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朗读讲座

合集下载

朗读技巧培训心得体会5篇

朗读技巧培训心得体会5篇

朗读技巧培训心得体会5篇朗读技巧培训心得体会1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几乎每篇课文后面都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充分说明了读的重要性。

而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老师讲解、分析为主。

因为怕学生的朗读课文占用时间,把该讲的重点内容讲不完,所以忽略让学生去朗读、自己去理解,而是老师一味地讲、去灌输、去讲解,让学生机械的来听,来接受。

这样老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听得枯燥无味。

虽然该讲的都讲了,但效果甚微。

9月份有幸又一次聆听了赵介平院长一行的朗读培训后我想:如果让学生自己多读几遍课文,学生不但自己可以把一些内容简单的地方理解清楚,还可以把整篇文章内容联系起来,作系统的了解。

然后老师把重点内容加以强化,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更加深了影响,这样教师教得轻松的,学生学的也容易。

对于小学生来讲,朗读课文既是读的训练,又是说的训练,多读可以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初读的要求概括讲就是“正确、流利、有感情”。

在初读课文时要求一定要读正确,读准确文章当中的生字、新词的发音,再读正确的基础上多读几遍,达到熟练流利的程度。

这样就能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当了解主要内容后,老师在加以指导、点拨,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情色彩加深了理解,这样读起来就会有感情,学习起来就会有兴趣。

如果忽视朗读,强化字、词与课文分析的话,就会使我们的学生永远禁锢在字、词、句阶段,学生整体的语文能力,组词、造句能力的提高就会受到影响,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难以提高。

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学生读书的时间少,而多数时间是老师分析、学生听,这样讲的内容肯定不是很全面,学生在理解上也就不是很完全,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因此多读,是很有必要的。

在朗读时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如范读、领读、分角色读等给学生提供较多读的机会,训练其朗读能力,从而提高读的质量。

朗读技巧培训心得体会2为期三天的潍坊市普通话培训班学习结束了,这是潍坊市第一期普通话骨干教师培训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

朗读指导教研活动记录(3篇)

朗读指导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我校语文教研组于2023年4月15日开展了以“朗读指导”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交流研讨等形式,探讨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朗读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朗读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2. 探讨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提升教师朗读指导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一)集体备课1. 主题确定: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为“《草原》一课的朗读指导策略”。

2. 备课内容:教师们围绕《草原》一课,从朗读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具体的朗读指导策略。

3. 备课成果:形成了《草原》一课的朗读指导方案,包括朗读目标、朗读内容、朗读方法、朗读评价等。

(二)课堂观摩1. 观摩对象:由教研组长进行《草原》一课的公开课展示。

2. 观摩内容:教师们认真观摩了公开课,并记录下课堂上的朗读指导环节。

3. 观摩感受:教师们对公开课的朗读指导环节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教师能够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朗读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三)交流研讨1. 交流主题:围绕《草原》一课的朗读指导策略,教师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2. 交流内容:- 教师们分享了在朗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 教师们交流了各自在朗读指导方面的经验和心得。

- 教师们对《草原》一课的朗读指导方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3. 研讨成果:- 形成了《草原》一课的朗读指导改进方案。

- 教师们对朗读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确了朗读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 教师们的朗读指导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活动总结本次朗读指导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交流研讨等形式,教师们对朗读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朗读指导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讲座—朗读指导

讲座—朗读指导

朗读指导讲座:初中语文组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从语文教育来讲,一个人熟读、背诵的诗文越多,语文学习潜力就越大。

历代文学家、思想家,近代的国学大师、现代著名学者,甚至是自然科学家,他们在学习的初期无不以博闻强记,尤其以背诵优秀诗文见长。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r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修订教材中,朗读背诵是列在“研讨与练习”的第一题,意在强调它的重要性。

朗诵,或叫朗读、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活动。

通过朗诵课文培养语文能力,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和语文活动。

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具有独特的作用。

严格的语文能力训练,往往体现在朗诵教学上,中学生只有经过这种训练,才能具备坚实的语文功底。

缺乏严格的朗诵训练的语文教学,即使讲得再美妙,练得再多,也是不完整的。

朗诵是一种以读为表现形式的对学习对象进行感知、记忆、思想、想象,同时伴有情感发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的复杂心理过程,要语文教学实践中开展朗诵活动能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朗诵活动有其特殊的重要性。

要扎实提高语文素养,非要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不可。

其意义就在于:(一),提高普通话水平。

提高普通话水平必须依靠对文学作品的正确的诵读。

中学语文教学在推广普通话工作中负有特殊的历史使命。

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是在千百遍规范朗诵作品中训练而来的,所谓“熟读是把一切成例化成习惯”。

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用于日常交际,也就可望消除方言和语言渣滓的消极影响。

(二),能加强学生的语感能力。

语言能力的提高更多的不是靠掌握语言规则,而是靠语感能力。

语感能力的提高,意味着语言直觉思维能力的形成,它在理解语言,判断语言正误、优劣上比理性思维来得快捷。

反复朗诵名家作品,就是模仿典范语言,接受其影响。

朗读的技巧讲座心得体会

朗读的技巧讲座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的日益繁荣,朗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艺术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为了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朗读技巧的讲座。

通过这次讲座,我对朗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朗读的重要性讲座伊始,主讲人强调了朗读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朗读不仅能帮助我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增强语感,丰富词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同时,朗读也是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日常生活中,朗读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素养,还能增进人际交往,为生活增添色彩。

二、朗读的基本技巧1. 准备工作在朗读之前,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选好朗读材料,选择适合自己的文章,注意文章的题材、风格和难度。

其次,要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时代背景、文章主旨等,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和意境。

2. 声音控制朗读时,声音的控制至关重要。

首先,要注意音量的适度,既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保持声音的平稳。

其次,要注重音调的变化,根据文章的情感起伏,调整音调的高低。

此外,还要注意语速的把握,适当加快或减慢语速,使朗读更具节奏感。

3. 语气的运用语气是朗读中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在朗读时,要根据文章的情感变化,运用不同的语气。

例如,表达喜悦时,可以采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表达悲伤时,可以采用低沉悲伤的语气。

同时,要注意语气的连贯性,使朗读更具感染力。

4. 顿挫与停顿顿挫与停顿是朗读中的节奏要素。

在朗读时,要根据文章的句式结构、逻辑关系和情感变化,合理运用顿挫与停顿。

顿挫可以使朗读更具韵律感,停顿则有助于表达情感和突出重点。

5. 表情与动作朗读时,适当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可以增强朗读效果。

表情要自然、真实,与文章情感相契合。

动作要适度,既不要过于夸张,也不要过于拘谨,使朗读更具生动性。

三、朗读实践与感悟通过讲座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朗读技巧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的一些实践与感悟:1. 朗读要用心,投入情感。

只有用心去朗读,才能使文章的情感得到充分表达,使听众产生共鸣。

校本教研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研修计划

校本教研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研修计划

校本教研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研修计划校本教研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文本。

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学生朗读研修计划的示例,旨在通过多种活动和策略指导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第一阶段:理解朗读的意义和重要性(300字)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探讨朗读的意义和它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分析和观察一些优秀的朗读者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解释朗读有助于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展示给学生看一些优秀的朗读视频,并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朗读经验。

第二阶段:寻找合适的朗读材料(300字)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水平和兴趣的朗读材料。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推荐的书籍、短篇故事和诗歌,并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品。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最喜欢的作品,并互相推荐。

第三阶段:练习正确的发音和语调(300字)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练习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常见的音标和发音规则,并通过多次模仿和练习来加强学生的语音准确度。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文本(如小说、诗歌和戏剧),并通过模仿不同的语调和语气来感受不同的情绪和意图。

第四阶段:提高表达和表演能力(300字)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表达和表演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朗读练习,如分角色朗读、情景朗读和速度控制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和演绎文本。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型的朗读比赛或演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表演技巧和朗读成果。

第五阶段:评估和反馈(300字)在整个研修计划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朗读表现、听取同学的评价和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朗读能力,并针对具体问题给予个别指导。

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一些专业的朗读者或语言表达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朗读技巧。

通过以上的学生朗读研修计划,学生可以逐步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并培养对朗读的兴趣和热爱。

朗读基本技巧及朗读教学

朗读基本技巧及朗读教学

龙涤新世纪小学教师培训资料朗读基本技巧与朗读授课哈尔滨市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杨修宝要看的书目:张诵《朗读学》《小学语文课本易读错的字》讲座大纲:第一板块:朗读的气味一、气味二、吐字发音第二板块:朗读的基本技巧一、重音二、停连三、语速四、语调五、语气六、节奏七、文学作品的朗读第三板块:朗读授课一、阅读授课的常用形式二、朗读授课的设计技巧运用的两个阶段其一:学习阶段——“成心雕琢”阶段。

其二:熟练阶段——“回归自然”。

一、朗读的气、声、字的训练呼吸姿态口诀:肩头放松、头顶虚空(手在头顶上空)神情专注、面带笑容舌骨后高(咬苹果的感觉)、软腭提升气入丹田、小腹微隆(躺在床上练习吸气简单吸到腹部)臀部收提、目光放平腰背扩展、胸部宽松深深吸气、入围花丛保持状态、慢慢收拢口诀:要求气要吸终究不能提胸与耸肩注意三个支撑点前胸脖梗儿和腰眼腹肌缩短是重点说话底气在丹田说话时的心情与气味状态宁静的时候——气正而自然气愤的时候——喷气胸胀满沉痛的时候——气短多长叹欢欣的时候——气满在丹田惊恐的时候——气抖声发颤诱惑的时候——气味往回卷放松的时候——气味舒而展柔情的时候——气味温而绵掩盖的时候——气虚语慌乱不屑的时候——哼气小腹弹紧张的时候——提气来回喘专注的时候——托气等回音朗读的发声微笑开牙提嘴角口腔共鸣自然好舌根放松开通道废弛仿佛下巴掉(想象:谁最幸福?阳光明亮时,呆呆地坐在马路边的流着口水看人的那种“傻人”)气顶声柱通硬鄂声音穿透打面罩声柱集中是一条面罩感觉要找到喉部放松、打牙关、提肌、挺软腭气泡音(保护好嗓子,声带按摩)朗读的吐字吐字的原理话说喉鄂舌齿唇相互当合发语音吐字讲究辙与韵四呼与音韵定型二、朗读基本技巧(一)重音——朗读中画龙点睛的一笔如何表达重音?1.加音量就是把确定重音的音得重一些、一些,而把非重音音得一些、弱一些。

重音,唇舌要用力;非重音,唇舌能够稍废弛。

能够在弱的比中突出重音。

重音前的要成次重音。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朗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朗读

朗读,是一种表达,一种传递,一种享受。

在我国,朗读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校开展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朗读。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详细报道。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情感体验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朗读水平参差不齐。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校决定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朗读,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朗读水平;2.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3.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4. 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活动内容1. 朗读比赛(1)参赛对象:全校小学生(2)比赛内容:自选一篇课文或诗歌,要求朗读准确、流畅、有感情。

(3)评选标准:朗读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舞台表现力等。

2. 朗读沙龙(1)活动形式:师生互动,学生分享朗读心得,教师点评。

(2)活动内容: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文章,分享朗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提高朗读水平。

3. 朗读表演(1)活动形式:学生分组,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编排,进行朗读表演。

(2)活动内容:学生通过朗读表演,展示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4. 朗读讲座(1)主讲人:学校语文教师或邀请校外专家(2)讲座内容:朗读技巧、朗读的重要性、朗读与写作的关系等。

四、活动过程1. 准备阶段(1)宣传发动: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宣传朗读活动,提高师生对朗读活动的认识。

(2)组织报名:各班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朗读比赛。

(3)培训指导:学校语文教师对参赛学生进行朗读技巧培训,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2. 实施阶段(1)朗读比赛:各班选拔优秀选手参加比赛,比赛过程公正、公平、公开。

《如何培养学生以朗读提升课文理解能力》校本研修活动记录

《如何培养学生以朗读提升课文理解能力》校本研修活动记录

《如何培养学生以朗读提升课文理解能力》校本研修活动记录一、活动目标1.1 提高学生朗读能力通过本次研修活动,我们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语调和停顿等朗读技巧,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1.2 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通过朗读实践和教学案例分享,我们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

1.3 探索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本次活动将探讨如何将朗读教学有效地应用于语文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活动内容2.1 朗读技巧讲座:如何掌握正确的发音、语调、停顿等技巧我们将邀请专业讲师进行讲座,讲解朗读技巧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指导学生。

2.2 经典课文朗读实践:通过集体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体验朗读的魅力活动中,我们将选取经典课文进行集体朗读和角色扮演,让参与者亲身体验朗读的韵味和魅力。

2.3 朗读教学案例分享:分享并讨论成功的朗读教学案例活动将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成功的朗读教学案例,并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2.4 学生朗读展示:鼓励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朗读作品,提升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我们鼓励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展示自己的朗读作品,这将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三、活动形式3.1 讲座与讨论结合:通过专业讲师的讲座,引导教师们掌握朗读教学的技巧和方法,再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

在活动中,我们将组织专业讲师进行朗读教学的讲座,同时安排小组讨论,鼓励教师们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3.2 实践演练:组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朗读实践,体验并总结朗读教学的方法和效果。

通过实际演练,让教师们亲身体验朗读教学的效果,并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

3.3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参与朗读活动,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学生是朗读教学的主体,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于永正谈朗读

于永正谈朗读

听于永正老师的《朗读和朗读教学》讲座有了语音,书面语言才有了活力,有了跳跃着的生命。

——徐世荣于永正老师分别从朗读的意义、怎样朗读和朗读教学进行了深入、生动地阐释,并现场进行了朗读指导和示范。

首先于老师对朗读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分别是:(一)、朗读有利于理解课文。

朗读不但要看,还得把书面语言变为有声语言。

朗读时,会自觉发现“对味儿”或“不对味”、“贴切“或“不贴切”。

“不对味”就说明理解有偏差,于是就得再读、再体味。

这种精益求精的反复,就意味着对课文理解的不断深入。

可以这样说,只有朗读才能体会出文章的意境,体会出文中的感情。

(二)、朗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朗读语言里,除了包含文字语言的情感、理性光辉外,还包含着朗读者深刻的体味、独特的感受、熟练的技巧和声音的魅力,自然就会使听者(包括读者)动容。

白话文,字面上比较容易理解,字里行间的蕴涵,有时又不可言传。

通过朗读却溢于言表,使人心领神会,获得极大的满足。

(三)、朗读融“内化”与“表达”于一体。

内化是吸收,表达是运用。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下来,文章的规范语言就基本属于自己的了。

课文的构思布局、情景描写、语言的逻辑顺序自然而然的就储存在胸中了。

朗读本身就是表达——代作者表达。

朗读训练多了,无疑会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语言流畅、表情丰富、表达到位。

(四)、朗读有助于记忆。

(五)、朗读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感。

有了语感才会有流畅的表达,才会有好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六、朗读可以发展想象力。

接着,于老师亲自指导、示范怎样朗读,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读出停顿(停连)。

停顿(停连)是朗读的重要支柱,是朗读的“王牌” 。

但它是和重音、语气、节奏一起来完成朗读的声音化再创造的。

1、读完题目要停顿。

2、句号、自然段要停顿。

3、转换性停顿,主要是涉及文本中人物情感和心情的转换。

4、回味性停顿。

5、生理性停顿,主要是由于哽咽、气喘吁吁、生命垂危形成的停顿。

指导朗读教研活动记录(3篇)

指导朗读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活动时间:2023年11月15日活动地点:市XX小学多功能厅参与人员: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活动主题:提升学生朗读能力,促进语文素养发展一、活动背景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理解和吸收语言文字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我校语文教研组特举办本次朗读教研活动。

二、活动流程1. 专家讲座邀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语文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内容主要包括朗读的意义、朗读技巧、朗读评价等方面。

2. 案例分析由教研组长选取几篇不同年级、不同体裁的课文,组织教师进行朗读案例分析,探讨如何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朗读方法。

3. 分组讨论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指导学生朗读?- 如何利用朗读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 如何将朗读与写作、口语表达等其他语文技能相结合?4. 成果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小组讨论的收获和经验。

5. 总结反思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对教师在朗读教学中的亮点给予肯定,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三、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专家首先强调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指出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接着,专家详细讲解了朗读技巧,包括语音、语调、语速、停顿等方面的要求,并现场示范了不同文体的朗读方法。

2. 案例分析教研组长选取了《草原》、《背影》、《荷塘月色》等课文进行朗读案例分析。

教师们针对这些课文的特点,探讨了如何运用不同的朗读技巧来展现文本的意境和情感。

3. 分组讨论在分组讨论环节,教师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

以下是一些讨论成果的摘要:- 朗读指导方法:教师们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语境,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如齐读、分组读、自由读等,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 情感体验与思维发展:教师们认为,朗读不仅是读出声音,更是读出情感。

指导朗读教研活动记录

指导朗读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23年4月15日活动地点:XX小学多功能厅参与人员:语文教师、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特邀专家活动主题:提升学生朗读能力,构建高效课堂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语文教师的朗读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特举办此次朗读教研活动。

二、活动流程1. 专家讲座(1)专家简介:本次讲座由我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XXX主讲,XXX教授长期致力于语文教育研究,尤其在朗读教学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2)讲座内容:XXX教授以《朗读教学策略与实践》为题,从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教学的方法、朗读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他强调,朗读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互动环节:讲座结束后,教师们就自己在朗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XXX教授进行了互动交流,XXX教授针对教师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

2. 课堂观摩(1)观摩教师:本次课堂观摩由我校优秀语文教师XXX执教,执教内容为《匆匆》。

(2)教学亮点:XXX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朗读教学,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如齐读、分组读、自由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

同时,教师还注重朗读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3)评课环节:观摩课后,全体教师对XXX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评课,肯定了其教学亮点,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3. 小组讨论(1)讨论主题:如何将朗读教学与课文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讨论内容:教师们围绕讨论主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认为,朗读教学要注重与课文内容的结合,通过朗读来感受文章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总结发言(1)教导主任总结:教导主任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教师们在朗读教学方面的努力,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要求。

朗诵技巧讲座 PPT课件

朗诵技巧讲座 PPT课件


9、永远不要逃避问题,因为时间不会给弱者任何回报。

10、评价一个人对你的好坏,有钱的看他愿不愿对你花时间,没钱的愿不愿意为你花钱。

11、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12、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13、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

14、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别人得不到的收获。
重音
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 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 来体现。
重音有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种。
语法重音 :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 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 结构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
分重读的,叫语法重音。
语法重音的位置比较固定,常见的规律是:
• ①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 • ②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 • ③动词后面由形容词。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
1.生理停顿 生理停顿即朗诵者根据气息需要,在不影 响语义完整的地方作一个短暂的停歇。要注意,生理停 顿,不要妨碍语意表达,不割裂语法结构;
2.语法停顿 语法停顿是反映一句话里面的语法关系的, 在书面语言里就反映为标点。一般来说,语法停顿时间 的长短同标点大致相关。例如句号、问号、叹号后的停 顿比分号、冒号长;分号、冒号后的停顿比逗号长;逗 号后的停顿比顿号长;段落之间的停顿则长于句子停顿 的时间。
朗诵的要求比朗读要高——朗诵常常伴随有手势、 姿态等体态语,但朗诵时的姿态或手势不能过多、 过火。主要是通过声音把感情传达给听众,引起 听众共鸣,手势、姿态等只不过是帮助表达感情 的辅助性工具。
二、朗诵前的准备
(一)选择朗诵材料 (二)把握作品的内容 (三)用普通话语音朗诵

小学语文教师微讲座发言稿

小学语文教师微讲座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孩子们语言文字能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

在此,我想通过这次微讲座,与大家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首先,我们要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求,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阅读习惯1. 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2. 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鼓励学生阅读各类书籍,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作品,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

3. 举办阅读分享活动。

定期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同时激发其他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注重朗读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1.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从声调、语速、停顿等方面入手,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2. 开展朗读比赛。

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3. 鼓励学生参加朗读社团。

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交流,共同进步。

三、加强写作指导,提高写作能力1.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通过趣味性写作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写作的乐趣。

2.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挖掘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3. 传授写作技巧。

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等,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1.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经典诵读、书法比赛、诗词大会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指导朗读教研活动报道(3篇)

指导朗读教研活动报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语文教师朗读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语文教研组于近日开展了以“聚焦朗读教学,提升语文素养”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专家讲座、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提升教师对朗读教学的认识,优化朗读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活动伊始,我校特邀请省语文教育专家张教授为全体语文教师做了一场题为《朗读教学:核心素养下的实践与探索》的专题讲座。

张教授从朗读教学的意义、朗读教学的目标、朗读教学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结合具体案例,展示了朗读教学的魅力。

讲座中,张教授强调了朗读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作用,为老师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2. 课堂观摩为了更好地展示朗读教学在实际课堂中的应用,我校语文教研组精心挑选了三位教师进行了课堂观摩。

三位教师分别以《月光下的童年》、《月光下的凤尾竹》、《月光下的老屋》三篇课文为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之美,体会作者情感。

在观摩过程中,老师们认真聆听、记录,对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们认为,三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巧妙,教学方法灵活,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展现了朗读教学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独特魅力。

3. 教学研讨课堂观摩结束后,全体语文教师围绕“如何提高朗读教学效果”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

老师们各抒己见,纷纷分享了自己在朗读教学中的经验和感悟。

张教授对研讨活动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朗读教学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姿势,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2)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之美;(3)注重朗读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高朗读教学效果;(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活动总结本次朗读教学指导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专家讲座、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老师们对朗读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朗读指导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朗读指导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2.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1. 朗读的基本技巧:语气、语速、停顿、重音等。

2. 朗读时的情感表达和形象描绘。

教学难点:1. 朗读时如何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2. 如何根据不同文体选择合适的朗读方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朗读示范、文学作品、朗读技巧讲解资料。

2. 学生准备:文学作品、朗读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朗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平时喜欢朗读吗?为什么?二、朗读技巧讲解1. 教师讲解朗读的基本技巧,如语气、语速、停顿、重音等。

2.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了解这些技巧在朗读中的运用。

三、朗读示范1. 教师选取一篇文学作品,进行朗读示范。

2. 分析示范中的朗读技巧,让学生直观感受。

四、学生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篇文学作品,进行朗读。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朗读错误。

五、朗读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学生互相评价,交流朗读心得。

六、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次课的朗读技巧,强调朗读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挑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朗读,并记录自己的朗读心得。

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是否掌握了朗读技巧?3. 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实践?4. 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坚持朗读?教学延伸:1. 定期举办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2. 邀请专家进行朗读讲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3. 组织学生参加朗读社团,为学生提供更多朗读交流的平台。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班级情况进行调整。

什么是朗读 (1)

什么是朗读 (1)

有关朗读知识的讲座一、朗读的定义及重要性?1、朗读的定义:朗读是朗诵别人的作品,因此在读的时候,朗读者必须尊重作者的原味。

依据内容的段落、词句所包含的主旨与情感,原原本本的运用语言的技巧,以优美的节奏,高、低、轻、重、强、弱、快、慢的音调,把原作品词句的意态、语气,生动的表现出来,进而产生赏心共识或与作者共鸣的感受。

朗读是一种美读,可以刺激听者的兴趣,并在情绪上引起共鸣作用。

在我们语文课堂上朗读的目标:以清晰响亮的声音,正确标准的普通话,把语文教材有感情地读出来。

透过朗读,可以把文字透彻地表达理解,使书面、静态的字句充满立体动态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文。

2、朗读的重要性(1)是老师个人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老师,朗读能力是颇重要的一种个人素养,不管任何学科,朗读能力上去了,你的课堂更有吸引力,因为声音的优美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学生更加了解你所想表达的意思,把握重难点我们作为小学教师,不仅要培养自己的朗读能力,最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2)学生学会朗读可以增加语文的趣味性。

(3)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充分欣赏文学的美,培养语感。

朗读除了给学生示范以外,主要的目的还在辅助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用声音把文字作最佳诠释。

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语感。

(姐妹俩谁更漂亮的小故事)(4)通过朗读,掌握正确的语音语法、语调、语气,增强其口语表达能力。

(语感好,表达能力强)会说话、会写文章、会与人交往(朗读能力是对阅读和写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二、朗读的技巧一、停顿通常不管是说话或朗读很自然都要换气,就是话与话之间的停顿时间。

此停顿不只是生理上的需要,也可通过停顿的正确处理来表情达意,使听话的人更能领略说话者或朗读者的意思。

以标点符号来说,又因符号不同而停顿的时间也跟着改变。

句号、问号、感叹号时间较长,分号、破折号、冒号次之,逗号较短,顿号最短。

朗读指导教研活动目的

朗读指导教研活动目的

一、活动背景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学生的朗读能力较弱,影响了他们的语文学习效果。

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促进教师朗读教学能力的提升,我们特此开展朗读指导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对朗读教学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本次活动,使教师充分认识到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朗读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从而在教学中给予朗读教学应有的重视。

2. 提升教师朗读教学能力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掌握朗读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师对朗读教学内容的把握,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实践,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3. 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使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4. 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搭建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和共同提高,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5. 推动学校朗读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以本次教研活动为契机,推动学校朗读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使朗读教学成为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语文教育。

三、活动内容1. 朗读教学理论探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对朗读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进行深入探讨,使教师对朗读教学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2. 朗读教学案例分析组织教师进行朗读教学案例分析,分享优秀朗读教学案例,使教师从中汲取经验,提高自己的朗读教学水平。

3. 朗读教学观摩课开展朗读教学观摩课,邀请优秀教师进行示范教学,使教师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朗读教学的效果,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朗读教学经验。

4. 朗读教学研讨组织教师进行朗读教学研讨,针对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朗读教学效果。

5. 朗读教学评价建立朗读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朗读教学进行评价,促进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指导(讲座稿)
高锦秀请大家先看看从新课标中摘取的几条目标(出示幻灯):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可以说,新课标对学生的“读”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教材中也是这样要求的,老师们在教学中也是遵循着这样的原则去实践的,不过,在实践中,我们往往有这样的感觉,指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相对来说很容易,但如何指导学生读得有感情,读出怎样的感情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共同探讨一番。

(出示题目)
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指导,从而做到扎实、有效呢?
(一)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
基调指的是课文的基本情调,它是一种整体感,是各个局部的有机综合。

从某种意义上说,把握基调,就是把握朗读课文的整体感。

一般地说,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

写景状物的文章可读得抒情优美些,如六年级上册的《山雨》;儿童诗歌可以读得欢快有趣些,如一年级上册的《四季》;有的文章感情基调是悲伤、凝重的,如六年级的《最后一头战象》,有的是充满趣味性的,如四年级的《白鹅》;但有的文章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就一篇文章而言,有时还要依其行文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写圆明园的“辉煌”部分应怀着“自豪”的情感读,而“毁灭”部分就应怀着愤恨的情感来读。

我们在备课时就应准确把握好教材的情感基调,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二)借助课文背景
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差距较大时,提供课文背景,便于理解,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文本,感知文本,为学生的想象创造空间,为学生的感情朗读做好铺垫。

如特级教师窦桂梅在《再见了,亲人》一课中,引用了《中国青年报》当年75岁的大娘和战士张喜武挥泪告别的照片,再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

同样是教《二泉映月》,特级教师孙双金和王崧舟就有不同的方法:孙双金老师是从“听“切入的,听《二泉映月》乐曲,谈感受,然后让学生“拿出笔来,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带有…听‟的句子”,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文本细读,乐曲、人物、景色融为一体,最后以小泽征尔听《二泉映月》的感受——“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进行拓展、提升。

王崧舟老师则是由“景”切入,“《二泉映月》不光是一首二胡曲,实际上它还是无锡惠山一道非常著名的风景。

王老师用课件播放“二泉映月”的风景。

并引导学生打开课本大声地朗读课文,把描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的话都找出来,然后由景入情,沿着“发现一片风景——体验一段人生——感悟一片情怀——理解一首曲子”的思路去感悟课文。

(三)有效创设情境
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离不开情境的创设。

以下是几点创设情境的途径:
1、情真意切的语言
主要表现在导语、过渡语和总结语三方面。

(1)精心设计导语,以教师深情的叙述激发学生的情感。

(2)过渡语言的设计与表达。

再如《再见了,亲人》指导第四段的朗读前可以这样过渡:
如果说读完第一段,我们的耳边会回荡起一首慈母的赞歌,那么,读完第二、三段,我们的眼前就会呈现一束美丽的金达菜花。

作为志愿军战士,要离开这些美丽善良的朝鲜妇女,怎么能不依依难舍?所以,在这即将分别的有限时刻,战士们只有在心底一次次地呼唤:(感情朗读第四段)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这个过渡语,揭示了课文情感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随着作者的思绪,自然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且激发学生准确表达的欲望。

(3)情真意切的总结语能升华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回味无穷。

2、美丽动人的画面
3、渲染气氛的配乐
4、声情并茂的引读
(四)寻找“提示语”
课文中有些词、句,特别是引用人物语言的句子,本身就提供了感情朗读的“提示”。

所以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时,可引导他们找出并体会文中提示语所蕴含的情感,然后练读,这样就能读出一定的韵味。

如,《做风车的故事》第4自然段根据提示语再读:“(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钻进屋子)(丁丁当当)忙个不停。

过了些日子,一架小小的风车(果然)做成了,用扇子一扇,风车就(吱吱地)转起来。

”学生的感受不一样,朗读的效果也就不同。

又如,《火烧云》第4自然段加上几个词再读,感受也就不一样:“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哇!)腿伸开了,(哦!)脖子也长了,(唉!)尾巴可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五)教师范读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

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遵循。

因此,减少了朗读训练的盲目性,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再加上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

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

当然,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

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于情境教学的文章。

二是讲中范读,适合于范读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

三是讲后范读。

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品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教师的范读要把握好时机:
学生朗读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范读;
课文重点词、句、段学生理解不透时,教师要范读;
较长的句子学生无法读通、读顺时,教师要范读;
在文本的情感升华处,学生无法用读来表达情感时,教师要范读;
学生对文本内容各有独特体验而相持不下的情况下,教师要范读;
把握范读时机,学生才能从教师的范读中获取与文本价值取向不发生矛盾的信
息,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一句话,教师的范读,应该在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下进行,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