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山居秋暝》教学设计(通用11篇)《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居秋暝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山居秋暝》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欣赏并领会近体诗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歌的意境。
3、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讲解《山居秋暝》。
教学步骤一、课前引入、复习诗歌的知识。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用热闹的字面不是写出热闹的境界而是写出幽静的境界。
我说它是"寓静于动"或"动中显静"。
同样是水飞、云起、鸟啼、花发,在别的诗人笔下,也许只能是热闹的铺排,而在王维的笔下却恰好就是幽静的意趣。
你看: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
(《栾家濑》)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这一类小诗,画面上充满了动态,有些还是十分热闹,然而意境还是异常幽静的。
这些在纸上看来又吵又闹的家伙,完全没有破坏作者所企图创造的意境,反而是构成这意境的主力。
你能说不是有点奇怪吗?照我看来,这就是人们把王维的优秀山水诗和那些冷漠枯寂的作品区别开来,认为他的诗"丰缛而不华靡"的原因之一。
这首《山居秋暝》,通过对于秋色的描写,说明山中仍然是一片美丽和平的恬静,从而作出人们可以继续在山中隐居的结论。
开头两句,容易明白,不用多说。
这里要着重谈的是中间那四句。
中间四句,作者全力描写秋天的晚景,亦即题中点出的"秋暝"。
山居秋暝教案设计
山居秋暝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王维的山水诗作,体验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通过对《山居秋暝》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能力。
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分析《山居秋暝》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解读诗句中的自然景观和生活画面。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解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运用欣赏教学法,让学生在朗读和感悟中体验诗意。
第二章:诗人王维简介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王维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理解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培养学生对文学家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2.2 教学内容介绍王维的生活年代、家世背景。
分析王维的诗歌创作特点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贡献。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系统介绍王维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采用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对王维的了解。
第三章:《山居秋暝》诗意解读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山居秋暝》的诗意,领会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
培养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逐句解析《山居秋暝》的诗句,解读其中的自然景观和生活画面。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探讨诗人表达的思想和哲理。
3.3 教学方法采用逐句解析法,深入解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运用互动法,鼓励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山居秋暝》艺术特色分析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欣赏《山居秋暝》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艺术灵感,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4.2 教学内容分析《山居秋暝》的诗意和艺术特色,包括诗句的韵律、意象的运用等。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艺术灵感,启发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解析诗中的艺术特色。
运用互动法,鼓励学生分享对诗歌艺术的感悟和创作尝试。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山居秋暝》的理解和欣赏,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山居秋暝教案设计
山居秋暝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
(2)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习并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诗文的韵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学习并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体会诗文的意境和情感,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山居秋暝》全文。
3. 重点词语的解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关于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如《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等。
(2)提问:这些古诗中,你们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2. 初读诗文(1)分发《山居秋暝》全文,让学生自主朗读。
(2)教师辅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停顿、语气、重音等。
3. 理解诗文(1)学生合作探讨,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教师辅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4.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体会诗文的韵律美。
(2)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诗文的美。
5. 背诵练习(1)学生自主背诵,相互检查。
(2)教师鼓励学生大胆上台展示,给予表扬和鼓励。
6. 小结拓展(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古诗,培养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山居秋暝》的诗意和意境。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练习,使他们在体会诗文韵律美的也能更好地记忆和掌握诗文内容。
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难点的引导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古诗三首》--山居秋暝(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培养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山居秋暝》深入了解唐代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魅力。
2.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从诗中感受自然美,激发对大自然和谐之美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分析诗歌手法,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情感体验的传达: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诗人的隐逸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创作技巧的模仿: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创作自己的诗句,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表达个人情感,这对学生来说是一项挑战。
举例说明:
-在教学重点中,如“表达技巧”,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句诗,讲解诗人如何通过“空山”与“新雨”两个意象,营造出山居秋暝的清新与宁静,同时指导学生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种手法。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诗的意境。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山居秋暝》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诗中描绘的景色与你的观察有哪些相似之处?”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练习。学生尝试仿写诗句,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表达对秋天景色的感受。
-在教学难点中,如“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秋天的山居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句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所呈现的景象,进而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心境和意境的深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山居秋暝》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秋天的景色?”(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秋天山居的奥秘。
《山居秋暝》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山居秋暝》;(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山居秋暝》;(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诗中意境和情感的感悟;(3)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王维及唐代诗歌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山居秋暝》,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诗文内容,自行解答生僻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中的山水之美;(2)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
6. 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山居秋暝》;2. 写一篇关于《山居秋暝》的感悟文章;3. 收集其他王维的诗作,进行欣赏和分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文内容;2. 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中的山水之美;3.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鉴赏王维其他诗作,提高鉴赏能力;4. 采用激励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兴趣。
《山居秋暝》教案范文(精选3篇)
《山居秋暝》教案范文(精选3篇)《山居秋暝》教案1重点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难点培养鉴赏能力课型讲授课教具多媒体课件目的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从意象入手,认真品味诗歌;学习诗人精妙的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方法赏读结合,揣摩诗歌的意蕴、风格及写作技巧;诵读——讨论——质疑——答难——领悟。
教学内容与教学进程一、导语设计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的《诗三百》到堪称百世之师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从刚健清新的汉魏乐府,到多彩多姿的南北朝民歌,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可以说是一个顶峰,出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一批大师,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两河并流。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唐诗《山居秋暝》。
二、介绍近体诗的常识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律诗”)是唐代产生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它跟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也就是说,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代以后才有格律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绝句共有四句话,分两联,每句话有五字或七字,称为“五绝”“七绝”。
二、四句要求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律诗共有八句话,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句话有五字或七字,称为“五律”和“七律”。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
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非常讲究平仄。
三、赏析王维的《山居秋暝》1.简介王维王维,字摩诘,是唐代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
他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来,由于政局的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奉佛。
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蓝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这首诗就反映了诗人过隐居生活的愿望。
2.品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齐声朗读)3.分析首联:第一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的“空”在这里不当空空荡荡、一无所有讲,而是由虚空的意思引申为深远和宁静。
“来”,助词,无义。
与“去来江口守空船”的“来”同义。
“新”,清新。
词序应为秋晚空山雨后天气新。
最新-《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优秀5篇)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优秀5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下面是编辑为大伙儿找到的5篇《山居秋暝》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从意象入手,认真品味诗歌(1)自然美、生活美、音乐美(2)形成热爱自然的生活情趣,培养高洁淡雅的生活情操2、品读同类诗歌,古为今用,在认真鉴赏的基础上,组合同类诗歌,进行古为今用的创新实践活动:为旅游公司做一个创意策划二、教学重点(1)分析意象,进入意境的想象(2)品读诗味,初步学会鉴赏近体诗三、教学过程1、导入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了解到王维能诗善画的人,然而他的本领其实还不止这些,你们知道吗?(讲一典故:王维任太乐丞,音乐上有着非凡的天赋,有人藏有一幅“奏乐图”,在谁都不知道奏的是什么曲子的情况下,王维看了看画,仅仅凭画中演奏人物手的姿势,便断定弹的是《霓裳羽衣曲》,并且说出是此曲中第三叠中的第一拍。
一些好事之徒马上召来乐工奏之,结果奏到第三叠的第一拍的时候,那乐工的姿势和画中人物的姿势果然无一差错。
王维对音乐的功力精至于此,不能不让我们惊叹。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他的一首优美的山水诗。
(1)欣赏图画,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山居秋瞑》图及朗诵录音,营造欣赏氛围。
(2)、品读诗画美学生齐声朗诵。
想象、描述“诗中画”(参考:(一)天色已瞑,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有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二)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王维《山居秋暝》教案
王维《山居秋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
(2)理解《山居秋暝》的诗意,体会王维诗中的意境。
(3)了解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分析诗中的意象,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3)通过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3)感受王维隐逸生活的思想,引导学生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淡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3)了解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理解王维的隐逸思想。
1. 教师准备:(1)熟悉《山居秋暝》的教学内容。
(2)准备相关的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
(3)准备诗中的生僻词语的解释。
2. 学生准备:(1)预习《山居秋暝》。
(2)了解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王维的诗作。
(2)介绍《山居秋暝》的创作背景。
2.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反复朗读《山居秋暝》。
(2)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3. 诗意解析:(1)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空山新雨后”,“明月松间照”。
(2)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感受自然美。
五、作业布置1. 完成《山居秋暝》的朗读和背诵。
2. 写一篇关于《山居秋暝》的感想和体会。
3. 调查其他同学对王维诗作的了解,进行分享。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写作等环节。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山居秋暝》的朗读、背诵和写作作业的情况。
3. 理解与表达: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写作,评估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学生的反应等方面。
山居秋暝教案(优质课教案)
山居秋暝教案(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山居秋暝》这首诗,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2. 让学生体验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感受自然对人的启示与教育。
3.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情感。
2. 学会欣赏自然美景,感悟大自然的力量。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2.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感受诗歌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山居秋暝》诗歌材料。
2. 多媒体播放设备。
3. 少量课上练习题。
五、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自己在秋天时喜欢去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怎样的美景。
2. 提问:你们在大自然中会感受到什么?请举例说明。
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告知学生本节课要学习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
Step 2:欣赏诗歌(15分钟)1. 播放《山居秋暝》诗歌的朗诵或音乐伴奏。
2. 让学生静静地听诗歌,感受其中的意境。
然后分享自己的感受。
3. 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中描绘的自然美景,以及自然对人的启示。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Step 3:理解诗意(15分钟)1.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 导读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确保学生能够理解诗句的意思。
3. 逐句解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4.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对诗歌进行进一步解读。
Step 4: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在秋天时的美景照片,描述自己的感受。
2.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自己的照片和诗歌的描绘,分析自然景色的美丽之处,以及不同的感受和思考。
Step 5:课后延伸(10分钟)1. 让学生以自己在秋天遇到的美景为素材,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2.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出来,与同学分享。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山居秋暝》是一首描写秋天自然美景的诗歌。
我们讨论了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精选12篇)《山居秋暝》教学设计(精选12篇)《山居秋暝》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教学重点: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朗读古诗二、介绍相关文化常识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
有“天下文宗”,“诗佛”的美称。
王维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与孟浩然同为“山水田园”派诗人。
三、分析本诗1、在这首诗中,作者描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景物?地点:山中。
时间:秋天傍晚下过一场雨后。
2、作者为什么要突出“新雨”呢?是为了突出秋雨之后山野间的明丽与清新,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
3、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明月,松林,清泉,山石,青竹,浣女,青莲,渔舟。
4、苏轼曾经这样评价过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颔联和颈联中的四句,每一句都是一幅画,小组讨论,用几句话来描绘一幅画面。
5、每一幅画面就象电影中的一个镜头,把这些镜头连起来就是山中的整个景致。
这些景色给你什么感觉?非常宁静,清新,恬然。
6、我们可以看到,洗衣服的少女归来时发出了喧闹声,渔舟经过时莲花也随之摆动,为什么它们给你的感觉仍然是“静”呢?以动衬静。
正因为有这些声音,使得整个环境显得更安静。
7、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动景。
8、诗的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怎么理解?任凭春天的百花凋谢,山中的美景还是让我留恋。
9、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描写了那么美丽恬然的山中景色,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简单介绍王维的生平)所表达的是一种对于山水的留恋,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以及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意趣和高洁的情怀。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歌中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等表现手法。
(2)感悟诗人在诗中表达的归隐之情。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意境。
2、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意象、语言、表现手法等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山水田园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2)提问学生:看到这些美景,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能联想到哪些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句?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王维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在怎样的情境下写下这首诗。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内容。
4、诗歌赏析(1)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如空山、新雨、明月、青松、清泉、翠竹、莲、渔舟等,并分析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氛围。
(2)让学生体会“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空”字的妙处,感受诗人对山居环境的独特感受。
(3)分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诗中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体会其营造的宁静、清幽的意境。
(4)解读“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诗,探讨诗人如何以动衬静,展现山村生活的祥和与美好。
5、情感探究(1)组织学生讨论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2)让学生思考: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归隐这种生活方式?6、诗歌诵读(1)学生再次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
《山居秋暝》优秀教案
《山居秋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山居秋暝》这首诗。
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准确翻译诗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寄情山水的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赏析诗歌中的写景名句,学习诗歌的写景手法。
2、教学难点领悟诗歌中“空”字的深层含义。
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诗歌中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山水田园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然后提问:“在这样美丽的山水之间,你们能想象古人是怎样生活和感受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看看他在山中的秋夜里有着怎样的所见所感。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三)理解诗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大意。
2、小组交流,互相释疑。
3、教师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重点讲解“暝”“竹喧”“春芳歇”等字词的含义。
(四)赏析诗歌1、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诗中描绘了空山、新雨、明月、青松、清泉、翠竹、莲、渔舟等景物,构成了一幅清新、宁静、优美的山居秋夜图。
2、赏析写景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1)提问:这两句诗好在哪里?(2)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从动静结合、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等角度进行赏析。
《山居秋暝》教案
《山居秋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
(2)理解《山居秋暝》的诗意,体会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典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山水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诗歌深层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山居秋暝》的课件和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山居秋暝》的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齐读《山居秋暝》。
2. 字词讲解(1)教师讲解诗中出现的生僻字词。
(2)学生跟读并记录。
3. 意象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等。
(2)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4. 意境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诗中的意境,如宁静、清新、淡雅等。
(2)学生静心思考,体会诗歌的美。
5. 朗读与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山居秋暝》。
(2)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教师鼓励学生背诵《山居秋暝》。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学生抄写《山居秋暝》。
(2)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进行欣赏和评价。
(3)学生思考自己对山居生活的看法,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邀请学生找出其他描写秋天景象的诗歌,与《山居秋暝》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各自的表现手法和意境。
2. 绘画创作:鼓励学生根据《山居秋暝》的意境,进行绘画创作,展现自己对山居秋暝的理解。
七、评价反馈:1. 课堂参与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对其表现给予积极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抄写《山居秋暝》和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给予评价和建议。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3篇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山居秋暝教学设计3篇《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山居秋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掌握这首诗的意思。
2.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3.认识王维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隐逸倾向。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1.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诗《山居秋暝》。
板书:山居秋暝2.作者介绍(出示课件3)王维(约701-约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
其诗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
他又精通绘画,擅作平远之景,擅绘人物、丛竹等。
有《王右丞集》。
二、诗歌朗读指导1.听朗读。
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
诵读指导(出示课件5)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
三、诗中有画(一)题解(出示课件6)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
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二)诗中有画(出示课件7)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这里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板书:诗中有画(出示课件8)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还原为一幅古典的卷轴画。
1.我们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
(出示课件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出示课件10)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
《山居秋暝》教案(优秀4篇)
《山居秋暝》教案(优秀4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这里是漂亮的小编给大家找到的《山居秋暝》教案【优秀4篇】。
《山居秋暝》篇一教学目的]1.品读王维诗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诵读课文。
抓住意象,品味意境。
3.对王维思想的了解。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思考: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谁?(王维)二、走近王维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开元九年(721) 进士。
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晚年闲居蓝田辋川。
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较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著有《王右丞集》。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三、诵读: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四、初步感知:1.这是一副以什么为题的画呢?诗题中“山居” 、“秋暝”分别是什么意思?“山居”:山中的居所。
“秋暝”:秋天的傍晚。
本诗写秋天傍晚的山景。
2.抓住意象空山新雨后,时间、地点、天气(背景)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景物:月、松、泉、石(主体)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人物:浣女归、渔舟下(主体)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诗人愿望(抒情)王孙自可留。
3.发挥想象,联想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村晚景图。
请抓住意象特别特征,通过创造性想象,补充形象,再现画面,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幅图画,尽可能描绘细致、语言优美。
(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范文)山居秋暝雨说停就停了,村庄被冲洗得清清爽爽。
袅袅娜娜的炊烟似山间某寺院敲响的晚钟,在秋天微凉的空气里缓缓游动。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10篇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10篇《山居秋暝》教学设计1教学分析《山居秋暝》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的第一首,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朗读感悟为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悟诗人的情感。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在《山居秋暝》中,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采用了动静结合,写出了雨后空山的自然美景,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是以动衬静,写出了山中黄昏之际的人情之美。
我把这两联作为了教学重点。
在学习颔联时通过圈画诗歌的景物引导学生关注王维诗歌的意象,改动诗歌引导学生体味诗句的对偶之美和意境之美,然后结合图面想象说话,体会诗歌的动静结合的画面美。
在学习颈联是通过关注诗句的倒装句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同时通过猜想“竹喧”的其他原因和改动诗句中的“喧”“动”两个动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味诗歌中的动态之美。
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的朗读方法,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2、结合具体的诗句和词语展开想象,从朗读和想象中体会诗歌的动静之美。
3、结合诗歌背景,感悟诗人的情感,了解王维诗歌的“空”。
原文呈现教学过程一、诗眼切入,理解诗题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歌,引读诗题——《山居秋暝》。
2、谁能告诉我“暝”的`读音,它是什么意思?3、“山居”是什么意思?拓展理解“村居、家居、客居、旅居、隐居”的意思。
4、王维的“山居”就是一种隐居,你知道王维隐居在哪吗?了解背景:王维隐居在一座山中,这座山就是终南山,他在终南山脚下建了一座别墅,叫“辋川别业”。
《山居秋暝》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
《山居秋暝》优秀教学设计《山居秋暝》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山居秋暝》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山居秋暝》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的1.领悟诗的主旨,学习诗人洁身自好的品格。
2.品味诗的意境和风格。
3.品读同类诗歌,古为今用。
二、教学思路1.用对比参悟的方法鉴赏诗歌。
2.活动:企业创意策划。
三、创新意图在认真鉴赏的基础上,组合同类诗歌,进行古为今用的创新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一)讲读参悟诗歌。
1.自读课后练习一,给本诗划分节奏,弄清尾字的平仄。
2.按节奏和平仄规律朗读这首诗,读出抑扬顿挫之美。
3.把作者身世、.写作背景和诗歌内容结合起来,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4.抓住颔联、颈联品味意境: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根据情感指出朗读时应注意的语调、语速。
6.王维的诗与谁的诗风相近?诵读类似的诗句。
7.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洁身自好的品格。
(二)企业创意策划活动。
1.提出假设:假如王维生活于改革开放、人尽其才的现代社会,他除了作诗外,最适合参与哪一项经济活动?2.明确活动方向及任务。
选择职业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同时又要与社会经济形势相适应。
王维是著名的山水诗人,现代社会旅游业正蓬勃发展,因此他可以开一家有“归隐”特色的旅游公司。
3.完成企业创意书。
——公司形象:本公司的“双休游”旨在让游客在紧张工作之后的双休日里,走进自然,走进农家,找到轻松、闲适而又不乏文化品位的感觉。
——景区设置:桃花源村、陋室、故人庄、山居、田园居、南山。
——日程安排:桃花源村(第一天上午及午餐),陋室(第一天下午),故人庄(第一天晚餐),山居(第一天晚),田园居、南山(第二天)。
——具体景点设计:以“山居”为例:①松林散步,倾听天籁,体味自然。
王维诗《山居秋暝》教学设计3篇
王维诗《山居秋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2.掌握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3.学习《山居秋暝》的艺术技巧,体味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掌握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2.理解该诗的艺术技巧。
3.体味诗人的情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外学习板书:1.王厂长的一番话,抛砖引玉,让我们接着讨论。
2.你放心去做,如果碰到困难,我一定鼎力相助。
问:大家看这两个句子,找找看里边有什么成语?这些成语用在句子中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那么应该怎么用?(生回答)明确:“抛砖引玉”是比喻用粗浅的、拙劣的东西(多指诗文、意见等)引出别人高超的、完美的东西。
这是个谦辞,如“我的这一番话,不过是抛砖引玉,还请大家提出更好的方法”;“鼎力相助”是指大力帮助,这是一个敬辞,表示请求或感谢时用,如“遇到什么困难,还希望您鼎力相助”。
那么,这两句个成语为什么用错呢?是因为它谦、敬辞用错了地方。
二、导入新课1.师: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诗歌大国,我国的古典诗歌灿若星河,那么,我国的古典诗歌都有哪些类型呢?大家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板书:2.问:我们刚刚回忆了古典诗歌的类型,那么,大家在本单元中找找看,哪些文章是古体诗?哪些是近体诗?明确:《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是古体诗,《近体诗六首》里的是近体诗。
师点拨:近体诗成熟于唐代,唐以前的诗基本都是古体诗,唐以后的基本都是近体诗。
但是,唐人既写古体诗,也写近体诗。
3.问:那么,如何鉴赏诗歌呢?我们一起来回忆之前说过的鉴赏诗歌的方法。
板书:(1)理解文意(2)找形象(意象):人物、事物、景物→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营造了什么意境(对意象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什么情感(3)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及其生平经历(4)分析艺术技巧→有哪些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这些手法在诗中的表现→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情感(5)语言特点师:我们前段时间用这个方法学习了两首古体诗,那么今天,我还就用这个方来学习几首近体诗。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3篇
(封面)山居秋暝教学设计3篇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山居秋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掌握这首诗的意思。
2.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3.认识王维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隐逸倾向。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1.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诗《山居秋暝》。
板书:山居秋暝2.作者介绍(出示课件3)王维(约701-约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
其诗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
他又精通绘画,擅作平远之景,擅绘人物、丛竹等。
有《王右丞集》。
二、诗歌朗读指导1.听朗读。
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
诵读指导(出示课件5)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
三、诗中有画(一)题解(出示课件6)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
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二)诗中有画(出示课件7)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这里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板书:诗中有画(出示课件8)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还原为一幅古典的卷轴画。
1.我们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
(出示课件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出示课件10)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优秀5篇】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优秀5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知识与技能:诵读品味诗歌,体会古诗音韵、节奏之美;掌握诗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手段:采用音、视频、校园学习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将平淡的文字转化成音、色、意巨美的画卷,展现蕴含着丰富的“美”的资源的语文教材,实现助学助教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感受生活升华为思考生活,实现对审美情趣和心灵的塑造。
生:小组讨论、交流,解读诗意。
首联:紧扣诗题,点出时间、地点、季节
景物:明月、松、清泉、石
人物:竹、莲、浣女、渔舟
主旨: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理解作者寄托的理想精神追求。
写作手法:情景交融
师:(启发点拨法)
播放3D水墨动画。展现诗中有画、画中含情,诗情画意浑然一体就是诗中的世界——意境。
师:(启发点拨法)
安排四次阅读:
师:(示范)
1.播放配乐范读。
2.教师指导、示范。
生:(诵读法)
3.利用资源库中音乐素材,进行配乐诗歌朗诵的练习。
4.每组选派代表,进行诵读比赛,评选“最美男(女)声”。
师:用问题引导学生:
1.找出诗人笔下所描绘的景物、人物、环境。
2.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何种心境呢?引导学生找出全诗主旨。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
入
新
课
3
分
钟
诵
读
感
悟
15
分
钟
解
读
诗
意
10
分
钟
鉴
赏
意
境
10
分
钟
拓
展
迁
移
7
分
钟
一、“我的秋天我做主”
二、吟诵“诗之声”
三、品味“诗之意”
四、鉴赏“诗之魂”
五、“我的生活我创作”
【媒体资源】图片、音频等直观可感的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解读诗意,理解作者情感寄托,解决重点目标二。
【设计意图】深邃的意境如古诗之魂魄触动人心,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创新地借助3D水墨动画展现跨越千年的意境,突破难点。
【媒体资源】通过教学广播系统讨论组可以实现全班同学同时点评作品,将有限的课堂时间无限丰富延展。
教学重点:1.掌握诵读方法,在诵读中感受诗歌音韵美。
2.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寄托的理想精神追求。
教学难点:鉴赏诗歌意境,体会王维的诗歌风格。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2.如果你在专业课上被要求以“秋韵”为主题设计居室,你打算如何表现情境呢?
生:从感悟生活到思考生活,完成知识的拓展迁移。
布置作业
作业1:晚自习时间,全班进行本单元六首的诵读综合练习,师生以qq群讨论组为交流平台进行互动、指导。
作业2:画出诗中意境,配合文字说明。发布到博客,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特点和兴趣,让利用“山居秋暝资源库”查找资料,拍摄秋之景,描绘画面之意境,将教学延伸到课前。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直观可感的秋景图片、视频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生:(自主探究法)
完成上周布置的任务,提交到教师校园邮箱。
师:(启发教学法)
以电子相册展示学生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生引入情境性学习当中。
(引导语)秋季本来就是一个特别的季节,它由酷暑走向严寒,在文学作品中多是寂寥、清冷的伤秋、悲秋之作,王维的《山居秋暝》却被视为“乐秋”之作,现在让我们一起走入《山居秋暝》,看看这钟南山下、莲花池边、竹林深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1.不陌生:学生对古诗不陌生,小学大纲中要求必背诗歌篇目是80首,学生有古诗学习经历。
2.不喜欢:古诗语言高度凝练、意境传神,可以说,融大美与大雅于一体,但过往的古诗学习,不讲意境,一味要求背诵,使学生一听“古诗”二字,脑中马上浮现“背诵”二字,实在是头痛欲裂。
3.不了解:虽然不陌生但因为不喜欢,使很多学生始终没有走近古诗,深入了解过它。
【媒体资源】摄像机、照相机等信息技术教具的使用,让学生在校园学习资源库的丰富资源支撑下,以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来了解秋天。
【设计意图】听读、练读、比赛,感受诗歌音韵节奏之美,解决本课重点目标一。
【媒体资源】利用校园资源音乐库功能,自选音乐配乐朗读,实现助学助教功能。
【设计意图】由小组讨论完成诗歌大意的解读,教师点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地表达,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
【设计意图】意境不但属于诗,也属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对学习的意义的最好诠释。
【媒体资源】用图片营造情境,启发思索。
【设计意图】注重课后学习环境的营造,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
【媒体资源】借助信息化平台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在家中也可实时掌握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上课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在各个教学环境中都使用,课前,教师将《山居秋暝》相关资源告诉学生“山居秋暝资源库”(网址:http//10.10.200.15)。资源库中设有五个部分,分别为:“课文解读与作者介绍”、“古诗常见意象”“古典音乐库”“王维山水田园画作欣赏”“名家点评”。既包括了课堂教学所用资源,也包括了供学生课后扩展性学习的资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理解的能力。
进一步深化,哪位同学的作品最传神的体现了诗中的意境?进入评价环节,评选“最美意境”。
生:(小组讨论法)
畅所欲言:残荷营造了秋之萧索的意境;缀满果实的枝条,营造了秋之丰硕的意境;湛蓝的天空营造了秋之高远的意境……
课程小结
师:(拓展迁移法)
请学生思考2个问题,将学生从诗中带回生活。
1.我们为什么在公园里漫步,而不在菜市场里?
小学六年级语文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作者信息
姓名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邮件
单位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山居秋暝》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唐宋诗词单元。该单元共有4课,后课是唐诗两首。本课是唐诗两首中的一首,是大诗人王维的代表作,完美地体现其“诗中有画”艺术风格的作品。
二、学生分析
学生喜欢竞争、有好胜心理,也喜欢信息化媒体,乐于接受感性的、直观的学习方式。学生对古诗的认知规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