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具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伞具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行业概况 (4)
1、行业概况 (4)
2、行业产品类别 (4)
二、行业主管部门与管理体制 (5)
三、行业发展趋势 (7)
1、全球制伞业中心向中国转移 (7)
2、消费习惯由一般消费品向快速消费品发展 (8)
3、晴雨伞的消费趋势逐步向强调功能性、自动化、奢华与简约并重发展 (9)
四、行业技术水平 (10)
1、传统的手工生产方式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10)
2、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 (10)
(1)新材料应用 (11)
(2)产品设计开发技术 (11)
(3)产品制造流程 (12)
五、行业竞争情况 (13)
1、中国伞具企业与国外伞具经营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 (13)
2、国内制伞企业数量众多,但区域产业集群现象突出 (13)
3、我国制伞业内竞争正向高低两个层次分化 (15)
六、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 (15)
1、品牌限制 (15)
2、销售网络的限制 (16)
3、材料及工艺技术水平的限制 (16)
4、产品创新能力限制 (16)
七、国内市场状况 (17)
八、影响本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9)
1、影响本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9)
(1)国家外贸政策导向 (19)
(2)产品消费结构的提升 (19)
(3)全球市场消费趋势及购买力 (20)
2、影响本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20)
(1)行业管理体制和行业规范 (20)
(2)行业集中度不高 (21)
(3)原材料价格及劳动力成本上涨 (21)
九、行业经营模式和行业特性 (21)
十、上下游行业关联性及影响 (22)
十一、行业主要企业情况 (22)
1、国外主要企业情况 (22)
2、国内主要企业情况 (23)
一、行业概况
1、行业概况
随着工业化时代的来临,近代制伞业逐步摆脱了传统的手工作坊,而进入大规模工厂生产阶段。由于伞具生产的特殊性,即在伞面缝制、伞骨加工和装配等环节仍然依赖于手工生产,使制伞业对熟练而廉价劳动力十分依赖,仍然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制伞业依托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而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一伞业大国。目前中国晴雨伞出口数量和金额约占全球总量的80%,居于绝对主导地位。
目前,伞具已由过去功能单一的避雨用具,发展成为花样繁多、功能各异、兼有实用性和装饰性的生活必需品和快速消费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晴雨伞时尚色彩愈加浓厚,愈加轻便小巧,功能日趋多样化。自动开合伞、防紫外线伞、礼品伞、高尔夫伞、广告伞、海滩伞、庭园伞等新功能、新用途产品层出不穷。市场需求的日新月异也为制伞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使制伞行业这一古老的产业不断焕发新的青春。
2、行业产品类别
按照不同分类标准,晴雨伞产品主要分为以下类别
二、行业主管部门与管理体制
晴雨伞是传统轻工业日用产品中的一类,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出口产品分类目录第六十六章“雨伞、阳伞、手杖、鞭子、马鞭及其零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制伞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行业规模的发展壮大,行业内企业已经开始通过统一的行业规范和行业协会来指导行业发展,保护企业利益。1996年3月,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成立,其下属的制伞专业委员会成为第一个全国性的伞具行业组织。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制伞专业委员会作为我国制伞行业唯一的全国性正式组织,现有会员425个,汇聚了内资、台港资、
外资各种经济成分的主要制伞企业。公司目前为该委员会常务理事会
副主任单位。我国目前主要的成品伞企业集中在福建、浙江两省,并在福建晋江东石镇、浙江上虞崧厦镇、萧山南阳镇等地形成了相对集中的特色经济区域,呈现各具特色的产业经济群。在这些区域内,制伞企业自发地组织了地方制伞协会组织7个,正在筹建的2个。
截至目前,国家对本行业并无明确的行业发展指导政策。在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的前提下,企业可根据市场要求,自行安排生产。在现阶段,面向全球市场的中国制伞业,既能出口创汇参与全球一体化市场分工,又能解决大量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特色外向型经济的一个缩影。
2005年7月26日,修订后的《晴雨伞》行业标准(GT/T1099-2005)获得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并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国内防紫外线遮阳伞产品还必须执行2003年2月1日起实施的《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国家标准(GB/T18830-2002)。2005年7月1日起上海市《晴雨伞安全性能要求》地方标准开始实施,该标准主要针对《晴雨伞》国家标准中安全性能指标进一步予以细化。近年来,海滩伞、庭园伞等大伞类产品的品种、产量不断增加,消费市场越来越广,涵盖了海滩伞、庭园伞等大伞产品的《太阳伞》国家标准也已立项。
虽然我国伞具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远远不能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为此,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拟筹建全国伞具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三、行业发展趋势
1、全球制伞业中心向中国转移
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制伞业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自德国转移到日本,80年代又转移到我国台湾,90年代以后在中国大陆蓬勃发展的过程。全球制伞中心最终转移到中国大陆这一过程,显示了制伞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即始终围绕劳动力这一核心因素向成本最低的区域发展。
我国台湾省制伞业在上世纪80年代产量快速成长,技术逐渐成熟,上下游产业链日渐齐备,成为全球雨伞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一的地区。1987年鼎盛时期全岛晴雨伞及相关零件出口金额高达120亿台币,出口数量1000多万打。全球平均每40个人中就有1个人使用的新伞是来自我国台湾。
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港台制伞企业受当地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的影响,开始大量进入祖国大陆,以独资、合资形式在福建、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迅速形成了制伞加工基地和零配件产业群。特别是福建省由于在吸引台资方面具有特殊地理优势,而成为发展最快的制伞中心。最近三年我国成品伞出口数量年平均增长率为8.62%,出口金额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8.23%。至2006年,我国成品伞出口金额达到10.44亿美元,出口数量达到8.82亿把,两项指标约占全球总量的80%。
目前,世界上平均每7个人就有1个人使用“中国制造”的晴雨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