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实践与探索(1)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一元一次方程
第7课时
实践与探索(一)
课时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发现;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在发生变化,但在围的过程中,长方形的周长不变,由此便可建立“等量关系”同时根据计算,发现随着长方形长与宽的变化,长方形的面积也发生变化,且长方形的长与宽越接近时,面积越大.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图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
用一块橡皮泥捏出的各种形状的物体,它的体积是不变的.因此等量关系是: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
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开展讨论,解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通过思考,使学生明确要解决“能否完全装下”这个问题,实质是比较这两个容器的容积大小,因此只要分别计算这两个容器的容积,结果发现装不下,接着研究第2个问题,“那么瓶内水面还有多高”呢?如果设瓶内水面还有x厘米高,那么这里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第(2)小题的设元,可让学生尝试、讨论,对学生所得到的结论都应给予鼓励,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不是每道应用题都是直接设元,要认真分析题意,找出能表示整个题意的等量关系,再根据这个等量关系,确定如何设未知数.
教学过程设计
(3)当长方形的长为18厘米,宽为12厘米时
长方形的面积=18×12=216(平方厘米)
教科书第16页,习题6.3.1第1、2、3.
教学札记
本节的教学专项内容是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图形的面积、体积等几何问题,基本的计算公式是很有必要进行复习的.在问题1的教学中尤其要重视设元的技巧,学生对直接设元有一定的思维定势,从而导致对间接设元有一定的困难.先让学生体这种困难也是很有必要的,不能害怕学生范错误,让学生自己经历这个转变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计算,发现随着长方形长与宽的变化,长方形的面积也发生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化,并且长和宽的差越小,长方形的面积越大,当长和宽相等,即成正方形时面积最大.
实际上,如果两个正数的和不变,当这两个数相等时,它们的积最大,通过以后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其中的道理.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4页练习1、2.
第l题,组织学生讨论,寻找本题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2.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
二、新授
问题3.用一根长6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
(1)使长方形的宽是长的专,求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2)使长方形的宽比长少4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3)比较(1)、(2)所得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还能围出面积更大的长方形吗?
让学生独立探索解法,并互相交流.第(1)小题一般能由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教师也可提示:与几何图形有关的实际问题,可画出图形,在图上标注相关量的代数式,借助直观形象有助于分析和发现数量关系.
分析:由题意知,长方形的周长始终不变,长与宽的和为60÷2=30(厘米),解决这个问题时,要抓住这个等量关系.
当长方形的长为17厘米,宽为13厘米时
长方形的面积=221(平方厘米)
∴(1)中的长方形面积比(2)中的长方形面积小.
问:(1)、(2)中的长方形的长、宽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如果把(2)中的宽比长少“4厘米”改为3厘米、2厘米、1厘米、0.5厘米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变化?猜想宽比长少多少时,长方形的面积最大呢?并加以验证.
等量关系是:玻璃杯中的水的体积十瓶内剩下的水的体积=原来整瓶水的体积.从而列出方程
四、小结
本节课同学们认真思考,积极探索,通过分析图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到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抓住等量关系,有些等量关系是隐藏的,不明显,同学们要联系实际,积极探索,找出等量关系.
五、作业
一元一次方程
第7课时
实践与探索(一)
课时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发现;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在发生变化,但在围的过程中,长方形的周长不变,由此便可建立“等量关系”同时根据计算,发现随着长方形长与宽的变化,长方形的面积也发生变化,且长方形的长与宽越接近时,面积越大.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图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
用一块橡皮泥捏出的各种形状的物体,它的体积是不变的.因此等量关系是: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
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开展讨论,解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通过思考,使学生明确要解决“能否完全装下”这个问题,实质是比较这两个容器的容积大小,因此只要分别计算这两个容器的容积,结果发现装不下,接着研究第2个问题,“那么瓶内水面还有多高”呢?如果设瓶内水面还有x厘米高,那么这里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第(2)小题的设元,可让学生尝试、讨论,对学生所得到的结论都应给予鼓励,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不是每道应用题都是直接设元,要认真分析题意,找出能表示整个题意的等量关系,再根据这个等量关系,确定如何设未知数.
教学过程设计
(3)当长方形的长为18厘米,宽为12厘米时
长方形的面积=18×12=216(平方厘米)
教科书第16页,习题6.3.1第1、2、3.
教学札记
本节的教学专项内容是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图形的面积、体积等几何问题,基本的计算公式是很有必要进行复习的.在问题1的教学中尤其要重视设元的技巧,学生对直接设元有一定的思维定势,从而导致对间接设元有一定的困难.先让学生体这种困难也是很有必要的,不能害怕学生范错误,让学生自己经历这个转变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计算,发现随着长方形长与宽的变化,长方形的面积也发生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化,并且长和宽的差越小,长方形的面积越大,当长和宽相等,即成正方形时面积最大.
实际上,如果两个正数的和不变,当这两个数相等时,它们的积最大,通过以后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其中的道理.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4页练习1、2.
第l题,组织学生讨论,寻找本题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2.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
二、新授
问题3.用一根长6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
(1)使长方形的宽是长的专,求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2)使长方形的宽比长少4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3)比较(1)、(2)所得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还能围出面积更大的长方形吗?
让学生独立探索解法,并互相交流.第(1)小题一般能由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教师也可提示:与几何图形有关的实际问题,可画出图形,在图上标注相关量的代数式,借助直观形象有助于分析和发现数量关系.
分析:由题意知,长方形的周长始终不变,长与宽的和为60÷2=30(厘米),解决这个问题时,要抓住这个等量关系.
当长方形的长为17厘米,宽为13厘米时
长方形的面积=221(平方厘米)
∴(1)中的长方形面积比(2)中的长方形面积小.
问:(1)、(2)中的长方形的长、宽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如果把(2)中的宽比长少“4厘米”改为3厘米、2厘米、1厘米、0.5厘米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变化?猜想宽比长少多少时,长方形的面积最大呢?并加以验证.
等量关系是:玻璃杯中的水的体积十瓶内剩下的水的体积=原来整瓶水的体积.从而列出方程
四、小结
本节课同学们认真思考,积极探索,通过分析图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到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抓住等量关系,有些等量关系是隐藏的,不明显,同学们要联系实际,积极探索,找出等量关系.
五、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