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海明威的死亡哲学_朱莉

合集下载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海明威作品的死亡意识与抗争意识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海明威作品的死亡意识与抗争意识

海明威作品的死亡意识与抗争意识每当我们翻开美国文学史的时候,我们就会十分清楚地发现,海明威——这位被西方评论界誉为“两次大战中世界上最有名望的作家”的所有作品都充满了浓浓死亡意识和抗争意识。

可以这么说,海明威在他一生近40 年的辛勤笔耕中,无论是长篇巨著,还是短篇佳作,自始至终都是围绕着死亡和抗争这两个主题展开创作的。

一、人生与死亡1918, 海明威赴欧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进人意大利境内的交战区为救护队开汽车时被炮弹炸伤, 在医院治疗个20月, 仅从腿上就取出弹片237块, 重伤的后果是严重的失眠和内心深处长久的恐惧。

20年后, 他谈起此次受伤时仍心有余悸“事实真相是, 我的伤深人骨髓, 结果确实给吓坏啦”, 1936 年, 西班牙内战爆发, 他以记者身份奔赴前线, 目睹了西班牙内战中的生生死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他又以记者身份奔赴于各个战场, 在前线的一次汽车事故中,他头部受重伤, 伤口共缝了57针。

其间, 又因飞机失事造成严重脑震荡。

1949年,他被猎枪的枪塞打伤了眼睛。

1954年, 他去非洲狩猎, 遇飞机坠毁幸免于难。

海明威屡遭劫难, 虽说大难不死, 但死亡的阴影始终笼罩在他的心头, 生活中稍稍有些异常就会引起他不吉的联想。

1928年, 父亲自杀对他产生很大影响。

若干年后, 母亲把父亲自毙的那支左轮手枪交给他时,在卡片上附言:“也许你愿意保存它。

”他怅然若失:“我真不知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什么兆头。

”, 可见, 传奇般的经历和独特而又复杂的遭遇, 强化了海明威对生命的理解, 后来的沉疴重病丰富了他对死亡的想象, 形成了他对死亡情结有着神经质般的敏感。

美国评论家H ·Bates 曾说过:“实际上海明威只有一个主题———死亡。

”更有甚者,有些评论家干脆把海明威戏称为“制造死亡的工程师”。

无疑“死亡”对于海明威来说,具有更大的真实性和现实性。

在《午后之死》中海明威曾说过:“一切故事, 讲到相当长度, 都是以死结束的; 谁要不让你听到那里, 他就算不上一个真正讲故事的人。

论海明威创作中的死亡情结

论海明威创作中的死亡情结

论海明威创作中的死亡情结【摘要】死亡和生存一样,都是人生的重大问题。

海明威创作中不断出现的死亡主题,乃是他独特的人生经历的产物。

海明威笔下的死亡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美,展示了作者渴望超越生命的理想。

同时,作者对死亡作了细致的心理学式的描写。

【主题词】海明威创作死亡文学作品作为人类社会的载体,无法回避人的死亡问题。

特别是在西方文学中,死亡作为文学的创作主题,已倍受众多作家的青睐,而且在文学领域独领风骚。

福克纳、萨特、加谬、卡夫卡等一大批作家无不具有强烈的死亡意识,他们在各自的创作中用极其浓厚的笔墨书写他们对死亡的体验和认知,并通过死亡来体现他们对人生价值的观照。

然而,能够在毕生的创作中浸润着作者本人强烈的死亡情结,并将自己对死亡的独特感受灌注到创作中,从而揭示出诸多生命哲理的作家,海明威恐怕是最出色的一个。

死亡是海明威创作的基本主题。

死亡意识既来源于海明威传奇的人生经历,也滥觞于海明威对死亡的与众不同的认知,从而折射出作者对于生命的感受和理解,并使读者透过死亡看到了人生的真谛。

一1961年7月2日凌晨,海明威在爱达荷州的寓所里用双筒猎枪结束了自己年仅62岁的生命,用生命注释了他对死亡的全部感悟。

追寻海明威的死亡之路,我们发现,走向死亡是海明威人生经历的必然产物。

死亡和生存一样,都是人生的重大问题。

历史上许多哲学家认为,追求死亡与追求幸福是一致的。

从本质上看,死亡是全部生活的毁灭,是一切幸福、快乐和善良意志的消亡,因此,死亡是人世间最大的不幸。

但死亡也同时是所有痛苦、悲哀、烦恼和邪恶的消失,因而,死亡对人类来说,也有其积极意义。

因此,有人称:"死亡是缠绕着人的一生的极其深切的人生问题。

"对于死亡,海明威可能比其他作家的感悟都要深,他早年目睹了太多死亡,也曾零距离地尝到过死亡那"甜甜"的气息。

1917年夏天,海明威中学毕业后即积极主动地要求去欧洲参战,因眼疾未能成行。

海明威小说中的人生使命与死亡意识

海明威小说中的人生使命与死亡意识

2013.04张琦一在海明威的小说创作中,死亡如同一个写满禁忌的诅咒。

通过暴力、鲜血与死亡等众多意象,构造出一个充斥死亡阴影,毁灭一切永生的语境。

然而,通过对海明威代表短篇小说《世界之都》和《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两位男主人公都在软弱的生活中感到迷茫和恐惧,但都在克服恐惧的刹那间感受到了生命的完满。

同时,在体悟到生命的精彩与勇敢集中爆发在他们身上之后,作者在极短的时间里安排了他们死亡的命运。

可以归咎为是他们完成了人“生来为了勇敢”的使命,体会到力量的精彩,于是当使命终结时,他们的生命求索旅程也随之结束。

“人生使命”先后让主人公完成了“男孩—男人—自我英雄”的转变,这是“人生使命”对勇敢和力量的召唤。

而“死亡意识”则是“人生使命”的终极体现,正如海明威所说“死自是一种美。

”二海明威在短篇小说《世界之都》的书中,描写年轻的斗牛士“帕科”既承担了“人生使命”的职责,也完成了最终走向死亡的结局。

帕科是一名身材结实、孔武有力的西班牙男孩,因为姐姐们的关系来到马德里做一份侍者的差事。

既充满青春热血又盛行怯懦的帕科在所供职的餐馆里遇见了几名斗牛士,他们的对话使他瞬间对斗牛场的刺激极为有兴趣。

然而,在与同伴恩里克的模拟斗牛中,帕科不幸被刺死,“充满着幻想”死去。

小说的开篇并没有直接安排帕克出场,而是描绘了一个失落的斗牛士来到酒馆里郁郁不志的场景,在沉闷的境遇中回想自己过去“披着那件沉重的、盘着金丝花的斗牛服”、“声音像在咖啡馆里一样从容、一样响亮”。

这位如今只对美酒和女人感兴趣的斗牛士为下文帕科的出场进行了恰当了铺垫。

帕科这个从未有过斗牛经验的小伙子在酒店打烊之后“拿起传教士用过的餐巾,双脚站定,笔直的立着,然后放低餐巾,顺势低下去,把双臂一挥,模仿斗牛士从从容容摆动披风的那种架势。

”斗牛士光鲜不再的回忆却无意间唤醒了少年帕科对于挑战的向往与勇气,仿佛是一种男人生来就该拥有的使命—勇敢、坚强、醉心挑战。

探讨海明威文学小说的悲剧特色和死亡意识

 探讨海明威文学小说的悲剧特色和死亡意识

探讨海明威文学小说的悲剧特色和死亡意识一、文学小说悲剧的内涵综述在西方文学界,悲剧是非常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

很多学者、批评家专注于悲剧的哲学诉求。

他们相信在悲剧文本中,主人公与外界的灾难抗争,虽然获得了精神上胜利,但最终还是被打败甚至被毁灭,这揭示了悲剧的崇高意义。

它的意义就在于赞扬人对命运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

大哲亚里士多德曾把悲剧定义为是主人公自身存在的致命弱点导致的,是一种行为或者说是某种人性品格给他造成的灾难。

莎士比亚文学经典中的悲剧文本都属于这一类,比如《汉姆雷特》和《奥赛罗》。

但总体上概括,悲剧的成因一方面是命运决定的,它反映了人在与命运进行抗争时候的无能为力,另一方面,悲剧的产生又源于人本身的缺陷,正是自我导演了自己的失败甚至死亡。

一部悲剧也许只是在表达其中一种极端或者说是另一种极端,但绝大部分悲剧两种成分都有。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我们经常能洞察到这样的悲剧阴影,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海明威的全部长篇小说都是悲剧,而悲剧的极限所体现的就是死亡意识。

以下文字将专门分类探讨海明威作品的悲剧特色和死亡意识。

二、海明威作品的悲剧特色海明威的处女座《在我们的时代》中,悲剧的阴影还并不明显。

作者还没有把生活彻底地当做悲剧。

在这些短篇小说当中,主人公几乎都面临着强悍的外部世界,他们在现实世界里备受煎熬,被灾难磨砺,很多人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

在批评家看来,这其中的悲剧色彩折射了一个作家的悲剧内容,从还不明晰走向了个人高度的悲剧想象。

不过那时候的海明威作品还并未成熟,直到若干年后他对悲剧的表达才技艺精湛。

他的悲剧终于有了鲜明的艺术特征,大概可以以下几个内容。

(一)以战争为题材的悲剧以战争为题材的悲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小说《永别了武器》,其情节内容并不复杂,层次清晰,结构严谨、集中。

海明威在文中创造性地运用了很多艺术手法,但文本里始终没有主人公对外部世界的妥协,也没有精神上的超越。

文中有很多阴郁的特写特别吸引人,如:在一根战火点燃的木头桩上,无数蚂蚁被烧死,亨利举着孤独的身影,离开了医院。

海明威死亡意识论

海明威死亡意识论

一 方面
,
因为他 们 是 幸运儿 … … 为 祖 国而 献身 也是
,

切 幸 福 快乐 美 好 和 欢 乐 的 毁 灭
,
这样

,
的 人 的 母亲是 世 界上 最值 得骄 傲 的 人
亡 就 是 世间 最 大 的 不 幸
死 亡 也 是 一 切 痛苦

,
然而

,
另 一 方面
最 幸福 的 人 盖被炸 飞 了

死 自有 一 种 美


,
那 就是 自杀
判断 人生 是 否 值得 还是 不
:
早 在 第一 次 世 界大 战 期 间

,
青年 时 代 的
值得 活 下去 等 于 是 回 答哲 学 上 的 基 本 问 题

海 明 威 曾放弃 上大 学的 机 会而 积 极主 动 地 要 求去 欧 洲 参 战 生活中 疤


1 9 6 1年 7 月 2 日清晨



的一 声 枪
时 的海 明 威对 死 亡 的 认 识 带 有 一 种英 雄 主 义 的热 情
,

海 明威 在 爱 达荷 州 的 寓所 里 用 双筒 猎 枪
,
但对 这场 战 争 本质 的 认 识 往 往是 模
,
自杀

,
结 束 了他 6 2 岁 的生 命
” “


战争 俭验 了他 的勇敢
斗牛 又 满 足 了

危险的 夏季


,
他 的生 活始 终 笼 翠
,
他 研 究 和 了解 死 亡 的 心 理 需求

海明威的死亡主题探讨优秀论文

海明威的死亡主题探讨优秀论文

海明威的死亡主题探讨优秀论文2022-05-04 10:55·文来已久优秀文学论文摘要:死亡作为海明威生活中的常客,是他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切入点,也是他文学作品创作的本质表现。

对海明威及其创作中的死亡存在进行探讨、挖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海明威的艺术创作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领悟海明威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助于我们更真切地思考现今死亡教育的问题,并有助于我们实现生命的价值。

关键词:海明威;死亡;主题引言二十世纪对美国乃至世界影响巨大的著名小说家厄内斯特·海明威一生创作了众多优秀的长篇、中篇及短篇小说,在其作品中有一条不变的规则,即对死亡的不懈探讨。

死亡对海明威来说具有最大的真实性和现实性,是其文学作品和人生历程的底色。

透过其各具特色的死亡,海明威在心灵废墟上召唤着被弃置的个体自我意识,试图通过不断剖析个体生命存在在死亡面前自我意识的回归,来实现个体生命最本质的价值。

一、海明威与死亡主题谈到文学中的死亡主题,就不可能忽略一生中在生死较量中度过的海明威,以及他在文学中表现出的个人生死观。

从海明威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死亡观及海明威专家们的评论中,可以看出,其文学式的死亡观,几乎融西方哲学史上所有生死观于一炉。

海明威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和文学世界告诉世人,虽然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人的力量在死亡面前是有限的,但最重要的是怎样来对待死亡。

恐惧死亡是人的本能,特别是在困境和苦痛之时,但绝不能成为死亡恐惧的奴隶,应当具有“困兽犹斗”的精神,用自己的勇气与之相抗拒,并应努力避免不必要的死亡。

死亡是海明威的文学主题,而写作则是他摆脱死亡恐惧的一剂良药。

在《死在午后》中他倾诉道:“那时('一战’后)我在尝试学习写作,从最简单的问题着手写,而最简单的问题之一和最根本的问题即是暴力造成的死。

……暴力造成的死虽然情况没有那么复杂,但是它毕竟是死,是可以用来作为写作的主题之一。

”[1]正如劳伦斯相信通过写书能够使自己的痛苦得到宣泄、毛姆通过写长篇小说获得心灵平静一样,海明威对文学对作家心灵的治疗作用也深信不疑,他说:“倘如他在写它,他就能摆脱掉它。

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意识

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意识

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意识厄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小说家。

不管是他引领的简洁写作方式,还是确立悲剧主题的小说手法,都奠定了他文学大师的地位。

而死亡是人类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是西方文学中的传统主题。

死亡意识是海明威人生哲学的核心,他认为对于人类个体而言,悲剧才是注定的结局。

我们应该全面了解死亡,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找到生命的意义。

海明威从他的死亡意识当中提炼出一个新的审美视角,并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世界。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分析出他死亡意识的形成过程,海明威的精神历程以及死亡意识在海明威精神世界里的中心地位。

一、厄内斯特·海明威死亡意识的发展过程海明威的一生中刻意追逐危险,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抱着听天由命的宿命论观点。

海明威在他的作品中不断地追寻着对死亡的充分了解。

可以说海明威对死亡的认识和他死亡意识的不断加深都与个人的经验累积相关。

(一)死亡的好奇和模糊阶段1.海明威小说中关于死亡的好奇和模糊。

在死亡意识的最初发展阶段,海明威对待死亡是感到好奇而模糊的。

1925年他的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出版,讲述了尼克的系列故事,有着鲜明的自传特色。

这套小说集很好地反映了海明威早期对死亡的探索和理解。

以尼克的第一个故事《印第安人营地》为例。

这个简短的故事讲了一个年轻人同他的父亲——一位美国医生一起去钓鱼的旅行。

他们钓鱼时看到两个印第安人,两人要带医生去他们村庄帮助一位难产的妇女。

这名妇女因为分娩痛苦而断断续续哭嚎了两天。

尼克的父亲无奈只能用普通的折合刀帮这位女士做剖腹产,而且也没有打麻醉。

女人的丈夫无法承受妻子所受的折磨,他从左耳切到右耳切开自己的咽喉。

血流进池塘,他就这么死了。

根据海明威的自传,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海明威亲眼所见的真实故事。

医生的儿子尼克常作为海明威短篇小说集的主角,实际上即体现了海明威自身。

其中隐含的主题是通过父子在回家途中的对话揭示出来的:“Why did he kill himself,Daddy?”“I don"t know,Nick. He couldn"t stand things,I guess.”“Do many men kill themselves,Daddy?”“Not very many,Nick.”“Do many women?”“Hardly ever.”“Don"t they ever?”“Oh,yes.They do sometimes.”“Is dying hard,Daddy?”“No,I think it’s pretty easy,Nick.It all depends.”In the early morning on the lake sitting in the stern of the boat with his father rowing,he felt quite sure that he would never die.从引文中我们发现尼克已经开始考虑死亡。

海明威死亡意识中的宗教因素

海明威死亡意识中的宗教因素

事实,根据海明威后来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同
情,根据他在这种关注和同情中表现出来的极 大勇气和爱心,我们完全可以认定,正如瓦伦湖 畔的广袤原野留在他脑海中的印象挥之不去一 样,奥克帕克镇的宗教陶冶烙在他心底的痕迹 也难以磨灭。他后来所背叛的是教会某些陈腐 的清规戒律,而决非宗教的基本教义。笔者多 年前在论及海明威作品的主题时曾说过一句 话:“我们千万不要忘记,海明威不仅是位作家, 而且还是个天主教徒,尽管有时不那么虔 诚。”@
目的还在于暗示人类(至少是生命个体)不可避 免的悲剧命运,揭露世俗的现代社会强加在人
类生命体验之上的那些哲学的或形而上的虚幻 意义。不过《太阳照样升起》毕竟是一部篇幅较 长的作品,所以尽管海明威把“一代过去,一代 又来,地却永运长存……”这段“布道词”写在了 扉页上,但其寓意却被淹没在以杰克・巴恩斯为 首的那群青年男女喝酒、跳舞、私通和看斗牛的 玩乐之中,被掩藏在他们意不尽宣的简短对话 后面,真正读懂了他这个隐喻的人并不多见。 其实海明威更早的短篇小说《印第安人营地》倒
很温暖。/清晨,湖面上,尼克坐在船梢,他父亲
划着桨,他满有把握地相信他永远不会死 去。”@好一个“太阳正从山峦上升起”。尼克刚
万方数据
目睹了一个婴儿的诞生,一个父亲的死亡,可太 阳照样升起,鲈鱼照样跃出水面,湖面上照样划 出圆圈。这难道不是对“一代过去,一代又来, 地却永远长存”的具体阐释和形象描绘?
风光秀丽的原野。海明威在奥克帕克镇出生,
受洗,上学,接受世俗和宗教的教育,每年夏天 则到瓦伦湖畔和父亲一道钓鱼,打猎,劳动,沐 浴大自然的熏陶。一般传记作家往往用更多的
万方数据
篇幅记述海明威在瓦伦湖畔度过的时光,这也 许是因为钓鱼、打猎、与印第安人交往等野外生 活更显丰富多彩,与之相比,他在奥克帕克镇日 复一El地上小学中学的生活则显得平淡无奇。 至于评论家对他在瓦伦湖畔的经历津津乐道, 对他在奥克帕克镇的日常生活则很少提及,其 原因就更为明显,因为瓦伦湖畔的经历后来都 被海明威变成了字符,成了他那座冰山浮在水 面上的八分之一,而奥克帕克镇施于他的影响 则被他藏到了字符后面,成了那座冰山掩蔽在 水下的八分之七。当代美国学者H.R.斯通贝 克指出:“批评家的责任就在于从他的文学作品 中找出宗教因素。”④因为他认为:“从海明威最 初的作品到他最后的小说,无不具有宗教的基 调和深刻的天主教根源,而迄今为止所有的海 明威传记作家都忽略了这点,甚至连公认的海 明威专家贝克也不例外。因此他们的传记都未 能充分解释海明威的宗教倾向和精神生活。”⑨

《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的生死哲学

《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的生死哲学

《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的生死哲学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从跨文化交际层面谈口译译者能力的提高2 英语演讲语篇中的parallelism及其汉译策略—以奥巴马就职演说稿为例3 影响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因素分析及其对策4 探析《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悲剧美5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泄密的心》6 研究交替传译中的笔记特征以及它对翻译准确度的影响7 A Study of Narrative V oice in Jodi Picoult’s My Sister’s Keeper8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研究电影名字的翻译9 Thackeray’s Ambivalent Attitude towards the Women in Vanity Fair10 浅析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成因11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逃离与守望12 从《麦琪的礼物》和《爱的牺牲》分析欧?亨利的写作特色13 论“韩流”在中国14 试析德莱塞对《嘉莉妹妹》女主人公的非道德描写15 用合作原则分析小说《艰难时世》中的会话含义16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TV Talk Shows17 《永别了武器》悲剧特征的分析18 《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的服饰所反映的女性意识19 艾米丽?狄金斯诗歌死亡主题分析20 《赫索格》中玛德琳的性格21 以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22 从文化角度探析中英基本颜色词的比较和翻译23 The Lost Generation—“Nada” in Hemingway’s “AClean, Well-Lighted Place”24 电影名称的翻译特点25 A Lonely but Strong-willed Soul A Character Analysis of Ellen Weatherall in The Jilting of Granny Weatherall26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方法27 佛罗多与亚拉冈:悲剧虚构型模式中的低模仿英雄与喜剧虚构型模式中的高模仿英雄28 《黄鹤楼》五个英译本的语义等值研究29 丘吉尔《就希特勒入侵苏联发表的讲话》的修辞赏析3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omen in Fortress Besieged and Pride and Prejudice31 从绝望到适应——鲁滨逊在孤岛上的心理变化32 从思维方式差异看英语复杂句汉译33 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傲慢与偏见》中的体现34 从数字的联想意义研究中西文化的差异35 黑人社区的替罪羊--论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小女孩佩科拉36 试析《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主义37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浅析促销战略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以淘宝“双十一”大促为例38 “到十九号房间”的悲剧成因39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Religious Constituent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hristians40 李清照词英译研究41 从《美国的悲剧》解析美国梦42 “白+动词”的语义及其英译43 英语词汇学习策略4445 《红字》中场景描写及其象征意义46 《红字》中女权主义意识探析47 剖析简爱性格的弱点48 《道连葛雷的画像》之艺术的道德性49 Approaches to the Limits of Translatability for English Palindromes50 基于合作原则的金凯瑞式美国幽默分析51 生存与对话—浅析《非笑之事》52 谈如何理解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53 如何有效做好交替传译笔记54 日用品广告语言中中西方价值观差异比较研究55 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56 男女生英语学习差异比较研究57 跨文化交际策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58 Pragmatic Failures in the Practice of Interpretation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59 全球商务中基于文化差异的品牌名称翻译60 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s61 分析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62 《天黑前的夏天》中女主人公凯特的自我救赎之路63 对《觉醒》的女权主义解读64 浅谈奥巴马演讲中的语用策略65 从叶芝的作品分析其精神世界的转变66 评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的恐怖美67 语篇转喻的功能分析68 Diversification in Translation69 《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中的幽默70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71 试探吸血鬼文化的起源72 试析流行文化对美国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73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74 音意兼译—外来词中译之首选法75 《推销员之死》中主角威利的性格分析76 从《嘉莉妹妹》看德莱塞的女性观77 An Analysi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in China78 论《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悲剧之源79 论《红字》中的清教主义思想80 论英语俚语的汉译—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81 中西方诚信文化对比82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大一学生阅读策略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838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85 英汉称赞语回应的对比研究86 浅析中西方葬礼习俗的差异与融合87 Cultural Elements in Chinese Film Subtitles and Their Translation Strategies88 简析美国个性化教育对家庭教育的积极影响89 An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in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90 The Influenc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n Translation91 从中美数字谚语看中美文化的差异92 浅谈在华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策略93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94 口语语篇中责任情态的人际意义研究95 《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复仇动机分析96 从文本类型角度看旅游宣传资料的汉英翻译97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人物的认知局限98 庞德诗歌《在地铁站里》的意象分析99 浅议《女勇士》中的个人英雄主义100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电影片名翻译101 杰克·伦敦作品《海狼》中海狼命运的解读102 激发幼儿学习英语兴趣103 《天边外》的悲剧分析104 《那个读伏尔泰的人》英译汉中定语从句的翻译策略105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口语交际误解现象106 Sense and Sensibili ty in Jane Austen’s Persuasion107 论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中救赎的意义108 《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性格形成过程分析109 浅析中国式英语问题及对策110 浅析《我们共同的朋友》中的象征手法111 论《紫色》中的女权主义112 《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113 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114 有效的英语新闻结构分析115 《钗头凤》英译本的对比研究116 英汉委婉语及其相关文化心理解读117 从广告层面比较研究中美文化差异118 Love under Ascetic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 and The Thorn Birds119 《魔戒》中的现实主义初探120 浅析初中生英语写作问题及对策121 从服饰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122 商业广告英汉互译的审美研究123 浅析隐喻在口译中的可译度124 数字在汉英文化中的对比与翻译125 论世纪年代以来美国文化冲击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及教育策略改革的应对措施126 从《大象的眼泪》看人与动物的关系127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以xx初中为例128 解读布莱克的《伦敦》与华兹华斯的《在西敏寺桥上》的诗歌异同129 《小妇人》中女性形象的分析130 Saussure’s Five Contributions to Linguistic Study and Its Modern Applications 131 体态语在中美交际中的差异及原因132 《时时刻刻》中女性自我构建的研究133 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分析134 浅析《紫色》中西丽的成长蜕变对当今女性的启示135 浅析《红字》中的象征意义136 Saussure’s Five Contributions to Linguistic Study and Its Modern Applications 137 从文化差异看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138 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艺术美感139 从功能文体学的角度分析《牧师的黑面纱》140 删译在中英诗歌翻译中的应用141 从构式视野下对英语图式习语的解读142 英汉谚语中“爱”的情感隐喻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143 论《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象征主义144 《红字》中的象征主义14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46 论广告定位中的文化冲突及对策147 An Analysis of Key Elements of Cross-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148 解析网络语言的变异149 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50 从《变形记》透视家庭环境对塑造儿童健康心理的影响151 流行歌曲歌词中的英汉语码转换研究152 中英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153 家乐福定价策略研究154 青少年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焦虑与对策155 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看《破产姐妹》的字幕翻译156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圣经原型人物解析157 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158 美国俚语中的文化特征159 商务英语中的冗余现象及语用功能160 爱丽丝?默多克《黑王子》中布莱德?皮尔森艺术观的分析161 An Analysis of Women’s Statu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62 论《简爱》中的疯女人163 关联理论视角下《生活大爆炸》中言语幽默的汉译164 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杰克?伦敦《生火》165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翻译166 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部分重要象征物167 商标翻译中的文化要素168 通过苔丝透析托马斯哈代的现代女性意识169 英语学习中的性别差异170 Lex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171 从跨文化视角看中美电影中的英雄主义—以《》和《叶问》为例172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研究173 谈《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女性主体意识174 从僵尸和吸血鬼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175 浅析《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意义176177 浅析《老人与海》和《海上扁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178 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讨179 从伊登和盖茨比之死探析美国梦破灭的必然性180 概念隐喻在英语汽车广告中的应用181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hina's Middle School 182 On the Importance of China English as an English Variant 183 文化差异对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的影响184 托尼?莫里森《宠儿》中保罗?D的形象解析185 《爱玛》中的女权思想解读186 目的论下英语广告仿拟格的汉译187 中餐菜谱翻译的错误分析188 《傲慢与偏见》中的三种不同婚姻的分析189 中西社交礼仪的比较与融合190 平行文本比较模式指导下的公司简介翻译191 解读《拉帕希尼的女儿》中的父爱192 政论文的英译特点193 在关联理论观照下电影名称翻译探析194 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视角下的中美家庭观195 论《吉姆老爷》中的英雄主义(开题报告+论)19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97 试析中文歌曲汉英语码转换的形式与功能198 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199 构建和谐社会——以美籍黑人的种族歧视为例200 浅析电影字幕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冰河世纪》两个翻译版本的对比分析。

解读海明威的死亡意识

解读海明威的死亡意识

解读海明威的死亡意识个体生命的诞生是偶然的,个体生命的结束却是必然的,在偶然与必然之间,人类无能为力,上帝也同样无能为力。

一切努力都将一无所得。

人作为能够思考终极关怀的理性动物,对人的命运的这种永恒悲剧性,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着深刻的认识。

俄丁浦斯永远摆脱不了弑父娶母的宿命,西西弗斯也永远不能把巨石推到山顶,解脱惩罚。

人的存在具有永恒的悲剧性。

死亡像“第二十二条军规”在每一个个体生命的某一个未来时刻守候着,谁都无法逃避。

这也是当代西方文学的传统主题,是纠缠着海明威一生的问题。

他在创作中大量涉及死亡主题,并非作家在玩弄死亡游戏,而是对于死亡以及生存之间关系的不断思考,试图在审美活动中寻求对于死亡的充分认识。

海明威人生哲学的核心是死亡意识,即对于人类作为生命个体的必然悲剧性结局――死亡的充分认识和大胆面对,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人生意义的重新界定。

正是死亡意识使海明威获得了从一个崭新的审美视角构造独特的艺术世界的心理因素和思想基础,从而使死亡这本来黑暗的东西获得了一种哲学意义和审美意义上的超越。

“死亡是给予这些灵感的守护神和它的美神”,(叔本华语)苏格拉底曾经把哲学定义为“死亡的准备”。

死亡使人的生存时间成为最稀缺的东西,使生命成为最宝贵的价值。

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只有死亡概念才可以把此在之存在的本真性与整体性从生存论上带到明处。

雅斯贝尔斯指出:哲学信仰“把死亡当作一种一直渗透当前现在里来的努力”,这种信仰要求我紧紧地把握“当前现在”,促使“我按照超越存在的尺度永不停息地从事实践,从而使当前现在对我来说更为鲜明”。

海明威选择“死亡”作为其惯常表现的题材,使死亡从人的整个生存中凸现出来,成为生存世界的强大压力,并把对死亡的深刻认识引入自己的生命意识之中,在“死”与“生”相对照中,写作了人生存险恶与艰难,肯定了人为生存而作的种种努力,以及接受死亡,超越死亡的勇气和在精神荒原上重塑自我的人格力量。

从这个意义上说,海明威的死亡意识源于对生命的热爱。

海明威小说的死亡意识略论

海明威小说的死亡意识略论
1 1 4
次前往前线 , 这次他撞 伤了头部 , 医生在他的头上缝
了足足 5 7针。在 这期间 , 海明威 在一次飞行事故 中 与死神擦肩而过 , 结果造成严重 的脑震荡。 1 9 4 9年 , 他被猎枪打伤 了眼睛。 1 9 5 3 年, 他在接连发生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行 事故中先是腰部与肝部被重创 ,下脊椎 骨受到严重
“ 很多男人都 自杀吗?” “ 爸爸 , 死亡难 吗?” 在《 丧钟 为 谁而 鸣》 这部 小说里 , 主人公 罗伯 特 ・ 乔丹 为了完成 炸桥任务而死。《 弗朗西斯 ・ 麦康伯短 暂的幸福生活》
二、 海 明 威 小 说 死 亡意 识 的 成 因 分 析
海 明威 对死亡 主题的迷恋首先和他个 人的传奇 经历有很大 的关 系。 1 9 1 8年 , 未满 l 9岁的海明威怀
明威 的早期 作品《 印第 安营地》 里, 小尼 克在小 小年 纪就亲眼 目睹了死亡 , 而且是 以自杀的方式死亡 。小 说 主人公尼 克带 着海 明威 本人鲜 明的 自传色 彩 , 他 是一个在海 明威 创作的小说 中频繁 出现 的人物。在
小说 中 , 他从纯真懵懂到伤 痕累累 , 历经 世事沧桑并
中主人公麦康伯到非洲猎狮 时一见到狮子就 吓得逃
跑 了,他的妻子感到他很 丢脸。第二天打非洲野 牛
揣着 民主的理想奔 赴欧 洲参 加第一次 世界 大战 , 在 为 医疗队当司机 时被炮弹炸伤 , 他的膝盖被炸飞 , 颅
骨被打碎。 医生从他 的腿 上取 出 2 0 0多块大大/ J , / J , 的弹片 , 以至于 2 0年后 , 当与他人谈 起这件 事时海 明威仍心 存恐惧 , 他 说他 当时“ 吓坏 了” 。 1 9 3 6 年他再

海明威的死亡哲学

海明威的死亡哲学

《海明威的死亡哲学》摘要:海明威的一生与死亡密切相关。

出生入死的经历不仅给他带来创伤,也给他以启示。

由于对死亡有着本真的体验和深层的感悟,海明威的小说总是围绕着“死亡”这个主题。

他把死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小说的形式加以反映,使作品的内涵具有哲理的深度。

本文从海明威其充满传奇色彩的生平入手,以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依据,来论证他的死亡哲学,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海明威及其作品。

关键词:海明威,死亡,精神活动,The Death Philosophy of HemingwayAbstract:The whole life of Hemingway is related to death. The experience of adventure not only brings so much damage to Hemingway’s life, but also brings him so much precious inspiration. Because his experience of automatic returning to life essence when he was in trouble and his deep gnosis, he regarded death as research object, and deduce his death philosophy by the form of novel. From the analyses and discussions,we can see Hemingway’s tragic works don’t mean death only,but also means that people can see hope,light and newborn through death.. The paper try to specialize in Hemingway’s works in a new aspect.Key Words: Hemingway,Death,Death Philosophy《海明威的死亡哲学》引言:死亡哲学作为哲学的一个部分,是要对人类死亡现象和死亡事实进行总体的、全方位的、形而上的考察,也就是说,它是以理论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关于死亡的形而上学说。

浅析海明威作品背后的死亡意识

浅析海明威作品背后的死亡意识

浅析海明威作品背后的死亡意识作者:徐博闻来源:《速读·下旬》2016年第08期摘要:死亡,作为旧生命结束和新生命开始的共同承担者,一直是文学家艺术家热衷的话题。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这位获得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当然也不例外。

在他的创作中,有着对于生死,对于虚无的探究和感悟。

对关于海明威死亡意识的研究也是研究其作品一个绝佳的切入点。

本文通过对海明威以往经典作品的分析来解读隐藏在海明威塑造的硬汉形象背后的死亡意象,来分析其象征主义手法以及冰山原则对海明威所营造出来的独属于他自己风格的关于死亡的论述之间的关系,透过表层的硬汉形象来揭示作者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死亡意识;海明威;《老人与海》;硬汉形象对于海明威文学作品的讨论一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许多学者如吴然,伍建华,刘轶等都对海明威的作品及其作品中的含义进行过深入探讨。

本文主要结合海明威的相关代表作对其作品中出现的死亡意象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更进一步窥得海明威作品中隐藏在“海面之下的冰山”。

海明威一生中进行了许多的作品创作,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以及《丧钟为何而鸣》这些具有颇具成熟的海明威式风格的作品外,他的一些早期作品也拥有后来海明威式写作风格的雏形。

除此之外,海明威对于死亡的偏爱在他许多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尤其是他创作后期的一些经典著作更是将他心中对死亡的见解通过作品中的一系列故事呈现到了读者面前。

从海明威塑造的角色来看,他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与其提出的文学写作中的“冰山原则”相结合,在其作品中对于人物进行真实刻画,对于死亡也进行了详尽的描写。

作品中对于死亡或是濒临死亡情景的描写常会令读者感到身临其境,感知到对于死亡的恐惧以及人物内心的挣扎,这与海明威喜欢冒险,并且多次与死亡擦肩的经历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众所周知,海明威是一位直接经验型的作家,他作品中许多情节都是真实生活经历的缩影。

浅析海明威文学作品当中对死亡的思考

浅析海明威文学作品当中对死亡的思考

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善用运用简洁的语言创造悲剧的艺术审美。

海明威和他创造的硬汉文化对美国现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已经融入美国文化,成为美国文化当中最具代表性的精神。

海明威对于死亡有着特殊的情结,生命与死亡经常出现在他的作品当中。

本文以海明威作品中的生存和死亡为切入点,重点剖析海明威对于死亡的独特认识。

一、死亡意识的觉醒海明威出生于一个良好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爱好广泛,尤其喜爱户外运动,他的母亲出身良好,是一名虔诚的教徒。

这样的家庭环境造就了海明威热爱户外运动、热爱冒险的性格特征。

家庭环境对于海明威的文学创作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在我们的时代里》花了大量的篇幅塑造了一个典型的美国青年形象——尼克·亚当斯。

尼克·亚当斯可以看成是海明威自己的缩影,同样出身于一个医生家庭,青年时期充满迷茫和颓废。

在这部小说集当中,海明威第一次表达了自己对于死亡的认识。

少年尼克跟随父亲到一个印第安部落行医,有一名印第安母女难产,这位孕妇经历了两天的折磨仍然没有将孩子生下,尼克的父亲只好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为孕妇做了剖腹产,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孕妇的丈夫因为目睹了孕妇遭受的痛苦而无法承受,他选择了自杀。

该文可以看作是海明威对于生命和死亡进行探索的开端。

这个时候海明威对于死亡的认识还是十分模糊的,因为在作品中尼克无法理解死亡,而尼克的父亲认为死亡是很容易的事情。

《杀人者》是一部海明威进一步探讨死亡的作品。

这部小说当中没有血腥,也没有对死亡场面的直接描写,通过平淡和缓慢的叙事来展开。

尼克找到安德烈森,告诉他有人想要杀他,面对尼克的警告,安德烈森表现得十分平静,甚至没有说一句话。

尼克刚开始对安德烈森面对死亡的麻木感到困惑,直到离开这个城市的时候,尼克才想明白安德烈森之所以对死亡无动于衷,因为他已经无处可逃。

尼克进一步认识到杀死安德烈森的不是杀人者,而是这个充满罪恶的社会。

试析鲁迅、海明威的死亡哲学与生命哲学(一)

试析鲁迅、海明威的死亡哲学与生命哲学(一)

试析鲁迅、海明威的死亡哲学与生命哲学(一)提要:生活中诸如病与死这样一些普遍遭到排斥和拒绝的反面经验,一旦以迷人的形状从作家的笔下走出,竟带来了一种神秘的美感与难以抑制的兴奋。

这其中又都透出了一股让人深思的气息,这对我产生极大的震撼,我不知道这种震撼是来源于他们的经历还是来源于想象。

本文试通过对海明威和鲁迅部份作品的阐释,来表述我所能理解的他们的死亡哲学和生命哲学背后那种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人民命运、对国家命运的高度关注。

主题词:海明威死亡哲学鲁迅生命哲学弗洛伊德有这样的分析:在人的无意识的心理中,存在着两种相反的本能动向。

一种是生的动向,一种是死的动向,当某一种动向占上风时,心理就追随它而发挥主导性功能。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许多艺术家的心理结构中,这两种动向有时强烈地对峙和交织。

死亡在他们看来更是具有美学性质的,具有神秘的诗意内涵,因此他们在心理上更加迷恋死亡,在艺术创造中偏爱描写死亡和表现死亡,揭示死亡和生命的神秘意义和情感丰富性,赋予它强烈的美学色彩。

这里一个是美国小说家、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另一个是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

他们以文学共同耕耘在那个天地里,思考着人类统一的困惑,诸如死亡、寂寞、疾病、痛苦、生与死的搏斗、光明与黑暗的挣扎。

所谓“生命哲学”、“死亡哲学”都主要是一种范围上的限定。

一种可以作为世界观的哲学,不仅仅包括对社会历史、自然史、精神史的理解,更应是对人自身存在状况的领悟;在海明威的作品中几乎篇篇都谈论到死亡或与死亡有关的情节内容。

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之中也多有病、死、鬼这样的字眼,固执地一再重复地出现吃人、死亡、坟墓、鬼魂、杀头、丧仪这些毛骨悚然的东西。

海明威的死亡哲学和鲁迅的生命哲学是他们各自对于生命和死亡的一种感悟,对生命的一种哲学态度。

一、“生”与“死”的哲学1、海明威对死亡问题的哲学思考源远流长。

在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死亡是以原始宗教、神话以及与之相结合的原始艺术、礼仪等形式反映的。

浅析海明威文学作品当中对死亡的思考

浅析海明威文学作品当中对死亡的思考

浅析海明威文学作品当中对死亡的思考作者:黄国英来源:《牡丹》2018年第08期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善用运用简洁的语言创造悲剧的艺术审美。

海明威和他创造的硬汉文化对美国现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已经融入美国文化,成为美国文化当中最具代表性的精神。

海明威对于死亡有着特殊的情结,生命与死亡经常出现在他的作品当中。

本文以海明威作品中的生存和死亡为切入点,重点剖析海明威对于死亡的独特认识。

一、死亡意识的觉醒海明威出生于一个良好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爱好广泛,尤其喜爱户外运动,他的母亲出身良好,是一名虔诚的教徒。

这样的家庭环境造就了海明威热爱户外运动、热爱冒险的性格特征。

家庭环境对于海明威的文学创作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在我们的时代里》花了大量的篇幅塑造了一个典型的美国青年形象——尼克·亚当斯。

尼克·亚当斯可以看成是海明威自己的缩影,同样出身于一个医生家庭,青年时期充满迷茫和颓废。

在这部小说集当中,海明威第一次表达了自己对于死亡的认识。

少年尼克跟随父亲到一个印第安部落行医,有一名印第安母女难产,这位孕妇经历了两天的折磨仍然没有将孩子生下,尼克的父亲只好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为孕妇做了剖腹产,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孕妇的丈夫因为目睹了孕妇遭受的痛苦而无法承受,他选择了自杀。

该文可以看作是海明威对于生命和死亡进行探索的开端。

这个时候海明威对于死亡的认识还是十分模糊的,因为在作品中尼克无法理解死亡,而尼克的父亲认为死亡是很容易的事情。

《杀人者》是一部海明威进一步探讨死亡的作品。

这部小说当中没有血腥,也没有对死亡场面的直接描写,通过平淡和缓慢的叙事来展开。

尼克找到安德烈森,告诉他有人想要杀他,面对尼克的警告,安德烈森表现得十分平静,甚至没有说一句话。

尼克刚开始对安德烈森面对死亡的麻木感到困惑,直到离开这个城市的时候,尼克才想明白安德烈森之所以对死亡无动于衷,因为他已经无处可逃。

论文样本之二-论海明威作品中的死亡

论文样本之二-论海明威作品中的死亡

论海明威作品中的死亡罗红昌(宜宾学院中文系,四川宜宾 644007)摘要:海明威的作品中充满了死亡,而他本人又是通过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的。

本文试图通过海明威作品中的死亡来揭示海明威对死亡的关注的背后的哲学内涵。

文章重点集中在论述海明威藉死亡以完成自己对悲观人生的表达的象征意义,并通过死亡升华悲观人生,以保持人类在重压——尤其是死亡——之下应有的尊严和优美风度。

关键词:海明威死亡象征意义压力实际上,海明威的作品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死亡。

[1]——Bates打开海明威的作品集,我们不难发现美国评论家贝茨(Bates)的话是及其准确的。

在《印第安人营地》(Indian Camp)中,一印第安妇女难产,其夫不忍目睹其妻的痛苦而自杀;在《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中,主人公亨利在战场上与护士凯瑟琳产生了爱情,然而死神又从亨利那儿夺走了凯瑟琳的生命,也毁灭了他们的爱情;《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中,美国人罗伯托·乔丹接受命令去炸毁一座桥梁,他成功了,然而却受了重伤,等着死亡的来临;《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The Short Happy Life of Francis Macomber)中,主人公麦康伯去非洲大陆猎狮,他害怕死于狮子爪下,当他战胜怯懦,能面对死亡时,却又被自己的妻子用枪误杀;《乞力马扎罗山的雪》(The Snow of Kilimanjaro)中,主人公哈里一开始便知自己要死了,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天,在死亡的威胁下,经历了恐惧、怨恨、厌倦、绝望,最后变得坦然;《一天的等待》(A Day’s Wait)中,一个九岁的小孩居然躲在床上等待死亡的来临足足等了一天;……死亡,的确是充满了海明威的作品。

因此,我们会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海明威的作品里充满了如此多的死亡?死亡在他的作品里起作什么作用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些问题。

海明威影片的死亡主题(一)

海明威影片的死亡主题(一)

海明威影片的死亡主题(一)摘要:海明威的作品有很多已经被改编并摄制成经典影片。

他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的主题:死亡。

这一主题源自生活,现于作品。

海明威通过死亡英雄表现死亡主题,其形象既富有悲剧色彩,又具有美学意义。

关键词:死亡主题死亡英雄悲剧意义美学意义引言在海明威惊险和传奇的一生中,死亡几乎一直形影不离地伴随着他。

海明威生前曾经常跟人谈起死亡的话题。

他跟别人说:“我父亲是自杀的。

我年轻的时候,还认为他是一个懦夫。

但是后来我学会了正视死亡。

死亡有一种美,一种宁静,一种使我不会惧怕的变形。

”海明威认为,人终究难免一死。

但他不应该窝囊地死去,而应该像个真正的人(Baker,1956:79)。

他说:“谁也不能长生不老。

但是一个人到了临终,到了必须同上帝进行最后一次战斗时,他总希望世人记得他的为人,一个真正的人。

如果你完成了一项伟大的事业,那就会使你永生。

”(Bake r,1956:81)在从死亡的恐怖里解脱出来以后,海明威反而对死亡产生了一种超乎寻常的兴趣。

在由海明威小说改编的影片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这一主题意义的视觉表现。

作品中的死亡主题海明威的死亡意识反映在他的创作中,表现为他对于死亡题材的偏爱。

英国小说评论家赫·欧·贝茨指出,海明威的小说“看起来好像写了各式各样的主题:拳击、斗争、违法手术、打猎、捕鱼;所有这些都是涉及体力的主题。

而其实海明威只有一个主题——死亡。

它潜伏在他绝大多数小说的背后。

”海明威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曾经形象地描述过死神:“他感到死神来了,这回没有冲击,它是一股气,像一阵烛光摇曳,使火焰升高的威风……。

他静静地躺着,死神不在那儿,准是上另一条街溜达去了……。

正在这个时候死神来了,死神的头靠在帆布床的脚下,他闻得出它的呼吸。

”这部影片获第25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和最佳艺术指导两项提名,影片制作的视觉效果是完全追随原作者海明威关于死神的描述的,摇曳的烛光、凄婉的旋律、神秘的青烟、冻僵的豹尸、积雪的高山、迷茫的眼神,这一切无不显示出电影改编者对海明威死亡主题的深切感悟与诠释。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怎么死的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怎么死的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怎么死的海明威,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和小说家,那么海明威是怎么死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海明威是怎么死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海明威是怎么死的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关于海明威怎么死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他是自杀身亡的。

海明威把猎枪放在嘴里,扣动扳机结束了自己辉煌又坎坷的一生。

海明威选择在晚年时期自杀是有原因的,在当时,海明威已经62岁了,即便他之前获得过各种荣誉奖项,但这些东西在此时已经不能满足海明威了,他对自己在晚年时期各种无能的表现感到不满。

因为身体原因,海明威在晚年时期基本上就不能进行创作了,这对于一位作家而言,可谓是致命的打击,海明威接受不了自己不能继续创作的事实,每天都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

海明威在晚年时期已经患上了抑郁症,根据医学常识就可以知道,一旦患有抑郁症,如果不及时治病,很有可能会选择极端方式来结束自己的一生。

果然海明威就是走了极端方式,他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关于海明威怎么死的还有一个说法是说他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因为海明威的父亲也是自杀身亡的,起初海明威对父亲这种懦弱的行为表示十分的不满,可是在他人生的发展遭遇到瓶颈后,海明威也开始用悲观的情绪来面对生活,海明威觉得只有自杀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最好方法。

所以海明威在意识到了这一极端的方式的好处后,便选择了用一种残忍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他用一把猎枪亲手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海明威儿子是谁海明威总共有三个儿子,海明威的大儿子名为约翰,是海明威与第一任太太的孩子,海明威的二儿子派翠克和小儿子格利高里则是海明威与第二任太太的孩子。

海明威的三个儿子之中,小儿子格利高里最受海明威喜爱,这从海明威将格利高里写入自己的小说中就可以看出。

而且格利高里也是海明威三个儿子中最受人瞩目的一个。

格利高里对于自己父亲有着深深的爱戴与尊敬之情,格利高里曾在一九七六年写了一本书,名为《爸爸:个人传记》,用于回忆自己的父亲海明威,书中也记载了他与父亲海明威生活的点点滴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文学(季刊) 2003年第3期(总第91期)试论海明威的死亡哲学朱 莉内容提要 海明威的一生与死亡密切相关。

出生入死的经历不仅给他带来创伤,也给他以启示。

由于对死亡有着本真的体验和深层的感悟,海明威的小说总是围绕着 死亡 这个主题。

他把死亡做为研究对象,通过小说的形式加以反映,使作品的内涵具有哲理的深度。

本文从海明威充满传奇色彩的生平入手,以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依据,来论证他的死亡哲学,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海明威及其作品。

关键词 海明威 死亡 哲学目前国内对海明威的死亡观的讨论越来越热,先有吴然的 海明威的死亡观 ,后有伍建华的 海明威死亡意识论 、刘铁的 论海明威的 生命英雄 等,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海明威的死亡观。

主要论点是:1海明威小说涉及的主题主要是 死亡 ;2海明威的死亡观与他的一生的经历有关:3海明威对死亡的态度散见于他的作品中。

这些论述只是零散地列举了海明威对死亡的观点和态度,对海明威的死亡观作了粗略的勾勒。

本文认为,从海明威的小说的内容来看,他已经把死亡作为他的研究对象,将其反映的意涵上升到哲学的层面进行思考,即站在哲学的高度,对死亡这一问题进行探索,从他的作品中显露他的死亡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

海明威的死亡哲学的内容固然千头万绪,纷繁陈杂,但无论如何,死亡的意义或价值问题都是它的一个基本问题。

海明威有他自己独到的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

本文拟从海明威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入手,以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依据,来论证海明威的生死观、他对死亡哲学的阐述,以及对他死亡哲学意义的评估等,并作些评述,以就教于读者和专家。

一、生死经历与死亡主题对死亡问题的哲学思考源远流长。

在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死亡问题是以原始宗教、神话以及与之相结合的原始艺术、礼仪等形式反映的。

到人类产生哲学时,困扰人类自身的生死问题,一开始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哲学所探讨的中心问题。

死亡哲学作为哲学的一个部分,是要对人类死亡现象和死亡事实进行总体的、全方位的、形而上的考察,也就是说,它是以理论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关于死亡的形而上学说。

海明威的小说不仅反映了他的死亡观,而且体现了他的死亡哲学,因为海明威在小说中所涉及的已不是零星的死亡现象。

在他的五部长篇小说、一部中篇小说、一部剧本和八十一部短篇63小说中,几乎篇篇都谈论死亡或写与死亡有关的情节内容。

在短篇小说集 在我们的时代里 ,光是每篇前所附的1924年出版的同名速写集中就写了各种各样的死亡事件:枪毙内阁大臣、任意枪毙路人、绞刑、斗牛士惨死。

频死的感觉、战斗中的求生祈祷、雨中溃退等,更不用说其中的小说描述了妇女生子、丈夫自杀、怨敌之争、情人变心、恋人分手、对婚姻的恐惧、夫妻淡漠的生活、流浪者打斗、战后精神迷惘颓废、赛马作弊致死、斗牛士之死等由战争、疾病、情感和各种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死亡。

在自传色彩很浓的 尼克 亚当斯 系列故事中,海明威讲述了自幼年以来就对死亡所产生的恐惧、困惑、焦虑、渴望、漠视、直面等复杂的情绪和心态。

仔细研究海明威的全部著作,几乎可以编撰一部 死亡学 的详尽注解 。

如此连篇累牍地描写死亡、暴露死亡、揭示死亡,这在世界文学史上还是少见的。

不仅如此,海明威的人生征途也是一个较常人更频繁地与死亡打交道的历程。

他一生出过五次车祸,其中第二次大战期间,在伦敦的一次灯火管制时汽车失事,海明威头部和膝部受伤,几家报纸登出讣告。

1953年他与第四任妻子玛丽 威尔什去非洲作狩猎旅行,有过两次飞机失事,险些丧生。

第一次失事,玛丽断了两根肋骨,海明威肝部和腰部震裂,下椎骨受到重伤;第二次机舱着火,门被夹住,海明威用头把门撞开,造成他一生所受十几次脑震荡中最严重的一次。

海明威还经历了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到过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英国、法国和中国;在这些国家参加过五次战争。

在这五次战争中,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在战火中出生入死,做出许多常人难以预料的事。

在意大利,他身负重伤,身上弹片多达237块,仍将一位意大利伤员背回地下隐蔽所,为此获得意大利政府颁发的三枚军功十字勋章。

在解放巴黎的战役中,他在休特曼森林地带冒着很大的生命危险用短武器参加激烈战斗,并率先冲进巴黎市区,占领里兹饭店,为此获得铜质勋章。

二战期间,他作为记者被派往巴顿将军部队,他为自己的游艇 彼拉号 配上通讯与爆破设施,在海上搜寻德国潜水艇,准备一旦与敌艇遭遇,便在指挥塔上扔手榴弹和燃烧弹。

虽然没有遇上敌人,但他的报告帮助了海军侦察到一些潜水艇的方位,并把它们炸沉,海明威因这些功绩受到表彰。

他还发生过一些有惊无险的事,比如1939年,他在威尼斯附近打野鸭时,子弹的碎片崩进了眼睛,险些死于丹毒。

平时雷雨天打电话时,他多次被雷电击中,所幸只是被震麻或晕厥。

一人经历过如此众多的死亡的威胁在世界上实属罕见。

基于上述的经历,死亡主题自然成为他作品的核心,是他要阐述的中心问题。

海明威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作品向世人展示他所思考的死亡问题,并且他已不单单是对这一问题有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而已,而是要作总体上、全方位、形而上的理性思考。

进而提出了 死自有一种美 , 活着,则勇敢地活下去 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提倡以 硬汉子 精神来面对死亡。

乔伊斯说: 海明威表现的形式的背后含有远比人们所能想象的要多得多的内容 。

这个形式背后所含有的 多得多的内容 实际上就是他的死亡哲学。

他再三地只写死亡 ,他的主要人物必然以失败而且大部分以死亡告终;但这些人物,在失败或死亡之中, 往往设法保存了一些什么东西 , 他们知道他们所采取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 即使实际上失败了,他们确是维持着他们本身的一种理想,该怎样做人的一种原则 , 有了原则,混乱的人生至少有一部分才会有意义 。

这个 原则 也是指他的死亡哲学的原则。

凭借他的 原则 海明威较系统地阐述了他对死亡的认识;表现了死亡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死亡的终极性与非终极性、人生的有限性与无限性、死亡的必然性与人生的自由、生死的排拒与融会等有关死亡的形而上学问题。

这些做法使得他对死亡问题的看法具有了哲学深度。

二、对死亡哲学的阐述那么,海明威是如何表述他的死亡哲学的64呢?西方哲学讲 一个人没有死的意志就没有生的意志 (塞涅卡语),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就是面临死亡心不惊的 硬汉子 ,具有无畏的死亡意志和顽强的生的意志。

由于死与生是对立统一、密不可分的,海明威的死亡哲学名为谈死,实则论生,明显地具有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意义。

海明威认为,人的本质是追求生命的意志,可是,由于生命是一种永不满足的挣扎和冲动,因此,生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痛苦 。

不管大自然做了什么,不管命运如何安排,不管人们的社会角色怎样,构成人生本质的痛苦总是摆脱不了的。

这些 痛苦 促使生命最终要导向 死亡 。

在 永别了,武器 中,他写了个生动的事例: 我有一次野营,加一块木头在火上,木头上全是蚂蚁。

木头一烧起来,蚂蚁成群地拥向前,起先往中央着火的地方跑,随即掉头向木头的尾端奔跑。

蚂蚁在木头尾端叠得高高的,就掉到火里边去了。

有一些逃了出来,身体烧得又焦又扁,乱奔乱跑,不晓得要跑到什么地方去。

但是大多数还是朝火里奔跑,接着又往尾端奔走,拥在那还没着火的尾端上,到末了还不是全部跌在火中。

我记得当时想着,这就是世界的末日,我大有机会做个救世主,从火中抽出木头,丢到一个蚂蚁可以逃命的地方。

但是我并没做什么,只是把锡杯子里的水倒在木头上,因为那杯子我要拿来盛威士忌,然后再掺水。

那杯水浇在燃烧的木头上,大概只是叫蚂蚁蒸死吧。

这个事例说明,死亡是生命的本质属性,它或早或晚是要到来的。

海明威对此的态度是 说实话,我一点也不在乎;人只能死一回;咱们都欠上帝一条命;不管怎么样,反正今年死了的明年就不会再死 。

海明威极赞赏莎士比亚的这句话,在 弗郎西斯 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 中,借威尔逊之口引述了这几句,并评价说: 他说出了支撑他生命的看法。

只有明白了人是注定要死的,才能正视死亡,而不是消极回避。

海明威正是因为看到了生命的有限性,才会有生活的紧迫感,才会格外珍惜并尽量利用自己的生命。

他说: 一定要找出新方法来为我们寻求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存空间。

让你的精神受到新思想的鼓舞 过一过这种充实的精神生活吧。

他所说的 充实的精神生活 就是他所创造的 打不垮 的 硬汉子 精神。

这种精神内蕴着一个生机盎然、奋发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是积极筹划有限的人生,使它更加紧张、热烈、深刻、充实。

打不败的人 中曼努埃尔被牛抵成重伤后,仍奋力把牛杀死,临死前也不失 优雅风度 。

在异乡 中的少校以 准则英雄 式的风度默默地承受新婚爱妻病逝、自己身为剑术家却残了手臂的悲剧。

老人与海 中的桑提亚哥在83天未捕到鱼的逆境中勇敢地面对厄运,终于捕获了一条大马林鱼,并为保护既得成果单枪匹马地与追踪而来的成群鲨鱼搏斗,几次遇险而生。

这些按照海明威死亡哲学理论刻画出来的人物已不再是自己命运的奴隶,而是要努力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他们的人生也不再意味着忍耐、受苦、消极无为,而是被自己筹划得生气勃勃、轰轰烈烈、奋发有为。

值得一提的是 老人与海 中的桑提亚哥,他是海明威笔下的 硬汉子 精神的集中表现。

在博大、深邃、神秘的大海上,老渔夫独自一人,死亡的阴影时刻笼罩着他,每前进一步都是在与死亡搏斗。

这本身就反映了人类存在的困境和荒谬性。

凭借着毅力和勇气,桑提亚哥战胜了死亡,维护了人类的尊严,给悲剧性的命运增添了闪光的生存价值。

海明威从哲学的角度,把桑提亚哥置于人生的大背景上,直接对人的命运,人类的生存意义进行独特的表现,得出了 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以消灭他,但就是打不败他 这句富有哲理的名言。

海明威认为:人在自然界、在命运面前始终是无能为力的,和它们做斗争徒劳无益,改变不了人的悲剧性的命运。

但问题在于怎样面对人的这种境遇。

他提出:人的肉体可以被消灭,但不能从精神上被打败,要在 重压下 努力保持 优雅风度 (Grace under pre ssure)。

凭着这一点,人就是一条 硬汉子 。

通过这些人物,海明威的死亡哲学的重要性也显现出来了:它不是作出一些结论,而是努力创造出一种精神意境。

所以他所创造的 准65则英雄 在死亡面前所表现出来的 重压下的优雅风度 ,被人们尊称为 生命英雄 。

为什么海明威的死亡哲学能给人类以增添信心的生命动力?这不仅仅是因为人只有具有死亡意识,才可能获得对人生的整体观念和有效观念,使生活具有紧迫感而克服惰性;更重要的还在于死亡哲学的一个中心问题 死亡的意义和价值问题 其实质是一个赋予有限的人生以永恒或无限的意义和价值的问题,因而归根到底是一个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问题,是生命哲学或称人生哲学的深化、延续和扩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