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书心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书心得

篇一: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

一部简明中国商业史——读《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公元前8世纪的春秋,齐国宰相管仲翻开历代经济变革的新篇章,实行“四民分业,士农工商”“盐铁专营”等政策,一时间,民众安居乐业,齐国一跃成为霸主。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登基,他当政54年,一改前朝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治武功,一举把帝国拉回到高度专制集权的轨道上,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公元1069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新法,从理财入手,颁布了“农田水利法”等一系列律令,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来强兵,一时国库充实,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为之缓解。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是工商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然而,当世界步入工业革命时期,因种种原因,它远

落后于世界各国,备受欺凌,成为“东亚病夫”。经历百年跌宕之后,公元1978年,邓小平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百年积弱的中国经济再度崛起,在21世纪初,中国重回强国之列。

……

两千多年间,中国历经了十数次重大的经济变革,每一次变革,都顺应社会发展而发生,也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历代经济变革,基本的衍变逻辑是什么?

吴晓波在《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用一副六字对联加以说明:上联——“发展是硬道理”;下联——“稳定压倒一切”。这两句名言都出自20世纪末的大改革家邓小平之口。在吴晓波看来,就是发展与稳定

的辩证史。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是吴晓波近年来研究中国经济变革史的集大成著作。作者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雄厚的笔力,由春秋时期的“管仲变法”开始,横跨了2700年,最后到当代改革开放,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比照和叙述了历代经济变革和工商变迁,指明因革演变,坦陈利害得失,既总括了中国式改革的历史脉络,又深入剖析了隐藏在历代经济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是第一部整体叙述中国商业史的编年体著作。

吴晓波在导论中引用了熊彼得的名言:“人们可以用三种方式去研究经济:通过理论、通过统计和通过历史。”表明了这本书的主旨是分析经济体制变革,以及这种变革背后的历史和文化的必然性。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没有单纯聚焦经济领域的“变法”,而是将其放到各朝各代的疆域、人口、民族等诸多问题中进行综合性分析。

吴晓波通过研究企业史和经济史的方式去研究经济,研究官商博弈中历史人物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这本书的起点是,在中国“‘统一文化’将是一切自由化改革的边界”。作者认为,中国历代的经济改革,都是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有产阶层和无产阶层四个利益集团之间争斗、博弈和妥协。而成功维持了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统治,都围绕着郡县制度(避免地方割据)、尊儒制度(意识形态大一统)、科举制度(吸纳社会精英)、国有专营(经济上垄断控制国计民生)四个基础制度展开。时至今日,这些本质都没有改变。

在这本书中,作者还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第一,最近30多年

的经济大崛起与其说是‘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倒不如说是两千年经济变革史的一次合理性演进,我们迄今仍有陷入历史闭环逻辑的危险;第二,中国经济制度上的‘结构性缺陷’,是一个‘建设性结果’,它与维持千年统一的中央

集权制度有密不可分的重大关系。”

对中国未来的改革,吴晓波也提出了基础性的判断:一是“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改革很可能是一次以自由市场化为取向、以维持‘统一文化’为边界、在民主法治与中央集权体制之间寻找平衡点的非西方式改革”。二是未来的改革只有

处理好分权问题和均富问题,才有可能维持社会的稳定以及进步。三是国有企业、土地与金融业这三部分的改革,并不能一蹴而就,而应该是谨慎的、可分步骤的,并且是可以期待的。四是中国的改革有可能因互联网、非政府组织、企业家和自由知识分子等四股新势力的崛起而脱离历史的藩篱,走向一个我们无法预知的未来。

历史与现实一脉相承,“如果不研究历代经济的变革,

其实无法真正理解当前的中国”。无论是两千年前还是现在

我们正在进行的经济改革和转型,每一次变革,都是顺应社会发展而发生,也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篇二: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3篇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3篇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一)

——自由主义经济学浅析

近日读了吴晓波所写《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以下称《历》)一书,在钦佩作者对中国两千多年经济(变革)史所做大量梳理和总结的同时,也为作者并未将所著内容与基本经济学

原理做关联而感到遗憾。本文即是希望建立这种关联的一种尝试。

一。存在西方的牛顿力学和东方的牛顿力学之分吗?

在自然科学中,恐怕没有人会认为由牛顿(西方人)发现和发明的各种科学定律和技术会在东方国家不适用.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东方国家运用各种(最早)产生自西方的技术顺利地取得了各种成就和进步。

但是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至今仍然会有很多人会觉得由起源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理论不适合东方国家。当然必须承认东、西方国家由于其各自文化、历史、传统、地理位置等的差异,造成起源于西方国家某些法律、习俗、制度等不能直接照搬到东方国家,但我认为这些只是东、西方国家在某(些)领域技术层面上的方式、方法的差异。从更为根本和宏观的原理层面上看,东、西方国家人文和>社会学科基本的原理、理念、思想、原则应该是一致的。正如无论东、西方人在外表上的差异有多大,但是从基本的生理结构和特性上看,二者并没有本质区别。

因此虽然经济学最早起源于西方,但是东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同样摆脱不了基本经济学规律的影响。这就是我读完《历》后最深刻的感受。

二。自由主义经济学在讲什么?

经济学的开创者亚当·斯密有一本名著《国富论》,这

本书介绍了两个基本的经济学原理(还有其它相关内容):1.分工;2.看不见的手。这两个原理如同两根支柱支撑起了整个经济学这座大厦。但是随着>经济学理论发展的日益繁复,人们似乎越来越陷入对于经济学细枝末节的研究,反倒忽视了这两条基本原理对于经济和经济学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就如同人们在同时容易赞叹一棵果树的茂密和果实的丰盛,反倒忘记了整棵树之所以存在首先是因为有了树根和树干的支撑。在我看来分工和看不见的手就是经济学这棵大树的树枝和树干。

《国富论》(英文名:thewealthofnations)最早被翻译成中文时叫做《原富》,其主旨是讨论一个国家的财富的究竟产生自哪里?亚当·斯密认为了,分工和看不见的手都是促进一个国家财富增长的重要原因。分工能否促进国家财富的增长并不难理解。因为分工能够促进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世界上越是分工繁复的地区,往往也越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但是看不见的手能促进经济繁荣,应该作何理解呢?

其实看不见的手是一条更为根本的促进财富增长和经济繁荣的原理。它的主旨说来非常简单:保障经济活动参与者自由、自发、自愿地去参与经济活动,而不要对其进行不必要的外在干预——是保证一国财富增长的重要来源。

亚当·斯密有句名言: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饮食,不是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