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导学案:第十一课太平天国运动含解析
高一历史《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学案新人教版
![高一历史《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学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6adcd1ab52acfc789ebc980.png)
高一历史《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学案(人教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及发展的情况;掌握《天朝田亩制度》文献的内容影响;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
后期的防御及意义2、过程与方法联系当时的背景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必然性;《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必然性,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农民阶级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理解农民阶级为什么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成功;探究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民主革命的关系【重点难点】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失败;《天朝田亩制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性。
【课堂导学】1.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1)原因○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和空前激化。
○2直接原因:连年。
(2)兴起○1准备:为准备起义,洪秀全创立教。
○2起义:1851年,在广西起义,不久,功可永安。
,分封王爵,政权。
年攻克南京,正式建立同清王朝的政权。
(3)发展:1853——1856年,经过、,太平军打破了江南、江北大营。
达到全盛时期。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1时间:年颁布。
○2内容:涉及和分配。
○3意义和局限,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的强烈愿望,但体现了思想,根本无法。
(2)《资政新篇》○1年提出。
目的是为了,。
○2内容:涉及、、方面。
○3意义: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的设想。
1、太平天国的失败(1)转折:年(事件)。
从此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重建领导核心,目的是,提拔青年将领和,让总理朝政(3)防御战:1858年战役全歼湘军精锐部队局势暂时稳定。
1860年,陷落,天京失去屏障。
(4)天京陷落,年湘军攻破天京,天京陷落,标志着。
【问题探究】1、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没有真正实施,其根本原因是否相同?。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a1f653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b.png)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知识和主要事件。
2.能够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和他们的作用,如洪秀全、石达开等。
3.能够运用历史资料和文献,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4.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评价和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讲述洪秀全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让学生感受到农民阶级在封建地主的剥削和压迫下的困境,从而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情景和重要事件。通过展示太平军与清军的战斗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艰辛和挫折。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矛盾和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虽然未能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但它对后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变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我通过讲述洪秀全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我通过展示太平军与清军的战斗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艰辛和挫折。我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案例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使学生能够理解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牺牲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和正确判断,使他们能够以历史的视角看待问题,具备批判性思维。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人性关怀和价值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30份历史《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30份历史《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50dbd1af45b307e971972c.png)
第11 课太平天国运动△课标要求: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限制性。
一、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运动的流行和发展( 1)原因:①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对的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②直接原因:连年。
( 2)流行①准备:为准备起义,洪秀全创立教。
新课标第一网②起义:1851 年,在广西起义,不久,攻下永安,,分封王爵, 初步成立政权。
年攻下南京,正式成立同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 3)发展:1853~1856 年,经过、,太平军打破了江南、江北大营,进入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运动和鸦片战争有何联系?鸦片战争以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鸦片战争的军费和战后赔款及随之出现的外国经济侵略,使中国阶级矛盾激化,是起义的重要原因。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①时间:年宣布。
②内容:涉及土地和产品分配。
③意义和限制:突出反响了农民要求的强烈梦想,但表现了思想,根本无法实现。
“四同两无”社会: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平均,无人不饱暖。
革命性:反响了农民梦想, 否定了土地制度谈论想象性:绝对平均主义, 严重走开( 2)《资政新篇》:1859 年提出。
目的是为了改革内政, 建设国家。
向学习 , 以治国 , 官吏由选举①内容发展,奖励开设学堂是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开设学堂 X k B 1 . c o m②谈论是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的设想谈论这一设想在当时未能,其根根源因:中公民族和民族财富阶级还没有产生3. 太平天国的失败( 1)转折:年天京事变(事件)。
今后,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 2)重建领导中心:目的是为,提拔青年将领和,让总理朝政。
( 3)防守战: 1858 年在战斗全歼湘军精锐队伍,局势暂时牢固。
1860 年塌陷,天京失去屏障。
( 4)天京塌陷:年湘军攻破天京,标志住。
中外反动权利的△失败原因提不出符合的革命纲领农民阶级思想 , 争权夺利滋长难点打破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与限制性(1)作用①农民阶级是中公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导学案:太平天国运动
![导学案:太平天国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01df32c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71.png)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一、自学导引1.找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2.简述太平天国运动从爆发到进入全盛的过程。
3.简述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的目的、内容、意义和局限性。
4.说出《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二、重难点解析1.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失败的教训败因: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略失误——偏师北伐,孤军深入,犯了兵家之大忌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2.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功绩和新特点历史功绩:①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②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③一些领导人主张学习西方,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④思想上、组织上较以往农民起义高出一筹,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⑤同亚洲各国人民的反殖民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西方殖民主义者。
新特点:①在反封建的同时承担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任务。
太平天国运动是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它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灭,这是以往农民战争所不曾遇到的新情况。
②后期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第一个的方案,说明近代的中国农民已经能够放眼世界,从西方寻找自己的思想武器。
③同亚洲各国人民的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西方殖民主义者。
5.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革命性: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调动了农民阶级参加革命的积极性,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空想性:其分配原则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根本无法实现。
落后性:维护落后的小农经济,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6.对资政新篇的认识意义: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第11课 太平天国 导学案-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
![第11课 太平天国 导学案-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6e2118a3d5bbfd0a7856734d.png)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1.背景(1)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①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银外流加速,银价激涨。
②洋货大批涌入东南各省,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③巨额战争赔款分摊到参战省份,各级官吏乘机搜刮百姓。
(2)外部原因:资本主义的侵略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3)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4)理论创建: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2.过程(1)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永安建制:洪秀全指挥太平军攻克永安,整顿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
(3)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与清廷对峙。
(4)军事全盛①北伐: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最终失败。
但它牵制清军大量兵力,为西征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西征:西征军连续夺取安徽、湖北重镇,挺进湖南,同汉族地主武装曾国藩的湘军交战,一度失利。
石达开增援西征军,占领许多州县。
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二、《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1.目的: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
2.内容3.评价(1)性质:《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2)进步性:《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3)局限性:《天朝田亩制度》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三、天国悲剧1.天京变乱——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1)原因: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进取心逐渐衰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2)经过①1856年,韦昌辉杀掉杨秀清,继而韦昌辉又被处死。
②石达开因受洪秀全猜忌,率领精兵负气出走,最终被清军杀害。
(3)影响:清军乘机反扑,太平天国由盛而衰。
2.重振国威(1)军事上:洪秀全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让他们指挥军事,于1858年打垮清军江北大营,随后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太平天国局势暂时稳定。
第一学期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第一学期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508b81336c1eb91a375de3.png)
【当堂训练】1、 李大钊说: 的一个 ()A 、没有实行宗教改革I C 、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I 2、 “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 重要的原 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太平天国 不能充分依靠人民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学习目标】1. 结合太平天国的形势图,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等;2.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
3.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在新的阶段时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
从发展史看运动失败之因及教训史论结合 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重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辩证看待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太平天国发展形势图【学习内容】一、 天国兴起的原因据导言和课本第一段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回答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 声?二、 天国的发展历程1、 兴起:金田起义2、 初建政权:永安建制3、 正式建立政权:定都天京4、 军事全盛:北伐西征三、 天国悲剧1、 天京变乱2、 重振国威3、 天京沦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四、 天国的反思1、《导与练》第41页探究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拓展二:(连连看)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起义背景新颁布前所未有的土地革命纲领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起义形式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革命纲领新外来资本主义侵略 担负任务新利用外来基督教思想 失败原因新反封建的同时反殖民侵略A、《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B、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C、《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D、拜上帝教吸收了西方文化3.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点表现在()①运动规模空前②反封建反侵略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提出“以法治国”主张的历史文献是()A、魏源的《海国图志》B、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C、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D、义和团的“扶清灭洋”的口号5.《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A、互相矛盾B、大同小异C、完全一致D、互为补充。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的优秀教学案例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的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a6db08b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a.png)
1.分配小组任务,让学生就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让学生通过讨论活动深入理解运动的发展背景。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பைடு நூலகம்解决能力。
2.运用视频资料展示、历史地图分析等方法,生动、直观地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
3.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4.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与其他农民起义的异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是本节课的重点,其中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军队的征战和天京事变等是难点。针对这些难点,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视频资料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2.设计评价量表,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教师评价,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
4.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评价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短视频,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历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太平天国运动的地理位置和征战路线,引发学生对运动的好奇心。
3.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们对太平天国运动有哪些了解?”、“你们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欲望。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1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1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08077f280eb6294dd886cb6.png)
高一历史人教版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一.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二. 重点与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了完成民族革命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农民阶级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领导了辛亥革命,但是他们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是在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这本来是资产阶级的革命任务,但是却由工人阶级领导完成,这一特殊情况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所决定的。
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1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1.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①客观原因:鸦片战争使清政府和一系列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
中国需要担负巨额的军费和赔款,而这些清政府都要强加到百姓身上,会加剧横征暴敛。
阶级矛盾更加激化。
而与此同时,中国人民也更加认识到其自身负担的加重,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所以在阶级矛盾激化的同时,民族矛盾也在升温。
这是导致中国社会矛盾尖锐的客观原因;②主观原因:洪秀全及其拜上帝教的推动。
洪秀全诞生在广东花县一个农民家庭,少小聪颖,但1828——1843年四次参加科举不第,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在仔细研读《劝世良言》后,开始信奉上帝,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教”,利用宗教来进行反清的宣传。
这种宗教可以说是中西结合的畸形儿。
最初洪秀全在广东地区创立此教,信奉的人很少,因为就在当时中国的基督教徒还很少,那么怎么才会有众多的信奉者呢?怎样进行反清的宣传呢?因此,洪秀全在实践中逐渐将基督教中国化;另外再加上他本人也是深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影响的,所以“拜上帝教”便具有了以下特点,即: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相结合。
第一学期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第一学期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fca27f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d.png)
第 11 课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学习目标】1.结合太平天国的形势图,认识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等;2.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
3.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在新的阶段时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
从发展史看运动失败之因及教训史论结合议论太平天国运动。
【重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辩证对待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限制性。
太平天国发展形势图【学习内容】一、天国流行的原因据导言和课本第一段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回答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二、天国的发展历程1、流行:金田起义2、初建政权:永安建制3、正式建立政权:定都天京4、军事全盛:北伐西征三、天国悲剧1、天京事变2、重振国威3、天京塌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四、天国的反思1、《导与练》第 41 页研究 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2、《导与练》第 41 页研究 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议论拓展一:《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不相同点《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经济主张公众基础相同点拓展二:(连连看)与过去农民战争对照,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起义背景新宣布空前未有的土地革命纲领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起义形式新中外反动权利结合绞杀革命纲领新外来资本主义侵略担负任务新利用外来基督教思想失败原因新反封建的同时反殖民侵略【当堂训练】1、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太平天国()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B、不能够充分依靠人民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D、没有完好的革命精神2、“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A、《天朝田亩制度》拥有革命性B、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C、《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D 、拜上帝教吸取了西方文化3、与过去的农民战争对照,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点表现在()①运动规模空前②反封建反侵略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提出“以法治国”主张的历史文件是()A、魏源的《海国图志》B、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C、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D、义和团的“扶清灭洋”的口号5.《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A、互相矛盾B、迥然不相同C、完好一致D、互为补充。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e3ac72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22.png)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多媒体课件和音乐,以及历史地图的展示,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沉浸式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多媒体课件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图片和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沉浸式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利用历史地图,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战场的分布,增强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地理意识。
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重要事件,提高学生的情感投入和参与度。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史料、小组讨论等方式,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并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5.教学内容的深入与全面:教师结合教材和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对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和纲领进行介绍,并通过史料分析和案例研究,深入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使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案例(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案例(6页)](https://img.taocdn.com/s3/m/af0cc76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cf.png)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地图等资料,引发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洪秀全与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北伐、西征、天京事变、石达开出走、安庆保卫战、天京陷落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脉络,认识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背景、历史意义和局限性。同时,通过讲述太平天国运动中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育民族精神。此外,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农民问题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总结归纳
1.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历史意义和局限性进行总结,强调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性质、历史地位和影响。
3.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对我国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以及它给我们的启示。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太平天国运动吗?它为什么会发生?它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3.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衔接。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包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的加剧、农民阶层的困境等,使学生了解运动的起因。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新导学案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新导学案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7791eac181c758f5f61f6775.png)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北上及定都天京的主要经过。
2.掌握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背景、内容、特点和影响。
3.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主要教训、历史功绩和主要特点。
【重点难点】(1)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主要经过和历史意义。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难点:对《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全面评价。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性。
【学法指导】①通过历史材料的阅读,把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前,清朝人民的生活状况,把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②创设问题,提供新史料,使学生认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不具备实施的社会条件,从而培养论从史出的能力。
【知识链接】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主要阶段及重大事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1.原因:(1)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和搜刮,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2)重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加剧了中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3)直接原因:连年发生的自然灾难。
(4)主观原因: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组织的推动。
2.主要阶段及重大事件:(1)兴起阶段:1851年1月至1853年3月,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2)发展阶段:1853年3月至1856年9月,北伐、西征、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达到全盛。
(3)转折阶段:1956年9月,天京事变。
(4)太平天国的防御和失败:1956年10月至1864年7月,江北大营、三河镇、江南大营、上海近郊、安庆、天京保卫战六次战役,颁布《资政新篇》,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失败原因:(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根本原因:农民阶级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3)重要原因:战略失误,选择不易防守的东南沿海地区建国。
(4)太平天国反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因此得不到国内知识分子的普遍支持。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a0ff5e08a5e9856a561260ea.png)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1.背景(1)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银外流加速,银价激涨。
(2)洋货大批涌入________各省,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3)巨额战争赔款分摊到参战省份,各级官吏乘机搜刮百姓。
(4)连年发生自然灾害,民族矛盾和________矛盾空前激化。
2.兴起(1)起义:1851年1月,在________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建制:攻克________,整顿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
(3)定都:1853年攻克南京,改为________,定为国都,与清廷对峙。
3.全盛(1)北伐:打到________郊区,震动京师,由于孤军深入,最终失败。
(2)西征:夺取安徽、湖北重镇,挺进湖南,进军江西。
【预习评价】1.(判断)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激化。
() 2.(判断)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运动达到全盛。
()3.(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鸦片战争的关系如何?试答:知识点二《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1.时间:1853年冬。
2.目的:满足农民得到________的愿望。
3.内容4.性质:是太平天国的________纲领。
5.评价(1)进步性: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农民____________斗争的思想结晶。
(2)局限性:体现的__________________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预习评价】1.(判断)《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2.(判断)《天朝田亩制度》在太平天国控制的大部分地区实行。
()3.(思考)你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有实施的可能吗?试答:知识点三天国悲剧1.天京变乱(1)原因:领导者进取心逐渐衰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长,领导集团________矛盾越来越尖锐。
(2)过程:1856年,韦昌辉杀掉____________,继而韦昌辉被处死,________负气出走。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第4单元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第4单元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22585e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5a.png)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课程标准素养解读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1.从时空观念角度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了解太平天国运动斗争的过程及纲领。
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3.从唯物史观角度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客观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知识点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1.背景(1)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猖獗,白银外流加速,银价激涨。
(2)洋货大批涌入东南各省,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3)连年发生自然灾害,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尖锐,太平天国运动是长期以来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刺激下的总爆发。
2.过程(1)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永安建制:攻克永安,整顿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
(3)定都天京:1853年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
(4)军事全盛:通过北伐和西征,夺取了清朝的半壁江山,进入全盛时期。
知识点二《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1.目的: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
2.时间:1853年冬。
3.内容方面土地分配产品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4.评价(1)进步性: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2)局限性: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知识点三天国悲剧1.天京变乱(1)原因: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的进取心逐渐衰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
(2)过程:1856年秋,韦昌辉杀掉杨秀清,后被处死;石达开出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98f035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3.png)
(二)讲授新知
1.金田起义:详细讲解金田起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点。
2.太平天国的建立:阐述太平天国的建立过程,分析太平天国政权的特点和性质。
3.太平天国的发展和衰落: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以及太平天国政权的兴衰原因。
2.作业要求:明确作业的完成要求,鼓励学生认真对待作业。
3.课后反思:鼓励学生课后反思自己在太平天国运动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本案例通过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献资料等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历史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金田起义、太平天国的建立、太平天国的发展和衰落、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脉络,深入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针对不同年级的知识深度,我在教学设计中采取了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我侧重于帮助他们建立历史发展的时间线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经过;对于高二年级的学生,我则引导他们从社会、经济、政治等多角度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对于高三年级的学生,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他们进行历史思考,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培养他们的历史观念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 课时太平天国运动
学习目标
1.掌握拜上帝教创立、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定都、北伐、西征的有关史实;正确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并正确评价;掌握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等有关史实;理解《资政新篇》的内容并正确评价。
2.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正确认识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
认识到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预习检测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1.金田起义:(1)背景:金田起义是当时中国面临的①矛盾和②矛盾激化的结果。
(2)爆发: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
2.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
3.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攻克③,改名为天京,定为国都,与清廷对峙。
4.北伐和西征:1853年太平天国先后进行了北伐和西征,其中西征的重大胜利使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二、《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1.目的: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
2.主要内容:在土地分配方面,其原则是“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其方法是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④;在产品分配方面,其原则是“⑤”,其方法是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其最终目标是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意义与局限:《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献,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⑥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它体现的⑦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三、天国悲剧
1.天京变乱: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激化,1856年秋发生了天京变乱。
2.重建领导核心:为重振国威,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又让洪仁玕总理朝政。
3.军事防御斗争: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垮清军驻扎江北的大营;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在进攻上海时,⑧联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太平军损失惨重。
4.颁布《资政新篇》
(1)颁布: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由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2)内容:以法治国,由公众选举官吏;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等等。
(3)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⑨的设想,但未能真正实行。
5.太平天国失败:1864年⑩,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四、简答
1.《天朝田亩制度》让农民真正拥有土地了吗?
2.《资政新篇》是要在中国完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吗?
重难点探究
互动探究一《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材料历史未展示出洪秀全在《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个对立文件之间的主观权衡过程,这两个文件的内容也很难说有什么思想上的内在联系。
平等与效率尚孤立地存在于对立的两端。
尽管如此,效率意识毕竟在乌托邦群体中产生了,并从此开始形成了近代中国特有的平等与效率完美统一的乌托邦思潮。
中国人开始在新的层面建构完美社会方案,并力图外化出一个完美无缺的社会形态。
追求纯粹的完美实际就等于追求虚无。
这一思潮长期激荡于中国现代社会,对中国走向现代文明的进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中华民族为实现“完美”付出了太多的无效努力,也为此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留下了至今仍有参照价值的历史前鉴。
——陈廷湘《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4期
(1)《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有何相同之处?
(2)《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为什么都没有能够实施?
(3)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互动探究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材料太平天国起义最终没有取得胜利。
失败的一个原因是新政权内部过分的分权。
许多王把持自己的统治领域,相互之间以及与洪秀全本人不断争吵,争权夺利。
此外,基督教作为未曾经验过的宗教,也难于转化成有效的政治哲学。
——[美]石约翰《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知识体系梳理
①民族②阶级③南京④平分土地⑤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⑥反封建⑦绝对平均主义⑧英法⑨资本主义⑩天京陷落
基础学习交流
1.没有。
由于其本身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只是一种空想的社会主义,根本无法实现,《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真正实行。
2.不是。
《资政新篇》只是主张在经济上效仿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只是一个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并不是要在中国完全实行资本主义。
重点难点探究
互动探究一《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1)相同点:《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都具有反封建的意义,都没有实行。
(2)《天朝田亩制度》得不到实施的原因:客观上,战争状态下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来保证其实施;主观上,《天朝田亩制度》关于产品分配的绝对平均主义具有很强的空想性,根本无法实施。
《资政新篇》得不到实施的原因:客观上,没有一个和平的环境,当时太平天国正处于防御时期;主观上,《资政新篇》所宣扬的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在当时缺乏社会经济基础,不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要求,因而得不到农民的支持。
(3)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它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但是,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但迫于当时的形势,未能实行。
互动探究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原因:①主观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革命纲领;领导人的骄傲自满、腐化堕落、宗派斗争。
②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力量过于强大。
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思维拓展应用
①颁布的背景不同:前者颁布时太平天国正处在强盛之时;后者颁布时太平天国已走向衰落。
②有关社会经济的主张不同:前者要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理想的人间天国;后者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③群众基础不同:前者体现了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后者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广大农民的要求,因此缺乏群众基础。
④作用不同:前者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后者没有发挥实际的作用。
⑤反映的社会发展趋势不同:前者要求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是农民阶级小农意识的反映;后者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集中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