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下册全书知识点总复习大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下册全书知识点总复习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疆域
优越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3.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海陆兼备的大国
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读图认识我国陆上14个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朝鲜和越南与我国既陆上相邻又隔海
相望)
3.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4.我国两个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

行政区划
1.我国实行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

2.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简称和行政中心。

3.四至点所在省区:最东端、最北端:黑龙江省、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南端:海南省。

4.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省区依次是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和台湾省。

第二节人口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3.40亿,占世界人口的1/5。

(不包括港、澳、台人数)人口东多西少人口地理分界线:黑龙江黑河一一云南腾冲一线。

第三节民族
中华民族大家庭
1.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

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2.民族文化:傣族一一泼水节、蒙古族一那达慕大会。

民族分布特点
1.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2.主要分布地区:汉族遍及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3.五个自治区主要少数民族,吉林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朝鲜族。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形特征)
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3.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4.读“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图,说出主要走向的山脉(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1)东西走向的主要山脉:天山一一阴山、昆仑山一一秦岭、南岭。

(2)东北一西南走向的主要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3)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势特征)
1.珠穆朗玛峰一一世界第一高峰。

吐鲁番盆地中的艾丁湖一一我国陆地的最低点。

2.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

3.地势特征的影响:
(1)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有利于农业生产。

(2)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3)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4.长春所在的东北平原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上。

第二节气候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我国气温分布特点)
1.一月0T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2.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一一漠河县的北极村;夏季最热的地方一一吐鲁番,人称“火洲”。

3.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青藏高原区。

暖温带和亚热
带的界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暖温带一一苹果和梨,亚热带一一柑橘,热带一一香蕉、椰子)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1.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东北部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3.-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4.长春位于半湿润区。

湿润区一一森林;半湿润区一一森林和草原;半干旱区一一草原;干旱区一一沙漠和戈壁。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2.长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
以外流河为主
1.向东注入太平洋的河流:长江、黄河、珠江等;向南注入印度洋的河流:雅鲁藏布江、怒江
等;向北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

2.我国最大的外流河是长江;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3.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水文特征:
(1)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是我国长度最长(6300千米),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2)上、中、下游划分地点:宜昌、湖口。

2.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3.被称为“水能宝库” 和“ 黄金水道”。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水文特征:
(1)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我国第二长河。

(2)上、中、下游划分地点:内蒙古的河口、河南的桃花峪。

(3)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2.治理:
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

治沙的根本措施: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黄河
的下游形成了“地上河”。

第四节自然灾害
常见的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1.自然资源: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石油被称为“黑色的金子” 、“ 工业的血液”。

第二节土地资源
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1.类型:农业用地(耕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和难以利用的土地。

2.有利条件:总量丰富,类型齐全。

3.不利条件:人均占有量少;比例构成不合理,耕地比重小,草地比重最大;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地区分布不均: 耕地和林地一一东部湿润、半湿润区;草地一一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等问题突出。

2.“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第三节水资源
时空分布不均
1.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2.时空分布:时间——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南丰北缺。

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1.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之一是兴修水库。

2.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认识节水标志)。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地位:人们把交通运输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

3.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

4.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运输价格、运输速度、运量)。

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1.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

2.南北铁路干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哈——京广线。

3.东西铁路干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

4.主要的铁路干线起止点:京沪线(北京——上海)、京哈——京广线(哈尔滨——北京——广州)、京九线(北京——香港九龙)、青藏铁路(西宁——拉萨)。

5.主要的铁路枢纽:北京、上海、郑州等。

第二节农业
农业及其重要性
1.地位: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2.主要部门: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四大牧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2.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我国东部地区(三大林区: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南部的
人工林区)。

3.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南耕地多为水田,该线以北耕地多为旱地。

(南稻北麦)
4.作物熟制: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1.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和土壤。

2.社会经济条件。

第三节工业
工业及其重要性
1.地位:与农业一样,工业也是基本的的物质生产部门。

2.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货物出口国(钢铁、汽车、化肥、水泥、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

我国工业的分布
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一中关村,被称为中国的"硅谷"。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书知识点综合复习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二、四大地理区域
代号区域界线主导因素
Ⅰ西北与北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降水
Ⅱ青藏与其他地区: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地势或地形
Ⅲ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气温、降水(或气候)
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
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
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
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
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
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3)黄土地农业发展
制约条件措施发展方向
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等节水农业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
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
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
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山
环水绕、沃野千里”
(3)气候:冷湿。

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2.农业发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发展条件
有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的气候不利: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3)主要农作物: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4)问题与措施:垦荒扩大耕地,造成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为此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

3.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三、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
1.文明的摇篮:(1)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主要包括山西省和陕西省的大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甘肃省的东南部。

(2)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如传统民居是窑洞;信天游是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等
2.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的来源:多种假说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风成说”,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

(2)黄土地貌景观: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川地3.严重的水土流失:(1)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黄土土质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过度放牧、开垦农田、修路、采矿
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形:沟谷斜坡多
(2)危害:土壤肥力下降,破坏了农田和村庄,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
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困难。

4.水土保持:
(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2)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

(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例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四、祖国的首都——北京
1.基本概况:
(1)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

(2)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3)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2.历史悠久的古城:
(1)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方方正正,布局均衡对称。

(2)旅游名胜: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另外还有四合院、胡同、牌楼等。

3.现代化的大都市:
(1)重点功能区:中央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

(2)现代化交通网:北京已经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3)建设目标:“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第七章南方地区
1.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南方地区位于_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
和南海。

(2)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

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_、低山和丘陵,沿江是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该地区气
候的主要特征。

2.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发展条件: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耕地多为水田;平原地区,
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
(2)农作物主要粮食作物:水稻
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
水果:柑橘、香蕉、菠萝
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1.江海交汇之地:
(1)位置、范围: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主要包
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地区。

(2)位置的重要性:地处江海交汇之地,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
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
港口。

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是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2)上海市:①特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我国最大的城市,最重要的
综合性工业城市;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
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3.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1)文化特色:
①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
②别具特色的水乡风貌,如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
③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

(2)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②便捷的交通;③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

三、“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2.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1)经济发展条件:
①不利条件:地狭人稠、自然资源匮乏。

②有利条件:发挥地理位置优势,依托祖国内地强有力的支持。

(2)经济特点——经济繁荣,被誉为“东方明珠”。

①香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及航运中心。

②澳门:博彩旅游业是支柱产业。

项目香港澳门
位置珠江口东侧,与广东省深圳市相邻珠江口西侧,与广东省珠海市相邻
组成由_新界、九龙_、香港岛和附近很
多岛屿组成
由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组成
回归时间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政治制度
我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政策,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香港地狭人稠,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方式:
(1)“上天”——建设高层建筑;(2)“下海”——填海造地
四、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1.自然地理概况:
(1)范围:包括A台湾岛以及附近的B
澎湖列岛、C钓鱼岛等许多小岛。

(2)地理位置:
①纬度:北回归线穿过中南部,地跨亚热
带和热带。

②海陆: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
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3)地形:山地占2/3,平原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地势中部高,东西低。

气候: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多台风和暴雨。

河流:短急,水能丰富2.人口、城市(1)分布特征: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

(2)主要城市:①台北②台中③高雄。

3.外向型经济:(1)发展过程:
20世纪50年代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
20世纪60~90年代出口加工工业,形成“外向型”型经济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
(2)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①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②海岛多港口;
③吸收外资;④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

第八章西北地区
一、自然特征 1.草原和荒漠(1)位置: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2)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3)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是内蒙古高原。

西部自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
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

(4)气候:降水稀少,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

原因是:距海较远,且被重重
山岭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5)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6)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植被由草原逐渐过渡
为荒漠草原、荒漠
2.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1)牧业
牧区新疆牧区分




山内蒙古牧区
畜种新疆细毛羊、伊犁马三河马、三河牛
成因降水稀少,地表多戈壁、沙漠,
山地降水较多,形成高山牧场
降水较多,地表水资源丰富
草场高山草场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大型优质草场
(2)灌溉农业。

灌溉农业区天山山麓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灌溉水源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黄河水
发展农业有利条件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特色作物瓜果(如:哈密瓜、葡萄等)、长绒棉
引水工程坎儿井
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1.沙漠和戈壁广布:
景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特征沙漠和戈壁广布,极端干旱
城镇、交通线分布于盆地边缘的绿洲
成因位置深居内陆、距海较远靠近水源,带动了城市和经济的发展,
方便了人们生活
地形群山环抱、地形闭塞
2.油气资源的开发:
(2)西气东输
起点--终点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上海
意义西部发挥西部资源优势,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就业机会。

东部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改善了东部地区的环境
开发条件:①有利条件:油气资源丰富,天然气的储量占全国陆上天然气总储量的1/4左右。

②不利条件:气候严酷,交通不便。

第九章青藏地区
一、青藏地区
1.自然特征:
(1)世界屋脊
①地理位置: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②地形地势: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显著特征是“,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③气候特征: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④河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2)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①高寒牧业。

牧场类型特殊高原环境优良畜种
高寒牧场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②河谷农业。

a.主要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b.优越条件: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土质肥沃。

c.主要农作物:青稞和小麦。

③生活习惯。

a.饮食:糌粑、牛羊肉、青稞酒。

b.服饰:藏袍。

c.民居:牧民居住帐篷,农区和城镇多见平顶碉房
【名师点睛】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因此很多藏族朋友脸
上都有可爱的“高原红”。

青藏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因此制约其种植业发展的
因素是热量。

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1)位置范围: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被
誉为“中华水塔”。

(2)补给水源: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
要的调蓄器。

(3)环境问题与保护。

①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补给水源减少,湖泊、湿地面积缩小。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过度放牧、乱采滥挖,导致水土流失、草地沙化、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生态问题突出。

②措施: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
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
1.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进入21世纪,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自2009年起,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1)人地关系不和谐。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协调人地关系,
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应对挑战的正确选择。

(2)区域发展不平衡。

主要表现为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沿海与内地以及城
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我国正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城乡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决策。

(3)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