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由来教案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优秀6篇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优秀6篇《女娲造人》教案5- 篇一女娲造人一、教学目标1、增强对“人”自身的思考与认识。
2、把握文章的内容,清晰地了解这个神话是如何展开想像的。
3、进一步把握神话的特点。
二、学生分析学生对女娲造人的故事或多或少有一定了解,故事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文章浅显易懂,容易激发学生阅读和研讨的兴趣。
本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是自读能力;二是联想与想像的能力;三是对“人”的自身发展作进一步思考。
三、教学过程1、开门见山导入师:生命是怎样产生的?人类是怎样产生的?这些问题,千百年来,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各个民族都有关于人类起源的民间传说。
这些传说非常有趣。
请学生讨论,发表见解。
出示课题《女娲造人》。
2、阅读译文,尝试想像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看看此题中两则短文的译文。
这两则译文写了哪些内容?请加以概括。
概括的语言尽可能简洁,在能够说清楚的前提下,字数尽可能少一些。
请把概括内容批注在书上。
生:(独立阅读,概括批注)。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段译文有哪些要点。
生: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概括:(1)天地无人;(2)女娲造人;(3)造更多的人;(4)婚姻育人。
师:这四点基本上能够概括这两则短文的主要内容,语言也很简洁。
我们看原文是非常简单的,没有生动的情节,但有人将这则短文扩展成一个栩栩如生、具有很强吸引力的神话故事。
要扩写这必须展开想像,加入一些内容。
请同学们合上书,围绕刚才提炼出来的四个要点,快速展开想像,自编一个神话故事,并在草稿纸上记录自己的故事提纲。
生:(构思自己的神话故事)。
师:大家相互讲,讲了故事后,请推荐一位构思奇妙、讲述生动的同学上台,把自己的故事奉献给全班同学。
生:(一位同学上台讲述故事)。
师:(点评。
点评的标准是:(1)故事是否紧扣了四个要点?(2)想像是否奇妙,大胆?(3)叙述是否生动?)3、阅读课文,比较想像师:我们自己编述了故事,也听了同学讲的故事,四川新繁有一位名叫袁珂的作家,他根据这四点内容编写了一个名《女娲补天》的故事,作家和我们都是根据同一个材料编的故事,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他编的故事有什么不同?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
人的由来教案

人的由来教案课题:人的由来教学目标:1. 理解人类起源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神创说、进化说和智人说。
2. 掌握人类起源史的主要里程碑事件,如人类进化起源、工具的使用和语言的产生等。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和讨论不同理论的优缺点,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一、人类起源的基本概念1. 神创说:宗教观点中的人类起源,如《创世纪》中上帝创造人类的故事。
2. 进化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强调物种的适应性和逐渐演化。
3. 智人说:基因学研究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并在全球范围内扩散。
二、人类起源史的主要里程碑事件1. 人类进化起源:化石记录和基因研究揭示人类的物种起源和进化过程。
2. 工具的使用:早期人类开始制作和使用工具,提升狩猎和生存能力。
3. 语言的产生:人类开始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和传递信息,进一步发展智慧和社会性。
三、不同理论的优缺点分析与讨论1. 神创说:提供了宗教信仰和道德的基础,但缺乏科学证据。
2. 进化说:有大量的化石和遗传证据支持,但还有许多未解之谜。
3. 智人说:基于遗传学和考古学的证据,但仍有争议和研究空白。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看视频或展示图片向学生介绍人的起源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神创说、进化说和智人说的基本概念和背后的理论基础。
3. 事件分析:以人类进化起源、工具的使用和语言的产生为例,通过讲解相关事件和展示相关证据,加深学生对不同理论的理解。
4. 分组讨论与总结: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种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并分析其优缺点。
最后,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5. 总结回顾:对不同理论进行综合比较,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人类起源的未解之谜,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思辨能力。
6.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争议,进一步探索人类起源的奥秘。
教学资源:1. 视频或图片素材:用于导入和案例分析的展示。
2. 文章或图书:用于概念讲解和事件分析的主要参考材料。
生物课优质教案课题名称:人的由来

生物课优质教案课题名称:人的由来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历程,掌握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受精和胚胎发育的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人类生殖系统的能力,以及通过实验探究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注人类生殖健康的意识,以及科学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历程: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现代人类的起源和分布等。
2. 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月经周期和排卵等。
3. 受精和胚胎发育的过程:受精的过程,胚胎发育的阶段和特点,孕期保健等。
4. 人类的遗传和变异:遗传和变异的概念,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
5. 人类生殖健康: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的概念,避孕和节育的方法,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的预防等。
三、教学策略1.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历程,以及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实验与观察:布置适当的实验任务,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人类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受精和胚胎发育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生殖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 互动问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6. 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7. 课堂小结和反思:通过课堂小结和反思,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情况、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2. 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5篇可选)

《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5篇可选)第一篇:《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1一、课程资源分析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自古以来就一是个被人们关注的问题,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通过电视节目或其他途径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可以从学生的记忆中挖掘课程资源,用于课堂教学。
神创论和进化论的观点,是可开发利用的有效课程资源。
两种观点的争论至今还在延续,有效开发利用学生知道的相关内容,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佳途径。
一些关于类人猿的图片资料也是可开发和利用的良好的课程资源,学生对类人猿的形态、生活习性等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挖掘学生的猜想潜能,让学生通过对类人猿和人的比较总结猜想,类人猿是怎样进化成人的。
早期人类的化石做为一种重要证据,可以让学生分析早期人类的化石证明自己的分析与猜想。
二、教材分析本节是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开篇内容。
人的由来与人的发展情况,会使学生感受到人类历史的渊远与进步。
会设想今后人灯将怎样发展。
想到了人类的发展,就会想到与人类发展相关的生物圈中的各种问题:首先要了解人类自己,如人类自身的结构与生理功能,人类的健康问题等等;人类的发展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环境的质量与人类的发展密切相关。
所以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对把把学生引入对本单元的学习起着领航作用。
三、学情分析人类的的起源中,关于神创论学生通过电视节目或其他途径也多少知道一点。
只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都能说出一些。
关于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学生也知道一些,为学生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看一看,这些类人猿的形态,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
七年生物第一章人的由来教案

(1)理解人类进化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让学生明白进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不同阶段有其特点;
(2)区分人类进化中的关键事件:如何判断哪些事件对人类进化具有决定性作用,如直立行走、大脑发展等;
(3)掌握人类生物学特征的科学依据: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人类特征的演化过程。
举例解释:
-在解释人类进化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时,可通过时间线图、化石证据等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进化过程;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显得不够积极主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熟悉或者是对自己的观点缺乏信心。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此外,实践活动的设计还有待优化。虽然学生们对实验操作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在操作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没有完全理解实验的原理。为了提高实践活动的效果,我计划在下次课程中增加实验前的讲解环节,让学生们更清楚地了解实验目的和操作方法。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影响。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人类进化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到人类进化的痕迹。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探讨人类进化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及适应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提升生命观念:使学生理解人类起源和进化过程,认识到生命演化的连续性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第1章 人的由来(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教案)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过程与方法:1.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2.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教学难点】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教法】观察法、分析法【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多媒体课件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自从人类第一次冲出地球、飞向太空、登上月球,接连向火星、木星、土星发出探测器以来,至今仍未发现生命。
这说明了什么呢?生:只有地球是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
师:对,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从中去思考人与地球上生物圈的关系。
生:(一学生领读、全班齐读)师:我们人类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依赖于生物圈,同时人类的活动还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并进一步探究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孩提时代你们向爸爸妈妈提出的问题。
也许爸爸妈妈的回答给你幼小的心灵以暂时的安慰,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又有了新的困惑。
从这一节课开始,让我们共同解答你们的这些困惑。
“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让我们追随科学家的足迹来探究人类起源的奥秘。
二、小组讨论,探究新课师: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的。
在这方面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生:(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师:说到人类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和他的《物种起源》。
初中生物教案人的由来

初中生物教案人的由来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2. 掌握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3. 了解人类的特点和生存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2. 掌握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3. 了解人类的特点和生存能力。
教学难点:1. 掌握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2. 了解人类的特点和生存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中学生物教材《生物》;2. 教具:图片、视频资料;3. 实验器材:显微镜、标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15分钟)1. 讲解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2. 比较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3. 分析人类的特点和生存能力。
三、实验(1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人类细胞标本,了解人类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四、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五、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关系和人类的特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以“人的由来”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对人类起源的看法和观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人类的起源和演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对人类与其他动物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观察,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也得到了提升。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案例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探究和思考。
七年级下册生物《人的由来》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生物《人的由来》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人的由来》教案人教版理论上将人类起源过程分为古猿阶段、亦人亦猿阶段、能制造工具的人的阶段三大类。
后阶段包括猿人和智人两大时期,又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生物《人的由来》教案人教版,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人的由来》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起源;概述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现代过程中人类的形态结构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能力目标:尝试区分事实和观点;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认同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其形态和实用工具等的变化;难点:认同古人类化石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概述人类在起源发展过程中其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工具无教学过程导入新闻:在山西吉县人祖山发现疑似女娲遗骨。
根据同位素测定,该遗骨为6200年前生活的古人,可能是传说中的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
女娲造人,上帝造人,都是传说,那么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虽然有不同的说法,但目前证据比较充分的还是达尔文的进化论。
课时完成教师:达尔文在比较了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后,提出了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大家阅读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这些古猿今天分布在地球哪些地方,他们的生活有哪些共同点?(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与人类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区别,这些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祖先都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以前,森林古猿分布在亚、非地区,尤其是非洲热带雨林,他们树栖,和现代类人猿一样。
用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东非大裂谷地区的气候变化,提出问题让学生丰组讨论。
(1)东非大裂谷地区的热带丛林变成稀树草原,对那里的森林古猿产生了什么影响?(2)如果你是当时森林古猿,你将面临怎样的选择呢?下到地面上生活得的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代想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他们的前肢逐渐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工具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也逐渐变得灵活。
人类起源教案:初中生物人的由来

【人类起源教案】第一部分人类起源的概述人类起源的研究始于人类自我意识的诞生,伴随着每一次发现化石、研究遗传变异的进展,我们对人类起源的认知也在发生着变化。
以下是人类起源的概括:1.人类是哺乳动物之一,属于灵长目,智人的祖先为直立人。
2.人类起源树是复杂的分支系统,智人和直立人是其中两个分支。
3.人类进化是长期的过程,涉及到头脑、行动、力量、社交和生育行为等多个层面。
第二部分直立人和智人的起源1.直立人的起源直立人是人类的祖先,最早出现在约700万年前的撒哈拉非洲,经历了几次分支、灭绝和合并的过程,直到新热带草原的出现,人类才逐渐从树上下到地上,实现了直立行走。
最有名的直立人为奥斯特拉利皮特库斯,它很可能是智人的共同祖先。
2.智人的起源智人起源于约20万年前的非洲,这时候人类的外貌已经基本与现代人相似,进入了智人时代。
智人的发展包括灭绝许多其他人种和迁徙至不同的区域,最后成功发展成为现代人类。
第三部分人类起源的驱动因素1.环境因素:生命的起源是因为适应环境的需求,如气候变化和资源分配等。
2.基因突变:人类的智慧和语言本能是因为在基因突变过程中出现了优势基因的变异。
3.文化进化:人类的思维、行为、道德、价值观等都被文化进化影响,这种进化是人类智慧的标志。
第四部分人类起源的争议1.人类起源的起点:无法确定原始生命形式具有哪些特征、性质,因此无法准确地确认其起点。
2.进化过程中的关键点:从直立人到智人的进化过程中仍存在这样的争议,如何确定历史上最终触发智人进化的因素,也是人类学上久远的争议。
3.多个人种交配的结论:近年来的新技术让人们重新评估人类演化史,它表明不同人种之间有过交配和杂交,这在过去是没有得到承认的。
总体来说,人类起源在各个领域的研究仍在继续发展,我们可以像一个科学家一样理性、客观地去思考这个问题,利用现代科技来推动人类对未知的深入探索。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人的由来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
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概述
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2.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图片等资源,锻炼观察能力、短时间内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资料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比较人类与类人猿存在的亲缘关系和从已发现的古人类
化石等方面的事实,让学生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类起源观点。
2、通过我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让学生知道我国是文明古国。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古猿到人的进化
2.教学难点
文化发展与人类进化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
主要采用多种媒体演示(视频、图片等)、启发互动、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等策略,引导学生观察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观察、资料分析、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达成学习目标。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人类的起源
人类和类人猿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来的。
二、人类的发展
1.化石
2.人类的发展历程。
人的由来试讲生物教案

人的由来试讲生物教案生物教案,以人的由来试讲。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2. 理解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关系;3. 掌握人类的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二、教学重点。
1.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2. 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关系;3. 人类的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三、教学难点。
1. 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证据;2. 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点和区别;3. 人类的生物学特性和适应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照片,引出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介绍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包括人类的祖先、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地理分布等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点和区别。
3. 讲解,详细讲解人类的生物学特性,包括人类的解剖结构、生理特征、遗传基因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人类作为一种生物的特殊性。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实验,观察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点和区别,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
5. 总结,归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证据,总结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概括人类的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6. 拓展,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或参观博物馆,加深学生对人类起源和进化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思维活跃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评价其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包括阅读资料、写作业等,评价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存在着许多误解和疑惑,需要更多的案例和实验来帮助他们理解。
同时,我也意识到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才能更好地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馈。
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和学生的反馈,我发现学生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关系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幼儿园人类起源探寻详细教案

幼儿园人类起源探寻详细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人类起源探寻一、教学目标:1.认识人类起源的概念;2.理解人类起源的过程;3.掌握一些与人类起源相关的知识;4.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准备:1.计算机和投影仪;2.与人类起源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3.分组活动的准备:纸、笔。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个关于人类起源的短视频或展示一些人类起源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探索人类起源(1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与人类起源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让幼儿观察这些图片和视频,引导他们描述人类起源的样子和生活形态。
然后,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怎样产生的?帮助幼儿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
3.分组探索(20分钟)将幼儿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记录组员们对人类起源的问题和疑惑。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幼儿梳理思路和解决问题。
4.分享和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问题和疑惑,并与其他小组的代表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师引导幼儿归纳总结他们的问题和疑惑,并进行梳理和解答。
5.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针对幼儿的问题和疑惑,做一些简单的知识讲解。
包括人类起源的几个假说(如神创说、进化说等)、人类的共同祖先、人类和猿类的关系等内容。
通过简单的语言和生动的图片让幼儿快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6.游戏学习(15分钟)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幼儿进行“演化大赛”。
将幼儿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动物(如狼、猩猩、人类等)进行演化模拟比赛。
幼儿通过比较不同动物在生存环境中的优势和劣势,了解演化的原理和规律。
7.总结回顾(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回顾,并鼓励幼儿提出新的问题和疑惑。
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激发幼儿继续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延伸活动:1.幼儿继续在家中和家长进行探讨,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与人类起源相关的知识;2.教师准备相关绘本书籍,引导幼儿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人类起源的故事和知识;3.安排实地考察活动,如参观博物馆等,让幼儿通过实地观察和体验进一步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人类的演变过程讲解教案

人类的演变过程讲解教案一、引言。
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主要物种之一,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从最早的古猿到现代人类,人类的演变历程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
本教案将从人类的起源开始,讲解人类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演变历史。
二、人类的起源。
1. 古猿时期。
在约6000万年前,古猿出现在地球上,它们是人类和现代猩猩的共同祖先。
古猿主要生活在非洲和亚洲地区,它们的生活方式主要是以采集植物和捕猎小动物为主。
2. 原始人类时期。
约200万年前,原始人类出现在非洲地区。
他们的外貌和现代人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头骨更大,身材更矮小。
原始人类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生活在山洞或者简单的遮蔽物下。
3. 尼安德特人时期。
约40万年前,尼安德特人出现在欧洲和西亚地区。
尼安德特人的智力和体型都比原始人类更加发达,他们已经开始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武器,生活方式也更加先进。
4. 智人时期。
约20万年前,智人出现在非洲地区。
智人的外貌和现代人类非常相似,他们的智力和体型都比尼安德特人更加发达。
智人开始使用更加复杂的工具和武器,他们还学会了使用火种和制作简单的陶器。
三、人类的演变过程。
1. 智力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智力不断发展,他们学会了使用更加复杂的工具和武器,掌握了火种和农业技术。
智人的社会结构也开始发展,出现了更加复杂的社会组织和文化活动。
2. 种群的迁徙。
随着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人类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迁徙。
他们从非洲向其他大陆迁徙,逐渐扩大了自己的生存领域。
随着迁徙的进行,不同地区的人类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种群和文化。
3. 文明的兴起。
约1万年前,人类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他们学会了种植农作物和驯养动物,建立了定居点和城市。
人类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活动也变得更加复杂,出现了更加发达的文明和社会制度。
四、总结。
人类的演变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
从古猿到现代人类,人类经历了数百万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和社会制度。
初中生物人类起源学习教案:充分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初中生物人类起源学习教案:充分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起源和进化的重要意义;2.认识人类的物种特征和演化历程;3.探究人类智能和语言能力的演化和发展。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通过展示一些早期人类的骨骼、工具和艺术品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知道人类自从诞生以来,已经经历了很长一段演化历程。
2)让学生分组分享各自所了解的人类起源和进化信息,这样可以让学生先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做一些脑力激荡,为之后的课程内容打下扎实基础。
2.知识讲解环节:1)介绍人类演化的一个完整的故事,包含人类的起源、进化和未来发展等方面的信息让学生了解每个历史时期,人类的体态特征、生活习惯、语言交流和社会文明等方面的变化和进步。
2)特别强调人类的语言能力在演化历程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分别讲解语言的功能、起源和发展,对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辅助教学。
3.实践环节:1)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直观感受人类演化的不同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例如,对于人类的智商、语言和文化方面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感受人类的心智能力和社会文化的演变历程。
2)带领学生在课堂上模拟早期人类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体验早期人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所必须具备的生存技能和文化素养,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验能力和创意思维。
4.总结环节: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一些重要概念和故事做一下概括和解释,巩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
2)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进一步深挖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评价:1.以小组工作或个人报告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对人类起源和进化的理解和认识。
2.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研究报告和思维创新等方面进行评价,重点衡量学生在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方面的整体表现和提升。
3.鼓励学生通过成果展示和参观考察等方式来拓宽和增强自己的人文、历史、文化等素养和视野。
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历史是科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的本质和命运。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第一章人的由来复习教案

第一章人的由来(1)身高突增(显著特征);(2)神经系统及心肺功能明显增强;(3)突出特征:性器官迅速发育。
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等现象。
二、巩固练习1.在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需要通过的器官是()A.卵巢B. 胎盘C. 输卵管D. 小肠2.青春期的最显著特点是()A.身高突增B.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明显增强C.神经系统功能明显增强D.性器官迅速发育3.下列有关人的生殖器官及功能对应正确的是()A.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B.睾丸产生卵细胞分泌雄性激素,卵巢产生精子分泌雌性激素C.睾丸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卵巢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D.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雌性激素,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雄性激素4.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都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青春期不提倡的是()A.生活要有规律,积极参加文体活动B.与异性正常交往,男女相处有礼有节C.少吃刺激性食物,避免声带发生病变D.面对心理困惑,拒绝向任何人倾诉5.“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胎儿从母体获得营养及排出废物的结构是图中的()A.[1]和[2]B.[2]和[4]C.[1]和[3]D.[1]和[4]6.下列关于人类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A.胎盘和脐带是胎儿在子宫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B.受精卵形成及分裂形成胚泡的部位分别是输卵管和子宫C.父母的全部遗传物质可通过精子和卵细胞传递给后代D.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表现出的第二性征与激素有关7.下图是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胚泡移入④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B.精子在③中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C.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D.进入青春期,女孩会来月经是与④分泌激素有关8.青春期是人生最重要最美好的时期,以下观念错误..的是()A.要学会明辨是非,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B.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会与人交往C.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心肺功能D.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要做任何家务劳动9.图一为人类进化历程,图二是人与黑猩猩的骨骼特征比较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一中所示的人类进化的历程排序为________ .(填序号)(2)图一中②具备.(多选)A.直立行走的能力B.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的能力C.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的能力D.使用火的能力E.使用语言的能力(3)图二中表示人手的是________ (填编号),人的手比黑猩猩的”手“更灵巧.人手与黑猩猩的”手“都有节,形状相似.(4)由图二可以看出黑猩猩的头骨与人的头骨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人的________大,黑猩猩的颌骨突出.(5)类人猿与人类的形态相似,它们也能用”手“灵巧地拿起东西,大脑比较发达,能表现出喜、怒、哀、乐等表情,还能模仿一些人的行为.这说明什么?10.如图为女性生殖系统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1)卵细胞若在________ 填字母)处遇到精子,便可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2)受精卵不断分裂和________ ,逐渐发育成胚胎,经过大约________ 周后,胎儿发育成熟.(3)胚胎发育的场所是________ (填字母),胚胎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是由母体通过________ 和脐带提供.三、布置作业完成《面对面》中的好题随堂练教学反思本节课复习过程中,能够重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体现课改的要求。
人类的起源教学设计

人类的起源教学设计人类的起源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1)大胆言说自己成长中的烦恼。
(2)与别人交谈努力做到口齿清楚,态度大方,话语通顺完整,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说话不要带口头禅,不重复。
2、能力目标:(1)通过了解成人对成长时期烦恼的认识,审视自己的所谓烦恼,重新评价自我,也要为朋友、同学排忧解难。
(2)写作要围绕中心,有主题。
写自己要能写出独特的认识,写别人要注意本人的审视和评论,帮朋友解忧要注意语言的针对性。
3、情感目标:认识自我,以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烦恼、挫折等。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1)一份详尽的活动计划。
(2)有充足的图片与录像资料。
(3)关于中学生烦恼的文学作品。
(4)为学生提供相应资料袋、彩色粉笔、话筒、多媒体室等。
2、学生准备(1)列出自己的困惑和烦恼并分析原因及影响,想想在其他人遇到和你一样的烦恼时,你会提供什么样的建议,找到克服烦恼的方法和语言;拟好发言提纲。
(2)你作为一名小记者,设计好自己采访问题,向父母或长辈进行采访并做好记录。
见下表:采访情况记录表采访对象采访地点采访时间采访内容:长辈寄语:采访心得:(3)各学习小组进行分工,每位同学至少准备一项内容且每项内容至少有一位同学准备。
(4)提倡从课外收集搜集补充相关材料,也可以从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中借鉴一些内容或思想。
(5)在教室或多媒体教室适当地点布置好活动场所(可借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艺术人生”等节目的场景,营造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交流环境)活动步骤(一)活动准备1、用一周半时间进行材料搜集,并对材料进行整理装进资料袋(资料来源主要利用周末在阅览室或网上查询)。
2、语文课代表可根据搜集资料内容,协同主持人设计课堂展示计划并与语文老师一起讨论论证展示活动的可行性。
3、组织安排班级同学自愿分成六组,主持人写好开场白、串词,确定知识竞赛并用小纸条写出来,设计好结尾语,买奖品、会场布置等4、学习兴趣小组组织学生设计一期以“成长的烦恼”为主题的黑板报,要求主题鲜明。
人的由来教案

人的由来教案人的由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的由来;(2)掌握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3)了解人类与动物的区别。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听说能力;(2)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人类的由来,培养学生的爱护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对于自身价值的认识,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2. 人类与动物的区别。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的理解;2. 学生对于人类与动物的区别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是如何出现在地球上的呢?”通过图片展示与学生讨论,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对人类起源的探究。
2. 探究(25分钟)2.1 呈现材料:展示人类起源的相关图片和文字材料,包括古人类化石的发现、人类起源的理论等。
2.2 学生合作研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段材料,让他们合作阅读、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问题:1)什么是人类的起源?有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理论?2)古人类化石的发现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列举几个重要的古人类化石。
3)人类进化的过程有哪些关键时期?请分别介绍。
2.3 分组讨论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补充或发表自己的观点。
3. 梳理(15分钟)3.1 教师讲解:根据学生的合作研究和讨论,教师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进行详细的讲解,重点突出人类的进化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与动物的区别。
3.2 学生思考:提出问题:“为什么人类能够在地球上生存并不断发展?”让学生思考人类与动物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人类的智慧如何使其在地球上生存并不断发展。
4. 练习与拓展(20分钟)4.1 小组讨论练习:将学生再次分成小组,给出以下问题,让他们合作讨论,并在班级上进行展示。
问题:1)请列举人类与动物的不同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能力目标:1.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2.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教学难点: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孩提时代你向爸爸妈妈提出的问题。
也许爸爸妈妈的回答给你们幼小的心灵以暂时的安慰,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又有了新的困惑。
从这一节课开始,让我们共同解答你们的这些困惑。
“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让我们追随科学家的足迹来探究人类起源的奥秘。
从而引出课题。
任务一: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区别【问题引导,自主探究】借助相关图片及文字,进行自主探究,结合生活经验和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2.为什么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却在日益减少呢?3.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别呢?【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2.借助资料,共同分析、感悟、提升。
【链接资料】大猩猩生活在非洲西部和东部的赤道地区;黑猩猩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雨林中;长臂猿生活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以及我国的云南省;猩猩生活在亚洲的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中。
它们依靠从森林中获取的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
它们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也不能像人类那样进行语言和文字的交流。
3.我们对森林古猿的一支转变成人类做了初步的分析,那对此是否有什么证据呢?引出下面的学习内容。
任务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问题引导,自主探究】借助P4的资料分析和相关文字,解决以下问题:(1)就“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她的上肢和下肢是否有区别?根据四肢和骨盆的形态,想像一下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2)“东非人” 用图中所示石块做什么?从石块的形状来推测,“东非人”在使用工具方面已经具有什么能力?【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观点,提出新的疑惑。
2.通过观察分析,说出“露西”少女的运动方式。
3.观察观察“东非人”头骨化石及复原像得出:“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
4. 根据上述化石以及它们的遗物,请推测一下古人类当时的生活状况。
【视野拓展,感悟提升】1.分组表演:请一位同学选择三位好朋友,自己想好一句话并告诉其中一位,要求他只用表情或动作把这句话的意思传给第二位,由第二位再用同样的方式传给第三位朋友。
最后由第三位朋友用语言表达出原意来。
2.小结:通过这样的过程,原话的意思改变了没有?由此可见,语言在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语言使我们大家能进行很好的交流。
没有语言而仅用肢体去表达,会产生很多的误会。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充分而恰当地运用语言。
强调:语言交流是动物与人的本质区别之一。
经过漫长的岁月,人类从弱者变成了强者,现在人类已经强大到可以影响生物圈的面貌。
【巩固训练,自我检测】1.完成巩固训练,进行自我检测。
(1)人类最初起源于()A.类人猿B.黑猩猩C.森林古猿D.金丝猴(2) 下列不属于人类特有的特征的是( )A.有复杂的语言B.使用工具C.直立行走D.大脑发达答案:B(3)根据“露西”少女的化石下列猜测符合化石特征的是()A. “露西”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工具B. “露西”时代的古人类不能直立行走,前肢和后肢是一样的C. “露西”时代的古人类的手臂已开始变得灵巧D. “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大脑已经很发达答案:C(4) 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是()A.由于其他动物入侵B.为了躲避敌害C.为了扩大领地D.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变化答案:D(5)人类进化四个阶段中,最关键的阶段是()A南方古猿 B能人 C直立人 D智人答案:C2.推荐学生代表回答,学生互评。
(个别题目说出做题思路)【梳理总结,反思升华】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将本节知识进行梳理。
2.谈谈这节课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3.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除了化石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请你们课后模仿科学家的研究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并与同学交流。
第二节人的生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描述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能力目标:通过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与父母交流自己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增进与父母的情感重点:1. 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2. 胚胎发育过程难点:胚胎发育过程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孙悟空怎么来的?哪吒怎么来的?种子怎么来的?小鸡怎么来的?那么,你又知道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吗?(让学生发表意见)任务一: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问题引导,自主探究】结合课本8页至9页文字及示意图,进行自主探究,并解决以下问题。
1.男性生殖器官主要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并填注图Ⅳ—4.2.女性生殖器官主要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并填注图Ⅳ—6.3.想一想,图中所示有关结构的功能,哪些已经在你身上发生?哪些还没有发生?4.男女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什么?5.子宫的名称和它的功能有关吗?为什么?6.类比:请你概括出下列三组器官在功能上分别有什么共同点。
(1)输精管和输卵管(2)阴茎和阴道(3)睾丸和卵巢【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2.课件展示男、女性生殖系统图,请各个小组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检验学生的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内合作学习的情况,并给予表扬和肯定!(注意按生殖细胞产生、排出的过程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3.师质疑:“一个人究竟怎么来的”呢?任务二:生殖过程【问题引导,自主探究】结合课本9页至12页文字及示意图,进行自主探究,并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叫受精?2.受精的部位在哪里?3.受精卵要发生什么变化?4.胚泡要植入什么部位?5.你能试描述受精的过程吗?6.你能试描述发育的过程吗?7.胚胎与母体通过什么进行物质交换?【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2.课件展示:卵细胞产生、受精过程、生殖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所获的知识,对相关难点处结合动态画面进行适当讲解。
3.引导学生尝试用图解形式归纳生殖过程:【视野拓展,感悟提升】1.阅读13页“科学·技术·社会”,试分析说明:试管婴儿是否就是在试管里培育婴儿?试管婴儿的含义是什么?这项生殖技术有何应用价值?(小组内选派代表发言)不同小组之间可以补充并评价。
2.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一位母亲在怀孕期间体重增加了14千克,其体内的胎儿重4千克,胎盘重1千克,羊水重1千克,子宫1千克,增多的血液重2千克,……尽管感到“不堪重负”,但却时时幸福着、快乐着。
说说你对母亲怀孕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父母?怎样报答父母的生育和养育之恩?【巩固训练,自我检测】1.完成巩固训练,进行自我检测。
2.推荐学生代表回答,学生互评。
(个别题目说出做题思路)附:(1)男性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器官是()A.附睾B.睾丸C.精囊腺D.前列腺(2)产生卵细胞、形成受精卵及胚胎发育的场所是()A.卵巢、输卵管、子宫B.卵巢、阴道、子宫C.输卵管、子宫、卵巢D.卵巢、子宫、子宫(3)胎儿和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通过的部位是()A.脐带B.胎盘C.子宫D.子宫内膜(4)下列有关人的生殖发育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发育的起点是刚出生的婴儿B.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C.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相结合D.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是子宫(5)“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与这种变化直接相关的器官是()A.雌性激素B.子宫C.卵细胞D.卵巢(6)图示女性生殖器官,并表示受精、受精卵发育和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
①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 ] 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②男性性器官产生的i和g在[ ]________处相遇受精完成;受精卵f分裂后形成的胚泡慢慢移动到子宫中,最后植入[ ]________。
③h表示________。
(A、受精卵 B、卵细胞 C、胚胎 D、精子)④胚胎发育成胎儿后,最后通过________________从母体中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
【答案】(1)B (2)A (3)B (4)A (5)D (6)①[c]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②[b]输卵管[d] ③C ④胎盘【梳理总结,反思升华】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将本节知识进行梳理。
2.谈谈这节课的学习收获及感悟第三节青春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描述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特点。
2.知道青春期男、女生出现的生理现象:遗精与月经及生理期卫生。
能力目标会分析、绘制坐标曲线图,培养观察、分析、对比与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讨论和交流,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体变化,共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2. 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和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
重点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特点。
难点;分析、绘制坐标曲线图。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同学们正在步入一个重要的发育时期——青春期,这是个人生长发育发生变化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自己和同学们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后还会有哪些变化呢?“怎样面对这些变化?”是我们健康度过青春期的关键。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并解决以下问题。
一青春期的身体变化1.分析课本14页的坐标曲线图并解决相对应的讨论题。
2.青春期身体变化的显著特点有哪些?3.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性器官的迅速发育,男、女生出现的生理现象分别是什么?4.男女生为什么会出现遗精和月经现象?女生在月经期应注意那些卫生状况?二青春期的心里变化及其卫生5.对照课本14图结合自身实际,与同学交流讨论,青春期出现过哪些心里矛盾?应当怎样正确处理?【展示交流释疑解惑】根据问题提纲自主学习,小组内交流。
师生之间共同分析、感悟、提升:1.根据坐标曲线图中横纵坐标所代表的意义显示曲线变化的内涵:男、女生身高突增的年龄不相同,女生早于男生;男、女生睾丸和卵巢开始迅速发育的时间也不相同,女生也早于男生;而且男、女生身高突增的年龄与相对应的睾丸和卵巢开始迅速发育的时间是相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