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差异

合集下载

东西方戏剧的异同

东西方戏剧的异同

东西方戏剧的异同戏剧,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尽管它们都是通过舞台表演来展现故事和情感,但由于文化、历史、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东西方戏剧在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首先,从起源和发展来看,东方戏剧,如中国的戏曲,起源于古代的歌舞、说唱和滑稽戏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戏曲强调的是综合性,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手段融为一体,注重演员的技艺和功力。

而西方戏剧则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其发展受到哲学、文学、诗歌等方面的深刻影响。

古希腊戏剧注重对人性、命运等主题的探讨,强调戏剧的思想性和批判性。

在表演风格上,东西方戏剧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东方戏剧,特别是中国戏曲,演员的表演常常较为程式化。

比如,每个角色都有特定的动作、表情和唱腔,通过这些固定的程式来塑造人物形象。

这种程式化的表演并非僵化,而是在规范中展现出演员的个性和创造力。

而西方戏剧更注重演员对角色的内心体验和真实情感的表达,追求自然、逼真的表演效果。

演员会通过深入研究角色的性格、心理和社会背景,力求将角色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舞台布景和道具方面,东方戏剧通常较为简约。

以中国戏曲为例,常常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象征性的道具来营造场景,一块幕布、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就能代表不同的环境和场所。

这种简约的布景方式,给观众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而西方戏剧在舞台布景和道具上往往更加写实和复杂,追求对真实场景的还原,通过精心设计的舞台、逼真的道具和灯光效果,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戏剧题材方面,东方戏剧多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为素材,注重宣扬道德伦理和社会价值观念。

比如中国的京剧《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等,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故事,传递出忠诚、勇敢、正义等价值观。

西方戏剧则更倾向于对现实社会问题、人性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存在的意义等进行深入探讨。

像莎士比亚的作品,常常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黑暗面。

中西舞台艺术的异同

中西舞台艺术的异同

中西舞台艺术的异同随着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不断深入,中西舞台艺术美学的差异越来越被众人关注,分别可以从关于艺术的审美规律认识、关于审美的主体感受、关于艺术创作的功利性等等几个方面入手去感受其差异性。

这次我旨在通过具体的两部中国戏曲艺术和欧洲歌剧艺术的领军之作来研究。

《奥菲欧》创作于1607年。

《牡丹亭》创作于1598年。

同是400余年前的创作,地域虽然不同,两部作品在艺术上却有相通之处,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的表现形式都离不开音乐。

中国戏曲的唱腔曲牌是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与西方歌剧的宣叙咏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两者内容也有些相像,主题都是爱情,《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名家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之首,通过梦境歌颂青春之美,美丽的诗句随处可见。

《奥菲欧》是以希腊神话为蓝本的歌剧,“语言是音乐的主人”乃是蒙特威尔第遵循的创作理念,诗一般美丽的语言使得该剧流传至今演出不断。

就音乐而言,《奥菲欧》是纯粹的古乐团的编制,臂上提琴、低音维奥尔琴、羽管键亲琴等将带来奇妙的音响,而《牡丹亭》的琴笛声声将带来典雅的韵味。

由此可见,虽然东西方相距千里,但艺术不会受环境限制,人们对美的追求也不会因环境而受阻碍。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它们有何异同吧。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

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

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而意大利人蒙特威尔第作为歌剧历史的开创性人物,是音乐史上第一位享誉世界的作曲家,他的歌剧《奥菲欧》作为第一部歌剧促进了歌剧艺术的发展,他的歌剧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代表了十七世纪的艺术。

浅析中国京剧与西方歌剧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国京剧与西方歌剧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国京剧与西方歌剧的文化差异作者:安永明来源:《参花·下半月》2015年第07期中国京剧艺术与西方歌剧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性,这与其他事物的产生有共同特点,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中国京剧和西方歌剧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两种古老的戏剧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但在形成时间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西方的歌剧艺术诞生时间比中国的京剧艺术要早。

因此,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中西方戏剧艺术各自存在着某些特殊的条件和原因导致它们形成和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一、中国京剧艺术与西方歌剧艺术的含义(一)中国京剧艺术京剧,别名平剧、京戏,是一种程式化的综合性艺术,集音乐、表演、脸谱、化妆、文学、服饰为一体的舞台戏剧表演。

京剧源起于清朝乾隆时期,古时有“四大徽班”进京演出,徽班的艺术家专于研究,在它的行为艺术基础上结合了来自湖北的汉调艺术,以及昆曲、秦腔的表演方式,后又吸收了来自民间的曲调,最终形成了“京剧”。

京剧又有“国粹”之称。

由于京剧艺术包含着多种多样的戏曲模式转化而成,因此它也具有多种多样的表演特色。

京剧除了具有传统戏曲艺术的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以外,还具有装扮角色、表演故事等新颖艺术表演模式,形成了京剧本身的独特气质。

(二)西方歌剧艺术歌剧也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它包含歌唱、诗歌、舞蹈等。

歌剧来源于古希腊的悲剧。

16世纪初“数字低音”的使用,为歌剧事业的产生和形成做了充分的准备。

并且西方歌剧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运动为歌剧的发展制造非常良好的契机,第一部歌剧《达芙妮》是1597年上演的,但因这部歌剧后来遗失,所以世界公认的第一部歌剧是《奥菲欧》。

伴随着歌剧的发展,更加展现出人文化、民主化的特点。

二、中国京剧与西方歌剧产生文化差异的原因(一)文化背景因素中国京剧是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其产生的文化背景主要来源于地主阶级更加注重对生活的享受。

此时的中国经济贸易发展迅速,西方文化的介入促进了中国京剧的发展。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都是各自文化传统中重要的演艺形式,区别在于歌剧是一种由音乐、歌唱和舞台表演组成的艺术形式,而戏曲则是一种由音乐、舞蹈和表演组成的演艺形式。

它们之间有着许多的不同点,主要如下:1. 艺术根源西方歌剧起源于欧洲、尤其是意大利,而中国戏曲起源于中国。

歌剧的核心是以音乐为主体,通过歌唱、演唱、独奏等形式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而戏曲,则以戏曲音乐为载体,结合唱、念、做、打等表演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2. 表演形式在表演形式上,西方歌剧演员必须具备高超的唱技和演技,通过声音和肢体的表现来传达剧情和角色性格。

而戏曲演员则更加注重身体语言和肢体动作的表现,尤其是面部表情,这被称为“脸谱”。

3. 文化背景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差异是它们背后的文化背景。

歌剧是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欧洲历史、文化和哲学等方面的特点,有着浓厚的宗教、古典文学和神话传说的影响。

而戏曲则较为民间化,反映了中国文化、历史、文学、哲学和民间故事等方面的特色,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4. 艺术形式对比前两点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在表演形式上还是背后文化的沉淀与传承上,两种艺术形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西方歌剧作品的特色之一是情感丰富、高度表现,其艺术手法较为讲究,而且通常会有强烈的个人感受和情感表达,这与西方文化中审美追求的个性化、奔放、自由不羁有关。

而中国戏曲则注重人物性格的描绘和情节的衔接,偏重于整体效果和视觉效果,随着演出时的各种变化,流露出一种悦耳动听的韵味。

综上所述,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在艺术形式、表演方式和文化传承上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虽然两种艺术形式有所不同,但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审美体验和心灵享受,更好地传承文化之魂。

我国京剧与欧洲歌剧的异同

我国京剧与欧洲歌剧的异同

2018-05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民间奇葩,,。

,我国京剧与欧洲歌剧的异同李星宛(延边大学,吉林延边133002)摘要:我国的京剧和欧洲的歌剧都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戏曲表演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作为东西方两种传统的表演形式,京剧和歌剧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相同之处,同时还有很多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别,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京剧和西方歌剧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为京剧与歌剧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京剧;歌剧;相同;不同中图分类号:J8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4-0153-01我国的京剧和欧洲的歌剧分别代表着东方戏剧文化和西方戏剧文化的最高水准,也引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

我国的京剧是我国戏剧文化的精华,汇聚了音乐、舞蹈以及各种表演艺术,代表着我国戏曲的最高水平,所以京剧也被成为我国的国粹。

欧洲的歌剧是西方戏剧的代表作,主要起源于节日庆典活动,也是集各种声乐、舞蹈、器乐以及各种表演形式等于一体。

我国的京剧与西方的歌剧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但是二者又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一、我国京剧与欧洲歌剧的相同之处我国的京剧和欧洲的歌剧都属于舞台剧类型,都是在特定的场景之中进行表演的,都是演员在台上对观众所进行的演出,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对人物和故事内涵进行最大化的描述,在京剧和歌剧表演中都有很多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独特的唱腔等,能够突破场地和舞台的限制,为观众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内容。

我国的京剧和欧洲的歌剧都代表着人类对于歌唱艺术的审美需求,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象征。

京剧和歌剧都是以音乐作为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并且都把音乐和歌唱艺术充分融入到了整个的舞台表演之中,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从二者的表演方式上来看,京剧之中存在着很多与歌剧相类似的内容,比如我国京剧中的净角的演唱方式和歌剧的延长方式就非常相似,京剧中的花旦和青衣演唱方式与歌剧中的花腔高音和女高音非常相似,京剧中的老生唱法和作用与歌剧中的男高音作用非常相似,这些都是我国京剧和欧洲歌剧之间的相似之处。

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

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

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1、西洋歌剧与中国戏曲形成的艺术基础和时代背景的异同:西洋歌剧和中国戏曲艺术形成的时代背景。

西洋歌剧是十六世纪未、十七世纪初,随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应运而生的,是文艺复兴时期音乐艺术发展的结果,最初起源于意大利,它于当时特殊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中国戏曲形成于十二世纪前后,宋、元时期,比西洋歌剧的出现早400多年。

但它在形成之前,已经过了较长的孕育期,其萌芽可追溯至中国秦朝的乐舞,俳优等,它是中国民间歌舞、说唱艺术的继承、融合和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没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

但中国戏曲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和特殊的政治情况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西洋歌剧与中国戏曲中的声乐艺术的异同:中国戏曲音乐的唱腔结构不同于西洋歌剧,受戏曲剧本及唱词结构的制约性很强,有两种基本体制:一是以乐曲系长短句式为基础构成“分折”剧本结构,也称“杂言体”,如:昆腔和高腔。

与之相应的唱腔结构是“曲牌体”;二是以诗赞系对偶性整齐句式为基础构成的“分场”剧本结构,也称“齐言体”,如梆子腔和皮黄腔。

与之相应的唱腔结构是“板腔体”。

还有在二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体”。

3、西洋歌剧与中国戏曲中的器乐艺术的异同:器乐除为声乐伴奏外,还起着刻画人物性格、揭示剧情、发展戏剧矛盾冲突和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

这是器乐艺术在二者中的共同作用。

西洋歌剧和中国戏曲中的器乐形式也基本相同,包括序曲或前奏曲、声乐伴奏曲、间奏曲以及舞蹈音乐,但又有各自的艺术特点、艺术个性和艺术需求。

西洋歌剧的出现,推动了欧洲乐器制造业的大发展,更为当时器乐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而且使得西洋管弦乐队真正趁于规范化。

而中国戏曲则是在因丰富、独具特色的民族器乐带动形成的民间歌舞形式、说唱艺术形式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色彩纷呈的戏曲剧种,各剧种的乐队同西洋歌剧来比也有着大的差异。

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音乐剧的异同

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音乐剧的异同

写 作 专 门 的音乐 段 落 。 每 当这 样 的人 物 或 者情 节
发生时 , 都 演 奏相 应 的动 机 , 令 观 众迅 速 理解 , 并
不同的 。中国戏曲作 品 , 先 有曲牌 , 后 有曲词 , 再根据 曲词进行选择 。西方歌 剧 、 音 乐 剧 则 是 先有 故事 曲词 , 接 着创作 音 乐 , 最 后 再 根 据 音 乐 修 改 曲 词 。单 就 中 国 戏 曲 的 一 部 剧 目来 说 , 其音乐是 不具有原创性 , 而 是 以短 小 的 曲牌 作
魏 良辅 一 人 ; 而 欧 美 的歌 剧 、 音 乐剧 , 往 往 出
名, 被 广 泛 记 住 的都 是 作 曲 家 的 名 字 , 而 写 作
国戏 曲剧 本 的基 本写 法 , 是 将 剧作 家 要 写 的台词
填 入 原 有 的 曲牌 之 中 , 西方歌剧 、 音 乐剧 在 音 乐
歌 剧 本 身 就 是 作 曲 家 最 重 要 的履 历 之 一 。 无论 创 , 独 一 无 二 的 。 无 论 是 先 有 曲
后填词 。 还 是先 有词 后有 曲 ( 这 两 种 情 况 在 歌
剧 、 音 乐 剧 的 发 展 创 作 过 程 中 可 能 性 基 本 对
半) , 这 部 作 品的 音 乐 一 定 是 作 曲 家 原 创 的 。归
对京剧 《 定军山 》 的认识
● 汪 轩瑞
京剧《 定 军 山》 是 一出 流传 较广 的传 统 戏 。 它取材 于 古典 名著 《 三 国演 义 》 中 第七 十 回“ 猛 张 飞智 取 瓦 口隘 , 老 黄 忠计 夺 天 荡 山 ” 和 第 七 十一 回“ 占对 山黄 忠 逸 代 劳 , 据 汉水 赵 云寡 胜 众” 的 故事 编 写 的 , 剧名“ 取 东川 1 ” , 又名“ 一 战 成功” 。 故事 描 写了曹 操攻打 西 蜀重镇 葭萌 关 ,

京剧与西方歌剧的审美差异和文化差异-戏剧论文-艺术论文

京剧与西方歌剧的审美差异和文化差异-戏剧论文-艺术论文

京剧与西方歌剧的审美差异和文化差异-戏剧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戏曲艺术,尤其是京剧,被许多中、西方人误称为是中国古代的歌剧。

这一观点不但误解当代中国人,还会误解后来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解,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两种艺术有许多形式上的相似性。

但若仔细比较就不难看出,京剧艺术追求的是神似,而西方歌剧更多的追求的是形似,二者实在是一对典型的、差异很大的艺术形式。

一、京剧与西方歌剧(一)京剧: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一种集音乐、文学、表演、化妆、、服饰等各个方面,并且具有程式化的综合艺术。

京剧的产生之初是清代乾隆年间,徽班的艺术家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又有国剧之称。

在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后,具有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的美学特点。

由于京剧是从中国传统戏曲转化而来,既有戏曲艺术中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亦有装扮角色、表演故事,以情、理、艺动人教人娱人的功能,同时又因为京剧使用的语言是话为主,使之形成了既具有传统戏曲艺术的一切特点,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气质。

尤其在近代,京剧进行了许多的革新,逐渐形成了以梅兰芳为代表的梅派;以周信芳为代表的麒派;以程砚秋为代表的程派,各派各有创新,各具特点。

(二)西方歌剧歌剧是一种集歌唱、诗歌、音乐、舞蹈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艺术。

歌剧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悲剧。

16 世纪的数字低音的提出与使用,为歌剧产生提供专业技术的准备,文艺复兴,则为歌剧的直接产生提供了文化支撑文艺复兴要求艺术回归到生动表现人物形象、生活、情感。

第一部歌剧是1597 年上演的利努契尼编剧本、佩里作曲的《达芙妮》。

由于这部歌剧已经遗失,所以世界上第一部公认的歌剧是1607 年由蒙特威尔第创作的《奥菲欧》。

到18 世纪时,伴随着歌剧的发展,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斯卡拉蒂,注重发挥人声,运用ABA 的段落形式,在第三段重复时由歌手任意加装饰和花腔,这种形式后来发展为阉人歌手炫技的时机,为阉人歌手的发展提供了音乐上的空间。

浅谈中国戏剧和西方音乐剧的异同

浅谈中国戏剧和西方音乐剧的异同

浅谈中国戏剧和西方音乐剧的异同作者:王晓敏来源:《新课程·教师》2013年第05期摘要:戏剧是一种运用文学、舞蹈、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任务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它不同于单纯的文学作品,通过文字唤起读者的经验和联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读者的脑海中复活起来,达到感染教育读者的作用。

戏剧把形象送到观众面前,让形象自己去行动,它给观众的感受是直接的。

关键词:戏剧;音乐剧;舞台气氛;文化交流西方音乐剧和中国戏曲同样是舞台样式,“歌舞剧”三者并重的综合艺术,但音乐剧虽仅产生一百多年,却后来者居上,吸引了大量的观众,从《演艺船》到《西区故事》,他们让中国的观众意识到了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

但我们中国的观众对音乐剧的问题知之甚少,甚至简单地认为音乐剧是洋戏曲,中国戏剧是土生土长的音乐剧。

为此,下面简单将中国戏剧和欧美音乐剧做一下比较,以便中国观众能够正确看待戏剧和音乐剧今后在中国的发展道路。

一、中国戏剧和欧美音乐剧的相似处1.综合化中国的戏曲糅合了原始歌舞、百合戏、隋唐歌舞、说唱参军戏及宋杂剧,逐渐形成其自身的一些艺术特点,宋朝是它的萌芽阶段。

之后经过元代和明朝的一些歌舞因素的融合,戏剧进入了成熟阶段。

戏曲从萌芽到成熟及再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几乎没有排斥过任何一种其他传统艺术元素的融入,兼收并蓄。

中国戏曲集音乐、舞蹈、杂技、武术和诗歌等多种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于一身。

如具有中国特色的武术,原本是中国国民习武用于防身的,看似和戏曲毫不相干,但在戏曲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吸收了武术的一些元素,如武生是以英雄豪杰的形象出现在戏曲中的,成为其不可或缺的艺术手段之一。

此外,我们古代电视剧中经常看到的民间杂技,虽具表演性质,但在其单独存在时仍然属于纯娱乐性的技巧展现。

当其中的元素一融入戏曲,和戏曲中的具体人物及舞台气氛一结合,便极具戏剧情节,成为戏曲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如《贵妃醉酒》中的“卧鱼”。

戏曲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其涉及的门类之多在古今中外的综合表演艺术中可谓是出类拔萃,因此是中国的国粹。

中国戏曲与西方音乐剧比较

中国戏曲与西方音乐剧比较

中国戏曲与西方音乐剧比较——以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为例1420612141 法制新闻1441 田颖雪摘要:中国戏曲和西方音乐剧作为一种种西方戏剧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剧种,在起源发展不同的背景下,必然会有差异;同时作为一种大众文化艺术,也必然存在着共性。

以中国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音乐局《巴黎圣母院》为例,将两者进行比较,浅析两者的共性和差异,也为两种文化的不同提供了研究方向。

关键词:中国戏曲、西方音乐剧、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巴黎圣母院一、中国戏曲和西方音乐剧的起源发展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发展,它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是中国的艺术根基,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

王国维下过一个简单的定义“戏曲者,以歌舞演故事也”。

音乐剧早期译称为歌舞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形式,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

在17世纪到18世纪的欧洲,音乐成了人们用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有力工具。

各种各样的音乐在欧洲都得以茂盛发展,出现了清唱剧和歌剧。

但华丽或庄严的歌剧或清唱剧并不能完全满足观众,于是出现了被称之为“居于杂耍和歌剧中间”的艺术形式,即音乐剧。

二、差异分析(一)表演形式不同中国戏曲由于在传统文化中发展,已成为审美文化艺术的一部分,所以舞台表演较之西方音乐剧来说,注重的是“神”,不拘泥于“形”的表达,完全体现了戏曲中审美情趣的写意之处。

在《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会》的片段,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楼台相会,祝英台哭诉她要嫁给马文才。

这里的桌子椅子只是演员剧情需要的摆设,主要是由舞台上的祝英台和梁山伯的表演和演唱来营造出楼台相会的这样一个场面。

更多的是靠观众来想象,而不是用布置的场景来营造整个故事的氛围,非常考验演员的功底和表现张力。

而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开篇《大教堂时代》便是一个吟游诗人对于这个时代的娓娓道来的歌唱,舞台的布景整个都在观众的视野范围之内,所以每一根柱子和人都组成了舞台的一部分,其中有一句歌词唱道“野蛮人聚集在各个城门,异教徒和破坏者纷纷涌进”,这时候整个舞台上都是穿着破烂的野蛮人躺倒在地,异教徒站在城门石柱上,所有的布景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给观众的是一场视听盛宴,增强了共鸣,体现了音乐剧的写实风格,讲求对现实世界完全忠实地模仿,并由此创造出生活幻觉的“真实观”。

中国戏曲与西洋戏剧之比较

中国戏曲与西洋戏剧之比较

中国戏曲与‎西洋戏剧之‎比较XX学院 XX班 XXX西洋歌剧与‎中国戏曲是‎音乐艺术与‎戏剧艺术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

二者是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社会‎型态、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出现‎的艺术类型‎,从艺术形式‎上来认识,都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因而有诸多‎的相同之处‎,但因其起源‎于不同地域‎,发展于不同‎地域,故彼此间又‎存在诸多不‎同。

下面将以具‎体作品为例‎,比较中国戏‎剧和西洋歌‎剧在文化背‎景,艺术表演方‎式和蕴含的‎人文精神的‎不同。

指出中国戏‎曲该如何发‎展。

一、中国戏曲和‎西洋歌剧形‎成的时代背‎景的不同艺术植根抵‎于人民生活‎之中, 而音乐艺术‎又都源自民‎族民间音乐‎中, 各有各的民‎族特色。

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文化:一是希腊悲‎剧和喜剧、二是印度梵‎剧、三是中国戏‎曲。

可见我国戏‎曲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了独具特‎色的重要地‎位。

中国戏曲的‎起源很早, 在上古原始‎社会的歌舞‎中已经萌芽‎, 经汉唐到宋‎金的发育成‎长过程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形态。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

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

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

如今有36‎0多个剧种‎,多种唱腔。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四种基本形‎式。

而作为世界‎艺术珍宝的‎西洋歌剧, 是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歌剧最早出‎现在16世‎纪的意大利‎,源自古希腊‎悲剧的剧场‎音乐,既而传播到‎欧洲各国。

而德国的海‎因里希·许茨、法国普蒂斯‎特·吕利和英格‎兰的亨利·珀赛尔分别‎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开创了17‎世纪歌剧的‎先河,直到18世‎纪,意大利歌剧‎依然是欧洲‎歌剧的主流‎。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摘要】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在表演形式、音乐风格、服饰道具、演员表演技巧和受众群体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歌剧注重舞台效果和声乐表演,而中国戏曲则注重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形式。

在音乐风格方面,西方歌剧以管弦乐伴奏为主,而中国戏曲音乐受传统民乐影响较深。

服饰道具、演员表演技巧和受众群体也存在差异。

在讨论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文化传统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西方歌剧、中国戏曲、差异、表演形式、音乐风格、服饰道具、演员表演技巧、受众群体、传统与现代、文化传统、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背景介绍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是两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艺术风格的戏曲形式。

西方歌剧起源于意大利,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成为了一种高雅、复杂的音乐剧表演形式,包括歌唱、舞蹈、戏剧等多种元素。

而中国戏曲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自古就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在表演形式方面,西方歌剧注重个人歌唱演技的表现,舞台布景较为豪华,常常使用现代化的灯光和音响效果。

而中国戏曲则更注重整体的表演效果,演员们多以脸谱和动作来表达情感,服装和化妆也都是独具特色。

在音乐风格方面,西方歌剧常常采用大型管弦乐队伴奏,旋律优美且气势宏大。

而中国戏曲的音乐则更注重对传统曲调的保留和发扬,常常结合传统的打击乐器和民族乐器。

在服饰道具方面,西方歌剧的服饰多样、色彩鲜艳,道具精美细致。

而中国戏曲的服饰多为传统的华丽戏服,道具也往往符合古代背景设定。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戏曲表演特点,也丰富了世界各国的戏剧形式,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2. 正文2.1 表演形式的差异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在表演形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表演形式上,西方歌剧注重舞台上的唱、说、演,强调声乐表演和角色演技的结合。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

浅析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之差异【摘要】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艺术形式,它们在演出形式、音乐风格、故事内容、表演手法以及服装道具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西方歌剧注重音乐表演和剧情发展,演员多为专业歌手,舞台制作精良。

而中国戏曲强调表演技巧和歌唱技艺,演员多为全能艺术家,服装道具丰富多彩。

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的不同导致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在艺术特点和发展前景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尽管各自有着独特的魅力,但也有必要探讨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文化碰撞和交流,促进文化艺术的多元发展。

【关键词】西方歌剧、中国戏曲、差异、演出形式、音乐风格、故事内容、表演手法、服装道具、文化差异、艺术特点、发展前景1. 引言1.1 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的背景介绍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是两种具有长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

西方歌剧源自欧洲,起源于16世纪,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独特的演出形式和音乐风格。

著名的歌剧作品如《图兰朵》、《茶花女》等,被广泛传播和演出。

而中国戏曲起源于远古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戏曲包括京剧、黄梅戏、评剧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演传统。

京剧作为中国戏曲的代表之一,被誉为“国粹”,具有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音乐艺术。

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在表演形式、音乐风格、故事内容、表演手法、服装道具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形式。

通过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探讨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在文化传承、艺术表现和发展前景方面的异同,进一步推动两种艺术形式的交流和发展。

1.2 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的普及程度西方歌剧起源于欧洲,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并在逐渐传播至其他国家。

西方歌剧的普及程度在欧洲国家是比较高的,许多著名的歌剧剧场如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奥地利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法国巴黎歌剧院等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演出内容。

而在亚洲和其他地区,西方歌剧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城市或者文化中心,如东京歌剧院、悉尼歌剧院等。

论西洋歌剧与中国戏曲的异同

论西洋歌剧与中国戏曲的异同

论西洋歌剧与中国戏曲的异同【摘要】从西洋歌剧与中国戏曲产生的艺术基础、形成的时代背景,以及二者艺术显明的音乐表现手法上认识各自的艺术风格、艺术特点和鲜明的民族特性,提高对二者艺术的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平。

【关键词】西洋歌剧中国戏曲艺术风格艺术特征音乐表现手法西洋歌剧与中国戏曲均是音乐艺术与戏剧艺术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

二者是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社会型态、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出现的艺术类型,从艺术形式上来认识,都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因而有诸多的相同之处,在欧洲一些国家也把中国戏曲称为“Chinese Opera”(中国歌剧)。

西洋歌剧在欧洲不同的国家,虽然其发展形式和艺术特点,都又有各国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形成的体裁也很多,但又有其共同的艺术特征;中国戏曲现已形成三百多种以上的地方剧种,尽管在风格上都有所区别,有其特点,但在总的风格上也有其共同的艺术特征。

二者艺术从形成的音乐基础、时代背景、音乐表现手段等方面来认识,又有各自鲜明的艺术风格、艺术特征、鲜明的民族特性以及音乐表现手法上的巨大差异。

一、西洋歌剧与中国戏曲形成的艺术基础和时代背景的异同西洋歌剧和中国戏曲艺术形成的时代背景。

西洋歌剧是十六世纪未、十七世纪初,随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应运而生的,是文艺复兴时期音乐艺术发展的结果,最初起源于意大利,它于当时特殊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中国戏曲形成于十二世纪前后,宋、元时期,比西洋歌剧的出现早400多年。

但它在形成之前,已经过了较长的孕育期,其萌芽可追溯至中国秦朝的乐舞,俳优等,它是中国民间歌舞、说唱艺术的继承、融合和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没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

但中国戏曲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和特殊的政治情况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西洋歌剧和中国戏曲形成的艺术基础有相同的方面,但也有不同基础。

它们都是酝酿于民间带有情节的歌舞表演和歌舞戏,这是二者艺术形成的相同的艺术基础。

中西方戏剧的差异一

中西方戏剧的差异一

一、表现形态上不同。

相对而言,西方戏剧在表演元素上比较单纯,而东方戏剧在表演元素上呈现多元化。

因为戏剧艺术最早的形态是歌舞结合,戏剧原本是从祭祀性的舞蹈中产生出来的,但西方戏剧在发展过程中已不再拥有歌舞结合的形态:或者是依靠台词的“话剧”;或者是只歌不舞的“歌剧”;还有专舞不歌的“芭蕾”。

歌舞分家成为西方戏剧的某种特征。

相比起来,东方戏剧则保留着古老的歌舞结合的传统。

东方戏剧的典型代表类型——中国戏曲的各剧种,几乎无一例外包含有唱、念、做、打各要素。

如果看过京剧《打渔杀家》、评剧《花为媒》等剧目,闭上眼睛回味一下,就很容易体会到这一特征。

其实,从“戏曲”这一名称也可以看出,“戏”指舞蹈与动作,“曲”指歌唱部分。

“载歌载舞”成为中国戏剧不可分割的部分。

而同属东方的日本歌舞伎、印度梵剧等也是如此。

二、对于现实的审美把握不同。

东方戏剧侧重“写意”,西方戏剧侧重“写实”。

“写实”是指在舞台上从表演到布景,都要使看戏的人感觉到如同生活的真实形态,象《雷雨》等经典话剧的布景与音响都逼近生活形态。

“写意”是东方文化的特征,它不追求形式的逼真性,而重在表现意境,这是戏曲的绝妙之处,在戏曲舞台上,拿一根马鞭舞动就意味着骑马奔驰;而跑一个圈就算走过了十里八里甚至千里万里;四个龙套就代表千军万马等。

似乎有点像人们幼小时骑着竹竿就仿佛在高头大马上一样,是极富想象力的创造。

这种不求生活再现,而用高度提炼、夸张、美化来达到神似的方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扩展了表现生活的领域,把观众带到五光十色的生活联想之中,让人获得高度的艺术享受。

另外一个独特性是戏曲的程式性。

所谓程式是指规程法式,就是无论唱、念、做、打都有程式。

如何起身、怎样走路,对打有套路,甩袖子有讲究,而旦角的哭、小生的笑、花脸的怒打“哇呀呀”、丑角的念白等待都有讲究。

演员正是在程式的规则中发挥各自的功底和才能。

其实本人对戏曲是外行,有些说法可能牛头不对马嘴。

只是希望大家在讨论的时候能有多一些的了解,讨论时也能更理性一些。

西方歌剧与中国戏曲艺术特色差异性研究

西方歌剧与中国戏曲艺术特色差异性研究

节奏 , 此外还包括舞美设计 ( 灯光 、 服装 、 化妆 ) 等方面。而这些艺
术 因素在戏 曲中都为 了一个宗 旨, 那就是演绎故事 ; 都遵循 的一 个原则 , 那就是把美带给观众 。总而言之中国戏 曲就如近代 大文 学家王国维先生所说 : “ 谓 以歌舞演故事也” 。戏 曲与歌 剧 , 均 为 戏剧之类 , 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 , 运用演唱和表演去表现剧作

西 方 歌剧 与 中 国戏 曲在 艺 术样 式 上 的 不 同
等方面的不同
其一 、 西方 歌剧 和 中 国 戏 曲 在 演 唱 方 法 上 有 着 很 大 的 区别 。
西方歌剧是一 门花资不匪 , 由音乐 、 诗歌 、 戏剧 、 舞蹈等构成 的综合 艺术 , 音乐是其 中最重要 的戏剧元素 。歌剧宜 长可短 , 既 可以是一 出悲剧 , 也可以是一本诙谐剧 。歌剧可全场 皆唱 , 亦可 局部歌 唱。歌剧音 乐也许非常简洁而 曲调优美 , 也可处理得 高度 复杂化 。追 溯古 希腊 和罗 马时代 , 西方歌剧 已具雏形 , 主要 以清
据 和 声 部 嗓 音 训 练 标 准 构 成 了 完 整 的声 乐 学 科 声 部 划 分 体 系 。
唱悲剧的形式 ,向民众灌 输道德教育。而歌剧真正引人瞩 目之
地, 则是 l 6世 纪文艺复兴 时期 的意大利 ; 全世 界第一 部对外公
演的歌剧是写于 1 6 6 0年 的《 尤利迪 斯》 。从此 , 从意大利流泻 出
表演 艺术 形式 , 并且 能 与中 国戏 曲媲美 的独 特的 艺术 精 品 , 这就 是被 称为 最高 雅艺 术的— — 西方
歌 剧 。下 面 就 它 们 二 者 在 艺 术 特 色 上 做 个 研 究 性 对 比 。 关 键词 : 歌剧 与戏 曲 文体 特征 情 感表现

对比分析中国戏曲与西洋歌剧的舞台表现形式

对比分析中国戏曲与西洋歌剧的舞台表现形式
学 术探讨
N H T I
S IG
对 比分 析 中 国戏 曲与 西洋 歌剧 的舞台表现 形式



摘要
:
中国戏 曲 是 以 唱
。 ,






打 的 综 合表 演

来 给予 区别 的 音 演 员来 主 音


比如 一 个 小伙子 可 能是 由一位 男
,
的专业 训练 法

,
并且系统 的学 习 歌 剧 中咏 叹 调 的 唱

同 的另一 套 一 一 演 员 的演 唱 区 分不 是根 据演 员音
所 以 能 把女 人 演绎 的 那 么 细 腻与完美 女 人 的 了解 细 小人 微

,
就在于对
。 。
三 种不 同 艺 术形 式综合而成 它 起源于原始 歌 舞
域 的高低
个 特定 的
,
而是根 据 角 色

行当

的特 点


每一

对女 人 的把握信 心 十 足


俗称
,

小花 脸

有一 老 话不就

【 ] 尹新春 l
.
中 国 戏 曲 音 乐 与 西 洋歌 剧 音 乐
,
极大 地 促进 了作者


,
这 样说

红 脸 的关 公
,
白脸 的曹操
之 比 较 [J ] 戏剧 文 学 【 ] 关迪 2 大多是

.
2 00 5
(0 5 )
.
台 艺 术家的创作 力和 观 众 的想 象 力

浅析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的美学特征的差异性

浅析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的美学特征的差异性

浅析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的美学特征的差异性关键词:中国戏曲;西方戏剧;写意与写实;综合性;模仿说戏剧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种必然现象,是人类众多文化活动的方式之一,是人类众多的艺术创造的方式之一,是由演员直接面对观众表演某种能引起观众共鸣的内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戏剧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随着迅速发展的世界,人类的文化活动逐渐增多,但是由于中西方之間的文化、审美观念的不同,便出现了各自相异的戏剧形式。

中国的戏曲形式与西方的戏剧形式的差异性较大,尤其是在美学特种上,中国戏曲强调抒情境界,人的精神境界,缺少自由意志,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文化体现,而西方戏剧重视人物描写和人的意志行动,强调思辨和理性,是重视智慧与主客观思想的西方文化的体现。

一、综合性与单一性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而两种戏剧形式在发展过程却出现了较为相反的结果。

一是由单一走向综合,一是由综合走向单一。

首先是中国戏曲的综合性。

关于综合性,在王国维给戏曲所下的定义中,就已经指出了中国戏曲的综合性特征,所谓“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就是说中国戏曲是一门由演员扮演、借助言语、动作、歌舞等表演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表演故事的综合艺术。

而在早期戏曲艺术刚刚出现的时候,还都只是由最为简单的单一的动作或是言语形成,如上古社会的歌舞,汉代的百戏,都只是作为戏曲诸因素之一的艺术,并不能称之为戏曲艺术。

在其他表演艺术中,称得上综合艺术的很多,如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夜都具有综合性的特征,但与其他综合艺术相比,中国戏曲的综合性程度更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综合的范围广。

艺术一般可以分为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两大类,所谓时间艺术就是依赖于时间而存在的艺术,如音乐、舞蹈等;而空间艺术就是必须在一定空间里才能表现出的艺术,如绘画、雕刻等。

与西方戏剧相比,中国戏曲既不同于话剧的仅是说,又不同于歌剧的光是唱,也不同于舞剧的只是舞,它综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上,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一直都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们都经历了很长的发展过程,并形成了各自的流派和表现形式。

从它们的艺术特征上来看,有以下几点不同。

2013
■在唱法方面西方歌剧一般由宣叙调、咏叹调贯穿始终。

剧中往往要穿插重唱、合唱、舞曲。

西方的声乐体系是按照演唱者的音域和演唱方法来划分成“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包括“戏剧女高音”和“花腔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的。

这个区分是由歌剧的作曲家来给予区别的,一个小伙子可能是由一位男低音演员来主唱的,也可能是由一位男高音或男中音演员来主唱的;而一位老人却也同样可能是要么由男低音来唱、男中音来唱或者是男高音来唱;也就是说,一个剧中人的歌唱艺术风格,是由作曲家和演唱者来决定的。

演员的演唱风格不是根据角色,而是根据曲子和自己演唱的“声部”来决定的。

而在中国的戏曲艺术里,演唱的声乐体系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套———演员的演唱区分不是根据演员音域的高低,而是根据角色“行当”的特点。

每一个特定的“行当”,都有着自己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方法。

比如,小生绝不是“男高音”;花脸也绝不是“男低音”,青衣不能作为“女高音”,老旦也不能作为“女低音”。

任何一位演员,如果掌握了这个“行当”的演唱风格与发声要领,那么就可以演唱这个行当的角
色:一个女演员可以按照花脸的演唱要领来唱好张飞,一个男演员也可以按照花旦的演唱要领来表演尤三姐。

女演员演唱的男角色,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男性的人物,而不是“女声”表演;男演员演唱的女角色,给我们看到的也同样是真真正正的女人,而不会是“男人装女人”———除非他是在表演“女扮男装”或“男扮女装”的人物。

由此可见,二者演唱方面的有着极大的不同。

■在音乐创作方面首先,中国的戏曲基本属于“一曲多用”的范畴,而歌剧则基本属于“专曲专用”。

比如在柴科夫斯基的歌剧《黑桃皇后》中盖尔曼所唱的歌曲,就不能也不应当通过什么手法改造后换上新词在《利哥莱托》中去给利哥莱托演唱。

然而对于中国戏曲来说,它们的乐曲就可以通过板眼变化和曲牌连接来换上新的唱词进行演唱。

比如,豫剧的曲调即可来演唱《花木兰》,也可通过板眼变化和曲牌连接演唱《朝阳沟》。

因此,戏曲音乐构成了“一曲多变应用”的体系,而歌剧则构成“专曲专用”的体系。

■在艺术表现方面1、舞美。

在戏曲舞台上,除去“一桌二椅”和简单的道具外便没了多余的装置,戏剧情节全由演员的虚拟性动作表演而成。

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1]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

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

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

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
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西方歌剧则是花资不匪,重视舞台设计、戏剧动作及道具服装写实的综合艺术。

从而形成了一种力求在各个层面上都达到真实的审美取向。

歌剧的舞台时空在很大程度上也呈现出再现式风格,如大幕拉开后,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个具体的、实在的空间。

观众可从舞台的物质体现判断出戏剧情节发生的大致地点、条件、环境,它传递给审美主体以及观众感受到的信息,都是一个可见的、物质的、具体的实物环境。

歌剧舞台是一个相对固定的空间,截取戏剧生活的横断面,把一切戏剧纠葛都放到这个特定场景中来表现、发展和解决。

换句话说,戏剧情节的延续时间与观众感到的实际演出时间是大致一致的,即所谓虚构的行动的时间等同于演出的时间。

加之歌剧作品的演出形式是一种代言体、分幕制的结构形式,这种分幕分场制又使观众能正确判断出该故事的时间变化,演员的表演也尽可能向“真实”靠拢。

歌剧的这种再现式的时空表现可从其独具魅力的舞美设计来探究。

舞美是个多分子系统,是“五美”的统称,即音响美、灯光美、服装美、化装美和布景美。

综观欧洲戏剧剧场史,那一座座耗资巨大、设计新奇独特、充满玄机的道具和舞台装置、五光十色的华丽布景,确让人叹为观止,无怪乎有人把这门艺术的生产比喻成“重工业”,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19世纪巴黎歌剧院的附属设施已十分完备甚至非常豪华,内部装饰也极尽奢侈,歌剧院中间的大吊灯则重达7吨。

在浪漫主义早期的歌剧中,那种山崩地裂、暴风骤雨的场面随处可见,大量机械装置固定安装在剧场内,幕间的换景十分复杂。

19世纪中叶,当自然主义风行的时候,剧院为了追求与生活中一样的效果,甚至在舞台上造房子,为了表现真实的歌剧场景,全部家具、装饰品都采用生活中的实物,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整个19世纪舞台布景和服饰设计的总体趋势是追求历史真实和写实,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2]。

2、演员表演方面的差异。

西方歌剧在表演上存在着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为代表的西方“体验派”表演风格和以布莱希特戏剧理论为代表的西方“表现派”表演风格。

多数人认为,这两种类型在西方戏剧表演中是一致的,两种风格都认为舞台体验来源于生活体验,又不同于生活体验,都强调表演上的外部技巧是演员体验的结果,然后又反过来刺激演出中体验的产生。

所不同的是“体验派”注重由内到外、“表现派”则注重由外到内。

可以说,体验派和表现派其实都是体验和表现的结合,体验派是体验基础上的表现,表现派是表现基础上的体验。

中国戏曲表演则是“形神兼备”的表演,它要求演员创作角色要先钻进去,认识角色、理解角色,然后跳出来,正确分析,寻找与演员认识和理解相吻合的表现形式。

中国戏曲表演讲究“内心体会”,而不是角色体验。

这种内心体会就是创造角色的“象”,而不是“真”,即所谓的“装龙象龙”,而不是“装龙是龙”。

它不要求表演者进入角色,化为剧中人。

■从发展特点上来进行比较中国戏曲种类在近千年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剧种,除了久负盛名的京剧、越剧、评剧、黄梅戏之外,还有沪剧、淮剧、吕剧、楚剧等十几种各有特色的地方剧种,它们彼此间有同有异,各有所长,在新时期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中国戏曲发展出如此之多的地方剧种,和中国疆域广大、方言盛行是分不开的。

可以想见,说粤语的地区要欣赏京味十足的京剧并不太容易,反过来也是一样,但这种不便也反过来推动了中国戏曲的百花齐放。

与中国戏曲的多种多样相比,西方歌剧的种类无疑是相对单一的。

几百年来西方歌剧的发展并不在于种类的增加而在于体式的自我完善。

意大利歌剧在法国最先得到改造,而与法兰西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

吕利是法国歌剧(“抒情悲剧”)的奠基人,他除了创造出与法语紧密结合的独唱旋律外,还率先将芭蕾场面运用在歌剧中。

在英国,普赛尔在本国假面剧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英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狄东与伊尼阿斯》。

在德、奥,则由海顿、狄特尔斯多夫、莫扎特等人将民间歌唱剧发展成德奥民族歌剧,代表作有莫扎特的《魔笛》等。

至18世纪,格鲁克针对当时那不勒斯歌剧的平庸、浮浅,力主歌剧必须有深刻的内容,音乐与戏剧必须统一,表现应纯朴、自然。

他的主张和《奥菲欧与优丽狄茜》、《伊菲姬尼在奥利德》等作品对后世歌剧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19世纪以后,意大利的罗西尼、威尔
迪普契尼,德国的瓦格纳、法国的比才、俄罗斯的格林卡、穆索尔斯基、柴科夫斯基等歌剧大师都为歌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成型于18世纪的“轻歌剧”已演进、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体裁,它结构短小、音乐通俗,除独唱、重唱、合唱、舞蹈外,还用说白。

奥国作曲家索贝、原籍德国的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是这一体裁的确立者。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贝尔格又将无调性原则运用于歌剧创作中的,歌剧就这样一步步地发展、完善、成熟,发出夺目的光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