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学三大观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读题审题、以图示意
由于综合题容量大,物理过程复杂,题目叙述往往较长,看 一遍常难以理清头绪,为此,可采用“通读一遍,分段审议, 作图示意”的方法,即先对题意建立初步的、总的轮廓,然 后再对各个细节进一步琢磨,并通过示意图,把文字变成一 幅生动的物理图象.
2.跟踪对象、分析过程
无论是单个物体还是整个系统,一旦选作研究对象后,就要紧 紧跟踪这个对象,仔细分析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尤其 需注意它在整个过程中运动状态的变化,有什么转折点等.
解析
(1)物体 A 从释放到进入圆弧前做自由落体运动
vA12=2gh
vA12 刚进入圆弧时 N=mA R 联立解得 2mAgh 2×1×10×5 N= R = N=100 N 1 (2)物块 C 从开始运动到与长木板 B 具有相同速度的过程中 μmCg a0= m =μg=0.2×10 m/s2=2 m/s2 C 1 2 1 物块 C 运动的距离 sC= a0t = ×2×12 m=1 m 2 2 物块 C 在 B 的右端时两者具有相同的速度 vB2=vC=a0t=2×1 m/s=2 m/s
解析 理: m甲
(1)设甲到达 O 处与乙碰撞前的速度为 v 甲,由动能定 1 gL- μ1m 甲 g· 2L= m 甲 v甲2 2
得:v 甲= 2gL(1-2μ1)
(2)设碰撞后甲、乙的速度分别为 v 甲′、v 乙′,由动量守恒: m 甲 v 甲=m 甲 v 甲′+m 乙 v 乙′ 1 又:v 甲′=- v 甲 2 1 1 得:v 乙′= v 甲= 2gL(1-2μ1) 2 2 (3)设碰撞后甲在水平地面上通过的路程为 s1、乙在水平地面 上通过的路程为 s2,则由动能定理有: 1 μ1m 甲 gs1= m 甲 v 甲′2 2 1 μ2m 乙 gs2= m 乙 v 乙′2 2 又 μ1=2μ2 s1 1 即: = s2 2 ①
mv 0 m
AB
v 解得 (2)物块由A至B的过程中,由三者能量关系
mgL mv 02 m( 0 ) 2 2m( 0 ) 2
1 2 1 2 v 2 1 2 v 4
v0 2mv AB 2 v 0 4
……①
……②
……③ ……④
解得
L
5v 02 16 g
(3)物块由D滑到C的过程中P与CD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v v ……⑤ m m 2mv
③
(2)对于碰撞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vB+mvA 定律得: 1 1 2 mvA =mg· 2R+ mvA′2 2 2 联立①②③④⑤式并代入数据解得: vA=5 m/s,vB=1 m/s.
答案 (1)3.75 N (2)vA=5 m/s vB=1 m/s
④
对碰后小球 A 运动到半圆的最高点 c 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 ⑤
四、力学综合题的分析思路
力学就知识总体而言就是力和运动两大问题,故力学综合 题通常也包含了两大方面的规律:一是物体的受力规律, 二是物体的运动规律.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由它的受力情况 和初始条件所决定的;由于力有三种作用效果:
①力的即时作用效果——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或形变;
②力对时间的积累效果——冲量;
三、三大观点选用的原则
(4)若物体(或系统)涉及到位移和速度,应考虑使用动 能定理,系统中摩擦力做功时应用摩擦力乘以相对路 程,动能定理解决曲线运动和变加速运动特别方便.
特别提醒
1. 无论使用哪一个规律,受力分析是前 提. 2.有的问题往往一题多解,解题时应从 多个角度分析,找出最快捷的解题方法.
(1)物块B在d点的速度大小v; (2)物块A滑行的距离s.
解析
(1)物块B在d点时,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则: mBv2 mBg-FN= R ① 3 又因为:FN=4mBg ② gR 联立①②式得物块B在d点时的速度v= . 2 (2)物块B由b点到d点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1 1 2 -mBgR= mBv - mBvB 2 ③ 2 2
2.动量的观点
(1)动量定理:Ft=mvt-mv0
(2)动量守恒定律:m1v10+m2v20=m1v1+m2v2
一、动力学三大观点
3.能量的观点
W总 (1)动能定理:
E k
(2)机械能守恒定律:
Ek1 E p1 Ek2 E p2
(3)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二、力学的知识体系
力学研究的是物体的受力与运动的关系.经典力学以三条 途径(包括五条重要规律)建立起二者的联系,如下表所示.
由于甲、乙刚好不再发生第二次碰撞,所以甲、乙在同一地 点停下.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甲反弹后未到达 B 时就已经停下,此时有:s1 < 2L 而乙停在甲所在位置时,乙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路程为: s2= 2L+2L+s1=4L+s1 因为 s1 与 s2 不能满足①,因而这种情况不能发生. 第二种情况:甲、乙分别通过 B、C 冲上圆弧面后,返回水 平面后相向运动停在同一地点,所以有:s1+s2=8L 8L 16L 由①②两式得:s1= ,s2= 3 3 2L 即甲、乙所停地点距 B 为:ΔL=s1-2L= 3 ②
返回
例3、在光滑水平面上静置有质量均为 m的木板AB和滑块CD,木板AB上表面粗糙,动摩 擦因数为μ,滑块CD上表面是光滑的 1 圆弧,它们紧靠在一起,如图所示.一可视为质点的 4 物块P,质量也为m,它从木板AB的右端以初速度V0滑入,过B点时速度为V0 /2,后又滑 上滑块,最终恰好能滑到滑块CD圆弧的最高点C处,求: (1)物块滑到B处时木板的速度VAB (2)木板的长度L. ( 3)滑块 CD 圆弧的半径 R. B的过程中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解: ( 1)物块由 A滑至
0 0
2
4
3
v v 解得 8 滑块与CD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0
v 3v 1 1 v 1 mgR m( 0 ) 2 m( 0 ) 2 2m( 0 ) 2 2 2 2 2 4 2 8
……⑥ ……⑦
R
v0 64g
物块A和B分离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AvA=mBvB ④ 物块A和B分离后,物块A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动能定理得 1 -μmAgs=- mAvA 2 ⑤ 2 R 联立③④⑤式,得物块A滑行的距离s= . 8μ
例 题 讲 解
例3
如图 3 所示,质量为 3 kg 的
长木板 B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1 右端与半径 R =1 m 的粗糙的 圆 4 弧相切,左端上方放质量为 1 kg 的物块 C,物块 C 与长木板 B 的 动摩擦因数为 0.2.现使质量为 1 kg 的物体 A 从距圆弧上端 h =5 m 处静止释放,到达水平轨道与 B 碰撞后一起运动, 再经 1 s 物块 C 刚好运动到 B 的右端且不会掉下.取 g= 10 m/s2.求: (1)物体 A 刚进入圆弧时对轨道的压力; (2)长木板 B 的长度; (3)物体 A 经过圆弧时克服阻力做的功.
例1.如图1所示的凹形场地,两端是半径为L的光滑1/4 圆弧面,中间是长为4L的粗糙水平面.质量为3m的滑 块乙开始停在水平面的中点O处,质量为m的滑块甲从 光滑圆弧面顶端A处无初速度滑下,进入水平面内并与 乙发生碰撞,碰后以碰前一半的速度反弹.已知甲、 乙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且μ1=2μ2, 甲、乙的体积大小忽略不计.求: (1)甲与乙碰撞前的速度; (2)碰后瞬间乙的速度; (3)甲、乙在O处发生碰 撞后,刚好不再发生 碰撞,则甲、乙停在 距B点多远处.
四、力学综合题的分析思路
3.紧扣条件、选择切入点
根据题中给定的条件,结合求解要求,选择相应的物理规 律,适用规律的确定策略.
4.注重整体(全过程)的功能联系
有许多综合题,都可以把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或从全过程 考虑,建立整体的或全过程中的功能关系,往往比从力 与运动的角度考虑更为简单.
例 题 讲 解
0.2×1×10 μmCg aB= = m/s2=0.5 m/s2 (mA+mB) 1+ 3 由速度公式得木板刚开始运动时的速度 vB1=vB2+aBt=(2+0.5×1)m/s=2.5 m/s vB1+vB2 2+2.5 木板 B 运动的距离 sB= t= ×1 m=2.25 m 2 2 长木板 B 的长度 L=sB-sC=1.25 m (3)物体 A 与长木板 B 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mAvA2=(mA+mB)vB1 (1+3)×2.5 vA2= m/s=10 m/s 1 物体 A 从静止释放到与长木板 B 碰撞前,由动能定理 1 mAg(h+R)-Wf= mAvA22-0 2
(1) 当 A 球经过半圆的最高点 c 时轨道对它的作用力 F N; (2)A 、B 两球的速率 v A 和 vB .
图4
解析 (1)设碰后小球 A 在半圆的最高点 c 时速度为 vA′,球 A 随后离开 c 点做平抛运动,有 1 2 2R= gt 2 L=vA′· t 在 c 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vA′2 FN+mg=m R L2 联立解得:FN=(4R2-1)mg=3.75 N ① ②
二、力学的知识体系
这里涉及的力有:重力(引力)、弹力、摩擦力、 浮力等;涉及的运动形式有:静止(F=0)、匀 速直线运动(F=0)、匀变速直线运动(F=恒量)、 匀变速曲线运动(F=恒量)、匀速圆周运动(|F|= 恒量)、简谐运动(F=-kx等.
三、三大观点选用的原则
力学中首先考虑使用两个守恒定律.从两个守恒定 律的表达式看出多项都是状态量(如速度、位置),所 以守恒定律能解决状态问题,不能解决过程(如位移 x,时间t)问题,不能解决力(F)的问题. (1)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优先考虑使用两个守 恒定律. (2)若物体(或系统)涉及到速度和时间,应考虑使用 动量 定理. (3)若物体(或系统)涉及到位移和时间,且受到恒 力作用,应考虑使用牛顿运动定律.
③力对空间的积累效果——功,所以加速度a、冲量I 和功W就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 与上述三个桥梁密切相关的知识有:牛顿运动定律、动量 知识(包括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功能知识(包括动能 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三个桥梁及相关知识就打通了 解决力学问题的三大途径.
四、力学综合题的分析思路 分析力学综合题的基本步骤:
主讲:高安庭
一、源自文库力学三大观点
1.力的观点
(1)运动学公式
①速度公式:v t=v 0+at 1 2 ②位移公式:x =v 0t+ at 2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 t 2-v 02=2ax
一、动力学三大观点 (2)牛顿运动定律
①牛顿第一定律 ②牛顿第二定律:F合=ma ③牛顿第三定律
一、动力学三大观点
例 题 讲 解
例2
(2010· 广东· 35)如图 4 所示,一条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
内,粗糙的 ab 段水平,bcde 段光滑,cde 段是以 O 为圆心, R 为半径的一小段圆弧, 可视为质点的物块 A 和 B 紧靠在一 起,静止于 b 处,A 的质量是 B 的 3 倍.两物块在足够大的 内力作用下突然分离,分别向左、右始终沿轨道运动.B 到 d 点时速度沿水平方向,此时轨道对 B 的支持力大小等于 B 3 所受重力的 ,A 与 ab 段的动摩擦因数为 μ,重力加速度为 4 g,求:
物体 A 经过圆弧时克服阻力做的功 1 Wf=1×10×(5+1) J- ×1×102 J=10 J 2
答案 (1)100 N (2)1.25 m (3)10 J
例 题 讲 解
例4
如图 4 所示,abc 是光滑的轨道,其中 ab 是水平的,
bc 是位于竖直平面内与 ab 相切的半圆, 半径 R =0.40 m . 质 量 m = 0.30 kg 的小球 A 静止在水平轨道上,另一质量 M =0.50 kg 的小球 B 以 v 0=4 m/s 的初速度与小球 A 发生正 碰.已知碰后小球 A 经过半圆的最高点 c 后落到轨道上距 b 点为 L =1.2 m 处, 重力加速度 g=10 m/s2.求碰撞结束后:
由于综合题容量大,物理过程复杂,题目叙述往往较长,看 一遍常难以理清头绪,为此,可采用“通读一遍,分段审议, 作图示意”的方法,即先对题意建立初步的、总的轮廓,然 后再对各个细节进一步琢磨,并通过示意图,把文字变成一 幅生动的物理图象.
2.跟踪对象、分析过程
无论是单个物体还是整个系统,一旦选作研究对象后,就要紧 紧跟踪这个对象,仔细分析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尤其 需注意它在整个过程中运动状态的变化,有什么转折点等.
解析
(1)物体 A 从释放到进入圆弧前做自由落体运动
vA12=2gh
vA12 刚进入圆弧时 N=mA R 联立解得 2mAgh 2×1×10×5 N= R = N=100 N 1 (2)物块 C 从开始运动到与长木板 B 具有相同速度的过程中 μmCg a0= m =μg=0.2×10 m/s2=2 m/s2 C 1 2 1 物块 C 运动的距离 sC= a0t = ×2×12 m=1 m 2 2 物块 C 在 B 的右端时两者具有相同的速度 vB2=vC=a0t=2×1 m/s=2 m/s
解析 理: m甲
(1)设甲到达 O 处与乙碰撞前的速度为 v 甲,由动能定 1 gL- μ1m 甲 g· 2L= m 甲 v甲2 2
得:v 甲= 2gL(1-2μ1)
(2)设碰撞后甲、乙的速度分别为 v 甲′、v 乙′,由动量守恒: m 甲 v 甲=m 甲 v 甲′+m 乙 v 乙′ 1 又:v 甲′=- v 甲 2 1 1 得:v 乙′= v 甲= 2gL(1-2μ1) 2 2 (3)设碰撞后甲在水平地面上通过的路程为 s1、乙在水平地面 上通过的路程为 s2,则由动能定理有: 1 μ1m 甲 gs1= m 甲 v 甲′2 2 1 μ2m 乙 gs2= m 乙 v 乙′2 2 又 μ1=2μ2 s1 1 即: = s2 2 ①
mv 0 m
AB
v 解得 (2)物块由A至B的过程中,由三者能量关系
mgL mv 02 m( 0 ) 2 2m( 0 ) 2
1 2 1 2 v 2 1 2 v 4
v0 2mv AB 2 v 0 4
……①
……②
……③ ……④
解得
L
5v 02 16 g
(3)物块由D滑到C的过程中P与CD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v v ……⑤ m m 2mv
③
(2)对于碰撞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vB+mvA 定律得: 1 1 2 mvA =mg· 2R+ mvA′2 2 2 联立①②③④⑤式并代入数据解得: vA=5 m/s,vB=1 m/s.
答案 (1)3.75 N (2)vA=5 m/s vB=1 m/s
④
对碰后小球 A 运动到半圆的最高点 c 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 ⑤
四、力学综合题的分析思路
力学就知识总体而言就是力和运动两大问题,故力学综合 题通常也包含了两大方面的规律:一是物体的受力规律, 二是物体的运动规律.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由它的受力情况 和初始条件所决定的;由于力有三种作用效果:
①力的即时作用效果——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或形变;
②力对时间的积累效果——冲量;
三、三大观点选用的原则
(4)若物体(或系统)涉及到位移和速度,应考虑使用动 能定理,系统中摩擦力做功时应用摩擦力乘以相对路 程,动能定理解决曲线运动和变加速运动特别方便.
特别提醒
1. 无论使用哪一个规律,受力分析是前 提. 2.有的问题往往一题多解,解题时应从 多个角度分析,找出最快捷的解题方法.
(1)物块B在d点的速度大小v; (2)物块A滑行的距离s.
解析
(1)物块B在d点时,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则: mBv2 mBg-FN= R ① 3 又因为:FN=4mBg ② gR 联立①②式得物块B在d点时的速度v= . 2 (2)物块B由b点到d点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1 1 2 -mBgR= mBv - mBvB 2 ③ 2 2
2.动量的观点
(1)动量定理:Ft=mvt-mv0
(2)动量守恒定律:m1v10+m2v20=m1v1+m2v2
一、动力学三大观点
3.能量的观点
W总 (1)动能定理:
E k
(2)机械能守恒定律:
Ek1 E p1 Ek2 E p2
(3)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二、力学的知识体系
力学研究的是物体的受力与运动的关系.经典力学以三条 途径(包括五条重要规律)建立起二者的联系,如下表所示.
由于甲、乙刚好不再发生第二次碰撞,所以甲、乙在同一地 点停下.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甲反弹后未到达 B 时就已经停下,此时有:s1 < 2L 而乙停在甲所在位置时,乙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路程为: s2= 2L+2L+s1=4L+s1 因为 s1 与 s2 不能满足①,因而这种情况不能发生. 第二种情况:甲、乙分别通过 B、C 冲上圆弧面后,返回水 平面后相向运动停在同一地点,所以有:s1+s2=8L 8L 16L 由①②两式得:s1= ,s2= 3 3 2L 即甲、乙所停地点距 B 为:ΔL=s1-2L= 3 ②
返回
例3、在光滑水平面上静置有质量均为 m的木板AB和滑块CD,木板AB上表面粗糙,动摩 擦因数为μ,滑块CD上表面是光滑的 1 圆弧,它们紧靠在一起,如图所示.一可视为质点的 4 物块P,质量也为m,它从木板AB的右端以初速度V0滑入,过B点时速度为V0 /2,后又滑 上滑块,最终恰好能滑到滑块CD圆弧的最高点C处,求: (1)物块滑到B处时木板的速度VAB (2)木板的长度L. ( 3)滑块 CD 圆弧的半径 R. B的过程中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解: ( 1)物块由 A滑至
0 0
2
4
3
v v 解得 8 滑块与CD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0
v 3v 1 1 v 1 mgR m( 0 ) 2 m( 0 ) 2 2m( 0 ) 2 2 2 2 2 4 2 8
……⑥ ……⑦
R
v0 64g
物块A和B分离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AvA=mBvB ④ 物块A和B分离后,物块A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动能定理得 1 -μmAgs=- mAvA 2 ⑤ 2 R 联立③④⑤式,得物块A滑行的距离s= . 8μ
例 题 讲 解
例3
如图 3 所示,质量为 3 kg 的
长木板 B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1 右端与半径 R =1 m 的粗糙的 圆 4 弧相切,左端上方放质量为 1 kg 的物块 C,物块 C 与长木板 B 的 动摩擦因数为 0.2.现使质量为 1 kg 的物体 A 从距圆弧上端 h =5 m 处静止释放,到达水平轨道与 B 碰撞后一起运动, 再经 1 s 物块 C 刚好运动到 B 的右端且不会掉下.取 g= 10 m/s2.求: (1)物体 A 刚进入圆弧时对轨道的压力; (2)长木板 B 的长度; (3)物体 A 经过圆弧时克服阻力做的功.
例1.如图1所示的凹形场地,两端是半径为L的光滑1/4 圆弧面,中间是长为4L的粗糙水平面.质量为3m的滑 块乙开始停在水平面的中点O处,质量为m的滑块甲从 光滑圆弧面顶端A处无初速度滑下,进入水平面内并与 乙发生碰撞,碰后以碰前一半的速度反弹.已知甲、 乙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且μ1=2μ2, 甲、乙的体积大小忽略不计.求: (1)甲与乙碰撞前的速度; (2)碰后瞬间乙的速度; (3)甲、乙在O处发生碰 撞后,刚好不再发生 碰撞,则甲、乙停在 距B点多远处.
四、力学综合题的分析思路
3.紧扣条件、选择切入点
根据题中给定的条件,结合求解要求,选择相应的物理规 律,适用规律的确定策略.
4.注重整体(全过程)的功能联系
有许多综合题,都可以把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或从全过程 考虑,建立整体的或全过程中的功能关系,往往比从力 与运动的角度考虑更为简单.
例 题 讲 解
0.2×1×10 μmCg aB= = m/s2=0.5 m/s2 (mA+mB) 1+ 3 由速度公式得木板刚开始运动时的速度 vB1=vB2+aBt=(2+0.5×1)m/s=2.5 m/s vB1+vB2 2+2.5 木板 B 运动的距离 sB= t= ×1 m=2.25 m 2 2 长木板 B 的长度 L=sB-sC=1.25 m (3)物体 A 与长木板 B 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mAvA2=(mA+mB)vB1 (1+3)×2.5 vA2= m/s=10 m/s 1 物体 A 从静止释放到与长木板 B 碰撞前,由动能定理 1 mAg(h+R)-Wf= mAvA22-0 2
(1) 当 A 球经过半圆的最高点 c 时轨道对它的作用力 F N; (2)A 、B 两球的速率 v A 和 vB .
图4
解析 (1)设碰后小球 A 在半圆的最高点 c 时速度为 vA′,球 A 随后离开 c 点做平抛运动,有 1 2 2R= gt 2 L=vA′· t 在 c 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vA′2 FN+mg=m R L2 联立解得:FN=(4R2-1)mg=3.75 N ① ②
二、力学的知识体系
这里涉及的力有:重力(引力)、弹力、摩擦力、 浮力等;涉及的运动形式有:静止(F=0)、匀 速直线运动(F=0)、匀变速直线运动(F=恒量)、 匀变速曲线运动(F=恒量)、匀速圆周运动(|F|= 恒量)、简谐运动(F=-kx等.
三、三大观点选用的原则
力学中首先考虑使用两个守恒定律.从两个守恒定 律的表达式看出多项都是状态量(如速度、位置),所 以守恒定律能解决状态问题,不能解决过程(如位移 x,时间t)问题,不能解决力(F)的问题. (1)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优先考虑使用两个守 恒定律. (2)若物体(或系统)涉及到速度和时间,应考虑使用 动量 定理. (3)若物体(或系统)涉及到位移和时间,且受到恒 力作用,应考虑使用牛顿运动定律.
③力对空间的积累效果——功,所以加速度a、冲量I 和功W就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 与上述三个桥梁密切相关的知识有:牛顿运动定律、动量 知识(包括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功能知识(包括动能 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三个桥梁及相关知识就打通了 解决力学问题的三大途径.
四、力学综合题的分析思路 分析力学综合题的基本步骤:
主讲:高安庭
一、源自文库力学三大观点
1.力的观点
(1)运动学公式
①速度公式:v t=v 0+at 1 2 ②位移公式:x =v 0t+ at 2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 t 2-v 02=2ax
一、动力学三大观点 (2)牛顿运动定律
①牛顿第一定律 ②牛顿第二定律:F合=ma ③牛顿第三定律
一、动力学三大观点
例 题 讲 解
例2
(2010· 广东· 35)如图 4 所示,一条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
内,粗糙的 ab 段水平,bcde 段光滑,cde 段是以 O 为圆心, R 为半径的一小段圆弧, 可视为质点的物块 A 和 B 紧靠在一 起,静止于 b 处,A 的质量是 B 的 3 倍.两物块在足够大的 内力作用下突然分离,分别向左、右始终沿轨道运动.B 到 d 点时速度沿水平方向,此时轨道对 B 的支持力大小等于 B 3 所受重力的 ,A 与 ab 段的动摩擦因数为 μ,重力加速度为 4 g,求:
物体 A 经过圆弧时克服阻力做的功 1 Wf=1×10×(5+1) J- ×1×102 J=10 J 2
答案 (1)100 N (2)1.25 m (3)10 J
例 题 讲 解
例4
如图 4 所示,abc 是光滑的轨道,其中 ab 是水平的,
bc 是位于竖直平面内与 ab 相切的半圆, 半径 R =0.40 m . 质 量 m = 0.30 kg 的小球 A 静止在水平轨道上,另一质量 M =0.50 kg 的小球 B 以 v 0=4 m/s 的初速度与小球 A 发生正 碰.已知碰后小球 A 经过半圆的最高点 c 后落到轨道上距 b 点为 L =1.2 m 处, 重力加速度 g=10 m/s2.求碰撞结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