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书心得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3篇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3篇【篇三】偶然之间听说一本名为《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的书籍,虽平时很少关心时政,了解经济;但人活于世,总是需要知道一些前人历尽千辛万苦以及无数生命总结的道理,好以后按图索骥。
看完本书之后的最大的感悟就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社会顶层人的奇思妙想以及各种治国大道,对于百姓来说都是苦难,只是苦难深浅而已。
按照本书总结的各种道理与经验,仿佛一切都是在循环往复。
希望能通过本书发现特定的规律能从中受益,发现一切都是枉然,未来的不确定是无法预料的。
但是还是有所收获,至少我总结不出来这些得失,也听闻了之前不曾听闻的轶事。
阅读本书还有一个感触就是之前按照学校学的历史,以及对历史人物的了解是那样的片面;按照书中的说法一切都是为统治以及稳定服务,这样的历史书不可信。
何况对于历史人物的了解的确也不能从历史书中简短的评价去概况一个人。
对一个人的评价也适用于同样的道理。
感觉书中对王安石评价的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文字,分享给大家:这个人才华横溢,诗文独步天下,是公认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读书很多,自诩读遍天下所有的书。
他辩才无碍,讲起《周礼》,举朝无人比他更烂熟于心。
他把司马光,苏东坡等人整得很惨,可是没有人敢说自己才华比他。
他还是个非常能干的官员,很懂财经之道,当官不靠后台,科举出身,从县一级干起,当过知县、通判,一直干到中央。
他对所有的行政关节非常熟悉,谁都骗不了他。
他不修边幅,不通人情。
宋朝是士大夫之国,大家都穿得很体面,彬彬有礼,偏偏这个王安石不洗头,不剃须,每天身上很臭地来上朝,还整天死着一张脸,同僚都叫他“拗相公”。
他不拉帮结派,独来独往,跟任何人都没关系。
更要命的是,他不贪色、不爱财。
中国传统思想中,一个坏官必会犯这两条,可是王安石一条都不沾。
他节俭清廉,视富贵如浮云,每次发官响,总是拎了一袋子钱回家,数也不数就上缴给妻子。
他还终生不纳妾,在风流开放的宋代文人中绝无仅有。
他当然不通敌、不卖国,是一个国家利益为上的爱国主义者。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的读后感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的读后感《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是一本引人入胜的著作,作者以扎实的史料和深入的分析,详尽地叙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变革过程,以及这些变革对社会发展的得失。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经济变革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并对其中一些深刻的思考和论点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首先,我被书中对历代经济变革的概述所震撼。
从中国古代的商周时期到现代的工业革命,作者逐一描述了各个时期在经济发展上的突破和发展,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经济变革对国家社会的巨大影响。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繁盛与衰落,往往与其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经济变革的成功将为社会带来繁荣和进步,而经济变革的失败则可能导致国家的衰败和落后。
对于当今中国来说,经济变革的成功至关重要,我们应该认真借鉴历史经验,谨慎处理各类经济变革,以保持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其次,书中对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变革中的得失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解读,让我对其中一些观点有了深刻的思考。
例如,在描述工业革命时,作者指出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社会财富,但也引发了城市化与工人阶级问题。
这使我想起了中国目前正在遭受的一些社会问题,如城市化带来的人口过剩和土地资源的浪费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得失表现。
通过对历史经验的借鉴,我们应该认识到,只有在充分发展经济的同时,才能综合考虑社会和环境等因素,以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此外,作者还详细描述了历史上一些经济变革的影响。
他指出,经济变革不仅仅是单一领域的变革,而是涉及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变革,这种变革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例如,工业革命的兴起不仅仅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改变了社会结构和社会等级,引发了阶级矛盾与社会动荡。
这让我对如今中国正在经历的经济变革产生了一些忧虑,我们要警惕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社会风险。
综上所述,阅读《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给我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发。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经济变革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并意识到只有在全面考虑各个层面的因素,平衡经济发展的同时,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3篇_心得体会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3篇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3篇,感谢您的阅读!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一)——"自由主义经济学"浅析近日读了吴晓波所写《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以下称《历》)一书,在钦佩作者对中国两千多年经济(变革)史所做大量梳理和总结的同时,也为作者并未将所著内容与基本经济学原理做关联而感到遗憾。
本文即是希望建立这种关联的一种尝试。
一。
存在"西方的"牛顿力学和 "东方的"牛顿力学之分吗?在自然科学中,恐怕没有人会认为由牛顿(西方人)发现和发明的各种科学定律和技术会在东方国家"不适用".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东方国家运用各种(最早)产生自西方的技术顺利地取得了各种成就和进步。
但是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至今仍然会有很多人会觉得由起源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理论不适合东方国家。
当然必须承认东、西方国家由于其各自文化、历史、传统、地理位置等的差异,造成起源于西方国家某些法律、习俗、制度等不能直接照搬到东方国家,但我认为这些只是东、西方国家在某(些)领域"技术层面"上的方式、方法的差异。
从更为根本和宏观的"原理"层面上看,东、西方国家人文和社会学科基本的原理、理念、思想、原则应该是一致的。
正如无论东、西方人在外表上的差异有多大,但是从基本的生理结构和特性上看,二者并没有本质区别。
因此虽然经济学最早起源于西方,但是东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同样摆脱不了基本经济学规律的影响。
这就是我读完《历》后最深刻的感受。
二。
"自由主义经济学"在讲什么?经济学的开创者亚当·斯密有一本名著《国富论》,这本书介绍了两个基本的经济学原理(还有其它相关内容):1. 分工;2. 看不见的手。
这两个原理如同两根支柱支撑起了整个经济学这座大厦。
但是随着经济学理论发展的日益繁复,人们似乎越来越陷入对于经济学细枝末节的研究,反倒忽视了这两条基本原理对于经济和经济学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
历代经济变革带来了巨大的得失,读完相关资料后,我对此有了以下的感悟:
首先,经济变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再到现代的信息革命,每一次变革都为社会带来了新的生产力和生活方式。
经济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繁荣,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革和民族国家的兴起。
然而,经济变革同样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和失落。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破坏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不合理的财富分配、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的扩大,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不稳定因素。
此外,经济变革还会导致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的冲突。
新的经济形态和市场竞争所带来的社会压力,可能会导致人们价值观的颠覆和传统文化的衰退。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平衡点,既要发展经济,也要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文化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不可忽视。
我们应当认识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关注发展中带来的问题,并积极探寻解决方案。
通过合理的调控和创新思维,我们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环境、缩小贫富差距,让经济变革真正造福于全人类。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的读后感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的读后感,700字
《历代经济变革的得失》的读后感是:
这本书对历代经济变革的得失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分析,非常有价值。
作者从多个维度,包括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文化和传统、政府治理和国家安全等,分析了历代经济变革的特征及其影响,丰富了我对历史变革的认知。
本书清楚地说明了,历代经济变革及其得失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能将其变革结果概括为好或坏。
书中深刻剖析了历代经济变革的得失,例如历史的封建体制,改革市场经济时,个人权利受到极大的侵害;新的政治制度造成的不稳定,也造成了劳动力流动,经济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社会的封闭性,让一些弱势群体长期处于不公平的状态下。
通过反思历代经济变革带来的得失,可以更好地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警示性教训以及借鉴。
经济变革对我们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本《历代经济变革的得失》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经济变革的重要性,以及改革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这本书给了我宝贵的经验教训,使我更加睿智可以应对经济变革中的挑战。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开始读《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这本书时,只读了几页就不了了之了。
因为对于我这种只会对言情,推理,冒险之类感兴趣的,用我妈的话来讲就是只会看闲书的人,让我看这么一本正经的书,是完全不可能的。
虽说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我超想报金融方面的,那么看完此书之后,我完全没了兴趣。
话虽如此,但任务还是要完成的,尽管再讨厌,只要是中文字还是能读下去的,奈何内容实在不是我之喜。
所以心得写的若有不当之处,还望见谅。
看到网上有人说这本书给的思考框架很简单,第一部分:《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创作的起点。
第二部分:书的十二讲总体概述,概述采取的措施以及影响本书正是沿着历史的脉络,以经济制度的变革为核心主题,做一次跨时空的平铺直叙。
该书从公元前7世纪的管仲变法和公元前4世纪的商鞅变法讲起。
通过梳理中国历代经济变革的演进历程,作者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最近30多年的经济大崛起是两千年中国经济变革史的一次合理性演进;第二,中国经济存在的“国有经济独大”、“政府控制土地”、“金融业市场化改革滞后”等“结构性缺陷”,与其说是不可容忍的“过错”,还不如说是一个“建设性结果”。
吴晓波将管仲称之为中国古代版的“凯恩斯”,将商鞅称之为命令型计划经济的鼻祖。
特别值得推崇的是管仲,他第一次通过价格、财政、税收整体配套改革形成了系统性的国民经济治理体系;首创的“盐铁专营”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经典模式,影响力持续至今;齐国鼓励消费、重视商业,管住宏观、放活微观的经济治理模式是市场经济的雏形。
而商鞅变法以农立国、推行郡县制和军爵制等改革措施,奠定了中国单一制国家和计划经济的基础。
历史是过去的时代,时代是行进的历史。
抛开意识形态的维度,从纯经济角度观察3000年中国经济史,在吴晓波看来,中国历代经济政策均未脱离两千多年前管仲变法和商鞅变法的历史闭合循环。
从汉武帝到王安石变法,从清末的洋务运动到民国时期的统制经济,从1949年之后的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探索,均是放权与集权循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博弈、国有化与私有化融合、无产阶层与有产阶层妥协、政府治理与市场配置共同作用的结果。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
糖葫芦
式的串联法将从两千多年前开始的管仲经济变革直到目前所进行中的改革串联起来,摒弃其他无关紧要的杂项,而将关注点集中在经济领域中的改革方面,重点突出,思路清晰。
2、研究工具。
在单拿出经济变革这一单独领域后,又将整个社会分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无产阶层、有产阶层这四大利益集团,通过对着四大利益集团在各个不同历史朝代中的地位、力量的描述,分析当时的经济变更本身及社会形态。
通过研究,作者得出两个结论。
简单来讲就是:1、中国近期三十多年的经济崛起依然是历史的延续,2、千年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的经济制度有重要影响。
读这本书以前就有对一种说法很认同: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就无法了解当前的中国。
正如作者所说:
如果不研究历代经济的变革,就无法真正理解当前的中国。
正是历史与现实一脉相承,以史为鉴,过去的十年,对于大众最熟悉不过的一个词应该是
房子
了,上一个十年,成就了
房地产
这一行业,按照吴老师书中的分析工具,地方政府势弱,中央政府强大。
新一届中央领导执政的下一个十年,哪个行业又将异军突起?地方政府又将走向何方,中央政府是否越来越势强,也许看完这本书
以后,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个思考结论。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的读后感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的读后感
历代经济变革的读后感是:从某种意义上讲,历代经济变革是一种发展,它使人们能够获得新的增值机会,不断的技术进步和创新精神使世界更加充满了活力。
但是,尽管历代经济变革带来了便利和方便,但它也存在着得失。
首先,改变经济环境会给少数族裔带来深远的影响。
随着经济变革,贫穷和不平等在许多地区日益显著。
贫富差距变得越来越大,社会结构可能会因此而发生变化。
其次,经济变革本身可能引发一些风险。
过早或过快地变革会导致经济不稳定,社会动荡,甚至政治动荡。
这可能会成为一种负面反馈,促进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一些其他社会问题的出现。
总之,历代经济变革都带来了一定的利弊。
一方面,它可以为人们带来新的机会,促进社会发展;但另一方面,它也可能给社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和不稳定性。
有效的管理和调节是必不可少的,以确保经济变革的可持续发展,并充分体现参与者的利益。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经济变革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影响着国家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历代经济变革的得失,是我们需要深刻反思和总结的。
在读完相关资料和历史书籍后,我对历代经济变革的得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首先,历代经济变革的得失表明了经济变革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在古代,中国的经济变革主要是由于政治和社会的变革而引起的,如秦始皇的统一货币制度、汉武帝的开疆拓土以及唐宋的市场经济等。
这些经济变革使得中国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国家的统一和繁荣也得到了保障。
而在近代,中国的经济变革更是成为了国家发展的关键。
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变革一直在不断地推动着国家的发展。
这些经济变革带来了工业化的进程、农业的现代化以及对外开放的机遇,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大大增强。
其次,历代经济变革的得失也表明了经济变革所带来的挑战和风险。
在古代,尽管经济变革使得国家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增强,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财政赤字、通货膨胀以及社会不稳定等。
在近代,中国的经济变革更是面临了许多挑战,如农村改革、城市化进程以及对外贸易的竞争等。
这些挑战和风险使得中国的经济变革并不是一帆风顺,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和努力。
同时,经济变革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以及社会不公平等问题。
最后,历代经济变革的得失也表明了经济变革对于人民生活的影响。
在古代,经济变革使得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生产力得到了提高,社会的繁荣和稳定也得到了保障。
在近代,中国的经济变革更是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如粮食和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同时,经济变革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城乡差距、收入不均等问题。
这些问题使得人民的生活并不是完全美好,需要更多的政策和措施来解决。
综上所述,历代经济变革的得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既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风险。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哇塞,最近我读了一本超级厉害的书,叫《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呢。
读完这本书呀,我的小脑袋里就像放了一场超级精彩的电影一样。
我一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还在想,经济变革,这听起来好高深啊,我一个小学生能看懂吗?可是等我真正开始读的时候,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这本书就像是一个超级导游,带着我穿越到了古代,去看那些朝代里发生的经济方面的大事。
书里讲了好多朝代呢。
像秦国的时候,商鞅变法。
商鞅就像是一个超级魔法师,他的变法可不得了。
他把土地啊、赋税啊这些东西都变了个样。
那时候的秦国,就像一辆破旧的马车,商鞅变法就像是给这辆马车换了新的轮子,还加了超级棒的引擎。
土地可以买卖了,这就好比是把一块大蛋糕重新切分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得到一块。
而且,秦国的赋税制度也改了,这样国家就能收到更多的钱,就像我们把零花钱的来源变得更多了样。
我就在想啊,那些秦国的老百姓当时会怎么想呢?是不是像我们班同学得到新的玩具一样兴奋呢?再看看汉朝,桑弘羊也搞了很多经济变革。
他的那些政策,就像是在一个大花园里重新规划了种植的种类和布局。
盐铁专卖,这可是个超级大的事儿。
我就想啊,盐和铁,就像我们生活中的盐和糖一样重要。
盐是我们每天吃饭都要用到的,铁呢,可以做成各种工具和武器。
国家把盐铁专卖了,就像把我们最爱的糖果都由学校统一管理售卖了。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是限制了大家吗?可是啊,这让国家变得超级有钱。
国家有钱了就能做很多大事,就像我们家有钱了就能去旅游一样。
汉朝的国家有钱了就可以修水利、建城墙,这样国家就更强大了。
我还读到唐朝的时候呢。
唐朝啊,那可是一个超级繁荣的朝代。
就像一个超级大的舞台,上面各种表演都有。
唐朝的经济变革也是很有趣的。
有均田制啊,这就像把一块很大很大的披萨平均分给大家吃。
每个老百姓都能得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这样大家就都能安居乐业了。
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唐朝的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种的样子,他们肯定特别高兴,就像我考了一百分一样开心。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作者吴晓波。
吴晓波是个名人,就不浪费笔墨介绍了,感兴趣的总能找到丰富的资料。
不过,眼神不好的我,刚开始把吴晓波看成王小波了,罪过,罪过!从古至今,治理国家,必然和经济管理联系在一起。
经济宽裕,国家自然富强,人们安居乐业;经济低迷,则要么被外人欺辱,要么国人揭竿而起,后果都不妙。
一句话,没有钱,不好办事。
个人看来,《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还是值得一读的,读完之后,你至少对中国两千多年来的经济管理历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书中,各朝各代的经济管理者各展所长,在历史舞台上或长袖善舞,或执刀前行,无论他们的结局如何,我对这群为理想而奋战的人们表示尊敬。
书读完了,没觉得有成就感,反而有点沮丧。
因为越读,越觉得自己知道的太少,不知道的太多。
比如我对这本书里面的很多名词就不懂:青苗法,均输法,井田制等等,之后还是查百度才明白些许;还有书中许多对中国经济史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以前对他们的了解或仅限于名字,或存在误解,比如王安石,宋子文。
怪不得萧伯纳说:好书读得越多,就越让人感到无知。
当然,书,只要去读,就会有收获。
如果加上一点自己的思考,得到的就会更多。
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明清以前,我感觉一直在重农和重商中徘徊。
一段时间重农轻商,一段时间是重商轻农,特别是在朝代更迭的时候容易发生改变。
本末倒置这个词中,本为农业,末为商业,所以处理本、末的关系,是各个时期经济改革家门首要的任务。
商鞅是重农的,桑弘羊是重商的,到了汉武帝,又开始重农了。
而到了宋朝,朝廷的控制力弱,商业高度发达。
明清时期,因为稻与棉的技术成熟,中国开始进入了一个稳定的自我循环封闭式农业社会,缺少了和外界的联系,错过了发展的时机。
看现有的`经济管理方法,很多都是古人用过的。
比如现代专营制度,便始于商鞅的盐铁专营。
烟草行业最挣钱,由国家专营;石油、通信、电力、食盐也都是的;不过食盐的专营制度20xx年11月已经废除。
2024年《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1按照时间链而不是写作顺序,连续拜读了吴晓波的“浩荡”“跌荡”“激荡”“水大鱼大”后,又读了这一本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论,确有收获。
国家存在的本质可以说就是要维持政治秩序与经济秩序的平衡,政治追求稳定,经济喜好自由,如何摆平集权与分权、资源与产出、收益与分配的天平,是政治经济学的永恒主题。
历代变革家们始终在不遗余力地解答桑弘羊之问,也如履薄冰义无反顾地趟着地雷阵。
鱼缸里养鱼,越养越少;大海里养鱼,望洋兴叹;更好的便是围海养鱼,既可获得丰富的水质养分、灵活的竞争竞业环境,又可限定牢固的围基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释放活力。
如今的中国不再彷徨,如今的中国政府不再争论,如今的中国人民不再迟疑,未来将毫不犹豫地继续在稳定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巩固稳定,以国强最终保证民富,让民富自觉支持国强。
读过经济变革发展史后再来看,我有感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一直没有定论,到底复兴到何时何种状态?是宋?唐?汉?秦?齐?周?我倒是认为,眼光应该向后看,以史知兴替,归纳总结前世得失,正是要规避曾经的失误,以更加成熟自信的态度,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应该是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事业、人民,创造出超越历代光芒的崭新的辉煌巅峰。
我坚信。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2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所著的《历代经济变革得失》16年出版,直到前几天,去卓哥寝室闲逛才发现,借来一看,便停不下来,几天下来,便翻到了尾页,还在一些章节反复看了好几次。
关于经济变革的历史书,这本书可算得上精彩,打算自己也买一本作典藏。
要想看懂当代中国变化趋势,考究兴替,以古鉴今,站在历史长河里,放大一点格局,自然会明白很多,很多当下政策制度的由来有根可循,关于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有史可鉴。
因此,看完之后发现多处都有恍然大悟的感觉,遂又深深感觉到还是得多看点书才活的更加透彻。
有人说,现实就是历史不断的重演,在过往无边的时间里,无数人各异的活法中,不同事各样的发生中的某一种就可能是自己接下来要过着的生活,可能会面临的事,所以,历史绝对是厚重的。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书评【精选】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1.书籍简介在《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一书中,作者吴晓波对中国历史上十数次的重大经济变法的种种措施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变,坦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式改革的历史脉络,又剖析了隐藏在历代经济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
2.作者简介吴晓波教授是著名财经作家,同时是“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他常年从事公司方面的研究。
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
3.读后感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奇迹,并非是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而是中华民族持续了几千年的经济变革合理演进的结果,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是我们要提防后续的各种风险。
中国有一句俗话“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意思是太过关注细节,从而失去了认清更大局面的机会。
非但我们普通人容易犯这种错误,即使是学术界大名鼎鼎的专家,往往也会陷入局部细节的陷阱。
比如说,中国通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令全球瞩目的成就,持续多年不可思议的高速发展,让西方诸强国相形见绌。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要知道,改革开放之前的新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完全就像是个外行人,中国人是如何一下子步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不明就里的外国专家只能把这一奇迹称之为“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意思是中了彩票而已。
我们这几十年来的经济奇迹是否只是简单地“中了彩票”呢?在今天的这本《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吴晓波教授一起,来探讨这个有意思的话题。
接下来,我将从细数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变革,以及中国历代经济变革的核心逻辑这两部分出发,带领大家走进历史,把以往历史书中独立的历次经济变革放在一起,看看中国人这几千年来为了经济发展都做了哪些努力。
第一部分,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历次经济变革。
要想细数中国的历代经济变革,我们得从公元前七世纪的管仲变法开始。
这两千多年来,中国历经了多场经济变革,从公元前七世纪的管仲变法到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前后持续了超过两千五百年,可以说,在经济变革的道路上,中国从来没有停下过探索的步伐。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经济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
在历史长河中,各个时代都经历了不同形式的经济变革,这些变革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有得利之处,也有失去之处。
通过阅读历代经济变革的得失,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与深邃,也对当下的经济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古代,农耕经济是主要的经济模式,而随着商业的兴起,商业经济逐渐成为主导。
商业经济的兴起带来了社会分工的深化,商品交换的频繁,也促进了城市的兴起。
然而,商业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等问题。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经济变革的得失是相辅相成的,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社会问题的出现,而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和更有效的制度安排。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现代工业经济逐渐成为主导,资本主义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形式。
工业革命的得失也是显而易见的,工业化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幅提升,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然而,工业革命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对此,我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必须要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带来新一轮经济变革。
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正在崛起,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也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网络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等新问题,这些问题也需要我们及时解决。
对此,我深刻认识到,经济变革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及时解决新问题,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阅读历代经济变革的得失,我深刻认识到,经济变革是历史的必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袖手旁观。
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经济变革的得失,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解决新问题,才能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经济变革的潮流中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实现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写800字
《历代经济变革的得失》一书,让我对近几十年来历史上经济变革的积极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书中作者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和客观公正的角度,准确地梳理了历史上各种经济变革的得失,指出了这些变革既有负面影响也有积极意义,使我对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书中谈及的历史变革涉及国内外经济转型、市场化改革以及金融创新这几个方面,例如俄罗斯经济转型、欧盟市场经济体系及欧洲金融市场发展等,书中在梳理及分析这些变革的同时,也指出其中所包含的得失。
比如欧洲金融市场的发展给欧洲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改变了既有的国家银行联盟,有效地降低了联盟内国家之间货币流动的障碍,使国家内部的贸易得以有效发挥,但同时也带来不完善的金融监管以及金融风险的潜在就算。
通过《历代经济变革的得失》一书,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到改革与变革往往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一定的得失,因此在改革进行的过程中要有适当的权衡,尽量让得失最小化其影响。
我们要在变革的过程中努力把握好产出的最大效用,不仅要看到变革的可能性,也要考虑到变革的风险,以此来实现改革的有效性和社会的整体发展。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经济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历史上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通过学习历代经济变革的得失,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为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从成功的经验中汲取教训,也可以从失败的教训中吸取经验,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提供指导。
首先,我们可以从古代的经济变革中汲取经验。
古代的经济变革主要是在农业生产方面进行的。
在古代社会,农业是经济的主要支柱,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
古代经济变革的得失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农业税收政策的制定上。
通过对古代经济变革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各个国家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努力和成就,也可以看到他们在农业税收政策上的得失。
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当今社会的农业生产和税收政策的制定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其次,我们可以从近代的经济变革中吸取教训。
近代的经济变革主要是在工业生产方面进行的。
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近代经济变革的得失主要体现在工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工业政策的制定上。
通过对近代经济变革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近代各个国家在工业生产技术方面的努力和成就,也可以看到他们在工业政策上的得失。
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当今社会的工业生产和工业政策的制定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最后,我们可以从当代的经济变革中汲取经验。
当代的经济变革主要是在信息技术方面进行的。
当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当代经济变革的得失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政策的制定上。
通过对当代经济变革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国家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努力和成就,也可以看到他们在信息政策上的得失。
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当今社会的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政策的制定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通过对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也可以为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读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有感
读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有感历代经济变革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
每一次经济变革都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无论是在经济、文化、政治方面都有所体现。
通过对历代经济变革的学习,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类发展史,有所收获,也能为我们今天生活中的经济决策提供更好的参考。
古代经济变革时期就有很多得失。
汉武帝时代开始的铸币、农田水利等重大政策,打击了贵族豪强的权势,扩大了皇权。
这一系列的变革将人民财产权与政府的权力分开,增加了统治和人民之间的交流,但也加剧了土地集中、物产负担等问题。
唐宋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经济最为繁荣的时期。
这两个时代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但同时也面临了一些问题。
唐朝后期由于官僚资本主义的崛起,导致民间商业和手工业被严重打压。
唐朝封建经济社会里,农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造成了广泛的反抗和起义。
特别是从五代开始,政治腐朽,社会骚乱,环境破坏,以及土地开垦和战乱所造成的水土流失等种种原因,共同导致宋代社会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到明朝初年,经济危机愈发严重了。
城乡之间联系紧密,商业和手工业尤其发达。
可是,最后仍然走向了毁灭。
随着社会的发展,欧洲在15、16世纪开始经济变革。
印刷术的出现,使知识普及与社会文化变革协调推进,各种学术和文化思潮在社会中蔓延。
同时,丝绸之路、印度洋贸易等货物贸易兴盛,雇佣劳动的出现等都推动着生产方式的变革。
这个时期的欧洲诸国,原本封建割据,社会整体性较差,但在资本主义逐渐兴起的时刻,它们先后发生了各种的工业革命,形成高度专业化的工业体系,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工业革命不断淘汰了小型农家工业和手工业等传统生产方式,使劳动力进入鼓励生产、发挥技能的模式。
然而,这使劳动条件最好的人获得了最大的收益,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深化。
20世纪,世界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发展中。
资本主义中国继承了前人经济变革的先进经验,经历了改革开放,实施了国有企业改革、民营企业的逐步发展等多项重大政策。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读后感一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超棒的书,叫《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哇塞,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书里讲了好多古代经济的事儿,就好像把我带到了那些个久远的年代。
我发现原来经济的变化就跟人生一样,起起伏伏,有得意的时候,也有失落的时候。
比如说古代的一些改革,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有些政策一出来,老百姓的日子一下子就变好了,市场也活跃起来。
可有的时候呢,一个不小心,政策出了岔子,经济就乱了套,大家都跟着遭殃。
这让我明白了,经济这东西,牵一发而动全身,得小心谨慎地对待。
还有那些古代的商人,他们也不容易啊!有时候要应对各种政策的限制,还得在复杂的市场中摸爬滚打。
但也有厉害的商人,能抓住时机,赚得盆满钵满。
读完这本书,我就想啊,咱们现在的经济生活,不也是从过去一步步走过来的嘛。
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现在可太重要啦。
这本书让我对经济的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好生活。
推荐大家都去读一读,保准会有收获!读后感二亲人们,我来跟你们聊聊我读《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的感受哈。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担心会不会太枯燥。
结果一读进去,根本停不下来!书里把古代经济的那些事儿讲得明明白白的。
我才知道,原来每个朝代的经济变革都有这么多的故事。
有的皇帝为了让国家富裕起来,想尽了办法,有的成功了,有的却失败了。
就像古代搞盐铁专营,一开始觉得这主意不错,能给国家赚钱。
可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价格贵了,质量还不好。
这让我明白,一个政策不能只看眼前的好处,得长远考虑。
还有啊,书中说的那些税收制度的变化,也是很有意思。
有时候收得多了,老百姓苦不堪言;收得少了,国家又没钱办事。
这可真是个难题。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穿越了时空,亲眼看到了古代经济的兴衰。
也明白了经济这东西,真不是简单的买卖,背后有太多的因素在影响着。
我觉得咱们现在的生活中,很多经济现象也能从过去找到影子。
所以啊,多了解了解历史,对我们理解现在的世界太有帮助啦!怎么样,有没有被我说得心动,想去看看这本书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书心得篇一: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一部简明中国商业史——读《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公元前8世纪的春秋,齐国宰相管仲翻开历代经济变革的新篇章,实行“四民分业,士农工商”“盐铁专营”等政策,一时间,民众安居乐业,齐国一跃成为霸主。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登基,他当政54年,一改前朝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治武功,一举把帝国拉回到高度专制集权的轨道上,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公元1069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新法,从理财入手,颁布了“农田水利法”等一系列律令,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来强兵,一时国库充实,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为之缓解。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是工商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
然而,当世界步入工业革命时期,因种种原因,它远落后于世界各国,备受欺凌,成为“东亚病夫”。
经历百年跌宕之后,公元1978年,邓小平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百年积弱的中国经济再度崛起,在21世纪初,中国重回强国之列。
……两千多年间,中国历经了十数次重大的经济变革,每一次变革,都顺应社会发展而发生,也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历代经济变革,基本的衍变逻辑是什么?吴晓波在《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用一副六字对联加以说明:上联——“发展是硬道理”;下联——“稳定压倒一切”。
这两句名言都出自20世纪末的大改革家邓小平之口。
在吴晓波看来,就是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史。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是吴晓波近年来研究中国经济变革史的集大成著作。
作者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雄厚的笔力,由春秋时期的“管仲变法”开始,横跨了2700年,最后到当代改革开放,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比照和叙述了历代经济变革和工商变迁,指明因革演变,坦陈利害得失,既总括了中国式改革的历史脉络,又深入剖析了隐藏在历代经济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
是第一部整体叙述中国商业史的编年体著作。
吴晓波在导论中引用了熊彼得的名言:“人们可以用三种方式去研究经济:通过理论、通过统计和通过历史。
”表明了这本书的主旨是分析经济体制变革,以及这种变革背后的历史和文化的必然性。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没有单纯聚焦经济领域的“变法”,而是将其放到各朝各代的疆域、人口、民族等诸多问题中进行综合性分析。
吴晓波通过研究企业史和经济史的方式去研究经济,研究官商博弈中历史人物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
这本书的起点是,在中国“‘统一文化’将是一切自由化改革的边界”。
作者认为,中国历代的经济改革,都是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有产阶层和无产阶层四个利益集团之间争斗、博弈和妥协。
而成功维持了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统治,都围绕着郡县制度(避免地方割据)、尊儒制度(意识形态大一统)、科举制度(吸纳社会精英)、国有专营(经济上垄断控制国计民生)四个基础制度展开。
时至今日,这些本质都没有改变。
在这本书中,作者还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第一,最近30多年的经济大崛起与其说是‘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倒不如说是两千年经济变革史的一次合理性演进,我们迄今仍有陷入历史闭环逻辑的危险;第二,中国经济制度上的‘结构性缺陷’,是一个‘建设性结果’,它与维持千年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密不可分的重大关系。
”对中国未来的改革,吴晓波也提出了基础性的判断:一是“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改革很可能是一次以自由市场化为取向、以维持‘统一文化’为边界、在民主法治与中央集权体制之间寻找平衡点的非西方式改革”。
二是未来的改革只有处理好分权问题和均富问题,才有可能维持社会的稳定以及进步。
三是国有企业、土地与金融业这三部分的改革,并不能一蹴而就,而应该是谨慎的、可分步骤的,并且是可以期待的。
四是中国的改革有可能因互联网、非政府组织、企业家和自由知识分子等四股新势力的崛起而脱离历史的藩篱,走向一个我们无法预知的未来。
历史与现实一脉相承,“如果不研究历代经济的变革,其实无法真正理解当前的中国”。
无论是两千年前还是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的经济改革和转型,每一次变革,都是顺应社会发展而发生,也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篇二: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3篇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3篇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一)——自由主义经济学浅析近日读了吴晓波所写《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以下称《历》)一书,在钦佩作者对中国两千多年经济(变革)史所做大量梳理和总结的同时,也为作者并未将所著内容与基本经济学原理做关联而感到遗憾。
本文即是希望建立这种关联的一种尝试。
一。
存在西方的牛顿力学和东方的牛顿力学之分吗?在自然科学中,恐怕没有人会认为由牛顿(西方人)发现和发明的各种科学定律和技术会在东方国家不适用.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东方国家运用各种(最早)产生自西方的技术顺利地取得了各种成就和进步。
但是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至今仍然会有很多人会觉得由起源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理论不适合东方国家。
当然必须承认东、西方国家由于其各自文化、历史、传统、地理位置等的差异,造成起源于西方国家某些法律、习俗、制度等不能直接照搬到东方国家,但我认为这些只是东、西方国家在某(些)领域技术层面上的方式、方法的差异。
从更为根本和宏观的原理层面上看,东、西方国家人文和>社会学科基本的原理、理念、思想、原则应该是一致的。
正如无论东、西方人在外表上的差异有多大,但是从基本的生理结构和特性上看,二者并没有本质区别。
因此虽然经济学最早起源于西方,但是东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同样摆脱不了基本经济学规律的影响。
这就是我读完《历》后最深刻的感受。
二。
自由主义经济学在讲什么?经济学的开创者亚当·斯密有一本名著《国富论》,这本书介绍了两个基本的经济学原理(还有其它相关内容):1.分工;2.看不见的手。
这两个原理如同两根支柱支撑起了整个经济学这座大厦。
但是随着>经济学理论发展的日益繁复,人们似乎越来越陷入对于经济学细枝末节的研究,反倒忽视了这两条基本原理对于经济和经济学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就如同人们在同时容易赞叹一棵果树的茂密和果实的丰盛,反倒忘记了整棵树之所以存在首先是因为有了树根和树干的支撑。
在我看来分工和看不见的手就是经济学这棵大树的树枝和树干。
《国富论》(英文名:thewealthofnations)最早被翻译成中文时叫做《原富》,其主旨是讨论一个国家的财富的究竟产生自哪里?亚当·斯密认为了,分工和看不见的手都是促进一个国家财富增长的重要原因。
分工能否促进国家财富的增长并不难理解。
因为分工能够促进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世界上越是分工繁复的地区,往往也越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但是看不见的手能促进经济繁荣,应该作何理解呢?其实看不见的手是一条更为根本的促进财富增长和经济繁荣的原理。
它的主旨说来非常简单:保障经济活动参与者自由、自发、自愿地去参与经济活动,而不要对其进行不必要的外在干预——是保证一国财富增长的重要来源。
亚当·斯密有句名言: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饮食,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师或面包师的恩惠,都是处于他们自利的打算.这句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看不见的手:屠户、面包师和酿酒师努力为我们制作出美味的食物并不是因为他们同情我们,也不是因为有一个凌驾于他们之上的管理机构命令他们必须这样做,而是他们为了谋求自己的个人利益,自愿、自发地,按照自己的禀赋、才能和愿望参与到各自的行业和经济活动当中。
亚当·斯密和其它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们认为促使一个经济体繁荣同时在整体上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关键在于保证经济体内的个体享有自愿、自发参与到经济活动中的自由,并且不受外在与其自主意志相违背的强制力的影响,只有这样一个经济体的资源分配才是最合理的,其效率和效果也才是最优的。
正式由于对自由作为经济繁荣的前提条件的重视,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所开创出的经济学也被称为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受到了当时英国王室和社会的重视,在英国、荷兰等一些海洋型西方国家逐渐得到了推广和实施。
有历史学家认为,这是后来工业革命和各种新兴科学技术、管理技术和金融创新发端于英国的重要原因。
除了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在亚当·斯密的时代还有一种经济学理论和思潮很流行:重商主义。
与强调保证参与者的自由不同,重商主义认为经济强大的关键在于必须利用有形的手——国家/政府的强制力,或者强制力的种种形式(比如政策、法规、行政命令等)来有目的地主导、计划、执行、监控、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从而实现一个预先规划好的经济繁荣的目的。
可以看出与自由主义经济学相比,重商主义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强调社会整体经济活动要由一个主导力量或者中央机构来规制的经济运行,而不是依靠众多的经济活动参与者本身自愿、自发地、看似毫无规划和目的地去发展经济。
那么到底是自由主义经济学更合理和有效?还是重商主义经济理论更为合理和有效呢?其实答案早已明了。
在现代社会中由自由主义经济学演变而来的市场经济理论早已被证明比由重商主义演变而来的计划经济理论更为合理和有效,并且得到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认可和接受。
但是为了求甚解我们还必须在问一句:为什么?1而经济体内部交易的活跃程度则依赖于交易主体对于各种与交易相关的知识的熟悉和掌握程度。
例如如果一个面包师要想尽可能多地达成交易——卖出更多的面包,那么他就必须熟悉和掌握与卖面包相关的各种知识:如何选择原材料、应该如何制作面包、如何包装、店面选址、宣传策略、顾客偏好……只有一个面包师掌握了足够多的关于卖面包的知识之后,他才可能卖出跟多的面包。
同理一个经济体当中任何一种交易也必须符合这一要求——交易者必须尽可能掌握与交易相关的知识——才能更多地达成此类交易。
所以从宏观上看,一个经济体交易活跃的前提条件是——经济体内必须具有足够多和丰富的知识被交易者所掌握和运用。
请注意这里所说的知识并不仅仅指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存在的信息(我们称其为显性知识),它同时也包括各种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甚至是不可言说的对与交易相关各种隐性知识:理解、感悟和经验(比如一个面包师对于烤面包火候的掌握)。
不难理解除了各类显性知识,各种隐性知识对于经济体交易的活跃程度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分析了知识与交易活跃程度以及经济繁荣程度的关系之后,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自由主义经济学(计划经济)要优于重商主义经济理论(计划经济)了。
因为要促成经济繁荣(交易活跃),一个经济体必须先要有巨量的知识体系的存在和运用,由于这个知识体系的庞大和复杂(归根结底是因为外界环境和人们需求的庞大和多变)乃至各种隐性知识的存在,因此与能够保证个体自由参与经济活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发现和运用各种知识的市场经济相比,限制个体参与经济活动自由,依赖中央管理机构中的少数人(要知道这些管理机构也是由人组成,他们的学习和认识能力与其他人别无二致)来主导经济活动的计划经济(人为地)抑制了知识体系的发展和运行,因此相对而言其无法促成交易的活跃和经济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