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检验操作规程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脑脊液培养。
3.标本3.1标本类型脑脊液。
3.2 标本采集由临床医师以无菌要求做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2-3ml,盛于无菌容器中送检。
脑膜炎奈瑟菌离体后能产生自溶酶,迅速自溶,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离体后也易于死亡。
因此,脑脊液无论涂片或培养,必须于采集后立即送检。
3.3 标本拒收标准3.3.1 标本标识与化验申请单不符。
3.3.2 标本未用无菌试管留取。
3.4 标本保存采集标本后立即送到实验室,不能及时送检可置于室温,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切勿放冰箱,否则影响检出率。
4. 试剂、仪器4.1 革兰染液、氧化酶试剂、3%触酶、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克凯平板、相关生化试剂等。
.4.2 VITEK鉴定系统;革兰阴性菌鉴定卡(GNI+)、革兰阴性菌药敏卡(GNS)、革兰阳性菌鉴定卡(GPI)、革兰阳性菌药敏卡(GPS)、药敏纸片、TBA板条等,有效期及储存条件参见试剂说明书。
4.3 接种针、接种环、电热灼烧器、显微镜、孵育箱、CO2培养箱等。
5. 细菌鉴定和药敏质控参见《质量管理程序》6. 检验步骤接收标本后,立即对标本进行编号、登记。
6.1 涂片检查6.1.1 一般细菌涂片检查外观浑浊或脓性脑脊液可直接涂片,无色、透明的脑脊液,应3000r/min离心10-15分钟后取沉淀物涂片、革兰染色、就、镜检。
根据染色及形态特征,常可初步提示细菌的种类。
6.1.2 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参见《分支杆菌属检验标准操作规程》6.1.3 新生隐球菌涂片检查取脑脊液的沉淀物作墨汁负染色,或取脑脊液的离心沉淀物接种于沙氏培养基,置于35摄氏度培养2~5日,根据菌落特性,涂片染色镜检作出报告。
必要时可作生化反应进一步鉴定。
分离培养6.2.6.2.1用接种环挑取混浊脑脊液或经离心沉淀的沉淀物,分别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平板,置于5%~10%CO2环境中35摄氏度培养18~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根据菌落特点、形态与染色及生化反应鉴定细菌,并作药敏试验。
脑脊液生化的操作内容及流程
脑脊液生化的操作内容及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脑脊液生化的操作内容及流程一、准备工作阶段。
在进行脑脊液生化检测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脑脊液常规检查标准操作手册
脑脊液常规检查标准操作手册1。
目的:建立脑脊液常规检查的标准化操作;2.范围:适用于脑脊液的常规检查(物理检查、蛋白定性、细胞检查);3。
标本采集:3。
1 标本种类:脑脊液,由临床医师进行腰椎穿刺采集,必要时可从小脑延脑池或侧脑室穿刺获得.3.2 标本要求:将脑脊液分别收集于3个无菌试管中,第一管作细菌培养,第二管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每管收集1-2毫升。
3。
3 遇高蛋白标本时可采用EDTA K2抗凝。
4.标本储存:立即送检。
5。
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标本拒收标准:污染,久置标本。
6。
器材试剂:5%苯酚溶液:取纯苯酚25ml,加蒸馏水至500ml,用力振摇,置37℃温箱内1—2天,待完全溶解后,置棕色瓶内保存.细胞计数板;显微镜。
7.物理检查:7。
1 目测脑脊液颜色与透明度:(1)观察颜色。
(2)观察透明度。
(3)观察凝块或薄膜:收集脑脊液于试管内,静置12-24小时,正常脑脊液不形成薄膜、凝块和沉淀物。
7.2 结果判断与分析:7。
2.1颜色:正常脑脊液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在病理情况下,脑脊液可呈不同颜色改变:(1)红色:常由于各种出血引起。
脑脊液中出现多量的红细胞,主要由于穿刺损伤出血、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引起。
前者在留取三管标本时,第一管为血性,以后两管颜色逐渐变淡,红细胞计数结果也依次减少,经离心后上清液呈无色透明.当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时,三管呈均匀红色,离心后上清液显淡红色或黄色。
红细胞在某些脑脊液中5分钟后,即可出现皱缩现象,因此红细胞皱缩现象不能用以鉴别陈旧性或新鲜出血。
(2)黄色:可因出血、梗阻、郁滞、黄疸等引起。
陈旧性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由于红细胞缺乏蛋白质和脂类对膜稳定性的保护,很易破坏、溶解,出血4-8小时即可出现黄色.停止出血后,这种黄色仍可持续3周左右。
椎管梗阻如髓外肿瘤,格林—巴利综合征,当脑脊液蛋白质量超过1。
5g/L时,颜色变黄,其黄色程度与蛋白质含量呈正比。
脑脊液检验操作规程
脑脊液常规检验操作程序1.检验目的保证脑脊液常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及时。
2.检测原理2.1一般性状检查采用目测法2.2蛋白定性试验采用Pandy试验蛋白质与石碳酸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下沉,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
2.3细胞学检查采用显微镜检查法3.标本3..1脑脊液标本由临床医护人员采集检验人员向临床提供脑脊液标本量、保存条件、注意事项、生物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等。
3.2脑脊液标本的运送由临床卫生员运送。
3.3收集与处理检验后脑脊液标本由检验卫生员统一送到医院垃圾处理站按相关程序进行处理。
4.设备和试剂4.1 仪器:显微镜。
4.2 试剂:5-7%石碳酸溶液。
4.3 设备:牛鲍氏计数板、毛细滴管。
5. 操作步骤5.1脑脊液理学检验:5.1.1颜色正常脑脊液为无色液体。
当有病变时可出现红色、黄色、绿色、乳白色、黑色等颜色。
5.1.2透明度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当脑脊液中有形物增加时,透明度降低,透明度可按清晰透明,微浑、浑浊三级报告。
5.1.3凝固或薄膜正常脑脊液没有凝块,化脓性脑膜炎时可出现,脑膜炎时可出现薄膜,可用无凝块、胶冻样、有薄膜形成、有凝块等方式报告。
5.2脑脊液化学检验:(一)潘氏(pandy)定性试验5.2.1方法取试剂2-3毫升置于小试管内,用毛细滴管滴入脑脊液1-2滴,衬以黑色背景下观察结果,出现白色浑浊为阳性。
5.2.2结果判断透明无变化(一)阴性微呈白雾状(±)极弱阳性灰白色云雾状(+)弱阳性白色浑浊(++)阳性白色浓絮状沉淀(+++)强阳性白色凝块(++++)最强阳性5.4参考值正常人多为阴性,偶有极弱阳性反应。
6、脑脊液显微镜检验:6.1细胞总数计数6.1.1直接计数法:如细胞数很少,可用此法,用滴管吸取少量充分混匀的脑脊液于血细胞计数池内,等待2~3分钟后,用低倍镜计数四角及中央共五个大方格中的细胞数,将其总数乘以2×106,即为每升脑脊液中的细胞总数。
6.1.2稀释计数法:如脑脊液中的细胞数很多,可用此法。
脑脊液潘氏试验步骤
脑脊液潘氏试验步骤1.准备工作:(1)检测器具:试纸、离心管、镊子、注射器、分装管、药用酒精、创可贴等。
(2)患者准备:检查前一小时禁食水和食物,避免过度劳累。
2.患者体位:(1)侧卧位:患者侧卧,头稍微低于身体,以保持脑脊液流通。
(2)头正中位:患者头部正对前方,颈部略向胸前伸直。
3.皮肤消毒:(1)用药用酒精擦拭检查部位,保证无明显污染。
(2)用干净的棉球将酒精擦拭干净,避免残留酒精进入脑脊液。
4.麻醉与穿刺:(1)选取合适的穿刺点:一般选择第3、4腰椎间隙作为穿刺点。
(2)进行局部麻醉:将注射器中的适量麻醉药液通过刺激剂进入穿刺点周围皮肤和软组织。
(3)穿刺操作:将已经消毒的穿刺器从第3、4腰椎间隙的皮肤上方45度角注入,逐渐向下刺入。
(4)顺利穿刺后,用干净的纱布轻轻按压穿刺点,避免脑脊液外溢,并对穿刺点进行消毒。
5.收集脑脊液:(1)使用干净的离心管和有刻度的注射器,收集脑脊液。
(2)调整注射器的活塞,以避免打损脑脊液。
(3)将脑脊液缓慢抽取至预定容器中,适当分装以备实验室检测。
6.观察脑脊液外观:(1)检查脑脊液的颜色:正常脑脊液呈透明无色,若呈现黄色或其他异常颜色,可能表示存在感染、出血等问题。
(2)检查脑脊液的清澈程度:正常脑脊液应该清澈透明,若呈现混浊情况,可能表示存在菌群、血细胞等异常。
7.测量脑脊液压力:(1)使用水银柱或压力计等仪器测量脑脊液压力。
(2)用刻度纸记录脑脊液的压力值。
8.实验室检测:(1)对脑脊液进行生化学分析:包括蛋白质、糖类、氯离子、钠离子等相关指标的测定。
(2)进行细胞计数:检测脑脊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及形态等指标。
(3)其他检测项目:如培养细菌、病毒等,以确诊感染病例。
9.结束工作:(1)测量脑脊液压力结束后,将针头拔出,并用创可贴进行止血。
(2)将采集的脑脊液用相应的容器密封,送至实验室检测。
(3)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告知患者注意事项,观察是否有异常症状。
脑脊液蛋白定性(潘氏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脑脊液蛋白定性(潘氏试验)标准操作规程1 检验申请单独检验项目申请:脑脊液蛋白定性(潘氏试验);脑脊液生化测定。
临床医生根据需要提出检验申请。
2 标本采集与处理2.采集与处理2.1 受检者的准备:脑脊液:采用腰椎穿刺。
要严格掌握禁忌证、凡疑有颅内压升高者必须做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禁忌穿刺。
凡病人处于休克、衷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或伴有脑干症状者均禁忌穿刺。
2.2 样本准备:脑脊液由临床医师进行腰椎穿刺采集,必要时可从小脑延脑池或侧脑室穿刺获得。
穿刺后应由医师用压力测定,正常人脑脊液压力卧位为0.78-1.76kpa(80-180mmH2O),儿童为0.4-1.0kpa(40-100mmH2O)。
任何病变使脑组织体积或脑脊液量增加时,脑脊液压力均可升高。
待压力测定后将脑脊液分别收集于3个无菌试管中,第一管作细菌培养,第二管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
每管收集1-2毫升。
脑脊液标本必须立即送验及时检查,放置过外将影响检验结果,是细胞破坏、变性、或细胞包裹于纤维蛋白凝块中,导致细胞数降低、分类不准确等。
存放中的脑脊液葡萄糖会分解,使之含量降低;细菌自溶或残废可影响细菌检出率等。
2.3 抗凝剂:不使用抗凝剂。
2.4 标本处理:脑脊液样品中不能有溶血。
储存在2-8℃可稳定数天。
3 方法原理脑脊液中的蛋白质遇饱和苯酚溶液,生成不溶性蛋白盐而形成浑浊或沉淀。
4 试剂及其他用品饱和苯酚溶液:取苯酚(分析纯)10毫升(有结晶时,先放入56度水浴箱中加热融化),加蒸馏水至100毫升,充分混匀,置入37度温箱中数小时,见底层有苯酚析出,上层为饱和苯酚溶液。
避光保存。
5 标本检测步骤取饱和苯酚溶液约2毫升于小试管内,加入离心后的脑脊液1—2滴,在黑色背景下观察有无混浊。
6结果判断无混浊,清晰(-);稍有白雾状,对光不易看到,黑色背景下才能看到,(+-);呈灰白色云雾状,(+);呈白色云雾状混浊,(++);呈白色絮状沉淀或白色浓云块状,(+++);立即形成白色凝块,(++++)。
脑脊液采集规范及操作规程
脑脊液采集规范及操作规程脑脊液采集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诊断或排除多种神经系统疾病。
脑脊液采集规范及操作规程的制定对保证采集质量,减少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非常重要。
下面是脑脊液采集规范及操作规程的一般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脑脊液采集规范要求: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保证采集器械、试剂及环境的无菌。
2. 采集前仔细询问患者病史,特别是有关出凝血异常或颅内压增高的情况。
3. 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解释脑脊液采集的目的、方法及可能的并发症,获得患者或其家属的同意。
4. 采集前测量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频率和体温。
5. 采集前禁止患者进食,保证采集过程中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6. 采集前准备脑脊液采集所需器械、试剂,包括腰穿针、采集管、标本收集器等,并检查其完好性。
7. 慎重选择穿刺部位,禁止在颈部、脊柱畸形或感染区域进行脑脊液采集。
二、脑脊液采集操作规程:1. 患者仰卧位,双腿屈曲,腰椎屈曲,头略偏向一侧。
2. 无菌操作,穿刺部位用酒精消毒,然后覆盖无菌巾。
3. 注射局部麻醉剂,等待数分钟,确保麻醉充分。
4. 采用细长、切削尖的针头,顺切口方向于终正中线的下水平划线后1-2cm处,逐层穿透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直至穿过硬膜进入蛛网膜。
5. 通过穿刺针的腔道,插入一根0.5ml以下的无菌试管,从而直接收集脑脊液。
6. 采集结束后,轻轻拔出穿刺针,并立即采集血样。
7. 拔出穿刺针后,用带有胶贴的无菌敷料覆盖创口,以避免感染。
8. 患者采集后保持卧床休息,观察其神经系统状态变化,并监测生命体征。
9. 将收集的脑脊液标本送至实验室,及时进行相关检测。
三、脑脊液采集后的注意事项:1. 观察患者有无颈背痛、头痛、恶心、呕吐、腰痛等不适症状,如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如有异常变化应及时处理。
3. 观察脑脊液出血情况,及时处理。
4. 鼓励患者多饮水,以排泄多余的脑脊液。
脑脊液常规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脑脊液常规检查标准操作程序1 检验目的鉴别诊断及预后观察神经系统疾病及其并发症。
2 检测原理一般性状检查采用目测法;细胞学检查采用显微镜手工检查法。
3 性能参数脑脊液常规检查是手工试验,目前还没有试验性能指标。
4 标本采集与接收4.1 脑脊液标本由临床医生进行腰椎穿刺采集,必要时可从小脑延脑池或侧脑室穿刺获得。
第一管作细菌学检查,第二管作化学或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常规检查。
4.2 标本采集后要立即送检,因为放置时间过久,其性质可能发生改变,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采集的脑脊液标本应尽量避免混入血液。
5 设备和试剂5.1 仪器:复星公司 ACT-2000 超高倍显微镜系统,Sysmex XT-4000i 分析仪。
5.2 试剂:冰醋酸。
5.3 设备:血细胞计数池。
6 容器和添加剂脑脊液常规检查试验的容器为消毒的玻璃试管,一般情况下无任何添加剂(如遇高蛋白标本时,可用 EDTA 盐抗凝)。
7 操作步骤7.1 检验申请单及标本的审核整理脑脊液常规检验申请条码及标本,审核合格后,对脑脊液检验申请单姓名和标本标识进行复查,确认一致后进行检测。
7.2 一般性状检查:脑脊液的颜色和透明度测量采用目测法。
7.3 细胞计数7.3. 1 手工法:对澄清的脑脊液混匀后用滴管直接滴入一次性计数板,用低倍镜计数全部方格内细胞数;混浊或带血的脑脊液可用细胞稀释液或者生理盐水稀释后加入事先准备好的管壁带有冰乙酸的小试管中,混匀后滴入一次性计数板内,用低倍镜计数全部方格内细胞数。
7.3.2 仪器法:取混匀好的标本直接在 XT-4000i 上用体液模式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
7.3.3 有核细胞分类计数7.3.3.1 直接分类法:如果白细胞数不超过 0.015×109/L,可不分类计数;如超过 0.015×109 /L 应分类计数。
在高倍镜下根据细胞核的形态分别计数单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与多核细胞,计数100 个白细胞,以百分比表示。
脑脊液送检规范标准最新
脑脊液送检规范标准最新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是存在于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的无色透明液体,其送检对于诊断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脑脊液送检的最新规范标准:一、样本采集1. 采集前应确保患者处于平静状态,避免情绪波动或身体活动影响样本质量。
2. 采集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使用一次性无菌腰椎穿刺针。
3. 采集量一般为10-20毫升,分装至两个无菌试管,一个用于生化和细胞学检查,另一个用于微生物学检查。
二、样本处理1. 采集后立即送检,避免样本暴露于室温过长时间,以免影响细胞活性和生化成分。
2. 如不能立即送检,应将样本置于2-8°C冷藏,但不宜超过2小时。
3. 避免剧烈摇晃或离心,以免破坏细胞形态。
三、样本检测1. 细胞计数:评估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
2. 生化分析:检测蛋白质、葡萄糖、氯化物等含量。
3. 微生物学检查:包括细菌培养、病毒检测等。
4. 免疫学检测:如有必要,进行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检测。
四、结果解读1. 结果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2. 注意区分生理性变化和病理性变化,避免误诊。
五、质量控制1. 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体系。
2. 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检测技能和质量意识。
六、安全措施1. 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范,防止交叉感染。
2. 处理样本时,工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3. 废弃物应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进行处置。
七、记录和报告1. 详细记录样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采集时间等。
2. 报告应清晰、准确,包含所有检测项目的结果及必要的解释说明。
八、患者指导1. 向患者解释脑脊液检查的目的、过程及可能的风险。
2. 提供术后护理指导,如需要时指导患者如何缓解穿刺部位的不适。
以上规范标准旨在确保脑脊液送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医院微生物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体检验操作规程
医院微生物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体检验操作规程
l、标本采集以无菌方法采集脑脊液2~5ml,盛于无菌瓶中送检。
2、直接检查脑脊液可直接涂片、革兰染色或抗酸染色等,然后镜检。
无色透明的脑脊液,应作离心取沉淀物涂片、染色镜检。
3、检验步骤:
3.1、一般细菌涂片检查除结核性脑膜炎外,由其它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明显混浊,可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无色透明的脑脊液,应离心后涂片、染色、镜检,根据染色及形态特征可初步提示细菌的种类。
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取脑脊液的离心沉淀物(3000r/min。
30min)作抗酸染色。
新型隐球菌涂片检查:取脑脊液的离心沉淀物作墨汁负染色。
3.2、分离培养用接种环挑取混浊脑脊液或经离心沉淀的沉淀物,分别接种于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巧克力平板应置
- 1 -
于CO 2环境中35℃培养18~24小时。
脑脊液也可直接注入血培养瓶。
4、检验程序 脑脊液
直接涂片
分离培养 (取离心沉淀)
不染色标本 染色标本 血平板、巧克力 沙氏培养基 (5%CO 2环境) 血平板
动力试验 革兰染色 抗色染色
墨汁染色 脑膜炎奈瑟菌
脑膜炎奈瑟菌
A T
B Expression ATB 鉴定药敏试条 鉴定药敏试条
5、脑脊液培养常见病原菌
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奈瑟菌
A、B群链球菌卡他布兰汉菌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结核分支杆菌肠杆菌科菌种
产单核李斯特菌脑膜败血性黄杆菌
新型隐球菌假单胞菌
白色念珠菌
2。
尿液脑脊液蛋白检测操作程序
尿液/脑脊液蛋白检测操作程序1.目的规范脑脊液蛋白定量检测试验,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和重复性。
2.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生化室工作人员、实习人员、进修人员的操作前培训。
3.术语4.测定原理4.1测定方法:连苯三酚红钼终点法4.2 测定原理:在酸性条件下,连苯三酚红与钼酸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此复合物再与蛋白结合形成蓝紫色复合物,在598nm有最大吸收,吸光度大小与蛋白含量成正比,可比色定量。
5.标本5.1标本种类:新鲜脑脊液,1小时之内送检。
5.2标本采集:见生化标本采集程序。
6.试剂6.1试剂来源:新成生物有限公司。
6.2组成6.3试剂准备本试剂为液体单一试剂,可直接使用。
6.4试剂稳定性未开封的试剂在2-8℃避光条件下可稳定12个月,置37℃水浴至少可稳定7天。
试剂开封后,存放在分析仪试剂仓中(2-8℃)的试剂在30天内性质稳定。
7. 检测程序7. 1试剂的准备:取出试剂复温5-10分钟。
7. 2检测步骤:7. 2. 1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波测定参数:波长:600nm;光径:1.0cm;温度:37℃。
7. 2. 3计算:CSF含量(mg/dl) = [(A标本-A空白)/ (A校准-A空白)] ×校准品值7. 2. 4校准:使用试剂盒配套的校准品;当试剂更换批号、质控出现漂移、仪器保养、重要零部件更换后应重新校准。
8.性能指标8.1、空白吸光度≤ 0.200;8.2、线性范围0-200mg/dl;8.3、批内/分析内精密度 CV≤5%;批间相对极差≤7%;8.4、准确性相对偏差不超过±10%。
8.5、抗干扰性 10mg/dl胆红素对本法测定无干扰;混浊脑脊液或尿液对测定有干扰,必须首先离心沉淀,去除沉淀物后,再测定。
8.6、试剂为暗红色液体。
9. 参考范围10. 临床意义10. 1 正常情况下,氨在肝脏转变成尿素。
严重肝脏疾病是,氨不能从循环中清除,引起血氨增高。
高血氨有神经毒,引起肝性脑病。
脑脊液蛋白定性试验潘氏法-检验科临检室作业书
脑脊液蛋白定性试验潘氏法实验原理脑脊液中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可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下沉,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
2.标本采集:2.1标本种类:脑脊液,由临床医师进行腰椎穿刺采集,必要时可从小脑延脑池或侧脑室穿刺获得。
2.2标本要求:将脑脊液分别收集于3个无菌试管中,第一管作细菌培养,第二管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
每管收集1-2毫升。
2.3遇高蛋白标本时可采用EDTAK2抗凝。
3.标本储存:立即送检。
4.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标本拒收标准:污染,久置标本。
6试剂:5%苯酚溶液:取纯苯酚25ml,加蒸馏水至500ml,用力振摇,置37℃温箱内1-2天,待完全溶解后,置棕色瓶内保存。
7.操作步骤:取潘氏试剂2-3ml于小试管内,用毛细滴管滴入脑脊液1-2滴,衬以黑背景,立即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阴性:清晰透明,不显雾状极弱阳性(±):微呈白雾状,在黑色背景下才能看到弱阳性(+):灰白色云雾状阳性(+):白色浑浊强阳性(3+):白色浓絮状沉淀最强阳性(4+):白色凝块质量控制临床意义10.1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加,提示患者血脑屏障受破坏,常见于脑、脊髓及脑膜的炎症、肿瘤、出血等以及脑软化、脑退化性疾病、神经根病变和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的疾病等,当脑脊液中蛋白质在10g/L 以上时,流出后呈黄色胶冻状凝固,而且还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临床上称为Froin综合征,是蛛网膜下腔梗阻性脑脊液的特征。
10.2含血的脑脊液可使蛋白质含量增加,为鉴别原来有无蛋白质增加,可用每微升1万个红细胞的相当增加蛋白质80mg/L来推算,最后用含血的脑脊液中实测的蛋白质量减去出血时从血中带入的蛋白质量由含红细胞数推算成的蛋白质量,即为原来脑脊液的蛋白质含量。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检查特点11.方法学评价:潘氏试验所需标本量少,灵敏度高,试剂易得,操作简便,结果易于观察,其沉淀多少与蛋白质含量成正经比,部分正常脑脊液亦可出现极弱阳性结果。
脑脊液采集规范及操作规程
脑脊液采集规范及操作规程脑脊液采集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可以用于诊断和鉴别许多疾病。
为了确保采集到的脑脊液样本质量,减少不必要的风险,下面给出了脑脊液采集的规范及操作规程。
一、准备工作1. 确保患者已经获得充分的知情同意,并解答其相关问题。
2. 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等。
3. 检查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血型和Rh血型,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二、操作步骤1. 采集前的准备a. 患者自早上起床后至采样前应禁食,但可以喝水。
b. 患者取空膀胱状态(尿量少于100 ml)。
2. 术前准备a. 患者取坐位或左侧卧位,头稍向胸颈弯曲。
b. 术区皮肤反复用医用皂液清洗,并用无菌草酒棉擦干。
c. 移至无菌台,戴无菌手套。
d. 使用50%酒精溶液将术区擦拭,并待其干燥。
e. 用无菌巾将患者的头发包起来。
3. 局麻a. 将0.5%利多卡因2-3 ml深部注射至腰4-5棘间间隙,直到追踪脊柱的阻力消失。
b. 将腰椎区域以外的点作为局部麻醉剂的注射点。
4. 脑脊液采集a. 用无菌手套将穿刺针取出,并用酒精消毒棉擦拭。
b. 用无菌穿刺针从中线刺入术区皮肤,成30°角,刺入皮肤后减小成10-15°角。
c. 当出现'闪电般'感觉时,表示针游离入蛛网膜下腔,然后将内针推出,获得脑脊液。
d. 观察脑脊液流动情况,获取样本(收集量至少1~2ml)。
e. 取出脑脊液后,将内针重新推入穿刺针,推出穿刺针,并记住进针点。
f. 用无菌棉球按压穿刺点,观察出血情况。
5. 术后护理a. 协助患者平卧休息,低头位5-6小时。
b. 观察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包括头痛、呕吐、眩晕等。
c.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报告异常情况。
三、注意事项1. 采集前应细致询问患者病史、用药史和过敏史。
2. 移液过程应尽量轻柔,以免造成红细胞破裂、杂质污染和细胞溶解。
3. 避免针致伤血管和神经。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1. 检验目的规范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 适用范围脑脊液培养3. 标本采集与运送3.1 标本采集:由临床医师以无菌要求做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2-3ml,盛于无菌容器中送检。
3.2 标本运送3.2.1 采集标本后立即送到细菌室,不能及时送检可置室温或保温,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h。
切勿放冰箱,否则影响检出率。
3.2.2 非细菌室工作时间,标本应送急诊化验室进行标本保温。
4. 检验步骤4.1 涂片检查:外观浑浊或脓样脑脊液直接涂片。
无色、透明的脑脊液,应3000rpm/min离心10-15min后取沉淀物涂片。
涂片后革兰染色、墨汁染色、抗酸染色。
镜检阳性应立即以电话的方式将镜检结果告知临床医生,并登记到危急值登记本。
4.2 接种:在生物安全柜中用一次性无菌接种环挑取浑浊脑脊液或离心沉淀的沉淀物按照分区划线的方法接种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
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需要预先置于室温平衡30min。
4.3 培养:血平板、巧克力平板置35℃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18-48h。
4.4 培养结果观察4.4.1 培养24h无菌生长需继续培养24h,如仍然无菌生长,则报告“无菌生长”。
4.4.2 培养出细菌,挑取单菌落革兰染色镜检,将镜检结果以电话方式告知临床医生,并登记到危急值登记本。
4.4.2.1 血平板上菌落呈浅灰色、不溶血,或者菌落呈粘稠状,菌落附近呈灰绿色。
在巧克力平板上的菌落光滑整齐、圆形凸起、半透明、露滴状菌落。
革兰染色镜检为肾形或咖啡豆装的革兰阴性双球菌,应怀疑为脑膜炎奈瑟菌,常见于脓性脑脊液。
4.4.2.2 血平板上呈现草绿色溶血、灰色、圆形、略扁的菌落,同时革兰染色为革兰阳性链球菌,疑为肺炎链球菌。
4.4.2.3 镜下可见革兰阴性小杆菌,多形性,巧克力平板可见较多的透明、湿润革兰阴性杆菌,做卫星试验。
血平板卫星+,MH卫星-,报告“流感嗜血杆菌”。
4.4.2.4 新生儿脑膜炎多由大肠埃希菌、B群溶血性链球菌和脑膜败血黄杆菌引起的,特别是早产婴儿。
脑脊液常规操作规程
脑脊液常规操作规程1.检验目的指导脑脊液(CSF)常规测定。
2.方法原理2.1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中的无色透明液体。
由于脉络丛上皮细胞对血浆中各种物质的选择性分泌和超滤作用,血浆中各种成分对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各有不同。
其中最易通过血脑屏障的是氯、钠、镁离子及乙醇;其次为清蛋白、葡萄糖、钙离子、乳酸、氨基酸、尿素和肌酐;纤维蛋白原、补体、抗体、某些药物、胆红素、胆固醇则极难或不能通过。
中枢神经系统任何部位发生器质性病变时,如感染、炎症、肿瘤、外伤、水肿和阻塞等都可以引起脑脊液成分的改变。
通过对脑脊液理学检查,显微镜检查、化学和免疫学检查及脑脊液病原学检查,可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2.2脑脊液(CSF)常规测定内容包括:颜色、性状、有核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潘氏试验、细菌等。
2.3潘氏(pandys)试验:CSF中的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形成不溶性的蛋白盐而产生白色混浊或沉淀。
1 颜色(COLOR) 6 中性粒细胞(NE)2 透明度(clearity) 7 淋巴细胞(LY)3 凝固性(coagulability) 8 单核细胞(MO)4 脑脊液有核细胞计数(CSF—NUCL) 9 潘氏试验(pandys test)5 脑脊液红细胞计数(CSF—RBC)3.方法性能参数(如线性、检出限、测量区间、不确定度、准确性、精密度、灵敏度和特4.标本类型4.1标本类型:新鲜CSF。
4.2标本拒收条件:拒收延迟室温2h、冷藏6h未送达标本。
4.3标本保存与稳定性:一般室温1h内完成检验,久置可致细胞破坏,影响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查。
5.要求的容器、防腐剂或添加物、仪器、试剂或分析系统5.1标本容器:BD无促凝成分红头管或洁净干燥带盖玻璃管。
5.2试剂5.2.1试剂组分:生理盐水0.9%Nacl溶液白细胞稀释液1%冰乙酸(1ml分析纯冰醋酸+蒸馏水至100ml)刘氏快速瑞氏染色液 A液:曙红、甲醇B液:亚甲蓝潘氏试剂10%苯酚溶液(纯苯酚10ml+蒸馏水至100ml)5.2.2 试剂存储和有效期:试剂名称存储条件有效期开瓶有效期位置生理盐水室温1年1年存货柜/血常规室操作台冰乙酸室温2年1年药品柜1%乙酸冷藏1年1年试剂冰箱10%苯酚溶液室温1年1年药品柜刘氏快速瑞氏染色液室温 2年 6个月 药品柜/染色操作台5.3仪器:OLYMPUS 光学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脑脊液培养。
3.标本3.1标本类型脑脊液。
3.2 标本采集由临床医师以无菌要求做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2-3ml,盛于无菌容器中送检。
脑膜炎奈瑟菌离体后能产生自溶酶,迅速自溶,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离体后也易于死亡。
因此,脑脊液无论涂片或培养,必须于采集后立即送检。
3.3 标本拒收标准3.3.1 标本标识与化验申请单不符。
3.3.2 标本未用无菌试管留取。
3.4 标本保存采集标本后立即送到实验室,不能及时送检可置于室温,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切勿放冰箱,否则影响检出率。
4. 试剂、仪器4.1 革兰染液、氧化酶试剂、3%触酶、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克凯平板、相关生化试剂等。
4.2 VITEK鉴定系统;革兰阴性菌鉴定卡(GNI+)、革兰阴性菌药敏卡(GNS)、革兰阳性菌鉴定卡(GPI)、革兰阳性菌药敏卡(GPS)、药敏纸片、TBA板条等,有效期及储存条件参见试剂说明书。
4.3 接种针、接种环、电热灼烧器、显微镜、孵育箱、CO2培养箱等。
5. 细菌鉴定和药敏质控参见《质量管理程序》6. 检验步骤接收标本后,立即对标本进行编号、登记。
6.1 涂片检查6.1.1 一般细菌涂片检查外观浑浊或脓性脑脊液可直接涂片,无色、透明的脑脊液,应3000r/min离心10-15分钟后取沉淀物涂片、革兰染色、就、镜检。
根据染色及形态特征,常可初步提示细菌的种类。
6.1.2 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参见《分支杆菌属检验标准操作规程》6.1.3 新生隐球菌涂片检查取脑脊液的沉淀物作墨汁负染色,或取脑脊液的离心沉淀物接种于沙氏培养基,置于35摄氏度培养2~5日,根据菌落特性,涂片染色镜检作出报告。
必要时可作生化反应进一步鉴定。
6.2分离培养6.2.1用接种环挑取混浊脑脊液或经离心沉淀的沉淀物,分别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平板,置于5%~10%CO2环境中35摄氏度培养18~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根据菌落特点、形态与染色及生化反应鉴定细菌,并作药敏试验。
脑脊液采集与转运标准操作规程
脑脊液采集与转运标准操作规程一、适应证临床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发热、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脑神经病理征象、脑积水、脑性低钠血症等症状或体征,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应送检脑脊液培养标本, 并同时送检血培养标本。
二、脑脊液的采集及运送1.脑脊液的采集2.选择腰3〜腰4椎间隙,双侧骼后上嵴最高点连线与脊柱中线相交处为穿刺点(婴幼儿可选择腰4〜腰5或腰5〜骶1椎间隙作为穿刺进针点)3.佩戴无菌手套,使用皮肤消毒剂对腰椎穿刺点及其周围15 cm区域的皮肤消毒,待消毒剂干燥后(约1分钟)再以75%乙醇擦拭两遍。
4.覆盖无菌孔巾,待消毒剂彻底挥发后,用1%〜2%利多卡因在穿刺点行皮内、皮下浸润麻醉,然后垂直缓慢进针棘突间隙,边回吸边注药,回吸注意无回血,充分麻醉后拔针。
5.左手固定麻醉点,右手进针,对准椎间隙刺入皮下,针尖斜向与脊柱平行,穿刺针穿过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有落空感进入蛛网膜下腔,采集脑脊液分别放入3个无菌螺帽管中,做好标本标记。
脑脊液一般采集3管,第1管脑脊液用于生化检验,第2管用于微生物检验,第3管可以用于细胞学、分子核酸检验等检查;如果仅采集了1管,应首先送微生物检验;最小标本量要求:细菌≥1 ml,真菌≥2 ml.分枝杆菌≥25 ml,病毒≥2 ml;如送检T - SPOT TB,还需注意添加肝素抗凝。
6.运送:室温或保温送检,室温下不超过15分钟,切勿冷藏。
临床怀疑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苛养菌感染时,标本应注意保温运送;若怀疑厌氧菌感染,可将脑脊液直接注入血厌氧培养瓶中,迅速送检。
三、注意事项1.怀疑患者细菌性脑膜炎时,应立即采集脑脊液标本和2-4套血培养标本,并应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
2.怀疑分枝杆菌、隐球菌或慢性脑膜炎时,可多次采集脑脊液标本。
3.如怀疑存在颅内压增高时,应先行头颅CT检查,必要时,可先予以脱水治疗再行穿刺。
4.申请单应注明标本来源、标本采集时间、送检目的、临床诊断等。
脑脊液常规操作规程
如标本为均匀红色血性脑脊液,为区别蛛网膜下 腔出血或穿刺性损伤,应: (1)将血性脑脊液试管离心5 min(1500r/min),如上 层液体呈淡红色或黄色,隐血试验阳性,多为蛛 网膜下腔出血,呈黄色说明出血的时间已超过4 h。 如上层液体澄清无色,红细胞均沉管底,多为穿 刺损伤所致的新鲜出血。 (2) 红细胞在渗透压较血浆高的脑脊液中5 min后, 即可出现皱缩现象,因此红细胞皱缩现象不能用 以鉴别陈旧性或新鲜出血。
10
正常脑脊液中白细胞主要为单个核细胞, 多为淋巴细胞及大单核细胞,两者之比约 为7:3,偶见内皮细胞:软脑膜和蛛网膜 细胞、室管膜细胞、脉络膜细胞等。
正常脑脊液
单个核细胞:约95%,
多型核细胞:约5%。
11
红细胞总数
1、对澄清的脑脊液可混匀后用滴管直接滴 入计数池,计数10个大方格内红细胞数, 其总和即为每μl的细胞数。
5、褐或黑色:见于侵犯脑膜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 素肉瘤。
5
蛋白定性试验(潘迪氏法)
实验原理:脑脊液中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可形
成不溶性蛋白盐而下沉,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
所需试剂:5%的苯酚溶液:取纯苯酚25 ml,加
蒸馏水至500 ml,用力振摇,置37℃温箱内1~2 天,待完全溶解后,置棕色瓶内保存。
6
试验方法:取潘(迪)氏试剂2~3ml于小试管内,
用毛细滴管滴入脑脊液1~2滴,衬以黑背景,立 即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
阴性:清晰透明,不显雾状; 极弱阳性(±):微呈白雾状,在黑色背景下才能
看到; 弱阳性(+):灰白色云雾状; 阳性(2+):白色浑浊; 强阳性(3+):白色浓絮状沉淀; 最强阳性(4+):白色凝块。
脑脊液知多少
脑脊液常规检查标准操作手册1.目的:建立脑脊液常规检查的标准化操作;2.范围:适用于脑脊液的常规检查(物理检查、蛋白定性、细胞检查);3.标本采集:3.1 标本种类:脑脊液,由临床医师进行腰椎穿刺采集,必要时可从小脑延脑池或侧脑室穿刺获得。
3.2 标本要求:将脑脊液分别收集于3个无菌试管中,第一管作细菌培养,第二管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
每管收集1-2毫升。
3.3 遇高蛋白标本时可采用EDTA K2抗凝。
4.标本储存:立即送检。
5.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标本拒收标准:污染,久置标本。
6.器材试剂:5%苯酚溶液:取纯苯酚25ml,加蒸馏水至500ml,用力振摇,置37℃温箱内1-2天,待完全溶解后,置棕色瓶内保存。
细胞计数板;显微镜。
7.物理检查:7.1 目测脑脊液颜色与透明度: (1)观察颜色。
(2)观察透明度。
(3)观察凝块或薄膜:收集脑脊液于试管内,静置12-24小时,正常脑脊液不形成薄膜、凝块和沉淀物。
7.2 结果判断与分析:7.2.1颜色:正常脑脊液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在病理情况下,脑脊液可呈不同颜色改变: (1)红色:常由于各种出血引起。
脑脊液中出现多量的红细胞,主要由于穿刺损伤出血、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引起。
前者在留取三管标本时,第一管为血性,以后两管颜色逐渐变淡,红细胞计数结果也依次减少,经离心后上清液呈无色透明。
当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时,三管呈均匀红色,离心后上清液显淡红色或黄色。
红细胞在某些脑脊液中5分钟后,即可出现皱缩现象,因此红细胞皱缩现象不能用以鉴别陈旧性或新鲜出血。
(2)黄色:可因出血、梗阻、郁滞、黄疸等引起。
陈旧性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由于红细胞缺乏蛋白质和脂类对膜稳定性的保护,很易破坏、溶解,出血4-8小时即可出现黄色。
停止出血后,这种黄色仍可持续3周左右。
椎管梗阻如髓外肿瘤,格林-巴利综合征,当脑脊液蛋白质量超过1.5g/L时,颜色变黄,其黄色程度与蛋白质含量呈正比。
脑脊液常规检查的标准操作程序
一、目的规范脑脊液常规检查。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脑脊液的常规检测,包括:一般性状的检查、潘氏试验、细胞总数计数、白细胞计数与分类、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墨汁染色。
三、支持性文件《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临床检验基础》(第三版)四、标本处理1、标本收集后应立即送验,一般不能超过1h。
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检查,久置可致细胞破坏,影响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查;葡萄糖分解使含量降低;病原菌破坏或溶解。
2、细胞计数管应避免标本凝固,遇高蛋白标本时,可用EDTA盐抗凝。
五、一般性状检查主要观察颜色与透明度,可记录为水样透明、白雾状浑浊、微黄浑浊、绿黄浑浊、灰白浑浊等。
脓性标本应立即直接涂片进行革兰染色检查细菌,并应及时接种培养基。
1、红色:如标本为血性,为区别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穿刺性损伤,应注意:(1)将血性脑脊液试管离心沉淀(1500r/min),如上层液体呈黄色,隐血试验阳性,多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出血的时间已超过4h。
如上层液体澄清无色,红细胞均沉管底,多为穿刺损伤或因病变所致的新鲜出血。
(2)红细胞皱缩,不仅见于陈旧性出血,在穿刺外伤引起出血时也可见到。
因脑脊液渗透压较血浆高所致。
2、黄色:除陈旧性出血外,在脑脊髓肿瘤所致脑脊液滞留时,也可呈黄色。
黄疸患者的脑脊液也可呈黄色。
但前者呈黄色透明的胶冻状。
3、米汤样:由于白(脓)细胞增多,可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
4、绿色:可见于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
5、褐或黑色:见于侵犯脑膜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肉瘤。
五、潘氏(Pandy)球蛋白定性试验1、原理脑脊液中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可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下沉,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
2、试剂5%苯酚溶液:取纯苯酚25m1,加蒸馏水至500m1,用力振摇,置37℃温箱内1—2天,待完全溶解后,置棕色瓶内保存。
3、操作取试剂2—3m1,置于小试管内,用毛细滴管滴入脑脊液l一2滴,衬以黑背景,立即观察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脊液常规检验操作程序
1.目的
保证脑脊液常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及时。
2.适用范围
脑脊液常规检测,标本类型为脑脊液。
3.职责
3..1脑脊液标本由临床医护人员采集检验人员向临床提供脑脊液标本量、保存条件、注意事项、生物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等。
3.2脑脊液标本的运送由临床卫生员运送。
3.3收集与处理检验后脑脊液标本由检验卫生员统一送到医院垃圾处理站按相关程序进行处理。
4. 检验程序
4.1脑脊液理学检验:
4.1.1颜色正常脑脊液为无色液体。
当有病变时可出现红色、黄色、绿色、乳白色、黑色等颜色。
4.1.2透明度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当脑脊液中有形物增加时,透明度降低,透明度可按清晰透明,微浑、浑浊三级报告。
4.1.3凝固或薄膜正常脑脊液没有凝块,化脓性脑膜炎时可出现,脑膜炎时可出现薄膜,可用无凝块、胶冻样、有薄膜形成、有凝块等方式报告。
4.2脑脊液化学检验:
(一)潘氏(pandy)定性试验
4.2.1【原理】
蛋白质与石碳酸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而下沉,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
4.2.2【试剂】
5-7%石碳酸溶液。
4.2.3【方法】
取试剂2-3毫升置于小试管内,用毛细滴管滴入脑脊液1-2滴,衬以黑色背景下观察结果,出现白色浑浊为阳性。
4.2.4【结果判断】
透明无变化(一)阴性
微呈白雾状(±)极弱阳性
灰白色云雾状(+)弱阳性
白色浑浊(++)阳性
白色浓絮状沉淀(+++)强阳性
白色凝块(++++)最强阳性
4.3【注意事项】
试剂和脑脊液应按一定比例进行试验,若脑脊液浑浊,应离心沉淀后取上清液试验。
4.4【参考值】
正常人多为阴性,偶有极弱阳性反应。
5、脑脊液显微镜检验:
5.1细胞总数计数
5.1.1直接计数法:如细胞数很少,可用此法,用滴管吸取少量充分混匀的脑脊液于血细胞计数池内,等待2~3分钟后,用低倍镜计数四角及中央共五个大方格中的细胞数,将其总数乘以2×106,即为每升脑脊液中的细胞总数。
5.1.2稀释计数法:如脑脊液中的细胞数很多,可用此法。
于小试管内加红细胞稀释液0.38毫升,再用血红蛋白吸管吸取混匀的脑脊液20微升加入小试管中,混匀后将其滴人血细胞计数池内,然后用低倍镜计数四角的四个大方格中的细胞总数并乘以50×106。
而即为每升脑脊液中的细胞总数。
5.2白细胞计数
5..1.1直接计数法:用吸管吸冰醋酸后轻轻吹出,使管壁附着少许冰醋酸。
用此滴管吸取混匀的脑脊液数滴,待其中红细胞完全溶解后充入血细胞记数池内,计数四角及中央共五个大方格中的白细胞数(包括间皮细胞)。
总数乘以2×106即为每升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数。
待其中红细胞完全溶解后充入血细胞记数池内,计数
白细胞数(包括间皮细胞)。
总数乘以2×106即为每升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数。
待其中红细胞完全溶解后充入血细胞记数池内,计数四角及中央共五个大方格中的白细胞数(包括间皮细胞)。
总数乘以2×106即为每升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数。
5.1.2、稀释计数法:稀释、充液、计数方法同细胞总数计数的稀释计数法,但改用白细胞稀释液,四角大方格中的细胞总数乘以50×106即为每升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数。
6.白细胞分类
6.1、直接分类法:于白细胞计数后,将低倍镜改为高倍镜进行分类。
依据细胞形态和核的形态将白细胞分为单核细胞和多核细胞。
一般应计数100个白细胞。
6.2、涂片染色分类法:将脑脊液离心沉淀后,取沉淀物涂片,进行瑞氏染色,然后用油镜分类,报告方式同血液白细胞分类计数。
7.注意事项
7.1、标本应立即进行检查,时间太久细胞易变性、自溶及凝固。
7.2、白细胞数在10×106/L以下时,无须作分类计数。
8.正常值
正常脑脊液中无红细胞或仅含少量因穿刺损伤而带入脑脊液的正常形态的红细胞。
白细胞亦极少,成人为(O~8)×106/L,儿童为(O~15)×106/L,多为单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