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卫生知识宣传教育资料

合集下载

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内容【五篇】

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内容【五篇】

【导语】所谓“⼼理健康”,指的是⼀个⼈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理素质。

这对宝宝的成长⾄关重要,不容忽视。

以下是©⽆忧考⽹为您整理分享的⼉童⼼理健康知识内容【五篇】,欢迎家长的参阅。

1.⼉童⼼理健康知识内容 ⼼理健康教育是围绕⼼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活动。

《⼼理学⼤辞典》中指出,⼼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普及⼼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理调节⽅法,认识⼼理异常现象,初步掌握⼼理保健常识。

⼼理健康教育重点是学会学习、⼈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活和社会适应等⽅⾯的常识。

⼼理健康教育要求⽴⾜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发展规律,保证其实践性与实效性;坚持根据学⽣⼼理发展的特点,⾯向全体学⽣、关注个体差异和尊重学⽣等教育原则,做到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尊重、理解、真诚与威严相结合,预防、矫治与发展相结合,辅导与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与⾃助相结合。

幼⼉⼼理健康教育是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了使幼⼉懂得保护⼼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纠正其不良情绪和态度,形成有利于⼼理健康的⾏为习惯,预防和矫治⼼理障碍和⾏为异常,从⽽保证幼⼉⼼理健康发展,提升其幸福感。

该定义有下列三层含义: 1.促进 幼⼉⼼理健康教育要保证幼⼉⼼理健康发展,提升其幸福感。

强调家长和教师从正⾯对幼⼉进⾏帮助、回应和养育。

这其中包括对家长、教师等养育者⼼理健康的促进教育,也包括对幼⼉⾃⾝学习⼼理健康知识的要求。

2.系统 ⾸先,幼⼉⼼理本⾝⾃组织就是⼀个系统;其次,幼⼉⼼理健康教育是⽣物学、神经系统科学、物理学、遗传学、产科学、新⽣⼉学、⼉科学、⼼理学、社会学、⼈类学和语⾔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再次,幼⼉⼼理健康教育⼯作是⽗母、教师、社区等多⽅⾯共同的⼯作;最后,幼⼉⼼理健康教育也是全⼈类共同追求的⽬标,因为它关系到⼈类未来的发展,因此也是各国和各地区协同的⼯作。

因为我们都把幼⼉⼼理健康看做是把握未来的关键,是个体发展和庞⼤社会结构的未来。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手抄报黑板报素材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手抄报黑板报素材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手抄报黑板报素材小学生心理健康概述小学生年龄一般在6~12岁之间,在发展心理学上属学龄期。

在心理发展的健康问题上,小学生有以下几点是比较突出的。

在小学阶段,儿童的大脑在不断地发展,尤其是与高级心理功能有关的额叶。

在学龄期其认知功能有很大发展,表现在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发展,特别是差别感受性迅速增长。

如视觉的颜色差别、听觉的音调辨别;手、脚运动的协调性、精确性、灵敏度等明显提高。

在空间知觉、方位感、时间知觉都有很大进步。

观察力的发展体现在精确性、目的性、判断力的进步。

随着知识的学习,记忆力不断提高,有意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理解记忆日益增加。

记忆策略不断丰富。

思维发展在这个时期要完成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

学龄期的认知能力发展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

学龄期的语言能力发展,口头言语在一年级以对话言语为主;2-3年级时,独白语言开始发展,一般到5-6年级,口头言语表达能力初步完善。

书面语言在入学初是落后于口头言语,随着教育进程,书面语言能力得以发展(学校或家庭教育起决定性影响)。

关于内部语言的发展是在入学后,学习任务需要独立思考(学会“先想后说、先想后写、先想后做”)。

这样使学生在教学和生活实践中,内部语言逐渐发展;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内部语言发展经历“出声思维、过渡时期、无声思维”三个阶段。

学龄儿童在智力上获得的最大进步是具备“心理操作”能力,也就是说,儿童可以用抽象思维(是内部语言的进一步发展)去认识和反映内、外部世界,这是使智力更为广泛、灵活和深刻。

这个时期是皮阿杰理论的“具体运算期”,主要的表现是儿童学会了“守恒”(7岁左右出现,对某种事物不变的概念,如将量筒中的水倒入杯中,学龄前儿童会觉得水变少了,而学龄儿童就不受影响);“比较”(幼儿一般不会使用“比较”这个词汇来表示事物的关系,而是用绝对化的词汇);“排序”(学龄儿童会按大小、长短来为事物排序)。

当然皮阿杰理论的年龄划分过分绝对化,实际上存在个体差异,也与教育有关。

幼儿园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

幼儿园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

幼儿园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幼儿园是孩子们开始接受教育的第一步,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幼儿园应该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

本文从意义、目的、内容和方法四个方面,探讨幼儿园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的策略。

一、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的意义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的意义在于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具体而言,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的主要意义如下:1、促进儿童身心发展: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可以帮助儿童了解并掌握生理、心理、社交等方面的知识,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有更全面的了解。

同时,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2、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的过程中,可以让儿童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和预防方法。

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预防一些常见心理问题的发生。

3、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在日常教育和生活中,很容易出现一些儿童心理问题。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可以帮助教育者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也提醒家长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早做预防与解决,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孩子心理健康的正向氛围。

二、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的目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的目的在于,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让儿童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一些科学方法,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格,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具体而言,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的主要目的如下:1、帮助儿童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让儿童了解有关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及心理问题的防治方法,有助于他们正确认识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培养儿童良好的心态:通过对芙蓉园小朋友日常的行为进行勇敢表扬;收集并展示园内园外的小朋友快乐的照片;同时进行简单但有意义的游戏活动;引导小朋友快乐、积极、进取、自信,塑造良好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精神卫生知识宣传资料

精神卫生知识宣传资料

精神卫生知识一、健康与心理咨询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躯体疾病不代表精神健康。

每个人不仅需要身体健康,也需要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又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状态。

主要包括以下特征: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识良好;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融洽;适应能力良好。

心理咨询:是指来访者(即要求进行心理咨询的人)与心理咨询师之间,就来访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进行共同分析、研究和讨论,找出问题的所在,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启发和指导,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克服情绪障碍,恢复与社会环境的协调适应能力,维护身心健康。

现代心理咨询:从对正常人的指导和帮助到对心理疾病病人的心理治疗,其中涉及教育辅导、心理健康咨询、婚姻家庭咨询、合理用药指导等各个方面。

近二十年来,国内都市化的发展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流动人口的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肤浅,缺乏深入的交往和感情交流,传统意义上的人情味越来越淡。

其结果是,传统意义上的来自家属的社会支持网络大大减弱,人们遇到心理问题便不得不求助于心理咨询人员。

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文化水平低的地区,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还很不够。

他们认为:生病就该吃药,就该动手术来解决。

如果对他们说谈话也能治病,他们会视为天方夜谭。

只有文化水平和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们才能逐渐理解心理因素和生物因素一样,能作用于疾病的发生和预后。

精神卫生问题,又称心理卫生问题。

精神卫生问题的存在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许多人都会存在精神卫生问题,自己可能意识不到。

精神疾病,又称精神障碍,是指精神活动出现异常,产生精神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并且达到足够的频度或持续时间,使患者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能力受到损害,造成主观痛苦的一种疾病状态。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精神疾病包括十大类近400种。

儿童保健健康知识讲座材料

儿童保健健康知识讲座材料

儿童保健健康知识讲座材料1. 合理饮食儿童的饮食要营养均衡,避免偏食或挑食。

应该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避免过多摄入糖分和盐分。

此外,应该保证饮食卫生,避免摄入不洁或变质的食物。

2. 充足的睡眠儿童需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发育和大脑发育。

应该保证睡眠环境安静舒适,避免过度嘈杂或光线过亮。

同时,应该注意睡眠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导致身体不适。

3. 适当的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儿童身体健康和心理发展。

应该鼓励儿童参加适当的运动活动,如户外游戏、跑步、游泳等。

但是要注意不要过度运动,避免受伤或疲劳过度。

4. 勤洗手儿童应该勤洗手,有助于预防传染病和保持个人卫生。

应该教会儿童正确的洗手方法,如用肥皂和水清洗手心、手背和手指缝等。

5. 定期接种疫苗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接种疫苗,并注意观察儿童的接种反应。

如果出现异常反应,应该及时就医。

6.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儿童应该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烟、酒、毒品等。

同时,也要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和化学物品等危险品。

7. 良好的心理卫生良好的心理卫生有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应该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也要为儿童提供安全和稳定的环境,减少心理压力和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7. 良好的心理卫生儿童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家长和教师应该关注儿童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同时,应该为儿童提供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减少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的产生。

8. 良好的学习习惯儿童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时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等。

这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家长和教师应该关注儿童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9. 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应该限制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并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电子产品。

同时,应该鼓励儿童参加户外活动、体育运动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儿童心理卫生知识宣传教育资料

儿童心理卫生知识宣传教育资料

儿童心理卫生知识宣传教育资料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初探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其他传授知识的教育,由于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比较复杂,不易把握,有时正面教育很难凑效。

我们在进行正面教育的同时,又必须通过转换角度,从侧面教育引导,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正面教育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使其健康发展。

下面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首先,作为家长必须转变观念。

对自己的孩子,在作业和职业方面的“期望值”不能脱离子女的实际而好高鹬远。

每个孩子因智力因素、情趣爱好,性格意志和心理承受力各不相同,我们认为如果孩子确实尽了自己的努力,而未达到你所期望的目标,不应过多责怪,更不能冷嘲热讽,惩罚打骂。

如逼得太紧,强其所难,就可能弄巧成拙,事与愿违,甚至酿成恶果。

上海、大连曾发生过孩子因读书成绩不佳而被父母活活打死的悲剧。

诚然,家长“望子成龙”,天经地义,无可厚非。

但“龙”的内涵并不专指读大学、考研究生。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建立这样的“职业观”,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里读书,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当然并不是,也绝对不是说,对子女就不加管教,或放任自流了。

我们通过开家长会、家访、书信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转变观念,统一认识,了解学生,适度要求,因人施教。

其次,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来说,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人类文明,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教师的教育观念、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思想品质、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与教育的效果。

所以我们加强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念、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相关知识水平。

在教师中大力提倡同学生交朋友,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心理实施健康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可见,我们教师只有经常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与学生广泛地接触,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思想动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营造和谐轻松的气氛,消除他们的紧张感、拘束感和不自然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对他们充分地加以信任,使他们无所顾忌地向你倾吐真实的心理活动,向你倾吐心中的迷惑和不快,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正确评价,才能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帮助、心理疏导和教育。

幼儿心理卫生

幼儿心理卫生

音乐疗法
总结词
通过音乐的方式,帮助幼儿放松身心、缓解情绪,促进其心理平衡。
详细描述
音乐具有独特的节奏和旋律,可以帮助幼儿放松身心、缓解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 绪。同时,音乐疗法还可以培养幼儿的音感和音乐鉴赏能力,增强其创造力和想 象力。
绘画疗法
总结词
通过绘画的方式,帮助幼儿表达内心情感,宣泄情绪,促进其心理发展。
早期教育
通过适当的早期教育,培养孩子的认知、语 言和社交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干预措施
心理咨询
团体治疗
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孩子,提供专业的心 理咨询和治疗,帮助其克服困难。
通过团体活动和互动,让孩子在同伴中获 得支持和成长。
家庭治疗
学校支持
针对家庭环境不良或家庭关系紧张的孩子 ,提供家庭治疗,改善家庭环境。

校园氛围
学校氛围是否友好、包容,直接 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一个安 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助于孩子 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和社交技能

学习压力
过度的学习压力可能对幼儿的心 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焦虑和 抑郁。学校和家长应合理安排学 习任务,避免给孩子带来过大压
力。
社会环境
社会支持
社会对幼儿的支持和关注对其心理卫生至关重要。社区资 源、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护。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幼儿心理发展的异同,为全球范围内的幼儿心 理卫生提供指导。
幼儿心理卫生与家庭教育
探讨家庭环境、亲子关系等因素对幼儿心理卫生的影响,为家长提 供科学育儿建议。
技术在幼儿心理卫生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
01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幼儿心理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
分析,为心理卫生研究提供支持。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主讲人:各位同学:你们好!作为留守儿童的我们,每个人同样有着自己的烦恼。

研究、生活、同伴交往等方面,常常给我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心理与研究生活息息相关。

今天我们有必要进行一次心理健康的教育。

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我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2.情绪健康(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

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3.意志健全(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实现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4.行为协调(行为协调是指人的思想与行为统一协调,行为反应的程度与刺激程度彼此协调。

生理健康的人行为井井有条,做事情按部就班,行为反应与刺激的程度和性质相配。

而生理不健康的在行为上表现前后矛盾,思维混乱,语言分崩离析,做事有头无尾,行为反应变化无常,为一点小事可以大发脾气,或是对强烈的刺激反应淡漠,思想与行为不相协调。

)5.人间关系顺应(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来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同伙;二是在来往中保持独立而完全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来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6.反应适度(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又是什么呢?1.乐于研究。

2.能与老师、同学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

3.情绪基本稳定,心情轻松愉快。

4.意志健全,树立自信。

不良的心理行为表现:1.注意异常。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指导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指导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指导儿童青少年很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但是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不受家庭以及社会重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也开始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儿童青少年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的茁壮成长。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指的是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和特征与客观环境维持一个协调、稳定的状态。

下面主要针对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什么情况儿童青少年需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1.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缺少母爱或父爱的儿童青少年很容易有心理问题。

因为家庭对儿童青少年的条件限制,有一些儿童青少年只能被迫选择和父亲或母亲生活,长期缺乏父亲或母亲的关爱和照顾也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的越来越多,四个老人加两个大人很容易在养育孩子方面出现很大的问题。

家长很容易过度溺爱孩子,使得这类儿童青少年随心所欲,以自我中心,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现在教育竞争越来越大,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使用一些极端方式对儿童青少年过分苛求,对儿童青少年要求过高,给儿童青少年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

社会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良诱惑,一些不法分子采用各种各样诱惑儿童青少年犯罪,给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好的影响。

还有一些父母会利用儿童青少年对父母的信任,操纵强迫儿童青少年站在父亲或母亲这一边,使用这种方法来控制儿童的情感以及喜好。

除此之外,父母经常向儿童青少年撒谎、不守诺言、对孩子的提问采取回避或说谎的态度,也会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2.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那么如何衡量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呢?首先看儿童青少年有没有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不能了解、接纳、体验自我。

青少年儿童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特长以及性格中的优缺点。

青少年儿童在面对生活时不自卑、矫情,可以正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困难。

儿童的心理卫生ppt课件

儿童的心理卫生ppt课件

• 3、社会因素
• 家庭(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托幼机构;
社会。
ppt课件.
18
• 三、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措施 • 1.改善环境; • 2.开展心理咨询; • 3.加强保健措施,促进健康; • 4.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ppt课件.
19
•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特征(标志)
• 1.智力发展正常;
三、睡眠障碍
• 1.夜惊:是指睡眠时所产生的一种惊恐反应。
• 起因:(1)精神紧张、焦虑不安。

(2)不良的睡眠习惯。

(3)躯体患有疾病。
• 预防与矫治:
• 消除引起幼儿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的各种因
素。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预防和
治疗躯体疾病。
ppt课件.
31
• 2.梦魇:是指以做恶梦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睡
• 4.观察法:幼儿园应设有隔离室或观察床。在传染病流
行期,患病幼儿应立即隔离治疗,与患儿接触过的小朋
友或所在班级,均要进行隔离或检疫,进行认真的观察。
同时也可以到医院对幼儿各种疾病进行观察。(观察
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的
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 5.行动研究法:对教育实践问题提出方案,修改方案,
• 一、情绪问题 • 二、品行问题 • 三、睡眠问题 • 四、正常心理机能发展迟缓 • 五、顽固性不良习惯问题
ppt课件.
21
一、情绪问题
• 1、儿童期恐惧 • (1)含义:是一种心理卫生问题,它是指
儿童对某些物体或情境产生过分激烈的情感 反应。
• (2)起因: • ①特殊刺激引起的直接经验; • ② “共鸣”引起恐惧; • ③受到恐吓引起恐惧;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概述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概念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广义和狭义。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演变,提倡心理健康一般以是1792年皮耐尔提出的废除对精神病人的约束为历史起,以及中国与国外有关心理健康的概念的由来及历史发展。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特征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判断标准:心理健康的特征和统计学、病理学、理想状态及适应过程的标准。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反应适度;人际关系融洽;行为统一协调;性格特征良好。

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意义和内容一、学前儿童心理保健的意义:培养健全的人格,增进和维护健康的心理,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发挥学前儿童的更大心理效能。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内容:改善家庭,托幼机构和社会的环境、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前儿童进行指导,心理辅导和治疗和一般的心理健康措施。

二、考核知识点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内涵。

2.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概念的由来及发展。

3.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意义和内容。

4.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5.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

三、本章思考题1.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有哪些?2.反应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常用指标有哪些?3.如何从儿童的情绪来判断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4.如何理解健康与疾病的关系?第二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第一节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一、影响健康的理论模式(霍门的生态模型,布鲁纳的健康公式),从注重生理原因到注重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二、心理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以系统论观点揭示各种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影响。

第二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一、遗传因素(直接遗传,间接遗传和轻微遗传),遗传基因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二、先天素质,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过程中环境的相互作用结果(营养不良,患病或用药不慎和情绪状态的影响)。

三、机体损伤或疾病,机体、特别是脑的损伤或疾病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小抄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小抄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小抄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健康知识、行为和习
惯的培养和教育。

这个阶段的健康教育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育至关重要,也对他们今后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中,关注儿童的饮食、睡眠、自我保健和健康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在饮食方面,教导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和零食等。

在睡眠方面,教育孩子们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在自我保健方面,儿童需要学会基本的卫生习惯,如洗手、刷牙等。

而在健康安全方面,教育孩子们学会保护自己,避免受伤害。

此外,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还需要注重培养儿童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游戏、歌曲、故事等方式,向儿童们传递有关健康的知识,激发他们对健康的兴趣。

同时,还需要教导他们如何保护自己免受外部环境的危害,比如交通安全、防火安全等。

总而言之,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重视这一教育工作,为孩子们健康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6、托幼机构儿童心理保健

6、托幼机构儿童心理保健

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学龄前儿童脑发育接近成人:3岁时大脑重量为1011g,5 岁时脑重量已达到成人的90%
Huttenlocher:首先 提出了一个人脑皮质 中突触生成和发育的 模型,其特点是突触 先是快速增殖和过度 生长,随之而来的是 一个突触的选择性的 减除和修剪期,从而 实现脑的“编程”和 功能性网络体系。6 岁神经细胞树突分支 多而密又复杂。 出生时 6岁 14岁
注意的培养
注意对儿童认知的发展非常重要,应从小 培养。 3岁以前儿童:提供丰富的环境,扩大经验, 增长知识,发展感知觉。 3岁以上儿童:培养兴趣、意志和自制力, 发展有意注意,并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注 意。
记忆的发展
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开始萌发。以具体形 象性和机械性记忆为主,抽象记忆相当不足。 3岁儿童可再现几星期前的事情,4岁儿童可再现 几个月前的事情,一般情况下人们回忆最早只能 追溯到3-4岁。3-4岁逐渐发展有意记忆,5岁以后 能用重复、联想的简单方法帮助记忆。 此期儿童记忆的另一个特点是将不同来源,或是 自己经历,或是故事中,或是臆想的内容与现实 情况混为一谈,心理学上称为潜隐记忆,家长往 往认为儿童在说谎,实际上是一种正常现象,关 键是要辨别出幻想和现实内容。
促进语言发展的方法
通过讲故事、看图说话、背诗歌、唱儿歌、 作词联物的游戏、猜谜语; 根据孩子的特点自编故事,在促进小儿语 言发展的同时,加强孩子行为规范和品德 教育。
注意的发展
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始。 分类: 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
注意力发展
3岁有意注意形成发展,学龄前儿童的注意仍然以无意注 意为主,只有被注意对象色彩鲜明、外观生成形象时才能 引起儿童的注意。动画片、卡通片就具备这种特点,因此 最能引起学前儿童的注意和兴趣。 有意注意必须克服外界环境的各种干扰才能达到注意的效 果,3~4岁儿童的主动注意时间仅为10分钟,而5~6岁儿 童也不超过15分钟,因此, 在给学前儿童进行知识教育 时要充分注意到这一客观规律,不可长时间的灌输,更不 能要求儿童长时间注意学习的内容,否则,起不到任何效 果。

儿童保健知识宣传手册

儿童保健知识宣传手册

学习与成长压力应对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调节能力,鼓励他们积极面对挑战 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咨询和治疗,以帮助孩子应对压力和困难
家庭关系与亲子沟通
建立良好的家庭 关系:父母应与 孩子建立亲密、 信任的关系,关 注孩子的情感需 求。
05
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与 引导
情感交流
关注儿童情感 需求,及时回 应孩子的情感
表达
建立良好的亲 子关系,增强
情感纽带
鼓励孩子表达 自己的感受, 培养其情感认
知能力
通过游戏、互 动等方式增进 亲子间的情感
交流
行为习惯养成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当运动等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鼓励探索精神、提高学习效率等 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学会沟通、尊重他人、建立友谊等 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习惯:学会表达情感、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心态等
有效的沟通方式: 父母应倾听孩子 的想法和感受, 理解孩子的需求, 避免指责和批评。
关注孩子的情绪 变化:父母应关 注孩子的情绪变 化,及时发现并 处理孩子的情绪 问题。
培养孩子的自尊 心和自信心:父 母应鼓励孩子表 达自己的观点和 感受,培养孩子 的自尊心和自信 心。
06
儿童保健知识宣传途径 与方式
儿童保健知识宣 传途径与方式: 通过社交媒体、 网络平台等新媒 体进行宣传
媒体传播
电视广告:通过儿童喜欢的卡通形象或明星代言,向儿童传递保健知识 互联网平台: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平台,发布儿童保健知识相关内容,吸引儿童和 家长关注
报纸杂志:在儿童相关的报纸杂志上发布保健知识文章,提高家长和儿童的保健意识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及辅导13章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及辅导13章

第12页,共39页。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知识要点: ❖1.什么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P17) ❖2.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意义(P17、18) ❖3.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三个维度(P18)
第13页,共39页。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知识要点:
❖1.与品行有关的3个心理健康问题(P56)
❖2.理解概念和行为表现:攻击性行为、偷窃、 拒绝上园和出走
第34页,共39页。
Company Logo
第五节 与语言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
❖知识要点:
❖1.与语言有关的3个心理健康问题(P59)
❖ 2.发展性语言障碍、发展性语音不清、口吃的行为表 现
第19页,共39页。
Company Logo
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
❖二、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
❖1.定义
❖2.罗杰斯的观点
❖(二)自我意识的三个方面
❖1.自我认识
❖2.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的发展方向,自我评价中出现的 偏差
❖3.自我意识
第20页,共39页。
Company Logo
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
❖三、学前儿童的情绪与心理健康 ❖(一)情绪的定义(广义和狭义) ❖(二)情绪的作用和影响
第21页,共39页。
Company Logo
第四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社会性因素
知识要点:
❖1.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3个社会性因素 (P30)
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
知识要点:

儿童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儿童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儿童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儿童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饮食与营养教育:教育儿童饮食平衡、膳食多样性以及食物营养价值的认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提倡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谷类食物和蛋白质,同时控制糖分和盐分的摄入。

2. 运动与体育教育: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鼓励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提倡长时间的户外活动和适度的有氧运动,帮助他们建立强健的体魄和协调能力。

3. 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儿童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应对压力的能力,教导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技巧,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与指导。

4. 卫生与个人卫生教育:教育儿童保持个人卫生,如洗手、刷牙、洗澡等,传授有关疾病预防的知识,如流感、感冒以及传染病的防护措施,培养正确的卫生习惯。

5. 保护自身安全教育:教育儿童避免意外伤害,如交通事故、火灾等,提供安全的环境,教导安全规则和应急处理的方法,提醒他们遵守生活安全规范。

6. 成长与生理教育:引导儿童了解身体的生理变化,如青春期的到来,生殖器官的发育等,并提供相关的生理卫生知识,关注性教育的需求,避免错误的信息来源和不良行为。

7. 疾病预防与健康维护教育:教育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维护,如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以及定期体检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8. 伤害与安全教育:教育儿童如何避免或应对各类伤害,如溺水、摔倒、刺伤等,并提供相关的急救知识,教导他们正确使用自行车、玩具等。

9. 康复与康复教育:对于患有慢性病或残疾的儿童,提供相应的康复训练和康复教育,以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增强社交和学习能力。

10. 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儿童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育他们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弘扬正确的价值观。

这些内容综合起来,构成了完整的儿童健康教育体系,有助于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行为,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心理卫生知识宣传教育资料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初探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其他传授知识的教育,由于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比较复杂,不易把握,有时正面教育很难凑效。

我们在进行正面教育的同时,又必须通过转换角度,从侧面教育引导,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正面教育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使其健康发展。

下面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首先,作为家长必须转变观念。

对自己的孩子,在作业和职业方面的“期望值”不能脱离子女的实际而好高鹬远。

每个孩子因智力因素、情趣爱好,性格意志和心理承受力各不相同,我们认为如果孩子确实尽了自己的努力,而未达到你所期望的目标,不应过多责怪,更不能冷嘲热讽,惩罚打骂。

如逼得太紧,强其所难,就可能弄巧成拙,事与愿违,甚至酿成恶果。

上海、大连曾发生过孩子因读书成绩不佳而被父母活活打死的悲剧。

诚然,家长“望子成龙”,天经地义,无可厚非。

但“龙”的内涵并不专指读大学、考研究生。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建立这样的“职业观”,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里读书,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当然并不是,也绝对不是说,对子女就不加管教,或放任自流了。

我们通过开家长会、家访、书信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转变观念,统一认识,了解学生,适度要求,因人施教。

其次,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来说,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人类文明,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教师的教育观念、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思想品质、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与教育的效果。

所以我们加强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念、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相关知识水平。

在教师中大力提倡同学生交朋友,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心理实施健康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可见,我们教师只有经常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与学生广泛地接触,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思想动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营造和谐轻松的气氛,消除他们的紧张感、拘束感和不自然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对他们充分地加以信任,使他们无所顾忌地向你倾吐真实的心理活动,向你倾吐心中的迷惑和不快,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正确评价,才能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帮助、心理疏导和教育。

其三,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五项原则。

1、全面性原则:一切教育应面向一切的学生和学生的一切,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

2、客观性原则: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的人,因而我们在进行教育活动的时候,就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

3、动态性原则:由于教育客体的年龄、文化、生理等都在不断地变化,他们的认识水平、承受能力、内心体验、行为表现等都是变化着的“不稳定因子”。

因此,在教育时,不可以来所谓的“一锤定音”,而应当坚持动态性原则。

4、系统性原则:交流是人的重要特征。

任一个体,不管他内心的想法如何,实际的表现怎样,他都是系统的一部分,是一个各种因素的“交汇点”与“集散地”。

因而,对他们要从心理状态、过程、特点、意志、品德等方面加以分析,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

5、具体性原则:尽管学生的总体水平基本相当,在具体的阶段、具体的时间,针对具体的人和事,还应当作具体的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才能确有成效地解决有关问题。

因此,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当遵循具体性原则。

其四、多方位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和训练。

具体方法如下:一、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

人只有成为自己的主人,才不会迷失自己。

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才能走向成功。

所以必须让学生学会运用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认识,以抵御外界不良因素的侵害,消除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迷惘、烦恼、困惑,正确地看待荣与辱、是与非、得与失,正确地看待成长中的自己,真正认清“我是谁?”,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的信息,尤其是一些他们不愿意听到、看到或想到的东西,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将意志薄弱者彻底击垮。

因而,正确地调适自我,提高自己对挫折的容忍力,正确地面对挫折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应当帮助他们努力走出自己心中的牢笼,释放自我能量;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时刻牢记海明威笔下老渔夫在被鲨鱼围困时喃喃的低语:“一个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

你可以消灭他,可就是不可以打败他。

”让他们学会与命运抗争,坚信成功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这样才能使其保持良好的自我感知能力,才会让他们以平常心去面对社会、面对生活!我们的学生也才能都是可塑之才,我们的学校才真正是希望的摇篮。

通过与周围的同学以及其他同龄人相比,通过同电影、小说、电视里特定情景中的人物相比,如宣传奥斯特洛夫斯基、托尔斯泰、张海迪、贝多芬等等,通过对比,找出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弱点,或者也可以通过父母、老师、同学对自己经常的评价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良心理特点,从而“扬长避短”。

二、利用课堂主渠道,向广大学生传授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的同时,也利用黑板报、宣传栏、读书角等,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知识的专题讲座;利用“校园心理咨询站(信箱)”等,在课余时间,定期、不定期地举行心理咨询活动。

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不少孩子长期生活在父母、长辈的关心、体贴、呵护、甚至溺爱里,渐渐地就成了温室中娇嫩的小草,只知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可社会是现实的,更是残酷的!他们那从不设防的心灵往往成为一触即破的易碎品。

加上他们缺乏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协作等方面的训练,因此,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在内心里总希望得到一种对自己绝对有利的所谓的公平!一旦他们置身于社会,他们的命运除了挫折,还是挫折。

虽然人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可他们面对挫折除了表现出极为夸张的痛苦、沮丧、绝望以外,几乎不知道该做什么,下次成功的希望也就仍然十分渺茫。

所以我们利用“校园心理咨询站(信箱)”,与有关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不仅让孩子们学会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的理解、适应与包容,还让他们学会协作、防范与保护,帮助他们为自己的心理增添一道防火墙。

努力消除学生心中的不自然感,营造浓郁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更好地保健自我。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合群,乐于与人交往。

引导他们在交往中虚心向别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在交往中开放自我,让别人了解自己、理解自己、接受自己。

其次要以诚相待,学会宽容。

没有以诚相待,没有宽容,就不会有和谐、良好、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就不会有温馨、融洽、亲密和人际关系。

第三要待人随和,但不作无原则迁就。

在与人友好交往中,无疑需要彼此适应,持严以律已、宽以待人的比较随和的态度,但是,决不可作无原则迁就、附和;否则,会被人认为是一个毫无独立性格的人,得不到别人的尊敬和信任。

第四要关心他人的需要,学会赞美别人,克服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个人自我软弱和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是一种短视、一种自私,每个要想拥有健康的心理的人都应摒弃它、排斥它、远离它。

中国有一句俗语:好话一句三春暖。

意思就是说赞美、鼓励、友善的话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起着催化作用,几句温暖的话很可能成就一个人。

心理学原理又告诉我们:希望自己为人所关心,乃是人们共同的心理状态。

所以相互关心、赞美别人、克服嫉妒心理对增进友谊、促进双方的心理健康都是非常有利的。

四、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锻炼。

例如:1、教他们多读好书,如《周恩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雷锋的故事》等优化心理品质。

人类的几千年文明,其智慧、经验、真知灼见,都浓缩于书中,如果多读好书,能经常与这样一些“高尚朋友”对话,听听他们的“指点”以此开阔视野,启迪智慧,这对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是大有裨益的,作为学生,不仅要读好的故事书,还应该读一些伟人的传记,读一些思想、修养方面的书籍,并且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2、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锻炼心理品质,如送“温暖小组”、“助残小分队” 、“红领巾服务队”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学会合群,乐于与人交往。

引导他们在交往中虚心向别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在交往中开放自我,让别人了解自己、理解自己、接受自己。

要以诚相待,学会宽容。

没有以诚相待,没有宽容,就不会有和谐、良好、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就不会有温馨、融洽、亲密和人际关系。

引导他们在众多的朋友中,学到好的品质,博采众家之长,培养自己的性格和意志。

3、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琴、棋、书、画、音、体、美等美育活动,有助于疏导、排解不良情绪,给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从而对心理产生良性刺激。

让美来充实孩子的精神生活,让美来帮助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理。

4、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春游、郊游、野炊等活动,学生也可以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到一些名胜古迹去游览、旅游、参观、陶冶自己的情操,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细心体会大自然,不仅能使人心胸开阔、情绪放松,精神振奋,还常能使人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只要我们真正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抓紧、落实了,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作为教师,我们不仅在传统理念方面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我们还加强了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真正实施了对人类灵魂的改造工程。

或许我们培养的学生算不上一流的,但他们的知识是全面的,身体是强壮的,心理是健康的,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头上,都有一片蔚蓝的天空!成为跨世纪的合格人才。

会有和谐、良好、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就不会有温馨、融洽、亲密和人际关系。

引导他们在众多的朋友中,学到好的品质,博采众家之长,培养自己的性格和意志。

3、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琴、棋、书、画、音、体、美等美育活动,有助于疏导、排解不良情绪,给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从而对心理产生良性刺激。

让美来充实孩子的精神生活,让美来帮助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理。

4、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春游、郊游、野炊等活动,学生也可以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到一些名胜古迹去游览、旅游、参观、陶冶自己的情操,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细心体会大自然,不仅能使人心胸开阔、情绪放松,精神振奋,还常能使人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只要我们真正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抓紧、落实了,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作为教师,我们不仅在传统理念方面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我们还加强了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真正实施了对人类灵魂的改造工程。

或许我们培养的学生算不上一流的,但他们的知识是全面的,身体是强壮的,心理是健康的,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头上,都有一片蔚蓝的天空!成为跨世纪的合格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