗质量管理计划范本3. 医疗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手册附件一:医疗质量管理指标细则附件二:医疗质量管理计划范本附件三:医疗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手册第六章法律名词及注释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医疗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法》,规定了医疗活动的基本法律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质量管理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质量评估、医疗质量绩效考核、医疗质量报告等。

第三条医疗质量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公正和公开的原则,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并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改进要求。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并聘请专业人员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质量管理的监督检查,对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医疗机构予以查处。

第六条医疗机构要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做好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工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第二章医疗质量评估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估,通过开展医疗技术考核、医疗流程评价等方式,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和提高。

第八条医疗质量评估结果应及时向医务人员和患者公布,促进医疗机构的自我管理和患者的选择权。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质量评估档案,保存医疗质量评估报告和相关的数据信息。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质量评估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医疗质量评估会议,总结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措施。

第三章医疗质量绩效考核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根据医疗质量评估结果,制定医疗质量绩效考核指标,并进行绩效考核。

第十二条医疗质量绩效考核结果应纳入医疗机构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对绩效优秀的医务人员和单位予以奖励。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及时公布医疗质量绩效考核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章医疗质量报告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按照规定,定期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交医疗质量报告。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报告应真实、准确、完整,包括但不限于医疗事故情况、不良事件情况等。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将医疗质量报告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和评价。

第十七条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对医疗质量报告进行审查和评价,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

第五章附则第十八条本办法所称的附件如下:附件一: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附件二:医疗质量评估报告模板附件三:医疗质量绩效考核指标附件四:医疗质量报告模板第十九条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医疗机构:指依法设立的医院、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医疗质量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科学化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2016年全国“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要求,制定医院活动方案如下,望各科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根据国家公立医院卫生改革总体部署,按照卫生部、省卫生厅和全市卫生工作会议要求,结合《2016年卫生工作要点》和当前开展的“三好一满意”、创先争优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以继续得到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努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规范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改进医德医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以确保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活动范围及主题医院各科室(包括临床、医技、行政后勤各科室)。

活动主题:“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三、活动内容和重点要求“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开展要与“三好一满意”、创先争优、“平安医院”创建工作相结合,落实各项制度,纠正薄弱环节。

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优化医疗环境,和谐医患关系,真正达到“三好一满意”实效即“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

(一)开展正面宣教,强化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和医疗安全意识。

1.医院今年把继续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医疗风险、医疗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医德医风警示教育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2.充分利用报刊、宣传栏、讲座、发宣传册等形式,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常见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重性疾病规范治疗与社区管理,正确合理应用抗生素,规范就医以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医学科学和医疗风险,正确择医、就医,提高群众医疗风险意识和甄别假医、假药、虚假宣传的能力,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3.围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宣传报道先进典型。

如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群众信赖、治疗水平高、服务态度好、医德好、有一定声誉的医务工作者。

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同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加打击医疗活动中违反诊疗常规,收受药品回扣、红包,非法统方等不良行为,一经核实的不良交易将予以通报、曝光、取缔处方权资格等。

(二)加强管理,强化服务,优化流程,让群众更加满意。

1.今年根据上级要求推行“志愿服务活动”,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志愿者开展各项服务活动,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实现年度目标。

2.围绕保障重性精神疾病能得到最基本的治疗这一目标,努力创建便民、利民措施,如预约挂号、免费接诊、合理安排门急诊服务、简化急诊入院服务流程、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模式、为病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做到安排合理、服务热情、流程顺畅,不断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实现各项控制目标。

1.努力改善条件,优化人才结构,规范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建设,把各专业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列为重要日程。

如:医院设专门质控科和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按照相关规定报送质控信息,接受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质控中心的质控检查,定期向科室反馈信息及时整改,以改进医疗质量。

2.认真按相关规范要求,开展单病种质控及临床路径管理,完善精神疾病社区信息登记工作。

3.定期开展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管理与评估,促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持续改进。

(四)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推进临床合理检查、合理诊疗;规范诊疗行为。

重点抓以下几点:1.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等十三项核心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探索精神科三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强调规范诊疗行为,推进合理检查、合理诊疗,推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以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3.认真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每月定期进行病历点评,规范病历书写行为,强化病历内涵建设,提高病历质量。

4.学习《电子病历基本规范》和《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为下一步推行电子病历应用及规范电子病历系统建设打下基础。

5.按照《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急诊工作、各科做到设备完好,人员做到及时处置应激事件。

6.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制度,进一步落实院务公开各项要求以及《医疗机构院务公开监督考核办法(试行)》,增强医疗机构院务公开意识,推动医疗机构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和内部民主管理决策。

(五)进一步加强护理工作,规范护理行为,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1.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

建立健全护理工作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护理服务规范、标准,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规范护士的执业行为;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合同制护士与编制护士同工同酬。

2.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及相关规范性文件,改进护理服务,加强护理管理。

医院要根据《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等文件的要求,结合病房实际,细化分级护理的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并纳入院务公开,向患者和社会公布,并遵照落实。

各科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并落实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要调动各方面力量,为该项工作的有效落实提供便利条件和有力保障,努力为精神病人住院创造良好的环境,逐步减少或取消患者家属陪护的局面。

3.严格按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扎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医院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革临床护理工作模式,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护士全面落实护理职责。

医院临床一线护士占护士总数的比例不低于95%,依据各病房(病区)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病情配置护士,力争实现病房护士数与实际床位数的比例应当≥0.4:1。

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

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建立护士绩效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护理服务的质量、数量、技术难度和患者满意度相结合,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医院加大经费投入,提高护士待遇,建立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执业氛围。

(六)继续做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

认真贯彻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临床合理应用。

重点要求:1.医院主要负责人作为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

对开展的第一类医疗技术进行技术审核,严格管理;同时做好第二类以上医疗技术报批审核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开展相关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2.加强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制定本机构手术分级目录,严格按照规定对医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审核并通过后,方可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并实施动态管理。

3.医院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和完善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

(七)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关于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的通知》、《中国国家处方集》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

重点要求:1.完善医院药事管理组织,完善相关工作与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

2.贯彻落实《中国国家处方集》,制定本机构处方集,并认真组织培训、实施和评估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3.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4.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切实采取措施推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工作。

5.以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6.认真做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按照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及时、准确做好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工作。

7.建立健全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

8.逐步创造条件探索建立临床药师制。

(八)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1.继续推进与落实“病人安全目标”。

2.贯彻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认真做好手术安全核查工作。

3.贯彻落实《医院工作制度》、《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等规范性文件,落实查对制度,认真做好输血、用药、检验等医疗服务重点环节的安全核查工作。

(九)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和指南,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1.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职责明确,合理配备专兼职人员,制定并落实符合本院实际的相关规章制度。

2.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建立医院感染信息报告制度,做到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

3.贯彻落实《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规范性文件,加强手术室、检验室、各病房、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防控。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防控符合规范。

4.贯彻落实《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等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手术及置管前、中、后的各项操作技术应当符合医院感染防控要求。

5.贯彻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隔离、消毒灭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等各项工作措施,认真做好重点部门、重点人群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6.开展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和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强化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十)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医疗机构内实验室生物安全、质量控制和管理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制度建设、硬件设施、人员管理、应急处置、执行落实等方面情况。

(十一)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血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重点要求:1.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按指定的血站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