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螺丝的学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拧螺丝的学问
孝义市教研室王永丽
一、教学内容分析及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中的第四课。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安排了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重在发现。这一板块安排了“用大小不同的螺丝刀拧螺丝钉”和“找一找周围有哪些像螺丝刀一样的机械”两个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观察、体验,从而发现像螺丝刀这一类工具的工作特点,并学会用语言来描述其工作特征,初步建立起“轮轴”概念。
第二板块——重在探究。探究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通过实验探究使用轮轴是否省力,二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轮轴更省力。这两个层次中一是基础,二是提升。这个板块的教学是本课的重点部分和难点所在,须紧密联系第一板块的教学,帮助学生实现对轮轴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第三板块——重在应用。轮轴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且有很多变形。这一板块通过讨论,以让学生了解轮轴应用的广泛性,病能辨别一些变形的轮轴,拓展学生对轮轴的认识。
学情分析:
1.从知识体系的角度看,学生在本单元第二课已经学习了“杠杆”的内容,虽然在小学阶段未必一定要揭示清楚两者内在的联系,即轮轴其实是一种变形的杠杆。但至少为学生如果试图要解释轮轴为何省力提供了一个基础。
2.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看,现在多数学生其实对诸如螺丝刀这一类的轮轴工具的使用是很陌生的,这使得螺丝刀的操作在某些时候竟然也成为难点,当然,这种体验的缺乏,也让学生建立轮轴这个概念感到比较抽象。不过此时的学生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的阶段,并且抽象思维逐渐占据强势,教学中如能恰当引领,能充分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学生应该能理解。
3.从实验探究的角度看,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轮
轴是否省力以及怎样越省力的探究实验,其中关键的是要帮助学生弄清螺丝刀和轮轴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另外,拉力计的使用对于学生来讲始终是一个操作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与知识:
1.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并能从一类具体工具的工作特点中观察出轮轴的结构及特性,初步建立轮轴的概念。
2.知道轮轴能省力,并且在轴不变的情况下,轮越大越省力。
3.知道轮轴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能识别出轮轴。
科学探究与技能:
1.学会使用操作螺丝刀拧螺丝钉,能观察到轮轴的结构及特性。
2.会用提供的器材组装“轮轴”实验模型,并能利用它探究“轮轴是否省力”和“怎样更省力”。
3.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自主进行实验设计,能用表格等方式记录实验结果。
4.继续学习正确使用拉力计进行测量,并准确读数。
科学情感与态度:
1.在操作螺丝刀的过程中体验工具使用的优点和乐趣。
2.在自主探究轮轴省力实验中,享受科学探究带来的成功的快乐。
3.学会在探究中,小组成员之间如何合作。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利用提供的器材组装轮轴实验模型,并自主设计实验,发现运用轮轴能省力的作用。
难点:能理解螺丝刀的结构与轮轴实验模型结构以及力之间的对应关系,能通过前后两个实验的比较中,发现“轴不变的情况下轮越大越省力。”
四、教学准备
1.轮轴实验设备每组一套。
2.每组保证两把大小不同的螺丝刀和一块预先钉有多个螺丝钉的木块。(注意木质均匀且有一定硬度)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体验轮轴的省力作用,初步认识轮轴。
1.教师谈话指出: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螺丝钉将两块不相连的木块钉在一起。(出示一块钉有螺丝钉的木块)提出:现在谁能把这枚螺丝钉拧进木块?
(指名一学生徒手拧一下,发现拧不动。)
【分析】徒手操作,为学生感知使用螺丝刀省力奠定一个基础。
教师即引出:我们可以使用这样一种工具(出示),它叫螺丝刀,我们这里也叫旋凿(无锡地区的叫法)。(如果学生能说出最好)教师演示一下使用方法。
2.组织学生使用螺丝刀拧螺丝钉的活动。
(预先为每组提供至少两把大小不同的螺丝刀、一块预先钉有多枚螺丝钉的木块,注意只需将螺丝钉稍微钉住即可。)
教师介绍桌上实验器材,提出实验要求:(1)使用螺丝刀将螺丝钉拧进木块中,注意观察自己和同伴是怎样使用螺丝刀拧螺丝钉的;(2)使用大小不同的螺丝刀拧螺丝钉,细细体会,有什么不同?(3)注意让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操作的机会。
【分析】第一个要求在于让学生注意观察螺丝刀的结构及工作的方式、特点,从而利于学生利于从一类工具中抽象概括,建立轮轴的前概念认识;第二个要求则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螺丝刀的省力情况及大小螺丝刀的省力的不同,引发学生的思考,并未后续的实验探究提供形成试验假设的经验依据。提出操作要求可以避免学生耽于操作,盲目操作,缺乏思维的有效参与。
3.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参与并根据情况作指导。
4.交流操作情况及体会。
在交流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相应的指导、点拨。
(1)根据学生描述拧螺丝钉的时候是用螺丝刀的“刀把带动刀杆一起转动”,可以指出:像刀把这样比较粗的我们可以叫它“轮”,像刀杆这样比较细的叫做“轴”,通常,用轮带动轴一起转动来工作。
然后请学生进一步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也是和螺丝刀一样这样工作的。(提示:以书上提供的实例补充)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像螺丝刀、方向盘这一类,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板书:轮轴简单机械)
(2)根据学生谈到的操作体会中,使用螺丝刀能比较轻松地拧进螺丝钉,大螺丝刀似乎比小螺丝刀能更轻松地拧进螺丝钉,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并进而指出:看来拧螺丝钉当中好像也藏着一些秘密啊!值得我们去探究探究。
板书课题:拧螺丝钉的学问
【分析】教学要体现一种对话,则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交流。交流要多向,教师不仅自己要注意倾听,而且要提醒学生之间也要互相倾听。这个环节,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要根据交流情况,适时相机点拨,灵活组织教学内容。
在上述交流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表达,学生的表达一般只会停留于比较感性的层面,而且比较散,教师要做恰当的理性提升和概括。
二、探究轮轴省力
1.引导学生根据刚才操作的经验,明确提出“使用螺丝刀拧螺丝钉真的能省力吗?”并将问题转化为“轮轴是否省力”。
2.指出可以用一个实验模型来模拟螺丝刀,并指导利用工具箱提供的一个大轮和一个小轮组合固定在一起,即“轮轴”。然后引导观察弄清轮轴各部分与螺丝刀“刀把”和“刀杆”之间的对应关系:轮——刀把
轴——刀杆
观察螺丝刀的头及画出拧螺丝时的形状,用简图画出来。(小圆大圆)
拧螺丝钉的时候是用螺丝刀的“刀把带动刀杆一起转动”,指出:像刀把这样比较粗的我们可以叫它“轮”,像刀杆这样比较细的叫做“轴”,通常,用轮带动轴一起转动来工作。(板书:轮轴)
根据学生谈到的操作体会中,使用螺丝刀能比较轻松地拧进螺丝钉,大螺丝刀似乎比小螺丝刀能更轻松地拧进螺丝钉,螺丝刀在转动的时候和螺丝形成了一个大圆套小圆的构造。(画图)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并进而指出:看来拧螺丝钉当中好像也藏着一些秘密啊!值得我们去探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