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一医院-罗利俊--脑卒中的诊断和防治

合集下载

武汉市某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调查研究

武汉市某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调查研究

通 讯 作 者
罗利俊 l l j g o o d l 0 0 @1 2 6 .
C0m
s u l t s : T h r o u g h c o mmu n i y t s r t o k e s c r e e n i n g , 3 7 8( 1 4 . 1 6 %) c a s e s wi h t h i g h — i r s k o f s r t o k e we r e f o nd u . O n e y e r a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 T o i n v e s i t g a t e t h e e f e c t o f h e a l t h e d u c  ̄ i o n n i t e r v e n t i o n o n p o p u l a i t o n wi 廿 l h i g h r i s k o f
医学院附属 武汉市 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武汉 4 3 0 0 2 2
预防用药 使用率 、 慢 性基础疾 病规范药 物使用率 、 日常生活能力均 明显增加 ( 均P <0 . 0 1 ) 。结论 : 采 用脑卒
中筛查表可 以有效 发现脑卒 中高 危人群 , 对 பைடு நூலகம்危 人群进行规律有效 的健 康教育干预能有效 控制各项危险因
神经损伤 与功 能重 建 . 2 0 1 7 年7 月 . 第1 2 卷 . 第4 期
3 01

论著 .
武汉市某社 区居民脑卒 中高危人群健康教育
干预效果 的调查研究
杨洁 , 魏 东生 , 罗利 俊
摘要 目的 : 调查武汉 某社 区居 民 中脑 卒 中高危 人群脑血 管健康教 育干 预的效果 。方法 : 武汉某社 区居 民

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

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

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当我们谈论心血管疾病时,脑卒中是不可避免地一个必须被提到的话题。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10万人死亡的直接原因就是脑卒中,而近1/3的脑卒中患者将会遗留后遗症和残疾。

因此,对于脑卒中的防治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是指由于脑部血管发生异常导致的脑血管疾病。

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供应的血液和氧气不足而引起的。

而在临床上,脑卒中的症状就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卒中两大类。

脑卒中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早期发现并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脑卒中对患者身体和心理的伤害。

一般情况下,病人宜在四个半小时内完成溶栓治疗,以避免永久性的脑损伤,因此,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数字化医疗影像技术,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对脑卒中的诊断和分类进行影像检查。

诊断过程中要注意全面评价患者的身体状况。

医生应了解病人的病史、家族史、药物史、血压、血糖等情况,以及是否有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如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表现等。

除了常规的临床神经学检查以外,如观察面色、全身情况、吞咽和语言能力等,还需要进行脑电图(EEG)、脑血管磁共振增强(MRA)、磁共振动态(MRA)等检查。

这样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患者的情况,包括脑的组织结构、血管情况、大小、形态和血流情况等。

脑卒中治疗的原则是尽早治疗、规范处理、全面应对。

对于患者来说,如果能够在疾病的早期得到有效治疗,可以大大降低发生残疾的风险,也更容易恢复健康。

对于控制血压、降低胆固醇等基本化验结果,医生要及时干预并进行治疗。

对于脑血管病变伴随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必须通过加强自我管理和服用药物等措施,控制这些慢性病的发展情况。

此外,患者亦需加强锻炼,调整饮食,维护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等。

在治疗过程中,在线溶栓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治疗方式。

一般情况下,溶栓药物必须在发病后3-4.5h内尽早给予。

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

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

定期体检:定期 进行身体检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
相关疾病
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治疗可 减少并发症:康复治疗可以 促进功能恢复:康复治疗可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康复治
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 减少脑卒中后遗症的并发症, 以促进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 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
PART FIVE
脑卒中的预防与康复
脑卒中的预防策略
控制高血压:定 期监测血压,合 理用药,保持血
压稳定
控制血脂:合理 饮食,减少脂肪 摄入,增加运动 量,降低血脂水

控制血糖:合理 饮食,控制血糖,
预防糖尿病
戒烟限酒:减少 吸烟和饮酒,降
低脑卒中风险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保持 良好的心理状态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等, 用于降低血压,预防脑卒中复发
抗凝血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用于 溶解血栓
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用于降低血 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手术治疗与康复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开颅手术和介 入治疗,用于清除血栓、修复 血管等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 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 脑卒中的病因:包括高 脑卒中的症状:包括肢 脑卒中的治疗:包括溶
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 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体无力、言语不清、意 栓、抗凝、降压、降糖、

吸烟、饮酒等
识障碍等
降脂等
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

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 ppt课件

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 ppt课件
脑血管造影(DSA):可清楚地显示异常血管和造影剂外漏的
破裂血管及其部位。
(3)腰穿检查:脑出血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时,腰穿可 见血性脑脊液。在没有条件或不能进行CT扫描者,可行腰 穿检查协助诊断脑出血,但阳性率仅60%左右。对大量的脑 出血或脑疝早期,腰穿应慎重,以免诱发脑疝。
(4)血量的估算:
5、抗凝治疗所致脑出血
(1)近期曾应用抗凝剂治疗。 (2)常见脑叶出血。 (3)多有继续出血的倾向。
6、瘤卒中
(1)脑出血前即有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2)出血常位于高血压脑出血的非典型部位。 (3)影像学上早期出现血肿周围明显水肿。
治疗
1、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一般应卧床休息2~4周,
避免情绪激动及血压升高。
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15分钟,多在1小 时内,不超过24小时
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 结构性(CT、MRI)检查发生卒中的机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一次TIA后1个月内发生卒中约4%~8%
1年内约12%~13%,较一般人群高13~16倍 5年内则达24%~29% ,高达7倍之多
2、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可有白细胞增高,血糖升高等; (2)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扫描:血肿灶为高密度影,边界清楚,CT值为75~80Hu;
在血肿被吸收后显示为低密度影。
头颅MRI检查:对急性期脑出血的诊断CT优于MRI,但MRI检查
能更准确地显示血肿演变过程,对某些脑出血患者的病因探讨会有所 帮助,如能较好地鉴别瘤卒中,发现AVM及动脉瘤等。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CTA)等是无创的 检查,对判断受累血管、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帮助
其他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氙加强CT、单光子发射计算 机 断层扫描(SPECT)等,多在有条件的单位用于研究

谷氨酸转运体-1在脑出血早期痫性发作大鼠海马组织的表达

谷氨酸转运体-1在脑出血早期痫性发作大鼠海马组织的表达

z h u s u i q i a n g @1 6 3 . c o m
( n = 7 ) , c e r e b r a l h e mo r r h a g e ( I 1 = 2 1 ) a n d s e i ur z e s( n 7 ) . H E s t a i n i n g wa s a p p l i e d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h i s t o l o g i c a l
收 稿 日期
201 3. 0 7. 2 6
l o wi n g Ce r e b r a l He mo r r h a g e S H AN P i n g , L U O L i  ̄ u n ,G OU Y u - 1 a n ,Y AO Ha n - y u n , Z HU S u i — q i a n g .
De pa r t me n t o f Ne u r o l o g y , Wu h a n No . 1 Ho s p i t a l , Wu h a n 4 3 0 0 2 2 , C h i n a
通 讯 作 者
朱 遂 强
A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g l u t a ma t e t r a n s p o r t e r 1( G L T 一 1 ) i n t h e h i p p o c a mp u s o f
武 汉 市 卫 生 局 课 题
( No . WX1 0 B 0 1 )
Ex pr e s s i o n o f Gl u t a ma t e Tr a ns po r t e r 1 i n t he Hi p po c a mp u s o f Ea r l y - o ns e t S e i z u r e Ra t s Fo l — —

脑卒中的规范化治疗

脑卒中的规范化治疗

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1)高龄和性别
➢ 70岁以上者的中风 率是50岁以下者的 20倍。
➢男性比女性的卒中 发生率大约高30%。
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2)家族和遗传史
• 直系亲属中有发病 者,其患中风的几率 高于正常人群2.5倍以 上。
可 控 制 的 十 大 危 险 因 素
(1)高血压
• 高血压病人发生中风的机率是血压正常者 的6倍以上。
2011-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
1、40岁以上人群,每半年-1年检测血脂
2、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3、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患者: 他汀类药物治疗目标—— LDL—C降至2.07mmol/L(80mg/dl) 或比基线下降30-40%(I级推荐, A级证据)
Stroke published online Oct 21, 2010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43(2):1-7
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
在未用抗高血压 药情况下, 收缩压 ≥140mmHg
和/或 舒张压≥90mmHg
降压目标
一般成人 伴有糖尿病 伴有肾脏疾病
<140/90mmHg <130/85mmHg <125/75mmHg
* 原则:应注意降压不要过急过快
建 议:
1、成年人应经常测量血压 2、高血压患者每2个月至少测量 一次
二、脑卒中概述
(一)、什么是脑卒中 (二)、脑组织血液循环 (三)、脑卒中常见症状 (四)、脑卒中了怎么办
(一)、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
脑血管堵塞或破裂—— 脑组织缺血、缺氧—— 偏瘫、失语、昏迷等
脑血栓形成
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
脑栓塞 脑出血

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

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

针对脑卒中后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语言 康复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认知康复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通过认知训练、心理辅导等方式,改善脑 卒中后认知障碍和心理问题。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 、进食、洗澡等,提高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限酒
情绪管理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有助于降低脑卒 中的发生风险。
指导患者调整饮食、增加运动、 戒烟限酒等,以改善生活习惯,
降低脑卒中复发的风险。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抗血小板聚集药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 于预防血栓形成。
降血压药
如利尿剂、钙通道拮抗剂等, 用于控制高血压。
降血脂药
如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等 ,用于降低血脂水平。
其他药物
如抗凝药、溶栓药等,根据患 者具体情况使用。
THANKS FOR WATCபைடு நூலகம்ING
感谢您的观看
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 素进行积极控制,降低脑卒中的发生 风险。
健康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 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
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骑车等,以增强心肺功能和身体素质。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胖。
康复训练
物理治疗
语言治疗
通过运动疗法、电刺激等手段,恢复肌肉 力量和神经功能。
恢复期治疗
康复训练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物理治 疗、语言治疗、认知训练等。
药物治疗
继续使用相关药物,如抗血小板聚 集药、降血压药、降血脂药等,以 控制危险因素,预防脑卒中复发。

卒中单元病房综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疗效

卒中单元病房综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疗效
t e i ie eofp t s r ke d pr s in wa a re tbe w e n t wo g oup . Re u t : A fe e h ncd nc os— t o e e so s c r id ou t e he t r s s ls t r8 we ks,t e s o e d h c r san t e i cde eofp ts r ke d pr s in i h e bi t to g o e e m u h lw e ha n t e c ntolgr p ( < O. 1) h n i nc os— t o e e so n t e r ha l a in r up w r c o rt n i h o r ou 尸 i 0 . Co l in: Com pr h nsv r h iia i n r r m s i t o u i c n fe tvey l ncuso e e ie e ab l to p og a n s r ke n t a e f c i l owe he ncd nc f p ts r ke de t r t i i e e o os- t o — pr s in a d r du e t A M D c e . e so n e c he H s or s
维普资讯
17 2
C ieeJun 1 f h blai ,u e2 0 , 1 2No 3 hn s o ra O a itt n J n 0 7 Vo.2 . Re i o
卒 中单 元 病 房综 合 治疗 脑 卒 中后 抑郁 状 态 的疗 效
治 疗 , 比较 疗 效 。结 果 : 疗 2周 后 , 中组 患 者 P D 的 发 生 率 低 于 对 照 组 ( 并 治 卒 S P< O O )治 疗 8周 后 , 中 组 P D 患 者 .1; 卒 S 汉 密 尔 顿抑 郁 量 表 ( HAMD) 分 与 治疗 前 及 与 对 照 组 P D患 者 比较 均 明 显 降低 ( 评 S P< O 0 ) . 1 。结 论 : 卒 中单 元 病 房 综 在

脑卒中诊疗相关管理制度

脑卒中诊疗相关管理制度

脑卒中诊疗相关管理制度一、脑卒中的诊断和分型1. 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突发性头痛、意识障碍、肢体乏力、语言障碍、视觉障碍等症状。

通过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结合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初步判断出脑卒中的可能性。

2. 根据脑血管病的不同病因、发病机制和病变部位,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

缺血性脑卒中又可分为血栓形成性脑卒中和动脉痉挛性脑卒中两种。

3. 根据病情的轻重和预后的好坏,可以分为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卒中和大卒中三种类型。

TIA预后较好,小卒中预后一般,大卒中预后较差。

二、脑卒中的急救和治疗1. 对于急性发病的脑卒中患者,需要立即进行急救救治,包括确保呼吸通畅、保持循环和神志清醒、监测生命体征、快速转运到医院等措施。

2.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主要采取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抗凝、抗脂治疗等措施。

对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措施。

3.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也非常重要,包括康复锻炼、康复训练、康复护理和康复辅助等措施。

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康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三、脑卒中的管理制度建设1. 制定脑卒中的诊疗指南和规范,明确脑卒中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康复措施等内容,以便医务人员和患者能够及时有效地诊治脑卒中。

2. 建立专门的脑卒中中心和脑卒中专科,提供针对脑卒中患者的综合性治疗和康复服务,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3. 加强对脑卒中的宣传教育和预防控制,提高社会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脑卒中的预防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四、脑卒中的质量评估和监测1. 建立脑卒中的质量评估体系,包括脑卒中的诊断准确率、治疗效果、康复率等指标,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监测,及时纠正不足,提高诊疗水平。

2. 加强脑卒中的病例登记和报告工作,建立脑卒中的病例数据库,收集统计脑卒中的发病情况、病情分布、治疗效果等信息,为脑卒中的研究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五、脑卒中的科研和学术交流1. 加强对脑卒中的科研和学术交流,开展脑卒中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探讨脑卒中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为脑卒中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脑卒中诊断标准最新指南2020

脑卒中诊断标准最新指南2020

脑卒中诊断标准最新指南2020脑卒中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特点是急性发病,起病突然,病情变化快,预后严重。

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经常引起终身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脑卒中的诊断非常重要。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介绍脑卒中诊断标准最新指南2020,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准确地进行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

一、脑卒中的定义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急性非创伤性脑功能障碍。

主要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种类型。

二、脑卒中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脑卒中患者通常出现急性面瘫、咀嚼困难、言语不清、上肢或下肢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

病史询问中,患者常反映在发病前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部分患者在病发前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危险因素。

2.神经影像学检查脑卒中患者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神经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脑卒中的类型,包括头颅CT、MRI、脑血管CTA/MRA和颅内血管超声等检查。

3.实验室检查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明确病因和诊断急性脑梗死、出血性卒中和颅内出血等情况。

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脂等指标。

4.诊断标准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三个方面。

临床医生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放射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做出综合诊断。

三、脑卒中的治疗1.疑似脑卒中的急救处理脑卒中发作时,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往医院。

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应保持患者呼吸通畅,松解服装,保持呼吸道通畅。

2.脑卒中的急诊治疗脑卒中患者到达医院后,应首先进行听诊、血压测量等基本检查,以评估患者的病情。

必要时进行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脑卒中的类型。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尽早进行溶栓治疗;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控制血压,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

脑卒中诊断标准

脑卒中诊断标准

脑卒中诊断标准脑卒中(stroke)是指脑血管急性病变所致的脑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脑卒中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因此,科学准确地诊断脑卒中是医务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够对临床医生有所帮助。

1. 临床表现。

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突发的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偏瘫、言语障碍等。

在诊断脑卒中时,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尤其是突发性症状的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以及症状的具体表现。

2. 影像学检查。

脑卒中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头颅MRI、脑血管造影等。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脑部情况,包括是否有脑出血、脑梗死、脑血管狭窄等情况,从而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3. 实验室检查。

除了影像学检查外,实验室检查也是诊断脑卒中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脂、血糖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是否存在血液异常,从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4.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医生可以根据国际脑卒中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卒中协会(ASA)等机构发布了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等不同类型的诊断标准,医生可以根据这些标准进行诊断。

5. 诊断注意事项。

在诊断脑卒中时,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包括突发性症状的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其次,要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获取更多的诊断依据;最后,要根据国际脑卒中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总之,脑卒中的诊断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最终根据国际脑卒中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只有确诊的脑卒中患者才能够及时接受科学的治疗和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脑卒中急性期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脑卒中急性期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脑卒中急性期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脑卒中,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往往来得突然,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

在脑卒中的急性期,及时准确的诊断、有效的治疗以及科学的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这不仅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更影响着他们日后的生活质量和康复前景。

一、脑卒中急性期的诊断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

在急性期,迅速准确地判断脑卒中的类型是诊断的关键。

医生通常会首先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症状的特点,比如是否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或者头痛、呕吐等。

接着,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观察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检查肢体的肌力和感觉、评估语言功能等。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头颅 CT 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能在短时间内区分出血性脑卒中(表现为高密度影)和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多无明显异常)。

对于一些 CT 检查结果不明确或者需要更详细评估的情况,磁共振成像(MRI),尤其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可以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此外,实验室检查也不可或缺,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有助于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查找可能的危险因素。

二、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一)缺血性脑卒中如果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且在发病后的一定时间窗内(通常为 45 小时内),静脉溶栓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溶栓药物有阿替普酶等,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挽救尚未坏死的脑组织。

对于不适合溶栓或者超过溶栓时间窗的患者,可能会采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如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预防血栓进一步形成。

同时,还会进行改善脑循环、脑保护等治疗,如使用丁苯酞、依达拉奉等药物。

另外,血管内治疗(如机械取栓)在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对于大血管闭塞导致的严重缺血性脑卒中,能够有效地开通血管,改善预后。

(二)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止血治疗以及必要时的手术治疗。

某医院神经内科40岁以上住院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及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

某医院神经内科40岁以上住院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及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
内 科 急 危 重 症 杂 志 2018年 第 24卷 第 5期
某 医 院神 经 内科 40岁 以上 住 院患 者 脑 卒 中 危 险 因素 筛 查 及 健 康 教 育 干 预 的效 果 ★
武 汉 市第一 医院 陈晓 光 罗利 俊 王 帆 ,武汉 430022
摘 要 目的 :了解 武 汉 市 第 一 医 院神 经 内科 40岁 以上 住 院脑 卒 中患 者 的 危 险 因素 分 布 特 征 ,观 察 健 康 教 育 对 脑 卒 中危 险 因 素 的 知 晓 率 、治 疗 率 、达 标 率及 脑 卒 中发 病 率 的影 响 。 方 法 :选 择 武 汉 市 第 一 医院 神 经 内科 2710例 40岁 以上 住 院 患 者 进 行 脑 卒 中 筛查 ,通 过 统 一 的 风 险评 估 表 进 行 脑 卒 中 风 险 评 估 ,按 年 龄 、性 别 、文 化 程 度 分 组 ,对 其 人 群 分 布 特 征 进 行 分 析 。对 该 人 群 进 行 规 范 的 健 康 教 育 干 预 1年 ,在 干 预 前 、后 进 行 脑 卒 中危 险 因素 的 知 晓 率 、治 疗 率 、达标率及脑卒 中发 病率的评 估 。结果 :除脑卒 中外 ,不 同性 别组各 危险 因素差 异均有 统计 学意 义(均P<0.05), 除 TIA、血脂异 常、脑卒 中家族 史外 ,不 同年龄组 各危险 因素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均 P<0.05),不 同文化程 度组 中, 脑卒 中、血脂异 常、糖尿病 、缺乏体育锻炼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健 康教 育干预 1年后 ,脑卒 中危险 因素 的知晓率、治疗率、达标 率及 脑卒 中发病率均有 明显 改善 (均 P<0.01)。结论 :武汉 市第一 医院神 经 内科 I>40岁住 院 患 者 中 ,脑 卒 中危 险 因素 的 整 体 水 平较 高 ;高 血 压 病 、心 房 颤 动 、糖 尿 病 的 发 病 率 随 年 龄 增 长 呈 增 加 的 趋 势 ;高 血 压 病、缺乏体 育锻 炼、血脂 异常、糖尿病 为分布前 4位的危险 因素 ;健康教 育 干预 能明显 改善脑卒 中危 险因素 的知晓 率 、治 疗 率 、达 标 率 及 脑 卒 中发 病 率 。

深入了解脑卒中症状快速判断救助关键时刻

深入了解脑卒中症状快速判断救助关键时刻
深入了解脑卒中症状 快速判断与救助关键 时刻
目录
• 脑卒中概述 • 快速判断脑卒中症状 • 救助关键时刻的行动指南 • 预防脑卒中的生活建议 • 脑卒中的康复与护理
01
脑卒中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卒中(Stroke)是指由于脑部 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 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 损伤的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
详细描述
均衡的饮食应包含足够的蔬菜、水果、全谷类、低脂肪乳制品、瘦肉和豆类等,同时减少盐、糖和饱和脂肪的摄 入。此外,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或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总结词
有效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详细描述
分类
缺血性脑卒中(70%-80%)和出 血性脑卒中(20%-30%)。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脑血 管硬化、狭窄,增加脑
卒中的风险。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脑血管易 发生病变,引起脑卒中

吸烟
吸烟会损伤血管内膜, 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肥胖
肥胖者多存在代谢紊乱 ,容易诱发脑卒中。
脑卒中的常见症状
详细描述
脑卒中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影响神经 系统功能,从而引发肢体麻木或无力 。这种症状通常突然出现,并可能伴 随肌肉僵硬或松弛。
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
总结词
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是由于脑卒中影响语言中枢所致。
详细描述
患者可能无法清晰地发音或组成完整的句子,也可能无法理解他人的言语。此 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口齿不清、口吃等症状。
家庭护理与日常照顾
定期记录病情变化
家属应定期记录患者的病 情变化,如发现异常情况 ,及时就医。

健康教育干预对武汉市社区居民脑卒中相关知识知晓率影响的调查

健康教育干预对武汉市社区居民脑卒中相关知识知晓率影响的调查

健康教育干预对武汉市社区居民脑卒中相关知识知晓率影响的调查刘敏珍;罗利俊【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武汉市社区居民脑卒中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对武汉市硚口区下属多个社区年龄≥40岁的全部常住居民关于脑卒中相关知识(脑卒中九大危险因素、早期症状、急性期治疗、康复治疗、二级预防措施)的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并针对这些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1年后再次调查该人群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第一次调查:武汉市社区居民对脑卒中九大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的知晓率为22%~60%,对心脏病、缺乏锻炼、酒精摄入过多、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知晓率为1.5%~12%;对脑卒中早期症状知晓率为14%~55%;对脑卒中急性期溶栓、取栓治疗知晓率分别为1.9%、0.9%;对卒中后康复治疗知晓率为22.2%;对卒中后二级预防措施知晓率为25%~50%.第二次调查:在开展健康教育后,被调查居民对脑卒中九大危险因素、早期症状、康复治疗、二级预防措施的知晓情况与第一次调查相比,除危险因素酒精摄入过多、高同型半胱氨酸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外,居民对脑卒中急性期救治措施的认知情况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目前武汉市社区居民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偏低,健康教育干预有助于提高社区居民知晓率.【期刊名称】《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年(卷),期】2018(013)011【总页数】3页(P584-586)【关键词】脑卒中;危险因素;早期症状;二级预防;社区居民;健康教育;知晓率【作者】刘敏珍;罗利俊【作者单位】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武汉 430022;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武汉 4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R741.05脑卒中是一种多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部分脑卒中的发生可通过对可控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而避免[1]。

急性期的溶栓、取栓治疗在极大程度上改善了脑卒中患者的治疗结局,但近年国内的流行病学报告显示仅少数患者最终能接受溶栓或取栓治疗[2]。

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马艳;李洁;罗利俊;刘琦
【期刊名称】《中国康复》
【年(卷),期】2005(020)006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疗效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抑郁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各55例,均接受药物和康复治疗,心理组配合心理治疗.治疗前后采用Brunnstrom和医院焦虑抑郁联合评定量表(HAD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心理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抑郁程度降低.结论:贯穿心理治疗能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程度,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总页数】1页(P362-362)
【作者】马艳;李洁;罗利俊;刘琦
【作者单位】武汉市一医院神经内科,湖北,武汉,430022;武汉市一医院神经内科,湖北,武汉,430022;武汉市一医院神经内科,湖北,武汉,430022;武汉市一医院神经内科,湖北,武汉,4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9;R743
【相关文献】
1.整合性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J], 姚惠侠;刘立;冯海霞;何君芳;徐弢;李亚斌
2.文拉法辛联合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 [J], 丛艳彬;周丽
3.心理治疗与路优泰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J], 王银妹;赵志欣
4.尼麦角林联合曲舍林及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J], 莫翠英;骆国平
5.尼麦角林联合曲舍林及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J], 莫翠英;骆国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auch EC, et al. Stroke. 2013 Mar;44(3):870-947. Powers WJ, et al. Stroke. 2018 Jan 24. pii: STR.0000000000000158.
推荐 强度

证据 等级
机械取栓:新增3条推荐意见, 引用DAWN、DEFUSE-3研究,特定患者取栓时间窗延长
推荐内容
• 对于特定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症状发作在6-16小时以内, 在前循环中有大血管闭塞,并且符合其他DAWN或DEFUSE-3研 究的标准,则推荐进行机械取栓术 对于特定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症状发作在6-24小时以内, 在前循环中有大血管闭塞,并且符合其他DAWN研究的标准,则 进行机械取栓术是合理的 症状发作在6-24小时以内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建议进行CT 灌注、MRI DWI扫描或MRI灌注成像,以协助选择可以进行机械取 栓术治疗的患者,但需要严格符合显示出治疗获益的随机对照研 究的影像学和其他标准 - 年龄 18 - NIHSS ≥10 - 卒中前mRS= 0-1 - 卒中发病后6-24h
头昏、头晕、眩晕 • 头痛、恶心、呕吐 • 一侧肢体麻木、无力 • 行走不稳、共济失调 • 言语含糊、不能言语 • 饮水反呛、吞咽困难 • 口角歪斜、口角抽动

• 视物模糊、复视
• • • • 耳聋、耳鸣 肢体抽搐 性格、行为、人格发生改变 嗜睡、昏睡、昏迷
脑卒中后怎么办?
1、保持冷静 2、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病情,地点) 3、不要随便用药 4、正确搬运病人 1)平稳搬运,禁止背、抱患者,避免头部晃动; 2)若呕吐,将头部偏向一侧 3)发生抽搐,可用筷子包布片垫在上下牙之间 4)如有假牙取出假牙; 5、转运到较近的有资质的脑卒中诊疗中心
等)。
• 辅助检查
1)颅脑CT:是确诊SAH的首选方法 2)CSF检查:血性脑脊液为本病最可靠的诊断依据(应在
6小时后进行腰穿)。均匀一致血性脑脊液。
脑脊液的演变如下:红白细胞比例700:1(同外周血)→后
白细胞↑、皱缩红细胞→12小时后脑脊液黄变。细胞学检查第
3-6天可发现红细胞吞噬细胞,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可存在数周 甚至数月。
时间窗—4.5h(国外)到6h(国内)小时。
临床常用溶栓药物
1) rt-PA:0.9mg/kg/次,总量<90mg
10%剂量在最初1分钟静脉推注,
其余在60min 静脉滴注
2)尿激酶:100万~150万IU+0.9%NS100-200ml
持续静滴30分
静脉溶栓:2018AHA/ASA卒中指南
推荐 强度 证据 等级
脑卒中的诊断和防治
武汉市第一医院神—20余年的发展历史 • 结 构: 脑卒中绿色通道(神经科急诊) 神经科门诊(4个诊室) 四个普通病区(180张) 一个重症监护病房(18张+2张) 多功能监测床、呼吸机16台 卒中单元康复中心
神经内科学科特色
1、湖北省第一家“卒中单元”(早期康复) 2、脑卒中绿色通道(时间就是大脑) ——动、静脉溶栓,拉栓 3、神经介入治疗(支架治疗) 4、中西医结合治疗 5、神经重症救治 6、八个亚专业(八仙过海)
脑出血
• 脑出血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又称原发行或自
发性脑出血,系指脑内的血管病变、坏死、
破裂而引起的出血,绝大部分是高血压伴发 的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变升高时破裂所制, 成为高血压性脑出血。 • 约80%发生于大脑半球,以底节区为主,其余20%发生于 脑干和小脑,是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常见疾病。
常见于大面积脑梗死后。
IV. 多发性脑梗死: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供血系统脑血

闭塞,多为反复脑梗死发生的后果。
• 临床表现
• 一般特点: ① A粥样硬化—中老年多见,A炎—中青年多见。 ② 常于安静或休息状态下发病。 ③ 部分病例有肢麻、无力、眩晕等TIA前驱症状。 ④ ⑤ 神经局灶症状在发病10小时到1-2天内达高峰。 多数病人意识清楚或意识障碍较轻(脑干及大面积 梗死除外)。
3)DSA:可显示病变血管的部位,形态及供血情况,对诊断及
手术有重要价值。应早期进行。约10%的患者不能发现异常。
蛛 网 膜 下 腔 出 血
基 底 动 脉 巨 大 动 脉 瘤
颈 内 动 脉 瘤
脑 血 管 造 影
如何院前识别脑卒中?
中风急救 “1-2-0”原则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提示发生了脑卒中
部缺血。
原因:多为血液动力学障碍 表现:卒中样发病,症状轻,恢复快 分型:皮质前型—大脑前、中A分水岭区梗死。 皮质后型—大脑中、后 A或大脑前、中、后A皮
质 枝之间分水岭梗死。
皮质下型—大脑前、中、后A的皮层枝或大脑前 A 回返枝与大脑中A的豆纹A之间的分 水岭梗死。
III. 出血性脑梗死:梗死灶内A坏死后血液漏出继发出血,
黄金时间窗: 3 -- 4.5 小时 脑卒中急救—— 院前急救与院中绿色通道无缝 对接让患者在4.5小时内到达 医院——静脉溶栓治疗 动脉取栓 ——血管再通
二、脑卒中的急性救治
现场处理及运送
1、处理气道、呼吸和循环问题
2、心脏监护
急救处理
3、建立静脉通道(生理盐水) 4、吸氧(氧饱和度>94%)。 5、评估有无低血糖
推荐意见
对突然出现上述症状疑似脑卒中的患者, 应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 就近有条件的医院(Ⅰ级推荐)
组织化管理医疗模式
1 2 3 4 5 药物治疗
卒中单元 (strokeunit)
肢体康复
语言训练
心理康复
健康教育
急性脑梗死的应急处理
• 溶栓
• 时间窗
• 溶栓后的治疗及护理 • 取栓
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 目的—溶解血栓,迅速恢复血供,减轻神经元损伤。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定义:历时短暂,反复发作的可逆的局限性脑缺血,导致相应
供血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视网膜功能障碍。多为数 分钟到 数小时(97%在3小时之内恢复),一般不超过 24小时。 病因:可能与多病因,多途径致病有关。 1)微栓塞:颈内A硬化部位附壁血栓和/或粥样硬化斑 块的脱落。 2)脑血管痉挛:狭窄后的血流旋涡发生可刺激血管壁 痉挛。 3)血液成分、血流动力学改变:高粘、高凝血症及 脑灌注异常等。 4)其他:血管炎、小出血、盗血、A受压等
学术地位:
• 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重点专科 • 国家脑防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 • 国家脑防委高级卒中中心 • 武汉市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脑病医疗中心 •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脑卒中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内 容
• 一、脑卒中的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
• 二、脑卒中的急性救治 • 三、脑卒中的预防
脑血栓形成
缺血性脑卒中
脑栓塞
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常见脑血管疾病鉴别诊断表
━━━━┯━━━━━━━━━━━━━┯━━━━━━━━━━━━━━ │ 缺血性脑血管病 │ 出血性脑血管病 ├──────┬──────┼──────┬─────── │脑血栓形成 │ 脑栓塞 │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 发病年龄│多在60岁以上│青壮年多见 │55~65多见 │各年龄组均有 常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及动脉│动脉瘤、血管 │ │ │硬化 │畸形、动脉硬化 起病状况│多在安静时 │不定 │多在活动时 │多在活动时 起病急缓│较缓(时、日)│最急(分、秒)│急(分、小时)│急(分) 昏 迷│较轻 │少、短暂 │深而持续 │少、短暂较浅 头 痛│无 │少有 │神志清楚者有│剧烈 呕 吐│少见 │少见 │多见 │多见 血 压│正常或增高 │多正常 │明显增高 │正常或增高 瞳 孔│多正常 │多正常 │脑疝时患侧大│患侧大或正常 眼 底│动脉硬化 │可能见动脉栓│可能见网膜出│可能见玻璃体 │ │塞 │血 │下出血 偏 瘫│多见 │多见 │多见 │无 肌强直 │无 │无 │多有 │多明显 脑脊液 │多正常 │多正常 │血性、压力高│血性、压力高 CT检查│脑内低密度区│脑内低密度区│脑内高密度区│脑池高密度影 ━━━━┷━━━━━━┷━━━━━━┷━━━━━━┷━━━━━━━
推荐内容
• 对于缺血性卒中症状发作或距最后正常时间3小时内的患者,静 脉注射阿替普酶(0.9 mg/kg,其中最初10%在1分钟内推注,60 分钟内最大剂量90 mg)是合理的。临床医生应对患者相应的适应 证标准进行审查。 对于缺血性卒中症状发作或距最后正常时间3-4.5小时的患者, 静脉注射阿替普酶(0.9 mg/kg,其中最初10%在1分钟内推注, 60分钟内最大剂量90 mg)也是合理的。临床医生应对患者相应的 适应证标准进行审查
脑 梗 死 (cerebral infarction,CI)
是指由于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
组织不可逆损害,导致脑组织坏死,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
症状、体征的临床综合征。约占脑血管病的75%。
脑血栓形成 (cerebral thrombosis,CT)
在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壁病变的基础上,管腔狭窄
内囊区出血:
外侧型较轻:
三偏征及病侧凝视
内侧型(重型) 意识障碍重.丘脑受压征,继而颞叶沟回疝→ 枕骨大孔疝
桥脑出血
轻:交叉瘫(病侧面.展周围性瘫和对侧
肢体中枢性瘫)及病侧凝视
重:四肢瘫.去脑强直.针尖样瞳孔.高热,
呼吸改变→严重后遗(闭锁) 或死亡
小脑出血
• 后枕部头痛,频繁呕吐 • 眩晕、眼震、小脑性共济运动失调 • 出血量大者(即重型):可突然昏迷去脑强直 (桥脑受压枕骨大孔疝表现)
、闭塞或有血栓形成,引起其供血范围内的脑组织发生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