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新添文段译释与内容问答20题及对比阅读(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东阳马生序》新添文段译释与全文内容问答及对比阅读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譔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译文:
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现在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
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
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注释
耄(mào)老:年老。八九十岁的人称耄。宋濂此时已六十九岁。
幸预:有幸参与。君子指有道德学问的读书人,另译指有官位的人。
缀:这里意为“跟随”。
谬称:不恰当地赞许。这是作者的谦词。
诸生:指太学生。太学:明代中央政府设立的教育士人的学校,称作太学或国子监。
县官:这里指朝廷。廪(lǐn)稍:当时政府免费供给的俸粮称“廪”或“稍”。裘(qiú):皮衣。葛:夏布衣服。遗(wèi):赠,这里指接济。
司业、博士:分别为太学的次长官和教授。
非天质之卑:如果不是由于天资太低下。
流辈:同辈。
朝:旧时臣下朝见君主。宋濂写此文时,正值他从家乡到京城应天(南京)见朱元璋。
以乡人子:以同乡之子的身份。谒(yè):拜见。
撰(zhuàn):同“撰”,写。长书:长信。贽(zhì):古时初次拜见时所赠的礼物。
夷:平易。
归见:回家探望。
“谓余”二句:认为我是在勉励同乡人努力学习,这是说到了我的本意。
诋(dǐ):毁谤。际遇之盛:遭遇的得意,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骄乡人:对同乡骄傲。
全文内容要点问答:
研讨1.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
答: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
研讨2.读了全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参考示例:(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3)学习要敢于发问(4)学习要有主动性(5)学习要勤奋刻苦(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研讨3. 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1)幼时抄书之辛;(2)成年叩问之难;(3)从师奔走之艰;(4)住读生活之苦。
研讨4.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
示例: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骨闻鸡起舞
研讨5.文中写“同舍生”的目的是什么?
答:通过对比,反衬自己求学生活之艰苦,同时也突出自己求学信念之坚定。
研讨6.第②段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答:突出了“同舍生”服饰的华贵,与我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对比,凸显我的志趣所在
研讨7.文章第①段中叙述了作者勤苦求学的哪两件事?
答:幼时借书抄录,成年远行求师。
研讨8.从学习的角度,谈谈学习了本课后给你的启示。
要点:刻苦勤奋,克服困难,虚心好学,专心致志。
研讨9.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是如何看待这种从师尊师的方式的?
要点:(1)尊师应谦虚;(2)尊师方式应该改,提倡平等交流。
研讨10.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参考: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赞同与否,言之成理即可)研讨11.“尝趋百里外,……,则又请焉。”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求学精神和态度?
要点:专心致志,虚心求学,勤学好问,尊敬老师,执着追求。
研讨12.文章写了作者求学中遇到了许多困难,请概括说说他是如何克服的?
参考:(1)以抄书克服无书之难;(2)行百里谦恭拜师克服无师之难;(3)
不畏路遥天寒克服求师之难;(4)以读书为乐克服生活艰苦之难。
研讨13. 作者认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请联系自身的学习实际,从学习条件与学有所成的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示例:良好的天资、优越的学习环境等条件并不是学有所成的决定因素,人要有所成就,要靠自己主观努力。
研讨14.作者将自己求学时的“勤且艰”告诉马生,用意是什么?
答: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要珍惜现在的良好的条件,勤奋学习。
研讨15. 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用文章中的话作答: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答成“以中有足乐者”亦可。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出以下要点:①坚守学习信念;②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③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只要意思正确即可。
研讨16.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
参考: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
研讨17.宋濂说马生“流辈甚称其贤”,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马生的“贤”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言辞畅达”;(2)对长辈尊重,“言和而色夷”;(3)勤奋好学,“用心于学甚劳”。
研讨18.从文题看这是宋濂写给马生的一篇赠序,文章为什么开篇花那么多的笔墨写自己少时求学的经历。
答:(1)写出自己少时求学的艰难;(2)和下文太学生的优越条件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