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核心条款33条(精编打印版)
二甲评审33项核心条款
![二甲评审33项核心条款](https://img.taocdn.com/s3/m/7ac0d408192e45361166f517.png)
33条核心条款1.4.3.2 编制各类应急预案。
院办1.6.4.1 政府指令的受援的二级医院,应将“达标工作”任务作为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
院办2.7.1.1 贯彻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实行“首诉负责制”,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统一接受、处理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处理并答复投诉人。
院办3.9.1.1 有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与工作流程。
医务科、护理部3.9.2.1 有激励措施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网上自愿报告活动。
医务科、护理部4.23.5.1采用卫生部发布的疾病分类ICD-10 与手术操作分类ICD-9-CM-3,对出院病案进行分类编码。
病案室6.1.3.1 由具备法定资质的经本院注册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医务科6.2.1.2 公立医院应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三重一大)须经集体讨论,集体决策并按管理权限和规定报批与公示,由职工监督。
院办6.4.2.1 卫生专业技术(医、护、技)人员资质的认定与聘用。
人事科6.8.2.1 水、电、气等后勤保障满足医院运行需要。
严格控制与降低能源消耗,有具体可行的措施与控制指标。
总务科6.8.7.1 消防安全管理。
总务科6.9.6.2 用于急救、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装备要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
总务科1.1.2.1 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
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医务科2.3.4.2 对急性创伤、农药中毒、急诊分娩、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高危妊娠孕产妇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有明文规定,能落实到位。
急诊科2.6.1.1 患者及其近家属、授权委托人对病情、诊断、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等具有知情选择的权利。
医院有相关制度保证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
医务科3.3.3.1 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核心条款(33条)汇编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核心条款(33条)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21077f7c33687e21af45a981.png)
核心条款
第一章医院功能任务(6条)
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
四、应急管理
第二章医院服务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急救中心
六、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七、投诉管理
第三章患者安全(6条)
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二、确立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
四、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六、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九、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13条)三、医疗技术管理
八、重症医学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十四、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六、病理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九、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
二十三、病历(案)管理与持续改进
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1条)三、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
第六章医院管理(7条)一、依法执业
二、明确管理职责与决策执行机制,实行管理问责制
四、人力资源管理
八、后勤保障管理
八、后勤保障管理
八、后勤保障管理
九、医学装备管理。
二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核心条款
![二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核心条款](https://img.taocdn.com/s3/m/fe045157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32.png)
【C】1.有承担本辖区常见病、多发病、部份疑难疾病诊疗的设施设备、技术梯队与处置能力。
2.急诊部门独立设置,承担本区域急危重症的诊疗。
3.预防、保健、康复独立设置。
4.根据病源,与三级综合医院距离较远或者危重病人转诊艰难的二级医院的重症医学床位数可占医院总床位的 2%。
5.医学影像可提供 24 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B】符合“C”,并1.重症医学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3%。
2.且符合重症评估标准的患者≥30%。
3.医学影像(含 CT、超声)可提供 24 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A】符合“B”,并1.重症医学科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5%。
2.且符合重症评估标准的患者≥40%。
【C】1.根据灾害易损性分析的结果制订各种专项预案,明确应对不同突发公共事件的标准操作程序。
2.制订医院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预案和部门预案,明确在应急状态下各个部门的责任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以及应急反应行动的程序。
3.有节假日及夜间应急相关工作预案,配备充分的应急处理资源,包括人员、应急物资、应急通讯工具等。
【B】符合“C”,并编制医院应急预案手册,方便员工随时查阅,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知晓本部门和本岗位相关职责与流程。
【A】符合“B”,并定期并及时修订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持续完善。
【C】1、受援的二级医院,应将“达标工作”任务作为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具体的方案。
2、有专人负责,对口支援工作,保证达标工作进行。
3、相关人员熟悉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
【B】符合“C”,并用当年案例证实在以下二方面能有提升:( 1 )承担县域内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危(wei)险和部份疑难重症的诊治任务,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大疾病能力有一定提升。
( 2 )开展 24 小时连续性急诊科院内急救服务,组织建立本县域内医疗急救服务网络,承担日常院前急救救治任务的能力有一定提升。
【A】符合“B”,并1.有数据及相关案例证实受援方案取得预定目标。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33核心条款(修改)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33核心条款(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838eb0f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6.png)
第一章医院功能任务
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
四、应急管理
六、具有承担公立医疗卫生中心功能任务的能力和资源(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第二章医院服务
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
六、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七、投诉管理
第三章患者安全
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三、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六、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九、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三、医疗技术管理
八、重症医学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十四、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四、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六、病理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八、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八、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八、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九、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
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
三、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
第六章医院管理
一、依法执业
二、明确管理职责与决策执行机制,实行管理问责制
八、后勤保障管理。
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33核心条款
![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33核心条款](https://img.taocdn.com/s3/m/c7791f06c1c708a1284a44f5.png)
5.医学影像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B 】符合“ C ”,并1. 重症医学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 3%。
2.且符合重症评估标准的患者 > 30%3. 医学影像(含 CT 、超声)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A 】符合“ B ”,并1. 重症医学科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 > 5%2.且符合重症评估标准的患者 > 40%【C 】1. 根据灾害易损性分析的结果制订各种专项预案,明确应对不同突发公共事件的标 准操作程序。
2. 制订医院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预案和部门预案,明确在应急状态下各个部门 的责任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以及应急反应行动的程序。
3.有节假日及夜间应急相关工作预案,配备充分的应急处理资源,包括人员、应急 物资、应急通讯工具等。
【B 】符合“ C ”,并编制医院应急预案手册,方便员工随时查阅,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知晓本部门和本 岗位相关职责与流程。
【A 】符合“ B ”,并定期并及时修订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持续完善。
1.6.4根据政府指令,接受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的医院,达到二级医院标准,应将“达标工作”任务 作为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
1.6.4.1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33核心条款评审标准 1.1.2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兼顾预防、保健、康复功能,可提供 时急危重症诊疗服务。
24小【C 】 1.121 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 1.有承担本辖区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疾病诊疗的设施设备、技术梯队与处臵 能力。
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
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2. 急诊部门独立设臵,承担本区域急危重症的诊疗。
3. 预防、保健、康复独立设置。
4. 根据病源,与三级综合医院距离较远或危重病人转诊困难的二级医院的重症医学 床位数可占医院总床位的 2%。
1.4.3.2编制各类应急预案。
二级医院等级评审核心条款
![二级医院等级评审核心条款](https://img.taocdn.com/s3/m/cb30a24bbe1e650e52ea993b.png)
二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核心条款第一章、医院功能任务一.、1.1.2.1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
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C】1.有承担本辖区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疾病诊疗的设施设备、技术梯队与处置能力。
2.急诊部门独立设臵,承担本区域急危重症的诊疗。
3.预防、保健、康复独立设臵。
4.根据病源,与三级综合医院距离较远或危重病人转诊困难的二级医院的重症医学床位数可占医院总床位的2%。
5.医学影像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B】符合“C”,并1.重症医学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3%。
2.且符合重症评估标准的患者≥30%。
3.医学影像(含CT、超声)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A】符合“B”,并1.重症医学科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5%。
2.且符合重症评估标准的患者≥40%。
二、1.4.3.2编制各类应急预案。
(★)【C】1.根据灾害易损性分析的结果制订各种专项预案,明确应对不同突发公共事件的标准操作程序。
2.制订医院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预案和部门预案,明确在应急状态下各个部门的责任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以及应急反应行动的程序。
3.有节假日及夜间应急相关工作预案,配备充分的应急处理资源,包括人员、应急物资、应急通讯工具等。
【B】符合“C”,并编制医院应急预案手册,方便员工随时查阅,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知晓本部门和本岗位相关职责与流程。
【A】符合“B”,并定期并及时修订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持续完善。
三、1.6.4.1政府指令的受援的二级医院,应将“达标工作”任务作为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
(★)【C】1、受援的二级医院,应将“达标工作”任务作为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具体的方案。
2、有专人负责,对口支援工作,保证达标工作进行。
3、相关人员熟悉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
【B】符合“C”,并用当年案例证实在以下二方面能有提升:(1)承担县域内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危急和部分疑难重症的诊治任务,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大疾病能力有一定提升。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33项核心条款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33项核心条款](https://img.taocdn.com/s3/m/0ff30df58bd63186bcebbc63.png)
表 1 第一章至第六章各章节的条款分布目录第一章医院功能任务 (1)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 (1)二、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 (3)三、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 (5)四、应急管理 (7)五、临床医学教育及科研 (10)六、具有承担公立医疗卫生中心功能任务的能力和资源(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11)第二章医院服务 (13)一、预约诊疗服务(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13)二、门诊流程管理 (14)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 (15)四、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管理 (19)五、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 (21)六、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22)七、投诉管理 (24)八、就诊环境管理 (25)第三章患者安全 (27)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27)二、确立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 (29)三、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30)四、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31)五、加强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 (32)六、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33)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 (34)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35)九、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36)十、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37)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38)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46)五、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48)六、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54)七、麻醉管理与持续改进 (58)八、重症医学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63)九、感染性疾病管理与持续改进 (66)十、中医管理与持续改进 (69)十一、康复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71)十二、疼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 (73)十三、精神科疾病的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 (75)十四、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 (78)十五、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 (88)十六、病理管理与持续改进 (96)十七、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 (103)十八、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 (106)十九、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 (112)二十、血液净化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118)二十一、医用氧舱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 (124)二十二、其他特殊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 (127)二十三、病历(案)管理与持续改进 (131)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 (136)一、确立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136)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138)三、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 (141)四、护理安全管理 (145)五、特殊护理单元质量管理与监测 (147)第六章医院管理 (151)一、依法执业 (151)二、明确管理职责与决策执行机制,实行管理问责制. (153)三、依据医院的功能任务,确定医院的发展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155)四、人力资源管理 (156)五、信息与图书管理 (159)六、财务与价格管理 (162)七、医德医风管理 (166)八、后勤保障管理 (168)九、医学装备管理 (173)十、院务公开管理 (177)十一、医院社会评价 (179)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 (180)四、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 (200)五、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204)六、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207)附件 1 二级综合医院临床科室基本诊疗技术标准 (211)附件 2 二级综合医院医技科室基本技术项目 (219)附件 3 “住院患者”的体验与感受调查表 (221)第一章医院功能任务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第二章医院服务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七、投诉管理第三章患者安全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三、医疗技术管理六、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十八、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九、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三、病历(案)管理与持续改进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三、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第六章医院管理一、依法执业。
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33核心条款
![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33核心条款](https://img.taocdn.com/s3/m/f990a52bf121dd36a22d824d.png)
2.有培训与教育,措施落实到位。
3.职能部门知晓与履行监管责任,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危重症患者来源与救治能力在本区域具有优势明显。
2.6.1医院有相关制度保障患者及其家属、授权委托人充分了解其权利。
1.6.4.1
政府指令的受援的二级医院,应将“达标工作”任务作为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专人负责。施方案,
【C】
1、受援的二级医院,应将“达标工作”任务作为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具体的方案。2、有专人负责,对口支援工作,保证达标工作进行。
3、相关人员熟悉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
”,并C【B】符合“编制医院应急预案手册,方便员工随时查阅,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知晓本部门和本岗位相关职责与流程。
【B”,并A】符合“定期并及时修订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持续完善。
1.6.4根据政府指令,接受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的医院,达到二级医院标准,应将“达标工作”任务作为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
5.有明确的投诉处理时限并得到严格执行。
【B】符合“C”,并1.实行“首诉负责制”,科室、职能部门处置投诉的职责明确,有完善的投诉协调处置机制。
2.有配臵完善的录音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设施的投诉接待室。
3.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1.每季召开一次专题医疗纠纷投诉事件的讨论会,各科科主任均应参加通报会。2.职能部门对提出持续改进措施有成效评价的记录。
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33核心条款
关于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的33条核心条款
![关于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的33条核心条款](https://img.taocdn.com/s3/m/40696e86a0116c175f0e48ba.png)
关于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的33条核心条款★第一条1.1.2.1 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德诊疗工作。
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P1★第二条1.4.3.2 编制各类应急预案。
P10★第三条1.6.4.1 政府指令的受援德二级医院,应将“达标工作”任务作为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
P15★第四条2.3.4.2 对急性创伤、农药中毒、急诊分娩、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高危妊娠孕产妇等重点病种德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有明文规定,能落实到位。
P23★第五条2.6.1.1 患者及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对病情、诊断、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等具有知情选择的权利。
医院有相关制度保证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
P29★第六条2.7.1.1 贯彻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实行“首诉负责制”,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统一接受、处理患者贺医务人员投诉,及时处理并答复投诉人。
P31★第七条 3.1.2.1 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等项目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P35★第八条3.3.3.1 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P38★第九条 3.4.2.1 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
P40★第十条3.6.2.1 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
P43 ★第十一条3.9.1.1 有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与工作流程。
P46★第十二条3.9.2.1 有激励措施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网上自愿报告活动。
P46★第十三条4.3.5.1 对实施手术、麻醉、介入、腔镜诊疗等有创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的授权制度。
P57★第十四条 4.6.2.2 根据临床诊断、病情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制订手术治疗计划或方案。
P69★第十五条4.6.8.3 有“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监测、原因分析、反馈、整改和控制体系。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33项核心条款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33项核心条款](https://img.taocdn.com/s3/m/ef5b5a08b52acfc789ebc9a0.png)
表 1 第一章至第六章各章节的条款分布目录第一章医院功能任务 (1)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 (1)二、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 (3)三、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 (5)四、应急管理 (7)五、临床医学教育及科研 (10)六、具有承担公立医疗卫生中心功能任务的能力和资源(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11)第二章医院服务 (13)一、预约诊疗服务(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13)二、门诊流程管理 (14)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 (15)四、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管理 (19)五、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 (21)六、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22)七、投诉管理 (24)八、就诊环境管理 (25)第三章患者安全 (27)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27)二、确立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 (29)三、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30)四、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31)五、加强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 (32)六、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33)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 (34)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35)九、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36)十、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37)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38)三、医疗技术管理 (43)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46)五、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48)六、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54)七、麻醉管理与持续改进 (58)八、重症医学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63)九、感染性疾病管理与持续改进 (66)十、中医管理与持续改进 (69)十一、康复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71)十二、疼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 (73)十三、精神科疾病的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 (75)十四、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 (78)十五、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 (88)十六、病理管理与持续改进 (96)十七、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 (103)十八、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 (106)十九、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 (112)二十、血液净化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118)二十一、医用氧舱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 (124)二十二、其他特殊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 (127)二十三、病历(案)管理与持续改进 (131)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 (136)一、确立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136)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138)三、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 (141)四、护理安全管理 (145)五、特殊护理单元质量管理与监测 (147)第六章医院管理 (151)一、依法执业 (151)二、明确管理职责与决策执行机制,实行管理问责制. (153)三、依据医院的功能任务,确定医院的发展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155)四、人力资源管理 (156)五、信息与图书管理 (159)六、财务与价格管理 (162)七、医德医风管理 (166)八、后勤保障管理 (168)九、医学装备管理 (173)十、院务公开管理 (177)十一、医院社会评价 (179)二、住院患者病种监测指标 (181)三、单病种质量指标 (195)四、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 (200)五、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204)六、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207)附件 1 二级综合医院临床科室基本诊疗技术标准 (211)附件 2 二级综合医院医技科室基本技术项目 (219)附件 3 “住院患者”的体验与感受调查表 (221)第一章医院功能任务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六、具有承担公立医疗卫生中心功能任务的能力和资源(可选,县医院为必选)第二章医院服务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七、投诉管理第三章患者安全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四、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三、医疗技术管理六、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八、重症医学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县医院为必选)十四、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十六、病理管理与持续改进十八、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九、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三、病历(案)管理与持续改进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三、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第六章医院管理一、依法执业四、人力资源管理八、后勤保障管理九、医学装备管理。
二甲评审33项核心条款
![二甲评审33项核心条款](https://img.taocdn.com/s3/m/7ac0d408192e45361166f517.png)
33条核心条款1.4.3.2 编制各类应急预案。
院办1.6.4.1 政府指令的受援的二级医院,应将“达标工作”任务作为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
院办2.7.1.1 贯彻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实行“首诉负责制”,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统一接受、处理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处理并答复投诉人。
院办3.9.1.1 有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与工作流程。
医务科、护理部3.9.2.1 有激励措施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网上自愿报告活动。
医务科、护理部4.23.5.1采用卫生部发布的疾病分类ICD-10 与手术操作分类ICD-9-CM-3,对出院病案进行分类编码。
病案室6.1.3.1 由具备法定资质的经本院注册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医务科6.2.1.2 公立医院应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三重一大)须经集体讨论,集体决策并按管理权限和规定报批与公示,由职工监督。
院办6.4.2.1 卫生专业技术(医、护、技)人员资质的认定与聘用。
人事科6.8.2.1 水、电、气等后勤保障满足医院运行需要。
严格控制与降低能源消耗,有具体可行的措施与控制指标。
总务科6.8.7.1 消防安全管理。
总务科6.9.6.2 用于急救、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装备要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
总务科1.1.2.1 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
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医务科2.3.4.2 对急性创伤、农药中毒、急诊分娩、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高危妊娠孕产妇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有明文规定,能落实到位。
急诊科2.6.1.1 患者及其近家属、授权委托人对病情、诊断、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等具有知情选择的权利。
医院有相关制度保证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
医务科3.3.3.1 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关于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的33条核心条款
![关于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的33条核心条款](https://img.taocdn.com/s3/m/ac4673b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40.png)
关于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的33条核心条款1. 引言二级综合医院是我国医疗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承担着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支持和其他医院的转诊功能。
为了保证二级综合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评审标准,其中包含了33条核心条款。
本文对这些核心条款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2. 33条核心条款解读2.1 医院管理2.1.1 条款一本条款要求二级综合医院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包括领导责任制、科室责任制等。
医院管理层需要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以保证医疗服务的高效运行。
2.1.2 条款二本条款要求医院建立人员培训和绩效评价制度,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效率。
医院应定期组织培训,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技术能力的培养。
2.2 临床诊疗2.2.1 条款三本条款要求二级综合医院具备合理的门急诊、住院、手术等临床诊疗设备和技术人员。
医院应当根据实际需求配备适当的设备,以确保能够提供符合标准的医疗服务。
2.2.2 条款四本条款要求医院严格遵守诊疗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医疗过程的规范化和安全性。
医院应建立追溯制度,对诊疗过程进行检查和评估,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2.3.1 条款五本条款要求医院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医疗质量评价、医疗差错处理等方面。
医院应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加强医疗差错的预防和处理。
2.3.2 条款六本条款要求医院制定和落实合理的感染控制措施,防止医院内发生感染事故。
医院应加强感染监测和预防,保障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安全性。
2.4.1 条款七本条款要求医院的设施和环境符合安全、卫生和功能要求。
医院应定期进行设施设备的检查和维修,并加强对环境的卫生管理,确保医院内外环境的舒适和安全。
2.4.2 条款八本条款要求医院建立设施设备台账和维修记录,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医院应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更新和更换老化设备,以提供可靠的医疗设施。
3. 结论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的33条核心条款涵盖了医院管理、临床诊疗、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设施管理等多个方面。
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33核心条款
![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33核心条款](https://img.taocdn.com/s3/m/b696bd1cfab069dc512201db.png)
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33核心条款评审标准评价要点1.1.2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兼顾预防、保健、康复功能,可提供24小时急危重症诊疗服务。
1.1.2.1【C】1.有承担本辖区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疾病诊疗的设施设备、技术梯队与处臵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能力。
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
2.急诊部门独立设臵,承担本区域急危重症的诊疗。
3.预防、保健、康复独立设置。
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 4.根据病源,与三级综合医院距离较远或危重病人转诊困难的二级医院的重症医学服务。
(★)1.4.3.2编制各类应急预案。
(★)床位数可占医院总床位的2%。
5.医学影像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B】符合“C”,并1.重症医学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3%。
2.且符合重症评估标准的患者≥30%。
3.医学影像(含CT、超声)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A】符合“B”,并1.重症医学科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5%。
2.且符合重症评估标准的患者≥40%。
【C】1.根据灾害易损性分析的结果制订各种专项预案,明确应对不同突发公共事件的标准操作程序。
2.制订医院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预案和部门预案,明确在应急状态下各个部门的责任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以及应急反应行动的程序。
3.有节假日及夜间应急相关工作预案,配备充分的应急处理资源,包括人员、应急物资、应急通讯工具等。
【B】符合“C”,并编制医院应急预案手册,方便员工随时查阅,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知晓本部门和本岗位相关职责与流程。
【A】符合“B”,并定期并及时修订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持续完善。
1.6.4根据政府指令,接受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的医院,达到二级医院标准,应将“达标工作”任务作为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
1.6.4.1政府指令的受援的二级医【C】院,应将“达标工作”任1、受援的二级医院,应将“达标工作”任务作为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具体的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核心条款
第一章医院功能任务(核心条款3条)
第1条
第1条
第三章患者安全(核心条款6条)
第1条
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核心条款13条)
第1条
第8条
第10条
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预案,记录及时、规范。
(★)【C】
1.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预案,记录及时、规范。
(1)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经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
(2)有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
(3)发生疑似输血反应时医务人员有章可循,并应立即向输血科和患者的主管医师报告。
(4)一旦出现可能为速发型输血反应症状时(不包括风疹和循环超负荷),立即停止输血,并调查其原因。
要有调查时临床及时处理患者的规范。
(5)输血科应根据既定流程调查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确定是否发生了溶血性输血反应。
立即查证:
1)患者和血袋标签确认输给患者的血是与患者进行过交叉配血的血。
2)查看床旁和实验室所有记录,是否可能将患者或血源弄错。
3)肉眼观察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血清或血浆是否溶血。
如果可能,该标本应和受血者输血前的标本进行比较。
4)用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标本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6)实验室应制定加做其他相关试验的要求,以及做相关试验的标准。
(7)输血科主任负责解释上述试验结果并永久记录到受血者的临床病历中。
(8)当输血反应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血液成分管理不当等系统问题时,输血科主任应积极参与解决。
(9)输血后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应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
(10)职能部门会同输血科对输血不良反应评价结果的反馈率为100%。
2.输血科(血库)应根据既定流程调查发生不良反应,有记录。
3.由输血科(血库)主任对相关人员进行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的再培训与教育。
4.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有职能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后考核的记录。
第12条
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核心条款1条)
第六章医院管理(核心条款7条)
第1条
第2条
第3条
第4条
第5条
第6条
第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