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研究报告共38页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分析一、引言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在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实验旨在分析一个实验报告所涉及的管理信息系统内容及其对企业的重要性。
二、实验报告内容概述实验报告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 - 系统分析和设计 - 数据管理- 系统部署 - 系统维护三、系统分析和设计在实验报告中,系统分析和设计部分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对企业需求的分析和系统设计,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信息资源,提高效率。
四、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是管理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实验报告中的数据管理部分,可以了解到企业如何有效地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数据,以支持决策制定过程。
五、系统部署系统部署是指将设计好的管理信息系统实际应用于企业运营中的过程。
实验报告中的系统部署部分将展示系统如何部署到实际运行环境中,并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估。
六、系统维护系统维护是管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持续不断的关键活动。
通过实验报告中的系统维护部分,可以了解到企业如何采取措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运行。
七、实验报告对企业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报告中所涉及内容的分析与探讨,我们可以看出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优秀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
八、结论本实验报告分析了一个涉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验报告,从系统分析和设计、数据管理、系统部署和系统维护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实验报告的分析,可以看出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有助于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能力。
以上是关于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的分析,希望可以对读者对管理信息系统有更深入的了解。
气井合理产量研究
第 6 页 共 38 页
气井合理产量研究
(3)节点分析方法以整个气井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节点实现整个系统的压力降 彼此关联,进而提供给人们正确的气井系统压力损失分析方法; (4)节点分析方法通过绘制系统的流入与流出动态曲线,可以得到各种变量不同 组合下的产量和节点处的压力(如果是函数节点,则得到的是该节点处的压力降)。 1.2.3 优化配产方法 系统优化配产方法本质上是节点系统分析方法的更进一步应用和拓展, 它主要体 现和突出系统优化思想,借助于系统优化理论,通过建立描述生产过程的生产模型, 辅以约束条件,目标最优化等条件来进行模型求解,使其真正具有优化功能达到优化 配产的目的。 最早该方法的提出是为了解决油气田产量规划问题, 随着进一步的发展, 人们又逐渐把它应用到单井合理配产的问题中。 油气田优化配产方法的研究可以追溯到 1958 年 Aronofs 和 Lee 在 JPT 杂志上发 表的题为“A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for Scheduling Crude Oil Production” 的文章。 文中运用线性规划方法研究了以生产效益最大为目标的有限多个均质油气藏 的生产问题。之后又有许多文章发表,如 Rowan 和 Warren 介绍了怎样以最优控制模 型来系统地阐述油气田的开发问题,O`Dell 等人系统地提出了一个最优化模型来确 定多个气田的最优化开发与生产规划。但在 1985 年以前,这些文章只属于探索性的, 优化方法在油气田配产决策中的应用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因此在油气田生产领域 中成功的应用仍然很少。1985 年以后,由于油气田开发的实际需要和优化方法以及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合理分配产量实现最佳经营是决 策苔者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怎样建立优化配产模型。我国、 美 国和前苏联等国的一些科研单位、 大专院校及石油公司都积极地使用优化技术研究各 种各样的油气开发配产问题,在建模、求解和应用等方面都有了较好的研究工作。 建 立优化模型主要体现在以下儿个方面: (1)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建立优化模型,其目标函数一般是投资资金、利润、 生产成本、措施费用和最大产量等等,如 1992 年 Leon Ladson 等在数值模拟预测气 臧开采状态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气藏在某一特定时间产量最大,每月产气量与实际需 求之间的差异最小为目标分别建立优化模型,模型的决策变量是各井的产量,约束条 件是产量非负性和最大生产能力,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都是决策变量的函数。模型是 通过有限差分法进行求解。 我国石油大学葛家理教授建立了一个成组气田开发优化配
TRIZ总结及案例分析(共17张)
9
第9页,共17页。
1.空间(kōngjiān)分离:将矛盾双方分离在不同的空间(kōngjiān),以 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当系统矛盾双方在某一空间(kōngjiān)只出 现一方时,空间(kōngjiān)分离是可能的。
TRIZ总结及案例 分析 (àn lì) 第1页,共17页。
TRIZ所学的主要(zhǔyào)内容:
TRIZ法基本思想和体系
专利分级与系统进化S曲线 技术系统进化及理想化
物理矛盾与技术矛盾解决原理
物质场模型分析
ARIZ算法简介 TRIZ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2页,共17页。
TRIZ法中的科学思想及思维
的子系统,子系统又可以分为更小的子系统,一 直到分解为由元件和操作构成。
3. 一个整体技术系统,由于研究的需要也可以视为更 大环境下的子系统,系统的更高级系统称为超系统 。
4
第4页,共17页。
技术系统进化(jìnhuà)S曲线
技术成熟度
发明
改进 成熟 时间
5
第5页,共17页。
6
第6页,共17页。
逻辑三法 (1)比较分类法
(2)归纳法 1)通过归纳找到普遍规律 2)通过归纳提出科学(kēxué)的假说和猜想
3)通过归纳指导科学实验
(3)分析法
1)系统分析法
2)功能结构分析法 3)组成组元分析法
3
第3页,共17页。
系统进化S曲线
技术系统(xìtǒng)介绍
1.所有实现某个功能的事物可称为技术系统。 2.一个技术系统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执行自身功能
8
第8页,共17页。
系统工程与需求工程方法详解演示文稿
可以理解、建模和管理的,识别每个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以便
能理解、定义和建模它们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交互方式;
➢ 因为没有一个系统是完全正确的,能反应一个不断变化世界的发
杂性,所以要准备好试验不同的系统模型直到找到一个最合适的。
第18页,共38页。
➢ 一个系统保留太长时间是有害的。 ➢ 必须领会到系统分析时没有完全正确的答案;
第19页,共38页。
4.1.3 系统分析员
1. 系统分析员职责
❖ 研究使用单位的存在问题和需要,理解组织(使用单位)的目标、 结构和业务过程;
❖ 确定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改进使用单位工作的最佳方法;
❖ 帮助系统用户和管理者定义新的或增强的系统的需求
公告、公司新闻等。
第36页,共38页。
•收集和研究业务文档的优缺点
❖ 优点
第11页,共38页。
➢ 稳定的不稳定的系统。一个稳定的系统表现为动态平衡,或通过状态 改变对内部和外部事件做出反应,但改变是非常微小的或返回到一个接 近于以前的状态;一个不稳定的系统对内部和外部的反应是不确定的、 不可预期的或大多时候 比例失调。
➢ 自适应和非自适应的系统(或活动的和非活动的系统)。一个 自适应或活动的系统是一个能回应环境变化和外部干预事件的 系统;一个非自适应或非活动的系统是对环境变化和外部干预 事件不能做出回应的系统。
第29页,共38页。
访谈过程中:
❖ 要注意观察身体语言和感情流露,帮助准确理解;
❖ 要坦诚,并创造和谐的环境; ❖ 要告诉被访问者调查内容的用途;
❖ 以自己的理解复述被访性问题,时刻领会调查不是评价或批评;
❖ 要使用清晰和准确的语言,不要使用过于专业术语; ❖ 避免冗长和复杂的问题,及时中止不必要的访谈; ❖ 不要用“你们”对一组人提问等; ❖ 大部分时间是倾听和记录。
系统工程初步系统分析
18%
35%
25%
精选ppt
24
鱼骨图+ABC分类法 案例 某炼油厂市场营销问题的分析
接续前面的5类原因,把原因当做问题,继续找出 原因的原因,直到找到根本原因。
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计算出每种根本原因所占 的比重:
“营销人员数量少”,在产生问题过程中所占比重为 35%,
“广告宣传差”为18%,
“小包装少”为25%,
三者在产生问题过程中共占78%的比重,可以被 认为是导致该炼油厂产品市场份额少的主要原因。
***注意图中共有10个三级原精选因ppt
25
鱼骨图+ABC分类法 案例 某炼油厂市场营销问题的分析
该案例也反映了“20:80原则”:
20%的原因往往导致了80%的问题 由于条件限制,不能100%克服所有造成问题
通过合理分配时间和力量到总数中的少数部分
,将会有更好的效果
精选ppt
19
帕累托图
精选ppt
20
ABC分类法
精选ppt
21
鱼骨图分析
案例:某炼油厂市场营销问题的分析
精选ppt
22
鱼骨图+ABC分类法 案例 某炼油厂市场营销问题的分析
图中的“鱼头”表示需要解决的问题,即该炼油 厂产品在市场中所占份额少。
精选ppt
17
ABC分类法
ABC分类法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首 创的。常称之为“80对20”规则。
帕雷托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美国20%的 人却掌握了全国80%的财产,而另外80% 的人只掌握了20%的财产,
很多事情都符合该规律,应用此规律到一 般管理中。
精选ppt
18
ABC分类法
某学院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作业报告
某学院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作业报告一、前言本次分析与设计课程作业报告将介绍对某学院新学生入学流程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过程。
该学院的新生入学流程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分析与设计,以提高效率和用户体验。
二、系统分析1. 现状分析通过对学院新生入学流程的调研和了解,发现在新生报到、注册、选课等流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流程繁琐:新生需要填写大量的信息和表格,导致流程耗时较长。
- 频繁的人工干预:新生报到时需要与多个部门进行沟通和确认,容易造成信息传递的延迟。
- 信息不统一:不同部门间的信息不统一,导致新生需要重复填写和确认信息。
2. 需求分析根据现状分析,对该学院新生入学流程提出了以下需求:- 简化流程:优化新生入学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信息填写。
- 提高一体化:实现信息一体化,减少重复输入和确认。
- 自动化处理:引入系统自动化处理,减少人工干预和信息遗漏。
三、系统设计1. 总体设计基于需求分析,针对学院新生入学流程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包含报到、注册、选课等环节的一体化系统。
该系统将统一处理新生的信息和流程,并通过自动化处理减少人工干预。
2. 报到系统设计报到系统将通过学生自助服务终端进行自助报到,学生只需携带身份证和入学通知书,通过系统进行信息确认和注册,减少人工干预和信息填写。
3. 注册系统设计注册系统将引入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新生信息一体化管理,减少信息重复输入和确认,提高信息统一性和准确性。
4. 选课系统设计选课系统将引入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学生可以通过网上选课,系统将根据学生的专业和课程要求进行匹配,减少学生选课的繁琐性和混乱性。
四、系统实施1. 系统建设基于系统设计,学院将组织技术团队进行系统建设,包括报到系统、注册系统和选课系统的开发和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2. 用户培训在系统建设完成后,学院将开展新生入学流程系统的用户培训,包括学生和管理人员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使用系统进行报到、注册和选课等流程。
系统的优化PPT课件
第1页/共72页
温故知新(回顾上节内容):
一、系统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 (2)相关性 (3)目的性 (4)环境适应 (5)动态性
哲学 观点 整体的角度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眼光
第2页/共72页
二、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
1、系统的思想(要有整体的思想,从整体角度去考虑。) 2、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 (定性、定量相结合)
一项调整是取消了可开启屋盖、扩大了屋顶开孔,优化后的方案,减少用钢量1.2 万吨,造价减少了约4亿元。 • 鸟巢去盖后,在哪方面得到改善?
第14页/共72页
第15页/共72页
国 家 体 育 馆 鸟 巢 原 设 计 方 案
第16页/共72页
鸟巢图片欣赏
第17页/共72页
系统的优化
问题的提出:(系统优化的必要 性?)
大; • 全封闭式:用于向空间发展的居民区穿越高层建筑群的公路上,隔声效果
>25dB,保护面积可以覆盖整个居民区,但造价较高。 • 生态隔音墙:传统的声障墙常用的材料有金属板、玻璃板、混凝土板、木
板和塑料板等。这类刚性的、表面平滑的声障墙,隔音效率一般都较差, 只2~5分贝。为了提高其隔音效率,常用的方法是将其表面加糙(如将表 面加工成“破碎形状”),或采用粗糙的“木材混凝土”等措施。采取这 些改进措施之后, 声障墙的效率可提高30%~50%, 即隔音效率可达7分 贝左右。
•
105分贝 永久损听觉
•
100分贝 气压钻机声音、压缩铁锤捶打重物的声音
•
90分贝 嘈杂酒吧环境声音、电动锯锯木头的声音
•
85分贝及以下 不会破坏耳蜗内的毛细胞
•
80分贝 嘈杂的办公室、高速公路上的声音
气井合理产量研究
气井合理产量研究
[摘要]
气井稳定试井解释的原理和解释方法要求必须在测试工艺上满足 稳定的测试条件 ,而在实际产能测试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 ,导致测 试的产量和井底压力并未稳定就录取资料 ,此时所测出的稳定试井资料 在二项式产能分析曲线上表现为斜率为负值 ,这种产能测试资料无法分 析应用 ,特别是低渗透气藏 ,由于产能测试所需的稳定时间较长 ,必然 造成测试成本较高。文章针对测试的产量或井底压力不稳定的情形 ,将 其考虑为变产量稳定试井 ,从理论上推导出快速求取气井产能方程的新 方法 ,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分析实际产能测试资料 ,使原来无法解释的测 试资料得到了解释 ,获得了气井的产能方程和无阻流量。实践证明 ,文 章提出的气井产能分析新方法具有实用价值。
第 4 页 共 38 页
气井合理产量研究
图 1-1
气井类型曲线
(2)无阻流量百分比法 根据气井无阻流量大小,结合地质、试采资料,确定一个百分比与气井的无阻流 量相乘即得合理配产量, 以此作为配产依据。 一般取无阻流量的 1/2 一 1/6。 近年来, 油气藏工作者利用各种生产数据,采用历史拟合方法,确定了适合该油气藏气井配产 和设计的关系式,以此作为配产和设计的依据。 1.2.2 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以油气从地层一井筒一井口连续流动过程作为分析基础, 运用动态 曲线和节点分析方法对油气井进行配产与设计。 (1)动态曲线法 取气井的流入与流出动态曲线交汇点,可以确定在地层一定供给能力下的产气 量。1983 年 W.R.Green 根据地层流入动态曲线和垂直两相流动的数学相关式计算出 来的井口流压与产气量的关系曲线,引入称为流点(Flow Point)的节点概念,提出气 水井合理配产的方法;B.J.Howes 等在水驱气藏综合分析基础上,给出了用于水驱气 藏气井油管动态分析的各种关系式,阐述了该类关系式的应用范围;J.Hagoort)根据 动态曲线法用于复杂气井生产工作量大,计算繁琐的特点,提出采用消耗式模拟的方 法,解决复杂气井的配产和设计问题。 (2)节点分析法 油气井节点分析是一项对油气生产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该方法首先由
干式生化与湿式生化比较
3.实验方法(Y )检测系统的准备
熟悉仪器操作及保养程序。 应准备好足够的干片,每个产品要求是同一 批号。 整个实验过程都必须有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 进行精密度实验。(不能实现精密度要求的,应首先解决问题再做以下 实验)
第9页/共38页
方法对比实验
(方法和结果)
第10页/共38页
标本的选择 ➢标本必须充分地表现病人的种类和实验室所研
√∧
Sy.x= ∑∑(Yij–Yij )/(2N-2)
第33页/共38页
1.如果回归直线的变异是呈正态分布
➢则68%的点应预期落在1Sy.x内 ➢95%应在2Sy.x内 ➢而99.7%应在3Sy.x内。
2.Sy.x测定了随机误差。理想值=0 Sy.x 值较大,可能意味着:
一种或两种方法的较差的精密度 两种方法之间的不同特性 对Sy.x 解释的前提是每个方法均有较好精密度。
比较
可信范围(A)
医学决定点Xc的 可接受误差限值(B)
1.当A包括B时,接受候选方法。 2.当A不包括B时:
当B<A的下限,不接受候选方法。(97.5%) 当B>A的上限,接受候选方法。 (97.5%)
第36页/共38页
第37页/共38页
谢谢您的观看!
第38页/共38页
Y ( ij– Xi ) Xi
第22页/共38页
数据作图-偏倚图
2.当比较方法X不是参考方法
➢偏倚图(双份测定平均值之差) (Yi – Xi ) ( Xi + Yi ) /2
偏倚图(每次测定与平均值之差)
Y + ( ij– Xi ) ( Xi Yi ) /2
第23页/共38页
线性相关的目测
管理信息系统UC矩阵等PPT学习教案
会计学
1
系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对现
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以充分 掌握现行系统全面和真实的情 况,分析用户信息需求,在此 基础上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活动有:
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用户需
求分析和新系统逻辑模型的建
立等。
第1页/共40页
第一节、现行系统详细调查
现状调查是在所确定的系统范围之内,对现行系统进行详尽、 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收集一切有关的事实、资料和数据,彻底掌 握现行系统的工作状况,为下一步的需求分析和建立逻辑模型提 供依据。
数据流程图在系统分析中的作用数据流程图的符号及含义扩展的数据流程数据流程图在系统分析中的作用数据流程图的符号及含义扩展的数据流程图的含义及内容图的含义及内容应用应用根据简单业务画出数据流程图用决策树决策表描述逻辑判断处理内容根据简单业务画出数据流程图用决策树决策表描述逻辑判断处理内容第37页共40页系统分析阶段最后一项任务是编写系统方案说系统分析阶段最后一项任务是编写系统方案说明书
最终确定的数据流程图,是新系统的综合逻辑 描述,着重反映系统的全貌。而逻辑模型的许多 细节,如每个处理功能的要求,数据流和数据存 储的具体内容、特征等,不可能在一套图中完全 表示出来,因此还要进一步进行下面两步的分析 工作,即数据分析和功能分析。
第18页/共40页
练习
数据流程图的描述内容是( )
第14页/共40页
答案
解题的思路是: 第一步:根据题意先确定有几个处理功能。本题有两个处理功能:
即“查找书库”、查找是否有读都借阅(在图中为“借阅”)。 第二步:确定外部实体。对本题而言,外部实体就是“读者” 第三步:确定数据存储。对本题而言,存储文件有两个:即“书库
DFMEA解析学习教程
小组应对评定准则和分级规则达成一致意见,尽管个别产品分析可做修改。 (见表2) 注:不推荐修改确定为9和10的严重度数值。严重度数值定级为1的失效模式 不应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注:有时,高的严重度定级可以通过修改设计,使之补偿或减轻失效的严重 度结果来予以减小。例如,“瘪胎”可以减轻突然爆胎的严重度,“安全带” 可以减轻车辆碰撞的严重程度。
• 设计寿命设想不足
• 应力过大
• 润滑能力不足
• 维护说明书不充分
• 算法不正确
• 维护说明书不当
• 软件规范不当
• 表面精加工规范不第当18页/共38页
17
A原因? B原因? C原因?
导致此失效 模式的发生?
18
第19页/共38页
19
第20页/共38页
十一、 分析频度(O)
频度是指某一特定的起因/机理在设计寿命内出现的可能性。描述出 现的可能性的级别数具有相对意义,而不是绝对的数值。通过设 计变更或设计过程变更(如设计检查表、设计评审、设计导则) 来预防或控制失效模式的起因/机理是可能影响频度数降低的唯一 的途径。(见表3)
• 风险顺序数是严重度(S)、频度(O)和探测 度(D)的乘积。
• RPN=(S)×(O)×(D)
• 在单一FMEA范围内,此值(1-1000)可用于 设计中所担心的事项的排序。
27
第28页/共38页
十四、建议的措施
• 应首先针对高严重度,高RPN值和小组指定的其它项目进行预防/纠正措施的工程 评价。任何建议措施的意图都是要依以下顺序降低其风险级别:严重度、频度和探 测度。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教材
2021//1111//55
第一页,共38页。
第一(dìyī)部分 概论
一、 项目的定义与特点 1 项目的定义 项目是在一定的资源约束下完成的既定目标的一次性任务。 2 项目的特点
项目具有(jùyǒu)目的性 项目具有(jùyǒu)寿命周期 项目具有(jùyǒu)一定独特性 项目都有其固有客户 项目组织开放性 项目具有(jùyǒu)较强冲突性 项目具有(jùyǒu)一定风险性
第二页,共38页。
二、 项目管理的定义与特点
1 项目管理的定义 项目管理是通过项目经理和项目组织机构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 对项目及其资源进行(jìnxíng)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旨在
实现项目 的特定目标的管理方法体系。
项目管理中的三要素 :目标、成本、进度 目标、成本、进度三者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是互相制约的
⑴ 项目计划编制 :项目经理或子项目负责人完成。 ⑵ 计划执行控制 :定期进行检查、督导,并制定(zhìdìng)项 目进度周
报、月报等相关制度。 ⑶ 计划变更处理 :尽可能保证进度、费用和系统目标不变为
基础,运用一定的方法和理论调整、处理 各种复杂情况。 ⑷ 计划文档管理 :计划文档应包含:各类项目计划文本;计 划执行检查情况记录及统计;计划变更、 调整记录等。
其中:L 表示源程序代码行数。 E 表示工作量(以人年计,包括维护)。 td 表示开发时间(以年计)。 Ck 表示技术状态常数,它反映“妨碍程序员进展的限制”。
第十九页,共38页。
相应的方程为:
L = Ck E1/3 td4/3
技术(jìshù)状态常数Ck的取值:
Ck的典型值 开发环境 开发环境举例
第七页,共38页。
人因分析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
律 很 困难, 所以人因数据库建设多年进展缓慢
• (6)人员失误构成潜在的失效,致使大量人因信息丢失
第5页,本讲稿共39页
2.2 对人因的再认识
人适机 机宜人 人机匹配 以人为中心 从个体到“系统中、组织中的人”,人的社会属性和
精神属性,组织管理对人员可靠性的作用
组织也可能犯错误,组织错误归根到底也是一种人
第29页,本讲稿共39页
主要HRA方法
人误率预计技术(THREP), 1983 人的认知可靠性模型(HCR), 1984
成功似然指数法(SLIM), 1984 操作员动作树(OAT),1982
事故引发与进展分析(AIPA),1975 成对比较法(PC),1984 人因可靠性社会技术评估法(STAHR), 1985 • 系统化的人员行为可靠性分析程序 (SHARP), 1984
第24页,本讲稿共39页
3.3 安全评价与事故防范
● 安全评价
● 人因事故分析
第25页,本讲稿共39页
4 HRA研究状况简介
人因可靠性:人对于系统的可靠性所必须完成的活
动的成功概率。 人的可靠性,人为可靠性,人员可靠性
人因失误(human error):人未能精确地、恰当地、
充分地、可接受地完成所规定的绩效 标准范围内的任务。
•
第9页,本讲稿共39页
2.4.2 HRA方法的有效性、可用性和可靠性
有效性 可用性 可靠性
有效性:HRA方法能够客观、真实、 准确地测量系统框架中的确可能发生 的人因失效事件。在数学意义上,有 效可性用(性有:效H度R)A方刻法画能被够该测方量法出测其量的 参所数使与用应的当参被数测。量在对数象学之意间义的上关,系
第31页,本讲稿共39页
Why分析法经典完整版演示文稿
Ø 试验设计
Ø 田口法
树立习惯和纪律
采取简单方法
应用高级工具
•12
第12页,共57页。
5WHY定义及由来
第13页,共57页。
什么是5WHY分析 5个WHY分析,又称“为什么-为什么”分析。是一种探索问
题原因的方法。
对一个问题连续发问5次,每一个“原因”都会紧跟着 另外一个“为什么?”直到问题的根源
改善行 动
一种更进一步的因果分析方法,不
是只找出最具影响的因素
真因
N次因 (远因)
治本对策 (永久)
•25
第25页,共57页。
5WHY分析法的要点②
原因 调查
鉴别出的问题 (大的、含糊不清的、复杂的)
阐明的问题
基本因果调查
已定位的理由区
理由点 为什么?1 理由 为什么?2 理由 为什么?3 理由 为什么?4 理由 为什么5?
管理人员如果能仔细考虑并且坚持当场解决问题,
则能立刻解决现场90%左右的问题。(均转自[日]今井正明《现场改善》)
•28
第28页,共57页。
5WHY分析法的运用
第29页,共57页。
五、5WHY分析法的运用
WHY-WHY分析法的运用①
WHY-WHY分析法的运用②
异常现象 为什么?
(原因/效果关系)
真正原因 十分接近真相的原因 表面原因
为什么? 答案:
看到的现象
真因必须靠更深入地挖掘,询问问题何以发 生。先问第一个“问什么”,获得答案后,再
问为何会发生,依此类推,问5次“为什么”
•30
第30页,共57页。
案例分析
第31页,共57页。
(5why分析)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