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学要义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胡晓光:唯识要义 (1)

胡晓光:唯识要义 (1)

唯识要义胡晓光一、唯识思想的来源及其基本含义1、唯识思想根源于《阿含经》之观心。

唯识学是观心之学,是瑜伽学。

所以唯识宗也被称为瑜伽行派,唯识宗的根本大论叫《瑜伽师地论》。

唯识思想来源于佛陀的观心法,众所周知《阿含经》是最早的佛典,它比较原本地记述了佛陀的思想。

《瑜伽师地论》就是本着《阿含》的精义而造的。

《阿含》认为“心为法本”,能观心者才能解脱。

唯识学就是基于“心为法本”的理念而广演唯识妙谛的。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就是对“心为法本”之义的阐释。

2、唯识思想就是讲转识成智、唯识无境。

唯识者,一切法不离识而有。

一切法唯识而变现,故名唯识。

心所观境,皆由心识变现,非有识外之境,故名唯识无境。

凡夫不知唯识之理,内执身心为实我,外执自然世界为实法,转识成智就是要转舍凡夫之遍计所执自性,转得依它起自性和圆成实自性。

遣分别之心识为无分别之智。

众生贯习,恒执心外有法,不知一切皆心所变也。

修佛悟道,重在观心,于心识上用功,这就是唯识之方法也。

唯识之性即圆成实性,唯识目的就在于成就此性也。

二、瑜伽行派包括法相与唯识两方面内容1、法相与唯识的区别过去人们不加分别法相与唯识,其实法相与唯识是有区别的。

法相与唯识的区别是多方面的,在这里我略举几条:①缘起义是唯识学,缘生义是法相学。

②根本智摄后得智是唯识学,后得智摄根本智是法相学。

③能变义是唯识学,所变义是法相学。

④约观心义是唯识学,约教相义是法相学。

⑤五法三自性是法相学,八识二无我是唯识学。

⑤平等平等是法相学,殊胜殊胜是唯识学。

法相广泛,唯识精纯。

从学理入手,从观行起步,唯识与法相必须详加分析,不然因果混乱,次第不明。

当然在终极原理上法相与唯识是不二的。

法相必宗唯识,唯识必摄法相。

唯识之识是存在的心体,法相之相是在心中所现之相,心体与心相是不一不异的。

2、法相与唯识的各自作用学习法相就是要了达一切法之实相,法相学就是文字般若学,就是要使学人获得法住智,学习唯识就是要如是观心,唯识学就是观照般若学,就是要使学人获得涅槃智。

唯识学课件ppt

唯识学课件ppt
唯识学课件
• 唯识学简介 • 唯识学的基本概念 • 唯识学的修行方法 • 唯识学的实践应用 • 唯识学的现代发展与未来展望
01 唯识学简介
唯识学的定义与特点
唯识学定义
唯识学,又称为“瑜伽行唯识学”,是印度大德世亲菩萨所创,是印度佛教大德安慧菩萨对无著菩萨 《摄大乘论》的注释。唯识学以“万法唯识”为宗旨,认为一切现象都是意识构造的产物,一切外在 的物质、能量、空间等都是意识的投影。
唯识学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心理疏导
唯识学提供了一种理解和处理心 理问题的框架,有助于心理疏导
和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唯识学对认知和行为的深入分析 ,为认知行为疗法提供了理论基
础和实践指导。
精神分析
唯识学的深层心理分析方法,有 助于理解和处理心理创伤和无意
识冲突。
唯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团队建设
唯识学提倡的同理心和协作精神,有助于企业建 立高效协作的团队。
唯识学的传承
唯识学的传承经历了世亲 、安慧、难陀、陈那、法 胜等大德,逐渐发展完善 。
唯识学的传播
唯识学在印度传播了数百 年,后经由中国传入日本 和朝鲜半岛等地。
唯识学与其他学说的关系
与中观派的关系
与藏传佛教的关系
唯识学和中观派都是印度佛教的重要 流派,两者在理论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但在某些方面也有相似之处。
藏传佛教在某些方面受到了唯识学的 影响,但在理论上仍然保持了自己的 特色。
与瑜伽行派的关系
唯识学和瑜伽行派有密切的联系,两 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 。
02 唯识学的基本概念
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又译作阿梨耶识,是 佛教八识中的第八识,是本性与 妄心的和合,是宇宙万有的精神

《唯意志主义尼采》课件

《唯意志主义尼采》课件
唯意志主义对后来的哲学、艺术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存在主义和后现 代主义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
唯意志主义与其他哲学流派的关系
唯意志主义与理性主义相对立,认为理性不能解释世界的本质,而意志 则超越了理性的范畴。
唯意志主义与实用主义有一定的相似性,都强调个体经验和行动的重要 性。但实用主义更注重实践和效果,而唯意志主义则更强调个体自由和
会稳定和发展。
05
总结与思考
对唯意志主义的思考与反思
唯意志主义强调个体意志的绝对性和无条件性,认为个体通 过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可以达到自由和真理。然而,这种观 点可能导致个人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倾向,忽视社会和客观条 件的限制和影响。
在反思唯意志主义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个体意志的有限性和 相对性,以及社会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作用。同时,我们也应 该重视理性和科学的价值,寻求在客观规律和真理的基础上 实现个体的自由和发主义简介 • 尼采的生平和思想背景 • 尼采的唯意志主义思想 • 尼采思想的影响和评价 • 总结与思考
01
唯意志主义简介
唯意志主义的定义
唯意志主义是一种强调意志在宇宙中的根本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哲学观点。它认为 ,世界是由个体的意志所创造和塑造的,而非理性、逻辑或科学所能解释。
“超人”的概念
尼采提出了“超人”的概念,认 为超人是一种超越传统道德和文 化束缚的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和创造力。
“超人”的特质
尼采认为,超人具有自主、勇敢、 独立、自由、创造等特质,能够超 越自己的局限,创造新的价值和意 义。
“超人”的使命
尼采认为,超人的使命是创造新的 文化和价值,引领人类走向更高的 境界。
03
尼采的唯意志主义思想
尼采对意志的强调
01

“成唯识论”的识变结构

“成唯识论”的识变结构

第37卷第4期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37,No.4 010年7月Jo ur nal of Sichuan No rmal U niversit y(So cial Sciences Editio n)July,20105成唯识论6的识变结构杨东(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210093;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成都610068)摘要:本文首先对5唯识三十颂6的心识结构进行了简要的说明,进而对5成唯识论6中所述的八识的结构和功能,八识如何变现内外境,所变境相的种类、有无以及假实,我法二执的产生,三性的安立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相关唯识要义予以会通,最后以图示的方式从整体上展示5成唯识论6所述的识变结构。

关键词:5成唯识论6;5唯识三十颂6;识变结构;唯识;阿赖耶识;三性中图分类号:B9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5315(2010)04-0005-065成唯识论6是大乘唯识学论著中具有总结性质的一部重要论典,也可以说是唯识学集大成之作。

唯识学的要义一言以蔽之曰/唯识所现0,那么能使万法显现于前的心识结构及其功能机制自然就成为唯识学理论中最为核心和难解的部分之一,5瑜伽师地论6、5大乘庄严经论6、5摄大乘论6等大论对此都进行了重要的论述,而5成唯识论6综合诸论,以护法之义为宗,对心识结构、识所变境相的种类、有无、假实以及我法二执外境的产生等等都做了详密的论证和阐释。

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厘清5成唯识论6关于心识的论述,深入探讨该论对八识、识所变内境、所执外境以及有无假实的安立,并对诸要义进行分析,最终以图示的方式予以清晰地阐明。

由于5成唯识论6是玄奘大师糅译十大论师对世亲5唯识三十颂6释的一部总结性著作,其识变结构自然是以5唯识三十颂6所说为基础。

所以,本文首先对5唯识三十颂6的心识结构进行简略分析,然后再详细地分析5成唯识论6的特点。

一5唯识三十颂6的识变结构5唯识三十颂6是世亲晚年的著作,颇有总结一生所学归趣之意,在心识结构上与5摄抉择分6的八识皆有能所缘,阿赖耶识能缘根身、器界和种子的说法相同¹。

2024版vi视觉识别系统ppt课件

2024版vi视觉识别系统ppt课件

vi视觉识别系统ppt课件•引言•vi视觉识别系统基本概念•企业形象与品牌塑造中vi应用•各类宣传物料中vi应用实例分析目录•vi视觉识别系统在不同行业应用探讨•总结与展望引言提升品牌形象规范品牌传播提高沟通效率030201目的和背景0102vi视觉识别系统基本概念vi视觉识别系统构成要素vi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原则vi视觉识别系统应用实例vi视觉识别系统制作与…030405课件内容概述vi视觉识别系统基本概念vi定义及作用定义作用vi设计原则与规范设计原则设计规范标志标准色辅助图形标准字常见vi 元素解析03企业形象与品牌塑造中vi应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确定设计目标设计元素选择系统化设计品牌标识及标准字体设计标准字体设计品牌标识设计选择符合品牌形象定位的字体,确保文字的可读性和美观性。

标识与字体组合色彩搭配与运用技巧色彩心理学原理了解色彩心理学原理,根据不同行业和目标受众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

主色调与辅助色确定品牌主色调,运用辅助色丰富视觉效果,提升品牌辨识度。

色彩运用规范制定色彩运用规范,确保在不同媒介和场景下保持色彩的一致性和美观性。

04各类宣传物料中vi应用实例分析信封信纸设计统一使用品牌标准色和辅助图形,体现专业性和规范性。

名片设计简洁大气的设计风格,凸显品牌标识和色彩,强化品牌印象。

办公用品整体风格注重细节处理,如字体、排版、色彩搭配等,营造高端品质感。

名片、信封信纸等办公用品设计宣传册、海报等印刷品设计宣传册设计01海报设计02印刷品材质选择03网站、社交媒体等线上平台设计网站设计响应式布局,适应不同设备浏览;注重用户体验,简化操作流程;融入品牌元素,保持视觉统一。

社交媒体设计结合平台特点,创作有趣、互动性强的内容;运用品牌标识和色彩,增强品牌识别度。

线上平台互动功能设置留言板、在线客服等互动功能,加强与受众的沟通交流。

vi视觉识别系统在不同行业应用探讨1 2 3强调品牌形象的统一性和稳定性突出专业性和权威性注重细节和用户体验金融行业vi应用特点制造业vi应用案例分析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服务业vi应用趋势预测个性化和定制化趋势01数字化和智能化趋势02环保和可持续性趋势03总结与展望本次课件重点内容回顾vi视觉识别系统基本概念vi设计原则与规范vi应用系统设计vi实施与管理品牌体验升级未来的vi 设计将更加注重品牌体验升级,通过打造独特的品牌视觉形象和空间环境,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忠诚度。

唯识新的意识科学

唯识新的意识科学

在探讨意识的本质时,书中摘录了这样一段话:“意识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它超越了物质和能量的范畴,是宇宙中最神秘、最不可思议的存在。”这段话 提醒我们,意识可能是宇宙中最为独特和复杂的现象之一,它值得我们更深入 地去研究和理解。
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实用的修行方法,如“通过冥想可以训练我们的意识,使其 更加清晰、稳定和专注。”这些方法结合了唯识学的理论和实践,为我们提供 了一种改善内心状态、提升自我认知的有效途径。
在唯识学的基本理论部分,作者详细介绍了唯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 核心理论。包括八识、五蕴、三无性等内容,以及唯识学如何解释人的意识活 动和认知过程。通过这部分内容,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唯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在意识科学的研究现状部分,作者概述了现代科学对意识的研究进展,包括神 经科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通过这部分内容,读者可以了 解当前意识科学的研究水平和主要研究方向。
在唯识学与意识科学的交汇点部分,作者详细分析了唯识学与意识科学之间的 共通点和互补性。通过对比两者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揭示了唯识学在现代 意识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这部分内容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唯识学与意识科 学之间的关系。
在唯识新的意识科学的应用与展望部分,作者探讨了如何将唯识新的意识科学 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包括教育、心理治疗、认知提 升等领域的应用。通过这部分内容,读者可以了解唯识新的意识科学在实际应 用中的潜力和价值。
内容摘要
通过深入探讨唯识学与现代意识科学的交融,本书不仅揭示了唯识学在现代科学背景下的独特价 值和意义,还为我们理解人类意识的本质和运作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未来的科学探索中, 唯识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意识世界的奥秘。
精彩摘录

唯识宗的教育哲学

唯识宗的教育哲学

唯识宗的教育哲学文珠法师第一章:导言第二章:唯识哲学的大意第一节:唯识哲学的历史观一、印度唯识哲学的成立二、中国唯识宗的传弘第二节:唯识与唯识教育哲学的定义一、唯识的意义二、唯识教育哲学的含义第三节:唯识教育的范围第四节:唯识教育哲学的研究法第三章:唯识宗的教育本质论第一节:种子的定义第二节:种子的类别第三节:种子的产生第四节:种子的熏习第四章:唯识宗的教育可能论第一节:性的定义第二节:唯识的三性说第三节:无记性的教育可能论第五章:唯识宗的教育目的论第一节:教育是否应有目的第二节:一般的教育目的第三节:唯识宗的教育目的第六章:唯识宗的教育方法与教材第一节:唯识教育的教材第二节:唯识教育的方法第七章:结论唯识宗的教育哲学第一章:导言印度是一个学术思想极端发达的文明古国,在释迦牟尼佛未诞生以前,已拥有各宗各派的宗教哲学了。

例如:四吠陀教的赞诵、明论哲学,净行书派的祭坛哲学,奥义书派的自我哲学,以及婆罗门教系统下的数论、瑜伽、胜论、正理、弥曼差、吠檀多等六派哲学思想,都是释迦降生前的宗教哲学。

及释迦降生后,与其同时的又有摩诃婆罗多的叙事诗,顺世、耆那,和六师外道等不同的哲学。

但这些宗教哲学中,除了顺世派倾向于唯物主义外,大都习熏于神权的崇拜,而忽视人性的尊严。

特别是三千年前的印度社会组织,由于职业的分化和种族尊卑的观念,产生了四种不平等的阶级制度;而其中被视为特殊阶级的婆罗门,又是那么专横霸道,不仅运用神的权威来压倒刹帝利的尊严,以掌握政治的大权,还利用祭礼、梵咒等迷信仪式,去封锁人民的思想,操纵整个学术界的自由,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与势力。

当时社会的不协调,人民的不自由,几达顶点,有知之士,无不渴望各民族、各阶级平等待遇,平等化益的宗教家出现,以弥补社会组织的缺憾,和解救人民的痛苦。

应这种要求而诞生,替印度宗教哲学写下新的一页的圣哲,就是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是公元前第六世纪中叶,诞生于印度释迦族中的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宫,名悉达多太子。

唯识要义杨白衣著

唯识要义杨白衣著

唯识要义杨白衣著杨白衣《唯杨要杨》注意 ,打印版;未完全校杨,《唯杨要杨》杨白衣著凡例1、本杨杨拙著《俱舍要杨》的妹杨~心佛院及大杨生杨杨象~杨供究唯杨而撰~容杨合~杨使精易姊学学研学内两存~故一面使用杨文字~一面杨杨及杨者杨一步究~量使用杨杨~以杨成杨原典杨力。

浅研尽研2、全杨共分六篇二十四章~第一篇杨杨唯杨宗杨及引杨据杨~述万法唯杨的理由。

第二篇分析宇宙万有的杨杨叙及唯杨源底。

第三篇杨杨万法唯杨所杨的理由。

第四篇杨第三篇之后~杨述杨耶杨起以及起惑造杨受苦的情形。

第五篇以三性中道杨我人知迷杨。

第六篇正明本宗宗旨以及修道、惑、杨果。

启真断、本杨采取最新科方法撰述~每杨文后均附有杨杨杨表~以助杨者把握每杨重点。

又特于杨后附重要名杨索学3引~以供杨者易于杨杨所需杨目。

杨兼有典之功用~可收理半功倍之效~希杨者多予利用。

辞4、本杨系著者以杨年杨杨~依述杨杨杨考中外名著杨杨~不加私杨撰述而成~尤杨部慈明授,“唯教学并参隈教杨杨要”、深浦正文博士,“唯杨究”二杨特多~特此致杨。

学研遥忱5、本杨因杨促付梓~杨杨之杨杨免~杨祈十方先杨大德多加指正~臻完善~是所至。

俾祷目杨第1篇杨杨第一章唯杨宗在佛中的地位教第二章唯杨宗的杨杨第三章唯杨宗名及宗旨第四章所依的杨杨第五章三杨判教第2篇万有杨第一章万有的分杨第一杨五位百法第二杨杨、杨、界第二章万有的杨杨第一杨心王第二杨心所第三杨色第四杨不相杨行第五杨无杨第3篇杨起杨第一章杨耶杨起杨第二章杨起的情形第一杨杨杨的作用第二杨杨杨的所依第三杨二杨杨杨第四杨境的分杨第五杨杨法生起的杨由第三章杨子杨第一杨杨子的意杨杨白衣《唯杨要杨》第二杨杨子的分杨第三杨杨子和第八杨的杨系第四杨杨子和七杨的杨系第五杨杨子的杨系及薰杨的状况第四章杨杨体第一杨阿杨耶杨第二杨末那杨第三杨前六杨第4篇杨生杨第一章惑、杨、苦第二章二杨二障第三章杨的分杨第四章杨杨二杨第五章十二因杨第5篇中道杨第一章三性第二章三无性第三章中道第四章我法二空第6篇修道杨第一章唯杨的杨法第二章机杨的分杨第一杨五性各杨第二杨大乘三杨性杨杨二机与第三章惑的方法断第四章修道的杨位第五章杨得果断第一杨杨粮位第二杨加行位第三杨通位达第四杨修杨位第五杨究竟位唯杨要杨杨白衣杨白衣《唯杨要杨》P.1P3—第一篇杨杨第一章唯杨宗在佛的地位教杨尊成道后游化人杨四十余年~其杨人不倦的目的~无非在於引杨生杨迷杨悟。

唯识学要义

唯识学要义
因缘:? 所缘缘:色境(色尘) 等无间缘:前一念的眼识 增上缘:眼根、意识(五俱意识)、注意力、
距离、光线、……
————自识种子 意识的根是什么?——末那识 ………………
认识产生的亲因缘是什么?
1,它是不为人知的深层意识,保留着经验生活
三、有增减:能熏之法可增可减,可摄植习气。
这主要是区别于已经觉悟的佛,佛是没有增减 的,否则就不完满了。不能说佛还要学习,想 法每天在改变。所以佛的‚思想‛没有‚发展‛ 一说,只有‚应机说法‛之说。 四、与所熏处相和合:义同于所熏之第四义。 也就是说得和所熏不即不离。
此四义为七转识及心所具,故称为能熏。
‘种子’与‘现行’的关系是‘所熏’与‘能
熏’之间的依存关系,也正是第八识与七识之 间的依存关系︰第八识是‘所熏’,前七识是 ‘能熏’。 关于‚熏习‛的几个比喻:熏香、染布、读书、 贪行……
唯识论者论证︰只有第八识才能是‘所熏’。
前七识是‚能熏‛。
成为所熏的条件:所熏四义
成为能熏的条件:能熏四义
5~12世纪,此寺一直是印度佛教重要的教学及
研究中心之一。据说在极盛时期,佛教学者云 集,主客常达万人。不仅当时印度的著名佛教 学者在此修持讲学,中国、朝鲜、日本等国的 一些僧人也不远恨里,负笈前来。在佛教上该 寺兼有大、小二乘而以大乘为主,大乘中兼有 中观派、瑜伽行派及密教,同时旁及印度其他 宗教哲学派别,如胜论、数论、四吠陀等,此 外,还学习因明、声明、术数、医方明等各种 知识。寺内有三大图书馆,分别是称作‚宝 海‛、‚宝增‛、‚宝色‛,意为所藏经书均 为珍宝。12世纪末,该寺为入侵的穆斯林所毁, 后遂湮没无闻。
活跃的、主动的、可以清楚观察到的是前六识
,这被称为‚现行之识‛。(第七识不会被清 楚观察到,也被归于现行之识。此处暂略。) 沉静的、被动的、潜在的、不能被清楚观察到 的是第八识(种子识、阿赖耶识、阿陀那识、 异熟识、心)

唯识学研习纲要

唯识学研习纲要

第一讲唯识学与印度佛教一、“唯识”的指向(一)唯识之识……vijn~apti(二)八识之识……vijn~a^na二、唯识学与瑜伽行派(一)唯识学(二)瑜伽行派(三)慈氏学(四)法相学三、关于印度佛教的分期四、印度佛教不同时期的主线佛陀的佛教 ……… 觉悟智慧 原始佛教 ………… 四谛十二因缘部派佛教 ………… 阿毗达磨 ……… 对法 初期大乘 ………… 般若 ……… 缘起性空 中期大乘 ………… 唯识 赖耶缘起 业感缘起 晚期大乘 ………… 密教化五、唯识学派解决的问题物质 …… 实有 …… 性空 …… 缘起 真实 …… 虚幻 轮回业果第二讲 唯识学的基本任务一、以认识身心世界为起点(一)对身的认识 (二)对心的认识(三)对世界的认知扶尘根(浮尘根)净色根现 代 生 理 学小千世界 …… 须弥山、日月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世 界结构科 学佛 法科学佛 法心 理 学 心 理 结构(四)佛法与现代科学认识身心世界的差异二、以净化身心世界为方向(一)生命的榜样(二)改变生命的流向六凡 —— 染污 —— 虚妄分别 四圣 —— 清净 —— 无分别智 (三)改变生命的希望 转染 ……… 成净 转识 ……… 成智三、以遵循五位渐进为阶梯(一)生命净化的时间 三大阿僧祇与成佛(二)生命净化的起点、过程和终点科 学 …… 重 外 佛 法 …… 重 内(三)渐修与顿悟四、以成就圆满生命为目标(一)佛身与佛土的殊胜佛土………清净庄严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二)三身(三)四智前五识成所作智第六意识……………妙观察智第七末那识…………平等性智第八阿赖耶识………大圆镜智第三讲唯识学派的成立一、唯识学派成立的背景(一)部派佛教在教理上的分歧(1)法之有无实有与假有(2)我体之有无补特伽罗无我与轮回(3)心性染污与清净(二)中观学派的演化二、唯识学派成立的基础大众部……………根本识大众部《阿笈摩经》中说:“密意说此名根本识,是眼识等依止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