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名词解释(含英文)
药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药理学 (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2.药效学( pharmacodynamics):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规律,即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动学( pharmacokinetics):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即药物代谢动力学。
3.竞争性拮抗(Competitive antagonists): 能与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并与受体可逆性结合的药物非竞争性拮抗(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s): 与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并与受体不可逆性结合的药物4.副作用( side reaction):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给病人带来不适的作用。
后遗效应 (residual reaction):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停药反应 (withdrawl reaction):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
又称回跃反应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即过敏反应,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质结合为抗原后,经过接触10天左右敏感化过程而发生的反应。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指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异常增高的反应,不是免疫反应。
5.P12 药物代谢酶的诱导(induction of microsomal enzyme activity):有些药物可使肝药酶合成加速or降解减慢,提高其活性,增加自身or其他药物的代谢速率。
药物代谢酶的抑制(inhibition of microsomal enzyme activity):有些药物可抑制肝微粒酶的活性,导致同时应用的一些药物代谢减慢。
6.药物安全范围(safety range):95%有效量ED95与5%致死量LD5之间的范围。
衡量药物的安全性7.治疗指数TI:通常将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成为治疗指数,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第1章绪论药物(drug)是指用以预防。
诊断及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一门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
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规律。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对药物处理的规律。
护用药理学(pharmacologyinnuring)第2章药物效应动力学作用(action)指药物与机体组织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效应(effect)是指药物的初始作用所引起的机体组织器官在功能和形态上的变化,是机体对药物反应的表现。
治疗作用(therapeuticaction)符合用药目的,能够防治疾病,有利患者康复的药理作用对因治疗(etiologicaltreatment)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疾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的治疗对症治疗(ymptomatictreatment)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挽救患者生命的治疗不良反应(adverereaction)凡是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痛苦的反应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包括: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特异质反应等。
副作用(idereaction)药物所固有的,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理效应。
后遗效应(reidualeffect)停药后血药浓度降到阈浓度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
停药反应(withdrawalreaction)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或症状加剧。
量效关系(doeeffectrelationhip)在一定范围内,药理效应随剂量增加而增大。
阈剂量(threholddoe)刚刚能引起药效的剂量。
又称最小有效剂量。
治疗量(therapeuticdoe)大于阈剂量能产生治疗效果而又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
又称有效量或常用量。
极量(ma某imaldoe)介于治疗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剂量,能引起最大效应而不至于中毒,又称最大治疗量。
药理学名词解释EnglishandChinese
药理学名词解释1- 折返pull back :是经传导环路折回到原处的冲动。
单次折返可引起期前收缩,连续折返可引起阵发性室上性或室心性心动过速; 多个折返同时发生,可引起心房或心室的扑动和颤动。
2- 后遗效应after effect :停药后血药浓度虽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但仍残存的生物效应3- 激动药excitomotor :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能与受体结合激动受体产生效应。
4- 首过消除( first pass elimination )第一关卡: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首关消除:口服药物在胃肠粘膜吸收后,首先经静脉进入肝脏,当经过肠粘膜及肝脏时部分药物发生转化、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成分减少。
5- 首关效应First pass effect :指口服给药后,部分药物在胃肠道,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6-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指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7-药物drug:能影响机体功能及细胞代谢过程, 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及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8- 药理学pharmacology :是研究药物与机体或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一门学科。
9- 药效学pharmacokinetics :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包括药物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9- 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 :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10- 新药new drug :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11-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凡是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的反应。
12- 药源性疾病drug induced disease :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如预防、诊断或治疗中,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诱发的生理生化过程紊乱、结构变化等异常反应或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后果。
药理学英语名词解释
1、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规律的科学Pharmacology is the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and regulation between drugs and organisms including pathogens2、半衰期:半衰期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The half-life is the time it takes fo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a drug to drop by half3、细胞: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Cell is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function unit of organism4、受体:存在于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内的大分子蛋白质,能识别和结合特异性配体并介导信号转导而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Receptors in cell membrane, cytoplasm and nucleus can recognize and bind specific ligands, mediate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produce corresponding biological effects5、生物等效性:生物等效性是指在同一实验条件下实验制剂和对照标准制剂在药物的吸收程度和速度的统计学差异。
Bioequivalence refers to the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degree and speed of drug absorption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preparation and the standard preparation under the same experimental condition6、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指制剂中的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浓度Bioavailability refers to the concentration at which a drug in a preparation is absorbed into the bloodstream7.化疗:化疗是指对所有病原体包括微生物、寄生虫,甚至肿瘤细胞所致疾病的治疗Chemotherapy is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caused by all pathogens, including microorganisms, parasites, and even tumor cells8、药物化学: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开发新药、设计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学科Medicinal chemistry is a comprehensive discipline that involves the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 the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chemical drugs, the introduce of drug properties, and the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rug molecules and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9、药剂学:药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的综合学科Pharmacy is a comprehensive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basic theory, prescription design, preparation technology, quality control and so on10、肿瘤: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Tumor refers to the new organism formed by local tissue cell proliferation under the action of various tumorigenic factors.。
医学药理学英文名词解释
absorption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adrenaline reversal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a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等可取消去氧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可以部分阻断去氧肾上腺素所致升高血压作用,使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作用,称为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
Adrenoceptor ag.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一类化学结构与药理作用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相似的药物,与肾上腺受体结合后激动受体,产生肾上腺素样作用,又称拟肾上腺素药。
adverse reaction不良反应:是指上市的合格药品在常规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并给患者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
Afterdepol.后除极:一个动作电位中0相除极后发生的除极,其频率较快、振幅较小,频荡性波动,膜电位不稳定,易引起异常冲动。
根据时间分为早后除极和晚后除极。
after effect后效应:指细菌接触抗生素后,当药物消除或浓度降到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时,细菌的生长在一段时间内仍受持续抑制的效应。
agonist激动药:是指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分为完全激动药和部分激动药。
allergic reaction变态反应:是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其临床表现包括免疫反应的各种类型。
致敏原可以是药物本身或药物代谢产物,亦可能是制剂中的杂质或辅剂。
antagonist拮抗药:是指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拮抗药与受体结合但不能激动受体。
antibacterual spectrum抗菌谱:指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范围。
antibacterual activity抗菌活性:是指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能力,这是由于各种病原菌或者同一菌种的不同菌株对同一种抗菌药的敏感性不同的关系。
aspirin asthma阿司匹林哮喘:有些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或某些解热镇痛药后可诱发支气管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
药理学名词解释
1、药理学(pharmacology):就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得一门学科.2、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药物对机体得作用与作用机制。
3、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药物在机体得影响下所发生得变化及其规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等过程。
4、离子障(iontrapping):药物在跨膜转运时,非离子型(非解离部分)药物可以自由穿透,而离子型药物就被限制在膜得另一侧。
5、首关消除(firstpassmetabolism):口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有些药物易被肝脏截留破坏(代谢),进入体循环得有效药量明显减小。
6、药酶诱导剂:有些药物能增强药酶活性或使药酶合成加速,从而加快其本身或另一些药物转化,使其作用减弱或缩短。
7、肝肠循环(enterohepatic cycle):有些药物在肝细胞与葡萄糖醛酸等结合后排入胆中,随胆汁到达小肠后被水解,游离药物被重吸收,此过程称为肝肠循环。
8、一级动力学消除(first—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又称恒比消除,就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得药物百分率不变。
9、零级动力学消除(zero—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又称恒量消除,就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得速率消除。
10、稳态血药浓度(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Css):也称坪值.按照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得药物,其体内药物总量随着不断给药逐步增多,直至从体内消除得药物量与进入体内得药物量相等时,体内药物总量不再增加而达到稳定状态,此时得血浆药物浓度称为稳态浓度。
一般需经4~5个t1/2 后达到稳态浓度.11、半衰期(half life, t1/2):常指消除半衰期,即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得时间,或者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得时间。
12、清除率(clerance,CL):就是肝、肾等对药物消除率得总与,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容积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消除。
药理学名词解释
8.非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atypical antipsychotic agents):近年来问世的一些抗精神病药物。和传统的吩噻嗪类和氟哌啶醇药物不同,其拮抗多巴胺受体的作用较弱,可能是产生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的双相调节作用,其锥体外系的副反应较少,具有明显治疗精神病阳性和阴性症状的作用。代表药物如氯氮平。
1、
7.锥体外系反应(effects of extrapyramidal system,EPS):锥体外系指在中枢锥体系以外的连接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丘脑、小脑网状结构及神经元的神经束和传导系统。是一套复杂的神经环路。锥体外系的反应指震颤麻痹,静坐不能、急性张力障碍和迟发性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锥体外系的症状,常是抗精神病药物的副反应。
15.抗胆碱药(anticholinergic drugs):即胆碱受体拮抗剂(cholinoceptor antagonists),主要是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受体的相互作用的药物。
16.非去极化型神经肌肉阻断剂(nondepolarizing neuromuscular blocking agents):又称非去极化型肌松药,属于N2胆碱受体拮抗剂。此类药物和ACh竞争,与运动终板膜上的N2胆碱受体结合,因无内在活性,不能激活受体,但是又阻断了ACh与N2受体结合及去极化作用,使骨骼肌松弛,因此又称为竞争性肌松药。
药理学英文名词解释
1.药物(drug):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2.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包括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两个方面。
3.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又称药动学。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释药物在机体内的动态规律)4.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又称药效学。
5.首过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有些药物在进入体循环之前在胃肠道或肝脏被代谢灭活,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过消除(首关消除)。
6.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苯妥英和保泰松等均属于肝药酶诱导剂,它们可使肝药酶的活性增强,从而加速自身或其他药物的代谢,最终使得药物的效应减弱。
7.肝药酶抑制剂:氯霉素、异烟肼和丙磺舒等均属于肝药酶抑制剂,它们可使肝药酶的活性减弱,从而降低自身或其他药物的代谢,最终使得药物的效应增强。
8.肝肠循环: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为肝肠循环。
9.一级消除动力学: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是药物在体内消除的一种方式。
10.零级消除动力学: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是药物在体内消除的一种方式。
11.清除半衰期(half life,t1/2):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
12.清除率(clearance,CL):是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
药理学完整英文名词解释
药理学完整英文名词解释药理学完整英文名词解释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或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一门科学。
耐受性:少数病人对药物特别不敏感吗,或连续用药后对药物的反应减弱,需增加剂量才能保持药效,成为耐药性。
表观分布容积:当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称表观分布容积。
安全范围:药物的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间的距离。
耐药性(抗药性):在化学治疗下,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称为耐药性或抗药性。
副作用:用治疗量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
量反应:药理效应强弱呈连续性量的变化,可用数量和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称为量反应。
完全激动剂:对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的激动剂。
抗菌谱:每种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范围称为抗菌谱。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到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二重感染:长期使用四环素类等广谱抗生菌后,由于敏感菌株被抑制,而使肠道内菌群间的相对平衡被破坏,一些不敏感的细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继发性感染。
肝肠循环:某些药物,经胆汁排泄至十二指肠后,又被重吸收,称之为肝肠循环。
首过效应(第一关卡效应):是指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动脉系统,某些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
治疗指数:是ld50与ed50的比值,该指数越大表示药物越安全。
竞争性拮抗剂:与受体有亲和力但没有内在活性,且与激动剂相互竞争相同的受体,称竞争性拮抗剂。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虽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但仍残存的生物效应称为后遗效应。
药理学名词解释2017-04-09 10:52 | #2楼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
药效学:药物效应多力学。
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
新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药物不良反应:凡是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的反应。
药理学名词解释中英文
Pharmacology
主要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Pharmacodynamic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机制
Pharmacokinetics
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其动态变化的规律。
Bioavailability
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即药物由给药部位到达体循环的量
Abstinence syndrome戒断综合征
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适应转态,中断用药会可产生一种强烈的躯体发面的损害即为戒断综合症
Addiction
精神依赖性是使人产生一种要周期性连续地用药欲望,产生强迫性用药行为,以满足或避免不适感,也称成瘾
Drug interaction
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时候,其中一个药物收到另外一个药物的影响而发挥明显的改变,称药物相互作用
Reye’s syndrome瑞夷综合症
儿童感染病毒性疾病如流感、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使用阿司匹林退热使时,偶见引起急性肝脂肪变性-脑病综合症
Arrhythmia心律失常
是指心脏冲动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和传导顺序等发生异常
Action potential,AP动作电位
心细胞兴奋时,膜两侧离子跨膜转运,细胞两侧电位发生变化,形成动作电位
Depressive disorder抑郁障碍
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疾病
Analgesics镇痛药
是一类主要作用与中枢神经系统特定部位,选择性减轻或消除疼痛及疼痛引起的烦躁不安等不愉快情绪,但不影响意识及其他感觉的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药物,而且大多数还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
药理学名词解释
1.药物(drug):药物是人类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为了调节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体健康的特殊化学品。
2.药物化学(medicinal chemistry):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研究化学药物的合成、阐明药物的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科以及极具朝气的朝阳学科。
13.拟胆碱药(cholinergic drugs):是一类具有与乙酰胆碱相似作用的药物。按作用环节和机制的不同,主要可分为胆碱受体激动剂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两种类型。
14.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 inhibitors):又称为抗胆碱酯酶药(anticholinesterase drug),通过对乙酰胆碱酯酶的可逆性抑制,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不与胆碱受体直接作用,属于间接拟胆碱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和青光眼,及抗早老性痴呆。
4.中国药品通用名称(Chinese Approved Drug Names,CADN):依据INN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药政部门组织编写了《中国药品通用名称》(CADN),制定了药品的通用名。通用名是中国药品命名的依据,是中文的INN。CADN主要有以下的一些规则:中文名使用的词干与英文INN对应,音译为主,长音节可简缩,且顺口;简单有机化合物可用其化学名称。
药理学名词解释(含英文)
第一部分1.药物(drug)是指能够影响机体(包括病原体)功能和(或)细胞代谢活动,用于疾病的治疗、预防和诊断,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化学物质。
2.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是指上市的合格药品在常规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并给患者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
3.副作用(side effect)是由于药物作用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在治疗剂量引起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4.毒性反应(toxic effect)是由于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5.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是指在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6.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是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其临床表现包括免疫反应的各种类型。
致敏原可以是药物本身或药物代谢产物,亦可能是制剂中的杂质或辅剂。
7.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是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不良反应。
8.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是指患者长期应用某种药物,突然停药后发生病情恶化的现象。
9.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 reaction)是指少数患者由于遗传因素对某些药物的反应性发生了变化。
特异质反应表现为对药物的反应特别敏感,或出现与在常人不同性质的反应。
10.依赖性(dependence)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状态,表现出强迫要求连续或定期使用该药的行为或其他反应,其目的是感受药物的精神效应,或避免由于停药造成身体不适应。
11.量效关系(does-effect relationship)药理效应的强弱与其剂量大小或浓度高低呈一定关系,称剂量-效应关系,简称量效关系。
12.最小有效量(minimal effective does)或最小有效浓度是指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低药物浓度,亦称阈剂量或阈浓度。
药理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
药理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药理学是一个专业的领域,主要研究药物的作用、剂量、药效以及在人体内的代谢和排泄。
在药理学这一领域中,有许多专业名词需要掌握。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药理专业名词的中英文对照。
1. 药物代谢(Drug Metabolism)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人体内的化学转化过程。
药物代谢通常被分为两种方式:肝脏代谢和肠道代谢。
药物代谢的产物可以是活性的,也可以是非活性的,因此这个过程对于人体吸收药物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2. 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的药效(也被称为药理作用)。
药效通常是药物与人体发生交互作用的结果。
药物的药效可以是治疗作用、副作用或者毒性作用。
3. 药物给药(Drug Administration)药物给药是指药物在人体内的途径。
常见的药物给药方式包括口服、注射、吸入和外用等。
4. 药物吸收(Drug Absorption)药物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到人体血液中的过程。
药物可以通过口服、注射等方式进行吸收。
5. 药物分布(Drug Distribution)药物分布是指药物在人体内的分布情况。
药物可以通过血液、组织液和细胞膜渗透等途径进行分布。
6. 药物排泄(Drug Excretion)药物排泄是指药物从人体内被排除的过程。
药物可以通过肝脏、肾脏、肠道和肺部等途径进行排泄。
7. 药物代数学(Pharmacokinetics)药物代数学主要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药物代数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药物的药效、剂量以及毒性等方面。
8. 半衰期(Half-life)半衰期是指药物从人体内消失一半的时间。
药物的半衰期可以反映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以及药物的剂量等因素。
9. 毒性(Toxicity)毒性是指药物对于人体的有害影响。
毒性可以是急性的、亚急性的或者慢性的。
药物的毒性可以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甚至会导致死亡。
10. 剂量(Dosage)剂量是指药物的给药量。
药理名词解释
药理名词解释1. 副反应(side effect): 应用治疗量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反应2. 躯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ee): 反复用药造成身体依赖适应状态产生欣快感一旦中断用药可出现严重的阶段综合征。
3. 首过效应(first pass effect): 又称首过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 指某些药物口服后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代谢,使进人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的现象。
4. 半衰期(half life time): 血浆消除t1/2,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5. 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 ,PAE):是指细菌在接触抗生素后虽然抗生素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已消失后,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依然维持一段时间的效应。
6. 主动外排系统(active efflux system):某些细菌能将进入菌体内的药物泵出体外,这种泵因需能量故称为主动外排系统。
7. 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 经门静脉、肝脏重新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8.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 是指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和速度。
9. 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有效浓度以下,但仍存留的生物效应。
10.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通常将半数中毒量(TD50) /半数有效量(ED50)或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ED50)称为治疗指数。
11. 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测量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大小的一个指标,指在体外培养细菌18至24小时后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12. 消除半衰期(elimination half life): 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药理学名词解释
1.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 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
3. 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4. 离子障(ion trapping):药物在跨膜转运时,非离子型(非解离部分)药物可以自由穿透,而离子型药物就被限制在膜的另一侧。
5. 首关消除(first pass metabolism):口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有些药物易被肝脏截留破坏(代谢),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明显减小。
6. 药酶诱导剂:有些药物能增强药酶活性或使药酶合成加速,从而加快其本身或另一些药物转化,使其作用减弱或缩短。
7. 肝肠循环(enterohepatic cycle):有些药物在肝细胞与葡萄糖醛酸等结合后排入胆中,随胆汁到达小肠后被水解,游离药物被重吸收,此过程称为肝肠循环。
8. 一级动力学消除(first-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又称恒比消除,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
9. 零级动力学消除(zero-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又称恒量消除,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
10.稳态血药浓度(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 Css):也称坪值。
按照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的药物,其体内药物总量随着不断给药逐步增多,直至从体内消除的药物量和进入体内的药物量相等时,体内药物总量不再增加而达到稳定状态,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称为稳态浓度。
一般需经4~5个t1/2 后达到稳态浓度。
11. 半衰期(half life, t1/2):常指消除半衰期,即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或者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1、药物〔drug〕: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用以预防、诊断和医治疾病的物质。
2、药物作用〔drug action〕: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3、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药物作用的机体反响的表现,即药物作用的结果。
4、不良反响〔adverse reaction〕: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响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响。
如庆大霉素引起的神经性耳聋等。
5、副反响〔side raction〕:也称副作用,指医治剂量下出现的与医治目的无关的反响,如阿托品用于医治胃肠痉挛引起的口干、心悸、便秘等作用。
6、毒性反响〔toxic reaction〕: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作的危害性反响,一般比拟严峻,如致癌、致畸胎和致突变等反响。
7、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晨出现乏力、困倦等现象。
8、停药反响〔withdrawal reaction〕: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又称回跃反响,长期服用可乐定降血压,停药次日血压将明显上升。
9、特异质反响〔idiosyncratic reaction〕: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响特别敏感,反响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根本一致,反响严峻程度与剂量成正比,药理性拮抗剂救治可能有效,对骨骼肌松弛药琥珀胆碱发生的特异质反响是由于先天性血浆胆碱酯酶缺少所致。
10、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药理效应与剂量在肯定范围内成比例。
11、量效曲线〔dose-effect curve〕:用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则得。
12、量反响〔graded response〕:效应的强弱呈连续增减的变化,可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响的百分率表示者称为量反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药物(drug)是指能够影响机体(包括病原体)功能和(或)细胞代活动,用于疾病的治疗、预防和诊断,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化学物质。
1.Drugs are chemicals that alter the function of living systems by interactionsat the molecular level and can be used to prevent, diagnose and treat disease.2.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是指上市的合格药品在常规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并给患者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
3.副作用(side effect)是由于药物作用选择性低,作用围广,在治疗剂量引起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4.毒性反应(toxic effect)是由于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5.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是指在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6.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是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其临床表现包括免疫反应的各种类型。
致敏原可以是药物本身或药物代产物,亦可能是制剂中的杂质或辅剂。
7.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是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不良反应。
8.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是指患者长期应用某种药物,突然停药后发生病情恶化的现象。
9.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 reaction)是指少数患者由于遗传因素对某些药物的反应性发生了变化。
特异质反应表现为对药物的反应特别敏感,或出现与在常人不同性质的反应。
10.依赖性(dependence)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状态,表现出强迫要求连续或定期使用该药的行为或其他反应,其目的是感受药物的精神效应,或避免由于停药造成身体不适应。
11.量效关系(does-effect relationship)药理效应的强弱与其剂量大小或浓度高低呈一定关系,称剂量-效应关系,简称量效关系。
12.最小有效量(minimal effective does)或最小有效浓度是指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低药物浓度,亦称阈剂量或阈浓度。
13.最大效应(maximal effect Emax)在一定围增加药物剂量或浓度,效应强度随之增加。
但当效应增强打最大时,继续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增强。
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又称效能(efficacy)。
14.效价强度(potency)用于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之间的等效剂量的比较,达到等效时所用药量较小者效价强度大,所用药量较大者效价强度小。
15.构效关系(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AR)药物的结构与药理活性或毒性之间的关系称为SAR。
16.受体(receptor)是细胞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和结合的能力,并具有介导细胞信号转导功能的蛋白质。
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称为配体(ligand)。
17.激动药(agonist)是指既有亲和力又有在活性的药物,它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分为完全激动药和部分激动药。
18.拮抗药(antagonist)是指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在活性,拮抗药与受体结合但不能激动受体。
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 antagonist)能与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但其结合是可逆的,竞争性拮抗药能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但最大效应不变。
非竞争性拮抗药指拮抗药与受体的结合是相对不可逆的,或能引起受体构象的改变,从而干扰激动药与受体的正常结合,使激动药不能竞争性对抗这种干扰。
增大激动药的剂量也不能使量效曲线的最大作用强度达到原来的水平。
19.PA2:竞争性拮抗药对相应激动药的拮抗作用强度,pA2=-log[A2], [A2]是指在拮抗药这一浓度下,可使激动药在2倍浓度使所产生的效应恰好等于未加入拮抗药时激动药引起的效应。
20.PA2':非竞争性拮抗药的亲和力参数,又称减活指数,是指使激动药的最大效应降低一半时,非竞争性拮抗药摩尔浓度的负对数。
21.pD2:药物-受体复合物解离常数KD的负对数(-logKD)为pD2,其值与A和R的亲和力成正比。
意义是引起最大效应的一半时(即50%受体被占领时)所需的药物浓度。
22.吸收(absorption)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23.首关效应(first-pass effect)是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致使进入体循环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
24.分布(distribution)是指吸收入血的药物随血液转运至组织器官的过程。
25.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指由脑毛细血管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外液间的屏障以及由脉络膜形成的血浆与脑脊液间的屏障。
26.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由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药物有的直接随粪便排出,但较多的药物可由小肠上皮吸收,并经肝脏重新进入全身循环,这种肝脏、胆汁间、小肠的循环称为肝肠循环。
27.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F)是指药物从某制剂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和速度。
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absolute bioavailability)和相对生物利用度(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一般认为,静脉注射的生物利用度是100%,如果把静脉注射与血管外途径给药时的AUC值进行比较,并计算后者的生物利用度,即为绝对生物利用度。
也可在同一给药途径下对不同制剂进行比较,这就是相对生物利用度。
28.半衰期(half-life,t1/2)指血浆消除半衰期,是药物在体分布达到平衡状态后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是表述药物在体消除快慢的重要参数。
29.一级消除动力学(first 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是指血中药物消除速率与血中药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即血药浓度高,单位时间消除的药量多;血药浓度低,单位时间消除的药量少。
30.零级消除动力学(zero 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是指血中药物消除速率与浓度的零次方成正比,即血药浓度按恒定消除速度进行消除,与血药浓度无关。
31.稳态血药浓度(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Css)在一级消除动力学药物中,若按固定间隔时间给予固定药物剂量,在每次给药时体总有前次给药的残存量,多次给药形成不断蓄积,随着给药次数的增加,体总药量的蓄积逐渐减慢,直至在剂量间隔药物的消除量等于给药剂量,从而达到平衡,这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浓度或坪浓度。
32.调节痉挛(regulative spasm):毛果芸香碱激动睫状肌环形纤维上M受体,使睫状肌向虹膜中心方向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使远物不能聚焦成像于视网膜上,因此模糊不清,此时,只适合于视特定近距离的物体,这种作用称为调节痉挛。
33.调节麻痹(regulative paralysis)阿托品阻断睫状肌上的M受体,使睫状肌松弛而退向外缘,悬韧带拉紧,晶状体变为扁平,其屈光度降低,故不能将近物清晰地成像于视网膜上,造成视近物模糊不清,只适于看远物,这一作用成为调节麻痹。
34.胆碱能危象(cholinergic risk)抗胆碱酯酶药如新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因应用过量可使骨骼肌运动终板处有过多乙酰胆碱堆积,导致持久去极化,加重神经肌肉传递功能障碍,使肌无力症状加重,称为胆碱能危象。
35.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adrenaline reversal)a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等可取消去氧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可以部分阻断去氧肾上腺素所致升高血压作用,使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作用,称为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
36.最小肺泡药物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MAC)是指在一个大气压下,使50%患者或动物对伤害性刺激不再产生体动反应(逃避反射)时呼气末潮气(相当于肺泡气)麻醉药浓度,单位是Vol %,MAC越小,麻醉药的效价越高。
37.镇静药(sedatives)能缓和激动,消除躁动,恢复安静情绪的药物。
38.催眠药(hypnotics)是一类能引起睡意,促进和维持近似生理性睡眠的药物。
39.“开-关”现象(on-off phenomenon)患者服用左旋多巴后突然发生的少动(肌强直性运动不能,即所谓的“关”),此现象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又突然自动恢复为良好状态,但常伴有运动障碍(即所谓“开”)。
40.阿司匹林哮喘(aspirin asthma)有些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或某些解热镇痛药后可诱发支气管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
41.瑞氏综合征(Reye’s syndrome)患病毒性感染伴有发热的儿童和青年,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一系列反应,表现为严重肝功能不良合并脑病,称为瑞氏综合征。
42.早后去极(early afterdepolarization , EAD)发生在完全复极之前的后去极,常见于2、3相复极中,因膜电位不稳定而产生的振荡。
43.迟后去极(delayed afterdepolarization,DAD)在细胞钙超载情况下,发生在动作电位完全或接近完全复极时的一种短暂的振荡性去极。
44.折返激动(reentrant excitation)是指一次冲动下传后,又可顺着另一环形通路折回再次兴奋原已兴奋过的心肌,是引起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之一。
45.金鸡纳反应(chichonic reaction)病人使用奎尼丁后,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腹泻、恶心、视物模糊等症状,称为金鸡纳反应。
46.首剂现象:病人首次应用哌唑嗪等a1受体阻断药时表现为严重的直立性低血压,一般在第一次给药后30-60分钟出现。
47.隔日疗法:在长程疗法中对某些慢性病例可采用隔日一次给药法,即将两天的总药量在隔日早晨一次给予,每天下午和第二天早晨则不用药,这是一种能减轻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的有效方法。
48.库欣综合征:过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所致物质代与水盐代紊乱的后果,表现为肌无力与肌萎缩(多发于四肢的大肌群,也可在骨盆与肩胛骨肌群)、皮肤变薄、满月脸、水牛背、痤疮、多毛、水肿、高血压、动脉硬化、低钾血症、糖尿等。
49.反跳现象:糖皮质激素长期用药因减量太快或突然停药所致原病复发或加重的现象称为反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