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工艺基础及版图的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3.1.1 硅栅MOS工艺简介
硅除了以单晶的形式存在外, 还以多晶的形式存在, 称为多晶硅(见图 3 - 1)。 多晶硅从小的局部区域去看, 原 子结构排列整齐; 但从整体上看却并不整齐。
图3 - 1 多晶硅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图 3 -2 是硅栅NMOS管的剖面结构, 多晶硅栅极
P-Si
图3 - 2 硅栅NMOS管剖面图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P-Si
光刻胶 P-Si Si3 N4
紫外线照射 掩膜版 掩膜版图形
P-Si
Si3 N4
P-Si
Si3 N4
图3 - 3 硅栅MOS管的制造工序
SiO2
(a) 场氧化、 光刻有源区;
P-Si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的具体数值。 通常在设计反相器时,要求输出波形对称,也就是tr=tf。
因为是在同一工艺条件下,NMOS和PMOS的栅氧化层的厚度
相同。如果阈值电压数值相等,只要计算tf,就可算出(W/L) N。乘以2.5 就是P管的宽长比。
KP KN
பைடு நூலகம்
KN
n W
tox
W K L L
形成了MOS管的源区和漏区; 同时多晶硅也被掺杂, 减小了多
晶硅的电阻率。 (5) 淀积SiO2, 将整个结构用SiO2覆盖起来, 刻出与源区和漏区
相连的接触孔。
(6) 把铝或其它金属蒸上去, 刻出电极及互连线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3.1.2 P阱CMOS工艺简介
P 阱 CMOS 工艺通常是在中度掺杂的 N 型硅衬底上
到的掩膜版图的俯视图, 左边画出的是各步骤器件的
剖面图, 剖面图的上面还画出了掩膜版的侧视图, 掩 膜版侧视图空心的地方表示对应于下面器件剖面图该
处是透光的(空的)。 图3 -4实际上是一个反向器电
路(图 3 -5)的制作过程。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图3 - 5 反向器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SiO2 淀积SiO2 P- Si (e) 铝电 极引出 P- Si (f)
图3 - 3 硅栅MOS管的制造工序 (a) 场氧化、 光刻有源区; (b) 栅氧化; (c) 淀积多晶硅、 刻多晶硅;(d) N+注入; (e) 淀积SiO2, 刻接触孔; (f) 蒸铝、 刻铝电极和互连
3.2.1多边形
多边形主要用于覆盖那些无法用简单矩形覆盖的区域,
其优点: – 能用于圈起一个形状奇特的区域; – 易于绘制; – 在分层结构的同一级以及同一层上,易于将一多边形拼
接起来。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3.2.2线形
线形是由起点、终点、中间顶点以及宽度值来确定的一
种形状。它主要用于连接器件,以及点对点的信号传送。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为了是SPICE能够精确地预测电路的复杂工 作过程,我们不仅需要设计规范和初始原理图, 还必须建立相关电路元件的数学描述。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CMOS反相器的设计
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反相器的设计,关键是对晶体管的
尺寸(W/L)的设计,并由确定的沟道长度,获得沟道宽度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利用spice去确定器件尺寸
电路设计规范specs——设计的起点,电路的性能要求 根据采用的特定工艺的详细信息,电路设计规范定义 了基本器件尺寸。 SPICE——电路模拟软件,显示电路执行功能、电流大小、 频率响应、增益等等信息,通过软件,可以验证IC设 计方案,确定器件尺寸。
图3 - 4 CMOS工艺流程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掩膜版 4
P+ (d ) 掩膜版 5
P+
N+
(e) 接触孔 掩膜版 6
N-Si (f) 金属电极 掩膜版 7
(g )
图3 - 4 CMOS工艺流程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图3 - 4 中, 右边一列画出的是左边各主要步骤用
3.3晶体管版图简介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3.3.1基底连接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3.3.2导体和接触孔
在业界,接触孔(contact)特指最低层金属孔,用于将 最低层金属和多晶硅或者扩散层连接起来;通孔(via)则是 指允许更高层金属进行相互连接的孔。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注入层:这些层并不明确地规定一个新的分层或者接触, 而是去定制或改变已经存在的导体层的性质。
绘图层:制版工艺所要求的最小数目的层 掩模层:生成光学掩膜
隔离层:隐含于掩模层之中
绘制的图形的方式——“多边形”(polygon)和“线形” (path)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3.4工艺设计规则
用特定工艺制造电路的物理掩膜版图都必须遵循 一系列几何图形排列的故则,这些规则称为版图设计 规则。 通过适度的图形排列可以得到较高的成品率,通 过将芯片上不同的器件进行高密度放置能得到更高的 面积利用率,但这两者常常是相互矛盾的。
一个特定制造工艺的版图设计规则通常指出了成 品率和密度之间的一个最优的平衡点。
隔离层:用于隔离的层,它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 将各个导电层互相隔离开来。无论是在垂直方向还是 在水平方向上都需要进行隔离,以此来避免在个别电 气节点之间产生“短路”现象。
接触和通孔:用于确定绝缘层上的切口(cut)。绝缘 层用于分隔导体层,并且允许上下层通过切口或“接 触”孔进行连接,像金属通孔或接触孔就是这类例子。 在钝化层上为绑定pad开孔则是接触层的另一种情况。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同一加工工艺上,如果两个晶体管宽度相同,而 长度不同,则栅长度短的晶体管必会产生更大的电流。 晶体管的宽度,可想象为一系列平行的沟道,电 流通过这些沟道从源极流向漏极。
如果两晶体管长度相同,宽度更宽的晶体管有更 多的有效沟道,更多的沟道则意味着更大的电流。 更大的电流在概念上则意味着更快的性能。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3.3.4器件尺寸设计
栅和有源区的重叠确定了器件的尺寸,重叠区之外的区 域对器件的尺寸没有影响。 如何根据电路性能要求设计器件的尺寸?要设计多大的 重叠区?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两个重要的尺寸参数——晶体管的长度和宽度
就版图而言,晶体管的长度是源极和漏极之间的距 离;就晶体管性能而言,晶体管的长度是电子所必须 移动的距离;就制造而言,晶体管的长度是多晶硅 (多晶)能够可靠制造的最窄可能长度。
SiO2。
掩膜版6: 确定接触孔, 将这些位置处的SiO2刻 蚀掉。
掩膜版7: 用于刻蚀金属电极和金属连线。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图3 -4(a)是反向器的版图, 图3 -6(b)是反向 器的剖面图。 需要说明的是: 为了防止闩锁效应的发 生, P阱必须接地, 衬底要接到UDD, 这只需在上面 掩膜版4、 掩膜版5、 掩膜版6中将括号内说明的未画 出的部分添加上去就可以了。 最后得到的结果是, N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金属(USS) 场氧化层 (b ) P+ N- Si 多晶硅(Uin )
金属(Uou t) 金属(UDD )
N+
P阱
薄 氧 化 层 (栅 氧 化 层 )
图3 - 6 反向器版图及结构剖面图 (a) 版图; (b) 结构剖面图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硅晶圆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定义线形时,它的顶点规定了其中心线(或边界
线),再用一个附加的变量来规定其宽度,同样能够
按90度角、45度角或手绘角度等方式来绘制。 用多个线形生成版图是线形的一种有效应用方式。 只要确定了所要求的形状,就可以将线形展平开来, 由此得到多边形。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首先作出P阱, 在P阱中做N管, 在N型衬底上做P管, 工艺过程的主要步骤及所用的掩膜版如图3 -4 所示。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掩膜(侧视图) 掩膜(俯视图) 硅片剖面图 掩膜版 1 场氧 N-Si P阱
(a ) 掩膜版 2
薄氧化层 N-Si
(b )
多晶硅栅
掩膜版 3
N-Si (c)
掩膜版1: 用来规定P阱的形状、 大小及位置。 掩膜版2: 用于确定薄氧化层。 掩膜版3: 用来刻蚀多晶硅, 形成多晶硅栅极及 多晶硅互连线。 掩膜版4: 确定需要进行离子注入形成P+的区域。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掩膜版5: 用来确定需要进行掺杂的N+区域, 由 图3 -4(e)可看出它实际上是P+掩膜版的负版, 即凡 不是P+的区域都进行N+掺杂, 包括NMOS管的栅区、 源区和漏区(实际上还应包括N型衬底的欧姆接触, 但图中并未画出)。 掺杂之后在硅片表面覆盖一层
型衬底通过一个 N+ 区和接触孔内的金属与 UDD 相连;
P阱通过一个P+区和接触孔内的金属与USS相连。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金属(UD D) 多晶硅(Uin ) P+区 金属(USS)
P阱 接触 孔
(a )
薄氧化层 ( P管有源区)
金属(Uou t)
薄氧化层 ( N管有源区)
图3 - 6 反向器版图及结构剖面图 (a) 版图; (b) 结构剖面图
的下面是很薄的一层 SiO2 , 称为栅氧, 两边较厚的
SiO2层称为场氧化层, 主要起隔离作用。 下面就以硅栅 NMOS 为例, 简要介绍硅栅 MOS 管
制造的基本工序(参照图3 -3)。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源极金属引出
多晶硅栅极
漏极金属引出
N+ 场氧 源扩散区
栅氧
N+ 场氧 漏扩散区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第三章 CMOS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3.1 CMOS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简介 3.2 版图设计技术 3.3 九天软件进行版图设计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3.1 CMOS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简介
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包括衬底外延生长、掩膜制版、 光刻、掺杂、绝缘层、金属层形成等等。 CMOS工艺技术是当代VLSI工艺的主流工艺技术。 它是在PMOS和NMOS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 是将NMOS器件和PMOS器件制作在同一硅衬底上,一 般可分为三类,P阱CMOS工艺、N阱CMOS工艺和双 阱CMOS工艺。
N+
N+
SiO2 ( 场氧)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1)对P型硅片进行氧化, 生成较薄的一层Si3N4, 然后进行光 刻, 刻出有源区后进行场氧化。 (2) 进行氧化(栅氧化), 在暴露的硅表面生成一层严格控制的
薄SiO2层。
(3) 淀积多晶硅, 刻蚀多晶硅以形成栅极及互连线图形。 (4) 将磷或砷离子注入, 多晶硅成为离子注入的掩膜(自对准),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3.3.3 反相器版图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无论在电路图中还是在版图中,PMOS晶体管都与VDD 相连接; 在电路图和版图中,NMOS晶体管都与VSS相连接; 在电路图和版图中,NMOS晶体管和PMOS晶体管的栅 极有相同的IN信号,而其漏极有相同的OUT信号; 两种晶体管的宽度不同——在此例中,PMOS晶体管的 宽度是NMOS晶体管的两倍。 两种晶体管的长度看似相同,但却不同,我们很难辨别 它们的差异; 对于N阱来说,N+区域实际上是与VDD相连接的,而 电路图中没有显示这一连接关系; 对于衬底来说,P+区域实际上是与VSS相连接的。而电 路图中没有显示这一连接关系。
确定晶体管的基底区域
形成并绘制多晶硅栅的图案
确定有源区
为接触孔开孔(对每个互连层都如此操作)
确定互连层(对每个互连层都如此操作)
用钝化层覆盖芯片
为连线绑定形成钝化层开孔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第三章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3.2分层和连接
导体:这些层是导电层,因为它们能够传送信号电压。 扩散层、金属层、多晶层以及阱层都属于此类。
P-Si (b ) 多晶硅 0 .5 ~2 m P-Si (c) 离子注入 SiO2 P-Si (d ) N+
图3 - 3 硅栅MOS管的制造工序 (a) 场氧化、 光刻有源区; (b) 栅氧化;
(c) 淀积多晶硅、 刻多晶硅;(d) N+注入;
(e) 淀积SiO2, 刻接触孔; (f) 蒸铝、 刻铝电极和互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