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

合集下载

《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原文及翻译

《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原文及翻译

一、《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原文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二、《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原文翻译韵译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一片喧闹的声音。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的月光使山树显现出来,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清冷的山岩路寂静的林间道,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

散译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山。

皎洁的月光照映着鹿门山,山树一片迷朦。

忽然,仿佛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公曾隐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现在的栖身之地。

如门的山岩、松间的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者独自来去,与这美妙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三、《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作者介绍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

两 种 归 途
情感:表现出诗人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隐逸自得之志趣。
思考2:
后四句用了哪几个意象,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情感?
烟树 夜 月 岩扉 松径
宁静 清幽
对隐逸生 活的向往 喜爱宁静 超脱
景物的特点
烟树
夜月 岩扉 松径
树影朦胧
空明澄澈 幽深僻静 清幽寂寥 静景 清幽
诗人形象及情感
神情 情感
一生怀才不遇,布衣终身
著有 《孟浩然集》 名篇有
《过故人庄》、《宿建德江》、 《春晓》、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其诗风 质朴明快,清新自然
评价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与王维齐名,并称 “王孟”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小故事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
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
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
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
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表达了诗人隐逸自得宁静超脱的情趣,这种情趣的下面,还藏着 诗人仕进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不平之气。 (5)点出换成字的不好。 用“还”字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下面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
诗中所写 “夜归”的“归”途
实际上是在写什么?
全班同学朗读课文——《夜归鹿门 歌》,体会此诗的意境美。
诗中所写:
检查预习
1、请一名同学注字音 栖 扉 qī 寥 liáo

夜归鹿门歌诗歌鉴赏

夜归鹿门歌诗歌鉴赏

夜归鹿门歌诗歌鉴赏
"夜归鹿门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歌中描述了一个醉酒作诗的场景,号召人们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下面将分步骤对这首诗歌进行鉴赏。

一、结构分析
该诗共分为七节,每节句数不等。

整首诗所采用的韵脚是纯平。

首句
与尾句相同,构成“回文体诗歌”。

二、语言艺术
“夜归鹿门歌”体现了唐代“豪放派”诗歌的特点,运用了冒险、奇特、放浪、脱俗的方法,对酒、诗、道、人等课题进行了泛泛而谈的
叙述。

整篇诗歌语言狂放放荡,富有自由不羁的个性,使人感到情感
的交汇和思想的碰撞。

三、意境描写
李白运用略带自嘲的语气,将自己定位成了一位酒豪、诗客,毫无拘
束地表现了人生自由自在的状态。

在他的笔下,鹿门山坞、云雾缥缈、余韵袅袅、长风破浪等,构成了一幅恣意飞翔的人生图景。

在诗歌的
最后,李白突然跳出“鹿门脱”,表达了对千年以来的封建礼教和固
执习俗的批判和反叛。

四、艺术价值
“夜归鹿门歌”代表了唐代豪放派的诗歌风格,它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首先,它颠覆了以往的传统意识,对诗歌形式的探索起到了催化
作用。

其次,它所抒发的人生态度和思想,为后世思想解放和文学创
作提供了借鉴。

最后,作为一首绝妙的“回文体诗歌”,它开创了诗
歌形式上的新天地。

总之,“夜归鹿门歌”是李白所创作的一首诗歌,它具有一定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深入阅读、分析和欣赏这首诗歌,既是对诗歌艺术的鉴赏,也是对唐代文化和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夜归鹿门歌》ppt课件

《夜归鹿门歌》ppt课件
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情感表达
诗歌中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如对自 然的敬畏、对友情的渴望、对家乡 的思念等,这些情感通过诗歌得以 淋漓尽致地表达。
想象丰富
李白的诗歌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 他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 创造出奇幻而美妙的艺术境界。
03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鹿门山景色的描绘Biblioteka 010203
文本解读与赏析
原文呈现及注释
原文呈现
《夜归鹿门歌》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一 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共三十二句,描 述了诗人夜晚归途中的所见所感,充 满了浓郁的诗意和想象力。
注释
鹿门,地名,在今湖北襄阳境内;歌 ,古代一种诗体,多用于抒情或叙事 。
逐句解读,理解诗意
“夜归鹿门歌,山风忽远忽近闻。”
01
诗人夜晚归家,远近的山风传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
诗人在夜归途中感受到的孤独和寂寞, 通过描绘寂静的夜色和独行的身影来 表达。
尽管归途充满艰辛和孤独,但诗人依 然充满期待和向往,通过描绘远方的 灯光和温暖的家园来表达这种情感。
内心忐忑
面对黑暗和未知,诗人内心充满忐忑 和不安,通过描绘夜色的幽深和神秘 来表达这种情感。
审美体验与感受分享
自然之美
通过欣赏鹿门山的自然景色,感 受大自然的神秘、宁静和优美, 培养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围。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
02
月光洒在花林上,仿佛铺了一层薄霜,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
出月夜的静美。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03
诗人回到家门前,风吹动竹子发出声响,让他误以为是故友来
访,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对友情的渴望。
诗歌风格与特点分析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

出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之情。 “流水”喻“一去不返”之意,表示自己归 隐的坚决态度; “暮禽”含“鸟倦飞而知还”意,流露
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 颈联写荒城古渡,
落日秋山,是寓情
于景,反映诗人感
情上的波折变化。
孤独寂寞。两个场景间突出了诗人的隐者形 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因此, 它们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
2.结合全诗,试赏析本诗的对比艺术。
①前四句中,“山寺”句以钟鸣 衬托 隐居地环境的
清幽,而这又与争渡的喧嚣 形成鲜明的对比;三四句人
“向江村”,而我却“归鹿门”,更是表现了诗人与世人的 相异之处。 ②后四句中,静态的环境描写与动态的人物描摹形成对 比,比出了诗人与前贤的相通之处,表现了诗人对于先贤的
◎诗歌:
※体裁:擅长五绝和七律。
※题材:山水田园之美,隐居之乐,羁旅之愁。
※语言:清淡质朴,含蓄隽永。 ※风格:清远幽美,自然平淡,超凡脱俗。
◎诗集: 《孟浩然集》名篇《过故人
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 等。
轶事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
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 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 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
情又趋向冲淡平和。
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 通过描写途中所见景色,抒写 作者细微复杂的心情。 退隐是一件闲适的事,流 水、归鸟也同我回来隐居的心 情一样。 回来了,闭门谢客,余生 清闲,何等自在。 但是作者也透露了一丝失 意、无可奈何的情绪,荒城、 古渡、落日、秋山全带凄凉之 意。

夜归鹿门歌(2017公开课)

夜归鹿门歌(2017公开课)

迢荒流清 递城水川 嵩临如带 高古有长 下渡意薄 ,,,, 归落暮车 来日禽马 且满相去 闭秋与闲 关山还闲 。。。。
归 崇 山 作
王 维
请同学们按照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的基本思路赏析王维的《归嵩山 作》。 谁来为大家先介绍一下作者?
王维 (701 — 761) ,字摩诘,人称“诗 佛”,太原祁 ( 今山西祁县 ) 人。 •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 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杜甫《解闷十二首(其六)》 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即今耆旧无新语,满钓槎头缩颈鳊。
我又想起襄阳人孟浩然,他的诗清新可赏,句句足以永世流传。如今的诗坛老 将再也写不出新奇的诗句,只好用木筏捕取鳊鱼在汉水之边。 槎(chá):泛指船。耆(qí )旧:年高而有声望的人,故老。
称赞孟浩然,突出孟诗特点:清爽淡远。第一句,襄阳是孟浩然的籍贯,在 句前着一“又”字,凸显这位山川田野派墨客在老杜心中的重要位置。第二 句“复忆”孟因:孟诗歌清爽淡远。孟诗,句句都值得传诵。表达他对孟浩 然的赞美和敬慕之情。第三、四句而今的年高而有声望的人很欣赏孟浩然, 在孟的眼前自惭形秽,写出的诗句无法逾越孟浩然,就只好作罢,于是便学 孟去钓鱼“槎头鳊”,这一行动,表明对孟的推崇了吧。前一句用“耆旧无 新语”反衬孟浩然的“清诗”,后一句用“耆旧”“漫钓槎头缩颈鳊”来陪 衬孟浩然的隐逸形象。
无奈的隐者
• 孟浩然性格孤高狷介,不愿在权贵面 前摧眉折腰,但他始终怀抱济世之志,在 隐与不隐之间徘徊。所以“长寂寥”“惟 有”中还掺杂着一愤郁不平之气。 • 孟浩然醉心山林,不过是面对世间种 种不如意而做出的排遣忧愁,逃避现实的 无奈选择。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 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翻译及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翻译及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翻译及赏析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翻译及赏析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览。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诗文解释: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樹影。

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词语解释:昼已昏:天已黄昏。

渔梁:在湖北襄阳城外污水边。

鹿门:山名,在襄阳。

孟浩然在山中建有别业。

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岩扉:岩洞的门。

幽人:隐士。

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指。

背景: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

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据《襄阳记》载:“鹿门山旧名苏岭山。

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庙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后以庙名为山名,并为地名也。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

此诗当作于作者四十岁后隐居鹿门时,所以题目“夜归鹿门”。

分句赏析:第1句: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

◎人格:
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刚直不阿,卓然独立; 独善其身,清白高尚。
◎诗风: ※体裁:擅长五绝和五律。 ※题材:山水田园之美,隐居之乐,羁旅之愁。 ※语言:清淡质朴,含蓄隽永。 ※意境:清远幽美,自然平淡,超凡脱俗。
高考重点:隐居的目的兼山水田 园诗的主题
热爱自然,喜爱山水田园美景;
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憎恶黑暗现实,不愿同流合污,保持高洁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夜归鹿门歌
[七律][盛唐]孟浩然
让我们走近孟浩然!!!
◎地位: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第二掌门人,与第一掌门人 王维并称“王孟”。以其籍贯襄阳,故世称“孟 襄阳”;以其一生未仕, 隐居鹿门山,故世又称 “孟山人”。
◎生平:
少有大志,然仕途潦倒困顿,以隐士终身。[轶事]
人格 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慰藉心灵
要求:必须了然于胸, 以备不时之需!
山水田园诗的祖宗:
陶渊明[东晋] 山水田园诗浩然、裴迪、储光羲、常建等。
夜归鹿门歌
[七律][盛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 软文营销
mqw20jnp
几天也有人打听‘滩头村’了。俺一听,忽然想到是不是你们三个还活着呢,就问他可是两男一女,但他说是三兄弟回稷山送故人去了。 你们怎么?”尚武笑着说:“爹,这还不容易嘛,姐姐女扮男装呗!”耿直说:“正是这样,俺姐从出了武昌镇不远就一直是女扮男装 的,出了稷山县城才又换回女装来!”耿老爹说:“真有你们的!”耿直说:“还有你们不知道的哩!咱们回来的那天,俺们快走到五 道庙的时候,想着九年半之前爹带着俺们南下创业,而今儿个俺们回来了,但爹再也回不来了,俺们没法儿回来见娘和妹妹,心里非常 难过!俺姐突然叫哥哥停车,可俺和哥哥怎么也没有想到,俺姐竟然冲到五道庙前,手指五道爷大声责骂:‘五道爷啊,俺们走之前是 给你烧香磕头许愿了的啊,可你为什么不保佑俺们啊!俺们的爹呢?你,你还俺爹爹!’”耿老爹听了又是一怔,说:“还有这事儿!” 耿直说:“可不是耶,当时俺和哥哥只顾哭着给姐姐掐人中了,但现在回想起来,俺姐还真有那么一点儿英雄气概呢!”耿老爹吃惊地 说:“怎么,你姐还哭昏过去了?唉,都是爹造孽哇!可你姐姐,她也有点儿太刚烈了啊,怎么可以这样呢。要不那天你们去收拾车之 前,她还在五道庙前跪下磕头说什么‘恕罪,恕罪’的话。这个倔强的闺女哇!”耿直笑着说:“姐姐当时说得是‘五道爷啊,耿英一 时想念爹爹心切,口出狂言,多有得罪,恕罪!恕罪!’”爷儿几个都笑出声来。耿老爹说:“等咱们把几件大事办成之后,一定专门 去叩谢五道爷的保佑之恩!”耿直说:“俺哥当时也是这样说的!”次日一早起来,郭氏就吩咐耿兰去东耳房烧炕,顺便烧一大锅热水。 自己和耿英则在堂屋里准备一家人的早饭。早饭后,郭氏对耿老爹说:“你和娃娃们出去转悠哇,俺就不去了。兰儿在东耳房那边烧了 热水,俺把你们换下来的衣服都洗一洗哇!”耿兰说:“娘,俺也不去了,和你一起洗哇!”郭氏说:“不用,娘一个人洗就行了,你 跟着爹和哥哥姐姐们一起玩儿去哇!”耿正说:“那俺这就去挑满两边的水缸再放上两桶水,把水盆儿里也放一些!”耿老爹对郭氏说: “那俺这就给你拉两根晾晒衣服的挂绳哇!”于是去东房里找出来两根干净的长麻绳,耿英帮着拴在东、西两房靠北边的立柱挂环上。 郭氏说:“俺洗了一些香梨装在那个绿挎包里了,你们带上哇。跑累了的时候吃一吃。春上天儿干燥,多吃点儿梨子好啊!”耿英说: “噢,俺会记得带上的!”耿直说:“爹,俺想先去小树林那儿走一走,老梦见呢!”耿老爹说:“行,那咱们今儿个前晌就去小树 林!”看这父子们就要出门了,郭氏吩咐耿直:“小直子,你可别疯跑啊!”耿老爹笑了,说:“他娘啊,听你这话,还当他是七、八 岁的小娃娃哩!”郭氏自己

夜归鹿门歌lj

夜归鹿门歌lj

释题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 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 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 门山辟一住处。
按题材的不同,古诗词分为: 咏史怀古诗 惜别送别诗 爱情怨女诗 思乡怀人诗 咏物抒怀诗 边塞征戍诗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派的发展
夜归鹿门歌
[七律][盛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渔梁争渡 动 热闹喧哗 尘世生活静寂寥
隐居生活
隐居环境 自在闲适的隐士生活
小结
这首诗写“夜归”的“归”
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山水田园诗鉴赏
一、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景物特点:或恬淡宁谧,或清新淡雅,或明丽绚烂, 或雄浑壮丽;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如《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 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 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 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如《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 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
不直接状雪之貌,而是从侧面烘托。 从触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 、听觉(折竹声)烘托出雪之大、之 猛。
以动衬静

山水田园诗鉴赏
诗人以花落、月出的动 鸟鸣涧 态和鸟鸣的声音,非常生动 王维 深刻而细致传神地表现出春 人闲桂花落, 山月夜的清幽闲静。这些动 夜静春山空。 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 月出惊山鸟, 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 时鸣春涧中。 ,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 幽静。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自来去。
诗歌写景的角度 诗歌表现手法 诗歌语言特点?
写法鉴赏
听觉和视觉
以动衬静、对比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写景诗中常用术语。 用典
语言朴素平淡,但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
见。
人随沙岸向江村,
三四句两种归途的对比,就显出诗人隐逸自得的志趣。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五六句写鹿门山路所见所感,“开”字写出月色的明亮、
忽到庞公栖隐处。
清澈,“烟树”写出暮霭缭绕,烟雾笼罩山林的静谧景象, 这两句表现心情与环境的物我两忘。
岩扉松径长寂寥, 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尘世隔绝,与山林作伴。
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也暗藏着诗人仕途无望所引发
惟有幽人自来去。 的一点愤郁不平之气。
重点词语:忽、惟、幽人、自来去
1.结合诗句“忽到庞公栖隐处”谈谈对“忽”的理解。
忽,忽然。写出诗人完全被眼前的大自然美景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 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 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 忘乎所以。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
• 字浩然,襄阳人,世称孟
襄阳。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 主要作家之一。与王维齐名, 号王孟。

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
越俗,清闲浅淡中,自有泉

余 —鹿门

夜归鹿门歌赏析

夜归鹿门歌赏析

夜归鹿门歌赏析夜归鹿门歌赏析导语:诗歌是抒情的语言艺术,准确鉴赏诗歌的关键在于把握诗歌里所表达的感情。

要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就应当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作品的时代背景。

下面由店铺为您整理出的夜归鹿门歌赏析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夜归鹿门歌唐代: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赏析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第二联,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

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

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第三联,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

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

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

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

最后二句,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

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

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

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显然,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夜归鹿门歌》教育教学课件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夜归鹿门歌》教育教学课件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怡然自得的心情
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人情感
课文赏析
烟树 树影朦胧 夜月 皎洁清冷岩扉 幽深僻静松径 清幽寂寥
静景寂静
诗人形象:
欣喜 沉醉 迷恋
课文赏析
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诗人情感:
诗中所写 “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在写什么?
诗词原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同学们下课
课文韵译
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一片喧闹的声音。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鹿门的月光使山树显现出来,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清冷的山岩路寂静的林间道,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
课文散译
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山。皎洁的月光照映着鹿门山,山树一片迷朦。忽然,仿佛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公曾隐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现在的栖身之地。如门的山岩、松间的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者独自来去,与这美妙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思考: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请找出两个场景中的意象。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两个场景。
请同学们置身诗境把这首诗读一读
黄昏江景图
月夜山景图
课文赏析
山寺的超然僻静 世俗的杂乱喧嚣
课文赏析
诗人形象:
课文赏析
世俗的喧嚣 世人回家
钟声的悠然 我归鹿门
两种归途 两种选择 对比 表现出诗人
课后拓展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课件
比较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与王维《归嵩山作》异同。
都写归隐途中的景色和心境。 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 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寓
有作者的寄托: □“流水”喻“一去不返”之意,表示自己归 隐的坚决态度; □“暮禽”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 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
夜归鹿门歌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构成了一幅 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的图画 傍晚野外的秋景图。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黄昏时候,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钟声。 渔梁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渡回家的人。
悠然的钟声---山寺的超然和僻静 尘杂的人声---世俗的杂乱和喧嚣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黄昏时候,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钟声。 渔梁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渡回家的人。
悠然的钟声---山寺的超然和僻静 尘杂的人声---世俗的杂乱和喧嚣 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沉 思的神情隐然可见。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朦胧月光下,鹿门山的树木都烟云缭绕。 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庞公的隐居旧地。
夜登鹿门山,到庞公 栖隐处,感受隐逸之妙。
夜归鹿门歌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岩石上的门和松林间的小路,长期寂寥。 只有庞德公和我这样的隐士,独来独去。
夜归鹿门歌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沿著水边的沙岸,人们走向江畔的乡村。 我也乘坐着船儿,要回到我隐居的鹿门。 世人返家,自去鹿门,
殊途异志,两样心情对隐逸 生活的向往。
怡然自得的心情
夜归鹿门歌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朦胧月光下,鹿门山的树木都烟云缭绕。 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庞公的隐居旧地。

课件4:第7课 夜归鹿门歌

课件4:第7课 夜归鹿门歌

整体感知
合作研讨
1.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 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说 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 【参考思路】 江边是一片争渡的喧哗声,人们沿 着江边向着江村走去;江中是“我”摇着小船回鹿 门。村民晚归,充满质朴田园气氛;“我”夜归鹿 门隐居别业,情景和谐,表现出诗人的隐逸志趣和 淡泊情怀。
3.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写景和用典的好处。 【参考思路】“渔梁”是地名,诗人从岘山南园渡 汉江往鹿门,途径沔水口,可以望见渔梁渡头。首 两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 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 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 两相对照,唤起联想,使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 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五、六句是写夜 晚攀登鹿门山山路,“鹿门月照开烟树”,朦胧的 山树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诗人陶醉了。
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归宿地,原 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诗人恍然了。这微妙的感 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 大自然所融化,以至于忘乎所以。末两句便写“庞公 栖隐处”的境况,点破隐逸的真谛。这“幽人”,既 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 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 的道路和归宿。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唯山林 是伴,只有他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
艺术鉴赏
1.内容清雅,意境淡远 开头两句写世俗生活的场面,而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 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却隐然可见;三、四句中世人 回村与诗人进山的对比,显示出诗人隐逸的志趣,恬然 自得;五、六句写山路上的所见所感,表现出隐逸的情 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甚至忘乎所以;末尾 两句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点破隐逸的真谛。

课件5:第7课 夜归鹿门歌

课件5:第7课 夜归鹿门歌

3.将此诗与王维的《归嵩山作》对比,说说两 首诗的意境有何异同。 提示:《归嵩山作》是写王维辞官归隐途中所见 的景色和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随着作者 把归山途中的景色有层次地一一写来,诗人的感 情也在一步步变化:出发时安详从容,途中一度 凄清悲苦,最后恬静淡泊。
可见,诗人对归隐是积极向往的,感到闲适自得。 《夜归鹿门歌》与《归嵩山作》在诗境上的共同之 处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诗 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 优美。 不同之处是:孟诗多用白描,着墨轻淡,比王诗更 显淳朴;王诗“诗中有画”,有丰富的色泽和光彩。
THANK YOU VERY MUCH
把自己内心的体验、感受与景物融合在一起, 表现得平淡自然,优美真实。也正因为诗人真 实地抒写出隐逸情趣,因而表现出了消极避世 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2.对比与衬托手法的运用。 首句写黄昏降临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写渔梁渡 头人们急于归家抢渡的喧闹,形成鲜明的对比。 “种不同的心境,这正是通过 比衬表现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名利的 淡泊情怀。
故事背景
孟浩然居住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 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 水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 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 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 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 40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 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辟一 住处。
第7课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作者名片
孟浩然(689-740年),唐代诗人。襄州 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曾以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一联名动京 师,却是盛唐诗人中终身不仕的唯一人,又被 称之为孟山人。擅写五言诗,有《孟浩然集》, 收诗263首,多抒发个人感想情怀和描写山水 景物。

夜归鹿门歌课件

夜归鹿门歌课件

前四句的动态描写与后四句的静态刻画两相对比, 比出了诗人与时人的相异之处,也比出了诗人与 前贤的相通之处,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 象。
这首诗写“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 隐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抒写了归 隐的情怀志趣,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士形象,构 成了一种独到的意境。
这首诗的语言朴素平淡,但在平淡中蕴藏着 深厚的情味。每一句都没有着力锤炼的痕 迹,但每一句都不显得单薄。开头两句只 写世俗生活的场面,却使读者联想起诗人 潇洒超脱的情怀;第三、四句只用世人回 村与诗人进山的对比,就显出诗人隐逸的 志趣;第五、六句只写山路上所见所感, 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同化;第七、八句 只写隐居处的境况,就呈现出一幅高士隐 居图。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自来去。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自来去。
• 二,
问题探究
• 本诗表现了作者的怎样的心境?
• 本诗的前四句既有静谧的场面,又有 喧嚣的场面,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 么?
孟浩然故居 -鹿门山
孟浩然的雕像
孟浩然


本名浩,字浩然, 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的主要作家之一。与王 维齐名,号王孟。

其诗每无意求工而 清超越俗,清闲浅淡中, 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 下之音。
•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 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
一, 链接诗文 打通文意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夜归鹿门歌》2015高二

《夜归鹿门歌》2015高二

①山水田园诗分为山 水诗与田园诗。山水 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 诗。田园诗指主要以 农村自然景物、田园 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 ②常见意象:溪水、 山石、松 林、野老、柴 门、桑麻、南 亩、五柳、明 月、渔歌等。
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 热爱自然。 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 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 的超脱之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 静雅的隐逸之乐。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 清幽,表达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 遇的苦闷。
请同学们按照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 基本思路赏析王维的《归嵩山作》。
谁来为大家先介绍一下作者?
王维 (701 — 761) ,字摩诘,人称“诗 佛”,太原祁 ( 今山西祁县 ) 人。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他多才多艺,诗歌之外,兼善散文、音乐、 书法、绘画,尤以绘画见长,被推为“南宗” 山水画之祖。苏轼也曾说:“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6、山水田园诗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1)比喻、拟人、夸张、对 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 白描与工笔;②观察角度 高、低、俯、仰的变化与 远近高低的顺序;③光、 影、色彩的渲染,视觉、 听觉、嗅觉、触觉的运 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 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 静为动)。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 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乐 景写哀情(反衬)。

夜归鹿门歌2

夜归鹿门歌2

合作交流
请同学们置身诗境把这首诗再读一读
• 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这首诗分别写了江 边和山中两个场景,请找出两个场景中的 景物有什么。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两个 场景中的景物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钟声
渡头
黄昏江景图
月亮
烟树 岩扉 松径
月夜山景图
对景物特点进行分析,得出诗人声嘈杂
复习旧知
置身诗境: 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作者所描绘的意象 和画面,并沉浸其中,与诗人产生共鸣,得到审美享受。 缘景明情: 读者根据在想象中勾勒出来的诗人描绘的意境,触景生情, 去感受、体会处于这样的意境中自己萌发的情感,从而推想诗 人的情感 鉴赏方法 反复诵读 ——抓住意象 ——联想、想象——进入意境 ——缘景明情
拓展练习: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第一步: 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 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
第二步:
第三步:
这个一幅空山秋天恬静优美的景象

鹿 门


隐逸 的情怀

意象:
渡头
岩扉
烟树 月亮
意境:
分析“意境”型,诗歌鉴赏规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分析思路: 景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主要景物。 (意象)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一个 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品味诗歌意境。

2、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隐逸的人格志向。

【教学重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教学难点】景、情、理是如何有机融合的。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以前学习过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活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大家还能背诵吗?(学生齐背),背得很好,哪一位同学能不能说说看,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明确:意象:鸡黍田家绿树青山轩晒场菜园酒桑麻意境: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画,淳朴诚挚的情谊。

情感: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为一片,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无比喜爱。

今天,我们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夜归鹿门歌》,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朗读背诵(老师范背,学生自由读,集体读,请同学试背)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二、知人论事给大家一张’孟浩然名片”姓名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盛唐诗人简历一生怀才不遇,布衣终老,晚年隐居汉江东岸鹿门山中成就作品集《孟浩然集》风格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特点。

评价隐逸诗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诗风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

孟浩然40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随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意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的创业,所以题目“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

三、鉴赏诗歌——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一)诗题解读: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用典。

(二)初知意象下面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看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山寺钟鸣、渔梁渡头、江村、乘舟、鹿门、月、烟树、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幽人意象解读意象是指蕴孕着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或事物。

诗歌最主要的特点是抒情,而情感的载体和媒介是意象。

诗中所选意象又承载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山寺钟鸣:僻静对比,衬托渡头争渡:喧闹三四句叙事:世人回村,诗人进山,对比,显出诗人隐逸的志趣。

鹿门月,烟树:优美宁静岩扉,松径同是乘舟,两个方向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

归宿不同,心境不同“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

隐居鹿门,心慕先辈。

山中场景,侧重写隐居。

(三)置身诗境这首诗的意象比较常见,而且通篇基调一致,那么这些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各是怎样的呢?那就需要我们置身诗境,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我们的头脑中,使我们的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

进而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这就是置身诗境的方法。

现在就让我们借助想象和联想,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学生思考,自由讲,然后请一同学讲)参考:黄昏时候,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渔梁渡头争渡声响成一片,非常热闹。

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回家去,我也乘着小船,悠闲自得的摇橹回到我的隐居地鹿门。

鹿门月亮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庞德公隐居的住处,石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只有我这个隐者在此来去自由。

(四)缘景明情(讲得非常好!下面,我们带着一些问题,来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即缘景明情)情感解读:美好的景色衬托出诗人怎样的心情?(缘景明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一片自然景色,便是一个心灵的世界。

”诗歌的开篇两句描写了什么景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1、一、二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渔梁渡口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

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达喧闹,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远离人们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这两句是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板书:山寺钟鸣:安静→禅境对比渔梁渡头:喧闹→尘世2、仔细体会3、4句诗,这两句诗暗示了诗人和世人的不同选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志向是什么?明确:“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前句承“渔梁”诗意,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村人归家引出诗人回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的是两种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名利的淡泊情怀。

三、四二句,写世人回村,诗人却离家归鹿门,在两种归途中,表露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

世人还家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诗人归鹿门不慕名利的淡泊情怀3、诗人既然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看到了什么景象呢?五、六二句,写上鹿门山的山路上,月光照耀着树林鹿门山的林木被暮霭所笼罩,朦胧而又迷离,山日一出,清光朗照,树影清晰,美妙无比,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诗人被如此优美宁静景色所陶醉,他忘情的攀登在崎岖的山路,禁与大自然化为一体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

这两句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鹿门月优美宁静烟树4、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山岩之内,石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这里的幽人,既是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况庞公在这里隐居,诗人步他后尘,在这里一个人生活,在这个天地里,人与大自然融化在一起,心中是多么宁静,超脱和悠然自得。

七、八二句,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世隔绝,与山林作伴。

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5、再现诗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村晚景图。

请抓住意象及其特征,通过联想想象,补充形象,用散文化的语言细致描绘,再现诗句画面,并为画面命名。

6、感悟诗境:这首诗写“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抒写了归隐的情怀志趣,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士形象,构成了一种独到的意境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特别是此诗后四句景色宁静、清幽,作者的心境、情思也宁静、清幽,于是主客体浑然合一,构成宁静、清幽的意境。

这宁静、清幽即是这首诗的艺术境界,也是孟浩然的思想境界。

下面,让我们带着一种宁静,超脱和悠然自得的感情来朗读这首诗。

从意象、意境、情感上来分析总结全诗。

意象:山寺钟鸣,渡头争渡,鹿门月,开烟树,岩,扉,松径意境:优美宁静,恬淡,寂寥情感:宁静,超脱,悠然自得。

四、合作探究1、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侧重点,说说他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

答: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山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尘世隔绝,孤独寂寞。

两个场景间突出了诗人的隐者形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

因此,它们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

2、“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结合闻一多《孟浩然》一文,谈谈你对“诗如其人”这一评价的理解答:这一句是说,诗人隐居在这里,孤独一人,与世隔绝,周围只有山林,一个人孤独的来来去去。

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

庞德公曾在这里隐居,诗人步他后尘,在此一个人生活。

在这个天地里,人似乎与大自然融化在一起,心情境宁静、超脱,悠然自得。

此诗后四句的景色宁静清幽,作者的心境情思也宁静清幽,主客体浑然合一构成宁静清幽的意境。

所以闻一多说孟浩然“诗如其人”。

3、结合全诗,试赏析本诗的对比艺术。

答:①前四句中,“山寺”句以钟鸣衬托隐居地环境的清幽,而这又与争渡的喧嚣形成鲜明的对比;三四句人“向江村”,而我却“归鹿门”,更是表现了诗人与世人的相异之处。

②后四句中,静态的环境描写与动态的人物描摹形成对比,比出了诗人与前贤的相通之处,表现了诗人对于先贤的仰慕之情,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五、深入探究——诗眼题型1、提问:对“渔梁渡头争渡喧”中的“争”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答:“争”字写得好。

“争”为“争夺”之意。

“争”字描写了诗人听到山寺传来黄昏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场面。

表达了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

2、怎样理解诗歌最后两句的意思,能否把“惟”换成“还”?答:不能。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营造了一个非常清幽的自然环境,但在这样的环境中,还有人在活动,“惟有幽人夜来去”。

这就使人在这幅高士隐居图中,除了感受到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外,还感受到在这种情趣的下面,藏着诗人进仕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不平之气。

六、拓展练习: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问:尾联中的“恨”字,有的版本写作“悔”字,你认为“恨”与“悔”哪个更好?请从表达主旨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恨”字更好。

“恨”即“遗憾”之意。

因为这首诗描摹了诗人被流放渡海时观赏到奇绝的海天美景、领略到独特的海南风情的场景。

抒发诗人虽被流放却不遗憾的情感;体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乐观的精神。

“悔”指“后悔”,诗人是被贬而非主动到海南,无从后悔,用“悔”不符合诗意。

通过《夜归鹿门歌》的赏析,我们学习了诗歌鉴赏的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下面我们运用这种方法自主赏析王维的《归嵩山作》,完成后面的几个题目。

归嵩山作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①本诗是写王维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物和心情。

嵩山,古称“中岳”,在今河南登封县北。

②长薄: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

③闲闲:缓慢悠闲。

附《归嵩山作》译文及简析【译文】:清沏溪流两岸林木枝茂叶繁,我乘着车马安闲地归隐嵩山。

流水有意与我同去永不回返,暮鸟有心跟我一起倦飞知还。

荒凉的城郭紧挨着古老渡口,夕阳的余辉映着经秋的重山。

远远地来到嵩山下安家落户,决心归隐谢绝来客把门闭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