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虾论文摘要

合集下载

日本对虾围塘精养高产技术 - -

日本对虾围塘精养高产技术  -          -

日本对虾围塘精养高产技术摘要:日本对虾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养殖历史,以前多采用围塘与贝类等混养的方式,亩产只有20kg~25kg左右,养殖产量一直没有大的突破。

2005年,和舟山市绿源水产养殖公司采用围塘进行日本对虾精养高产技术研究,养殖亩产量达到366.87kg,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一、养殖池概况养殖日本对虾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养殖历史,以前多采用围塘与贝类等混养的方式,亩产只有20kg~25kg左右,养殖产量一直没有大的突破。

2005年,和舟山市绿源水产养殖公司采用围塘进行日本对虾精养高产技术研究,养殖亩产量达到366.87kg,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一、养殖池概况养殖池为175m×17m的方形圆角池,池深1.8m,尺深1.5m以上,排水采取锅底型中间排污,每池面积300平方米。

二、养殖前的准备工作养殖载体的消毒处理包括池塘消毒和养殖用水的消毒。

在放苗前的20天~30天应进行清池消毒,进水20cm~30cm,用5kg/亩~6kg/亩的二氧化氯兑水全池泼洒,2天后排干池水,用生石灰120kg/亩~150kg/亩兑水全池泼洒;养殖用水除经过30mg/L~50mg/L的漂白粉消毒以外,在养成期每旬使用0.3g/L~0.4g/L的二氧化氯进行带水消毒。

二、虾苗放养虾苗是围塘对虾养殖的关键,苗种是否健康直接关系到对虾养殖的成功率和养殖成活率。

于2005年5月30日放养日本对虾苗种,每池放养苗种3.6万尾,虾苗平均体长0.8cm。

四、养殖管理1.科学投喂在养殖的全过程中使用优质对虾配合饲料,饵料系数为1.55。

每天饲料投喂次数为:养殖前期5次,养殖中期4次,养殖后期3次。

饲料沿虾塘四周投喂,投喂量通过检查饲料台,根据对虾的摄食情况,结合理论上的投喂量综合考虑来确定。

每口塘设1~2个饲料台,沉于摄食区,每次每个饲料台投放饲料约占投喂量的1%,一般以投喂2小时内对虾摄食完为准。

2.水环境理化因子控制水环境理化因子控制指标为:pH8.0~8.6,D.O>4mg/L,氨-氮<0.6mg/L,底层水含硫化氢<0.01mg/L,透明度控制在30cm~60cm。

海水养殖日本对虾技术与知识产权保护探讨

海水养殖日本对虾技术与知识产权保护探讨

海水养殖日本对虾技术与知识产权保护探讨近年来,海水养殖业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成就。

其中,日本作为一个岛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水养殖成为该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日本对虾养殖技术因其高效、可持续和利润丰厚而受到高度重视。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海水养殖日本对虾技术的发展与特点日本对虾养殖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改良,已经达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

该技术主要通过优化对虾的生长环境、提高饲料效果以及疾病预防与控制等手段来实现对虾的高产、高质和高效养殖。

首先,对虾养殖需要模拟天然的海水环境,包括温度、盐度、溶解氧等要素的控制。

此外,对虾需要适宜的饵料供给和生长空间。

日本养殖者通过科学调控这些因素,使得对虾能够在最佳的环境中生长,并达到高产和高质的效果。

其次,饲料的选择和优化也起到关键作用。

日本对虾养殖业采用了各种各样的饵料,包括活体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等。

同时,还注重饲料的营养配比和添加剂的选择,以提高对虾的饲料效果和生长速度。

最后,疾病防控也是日本对虾养殖技术的关键。

对虾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包括传染性肝胰脏坏死病、白斑病等。

日本养殖者通过注重养殖环境的清洁、疫苗接种和定期检测等手段,有效防控疾病的发生,提高对虾的存活率和产量。

日本对虾养殖技术的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为了保护和推动海水养殖日本对虾技术的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是必不可少的。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对虾养殖技术的独有性和创新性。

首先,日本针对对虾养殖技术进行专利申请。

通过获得专利,养殖者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独占其技术,防止他人的侵权行为,促使技术创新和研发。

同时,专利还可以用作技术转让和合作的交易依据,刺激技术的传播和应用。

其次,日本通过建立专门的研发团队和机构,加强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这些团队和机构负责对对虾养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改进和推动技术的发展。

同时,他们还负责专利的申请和保护工作,确保技术的独家性和竞争优势。

日本对虾增殖放流现状与展望

日本对虾增殖放流现状与展望

日本对虾增殖放流现状与展望摘要:日本对虾抗病性强,生长速度较快,营养价值与中国对虾相似,具有在内湾海域进行增殖放流的优良品质。

随着我国对虾资源的衰退,日本对虾已成为增殖放流的主要品种之一。

我国现北至渤海辽东湾,南至南海大亚湾,在许多条件适宜的港湾均有进行日本对虾的增殖放流。

国内放流规格一般为10mm 左右,回捕率普遍低于4%。

日本对该品种的增殖放流量有下降的趋势,但放流体长稳步上升至30mm左右,回捕率为0%-22.1%不等。

提高幼虾的成活率和回捕率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营造良好的海洋环境、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和保护适宜栖息地将有利于改善日本对虾增殖效果。

关键词:日本对虾;增殖放流1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习性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俗称花虾、竹节虾或斑节虾,属于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

日本对虾头胸甲和腹部体节上有棕色和蓝色相间横斑,尾节的末端有较窄的蓝、黄色横斑和红色的边缘毛,其前端有具齿的额角。

日本对虾的地理分布较广,为暖水性海产大型虾类,为印度—西太平洋热带区广布种,主要分布于日本南岸沿海、韩国南岸、中国黄海南部、东海、台湾和南海沿岸,东南亚各沿岸,红海直到地中海东部和非洲南端的广阔水域,是我国近海尤其是东海区拖虾作业的重要对象种类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港湾生态系统重要的增殖放流对象。

日本对虾栖息于10~40m 水深海域,喜砂泥底,白天潜伏砂内少活动,夜间频繁活动并进行索饵。

具有强潜沙特性,其深度在沙面3cm 以下。

日本对虾以摄食底栖生物为主,兼食底层浮游生物及游泳动物。

由于它具有吃粪便的习性,因而产生某些食物再循环现象。

冬季,当水温下降时,个体大的对虾游到30m或30m 以上较深的海域越冬。

待水温回升时,移向浅水处产卵。

长大的幼体逐渐从浅水索饵洄游到深海区[1]。

日本对虾的适盐范围是20~35,它耐高盐度,而不耐低盐度,盐度7 以下就大批死亡。

适温范围是25~30℃,但在8~10℃停止摄食,5℃以下死亡。

水体营养物质浓度对日本对虾生长和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水体营养物质浓度对日本对虾生长和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水体营养物质浓度对日本对虾生长和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引言: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是维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和保障水生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作为重要的经济水产动物,其生长和生产力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浓度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探讨水体中营养物质浓度对日本对虾生长和生产力的影响,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讨论。

一、营养物质对日本对虾生长的影响1. 水体中的氮和磷对日本对虾生长的影响:氮和磷是水体中主要的营养物质,它们被广泛认为是影响水生动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适宜的氮和磷浓度可以促进日本对虾的生长。

适量的氮和磷能够提供养分供应,促进对虾摄食和吸收营养物质,从而加快生长速度。

然而,当氮和磷浓度过高时,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产生藻类水华,影响日本对虾的摄食和生长。

2. 溶解有机碳对日本对虾生长的影响:溶解有机碳是水体中的重要碳源,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适量的溶解有机碳可提供对虾所需的能量和生长所需的有机物质。

研究表明,适宜的溶解有机碳浓度能够增加对虾的摄食率和生长速度。

然而,当溶解有机碳浓度过高时,会导致水体溶解氧供应不足,影响对虾的生长发育。

二、营养物质对日本对虾生产力的影响1. 水体中的氮和磷对日本对虾生产力的影响:水体中适宜的氮和磷浓度可以提高日本对虾的生产力。

适量的氮和磷能够促进对虾摄食和生长,增加生物量和产量。

同时,氮和磷的供应也与日本对虾的繁殖能力密切相关。

然而,当氮和磷浓度过高时,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产生藻类水华,影响水体中的氧溶解量,进而降低日本对虾的生产力。

2. 溶解有机碳对日本对虾生产力的影响:溶解有机碳是日本对虾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宜的溶解有机碳浓度可提供对虾所需的能量和有机物质,促进繁殖和增加生物量。

研究表明,适量的溶解有机碳可以提高对虾的产卵率和孵化率,增加生产力。

然而,当溶解有机碳浓度过高时,会影响水体中的溶解氧供应,进而降低日本对虾的生产力。

海水养殖日本对虾的营养需求与饲养管理研究

海水养殖日本对虾的营养需求与饲养管理研究

海水养殖日本对虾的营养需求与饲养管理研究近年来,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水产品的需求起到了关键作用。

其中,海水养殖日本对虾作为高品质的水产品之一,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对虾在海水养殖过程中需要满足一定的营养需求,并且需要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才能够实现理想的生长效果。

本文将重点针对海水养殖日本对虾的营养需求和饲养管理进行研究和探讨。

海水养殖日本对虾的营养需求是保证其正常生长和免疫能力的基础。

对于日本对虾来说,主要的营养需求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其中,蛋白质是对虾身体组织的构建和修复起着关键作用,能够提供所需的氨基酸。

脂肪则不仅是对虾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的必需物质。

碳水化合物则用于为对虾提供能量。

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对虾的生长发育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

在养殖过程中,对于日本对虾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

正确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养殖效率,预防疾病的发生,并且保持对虾的健康生长。

首先,养殖者应该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注意保持适宜的水质环境,确保对虾能够在稳定的环境中生长。

其次,对虾的饲料需要科学配方,应满足其营养需求。

饲料应该均衡,并且具有良好的可消化性,以提高对虾的饲料利用率。

饲喂量需要根据对虾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整,避免过度喂食或是饥饿。

此外,饲养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对虾的健康状况。

对虾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如传染病、寄生虫等。

因此,养殖者需要密切关注对虾的行为、食欲、外观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定期清理养殖环境,保证水质的清洁和流通,也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饲养密度也是影响海水养殖日本对虾的要素之一。

合理的饲养密度能够提高对虾的生长效率,但是过高的饲养密度则会增加对虾间的竞争,造成营养不足和疾病传播的风险。

因此,对养殖场容量和饲养密度进行科学的计算和评估是必要的。

同时,注意定期进行养殖场的清洁和消毒,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海水养殖日本对虾中的养殖密度与生长速率研究

海水养殖日本对虾中的养殖密度与生长速率研究

海水养殖日本对虾中的养殖密度与生长速率研究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养殖品种之一,日本对虾在全球海产养殖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对虾养殖过程中的养殖密度与生长速率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海水养殖日本对虾中的养殖密度与生长速率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大规模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养殖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所养殖的对虾数量。

该参数直接影响养殖池或海区中的对虾个体之间的空间分配以及养殖环境的负荷程度。

一般而言,较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对虾之间的竞争加剧,使得对虾个体生长受到限制,并可能引发疾病的爆发。

相反,较低的养殖密度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并无法充分利用养殖设施。

在日本对虾养殖中,密度的选择是一项重要的决策,需要综合考虑对虾个体的生长表现、养殖环境的适应性以及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在合适的条件下,适度提高养殖密度可以促进对虾生长速率的提高。

然而,过高的养殖密度可能会造成养殖环境负荷过重,导致对虾个体生长受限甚至引发疾病。

因此,确定合适的养殖密度对于实现高产养殖至关重要。

一项研究发现,对虾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呈现更高的生长速率。

研究中,将对虾分为三组,分别以低密度、中密度和高密度进行养殖,结果显示高密度组对虾的平均生长速率明显高于低密度组,而中密度组介于两者之间。

这表明适度提高养殖密度有助于促进对虾的生长,但过高的密度则可能逆转这一效果。

另外,对虾养殖中的水质管理也与生长速率密切相关。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有助于维持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控制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积累,从而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因此,在决定养殖密度时,还需综合考虑水体负荷能力、水质要求以及养殖设施的处理能力等多重因素。

除了养殖密度,饲料的质量和投喂量也对对虾的生长速率产生重要影响。

养殖密度增加会导致对虾间竞争加剧,因此应适当增加对虾的饲料供应量以满足其生长需求,并确保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充足。

此外,饲料的质量和成分也需得到重视,以确保对虾能够充分消化、吸收和利用饲料中的养分。

日本对虾养殖中的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措施研究

日本对虾养殖中的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措施研究

日本对虾养殖中的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措施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的依赖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呼吁不断增加,日本对虾养殖业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

然而,对虾养殖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和恢复对虾养殖中的生态系统,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日本对虾养殖中的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水质管理和底质管理。

对虾养殖的水质管理主要包括减少废水排放、控制养殖密度、提高水质处理技术等措施。

例如,通过使用生物滤料、人工湿地和高效的废水处理设备,日本成功地降低了对虾养殖的废水排放对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

此外,日本还制定了严格的养殖标准,限制了养殖密度,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过度的压力。

其次,底质管理是对虾养殖中生态系统保护的另一个重点。

底质是海洋中的重要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

日本通过研究发展了具有生态友好性的底质管理措施,包括底质改良、底质保护和底质生态恢复。

通过控制底质的组成和质量,减少养殖活动对底质的破坏,日本成功地维护了对虾养殖中的生态系统平衡。

在日本对虾养殖中的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方面,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日本政府通过制定严格的法规和政策,限制对虾养殖业的规模和养殖区域,保护其它海洋生态系统。

此外,日本还积极推动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工作,通过植树造林、海洋保护区划定等措施,提高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除了水质管理、底质管理和资源合理利用外,日本还在对虾养殖中采取了一系列研究和创新手段,提高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效果。

例如,日本科研机构开展了大规模的对虾养殖生态系统监测和评估工作,为政策制定和措施改进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日本还注重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分享给养殖户,促进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总结起来,日本对虾养殖中的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措施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水质管理、底质管理、资源合理利用和科研创新等措施,日本成功地降低了对虾养殖对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有效保护和恢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日本对虾养殖中的养殖工艺优化与效益提升研究

日本对虾养殖中的养殖工艺优化与效益提升研究

日本对虾养殖中的养殖工艺优化与效益提升研究日本是世界上对虾养殖业发展最为成熟和先进的国家之一,其在对虾种苗生产、养殖技术以及市场推广上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优势。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虾养殖的效益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日本对虾养殖业一直致力于工艺优化和技术创新。

本文将从养殖环境、饲料管理和疾病防控等方面,探讨日本对虾养殖中的养殖工艺优化与效益提升的研究进展。

首先,养殖环境的优化是提高对虾养殖效益的关键。

日本对虾养殖业倡导绿色、环保的养殖模式,注重水质管理和底质养殖方式的改进。

例如,日本对虾养殖场普遍采用循环水系统,通过安装生物滤池和机械过滤装置,实现对虾水域的一体化处理和高效循环利用。

此外,结合生物防治手段,如利用对虾自身的斗士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来捕食病原体,以降低疾病发生概率。

这些工艺优化措施可有效提高养殖环境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进而提升对虾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其次,饲料管理是提高对虾养殖效益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日本对虾养殖业发展了一系列适合对虾生长发育的饲料品种和饲养方法。

其中,利用优质蛋白饲料和维生素添加剂等,可以提供对虾所需的养分,促进其良好的生长发育。

此外,日本对虾养殖业还探索了多种饲料喂养方式,如自动化饲料机和定量喂食技术等,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和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此外,针对对虾消化系统特点,日本科学家还开展了对虾饲料消化率的研究,以优化饲料成分和配比,提高对虾的饲料转化率和养殖效益。

最后,疾病防控是提高对虾养殖效益的关键环节。

日本对虾养殖业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通过养殖环境的控制、养殖密度的合理调控以及疫苗的使用等手段,有效降低对虾疾病的发生率。

其中,养殖环境的优化是防控对虾疾病的重要一环。

例如,在日本对虾养殖场,通过养殖池的定期清洗和消毒,减少病原体滋生的环境,从而降低对虾的疾病感染风险。

同时,日本科学家还利用先进的病害监测技术,对对虾疾病的发生规律和传播机制进行研究,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保证养殖效益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日本对虾养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日本对虾养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日本对虾养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自古以来,海产品一直是日本人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对虾作为濑尿虾目家族中的一员,在日本的养殖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人们对海鲜需求的不断增加,日本对虾养殖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环境挑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日本对虾养殖技术的现状。

日本是全球对虾养殖业的领军者,其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使得日本的对虾产量和质量居世界前列。

日本对虾养殖主要分为两种方式:陆上养殖和海上养殖。

陆上养殖方式主要是指在室内水池中养殖对虾。

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能够更好地控制水质、温度和食物供应,减少疾病和损失的风险。

另外,陆上养殖还可以避免受到海洋污染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目前,日本的陆上对虾养殖已经实现了高效化和自动化,利用先进的喂食设备和水质监测系统,提高了养殖效率和产量。

海上养殖方式则指将对虾放养在海水中,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养殖。

这种方式对于对虾的生长和味道往往更有利。

日本具有丰富的海岸线和海域资源,使得海上养殖成为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

日本的海上对虾养殖充分利用了海洋环境,通过选择适宜的海域和控制养殖密度,确保对虾的健康生长。

同时,海上养殖也面临着环境变化和天气灾害的挑战,为此,日本一直致力于提高养殖设施的稳定性和抗灾能力。

除了不同的养殖方式,日本对虾养殖技术也包括了其他一些重要的方面。

首先是对水质的控制和处理。

水质是对虾养殖中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对虾的健康和生长。

日本养殖业采用先进的水质处理设备和技术,确保水质的清洁和稳定。

其次是对虾的饲养和营养需求。

日本对虾养殖行业在饲料研发和营养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科学家的研究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适合不同生长阶段对虾的饲料组合和喂养方式。

这样不仅提高了对虾的生长速度和质量,也降低了饲料成本,实现了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日本对虾养殖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需求的增加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未来日本对虾养殖技术将会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肌肉营养成分分析【摘要】:实验取60 尾日本对虾作样品, 测定其含肉率和肌肉的营养成分,日本对虾的含肉率雄性为28.65%~35.04%,雌性为30.12%~38.45%,平均为33.06%;含水率为78.40%,粗蛋白含量为18.89%,粗脂肪含量为0.31%,氨基酸总量为81.02%,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6.68%,在与南美白对虾和中国对虾氨基酸含量比较,日本对虾的各指标要高于中国对虾,略低于南美白对虾,在于鸡蛋中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较可知,日本对虾的指标含量要远远高于鸡蛋,是人体补充必需氨基酸很好的来源。

【关键词】:日本对虾;营养成分;氨基酸中国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08(2007)0220008-01日本对虾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对虾科(Penaeidae),又称车虾、砂虾、花虾、竹节虾、花尾虾和青尾虾等,在我国沿海均有一定量的分布,味道鲜美, 倍受人们的青睐,经济价值较高,但近年来由于捕捞过度造成日本对虾资源的减少,所以人们纷纷开始进行人工育苗,目前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对于日本对虾营养成分分析报道较少,所以本文就对日本对虾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同时与南美白对虾和中国对虾在含肉率、蛋白含量、脂肪含量和氨基酸含量进行比较,以探讨其营养价值。

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材料日本对虾购自水产市场,均为活体,体长为6.8~8.3 cm ,平均为7.02cm,体重4.32~6.98g,平均为5.33g。

1.2实验方法含肉率的测定,按常规的称量法计算。

先将虾体用纱布抹干, 测其体长、体重; 去除虾壳、附肢、鳃、胃等非肌肉部分, 用拧干的湿纱布吸干肌肉表面的水分, 然后在电子天平上逐尾称重。

肌肉重量占体重的百分比即为含肉率。

含肉率= 肌肉鲜重/ 体重×100 %水分含量测定, 常压105 ℃干燥法; 蛋白质含量测定, 凯氏定氮法(刘宗柱等,1999); 粗脂肪含量测定(王少梅等,1993); 灰分含量测定, 600 ℃灰化法。

日本对虾养殖业中的创新技术与管理策略

日本对虾养殖业中的创新技术与管理策略

日本对虾养殖业中的创新技术与管理策略日本作为一个岛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产品的养殖业一直是该国农业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

虾类养殖业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保障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本在技术和管理方面一直保持着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就日本对虾养殖业中的创新技术与管理策略进行探讨。

首先,日本对虾养殖业中的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养殖系统的改进上。

以传统的钓竿养殖方式为基础,日本利用科技手段对对虾养殖进行了全面升级。

一项关键的技术创新是引入了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和自动调控装置,实现了对水质、水温、饲料投放等环境参数的智能监测和调整。

这不仅提高了对虾养殖的稳定性和效率,还大大减少了养殖人员的劳动强度。

此外,日本还在对虾养殖系统中应用了循环水技术,通过循环利用水体中的养分,减少了对虾养殖对周边水环境的负担,实现了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日本对虾养殖业的管理策略也得到了创新和改进。

以强调全程管理为基础,日本对虾养殖业实行了精细化管理。

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的养殖记录系统,实时监测对虾养殖的各个环节,包括虾苗孵化、饲料投放、水质调控等,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养殖的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日本对虾养殖业还注重与周边水产养殖企业、科研机构等进行合作交流,共享经验和技术,不断改进管理模式。

此外,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和疫病等风险,日本对虾养殖业还加强了风险管理和应急机制的建立,确保养殖业的稳定和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对虾养殖业中的创新技术和管理策略也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密切相关。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虾养殖环境的自动诊断,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对对虾养殖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帮助养殖户做出更科学的养殖决策。

这些创新技术的引入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和产出质量,还促进了对虾养殖业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推动了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日本对虾养殖业中的创新技术和管理策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基于遗传改良的日本对虾养殖技术探讨

基于遗传改良的日本对虾养殖技术探讨

基于遗传改良的日本对虾养殖技术探讨日本对虾养殖技术的发展已经实现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基于遗传改良的技术在提高对虾品质、增加产量以及抗病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基于遗传改良的日本对虾养殖技术,并分析其对养殖业的贡献。

遗传改良是通过结合选择和育种技术,改良目标物种的遗传特征,以获得更好的性状和适应能力的一种方法。

在日本对虾养殖业中,基于遗传改良的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首先,基于遗传改良的技术在提高对虾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本对虾作为高级水产品,其肉质鲜美,口感细腻,备受消费者青睐。

通过遗传改良,养殖者可以选育具有更好口感、更高肉质鲜度的对虾品种。

养殖者通过选择控制特定的遗传特征,如生长速度、肉质颜色和肉质纹理,从而提高对虾品质,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水产品的需求。

其次,遗传改良技术对提高对虾养殖产量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对虾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养殖效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

通过对虾品种的选择和育种,可以培育出生长速度更快、抗病能力更强的对虾品种,进而增加产量和降低养殖周期。

研究表明,通过遗传改良的技术,对虾的生长速度可以提高30%以上,并且节约了养殖成本。

这不仅促进了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还提高了养殖者的经济效益。

另外,基于遗传改良的技术对提高对虾的抗病能力也有着重要作用。

对虾养殖过程中,病害是养殖者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可能导致大量对虾死亡和经济损失。

通过遗传改良,养殖者可以培育出更强的抗病对虾品种。

研究人员通过选择性育种和交配,提高了对虾的免疫系统和抵抗力,降低了对虾感染病害的风险。

这不仅减少了疾病对养殖业的影响,还降低了养殖者的经济风险。

此外,遗传改良技术还可以帮助对虾养殖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日本对虾业在遗传改良的过程中,注重遗传多样性的保护,防止基因库的衰退。

通过对虾品种的选择和育种,不仅可以提高对虾的生长性能和抗病能力,也可以增加对虾的适应能力和环境适应性。

这有助于对抗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保护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日本对虾养殖技术精要

日本对虾养殖技术精要

日本对虾养殖技术精要摘要:当南美白对虾养殖越来越困难,成功率越来越低时,条件适宜的地区转养日本对虾也是不错的选择。

日本对虾,学名为日本囊对虾,俗称花虾、车虾。

动物分类系统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囊对虾属。

因其甲壳花纹艳丽,故又称斑节虾、竹节虾。

日本对虾分布当南美白对虾养殖越来越困难,成功率越来越低时,条件适宜的地区转养日本对虾也是不错的选择。

日本对虾,学名为日本囊对虾,俗称花虾、车虾。

动物分类系统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囊对虾属。

因其甲壳花纹艳丽,故又称斑节虾、竹节虾。

日本对虾分布甚广,从红海、非洲的东部到朝鲜、日本一带沿海都有分布,我国长江以南沿海均有大量分布。

日本对虾肉质鲜嫩,营养丰富,适合盐度较高地区养殖,且耐低温、耐干能力强,适合鲜活虾出售,售价较高,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养殖对象。

1970年台湾开始日本囊对虾养殖试验,我国大陆沿海地区养殖日本囊对虾起步较晚,于1988年起在浙江、福建和广东等省陆续开始养殖,现从海南到大连沿海均有养殖,规模日益扩大,它比凡纳滨对虾和斑节对虾养殖难度大,生长速度较慢,不耐高温,在南海区主要是秋季养殖,但近年由于病毒病的暴发增加了日本对虾养殖难度。

南方高位池养殖试验的结果并不理想,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文着重介绍笔者近年来对日本对虾养殖技术的新探索,供广大日本对虾养殖户参考。

一、放苗前准备工作1、池塘清整(1)放养虾的池塘,每造收完虾后,把塘水排干,让太阳晒至塘底龟裂,彻底清除池底淤泥和有机物、塘壁藤壶等。

(2)放养前一个月,每亩用生石灰70~100千克,将其均匀分布于塘底,有淤泥的地方可多放一些,并用拖拉机进行翻耕,暴晒。

(3)进水至20~30厘米。

采用氯制剂进行池底消毒,有效氯浓度为30克/立方米,全池泼洒清塘药物杀灭鱼、虾、蟹卵、细菌、病毒等。

2、养殖用水准备养殖用水均为沙滤井过滤海水,放苗前15天加水80~100厘米左右,接着用有效氯浓度为5~10克/立方米氯制剂对水体消毒。

海水养殖日本对虾的高效能源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海水养殖日本对虾的高效能源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海水养殖日本对虾的高效能源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摘要:海水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养殖形式,既能满足人类对海产品的需求,又能节约土地资源。

日本对虾作为一种重要的养殖品种,其高效能源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海水养殖日本对虾的高效能源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为主题,分析了日本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果,并探讨了这些技术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以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海水养殖领域中的技术研究和生产提供借鉴和参考。

引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海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海水养殖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方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日本对虾作为一种高品质的海产品,其养殖技术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通过研究和应用高效能源利用技术,可以提高日本对虾养殖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因此,研究海水养殖日本对虾的高效能源利用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日本对虾养殖现状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对虾养殖国家之一,其对虾养殖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在对虾养殖的过程中,能源的利用和消耗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尤其是在养殖密度高、养殖规模大的情况下,能源的消耗问题更为突出。

因此,研究海水养殖日本对虾的高效能源利用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高效能源利用技术的研究内容1. 循环水利用技术循环水利用技术是一种通过过滤、消毒和循环利用水体的方法,可以减少对虾养殖中的水量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对水质进行监测和控制,可以实现对虾的良好生长环境,提高养殖效益。

2. 节能加热技术对虾养殖过程中,水温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加热方式存在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通过研究和应用节能加热技术,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并提高对虾的养殖效益。

例如,利用地热能源或太阳能加热水体,可以实现对虾养殖过程的能源持续利用。

3. 智能养殖控制技术智能养殖控制技术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虾养殖过程中环境条件和水质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通过自动化设备和传感器的应用,可以减少人工操作和能源消耗,提高对虾养殖的效率和质量。

日本对虾健康养殖新技术

日本对虾健康养殖新技术

日本对虾健康养殖新技术引言对虾是一种世界广泛分布的重要海产品。

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口感独特,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但是,对虾养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如疾病防治、生长速度缓慢、养殖成本高等,一直是养殖业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日本在对虾养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养殖技术,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介绍日本对虾健康养殖的新技术和方法。

新技术和方法植物抗菌素的利用对虾养殖中,常常会出现虫害和病害,如炭疽病、白斑病等。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日本科研人员研究发现,植物抗菌素可以有效地抑制这些病害的发生。

日本研究团队在对鸭足对虾进行试验中,使用了植物抗菌素来防治炭疽病和白斑病的发生。

结果显示,使用植物抗菌素可以显著降低虾体内的病原菌数量,提高虾的免疫力,同时提高对虾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

这一技术不仅可以降低对虾养殖成本,还可以提高对虾的质量。

光照控制技术对虾对光照的需求较高,而传统养殖方式中,对虾的光照控制比较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本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光照控制技术——灯光控制技术。

日本某研究机构进行了一项试验,使用了不同颜色的LED灯进行对虾的灯光控制。

结果发现,不同颜色的灯光对对虾的成长速度、体重、色泽等指标有显著影响,其中以蓝光照射最为有效。

这项技术能够精确地控制虾的光照条件,提高虾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细菌群落平衡技术细菌的影响不仅限于对环境的生物降解和分解过程中,其在动物体内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细菌与宿主之间形成的共生,对宿主的生理和代谢状态存在着重要影响,而一旦存在不良菌株,就会对宿主健康造成危害。

日本学者在对虾肠道菌群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叫做乳酸杆菌的细菌,可以帮助维持虾体内的微生态平衡,提高对虾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为此,他们研制出了一种新的养殖技术——细菌群落平衡技术,通过添加乳酸杆菌来维持对虾肠道的微生态平衡,改善对虾的健康状况,提高对虾的产量和品质。

养殖环境控制技术对虾的养殖环境对其生长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日本对虾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日本对虾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日本对虾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随着全球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海产品市场也呈现出迅速扩大的趋势。

作为一种味美且富含营养的海产品,对虾(虾仁)备受青睐,并成为了世界各地餐桌上的常客。

然而,虾养殖业作为一种快速增长的经济产业,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问题。

本文将重点分析日本对虾养殖业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日本是全球对虾的主要生产国之一,其对虾养殖业在过去几十年内迅速发展。

然而,虾养殖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首先,虾养殖经常使用大量的饲料,这对周围水体的水质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饲料中所含的蛋白质和其他养分进入水体后,容易引发嗅味、水质浑浊等问题,对水生生物和其他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此外,养殖区域的饲料残留物也会沉积到水底,导致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损害。

这些问题对于保持水体的生态平衡,以及周边渔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带来了威胁。

其次,对虾养殖业对于沿海生态系统的破坏也是一个持续存在的问题。

为了建立对虾池塘,大量的土地被开发和破坏,导致了沿海生态系统的破碎化。

沿海湿地的消失使得许多鸟类失去了繁殖地和栖息地,对鸟类的种群数量和多样性造成了威胁。

此外,虾养殖还会引发土地沉降和海岸侵蚀问题,导致沿海社区面临更大的自然灾害风险。

针对这些问题,日本正努力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对虾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虾养殖业的监管力度,加强了对虾养殖区水质的监测和管理。

通过确保养殖区域的水质达到相关标准,减少虾养殖对周围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其次,一些对虾养殖企业开始采用生物技术和循环经济原理,以减少饲料的使用和饲料残留物的排放。

例如,引入了更高效的饲料和养殖技术,以减少对虾养殖所需的饲料量。

同时,一些养殖企业也开始将养殖过程与其他农业和养殖业相结合,将养殖废水用于农田灌溉或其他农作物的生态循环利用上,以降低对水资源的消耗。

此外,日本还鼓励对虾养殖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通过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支持,鼓励养殖企业参与生态修复和沿海保护工作,例如,参与沿海湿地恢复计划和鸟类保护项目,以减缓对沿海生态系统的破坏。

江苏省日本对虾养殖探析

江苏省日本对虾养殖探析

江苏省日本对虾养殖探析江苏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水资源,为发展水产养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其中,日本对虾是江苏省养殖水产品的重要品种之一。

本文将对江苏省日本对虾养殖进行探析。

一、生态环境分析江苏省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丰富的内河、湖泊和海洋水域,具备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日本对虾养殖的理想区域之一。

江苏省典型的养殖区域包括兴化市、射阳县、东海县和如皋市等地,这些地区因水环境好、水质优、海域开阔、浪小风和、气温适宜等因素而成为了优质的养殖区域。

江苏省地处亚热带和温带交界区,四季分明,温度适宜,雨量充沛,水质清洁,辐射丰富,海洋珊瑚礁区域多,且流动性不强,是日本对虾在江苏省养殖的重要条件。

二、养殖技术分析日本对虾属于大型海水软体动物,对养殖环境有高要求,而江苏省的水域条件比较适宜,为日本对虾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1、日本对虾的适宜水温和饲料需求日本对虾适合在温度为15~27℃的水域中生长,以25℃以下的水温为佳。

江苏省的夏季平均气温在25℃左右,非常适合日本对虾的生长。

此外,日本对虾对饲料的适应性较强,可以生长多种饲料,包括混合料、鱼粉、虾饲料等多种饲料。

2、日本对虾的养殖技术日本对虾可以进行陆基养殖、棚棚养殖和池塘养殖等多种方式。

其中,日本对虾的棚棚养殖可以应对各种天气环境和风险,避免外界因素对养殖的不利影响。

在养殖日本对虾的过程中,需要定期换水、施肥、添加抗生素等措施。

同时,对殖粒投喂、转运、培养、分选等过程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

三、市场分析随着江苏省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日本对虾在国内市场的需求量日益增长,江苏省日本对虾养殖市场的前景广阔。

根据《江苏省重点水产品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规划,江苏省计划把日本对虾养殖作为重点发展品种,力争到2020年时日本对虾的养殖规模达到80万吨。

四、发展建议针对江苏省日本对虾养殖现状,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增加技术支持,提高养殖水平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日本对虾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人才培养,转变传统的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效益。

日本对虾养殖中的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实践

日本对虾养殖中的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实践

日本对虾养殖中的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实践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对虾养殖国家之一,对虾养殖业在该国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然而,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一些环境和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日本对虾养殖业采取了一系列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实践,以确保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日本对虾养殖业关注水质管理。

对虾养殖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养殖对虾的生长和质量。

为了保证养殖水的质量,日本对虾养殖业采取了严格的水质监测和管理措施。

他们建立了水质监测系统,定期对养殖区域的水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水质。

此外,他们还研发了一系列的水处理技术,用于净化和净化养殖水,以确保对虾的生长环境良好。

其次,日本对虾养殖业注重生态系统保护。

养虾场通常位于海岸线附近,而海岸线是生态系统的关键生态区域。

为了保护这些生态系统,日本对虾养殖业在选址和规划阶段就会考虑保护海岸线生态系统的因素。

他们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尽量减少对周围生态系统的影响,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日本对虾养殖业还注重社会责任。

他们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贫困地区的收入来源。

此外,日本对虾养殖业还参与社区项目,支持当地教育、环境保护和社会公益活动。

他们与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共同推动社会责任的实践,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日本对虾养殖业致力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他们致力于减少养殖对虾所需的饲料和化学药品的使用量,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和改善养殖技术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此外,他们还尝试将养殖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与此同时,日本对虾养殖业还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

他们积极开展对虾养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不断改进养殖技术,提高对虾养殖的效率和产量。

他们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如自动饲喂系统和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养殖过程的精确控制和管理。

日本对虾养殖中的虾苗品质鉴定与筛选技术

日本对虾养殖中的虾苗品质鉴定与筛选技术

日本对虾养殖中的虾苗品质鉴定与筛选技术近年来,日本的对虾养殖业发展迅猛,在此过程中,虾苗的品质鉴定与筛选成为确保养殖效益和品质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探讨日本对虾养殖中的虾苗品质鉴定与筛选技术,以及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首先,虾苗品质鉴定的核心在于选用优质的种质资源。

日本对虾养殖业在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虾苗种质资源,因此从源头上保证了虾苗的质量。

对虾养殖业者通常会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虾种,如太平洋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并且通过人工育种手段,如选择性繁殖和基因改良,提高种质优良的遗传特性。

此外,使用先进的遗传分析技术也可以对虾苗的亲本进行评估,以确保选用的种质具有良好的生长性能、抗病能力和抗逆能力。

其次,在虾苗养殖的早期阶段,需要对虾苗进行筛选,以排除患病或生长缓慢的个体。

日本在虾苗筛选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通过体质指标鉴定虾苗的健康状况和生长潜力。

通过测量虾苗的体长、体重、抗氧化能力、抗菌活性等指标,可以评估虾苗的生长潜力和抗病能力。

此外,利用成像技术,如X射线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可以非侵入性地观察虾苗的内部结构和器官发育情况,进一步筛选优质虾苗。

为了提高虾苗的品质和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日本对虾养殖业还广泛应用了先进的疾病检测技术。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PCR技术对虾苗进行病毒和细菌的快速检测。

PCR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快速检测出虾苗体内是否存在常见的病原体,如白斑病病毒和黄单胞菌。

此外,日本还开发了一种基于激光散射技术的高通量实时检测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并且具有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特点。

除了虾苗品质鉴定与筛选技术,日本对虾养殖业还注重虾苗的养护管理。

养护管理的关键在于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和饲料供应,以促进虾苗的健康生长。

首先,养殖池的水质要保持稳定,并定期监测水质参数,如温度、盐度、溶氧量和pH值。

其次,养殖池的底质要保持清洁,以防止病原体滋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是养殖日本对虾最早的国家。

1933年,藤永元作博士等海洋生物学家就已经开始进行日本对虾的育苗研究工作。

经过30多年的实验,1963年藤永元作在山口县秋穗池塘中创立了企业性池塘养殖。

1966年以后,日本许多虾场的经济效益扭亏为盈。

由于日本对虾养殖技术的提高,养殖者获得了较高的利润,从而促使日本对虾养殖得到迅速发展。

日本在日本对虾苗种放流方面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放流技术比较先进。

日本学者滨崎活幸(2006)指出,日本自从1964 年开展育苗增殖放流以来,日本对虾每年的捕获量在1300 吨与3700 吨之间波动,每年的放流种苗曾增加到3亿尾,后又下降到1.4 亿尾,同时放流规格有相应的增加。

通过对整个日本对虾放流量和回捕量的历史数据分析表明,日本对虾种群数量波动取决于沿岸海域环境的条件,尤其是孵化栖息地的潮汐影响,而且孵化卵放流并不能成功达到种群增产的目的。

另外,他们利用编码金属丝标志及尾肢剪切两种标志放流方法设计放流实验,从中检验了40 组情况,得出:日本对虾放流回捕率范围是0-22.1%,但是其中仅两组超过10%。

在较广阔的潮汐育苗场中放流较小规格的种苗获得的回捕率较高。

为评估增殖放流的效果,山口忠则(2003)对底部流网的作业船数和作业天数进行了两个阶段的取样调查,估测了标志放流日本对虾的回捕数量,并评估了其精确度。

李旭杰. 古镇口湾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增殖放流的初步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08.
从1973年起,在日本西部的濑户内海,(位于日本本州、四国之间)受国家委托开始了日本对虾、梭子蟹、褐菖帅、真鲷等游动性较大的鱼虾类的大规模增殖实验,这些鱼虾类苗种的大量生产、育苗、放流管理技术,诓在获得显著的提高,其中日本对虾,已能生产数亿尾的人工苗种,用这些苗种进行放流实验的结果(包括由网围、人造海滩、坑塘等建成的育苗场、管理技术)证实,可以做到维持和增加资源,并且正在向专业化生产发展。

日本对虾资源的补充
1人工苗种放流在1972—1924年期间,每年向大海湾放流的苗种达800—1,000万尾,人工苗种在放流后24小时内有明显的减耗。

减耗率因苗种本身状况和放流环境条件的不同差异很大,所以仅根据放流尾数难·以预报培育的资源量。

所渭定居苗种,就是苗种一经放流,超过24小时以后残存的苗种。

这时,因其成活率比较稳定,这是可望培育成为渔获对象的资源。

1972—1974年在大海湾的定居苗种,每年大致在200万尾的水平上。

2.天然资源的补充据1972年的调查,湾内现有海滩(约50公顷)上闩本对虾资源的估计补充量,约在150万尾(7月少量,8月10万,9月40万,10月100万)的水平上。

根据底质和地基高度等因素来推测,在现有200公顷海滩(包括佐波川河滩在内)上的年总定居量,大约不超过250万尾。

总之,苗种为偏于晚期补充的苗种,这是它的特征。

、根掂渔获量逆算出来的估计补充量,在1961年以后呈逐渐减:L、的趋势(图皿一5—3)。

尤其是早期补充,在1966年以后,主要是靠放流的苗种,因为天然资源的补充实际上是处于零的状态
放流效果
重捕率]972—1974年期间,在大海湾放流的人工苗种约为2,300万尾,从中捕捞了41
万尾(约10吨,2500万日元),重捕率平均为1.8%
资源协会, 刘卓, 李善勋. 日本水产增养殖业[M]. 农业出版社, 1981.
日本对虾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海域,印度西太平洋:来自红海东部、非洲东南部到韩国,日本和马来群岛,斐济也有报道。

东大西洋:物种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东地中海,到达土耳其南部海岸。

在日本,除了北海道日本对虾都有分布,是渔业和养殖业最重要的甲壳类之一。

Hamasaki K, Kitada S. A review of kuruma prawn Penaeus japonicus stock enhancement in Japan[J]. Fisheries Research, 2006, 80(1):80-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