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历年真题答案与解析(艺术学)——艺术概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历年真题答案与解析(艺术学)——艺术概论万学海文考研专业课教研室
一、名称解释
1、克莱夫·贝尔
英国著名艺术批评家,20世纪形式主义文艺理论的主要创建人。《艺术》是其代表作。其有关艺术的观点:
(1)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贝尔认为“‘有意味的形式’是艺术品的基本性质”。
(2)有意味的形式来自艺术家的创造.。贝尔认为,现实生活中的形式,如在艺术中运用得当,也是有意味的,不过优秀的艺术家却要创造形
式,而不仅仅是摹仿形式。
(3)艺术是精神生活之必须。贝尔认为“艺术是精神生活之必须,也是精神生活的产物”,“艺术既丰富了精神生活,同时也从精神生活中有所汲取”。
2、科林伍德
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兼考古学家,曾执教于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任研究员和教授,表现主义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其重要著作有:《宗教与哲学》、《心灵德思辩》、《历史哲学》《牛津英国史?第一卷》、《新利维坦》、《自然概念》、《历史概念》。表现主义美学经科林伍德的着力宣传成为20 世纪西方美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理论被称为“克罗齐——科林伍德论”。
美学观点:(1)艺术“是表现性的”。科林伍德认为真正的艺术不是再现。(2)艺术“是想象性的”。他指出:艺术品是艺术家“想象的创造物”,艺术家的想象绝不仅是视觉或听觉的活动,而“是一种总体活动的想象性经验”。
3、《美育书简》
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的代表作。是1793—1794年作者写给丹麦王子克里斯谦公爵的27封信,1795年经整理出版。追求人类本性的完善,提倡理性的自由是席勒美育思想的核心。本书是"审美现代性"创生的划时代文献.它从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深刻批判了启蒙理性的弊端,提出恢复感性的合法性,解除理性对感性的粗暴专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具有现代性意义的美和美育范畴.弘扬人的
感性本质、揭示和批判现代社会人性的分裂和异化、赋予美和美育鲜明的现世性和此岸性、把美和审美作为人的生存范畴来理解,构成了席勒美育理论现代性的基本特征.
4、艺术作品的召唤结构
艺术作品都有空白、虚空和不确定性,召唤接受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去补充发现和创造,这种留有空白、虚空和不确定性的作品称之为艺术作品的召唤结构。艺术接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艺术作品召唤性实现的过程。
内涵:艺术作品是多层次的复杂结构,艺术作品的召唤结构也是多层次的复杂结构。
5、康拉德·费德勒
德国美学家。极力主张将美学和艺术学区别开来,费德勒也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6、超现实主义
20世纪诞生于法国的艺术流派。
(1)、作为文艺运动,有比较肯定的信念和纲领:深受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影响,致力于探讨人类的先验层面;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相糅合,达到一种绝对的和超现实的情境。
(2)、这种不受理性和道德观念束缚的美学观念:A.促使艺术家用不同的手法表现原始的冲动,促使自由意识的释放,拓宽了美术表现的领域.B.使艺术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幻想力,创造画境.C.许多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有浓厚的社会参与意识,用美术作为手段干预现实。
(3)、超现实主义运动波及各个文艺领域,运动的中心在巴黎:文学上强调自动性书写;美术上强调偶然因素的结合,无意识的发现,梦境的真实再现;手法上自由地使用写实,象征和抽象。
7、审美意象
(1)、审美意象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内心视象。意象是物象与情思的融合,审美意象是指这种意象既体现了主体的审美意识,又体现了客体的审美特征,是主体的审美意识与客体的审美特征的统一。(2)、审美意象是共性与个性统一的内心视象。所谓共性与个性统一的内心视象,就是典型的内心视象,它是艺术家通过典型化的方法构思出来的内心视象。典型化是艺术构思的关键。(3)、审美
意象是确定与不确定统一的内心视象。审美意象是艺术家内心具体鲜明确定的形象,但它也有不确定的一面,审美意象既有稳定性又有变动性,既有清晰性又有模糊性,既有长久性又有短暂性,既有确定性又有不确定性。
8、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追求现象的真实,反对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揭示生活的本质;自然主义主张艺术家不带任何倾向、纯客观的反映生活,它把倾向性与自
然性对立起来,认为坚持倾向性,必然要损害真实性,只有放弃倾向性,才能达到真实性,其实不然,只有反动的倾向性才会损害真实性,进步的倾向性不但不会损害真实性,而且还是达到艺术真实不可缺少的条件;自然主义主张从人的生理学、遗传学、病理学的角度去描写人,解释人的思想行为。
二、简答
1、试述艺术作品的主题及其特征。
答题要点:
艺术作品的主题是对题材及其意义的认识与评价,是通过艺术形象显示出来的主要思想。
主题在艺术作品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社会生活与艺术作品之间,在素材与题材之间,有一个中心环节,就是主题。只有有了主题,社会生活才能转化为艺术作品,素材才能转化为题材。没有主题,就没有题材,就没有艺术作品。主题是从社会生活中,从艺术家的社会实践中获得的。
特点:
(1)、艺术作品的主题是艺术家通过生活现象的描绘暗示出来的“不说之理”。任何作品都有主题,但艺术作品的主题绝不是艺术家对创作意图用逻辑语言的明确自白,而是通过艺术形象暗示出来的,它的最大特点是隐蔽性。
(2)、艺术作品的主题是通过艺术形象所显露出来的诸多思想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中心思想。
(3)、艺术作品中的主题是多种多样的。艺术作品中的主题既可以是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思想、宗教思想、哲学思想,又可以是理想、情感、幻想和情绪。
2、试述形象思维的特征
答题要点:
(1)、形象性。形象,是形象思维的对象和内容,是形象思维的整个过程,是形象思维的成果。离开形象就没有形象思维,形象性是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
(2)、想象性。想象性是形象思维的核心内容。形象是通过想象形成的,没有想象,就没有形象,就没有形象思维。所谓想象,就是人脑以原有的记忆表象为基础,对表象材料进行选择、分解与重组,形成未曾知觉过的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3)、情感性。形象思维之所有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就在于形象是形象思维的内容、过程和结果。艺术家不是超然于世外的人,对任何形象不可能漠然处之,必然渗透喜怒哀乐的情感。
(4)、审美性、整体性、独特性。
三、论述
1、试述艺术接受的性质
答题要点:
a、艺术接受具有不可穷尽性。艺术接受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无限创造的过程,从主观说,接受者无法穷尽伟大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从客观说,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具有深不可测的无限意蕴,在艺术接受的过程中,接受者还会不断对艺术作品的内涵进行补充从而赋予它新的含义,甚至是艺术家从未赋予过的含义。
(1)艺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是很难确定的,多数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后不会说明自己的创作意图。
(2)艺术家创作意图的自白不能成为阐释艺术作品的根据。批评家对艺术作品的阐释是根据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而不是根据艺术家对创作意图的自白。
(3)艺术家并不能充分理解自己的创作意图。
b、艺术接受具有不可言传性。
(1)艺术作品的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美学结构具有不可言传性。
(2)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具有不可言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