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技士-微生物检验 讲义 32
临床检验技师-微生物检验(2019)讲义第一章_绪论
![临床检验技师-微生物检验(2019)讲义第一章_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406ed5e95fbfc77da269b1ab.png)
第一章绪论本科目考试复习特点需要理解的原理少,死记硬背的内容多各论繁多,容易混淆某些相关联章节可一起复习图形记忆、关联记忆、标题记忆……1.微生物、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1)微生物的概念(2)微生物的分类及作用(3)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4)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2.临床微生物学的性质和任务(1)临床微生物学的性质和任务(2)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思路与原则3.感染性疾病和临床微生物学的现状、发展和展望(1)感染性疾病的现状(2)发展和展望微生物的概念自然界的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到,须借助光学/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特点:①个体小;②结构简;③种类多;④分布广;⑤繁殖快;⑥变异快。
微生物的分类及作用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寄居在人类体表和体内的微生物可分为三类:﹥正常菌群:定居在人类皮肤及黏膜上的各类非致病微生物,非但无害,而且具有拮抗某些病原微生物和提供某些营养物的作用。
﹥条件致病性微生物: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微生物寄居部位改变或寄居微生物丛(菌群)平衡失调,此时正常菌群可致病。
如表皮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
﹥病原微生物:可引起人类和动、植物致病的微生物。
如霍乱弧菌,HIV等。
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以及与人类、动植物等相互关系。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以及特异性诊断和防治措施的学科,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与之有关的其他疾病,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临床微生物的性质和任务(1)研究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特征(2)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3)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4)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控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思路与原则感染性疾病的现状、发展和展望现状:(1)易感人群不断增加(2)新病原体不断出现、已控制的病原体死灰复燃(3)感染因子在非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4)细菌耐药和医院感染的问题日趋严重发展:(1)快速诊断方法的发展(2)非培养快速鉴定(3)分子生物学飞速发展(4)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关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目的,错误的是A.为临床诊断提供病原学依据B.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用药信息C.为医院提供耐药动态信息D.改进或更新微生物检验方法E.监测寄生虫感染『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目的不包括对寄生虫感染的监测。
临床检验技士-微生物检验 讲义 31
![临床检验技士-微生物检验 讲义 31](https://img.taocdn.com/s3/m/fb848f902f60ddccdb38a08c.png)
第三十一章医院感染和消毒灭菌本章内容1.医院感染(1)医院感染病原体(2)常见的医院感染(3)医院感染流行病学(4)医院感染调查2.消毒灭菌(1)概念(2)消毒灭菌技术(3)消毒灭菌效果评估医院感染病原体外源性感染来自于另一感染者或环境;常见的医院感染(1)泌尿道感染:最常见(导尿);病原体为肠道正常菌群或医院获得的耐药细菌。
(2)手术部位感染:手术部位污染程度、手术技巧、引流管留置、病原体致病性、其他部位的感染等导致。
病原体取决于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抗菌药物使用。
(3)呼吸道感染:可发生于所有患者,常为内源性感染。
(4)菌血症:少,病死率高。
(5)其他:烧伤、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易发生全身感染。
年龄大于6个月,有抗菌和药物治疗史的住院患者的严重腹泻主要由艰难梭菌引起。
胃肠炎、肝炎等还可引起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感染流行病学·来源:人类、环境。
·传播途径:空气、接触及媒介。
·易感人群:(1)年龄:婴幼儿及老年人(2)免疫状况:缺乏某些保护性抗体的患者(3)基础疾病(4)继发感染:免疫抑制病毒感染者(HIV)(5)特殊药物:降低宿主免疫力的药物(6)创伤:意外创伤、医源性创伤·预防:去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增强宿主抗感染能力。
医院感染调查1.医院感染监测:日常监测,预防性。
2.暴发调查:暴发(或流行)时启动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治疗性。
消毒灭菌的概念消毒是去除或杀灭大多数微生物的过程。
灭菌是去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的过程。
消毒灭菌技术(1)干热灭菌:160℃ 120min或170℃ 60min。
(2)湿热灭菌:蒸汽121℃ 30min;高压蒸汽灭菌134℃ 13min。
(3)煮沸或低压蒸汽灭菌技术:去除热敏感的病原体,不能杀灭芽胞。
(4)化学法:不同消毒剂。
(5)γ辐射:破坏DNA链;小物件的大批量灭菌。
(6)紫外线:抑制细菌生长;环境消毒灭菌。
(7)过滤:去除溶液中的颗粒。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件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19172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9.png)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细菌 、霉菌、酵母菌等。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分布特点:食 品的种类、加工方式、储存条件 等对微生物的分布有显著影响。
微生物的来源:食品生产、加工 、运输、储存等环节中可能引入
的微生物。
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与操作
01
02
03
04
传统检测方法
培养法、镜检法等。
现代检测技术
免疫分析法、PCR技术、生物 传感器等。
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对医院环境、医疗器械等进行 微生物学检测,评估消毒灭菌 效果,确保医疗安全。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通过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指 导临床医生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感染暴发调查
在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进行 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分析,查 找感染源和传播途径,采取有
效控制措施。
疫苗的研究与开发
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从患者体内分离出病原微生物,并进行鉴定,为疫苗的研制提供基础 资料。
疫苗株的筛选
通过微生物检验技术对病原微生物进行筛选,选择适合作为疫苗株的 菌株或病毒株。
疫苗制备过程的监控
在疫苗制备过程中,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质量检验和安全性 评估,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疫苗效果评价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生长是指微生物细胞数目的增加和质量的增加。其生 长过程分为迟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微生物的繁殖
微生物繁殖是微生物生长的必然结果,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 、出芽生殖、孢子生殖等。繁殖过程中,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会复制并传递给后代。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
微生物的代谢
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染物,处理废水、废气等,降低环境污染。
2019年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辅导讲义 支原体及检验
![2019年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辅导讲义 支原体及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3a053b8876eeaeaad0f33051.png)
研究认为穿通支原体、发酵支原体、梨支原体三种新支原体是加速AIDS进程的一个协同因子。
2000年国内学者从AIDS患者尿中分离到1株穿通支原体,从病原学上证实我国AIDS和HIV患者中存在感染。
(三)微生物学检验
标本:咽分泌物、血清、尿液等
l.分离培养
选SP-4培养基
若由红变黄透明无沉淀,视“培养可疑阳性”,再用滤膜过滤。
滤液转种传代,当培养基颜色再度由红变黄则认为“初代培养阳性”
2.鉴定
1)生化反应:葡萄糖发酵试验、水解精氨酸试验及尿素分解试验阳性。
2)代谢抑制试验。
3) P CR: 扩增特异性DNA。
4)抗体检测:HIV感染者中用ELISA法检刺出大址本菌抗体,其中无症状者的阳性率为20%,艾滋病患者为40%。
【例题】支原体进行分离培养时,应采取
A.需氧培养
B.厌氧培养
C.兼性厌氧培养
D.微衙氧培养
E.兼性厌氧或专性厌氧培养
【正确答案】E
本章小结:
一、概述
二、肺炎支原体
三、解脉脉原体。
临床微生物检验培训课件
![临床微生物检验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152dddbb68a98270fefac4.png)
阳性菌的选择(微生物工作者的重点)
鉴定及药敏
报告结果
临床微生物检验
3
一、血液检验
正常人血液是无菌的,目前败血症一词不用, 常用菌血症和脓毒症,脓毒症是指全身性炎症反 应。菌血症是指细菌侵入血循环,在血液中可检 测到细菌,包括一过性和持续性,有明显感染症 状。血液感染是一种危重的全身感染,提供病原 学的诊断极为重要。
临床微生物检验
24
五、 下呼吸道感染
1.革兰阳性
(一)常见病原体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
菌、A群链球菌、肠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棒
状杆菌、炭疽芽胞杆菌、白假丝酵母菌、毛霉、曲
霉;
临床微生物检验
25
2.革兰阴性 脑膜炎奈瑟菌、黄色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
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 杆菌、军团菌、支原体
临床微生物检验
22
3. 鼻咽拭子标本的检测有助于猩红热、风湿热、急 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临床诊断;还可检出化脓链 球菌、奋森螺旋体、脑膜炎奈瑟菌、麻风杆菌等 以协助诊断;对白喉、百日咳或口腔念珠菌感染
的诊断有意义,应结合临床。
临床微生物检验
23
4. 呼吸道还可见病毒感染,常见普通感冒 或流行性感冒,咽炎和扁桃腺炎等,均应 结合临床进行诊断。
临床微生物检验
21
(二)细菌学检验程序
1. 细菌学检验见第一节血液感染及有关章节。 2. 病原体检测只对某些疾病诊断具有意义。由于菌
群复杂,正常寄生菌和种类繁多,一份咽拭子分 离出来的细菌不一定与疾病有关,另外由于接受 药物治疗,使某些细菌受到抑制,可影响阳性检 出率。因此,在分析结果时应紧密结合临床。
临床微生物检验
2016年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大纲-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课件
![2016年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大纲-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46d930240c844768eaee02.png)
(4)微生物学检验
熟练掌握
3,4
3.肠球菌属
(1)分类
了解
1,3
(2)临床意义
熟悉
2,3
(3)生物学特性
熟练掌握
1,3
(4)微生物学检验
熟练掌握
3,4
4.其他需氧革兰阳性球菌
(1)触酶阳性的革兰阳性球菌
了解
3
(2)触酶阴性的革兰阳性球菌
了解
3
八、革兰阴性球菌
1.奈瑟菌属
(1)分类
了解
1,3
(2)临床意义
掌握
1,3
(3)微生物学检测
掌握
3,4
2.类白喉棒状杆菌
(1)假白喉棒状菌
了解
3
(2)结膜干燥棒状杆菌
了解
3
(3)化脓棒状杆菌
了解
3
(4)溃疡棒状杆菌
了解
3
(5)假结核棒状菌
了解
3
(6)溶血棒状杆菌
了解
3
(7)杰克群棒状杆菌
了解
3
十六、分枝杆菌属
1.结核分枝杆菌
(1)分类
掌握
1,3
(2)临床意义
掌握
3,4
十八、厌氧菌
1.概述
(1)厌氧菌的概念、种类与分类
熟悉
1,3
(2)临床意义
熟悉
2,3
2.厌氧菌的检验
(1)标本采集运送
掌握
3,4
(2)检验程序
掌握
3,4
(3)检验方法
掌握
3,4
3.厌氧球菌
(1)消化球菌属
熟悉
3
(2)消化链球菌属
熟悉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十二章临床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及实验室安全防护标题记忆
本章内容
1.检验前质量保证
(1)检验申请
(2)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2.检验中质量保证
(1)人员
(2)试剂
(3)培养基
(4)设备
(5)检验过程
3.检验后质量保证
(1)检验结果的评审和报告
(2)标本的处理
1.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
(1)危险度评估
(2)生物安全基本设备
(3)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
2.生物安全保障与生物恐怖
(1)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
(2)生物恐怖
3.生物安全技术
(1)实验室技术
(2)意外事故的处理
(3)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
(4)感染性物质的运输
检验前质量保证——检验申请
·患者姓名、出生日期、病房和床号、年龄和性别。
·临床表现及当前所用抗菌药物。
·相关病史。
·标本来源。
·检验项目。
·感染类型或目标微生物。
·标本采集时间、实验室收到标本时间。
检验前质量保证——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原始标本采集质量控制:
·患者准备
·不同部位标本的采集方法
·标本运送要求
·延迟运送时标本的贮藏方法
·安全运送标本的方法
·标本标识
·标本接收
检验中质量保证
1.对细菌检验人员的要求。
2.操作手册。
3.仪器设备的功能监测。
4.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5.试剂、染色液以及抗生素的质量控制。
6.标本检验的质量控制。
7.标准菌株的来源和保存及室内质量的全面控制。
检验后质量保证
·检验结果的评审与报告:制定“警告/危急”范围;必要时及时发送分级报告;危急值及时报告并记录。
·标本的处置:
1.任何污染材料未经消毒不能拿出实验室。
2.液体废弃物必须收集在防漏未破的容器内,高浓度化学消毒剂处理。
3.对剩余标本、接种过的培养基、菌种等丢弃前均需适当消毒。
4.动物房的废物在处理前及动物笼被清洗前均需消毒,最好经高压蒸汽灭菌。
5.对于任何有污染的锐器如针头、注射器、玻片等在处理前不要用手接触。
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危险度评估
防止实验室发生病原体或毒素意外暴露及释放。
·危险度等级划分为四类:
1级:无或极低的个体和群体危险。
基本不致病。
2级:个体危险中等,群体危险低。
致病,但不严重。
3级:个体危险高,群体危险度低。
引起严重疾病,但不传播,预防和治疗措施有效。
4级:个体和群体的危险均高。
引起严重疾病,容易传播,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生物安全基本设备
1.生物安全柜:
用于处理感染性物质;处理潜在空气传播的物质;离心前后,密封离心杯的装样、取样;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
根据吸入空气的速度、再循环空气量、排出空气量、排风系统、压力设置等,分为三级:①Ⅰ级:能够保护操作者和环境,不能保护操作对象;②Ⅱ级:对操作者和操作对象均有保护;③Ⅲ级:对操作者防护最好。
2.个人防护装备:
用于预防气溶胶、喷溅物暴露等。
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
—般分为四级:
1.一级生物安全水平(BSL-1)实验室属基础实验室,常为基础教学、研究实验室,处理危险度1级微生物。
2.二级生物安全水平(BSL-2)实验室属基础实验室,常为诊断、研究实验室,处理危险度2级微生物。
3.三级生物安全水平(BSL-3)实验室属防护实验室,为特殊的诊断、研究实验室,处理危险度3级微生物。
4.四级生物安全水平(BSL4)实验室属最高防护实验室,供危险病原体研究,处理危险度4级微生物。
生物安全保障与生物恐怖——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
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指单位和个人为防止病原体或毒素丢失、被窃、滥用、转移或有意释放而采取的安全措施。
具体保障程序应描述:危险因子的贮存位置、接触人员资料、使用记录、运送记录、灭活和丢弃;相关人员的职责;必要时公共卫生和安全管理部门的介入程度、作用和责任等,调查并纠正违规行为。
生物安全保障与生物恐怖——生物恐怖
生物恐怖:使用致病性微生物或毒素等作为袭击手段,通过一定途径散布危险因子,造成疾病的暴发、流行,导致人体功能障碍和死亡。
生物恐怖因子包括细菌、病毒等,以鼠疫、天花和炭疽的危险性、毒性、传染性最强。
生物安全技术——实验室技术
1.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物质的操作。
2.常用设备的使用:接种环、移液管、生物安全柜及离心机等。
3.血液和其他体液的标准预防措施。
1)标本运送处理:防渗漏。
2)工作时的个人安全防护及手的卫生。
3)配备生物安全柜。
4)操作注意防喷溅、避免锐器损伤。
5)工作后消毒。
生物安全技术——意外事故处理
1.外伤:脱防护服+清洗+皮肤消毒剂+医学处理。
2.食入:脱防护服+医学处理。
3.气溶胶释放:撤离现场。
4.溢出:覆盖+消毒剂+清除。
5.离心管破裂:关闭电源,密闭约30min。
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消毒。
封闭离心杯内离心管破裂时,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处理。
生物安全技术——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丢弃的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物品在实验室内清除污染后丢弃,或经适当包裹运送到其他地方处理,对参与丢弃者不造成潜在危害。
清除污染的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首选)、焚烧等。
生物安全技术——感染性物质的运输
感染性物质运输通常需要三层包装。
装载标本的内层容器应密闭、防水、防渗漏,贴标示内容物的标签;第二层包装为吸水性材料,当内层容器泄漏时,吸收溢出的液体;第三层包装保护第二层包装免受物理性损坏。
经典例题
临床微生物检测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并放在首位的问题是
A.细菌培养的及时准确
B.抗原抗体检测的准确
C.实验室生物安全
D.标本直接涂片及电话报告
E.核酸标本检测的正确处理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临床微生物检测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并放在首位的问题是实验室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