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元宵节的来历与传说故事

元宵节的来历与传说故事元宵节的意义元宵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一样,是中国传统节日,事实上其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远远胜于其他节日,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春节从除夕关门守岁开始,到元宵节,是一个人们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人际关系不断得到扩大的过程。
初一给家长拜年,初二回娘家拜年。
以后逐步扩大拜年范围到一般亲戚朋友。
在这个时段,人们的活动范围局限在熟人之间。
初五是破五,农活可以开始干,商店可以开门了。
这个时段,社会开始正常运作。
到了正月十五,全体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节日活动中。
所以,元宵节具有确认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彼此不认识的)相互关系的意义。
元宵节的来历与传说故事(精选10篇)提起元宵节,想必大多数的中国人都并不陌生,正月十五闹元宵,也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从小到达每年都有过元宵节,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元宵节吗?元宵节的起源和来历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元宵节的来历与传说故事(精选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元宵节的来历与传说故事1从小到达每年都有过元宵节,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元宵节吗?元宵节的起源和来历是什么吗?过元宵又都有着哪些习俗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
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
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
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
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我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粽子作文

我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粽子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我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粽子作文篇1春节是指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俗称“过年。
”它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每缝过年时,奶奶家就会举行一项特殊的传统活动——“舞龙”。
传说玉皇大帝为了寻找一件稀世珍宝,派龙王寻遍海底、人间,龙王找不到珍宝,可它在人间飞舞的样子却吸引了玉皇大帝,使得玉皇大帝不再追究珍宝的事,为了纪念龙王,人们便开始“舞龙。
”这个我也是听太奶奶说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舞龙时,常有长者带着子孙在龙下钻来钻去,以望子成龙,求平安,称为“钻龙架。
”也有把龙请进家里舞上一圈,表示来年事事都会顺。
还有的把龙请进刚结婚的新人房中,在床上打个滚,意味着来年一定会生个龙子。
听妈妈说我也是个“龙子”哈哈!待我还意欲未尽的沉醉在舞龙的世界时,龙却要散了,我只能依依不舍地看着龙远去。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祖国的瑰宝,是需要我们代代相传,一直传承下去。
我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粽子作文篇2今天早上,妈妈买回来几个粽子,说:“晟晟,早上我们吃粽子。
”我说;“好啊!我最喜欢吃粽子了。
”我拿起一个粽子一看,小小的粽子尖尖的,像个漏斗。
瞧,它还穿了一件绿衣裳,可爱极了!我剥开粽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香香甜甜的,太好吃了!记得每年的端午前夕,奶奶就忙着浸泡糯米,洗粽叶。
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就开始包粽子了。
每年的这个时候,我总爱蹲在一旁看奶奶包粽子。
有时,我也会学着奶奶的样子,手拿粽叶卷成漏斗形,然后向“漏斗”里放糯米、腊肉、红枣,总是将“漏斗”塞得满满的才肯罢休,可是,最后我怎么也不能将粽子裹好,以失败告终。
奶奶见了,笑嘻嘻地说:“快拿来给我包吧!”只见奶奶很熟练地将“漏斗”里的糯米压平,然后将粽叶裹好,最后用丝线系紧,一个三角粽就大功告成了。
用火煮上几个小时,就可以吃上美味香甜的粽子了。
两三个小时过去了,粽子终于煮好了,我们全家围着餐桌美美地品尝起来。
关于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简介_有关元宵节的来历与传说

关于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简介_有关元宵节的来历与传说元宵节的来历传说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的其它传说元宵节的习俗介绍元宵节的来历传说1、汉文帝定名元宵节元宵节是汉文帝刘恒上台后,为了庆祝消灭诸吕、恢复刘姓执政而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的。
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二个儿子,他当了皇帝,深感创造太平盛世不容易,就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日定为庆祝性节日,元宵就是元夜、元夕,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定为元宵节合乎人们的愿望,也让人感到吉祥如意。
这一夜京城不实行霄禁,百姓可以自由上街观灯游玩。
2、汉武帝提倡放灯相传汉武帝曾经久病不愈,请一个道士来下神。
天上太一神(泰一神、太乙神)回应说,武帝的病不久就会好,愿在甘泉宫相会。
不久武帝果然痊愈,心中大喜,便下令在甘泉宫建造太一坛,并于正月上辛日夜间大张灯火进行感谢祭祀,通宵达旦,盛况空前。
这在司马迁《史记》、唐代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四中都有记载。
后把上辛日改到正月十五夜,使元宵花灯燃放成为一大特色的真正开始。
3、汉明帝燃灯礼佛东汉明帝时,蔡口从印度求得佛法回来,明帝就下令在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去张灯以示礼佛。
据载,佛祖释迎牟尼神变显灵,是西历12月30日,即中国的正月十五。
为纪念佛祖神变,这天就要举行燃灯法会。
为表示对佛祖的尊敬和虔诚信仰,明帝要求士庶全民一律在这天张灯张灯结彩,唐代诗人崔夜曾有《上元夜》六首,其中有“神灯佛火百轮张,刻像图形七宝装。
影里无闻金口说,空中似散玉毫光”等句,描写的就是唐代元宵之夜燃灯火的灿烂情景。
4、道教祭神礼仪道教把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又为下元节。
合成为三元。
昊自牧在((梦梁录》中说,这是“上元天官赐福之辰”。
这天信奉道教的人们要给天官神过生日,祈求他来赐福,大街小巷灯火通明,各种形态新颖的花灯也不断出现,观灯赏灯者多如穿梭,于是便称为闹花灯了。
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城池中的佛道两家活动各自进行、互不相伤,这样使元宵之夜的文化内容更为丰富,人们观赏的场面也更为热烈。
要庆祝元宵节的原因是什么

要庆祝元宵节的原因是什么我国各个民族的元宵习俗也大同小异,有吃汤圆,点灯笼,猜灯谜。
那么,大家知道元宵节为什么我们要庆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要庆祝元宵节的原因,希望大家喜欢!要庆祝元宵节的原因元宵节日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
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习俗1、看花灯所谓看花灯就是看灯会,里面全是由灯所组成的,以前有这么一个传说,天上的神仙想把下界烧了,由于善良的仙女将此消息给下界的人们说了,所以人们就想了个办法,利用灯笼,每家都挂上灯笼,这样天上的神仙就以为人间被烧了。
所以就留下了看灯会和挂灯笼这么一个习俗。
春节的节日饮食100字左右

春节的节日饮食100字左右传统美食一:元宵(汤圆)元宵是春节的一大美食。
按传统,它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必吃食品,现在人们则不太强调时令,一概归为春节美食。
元宵用白糖、玫瑰花、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南北方风味各异。
元宵吃法也有多种,煮食、油炸、蒸食均可。
为了满足现代人快捷、方便的需求,超市里常年卖各种口味的速冻元宵,当然,其销量在春节期间为最大。
传统美食二:年糕年糕也是一种春节美食。
在一些地方,年糕也叫“年年糕”,取汉语谐音“年年高”之意,表示人们期望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年糕通常用糯米粉和黄米粉制成,有黄、白年糕之分。
年糕的吃法,可以与菜、肉混合煮成汤,也可以与桂花、玫瑰花一起蒸食。
据说,年糕最早只是作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用的,后来逐渐成为春节食品,其历史已有两千多年。
传统美食三:饺子饺子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传统美食,中国有句老话叫“好吃不过饺子”,中国人过年一定要吃饺子。
饺子是用面皮把馅包裹起来煮食的食品。
一般在除夕晚上12点以前,人们就把饺子包好,待到半夜子时(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煮食,这时正是新年旧年交接之时,吃饺子取中文谐音“更岁交子”、辞旧迎新之意。
因此过春节时,无论多么丰盛的菜肴,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吃一顿饺子。
春节的习俗1、贴春联根据古代历法的规定,在腊月三十这一天就要贴春联,春联是用红色纸张为底,然后在红色纸张上面写下美好的祝福词语,代表对新的一年的期望和祝愿。
除了贴春联,还要贴福字,而且福字要倒着贴,代表福到了的意思。
2、放爆竹一般在除夕放爆竹,民间说法中,放爆竹不仅仅可以吓跑年兽,还寓意新的一年会更加兴旺、繁盛,更是希望一家人事事顺利、吉祥如意。
3、守岁也叫做守岁火或照岁。
在除夕当晚要点亮家里所有的灯,目的就是希望新的一年家中能添财进宝。
春节的意义1、春节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
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1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认同人民的利益为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的标准,但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所以,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通过第一框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价值观的含义和价值观的指导作用通过本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本框包括“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两个目题。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对他人和自己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分析,认识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和社会历史性。
2、通过对生活中价值冲突的实际事例分析和思考,明白为什么要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初步具有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3、通过例举先进人物的事例,深刻领会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在实践中自觉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评价任务1、填写导学案,然后归纳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和特征。
(评价目标1)2、通过合作探究,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知道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评价目标2)3、结合先进人物的事例,归纳道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评价目标3)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歌曲《为了谁》,在激情的歌声中,教师用相关的歌词和创作背景导入本框内容,激发学生探究在生活中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展示学习目标3、推进课程:活动一: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材内容,完成导学案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活动二:通过观看视频《寻找最美村官__裴春亮》,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1)裴春亮因为穷离开了家乡,后来,还是因为穷,身价过亿的裴春亮又回到了家乡。
传统美食研学——浮元子之宁波

研学课程设计分享正月十五是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
作为元宵节一定要吃的传统美食——元宵和汤圆,寓意“团圆”“圆满”,节庆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美满,团圆幸福。
汤圆最早出现在宋代明州,也就是今天的宁波。
甬(宁波市的简称)地俗语云:“宁波家家捣米做汤圆,知足常乐又一天。
”当地人用本地盛产的糯米磨成粉做皮,把白糖、黑芝麻、豆沙、核桃仁等和猪油拌匀做成馅,包成圆球,等水开下锅,先沉到水底,后又浮起来,故最初又叫“浮元子”。
课程设计导师:赵多【课程目标】时值正月,以汤圆为切入点,通过深入浅出的饮食文化讲解,博物馆实地参观,设计研学任务,让学生深度参与,切身体验美食和手作非遗项目,感受劳动人民的艰辛和食物的来之不易,从而珍惜食物,热爱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上世纪80年代,宁波老字号名店“缸鸭狗”制作的宁波猪油汤团,被国家内贸部评为“中华名点”,作为浙江省出口的第一个点心品种走向世界。
宁波还有很多出名的点心,如年糕、金团、乌米饭等等,但是没有一个声明大过汤圆,它被冠以“宁波”之名,与兰州拉面、北京烤鸭等众美食一并成为城市符号。
宁波是一个海滨城市,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独特的地理环境又赋予了它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
我们以汤圆为主题,设计宁波一日研学课程,在甜与圆的融合中探索世界。
【一日行程】上午:指定地点集合,老师发放课程物料,与同学们一起进行破冰游戏,增加信任度,举办开营典礼。
南塘老街宁波菜博物馆参观,通过观赏场馆内650多件藏品来了解宁波餐饮文化,从饮食入手,领略当地风土人情。
【行走课堂研学任务】同学们在场馆内找到镇馆之宝——明代石刻宋人治馔图,通过对石刻上刻画的古人烹饪劳作场景的观察,列出宋代烹饪与现代烹饪方式的三种不同之处。
宋人烹饪方式现代烹饪方式123中午:到1926年创建的“缸鸭狗”老字号店品尝宁波汤圆,用味蕾去体验宁波汤圆的独特之处。
下午:非遗手作——体验手作汤圆。
宁波汤圆制作技艺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场老师讲述汤圆发展历史及制作要领后,同学们亲自动手按照古法制作汤圆。
1 元宵节为啥要吃汤圆

元宵节为啥要吃汤圆
元宵节吃汤圆的原因主要有:
1. 汤圆寓意着团圆和美满。
元宵节吃汤圆,不仅象征着团圆和美满,
更是元宵节必吃的美食,代表着人们对新一年阖家欢乐的美好祝愿。
2. 汤圆起源于宋朝,是一种糯米粉制成的美食,其中包含不少油脂和
糖分,对于南方地区的人来说,是一种美味又营养的美食。
吃汤圆是
当地元宵节的传统习俗,而且往往会在家自制汤圆,除了家人共享外,还会将其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
3. 汤圆象征着甜蜜的生活和孩子们的未来。
这种食物对于孩子们来说
非常受欢迎,也常常被当做孩子们的节日食物。
因此,元宵节吃汤圆主要是为了纪念团圆和美满的传统。
元宵节的九大传统风俗(精选)

1.元宵节的九大传统风俗1、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2、闹花灯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灯习俗,故也称灯节。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
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
3、猜灯谜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送花灯送花灯也叫送孩儿灯,古时候元宵节节前,新成亲的夫妻总会收到娘家送来的花灯,因为灯与丁同音,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女儿一家能够添丁进口,人丁兴旺,现在好多影视剧里面也有很多这种镜头,女子在河里放花灯。
5、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
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
6、踩高跷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
中国元宵节的来历10篇

中国元宵节的来历10篇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中国元宵节的来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中国元宵节的来历1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远自汉代以来,民间即有元夜张灯赏灯的习俗,所以人们又把这一天称作灯节。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中国元宵节的来历2我喜欢旳节日是新年和元宵节,前天就是元宵节,我妈妈喜欢在元宵节旳时候猜灯谜。
现在,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元宵节吧。
元宵节是中国旳传统节日之一,早在__多年前西汉时就存在了,元宵节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倡议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旳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庄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了元宵节。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旳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
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旳人众多。
一般是把谜语写在纸上,贴在五光十色旳灯笼上让人猜。
我喜欢猜灯谜,喜欢有趣旳元宵节。
我爱元宵节!中国元宵节的来历3我喜欢的节日是新年和元宵节,前天就是元宵节,我妈妈喜欢在元宵节的时候猜灯谜。
现在,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元宵节吧。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早在__多年前西汉时就存在了,元宵节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倡议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庄民都挂灯。
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的习俗集合15篇元宵节的习俗1其实闽南元宵的习俗也大体上是和其它地方相似,大体是新年伊始,人民群众表达美好愿望的心情。
元宵灯节在闽南一些地方,比如漳浦等地,有一叫“穿灯脚”的习俗,即在元宵夜里,村中新娶进门的新娘子和那一年生男孩的小媳妇,必须穿红着绿,打扮一新,在婆婆或其他年岁大的老妇人陪同下,手拿吉祥物,口中说吉利语,从大祖词堂的灯棚下走过,一展风采。
其所以这样做,目的在于向祖宗也向乡亲介绍新媳妇。
至于已生男孩的小媳妇也过灯脚,在于告慰祖宗。
吃元宵是日清晨,以元宵供祀祖先、神明(包括灶君、土地等家神),谓之祭春,并做家人早餐,以兆一年圆满吉庆。
元宵节前后,若有亲友来访,也常以元宵待客。
敬神明元宵节晚上,有孝敬神明之俗,然后合家吃润饼菜,寓意团圆美满、包金包银之吉兆。
“请替身”旧时泉郡元宵节有“请替身”之俗,“替身”又称“代人”,是能立置的小蔑纸人,其数目应与自家人口数相同。
晚上“请替身”时,需摆上五味碗、酒瓶和酒杯。
主妇先焚香,斟酒,少顷,把“替身”逐一拿起,使之接触五味碗和酒杯沿,同时口中念道:“吃肉紧迫迫,吃酒跑溜溜,吃主人酒菜,替主人消灾。
”然后把“替身”送到户外烧掉。
人们认为这样可在新的一年消灾弭祸,前途光明。
祀“棕蓑娘”祀“棕蓑娘”的未成年女孩每人事前需准备好一只一寸长的小红鞋子或一件小衣裳,然后结伴到厕所内上供,祝曰:“棕蓑娘,水茫茫(容貌美),教阮绠(织),教阮纺。
教阮绠布好布边,教阮做鞋好后跟。
教阮举大针、补大求;举针仔,挑绣球。
举剪刀,剪花样,剪得照人照人样。
”祀毕,焚化小红鞋或小衣裳,收回供品。
其意在于乞求来日心灵手巧,精于女红。
“听香”“听香”者一般为小姑娘或青年妇女,主要是预卜姻缘,或祝福夫婿出门做工、讨海、“过番”平安赚大钱。
“听香”者先在自家厅堂焚香祝告,祈求神明指点迷津,然后手执一炷香,按占卜准许的方向移步至目的地,躲在某户人家门边和窗下,以听到屋里人家说的一句话,去圆析所问之事的结果。
元宵节吃汤圆的故事五篇

【导语】元宵既是⼀个传统节⽇,也是“汤圆”的代称,象征了⼀家⼈团聚在⼀起的时候,⽇⼦就像这圆硕的汤圆,幸福圆满。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元宵节吃汤圆的故事,欢迎阅读!1.元宵节吃汤圆的故事 今天是正⽉⼗五,是中国的传统节⽇—元宵节,元宵节的风俗是⼤家都要吃汤圆。
清晨,我⼀起床,我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吃汤圆!”妈妈笑着说:“好的!马上就煮给你吃!” 不⼀会⼉,妈妈就拿来了⼀碗⾹喷喷的汤圆。
正当我⾼兴地吃着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要是我也能煮汤圆那该有多好啊!以后,我想吃的时候,就可以⾃⼰动⼿了!就马上对妈妈说:“妈妈,你教教我,怎样煮汤圆好吗?我如果会煮了,就可以煮给你吃了!” 到了晚上,妈妈站在我⾝边,指导我煮汤圆。
我⼀个⼈有点不敢动⼿,妈妈对我说:“别紧张!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好吗?”我想到如果⾃⼰学会就可以想要什么吃,就可以⾃⼰煮时,⿎起了勇⽓,拿起勺⼦,学着妈妈平时煮汤圆的样⼦动起⼿来。
我先把⽔倒⼊锅中,再把煤⽓打开,等⽔烧开。
然后把⼀个个汤圆⼩兴翼翼地放进锅内。
这时,锅内热⽓直冒,我的眼睛有点睁不开了。
我不管三七⼆⼗⼀,拿起锅盖,盖在了锅上。
“别急!要⽤勺⼦给这些汤圆翻个⾝!”妈妈对我说。
我⼜⼩⼼地掀起锅盖,⽤勺⼦在锅⾥搅了⼏下。
“该加点泠⽔了!”妈妈⼜在边上说。
锅⾥的热⽓越来越多,我这时有点⼿忙脚乱了,都不知怎么办才好。
妈妈看了,笑了起来!打来了⼀碗冷⽔,倒⼊锅⾥。
热⽓少了许多。
过了⼆、三分钟,妈妈说:“可以打开锅盖了!”我打开锅盖⼀看,哇!⽩花花的汤圆像⼀朵朵雪⽩的棉花浮在⽔⾯上,并不时地在开⽔中打滚!“汤圆煮熟了!爸爸快来看!”我兴奋地叫了起来。
“快把它们捞上来,不然要糊了!”我只顾着⾼兴,竟忘了下⼀步要⼲什么,妈妈在边上⼤声地提醒我! 当⼀碗碗⾹喷喷的汤圆盛起来,放在爸爸、妈妈⾯前时,我⾼兴地笑了。
我们⼀家⼈吃着汤圆快快乐乐的过着元宵节。
2.元宵节吃汤圆的故事 元宵节吃汤圆,吃了汤圆好团圆。
闹元宵小练笔(9篇)

闹元宵小练笔(9篇)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中国地大物博,在这片神州大地的各个地方又有不同的民间习俗,但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狮子是元宵节几项重要的习俗。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我们家里举行了一场“家庭猜谜大赛”由妈妈做裁判。
我信心满满地迎接这场比赛。
我和爸爸对视一下,妈妈开始出题:“一口咬掉牛尾巴。
”这个谜我在一本书上读过,于是便不假思索地报出了答案:“是‘告’。
”妈妈见我答对了,用笔在纸上为我记了一笔,爸爸见我赢了一局也不甘示弱说:“一局算什么?我们继续比!”妈妈接着出题:“一肚生下龙凤胎。
”这个比刚才的还简单,一个男孩儿,一个女孩儿,子,女,加一起就是“好”呀!我脱口而出:“是‘好’。
”可是爸爸大声的说出了答案,抢先了我一步,我和爸爸的比分接近,当妈妈一次次报出比分时:“10比10”,“12比11”,“14比14”,每一次我和爸爸听见比分时都紧张的提心吊胆。
“14比14,还有最后一局分胜负!”妈妈大声宣布道。
妈妈出了最后一道题目:“孔雀开屏。
”我绞尽脑汁,无论怎么也想不出来,妈妈见我想不出来答案,便提示到:“三国里的一个人物。
”我突然想到了关羽,便信誓旦旦地说:“关羽。
”与此同时爸爸竟然也说出了正确答案,妈妈见我们又平局了,于是嬉皮笑脸地对爸爸说:“你是大人,你就让着点小孩儿吧。
”于是这一轮妈妈就让我赢了。
听了这话我开心地一蹦三尺高,而爸爸却气得一蹦三尺高,但爸爸也没办法,在家里妈妈就是老大,她说的话就是圣旨,这局我沾着妈妈的光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这次元宵节不同往日,我觉得猜灯谜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它寓教于乐。
我吃着暖暖的元宵,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希望新的一年里一家人团团圆圆。
我们这里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风俗。
正月十五这天,中午吃完饭,我和姥姥、妈妈、姐姐、两个哥哥一起去看芯子,到了那里人山人海,川流不息,我们想钻进前面去看,可是,一进去就被人挤出来,过了一会,我一看,哥哥他们怎么不见了呢?问姥姥和妈妈,妈妈说去找,姥姥又说我去找他们吧,然后姥姥去找了,但是我不放心,姥姥总是犯迷糊,还老是掉向,不知道哪是里东,不知道哪里是西。
汤圆的故事(通用10篇)

关于汤圆的故事〔通用10篇〕关于汤圆的故事〔通用10篇〕每年的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每逢元宵节,人们都会吃汤圆。
为什么会有元宵节吃汤圆的风俗呢?一起来理解一下吧!汤圆的故事篇1一、元宵灯节的由来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叫东方朔的人,个子很矮,他不仅足智多谋,幽默滑稽,而且还心地仁慈。
宫女不管是谁触犯了汉武帝,当皇帝怪罪时,他总上前讲情,因此,宫女都对他非常亲爱。
那年腊月,下了几天雪。
东方朔去御花园折梅花。
刚进园门,见一个宫女正泪流满面地向御井扑去,他慌忙上前拦救。
这宫女叫元宵,家住在长安西北山上,家里还有父母和一个小妹妹。
自把她选进宫来,每逢年底岁首,她思念亲人,心如刀绞。
这几日风寒雪大,她不由又想起了父母、小妹妹在家的艰辛,心想:既然不能与父母一起生活,倒不如一死。
便来投井。
东方朔听了元宵的诉说。
便抚慰了一番,劝解了一阵,容许想方法让她与父母、小妹妹见面团聚。
东方朔从元宵的身世,想到宫女姐妹都有一肚子思亲恋眷的惆怅,便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谋。
这一天,他来到西北山元宵的家里,如此这般地安排了一阵,就返回长安大街卖起卦来。
有人认识东方朔,知道他识天文,通阴阳,都争着占卜求卦,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卦条签语。
人们非常惊慌,纷纷求问解脱的方法。
东方朔神秘地说:“正月十三下午,城里的白胡子老人们,都到城西北十里铺大道口等候。
天黑下来时,从西北方向会过来一位骑粉色银驴的红衣姑娘,她就是奉旨火烧长安的火神君。
见到她后,父老们要跪在地上拦路哭求,方可全城得救。
”人们听了东方朔的话,信以为真,暗暗互相串连。
等到夏历正月十三下午,城里的白胡子老人们都手拄拐杖来到十里铺等候。
天刚擦黑,果然从西北方向过来一位骑粉色银驴的红衣姑娘,父老们一拥而上,苦苦哀求。
那姑娘望着悲哀不止的父老们说:“我是领了玉帝的旨意来办事的,火烧长安时玉皇大帝还要站在南天门上观看,要是没火,就是我的罪了。
既承父老求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你们可送到人王地主那里,让他们想方法吧。
元宵节的来历和传说

元宵节的来历和传说(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计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制度大全、好词好句、演讲主持、标语口号、读后感、观后感、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system encyclopedia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lecture hosts, slogans, post-reading impressions, post-viewing impressions, teaching materials ,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元宵节的来历和传说元宵节的来历和传说(总结5篇)元宵节的来历和传说(一):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元宵赏月,之后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
元宵节作文300字左右四年级

元宵节作文300字左右四年级第一篇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终于到来了,这是我期盼已久的节日,因为这天可以吃我最爱的元宵。
妈妈说,元宵节吃元宵,不仅寓意喜庆、合家团圆,还有御寒、补脾胃等养生功效呢。
中午,我们就开始煮元宵了。
我们烧了半锅水,等到沸腾的时候,我把一整袋“白胖子”元宵倒了进去,它们便像潜水员一样迅速地潜入水底。
过了一会儿,随着水温逐步升高,“小胖子们”好像承受不住这种热气,开始一边膨胀一边向上浮动,很快就挤到了一起,我怕它们粘黏,就用勺子轻轻搅拌锅边,它们便开始旋转着跳起了芭蕾舞,这样很快就煮好了。
“小胖子们”一个个圆滚滚、白胖胖的,一阵元宵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忍不住垂涎三尺。
元宵端上桌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去夹,可是元宵太狡猾了,刚到嘴边它就滑溜溜“啪”的一声滚进了碗里,溅得我满脸都是汤,大家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第二次,我吸取了教训,采用速战速决的战术,一筷子加起来迅速地放到了嘴里,哎呀,烫得我舌头都麻了。
妈妈赶紧告诉我,心急吃不了热元宵。
我只好老老实实地慢慢夹、一小口一小口地吃,这才真正尝到了元宵的甜美。
它的外皮糯糯的,吃起来有棉花糖的口感;馅的味道就更丰富了,豆沙馅的甜甜的,吃起来有种沙沙的感觉;巧克力馅的既醇厚又丝滑,吃一口回味无穷;酸奶馅的甜中带酸,让人欲罢不能。
一个个元宵吃下去,感觉舌尖上的每个味蕾都在舞蹈,就是我魂牵梦萦的味道呀。
我真希望天天都是元宵节,家家团圆、人人快乐!(指导老师:张子天)第二篇今年正月十五,爸爸妈妈带我去城隍庙观赏元宵花灯。
快到城隍庙了,各式各样的灯笼像一条条美丽的丝带交织在一起,呈现在路两边,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进入城隍庙九曲桥,我更是惊叹不已,抬头看,有活泼可爱的“兔子”灯,有红宝石般的眼睛和一对长长的耳朵;有造型各异的“小鱼”灯活灵活现,似乎在灯海里,游来游去;还有“小鸟”灯笼,长长的嘴巴,美丽的羽毛,好像随时都要飞起来。
天上飞的,水里游的,路上跑的,像是一条灯火组成的大河,蜿蜒在夜色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篇一: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年刚过,元宵节又到了,元宵节吃汤圆是少不了的,那么你知道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吗?不知道不要紧,下面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元宵节吃汤圆的原故。
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
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饭。
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
”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
太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
”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凡照此办理。
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
过了腊月二十四日,疯人药性大发。
人们就东家请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
到
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
从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光吃好的,而且整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
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们全疯了!光吃光耍,一样活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了。
”玉帝闻奏,十分惊诧,即命群臣再议良策。
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疯病,可令药王菩萨设法。
”玉帝准奏,即令药王菩萨下凡治理。
正月十四日晚,药王菩萨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了汤圆,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百姓们吃了,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
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延续下去,就形成了过年的习惯。
正月十五吃汤圆的来历
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
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饭。
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
”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
太白金星奏道:“大王可
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
”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凡照此办理。
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
过了腊月二十四日,疯人药性大发。
人们就东家请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
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
从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光吃好的,而且整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
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们全疯了!光吃光耍,一样活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了。
”玉帝闻奏,十分惊诧,即命群臣再议良策。
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疯病,可令药王菩萨设法。
”玉帝准奏,即令药王菩萨下凡治理。
正月十四日晚,药王菩萨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了汤圆,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百姓们吃了,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
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延续下去,就形成了过年的习惯。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
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
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
篇二:元宵节吃汤圆有什么寓意
元宵节吃汤圆有什么寓意
元宵节吃汤圆是各地都有的习俗,那么,元宵节吃汤圆有什么寓意呢?下面天人中医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元宵节吃汤圆的寓意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
元宵时吃糯米汤圆,温暖脾胃,人气息就会变得相当顺畅,以致周身发热,起到御寒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寒
者。
此外,糯米还含有蛋白质、钙、磷、铁、烟酸等丰富营养,可以说糯米汤圆正是温补强壮的食品。
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
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
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
元宵节吃汤圆,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团圆圆,还有御寒、补脾胃、益肺气之养生功效。
元宵汤圆的材料主要是糯米,《本草纲目》中指出,糯米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
糯米味甘、性温,吃后能补养人体气血,滋养脾胃。
冬季最冷是三九,目前虽然已过,但天气乍暖还寒,寒冷天最容易亏损的就是胃气。
古人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时用糯米材料制作汤圆,除了糯米有粘性,包圆容易下锅不会散开,还因糯米具有御寒方面的特性。
据糯米汤圆外型圆圆的,里面带馅或实心,在北方叫元宵,到了南方则叫汤圆。
元宵汤圆可以有很多花样。
尤其带馅的品种最多。
甜馅一般有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般有
鲜肉丁、虾米等。
还有菜馅元宵用芥、葱、蒜、韭、姜组成,称“五味元宵”,寓意勤劳、长久、向上。
传统的制作方法,南方做汤圆,是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北方做元宵,先把馅捏成均匀的小球状,放在铺有干糯米粉的箩筐里不断摇晃,不时加入清水使馅粘上越来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适中。
吃汤圆必须适时适量汤圆虽好吃,吃多了也会伤身。
从营养学来看,糯米做的皮,豆沙、芝麻等甜馅,都是高糖分、高热量食品,如何吃汤圆才健康?吃汤圆得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汤圆虽好吃,但不宜多吃。
汤圆属高热量、高糖分食品,含有油脂,缺乏营养素,除热量和糖外,没有太多营养。
其次,汤圆不宜在早上吃。
早上胃肠道功能最弱,而汤圆外皮大多糯米做的,不易被消化,早餐吃易消化不良。
再次,吃汤圆时,别吃其它含糖高的食品,同时减少其它主食摄入量。
一般来说吃3个汤圆相当于1两主食。
一般主食摄入量在2两左右,吃汤圆最好控制在五个到六个左右,过量的话会给肠胃造成负担。
最后,油炸汤圆少吃。
油炸汤圆虽然香脆,但会使本身油脂含量高的汤圆油脂比例更高,能量密度增加,成为更不健康的食品。
胆囊、胰腺疾病患者,食用油炸汤圆很可能加重病情。
对于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病后消化力弱者和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建议应忌食汤圆,糖尿病患者应少食或不食糯米汤圆。
建议健康成人吃汤圆也要适量,每天50克左右为宜,不要多吃。
另外,体重超重或高脂血症、高血压患者,也不宜过多食用含大量油脂及糖分高的汤圆。
篇三: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讲解
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讲解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
汤圆,又名“汤团”、“元宵”。
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 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
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
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