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 第七章 油气聚集与分布单元
第七章 含油气盆地与油气聚集单元
第七章含油气盆地与油气聚集单元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以油气藏形成和预测为核心的应用地质科学,油气藏的形成是发生在沉积盆地演化过程中的成矿地质事件。
成藏动力学过程是由温度、压力和有效受热时间控制的化学动力学过程及由压力、浮力和流体势控制的流体动力学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
沉积盆地是油气藏形成和赋存的基本地质构造单元。
第一节含油气盆地概述第二节含油气盆地的类型及特征第三节含油气盆地中的油气聚集第一节含油气盆地概述地貌盆地:常指四周被高山或高原围绕的低洼地区,主要是指地形而言。
沉积盆地:是指在某一特定地史时期,长期不断下沉接受沉积物堆积的地貌单元。
这种单元可以是地貌上的某种低洼区,如湖泊,也可以不是低洼区,如海岸带。
含油气盆地:是指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圈闭条件,并且已经发生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发现工业性的油气聚集的沉积盆地。
世界上大约有600个沉积盆地,其中160个已开采了油气,240个进行了部分勘探,还有200个完全没有勘探。
我国陆上沉积盆地共有236个,其中面积大于10万km2的盆地就有9个,即: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藏北盆地和二连盆地,总面积208万km2。
面积10~1万km2的有40个,总面积101万km2,面积1万~1千km2的有119个,总面积为41万km2。
含油气盆地是地壳中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最基本单元。
一、含油气盆地的结构含油气盆地的结构包括三个部分:基底、盖层和周边。
1、盆地的基底盆地基底的岩性、形态上的差异强烈地控制着后期沉积物的分布方式,盆地的基底通常有两种:①前震旦的变质岩系:大部分发育在地台区,由于刚性较大,构造活动性较小,使得其上的含油气盆地,一般都具有较大规模,形态上大都呈椭圆形。
覆于底盘之上的沉积盖层以古生界和中生界为主,一般厚度不大、褶曲平缓巨大、断裂不发育。
生油层系稳定且广泛分布,储集层类型较多,除砂岩储集层外,石灰岩储集层和白云岩储集层也较发育,油气运移缓慢,油气藏的含油气面积大,油藏保存条件较好。
石油地质学9.油气聚集与分布单元
★油气资源分布特点
★油气资源分布特点
油 气 在 深 度 上 的 分 布
★油气资源分布特点
★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
☆宏观上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 大地构造条件、古地理条件及古气候条件
※长期持续下沉的沉积盆地,有利于油气的生成与演化。 ※地壳运动的多旋回性导致盆地构造演化与形成的多旋回,形成生储盖的多期 旋回。 ※古气候条件对盆地含油气的作用。 ※古地温场对油气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油气田类型 以岩性和构造为划分依据
油气田类型 以控制产油气面积的地质因素为划分依据
油气田类型
据控制产油面积的主要地质因素,油气田可分为三大类型和若干亚类型:
➢1、构造型油气田:背斜型油气田、断层型油气田; ➢2、地层型油气田:不整合和岩性尖灭油气田、透镜状和不规则岩性油气 田、礁型油气田(单一礁型);
(4)含油气盆地
※裂谷盆地
盆地结构特征:
A 大型岩石圈拉张破裂形成的纵长形断陷或坳陷 B 拉张作用的结果,张性构造可以是在重力滑动、拉张、 挤压、扭动、上拱、差异负荷和压实等条件下形成 C 断层控制盆地为主
(4)含油气盆地
※裂谷盆地
石油地质特征: A 油气生成
1、从寒武系到下第三系都有烃源岩分布。 2、岩性以泥岩、页岩和碳酸盐岩为主,含有大量的水生生物为主的有机 物质。 3、烃源岩主要形成于裂谷盆地发育的主要时期。 4、烃源岩厚度大、丰度高、分布广、类型多,由于具有较高的地热背景 ,有机质演化成烃条件优越。 5、同一盆地不同深度段有机质丰度、类型都有明显的变化。
齐
家大
古庆
龙 凹 陷
油 三
田 肇
凹
陷
松辽盆地油气田分布与生油区的关系
油田 最有利生油区
石油地质学 第7章聚集单元
岩性油气藏多成群成带分布
• 砂体具有成群发育的特点
N+Q
扇三角洲 冲积扇
+ +~ Es1-Ed + ~ Es3上-Es2 + ~ 水下扇 ES3中- Es3下 + + ~ 滑塌浊积扇 + ~ Es4上 +~ ~ + + 深水浊积扇 ~~ Es4下 ~ + ~
(1)陡坡带岩性油气藏群 由冲(洪)积扇一近岸水下扇一浊积 扇与扇三角洲或辫状河三角洲复合,形 成岩性油气藏群 ( 2)洼陷带岩性油气藏群 在生油深洼陷及其附近,由重力流 水道、湖底扇和(或)前扇三角洲与前三 角洲的滑塌浊积岩复合,形成岩性油气 藏群
• 亚一级构造单元:凹陷、凸起
• 二级构造带:由相邻的、成因有联系,有一 定分布规律的局部构造所组成。 • 三级:局部构造
一级构造单元
(1)隆起 (2)坳陷 (3)盆地边缘斜坡区
亚一级构造单元:凹陷、凸起
济阳坳陷
凹陷与凸起分布
隆 沧 县 隆 德
凸 埕
起
区
北 凹
河 口 凹 陷 黄
陷
凹
车
起
镇
庄 和
凸
剖 面
二、含油气系统的划分 含油气系统划分的原则:
一个有效的烃源岩体对应一个含油气系统
含油气系统划分的步骤:
• • • •
有效烃源岩体的研究与圈定 划分油气成因类型 进行油源对比和气源对比 划分油气系统
含油气系统划分应注意的问题 (1)成熟的烃 源岩才能形成油 气系统; (2)剖面上不 同的有效烃源岩 体形成不同的油 气系统。
石油地质勘探中所谓的“二级构造带”
• 指有成因联系的、相邻的一系列相同特 征的局部地质单元,呈带状分布。 • 例如:
石油地质学第七章油气聚集单元
根据以下3种地质因素进行分类: 1)充注因素(过充注、正常充注或欠充注); 2)运移排烃方式(垂向排烃或侧向排烃); 3)捕集方式(高阻抗或低阻抗)。 从这3个范畴中各选出合适的一项构成一组 条件,可将含油气系统加以分类。
(3)以有效烃源岩时代及展布为基础的分类
以有效烃源岩时代及其区域分布为主线 ,并结 合与其有成因联系的油气在空间上的运移聚集范 围,划分含油气系统。
3、含油气系统的分类: (1)以盆地动力学背景为依据的构造分类:
大陆裂谷型、地台型和造山带型
含油气系统的沉积盆地动力学分类 (a)大陆裂谷型 含油气系统,具 垂向运移和不同 层次储集岩。
(b)地台型含油 气系统,具侧向 运移和单个主力 储集岩。 (c)造山带型含 油气系统,具侧 向与垂相运移。
(2)含油气系统的成因分类
第七章 油气聚集与分布单元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含油气盆地的概念与分类 含油气盆地的类型与特点 含油气系统 油气聚集带 油气田
第一节
一、概念
含油气盆发,有不同理解。
一般有以下几种:
地貌盆地(被天然高地围绕的陆地表面或洋底的地形凹地);
5、 Meissner的石油生成器 1984年,Meissner提了Hydrocarbon machine 的概念,其定义是: 包括烃源岩中油气生成之后运移和聚集过 程中的所有基本要素的层系,被称为自然地质 条件下的石油生成器。
6、Ulmishelk的独立含油系统的概念
1986年,Ulmishelk提出独立含油系统的概念 (independent petroliferous system),它用来作为描 述石油资源评价单元。 独立含油系统是指一个以区域隔挡为边界与围岩 相区分的连续的沉积岩体,其内部发生了油气的生成、 运移和聚集作用,这些作用与围岩中发生的各种作用 无关。这个系统包括烃源岩、储集层、圈闭、区域性 盖层。 目前世界上40—50个勘探成熟盆地所包括的独立 含油系统不超过150—200个。
油气聚集与分布
油气聚集与分布1油气聚集类型及分布特征1.1油气聚集主要类型油气聚集方式包括单体型、集群型、准连续型与连续型四种基本类型。
常规油气包括单体型和集群型,其中单体型主要为构造油气藏,油气聚集于构造高点,平面上呈孤立的单体式分布(图1);集群型主要为岩性油气藏和地层油气藏,油气聚集于较难识别的岩性圈闭和地层圈闭中,平面上呈较大范围的集群式分布。
图1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类型分布1.2油气分布特征常规油气藏主要发育在断陷盆地大型构造带、前陆冲断带大型构造、被动大陆边缘以及克拉通大型隆起等正向构造单元中,如中东地区前陆盆地山前大型构造,墨西哥湾等深水大型构造,中国松辽盆地白垩系长垣构造、库车前陆冲断带等,具有常规二级构造单元控制油气分布的特征。
油气或聚集于构造高点,平面上呈孤立的单体式分布;或聚集于岩性圈闭和地层圈闭中,平面上呈较大规模的集群式分布(图1)。
流体分异作用强,具有统一的油气水界面和压力系统,储层物性好。
具有资源丰度较高,单井自然工业产量较高,开发难度低等特点。
2复式油气聚集带类型和分布特点在含油气盆地(凹陷)中油气生成、运移和富集的条件主要受断块活动、生油、沉积和圈闭等因素控制,在盆地的不同构造部位形成了不同规模的油气聚集单元,相应地可区分为油气藏、油气聚集区(带)和油气富集区等。
2.1油气藏类型和分布特点油气藏是油气聚集的一个基本单元,而是且依附于一定的油气藏类型组合,并有一定的展布规律。
从勘探实际出发,渤海湾盆地油气藏分类应以圈闭形态为分类标准,大致可分为五大类。
这五大类油气藏是背斜构造型、断块构造型、岩性型、地层不整合型和复合型等。
其中同生断层逆牵引背斜、块断隆起披覆构造和古潜山等三种类型油气藏是本区的主要油气藏类型,油气富集程度高,这三种油气藏的地质储量占70%-75%左右。
渤海湾盆地油气藏类型分布特点是:(1)油气藏类型受盆地不同的含油气结构层系控制。
盆地各凹陷都具有三套含油气结构层系,即断陷前含油气层系、断陷期含油气层系和坳陷期含油气层系,相应地形成不同类型生储盖组合。
第七讲油气聚集单元
基本内容
地壳上各级油气聚集单元,均受一定 地质条件控制而有规律地出现,彼此之间 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以油气生成、 聚集和分布规律的理论,奖其规模由小到 大分为油气藏、油气田、油气聚集带、含 油气系统和含油气盆地。
一、油气田(oil & gas field)
油气田: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 藏、油气藏的总和。
油气聚集带的概念 所谓油气聚集带,同一个二级构造带中,互有成因联系、油
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各。
大类
主要类型
(一)背斜型油气聚集带
(二)断裂型油气聚集带
构造 类
(三)盐(泥)丘型油气聚集带
(一)潜山型油气聚集带
具体型式
1. 中、强褶皱背斜带 2. 长垣、平缓背斜带.3. 穹窿背斜群
1. 断块或断阶带 2. 同生断层和逆牵引背斜带
与潜山有关的油田模式剖面图
1—潜山油藏;2—潜山上被断层切割的压实背斜油气藏;3—浅层背斜和断层油气藏;4—断 阶或逆牵引油气藏;5、6—地层超覆油气藏;7—潜山上方压实背斜油气藏;8—岩性油气藏
Hale Waihona Puke 侧向叠合型复合油气田系指在油田的不同层位中以构造型为主的油气藏和以地层型为主的油 气藏,在不整合面上、下,或在不整合面以上,以侧向结合,构成统 一的油气田。两类油气藏所形成的含油面积应是叠合连片的,或虽未 能叠合连片,但应在相邻甚近的统一复合地质体内。
一、油气田(oil & gas field)
根据控制产油面积的地质因素,油气田可分为下列类型:
A、构造型油气田:a. 背斜型油气田;b. 断层型油气田。
B、地层型油气田:a. 不整合和岩性尖灭油气田;b. 透镜 状和不规则岩性型油气田;c. 礁型油气田(只有单一礁型油气 藏)。
石油天然气-第七章_油气聚集单元与分布规律
2.时代和深度分布特点
中国油气资源的主要地质时代分布
地 质 时 代
第三系 白垩系 侏罗系 三叠系 二叠系
油资源(×108T)
487.8 158.4 113.4 54.2 36.8
气资源(×1012m2)
11.02 1.60 1.99 3.24 3.62
石炭系 奥陶系
寒武系
48.5 19.6
8.0
油气藏类型及分布:以构造、地层圈闭为主,主要油气 田分布在源岩发育区边缘或外侧。
第六章 油气聚集单元与分布规律
第一节 油气田 第二节 油气聚集带及含油气区
第三节 含油气盆地
第四节 含油气系统 第五节 油气资源分布特征 第六节 油气分布的控制因素
34
第四节
含油气系统
一、含油气系统的基本概念
石油系统
30
(三) 克拉通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1、概念及盆地的形成机制 克拉通盆地包括形成在克拉通周边环境的和 克拉通内部的盆地 。 克拉通盆地是在板块离散的条件下完全形成 于陆壳之上的盆地 。 克拉通盆地是局部热源之上的热隆起、低密 度地壳表层的剥蚀、变薄、冷却、收缩和最后沉 降的结果。
31
早期扩张 或离散 晚期的汇 聚与碰撞 阶段
39
一、世界油气资源分布特点
1.地理分布上的差异
分布广泛,极 不均匀;
世界70%的石油 储量集中在300多个 大油田中,如波斯湾, 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 区,中国东部,南海 诸盆地。
40
油气储量 沿纬度的分布 也不均一,世 界石油储量的 56%分布在北 纬24°~42° 度。
世界油气资源及大油气田的纬度分布图 (据《国外石油消息》,1981)
23
台向斜型、单断坳陷、双断坳陷型、山前坳陷型、山间坳陷型 山前坳陷-地台边缘斜坡型、山前坳陷-中间地块型
【精品课件】油气聚集单元及分布规律共48页PPT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肩上。——叔本华
谢谢!
48
第七章 油气聚集单元与分布规律
气藏、断块油气藏。 断陷盆地陡坡带则主要发育滚动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
地层超覆油气藏,洼陷带岩性油气藏发育,缓坡带则以岩性 上倾尖灭油气藏、断块型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地层 超覆油气藏为主。
盆地类型
具前寒武系基底的盆地 具古生代和不同时代基底的盆地 与古生代褶皱带山前凹陷有关的盆地 与后古生代褶皱带山前凹陷有关的盆 地 前寒武纪地台活化的山间盆地 古生代褶皱带的山间盆地 后古生代褶皱带的山间盆地
密歇根盆地、伏尔加-乌拉尔盆地 西西伯利亚盆地、墨西哥湾盆地 阿帕拉契亚盆地 咯尔巴阡山前盆地、波斯湾盆地
二级构造单元 (构造带)
隆起、坳 长垣、背斜带、
盆 陷、斜坡 断裂带、挠曲带、
地 亚一级: 单斜带、岩相变化带
凹陷 凸起
超覆带、尖灭带、 盐丘带
三级构造单元 (局部构造) 穹隆、鼻状构造、 背斜(短轴、长轴)、 底辟构造、断块、 潜山、向斜、 生物礁块
渤海湾盆地地质结构图
Ⅰ、冀中坳陷; Ⅱ、黄骅坳陷; Ⅲ、临清坳陷; Ⅳ、辽河坳陷; Ⅴ、渤中坳陷; Ⅵ、济阳坳陷; M、埕宁隆起; N、沧县隆起; O、内黄隆起;
NM O
三、含油气盆地的分类
•以大地构造理论为基础的盆地成因分类 ——槽台说 ——板块构造理论 ——地球动力学 ——历史地质学
1、以固定论为基础的分类(槽台学说)
布罗德(1965),以槽台学说为基础,同时考虑到盆地 的地貌形态,将含油气盆地分为三大类,七小类。
盆地大类
以固定论为基础的盆地分类(布罗德,1965)
二、裂谷盆地
3.盖层与储盖组合特点
•区域性盖层宏观上控制了裂谷盆地内油气运聚与分布; •直接盖层:直接影响了油气藏内油气聚集。 •盖层岩石类型:主要有泥岩、页岩、盐岩、石膏、裂
石油天然气地质和与勘探7-1油气田、聚集带
对油气田、聚集带的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确保生产安全和稳定。
环境保护与治理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对已 经产生的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和恢复。
04 油气田、聚集带的未来发 展
油气田、聚集带的发展趋势
深海和极地勘探
01
随着技术的进步,深海和极地油气资源逐渐成为勘探的重点,
利用电学原理,研究地层电学 性质差异,以探测地下地质构
造和油气藏。
钻井勘探技术
直井钻探
通过钻头和钻杆直接钻穿地层,获取 地下岩心和地层样品,以研究地层结 构和油气藏。
水平井钻探
采用定向钻井技术,使钻孔在地下形 成水平或斜向延伸,以增加油气藏的 暴露面积。
深井钻探
针对深层地层进行钻探,以发现和评 估深层油气藏。
水平井和多分支井技术
通过水平井和多分支井技术,增加油气的泄流面积,提高采收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导致地层错动、抬升或沉降,进一步影响油气的运移和聚集。
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形成的各种沉积相带和沉积盆地,为有机物质提供了丰富的 来源,同时也影响了油气的生成和分布。
地球化学作用
地球化学作用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等,对油气的生成和聚集也 有重要影响。
油气田、聚集带的分布规律
01
区域性分布
03 油气田、聚集带的开发与 生产
油气田的开发阶段
01
02
03
勘探阶段
寻找和确定油气田的存在, 通过地质调查、地球物理 勘探等方法获取油气资源 信息。
开发阶段
在勘探阶段的基础上,制 定开发方案,进行钻井、 试油、采油等工作,实现 油气的生产。
石油地质学9.油气聚集与分布单元
(1)油气田
构造油气田
产油面积上受 单一的构造因 素(褶皱或者 断层)所控制 的油气田
背斜油气田
(1)油气田
构造油气田 断块油气田
举例:港西油田
港西Ⅰ区1
六
二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区
三
区
四区
五区
一区
港西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凹 陷中部,北大港二级潜山构造带 西段,是港西古凸起基底上发育 起来的新近系油气藏。
(4)含油气盆地
沉积盆地:地壳上在某一地质历史时期内,曾经稳定下沉,
并接受了巨厚沉积物的洼陷区域。
含油气盆地:地壳上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历史,发育着良好
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并已发现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4)含油气盆地
含油气盆地的结构—基底、周边、沉积盖层
☆基底:盆地前期沉积岩或结晶岩 ※以前震旦亚界结晶岩石为基底的盆地 ※年轻的褶皱带为基底的盆地 ※沉积盖层为基底的盆地
(4)含油气盆地
含油气盆地的结构—基底、周边、沉积盖层 ☆周边
(4)含油气盆地
☆含油气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盆地内各级构造单元与含油气单元划分表
(4)含油气盆地
(4)含油气盆地
Ⅰ 冀中坳陷 Ⅱ 黄骅坳陷 Ⅲ 临清坳陷 Ⅳ 辽河坳陷 Ⅴ 渤中坳陷 Ⅵ 济阳坳陷 M 埕宁隆起 N 沧县隆起 O 内黄隆起
(4)含油气盆地
NO BASIN, NO OIL!
盆地三要素
☆物质:由沉积地层组成(>1km) ☆时代:发育在一定的地质时代 ☆空间:具有盆状形态的地壳构造单元
(4)含油气盆地
石油地质 第七章 油气聚集与分布单元
二、含油气系统的划分
含油气系统划分应注意的问题
(1)成熟的烃源 岩才能形成油气系 统;
(2)剖面上不同 的有效烃源岩体形 成不同的油气系统。
含油气系统划分应注意的问题
(3)同一套烃源岩 在盆地的不同地区 的成熟烃源岩体, 形成不同的油气系 统
(4)同一套烃源岩 的不同演化阶段, 形成的油气系统的 个数可以是变化的。
——From Source to Trap
从源岩到圈闭:
从源岩到圈闭的油气系统空间展布 从源岩到圈闭的一切地质要素 从源岩到圈闭所发生的一切地质作用过程 从源岩到圈闭的综合研究方法
二、含油气系统的划分
含油气系统划分的原则:
一个有效的烃源岩体对应一个含油气系统
含油气系统划分的步骤:
• 有效烃源岩体的研究与圈定 • 划分油气成因类型 • 进行油源对比和气源对比 • 划分油气系统
侧向叠合复合型油气田
第三节 油气聚集带
一、油气聚集带的概念
油气聚集带是互有成因联系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他们受同一构造单元及其演化历史的控制,具有相 同的含油气层系,相似的地质特征和油气聚集条件。
控制油气聚集带的构造单元通常是二级构造带(也 包括岩性尖天带,物性变化带、地层超覆带、地层 不整合带、生物礁带等)
单一生物礁油气田 复合型油气田:盐丘复合油气田、古潜山复合油气田、
生物礁复合油气田、地层岩性复合油气田 侧向叠合复合油气田
二、油气田的类型
1、构造型油气田
构造型油气田是指产油气面积上的油气藏受单一构造因素 控制,如褶皱和断层。主要包括背斜油气田和断层或断块 油气田
二、油气田的类型
1、构造型油气田
N1t
60(C)
70(C)
油气聚集带名词解释
油气聚集带名词解释
油气聚集带是指在油气藏分布的某一部分地区,油气资源分布具
有聚集性质的地质构造。
它是一种特殊的油气藏特征,恰好位于油气
藏之间,油气迁移和扩大存储空间的限制分布处。
油气聚集带大多处于若干构造单元之间,形成一个油气聚集区。
在油气聚集区,油气藏因构造条件而在油气资源分布上形成聚合和汇集。
油气聚集带主要包括油气流经带、油气储存带和油气分布带。
油气流经带是指油气依据流体力学原理在构造单元之间形成的流
动保持带,是油气运动的主要路径,主要由泥岩、砂岩等夹层岩石组成。
油气储存带是指油气运动的主要停留地,即油气的主要储存部位,具有构造展布条件以及水力压力情况,能够适应油气的储存需求。
油气分布带是指油气在构造单元之间形成的分布关系,其构造单
元要素及其对油气的释放和储存条件对于油气聚集带的发育具有重要
意义。
油气聚集带作为油气资源聚集区,其发现和勘探开发将有助于油
气勘探和开发工作,同时为勘探开发提供有力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压陷盆地: 指挤压作用下地壳收缩变形过程中形成的 沉积盆地 ,如前陆盆地。
3、克拉通盆地
发育在克拉通之上的沉积坳陷。克拉通是指地壳上已经达 到稳定,并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很少变形的部分 。
4、走滑盆地
沿着大型走滑构造带(走滑断层)分布、由走滑作用 形成的盆地。拉伸性质的走滑盆地就是拉分盆地。
潘汉德尔气田(古潜山型气田)
二、油气田的类型
2.地层型油气田
委内瑞拉东部夸仑夸尔油田
地层超覆型油气田
二、油气田的类型
3.岩性型油气田
岩性型油气田是由岩性因素控制形成的油气田。包括砂 岩透镜体带状油气田、岩性尖灭油气田和单一礁型油气 田
:,
板南斜坡带油藏剖面图
辽河西部凹陷西斜坡
岩性尖灭型油气田
二、油气田的类型
二、油气田的类型
1、构造型油气田
港东油田构造横剖面示意图
二、油气田的类型
2.地层型油气田
地层型油气田是由 不整合因素控制形 成的油气田。包括 地层不整合油气田 和地层超覆油气田
哈西迈萨乌德油田(地层不整合型)
二、油气田的类型
2.地层型油气田
普鲁德霍湾油田(地层不整合型)
二、油气田的类型
2.地层型油气田
时代:发育在一定的地质时代 空间:是具有盆状形态的地壳构
造单元
2.含油气盆地
具备成烃、成藏要素,发生过成烃成藏 过程,并已发现有商业油气聚集的沉积盆地 称为含油气盆地
二、含油气盆地的结构
1.盆地的基底
是指盆地接受沉积物之前的坚硬底盘,是 盆地接受沉积物堆积的凹形基础,是盆地 形成以前各个地质时代的岩石组成 。
侧向叠合复合型油气田
第三节 油气聚集带
一、油气聚集带的概念
油气聚集带是互有成因联系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他们受同一构造单元及其演化历史的控制,具有相 同的含油气层系,相似的地质特征和油气聚集条件。
控制油气聚集带的构造单元通常是二级构造带(也 包括岩性尖天带,物性变化带、地层超覆带、地层 不整合带、生物礁带等)
单一生物礁油气田 复合型油气田:盐丘复合油气田、古潜山复合油气田、
生物礁复合油气田、地层岩性复合油气田 侧向叠合复合油气田
二、油气田的类型
1、构造型油气田
构造型油气田是指产油气面积上的油气藏受单一构造因素 控制,如褶皱和断层。主要包括背斜油气田和断层或断块 油气田
二、油气田的类型
1、构造型油气田
复合型油气田是指在油 气田范围内不同层位和 不同深度的油气藏的圈 闭条件受构造、地层、 岩性和水动力诸因素中 两种或多种因素控制, 但这些控制因素的形成 一般与形成油气田的 “局部构造单位”具有 某种成因上的联系
二、油气田的类型
4.复合型油气田
古潜山复合型油气田
二、油气田的类型
4.复合型油气田
加利福尼亚中途油田威廉斯及二十五山区构造剖面图
若干单个产油气面积并不是直接相连,只是位置接近,但产油气层位、储集层 类型和特征以及圈闭和油气藏形成机理都相似,也常被看作一个油气田。
南堡5号
老爷庙油田
北堡油田
南堡油田
南堡1号
南堡2号
高尚堡油田
柳赞油田
南堡3号
南堡4号
二、油气田的类型
分类的依据:局部构造单元的类型
构造型油气田:构造油气田、断块油气田 地层型油气田:地层不整合油气田、地层超覆油气田 岩性型油气田:砂岩透镜体带状油气田、砂岩上倾尖灭油气田、
2.盆地的周边
是指盆地的沉积岩层与盆地周围岩层 的接触关系,也就是盆地的边界
3.盆地的沉积盖层
盆地的沉积盖层就是盆地内,沉积于基 底之上的沉积岩层,它是盆地的核心
三、含油气盆地的内部构造单元
盆 地
级别
隆起 斜
坳陷 Ⅰ级构造
凸起 凹陷 坡 凹陷 凸起 亚Ⅰ 级
与油气 关系
油气分布单元
渤海湾 济 阳 坳 东 营 凹
实例 北海盆地 红海 大西洋近海盆地 安达曼海盆地 南俄克拉荷马盆地 秘鲁-智利海沟 大谷盆地 黑海盆地 阿尔伯达盆地 费尔干纳盆地 美国死谷、中国依兰-伊通盆地 中国百色盆地、柴达木盆地西北坳陷 西西伯利亚盆地、鄂尔多斯盆地
二、含油气盆地的类型
盆地的地球动力学分类
1、裂陷盆地: 由于地壳的拉张作用而形成的沉积盆地。 如裂谷盆地。
盆地
陷
陷
背斜带 潜山带 断裂带 ………
Ⅱ级 聚集 (油气聚 集带) 坨—胜— 永断裂带
背斜 断层 鼻状构
造 ………
Ⅲ级
油气田
胜坨油 田
二、含油气盆地的类型 盆地的地球动力学分类
盆地序列 Ⅰ裂陷盆地序列
Ⅱ压陷盆地序列 Ⅲ走滑盆地序列 Ⅳ克拉通盆地序列
盆地类型 1. 大陆裂谷盆地 2. 陆间裂谷盆地 3. 张裂陆缘盆地 4. 边缘海-弧后盆地 5. 拗拉谷盆地 1. 深海沟盆地 2. 弧前盆地 3. 残留盆地 4. 前陆盆地 5. 山间盆地 1. 走滑-拉分盆地 2. 走滑-挠曲盆地 1. 克拉通内部盆地 2. 克拉通边缘盆地
M.T . Halbouty(1979):盆地是在一定地质时期, 在独立的地理区,于相对统一的构造环境中,由来自 一处或多处沉积物源的沉积物组成的沉积岩体。
A.W.Bally(1975):包含有超过1km厚沉积物的沉 降体制,它现今仍或多或少地保存有原来的形状。
盆地三要素: 物质:由沉积地层组成(>1km油气田是受单一局部构造因素控制的、在同一面 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1)受单一局部构造单元(广义)控制 构造单元:背斜、单斜、盐丘等 非构造单元:生物礁、古潜山、古河道等
(2)一个油气田分布在同一面积内:同一油田中不同 油气藏的含油范围能够叠合连片
(3)一个油气田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类型、不同时代的 油 藏、气藏或油气藏
油气聚集与分布单元
油气聚集与分布单元
油气聚集单元:油气藏、油气田、油气聚集带 油气分布单元:含油气区、含油气盆地等
含油气盆地 油气田 油气聚集带
含油气系统
第一节 含油气盆地及其类型
“没有盆地就没有石油”
一、含油气盆地的概念 1.沉积盆地 沉积盆地: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不断下降 接沉积的洼陷区域
3.岩性型油气田
双河油田
岩性尖灭型油气田
二、油气田的类型
3.岩性型油气田
堪萨斯州由透镜体油 藏组成的鞋带状油田
5.透镜状和不规则岩性油气田
二、油气田的类型
3.岩性型油气田
马岭油田
透镜状和不规则岩性油气田
二、油气田的类型
3.岩性型油气田
单一礁型油气田
二、油气田的类型
4.复合型油气田
盐丘复合型油气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