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燃烧学》燃烧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
消防安全燃烧基础知识
消防安全燃烧基础知识消防安全燃烧基础知识第一章消防安全燃烧的概念和意义1.1 消防安全燃烧的定义1.2 消防安全燃烧的意义第二章火源与燃烧过程2.1 火源的分类与生成机理2.1.1 火源的分类2.1.2 火源的生成机理2.2 燃烧过程及其特点2.2.1 燃烧三要素2.2.2 燃烧的特点第三章燃烧的基本条件3.1 可燃物3.1.1 可燃物的分类3.1.2 可燃物的特性3.2 氧气3.2.1 氧气与燃烧的关系3.2.2 氧气的供应方式3.3 点火源3.3.1 点火源的种类3.3.2 点火源的作用与选择第四章燃烧的支持条件4.1 点火温度4.1.1 点火温度的定义4.1.2 点火温度的测定与影响因素4.2 燃烧温度4.2.1 燃烧温度的定义4.2.2 燃烧温度的测定与影响因素4.3 燃烧的活性4.3.1 燃烧的活性定义4.3.2 燃烧的活性测定与影响因素第五章火灾的危害5.1 火灾的危害种类5.1.1 火灾对人员的伤害5.1.2 火灾对环境的影响5.2 火灾的危害机理5.2.1 火灾蔓延机理5.2.2 火灾烟气的危害第六章火灾的防控措施6.1 消防设备与装备6.1.1 消防器材的分类与作用6.1.2 消防器材的使用与维护6.2 消防系统6.2.1 消防水系统6.2.2 消防自动报警系统6.2.3 消防烟气排烟系统6.3 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6.3.1 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6.3.2 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6.3.3 消防安全培训与演练第七章灭火与救援7.1 灭火技术7.1.1 灭火剂的种类和选择7.1.2 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7.2 灭火救援措施7.2.1 火灾现场的初期处置7.2.2 火灾扑救与逃生自救第八章灾害事故的预防与减轻8.1 灾害事故的预防8.1.1 安全生产与消防安全的关系8.1.2 灾害事故的事前预防8.2 灾害事故的减轻与应急处理8.2.1 灾害事故的事后救援与处理8.2.2 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第九章案例分析9.1 火灾事故案例分析9.2 消防安全事故案例分析9.3 消防安全疏散演练案例第十章消防安全燃烧的未来趋势10.1 消防安全技术的发展10.2 灭火救援技术的发展10.3 消防安全培训与演练的创新结语以上是消防安全燃烧基础知识的大纲,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燃烧和火灾基本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及常见易错题全考点
燃烧和火灾基本知识燃烧基础知识及常见易错题全考点1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烟气的现象。
2 .燃烧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氧化还原化学反应,能燃烧的物质一定能够被氧化,而能被氧化的物质不一定都能够燃烧。
物质是否发生了燃烧反应,可根据〃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发出光亮〃这三个特征来判断。
3 .燃烧的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密度、比表面积、厚度)、助燃物(不一定是氧气,如:氯、氟、氯酸钾。
也有少数可燃物如:低氮硝化纤维、硝酸纤维的赛璐珞等含氧物质)和引火源(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能源)。
引火源温度越高,越容易点燃可燃物质。
生产生活实践中引火源通常有明火、高温物体、化学热能、电热能、机械热能、生物能、光能和核能),链式反应(有焰燃烧都存在着链式反应)。
4 .燃烧的充分条件是:一定数量或浓度的可燃物,一定含量的助燃物,一定能量的引火源(汽油燃烧晶氐含氧量14.4%,乙焕3.7%β无论哪种形式的引火源,都必须达到一定的能量,即要有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热量。
汽油燃烧所需的最小引燃能量0.2mJ乙醛(5.1%)0.19mJ),相互作用。
5 .燃烧分为着火和爆炸两种类型。
可燃物着火一般有引燃和自燃两种方式。
6 .外部引火源(如明火、电火花、电热器具等)作用于可燃物的某个局部范围,使该局部受到强烈加热而开始燃烧的现象,称为引燃(又称点燃)。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物质在外部引火源作用下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物质的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火灾危险性也就越大。
7 .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火源的作用时,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燃烧,称为自燃。
一是自热自燃,例如煤堆、油脂类、赛璐珞、黄磷等物质。
二是受热自燃,例如油锅加热、沥青熬制。
受热介质达到一定温度而着火,就属于受热自燃。
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就越大。
《消防燃烧学》燃烧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
《消防燃烧学》燃烧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这个是⼤四考的,他们貌似今年刚学,不知道和我们的⼀样不!⼤家看看吧。
名词解释(20选10)1、化学当量⽐:常⽤来定量地表⽰燃料和氧化剂的混合物的配⽐情况2、空燃⽐: 化学恰当反应时消耗的空⽓-燃料质量⽐,某数值等于1Kg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需要的空⽓质量3、燃烧焓: 当1mol的燃料与化学当量的空⽓混合物以⼀定的标准参进⼊稳定了流动的反应器,且⽣成物也以同样的标准参考状态离开该反应器,把此反应释放出来的热量定义为燃烧焓4、平衡常数5、等压绝热⽕焰温度;当燃料/空⽓⽐及温度⼀定时,绝热过程燃烧产物所能达到的温度(最理想状态,最⾼温度)6、活化能:活化分⼦所具有的平均能量(E)与整个反应物分⼦的平均能量(E)之差7、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称⽐例常数,是单位质量的反应速率系数,它在名义上与浓度⽆关与温度有关。
8、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成物浓度的变化量9、基元反应:能代表反应机理的由反应微粒⼀步实现的且不通过中间或过渡状态的反应10、链锁反应:⼀种在反应历程中含有被称为链载体的低浓度活性中间产物的反应,这种链载体参加到反应的循环中,并且它在每次⽣成产物的同时⼜重新⽣成11、层流⽕焰传播速度:⽕焰前锋沿法线⽅向朝新鲜⽓传播的速度。
12、湍流⽕焰传播速度:是指湍流⽕焰前沿法向相对于新鲜可燃⽓运动的速度,可⽤流经⽕焰的可燃预混⽓的体积流量Q除以湍流⽕焰的表观⾯积A f来表⽰S T≡Q/A f13、邓克尔Damkohler数14、扩散燃烧:燃料和氧化剂没有预先混合,分别输⼊燃烧室,由扩散过程控制的燃烧。
15、动⼒扩散燃烧:燃烧的快慢既与化学动⼒因素有关,也与混合过程有关16、斯蒂芬stefan流:在相分界⾯处由于扩散作⽤和物理化学过程的作⽤⽽产⽣的垂直于相分界⾯处的总体物质流。
17、费克扩散定律:双组分混合物中,组分A的扩散通散与该组分质量分数梯度绝对值成正⽐,反之相反,⽐例系数称为扩散系数。
培训模块三燃烧和火灾基本知识燃烧基础知识
培训模块三燃烧和火灾基本知识一、燃烧基础知识1.燃烧的定义及条件(1)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烟气的现象。
(2)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必要条件。
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这三个条件通常被称为“燃烧三要素” o只有这三个要素同时具备,可燃物才能够发生燃烧,无论缺少哪一个要素,燃烧都不能发生。
用“燃烧三要素”来表示无焰燃烧的必要条件非常确切,但对于有焰燃烧,需要有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和链式反应四个要素。
2)燃烧的充分条件。
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燃烧必然发生。
发生燃烧,其“三要素”彼此必须要达到一定量的要求,即要有一定数量或浓度的可燃物、一定含量的助燃物、一定能量的引火源,并且三者存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就是发生燃烧或持续燃烧的充分条件。
2、燃烧的分类(1)按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不同分类。
按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不同,燃烧分为着火和爆炸两种类型。
(2)按燃烧物形态不同分类。
按燃烧物形态不同,燃烧分为固体物质燃烧、液体物质燃烧和气体物质燃烧三种类型。
3^着火的方式可燃物着火一般有引燃和自燃两种方式。
4、引燃的定义外部引火源(如明火、电火花、电热器具等)作用于可燃物的某个局部范围,使该局部受到强烈加热而开始燃烧的现象,称为引燃(又称点燃)。
5、物质燃点的定义及特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物质在外部引火源作用下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物质的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火灾危险性也就越大。
6、自燃(1)自燃的定义。
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火源的作用时,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燃烧,称为自燃。
(2)自燃的类型。
根据热源不同,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两种类型。
(3)易发生自燃的物质。
某些物质具有自然生热而使自身温度升高的性质,物质自然生热达到一定温度时就会发生自燃,这类物质称为易发生自燃的物质。
消防员基础燃烧学知识
第 七 部分
火焰颜色及显光性
火焰颜色及显光性
火焰是正在燃烧的可燃气体或蒸气所占据的发光、放热的空间范围,是 指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域。
一切可燃性固体和液体燃烧时形成的火焰,都有焰心、内焰和外焰三个 区域。但可燃气体燃烧时形成的火焰,只有内焰和外焰两个区域,而没有焰 心区域。
可燃物的化学组成不同、供氧条件不同,火焰会发出不同的颜色。含氧 量在 50%以上时,发出不显光(光暗或呈浅蓝色光)的火焰;含氧量在 50% 以下时,发出显光(光亮或黄光)的火焰;含碳量大于 60%时,发出显光并 伴有大量黑烟的火焰。有机可燃物火焰的明亮程度和颜色主要由火焰中的碳 粒子决定。
2、火势越大,温度越高, 火风压值越大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火风压不仅产生在火灾的 那条巷道里,也会出现在 高温火烟流经的其他巷道 里。特别是高温火烟流经 的上山、下山及垂直巷道 里,影响最大。一条巷道 里产生火风压的大小与该 巷道的标高差、与温度差 成正比,即温度越高火风 压越大;巷道标高差越大, 火风压越大。
添加标题
会导致人员窒息、中毒,甚至死亡。目前,已知的燃烧产物中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或成分达数十种( HCL、
H2S、 HCN、 SO2、光气、醛类气体等)。 烟气的危害:烟气是一种不完全燃烧产物,由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固(液)体颗添粒加以标及题一氧化
碳、二氧化碳、氯化氰等有毒有害气体组成。首先,它会造成消防人员灼伤、中毒、窒息(在无防护的情况
下,人在充满烟气环境中停留 1~ 2min 就可能昏倒,停留 4~ 5min 就可能死亡);其次,火灾烟气具有较 强的减光作用,影响被困人员安全疏散,阻碍救援人员接近着火点和添救加人标;题第三,火灾烟气具有流动性,高
温烟气在流动过程中能引燃流经途中的可燃物,易导致火势蔓延扩大;第四,密闭空间里,烟气大量聚集易
消防燃烧学笔记
消防燃烧学笔记消防燃烧学一火灾燃烧的基本知识燃烧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
燃烧的特征:燃烧时可以观察到火焰、发光、发烟这些特征。
例如:蜡烛燃烧可以看到火焰,停电时蜡烛发出的光可以照亮周围,蜡烛棉芯较长时容易观察到火焰上有黑烟冒出。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
根据燃烧的条件,可以提出的防火和灭火的方法。
防火的方法:一是控制可燃物,二是隔绝空气,三是消除点火源,四是设置阻火装置。
灭火的方法:隔离法,冷却法,窒息法,化学抑制法。
物质浓度、体系温度和反应活化对反应速度速率的影响。
物质浓度对反应速度速率的影响:当温度不变时,反应速度与反应物的浓度体积成正比,如果该反应按照某化学反应方程式一步完成,则反应物浓度的方次即等于化学反应式中的反应比例常数。
根据燃烧反应的速率方程,可燃物燃烧时,活化能越大,燃烧速度越慢,火场温度越低,燃烧速度也慢。
烟囱效应是指在建筑物的竖直通道中,由于温度差的存在使自然对流循环加强,促使烟气上升的效应。
烟囱效应如何形成的:当燃烧发生时,烟囱内温度较高,密度小于外界密度,所以,外界空气不断地往烟囱内,烟囱内热空气向上运动,从而形成了烟囱效应。
烟囱效应受两个因素影响:高度和内外温差。
高度越高,内外温差越大,烟囱效应越明显。
烟囱效应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是的危害特别大。
在发生火灾时,楼梯通道、电梯井如不采取防火措施,就会起到烟囱的作用。
举例说明燃烧产物的危害性:一是烟气缺氧、窒息作用,如氧气浓度过低或二氧化碳浓度过量。
二是具有毒性、刺激性、腐蚀性作用,如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二氧化硫、盐酸等酸性的刺激性和腐蚀性。
三是具有热损伤作用,发生轰燃室内烟气温度在600度以上,将会对人体产生不可挽回的损伤。
四是烟气减光性。
在火场弥漫的烟气严重影响人们的疏散。
五是烟气爆炸性,烟气中的不完全产物,使火场有爆炸的危险。
六是烟气的恐怖性,火灾发生后,烟气的恐怖性是人们的逃生速度大为降低。
已知木材的组成,求1kg木材燃烧所放出的热量(高低值)高值=4.18x{81c+300h-26x(o-s)}低值=高值—6x(9h -w)x4.18 c:碳h:氢w:水s:硫o氧+氮着火与灭火的基本理论可燃物的着火方式可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一是化学自燃,不需要外界加热。
消防学习资料----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常识
24
三、燃烧产物
烟气的减光性影响人员的安全疏散和火灾 的施救。烟气中的烟粒子对可见光有完全的遮 蔽作用,烟气弥漫时,可见光受到烟粒子的遮 蔽而大大减弱,能见度大大降低,并且烟气对 人的眼睛有极大的刺激,使人不能睁开眼睛, 人在疏散中就影响着行进速度。
燃烧常识 2
主要内容
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燃烧过程 燃烧产物 燃烧类型 火灾的定义和分类 火灾的发展和变化 灭火的基本方法 复习思考题
3
燃烧常识
一、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燃烧的本质 燃烧的概念: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发生作
用的放热反应,通常伴随有火焰、发光和发烟 现象。
燃烧氧说理论: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
燃烧常识 26
四、燃烧类型
部分常见易燃和可燃液体的闪点
名称 汽油 煤油 柴油 乙醇 苯 乙醚
燃烧常识
闪点(℃) -50 37.8~73.9 60~110 12.78 -14 -45
27
四、燃烧类型
部分常见可燃物的燃点
名称 蜡烛 纸张 木材 布匹 聚乙烯 聚氯乙烯
燃烧常识
燃点(℃) 190 130 250~300 200 341 391
30
五、火灾的定义和分类
火灾的定义
凡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 造成的灾害,称为火灾。
--《消防基本术语》GB5907-86
燃烧常识
31
五、火灾的定义和分类
火灾分类
A类:可燃固体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
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 麻、纸张火灾等。
燃烧学 复习重点概要
第三章 着火和灭火理论一、谢苗诺夫自燃理论 1. 基本思想:某一反应体系在初始条件下,进行缓慢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产生的热量,同时向环境散热,当产生的热量大于散热时,体系的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度加快,产生更多的热量,反应体系的温度进一步升高,直至着火燃烧。
2.着火的临界条件:放、散热曲线相切于C 点。
3.∆T=ER 20B T T T ≈-① 改变散热条件 ②增加放热二、区别弗兰克-卡门涅茨基热自燃理论与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的异同点1.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适用范围:适用于气体混合物,可以认为体系内部温度均一;对于比渥数 Bi 较小的堆积固体物质,也可认为物体内部温度大致相等; 不适用于比渥数Bi 大的固体。
2.弗兰克-卡门涅茨基热自燃理论:适用于比渥数Bi 大的固体(物质内部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 ); 以体系最终是否能得到稳态温度分布作为自燃着火的判断准则 ;Tq αT自燃临界准则参数 δcr 取决于体系的几何形状。
三、链锁自然理论 1.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2.运用链锁自燃理论解释着火半岛现象 在第一、二极限之间的爆炸区内有一点P(1)保持系统温度不变而降低压力,P 点则向下垂直移动自由基器壁消毁速度加快,当压力下降到某一数值后,f < g, φ < 0 ----------------------第一极限(2)保持系统温度不变而升高压力,P 点则向上垂直移动自由基气相消毁速度加快,当压力身高到某一数值后,f < g, φ < 0 ----------------------第二极限(3)压力再增高,又会发生新的链锁反应导致自由基增长速度增大,于是又能发生爆炸。
3.基于f (链传递过程中链分支引起的自由基增长速率)和g (链终止过程中自由基的消毁速率 )分析链锁自燃着火条件w 0w 123M HO M O H +→++⋅22⋅⋅+→+OH O H H HO 222a.在低温时, f 较小(受温度影响较大),相比而言,g 显得较大,故:这表明,在 的情况下,自由基数目不能积累,反应速率不会自动加速,反应速率随着时间的增加只能趋势某一微小的定值,因此,f<g 系统不会着火。
消防培训燃烧学基础知识
4.木材的燃烧产物 木材是一种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元素组成,主 要以纤维素分子形式存在。木材燃烧主要生成二氧化碳、 水蒸气、甲酸、乙酸、一氧化碳等产物,也会申城可燃蒸 气及颗粒。
三、 燃烧产物的毒性
燃烧产物有不少是毒害气体,往往会通过呼吸道侵 入或刺激眼结膜、皮肤黏膜使人中毒甚至死亡。
闪燃往往是可燃液体发生火灾的先兆。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九分。
(二)物质的闪点 1.闪点的含义
含义: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 低温度,以“℃”表示。
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 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小。
2.闪点在消防上的应用 (1)根据闪点,将能燃烧的液体分为易燃液体和可
2.动力燃烧:燃烧性液体的蒸发、低闪点液雾预先与 空气或氧气混合,遇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
3.沸溢燃烧:含水的重质油品(如重油、原油)发生 火灾,液面从火焰接收热量产生热波,热波在向液层深部 转移过程中,使油层温度上升,油品黏度变小,油品中的 乳化水滴在向下沉积的同时受向上运动的热油作用而蒸发 成气泡,气泡被油膜包围形成大量油泡群,液面上下像开 锅一样沸腾,油品像“跑锅”一样溢出罐外的现象。
引火源温度越高,越容易点燃可燃物质。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九分。
(二)燃烧的充分条件 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燃烧必然发生
。发生燃烧还应该有“量”方面的要求。这就是发生燃烧 或持续燃烧的充分条件。
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可燃气体或蒸气只有达到一定的浓度,才会发生燃烧或
爆炸。 2.一定的氧气含量
(三)烟气的危害性
1.毒害性
消防燃烧学
04
空气需要量是 燃烧控制的重 要参数,关系 到燃烧效率和 污染物排放。
燃烧产物生成量
燃烧产物:二氧化 碳、水蒸气、氮氧 化物等
01
生成量与燃烧条件 有关:如温度、压 力、氧气浓度等
02
04
燃烧产物的利用: 如二氧化碳用于合 成燃料、氮氧化物 用于制造化肥等
03
燃烧产物对环境的 影响:如温室效应、 酸雨等
两者关系
01
空气需要量: 燃料燃烧所需
的氧气量
02
燃烧产物生成 量:燃料燃烧 后产生的气体、
烟尘等物质
03
关系:空气需 要量与燃烧产 物生成量成正 比,即空气需 要量越大,燃 烧产物生成量
越多
04
影响:空气需 要量不足会导 致燃烧不充分, 产生有毒气体 和烟尘,影响 环境质量和人
04
确认周围环境安全,确 保自身安全
灭火措施
冷却灭火:降低 温度,使可燃物
无法继续燃烧
窒息灭火:隔绝 氧气,使可燃物
无法继续燃烧
隔离灭火:将可 燃物与火源隔离,
阻止火势蔓延
化学抑制灭火: 使用灭火剂,使
燃烧反应中断
逃生技巧
保持冷静:遇到 火灾时,保持冷 静,不要惊慌失 措。
寻找逃生路线: 观察周围环境, 寻找最近的逃生 路线,如安全出 口、楼梯等。
利用消防设施: 使用灭火器、消 防栓等消防设施 进行灭火,为自 己争取逃生时间。
保护呼吸系统: 用湿毛巾或衣物 捂住口鼻,防止 吸入有毒气体。
匍匐前进:在浓 烟环境中,尽量 匍匐前进,避免 吸入过多有毒气 体。
寻求帮助:如果 无法自行逃生, 可以拨打119报警 电话,寻求消防 员的帮助。
《消防燃烧学》燃烧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题库
消防燃烧学燃烧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题库在消防工作中,燃烧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消防员必须掌握燃烧学的基本知识和常识,才能更好地处理各种火灾事故。
下面是燃烧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题库,每个题目都有详细的答案解释。
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什么是燃烧?答:燃烧是一种物质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释放出大量热和光,同时产生气体、水和固体产物。
2. 烈性物质和常温物质的区别是什么?答:烈性物质指在常压、常温下易于挥发、易于燃烧的物质,如酒精、汽油、天然气等;常温物质指在常压、常温下不易挥发、不易燃烧的物质,如水、石墨、金属等。
3. 火焰是什么?答:火焰是一种可见的燃烧现象,是由燃料在氧气中的氧化反应所产生的,火焰是由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发光而成。
二、燃烧的主要条件4. 燃烧的主要条件有哪些?答:燃烧的主要条件有:燃料、氧气和热源三个因素。
缺一不可。
其中,燃料和氧气是燃烧的基本条件,热源是促进燃烧的必要条件。
5. 什么是自燃?答:自燃是指物质在无外界能量及外部热源影响下发生的自身燃烧现象,如油棕榈、纸张、木材等。
6. 什么是闪点?答:闪点是指液体燃料在一定条件下,达到一定温度时,会产生可燃性蒸汽,这些蒸汽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可以燃烧,这个温度就是闪点。
三、燃烧的种类7. 根据燃料状态,燃烧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答:根据燃料状态,燃烧可以分为固体燃烧、液体燃烧和气体燃烧。
8. 什么是气体燃烧?答:气体燃烧是指气体在氧气或氧气和其他气体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耗散能量,释放光线和热能的过程。
9. 火焰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答:火焰可以分为大火焰、小火焰和蓝焰、黄焰、红焰等不同颜色的火焰。
四、火灾与灭火10. 什么是火灾?答:火灾是指物质在热源、氧气和可燃物质的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和光,并持续蔓延的事件。
11. 灭火的原则是什么?答:灭火的原则是战略性灭火优先,战术性灭火实施。
12. 灭火剂的种类有哪些?答:灭火剂可以分为干粉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剂、泡沫灭火剂、水喷雾灭火剂、滤沙灭火剂等多种类型。
第二章 燃烧学基础
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的本质与条件一、燃烧的定义在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GB5907—86中将燃烧定义为: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燃烧应具备三个特征,即化学反应、放热和发光。
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十分复杂。
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生成了与原来完全不同的新物质。
燃烧不仅在空气(氧)存在时能发生,有的可燃物在其他氧化剂中也能发生燃烧。
二、燃烧的本质近代连锁反应理论认为:燃烧是一种游离基的连锁反应(也称链反应),即由游离基在瞬间进行的循环连续反应。
游离基又称自由基或自由原子,是化合物或单质分子中的共价键在外界因素(如光、热)的影响下,分裂而成含有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基团,它们的化学活性非常强,在一般条件下是不稳定的,容易自行结合成稳定分子或与其他物质的分子反应生成新的游离基。
当反应物产生少量的活化中心——游离基时,即可发生链反应。
只要反应一经开始,就可经过许多连锁步骤自行加速发展下去(瞬间自发进行若干次),直至反应物燃尽为止。
当活化中心全部消失(即游离基消失)时,链反应就会终止。
链反应机理大致分为链引发、链传递和链终止三个阶段。
综上所述,物质燃烧是氧化反应,而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可燃物质的多数氧化反应不是直接进行的,而是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中间反应阶段,不是氧化整个分子,而是氧化链反应中间产物——游离基或原子。
可见,燃烧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化学反应,游离基的链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
三、燃烧的条件(一)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现象十分普遍,但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烧状态转向燃烧状态的过程。
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又称氧化剂)和引火源。
上述三个条件通常被称为燃烧三要素。
只有这三个要素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可燃物才能够发生燃烧,无论缺少哪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
消防燃烧学笔记
消防燃烧学一火灾燃烧的基本知识燃烧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
燃烧的特征:燃烧时可以观察到火焰、发光、发烟这些特征。
例如:蜡烛燃烧可以看到火焰,停电时蜡烛发出的光可以照亮周围,蜡烛棉芯较长时容易观察到火焰上有黑烟冒出。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
根据燃烧的条件,可以提出的防火和灭火的方法。
防火的方法:一是控制可燃物,二是隔绝空气,三是消除点火源,四是设置阻火装置。
灭火的方法:隔离法,冷却法,窒息法,化学抑制法。
物质浓度、体系温度和反应活化对反应速度速率的影响。
物质浓度对反应速度速率的影响:当温度不变时,反应速度与反应物的浓度体积成正比,如果该反应按照某化学反应方程式一步完成,则反应物浓度的方次即等于化学反应式中的反应比例常数。
根据燃烧反应的速率方程,可燃物燃烧时,活化能越大,燃烧速度越慢,火场温度越低,燃烧速度也慢。
烟囱效应是指在建筑物的竖直通道中,由于温度差的存在使自然对流循环加强,促使烟气上升的效应。
烟囱效应如何形成的:当燃烧发生时,烟囱内温度较高,密度小于外界密度,所以,外界空气不断地往烟囱内,烟囱内热空气向上运动,从而形成了烟囱效应。
烟囱效应受两个因素影响:高度和内外温差。
高度越高,内外温差越大,烟囱效应越明显。
烟囱效应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是的危害特别大。
在发生火灾时,楼梯通道、电梯井如不采取防火措施,就会起到烟囱的作用。
举例说明燃烧产物的危害性:一是烟气缺氧、窒息作用,如氧气浓度过低或二氧化碳浓度过量。
二是具有毒性、刺激性、腐蚀性作用,如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二氧化硫、盐酸等酸性的刺激性和腐蚀性。
三是具有热损伤作用,发生轰燃室内烟气温度在600度以上,将会对人体产生不可挽回的损伤。
四是烟气减光性。
在火场弥漫的烟气严重影响人们的疏散。
五是烟气爆炸性,烟气中的不完全产物,使火场有爆炸的危险。
六是烟气的恐怖性,火灾发生后,烟气的恐怖性是人们的逃生速度大为降低。
已知木材的组成,求1kg木材燃烧所放出的热量(高低值)高值=4.18x{81c+300h-26x(o-s)}低值=高值—6x(9h -w)x4.18 c:碳h:氢w:水s:硫o氧+氮着火与灭火的基本理论可燃物的着火方式可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一是化学自燃,不需要外界加热。
《燃烧与灭火》 知识清单
《燃烧与灭火》知识清单一、燃烧的定义和条件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通常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可燃物可燃物是能够燃烧的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等。
不同的可燃物具有不同的燃烧特性,其燃烧所需的温度和氧气浓度也会有所差异。
2、氧气(或其他助燃剂)氧气是常见的助燃剂,但某些物质在其他气体如氯气中也能燃烧。
燃烧过程中,氧气与可燃物发生化学反应,提供燃烧所需的氧原子,支持燃烧的持续进行。
3、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每种可燃物都有其特定的着火点,例如白磷的着火点约为 40℃,而木材的着火点通常在 200℃至300℃之间。
只有当可燃物被加热到着火点以上时,才有可能引发燃烧。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同时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二、燃烧的类型1、闪燃闪燃是指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比如,汽油、酒精等挥发性液体在温度较低时,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混合,遇到火源会发生短暂的闪燃。
2、着火着火是指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燃烧的现象。
这是一种较为常见且持续的燃烧类型。
3、自燃自燃是指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火源的作用下,由于自身的发热、积热而引起的燃烧。
例如,堆积的干草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可能会自燃,还有一些油脂在长时间存放后也可能发生自燃。
4、爆炸爆炸是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高温,并放出大量气体,在周围介质中造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
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物理爆炸如锅炉爆炸,化学爆炸如炸药爆炸。
三、燃烧的过程燃烧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预热阶段在这个阶段,可燃物被外部热源加热,温度逐渐升高,可燃物内部的分子运动加剧,开始蒸发或分解出可燃气体。
2、氧化反应阶段当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后,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使周围温度迅速升高。
江苏自考12406消防燃烧学重点复习
江苏自考12406消防燃烧学重点复习第一章火灾燃烧基础知识一、填空1、燃烧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
2、燃烧三要素:要发生燃烧反应,必须有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
3、根据火三角形,可以得出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消除点火源、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阻止火灾范围的扩大四种防火方法。
4、根据燃烧四面体,可以得出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化学抑制法四种灭火方法。
5、燃烧按照参与燃烧时物质的状态分类,可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按照可燃物与助燃物相互接触与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分类,燃烧可分为预混燃烧和扩散燃烧;按照化学反应速度大小分类,燃烧可分为热爆炸和一般燃烧;按照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种类分类,燃烧可分为化合反应燃烧和分解反应燃烧两类;按照反应物参加化学反应时的状态分类,燃烧可分为气相燃烧和表面燃烧;按照着火的方式分类,燃烧可分为自燃和点燃等形式。
6、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7、释放热量和产生高温燃烧产物是燃烧反应的主要特征。
8、物质的传递主要通过物质的分子扩散、燃料相分界面上的斯蒂芬流、浮力引起的物质流动、由外力引起的强迫流动、紊流运动引起的物质混合等方式来实现。
9、物质A在物质B中扩散时,A扩散造成的物质流与B中A物质的浓度梯度成正比,这个梯度可有三种表示方法,分别是浓度梯度、分压梯度和质量分数梯度。
10、管道高度越高,管道内外温差越大,烟囱效应越显著。
11、烟气是火灾使人致命的主要原因。
烟气具有的危害性包括:缺氧、窒息作用;毒性、刺激性及腐蚀性作用;烟气的减光性;烟气的爆炸性;烟气的恐怖性;热损伤作用。
12、烟气的主要成分:CO、CO2、HCI、SO2、NO2、NH3等气态产物。
二、简答1、燃烧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
燃烧的特征:燃烧时可以观察到火焰、发光、发烟这些特征。
例如:蜡烛燃烧时可以观察到花苞型火焰,实际火灾中的火焰呈踹流状态;停电时蜡烛发出的光可以照亮周围,实际火灾中物质燃烧的火光能够照亮夜空;蜡烛棉芯较长时很容易观察到火焰上方有黑烟冒出,在蜡烛上方放置冷瓷器时,可以观察到烟炱,实际火灾中更可以观察到浓烟滚滚的现象。
《消防燃烧学》燃烧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题库.
内容摘要: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将于(A)正式实施。
A、2009年5月1日B、2009年8月1日C、2009年9月1日2、下列(AE)火灾可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A、含碳固体可燃物B、易燃液体C、可燃气体D、可燃金属E、带电物体燃烧3、下列(ABCD)情况容易导致电气线路火灾?...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将于(A)正式实施。
A、2009年5月1日B、2009年8月1日C、2009年9月1日2、下列(AE)火灾可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A、含碳固体可燃物B、易燃液体C、可燃气体D、可燃金属E、带电物体燃烧3、下列(ABCD)情况容易导致电气线路火灾?A、用金属线捆扎绝缘导线或把绝缘导线挂在钉子上。
B、电源过电压。
C、带电作业。
D、在线路上接入过多或功率过大的电气设备,超过了电气线路的负载能力。
E、连接点由于热作用或长期震动使接头松动。
F、用铜丝、铁丝代替熔断器的熔丝。
3、在设有车间或仓库的建筑内(B)宿舍。
A、不得设置员工B、严禁设置C、不得设置员工集体D、经当地公安消防机构批准后,可以设置4、发生火灾被火围困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CDE)。
A、采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离。
B、进入电梯,乘电梯到底层。
C、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
D、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用湿毛巾或湿布塞堵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
E、白天,向窗外晃动鲜艳衣物,或外抛轻型晃眼的东西;晚上,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或敲击东西,吸引救援者的注意。
5、下列对新《消防法》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C)。
A、在没有发生火灾的时候,消防设施可以作为它用。
B、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可以先动火再补办审批手续。
C、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
D、因发展经济的需要,建设单位可以边设计、边施工、边办理相关的消防手续。
6、根据刑法规定,失火罪处以(C)年有期徒刑。
消防燃烧学
消防燃烧学学习笔记;第一章火灾燃烧基础知识;一、填空;1、燃烧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2、燃烧三要素:要发生燃烧反应,必须有可燃物、助;3、根据火三角形,可以得出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4、根据燃烧四面体,可以得出隔离法、窒息法、冷却;5、燃烧按照参与燃烧时物质的状态分类,可分为气体;6、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7、释放热消防燃烧学学习笔记第一章火灾燃烧基础知识一、填空1、燃烧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
2、燃烧三要素:要发生燃烧反应,必须有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
3、根据火三角形,可以得出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消除点火源、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阻止火灾范围的扩大四种防火方法。
4、根据燃烧四面体,可以得出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化学抑制法四种灭火方法。
5、燃烧按照参与燃烧时物质的状态分类,可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按照可燃物与助燃物相互接触与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分类,燃烧可分为预混燃烧和扩散燃烧;按照化学反应速度大小分类,燃烧可分为热爆炸和一般燃烧;按照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种类分类,燃烧可分为化合反应燃烧和分解反应燃烧两类;按照反应物参加化学反应时的状态分类,燃烧可分为气相燃烧和表面燃烧;按照着火的方式分类,燃烧可分为自燃和点燃等形式。
6、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7、释放热量和产生高温燃烧产物是燃烧反应的主要特征。
8、物质的传递主要通过物质的分子扩散、燃料相分界面上的斯蒂芬流、浮力引起的物质流动、由外力引起的强迫流动、紊流运动引起的物质混合等方式来实现。
9、物质A在物质B中扩散时,A扩散造成的物质流与B中A物质的浓度梯度成正比,这个梯度可有三种表示方法,分别是浓度梯度、分压梯度和质量分数梯度。
10、管道高度越高,管道内外温差越大,烟囱效应越显著。
11、烟气是火灾使人致命的主要原因。
烟气具有的危害性包括:缺氧、窒息作用;毒性、刺激性及腐蚀性作用;烟气的减光性;烟气的爆炸性;烟气的恐怖性;热损伤作用。
燃烧重要基础知识点
燃烧重要基础知识点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放出能量并伴随着火焰、热和光的现象。
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了解燃烧的基础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火灾的原因以及进行火灾预防和灭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燃烧的必备条件:燃烧需要三个基本要素,即燃料、氧气和足够的热量。
燃料是指能够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能量的物质,如木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
氧气则是燃烧的气体供应源,一般来自空气中的氧分子。
热量则是激发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的能源。
2. 燃烧的反应类型:燃烧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通常是燃料和氧气之间的强烈反应。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水和释放出能量。
这种类型的反应也被称为完全燃烧。
此外,不完全燃烧也是一种常见的燃烧类型,它发生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导致燃料无法完全氧化,产生一些残留物如一氧化碳和碳颗粒。
3. 火焰的形成:当燃料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相遇时,就会发生火焰的形成。
火焰是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可见明亮的燃烧产物。
当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并释放出能量时,这些能量以热量和光的形式释放出来。
光的能量在我们的视觉系统中被感知为火焰。
4. 火灾防控措施:了解燃烧的基础知识点对于进行火灾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预防火灾的措施包括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正确使用火源(如燃气、蜡烛等)、妥善处理易燃物品以及建立有效的消防设备和措施。
在火灾发生时,正确的灭火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常见的灭火方法包括使用灭火器、灭火器具和灭火系统等。
总结:燃烧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掌握燃烧的基础知识点不仅有助于理解火灾的原因,还有助于进行火灾预防和灭火工作。
消防基础知识-燃烧基础知识
精心整理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
一、
二、
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
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危险性也越大。
例如,汽油的闪点为-50℃,煤油的闪点为38~74℃,显然汽油的火灾危险性就比煤油大。
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
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
第三节燃烧方式与特点
一、气体燃烧: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二、液体燃烧:闪燃、沸溢、喷溅。
燃烧产物的危害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燃烧产生的两种主要燃烧产物。
其中,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还会引起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
而一氧化碳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性,它能够阻碍人体血液中氧气的输送,引起头痛、虚脱、神志不清等症状和肌肉调节障碍等除
毒性之外,燃烧产生的烟气还具有一定的减光性。
烟气在火场上弥漫,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视线,使人们难以辩别火势发展方向和寻找安全疏散路线。
同时,烟气中有些气体对人的肉眼有极大的刺激性,使人睁不开眼而降低能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个是大四考的,他们貌似今年刚学,不知道和我们的一样不!大家看看吧。
名词解释(20选10)
1、化学当量比:常用来定量地表示燃料和氧化剂的混合物的配比情况
2、空燃比: 化学恰当反应时消耗的空气-燃料质量比,某数值等于1Kg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需要的空气质量
3、燃烧焓: 当1mol的燃料与化学当量的空气混合物以一定的标准参进入稳定了流动的反应器,且生成物也以同样的标准参考状态离开该反应器,把此反应释放出来的热量定义为燃烧焓
4、平衡常数
5、等压绝热火焰温度;当燃料/空气比及温度一定时,绝热过程燃烧产物所能达到的温度(最理想状态,最高温度)
6、活化能:活化分子所具有的平均能量(E)与整个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E)之差
7、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又称比例常数,是单位质量的反应速率系数,它在名义上与浓度无关与温度有关。
8、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
9、基元反应:能代表反应机理的由反应微粒一步实现的且不通过中间或过渡状态的反应
10、链锁反应:一种在反应历程中含有被称为链载体的低浓度活性中间产物的反应,这种链载体参加到反应的循环中,并且它在每次生成产物的同时又重新生成
11、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火焰前锋沿法线方向朝新鲜气传播的速度。
12、湍流火焰传播速度:是指湍流火焰前沿法向相对于新鲜可燃气运动的速度,可用流经火焰的可燃预混气的体积流量Q除以湍流火焰的表观面积A f来表示S T≡Q/A f
13、邓克尔Damkohler数
14、扩散燃烧:燃料和氧化剂没有预先混合,分别输入燃烧室,由扩散过程控制的燃烧。
15、动力扩散燃烧:燃烧的快慢既与化学动力因素有关,也与混合过程有关
16、斯蒂芬stefan流:在相分界面处由于扩散作用和物理化学过程的作用而产生的垂直于相分界面处的总体物质流。
17、费克扩散定律:双组分混合物中,组分A的扩散通散与该组分质量分数梯度绝对值成正比,反之相反,比例系数称为扩散系数。
18、可燃极限:在一定的温度或压力条件下,并不是所有混合气成分都能够着火,而是存在着一定的浓度范围,超过这个范围,混合气就不可能着火
19、蒸发常数k
20、淬熄距离d q:当管径或容器尺寸小到某个临界值时,由于火焰单位容积的散热量太大,生热量不足,火焰便不能传播。
这个临界管径叫淬熄距离d q
二.简答题(20选8,简单请尽量详细)
1、试说明等压绝热火焰温度计算过程2.试说明温度与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a.压力升高,平衡态朝体积减小方向进行
b. 温度升高,平衡态朝吸热方向进行
3、什么是离解?试说明离解对火焰温度的影响?
离解是燃烧产物的分子在高温下吸收热量而裂变为简单分子或原子的现象
影响:离解是吸热反应,温度越高,压力越低,离解程度越大,吸热也越多。
这是由于燃烧反应而放出的的热量将重新又吸回分子中去。
燃烧产物离解使燃烧不完全,放热量减少,从而使燃烧温度降低
4、试说明反应级数、质量作用定律、反应分子数间的关系
反应级数反应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呈现幂指关系。
适用于整个反应
质量作用定律描述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简单的速度与各反应物的浓度的乘积成正比其幂指等于各自的化学计量系数。
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反应分子数概念只能用于一个基元反应,反应级数则是化学动力学实验测定的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总结果。
简单反应的级数常与反应式中作用物的分子数相同。
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的用途不同。
反应级数通常不是整数,反应分子数一定是整数
对基元反应来说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是同义词。
质量作用定律和反应分子数的概念均不适用于总反应
5、试说明准稳态假设的思想,及其意义。
由于自由基是非常活泼的,它极不稳定,只要一碰上其它分子就要发生反应,他们的寿命极短,可以近似认为,在反应过程中它们的浓度是很小的,变化达到稳态时,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意义:①能根据一套经试验验证的的复杂机理模式导出某些组分的反应速率的封闭表达式,很有用。
②在感应期及活性中间体的积累期内不适用;③局限:很难进行严格验证——对简单反应机理,可与分析解精确值比较,对复杂反应机理,进行计算模拟以提供基础。
6、某一反应F O =c P a b +,其反应速度可以表示成d[F][F][O]exp(/)dt
a b A E RT =-或d[F]ln(
)ln ln[F]ln[O]dt E A a b RT
=++-,试设计实验求解该反应的反应级数a,b 以及活化能E 。
提示:进行单因素实验,改变某个变量,比如改变反应物浓度[F],测量其反应速率d[F]dt
,将这些测量结果画在图上(d[F]dt ~[F]),其斜率即为反应物的反应级数b 。
其他以此类推。
7、试举例说明如何通过实验获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提示:比如第6题,或热重试验。
8、试说明多组分反应流体一维流动守恒方程各符号、各项的物理意义。
+=+u S t x x x
φφρφρφφ∂∂∂∂Γ∂∂∂∂④
①②③()()() ①时间导数项 ②对流项 ③扩散项 ④源项
质量守恒时=1,S=0 组分守恒时=w i ,=pD,S=q m,i
9、已知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计算公式:0.5(2
)T L f D S RR
ρ=, 试证明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与压力之间服从如下关系:(2)/2,n l S p n -∝为反应级数
10.、试说明层流火焰传播速度计算中分区思想,及其给求解问题带来的方便。
将火焰前锋分为两个区域——预热区和反热区。
在预热区内忽略化学反应的影响,对流项等于扩散项;而在化学反应区忽略混气本身热焓的增加,对流项为0,扩散项等于化学反应生热量。
11、试说明影响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
决定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混合气的化学反应速率和热扩散系数,所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热扩散系数的物理化学参数影响层流火焰传播速度。
而影响化学参数的是混合比(在化学恰当比或者燃料稍富
的混气中,火焰传播速度达到最大)和混气性质(导温系数增加,活化能减少或火焰温度增加时,火焰传播速度增大。
氧浓度增加,火焰传播速度增大)惰性气体或添加剂的影响。
影响物理参数的是压力(压力对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较小)初始温度(初温增加,火焰传播速度增加)火焰温度(火焰温度增加按指数规律影响火焰传播速度)
12、有哪些着火理论或模型?
点火有两个基本机理:链锁机理、热机理。
着火模型:链式分支点火模型、均匀热点火模型、局部热力点火模型。
13、试说明连锁反应理论的思想(三个阶段),以及发生爆炸的临界条件。
①链引发:借助光照和加热等方法使反应物分子断裂,产生自由基的过程;
②链传递:自由基与反应物分子发生反应的过程;
③链终止:自由基与器壁碰撞,两个自由基复合或气相销毁。
发生爆炸的临界条件:通过链分支反应的链载体的净生成率正好等于通过链终止的净除去率。
14、在讨论热自燃机理时,作如下假设:
①体积为V, 表面积为S;
②内部气体温度为T,且各处均相同;
③内部无对流,容器与环境存在对流换热,对流换热系数保持不变;
④着火前后物质浓度变化很小。
试说明所做假设给处理问题时带来的便利与不足。
15、试用热自燃理论解释可燃极限随压力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当温度或压力降低时,着火界限缩小,当压力或温度下降到某一数值时,着火界限缩成一点,如果压力或温度继续降低任何混合气成分都不能着火
如图:
16、试解释防回火网能阻止火焰传播的原理
①管径减小小于淬熄距离,火焰区单位容积的表面积增大,因而通过管壁的散热率增大;
②管径减小小于淬熄距离,火焰传播的活性中间产物碰壁销毁的几率增大。
17、试说明三类不同湍流预混火焰模型的划分原则
①当湍流长度L<层流焰面厚度l为小尺寸湍流,反之为大尺寸湍流;
②当瞬时脉动速度u、>层流火焰传播速度为强湍流,反之为弱湍流;
18、试说明影响湍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
(1)雷诺数Re↑→Ut↑(2)压力Pt↑→Ut↑(3)温度T↑→Ut↑(4)脉动速度U'↑→Ut↑(5)混气浓
度(化学恰当比或偏富时速度最大)
19、试用图描述层流同心射流火焰的火焰结构,即氧化剂浓度、燃料浓度、燃烧产物的浓度分布。
20、试解释层流扩散火焰锋面上氧化剂与燃料浓度都为零,及火焰锋面为化学当量比为1的点构成。
层流流动时,混合以分子扩散的形式进行,在两股对流交界面上,燃烧向空气射流扩散,空气向燃料射流扩散,在α=1.0(化学当量比)处,形成火焰锋面。
在火焰锋面处,氧气燃料完全反应,在“快速化学反应”的极限条件下,化学反应时间t chen«t tramsport(流动特征时间)=t diffusion
所以燃料和氧化剂浓度在此处为零。
燃烧产物浓度到达最大值,然后向两侧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