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一、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1.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发展和社会阶级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2.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

它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要素。

3.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形式等方面。

二、生产与再生产理论1.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指人们利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进行物质生产的过程。

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

2.再生产:再生产是指社会生产过程的不断更新和扩大。

它包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形式。

3.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指通过积累和投资等方式,使社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它包括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形式。

三、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1.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通过价格、供求等市场因素来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2.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指以国家计划为指导,通过国家指令性计划来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3.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在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发展速度、社会公平等方面存在差异。

四、分配与消费理论1.分配:分配是指社会产品在各个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

它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种形式。

2.消费: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消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

它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种形式。

3.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消费与生产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而生产又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五、阶级与国家理论1.阶级:阶级是指由于人们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地位不同而形成的社会集团。

它具有特定的共同利益和对立利益。

2.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它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相互关系的过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的作用是通过生产力三要素为中介实现的。

任何社会生产关系总和中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两者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能够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确切地说是生产关系总和。

它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来考察社会生产关系的。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作为生产关系本质的经济制度和作为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经济体制。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发展趋势。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起作用是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只要经济条件具备,经济规律必然起作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一点与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是一样的。

经济规律分三类:一是在一切社会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规律;二是在几个社会共同起作用的规律,如价值规律;三是在某个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

高中政治经济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经济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经济知识点归纳高中政治经济知识点归纳一、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规律以及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学科。

2. 经济:指人们为了满足物质和文化需要而进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活动。

3. 政治: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实现共同利益而进行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4.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发展规律、经济政策等。

二、经济制度1. 经济制度的定义:经济制度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社会形态下的经济组织形式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2. 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制度是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市场供求关系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制度。

3. 计划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是由国家计划机关对经济进行全面调控和管理的一种经济制度。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制度。

三、经济发展阶段1. 传统经济阶段:以农业为主导,生产方式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

2. 工业化阶段:以工业为主导,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3. 现代化阶段:以服务业为主导,科技水平高,经济发展更加多元化和高效率。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 经济增长:指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2. 经济发展:指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质量的提高,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经济效益提高等方面。

五、经济政策1.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为了调整和控制整个经济运行状况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2.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调控经济。

3.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调控经济。

4. 产业政策: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

六、经济全球化1.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间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和经济活动的全球范围内的扩展。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导论本章主要概念1、生产关系:指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等一系列关系的总和1生产——直接生产的过程,即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生产出产品的过程。

2分配——对直接生产过程的产品的分配。

3交换——人们相互交换劳动和劳动产品的过程。

4消费——人们消耗各种产品以满足自身的需要的过程。

四环节之间的关系:①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与交换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

②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与消费,决定着它们的水平面与性质。

③分配、交换与消费在一定条件下对生产有反作用。

2、经济制度:指一定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3、经济体制:指一定社会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一般包括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制度两部分。

4、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三种类型:a、一切社会形态共有b、几个社会共有c、某个社会形态特有(经济规律是客观的,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是客观的;第二,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其作用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一章商品与货币本章主要概念1、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2、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3、使用价值:是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效用或有用性。

4、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5、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6、具体劳动:是指有一定的具体目的,运用一定的具体的劳动资料作用于某一具体的劳动对象,并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生产特定的使用价值的不同质的劳动。

7、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8、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政治经济学重要的知识点归纳

政治经济学重要的知识点归纳

政治经济学重要的知识点归纳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是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重要交叉领域。

本文将对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政治经济学。

一、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经济和政治之间相互关系的学问,它在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政治经济学主要关注的是政府干预市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国际贸易、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的运作,以及这些运作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

二、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包括古典政治经济学、边际效用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其中,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关注政府干预市场的作用,边际效用经济学侧重于利润最大化和资源最优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主张政府应该扮演主要角色来调节经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我调节的效果。

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1.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市场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指的是商品的供应量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2.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额外成本,边际效益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能得到的额外好处。

3.政策工具:政策工具是政府用于干预经济的手段,例如税收、补贴、货币政策等。

4.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不能有效地分配资源和产生经济效益的情况,例如市场垄断、外部性等。

四、政治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政治经济学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制定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劳动力市场政策等,都与政治经济学密切相关。

政府的干预和调节也是政治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例如通过税收、补贴等政策来调整市场,使市场更加稳定和繁荣。

五、结语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理论,这些知识点和理论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经济和政治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引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生活的学科,它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理论,通过分析和研究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揭示其内在的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以及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批判。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指以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基础的经济形态。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商品生产和交换成为经济的核心活动。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具有私人占有、自由竞争、利润追求等特征。

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剩余价值理论、价值规律和经济危机理论等。

剩余价值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大于其所得到的工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

价值规律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中包含的劳动时间。

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性,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结果。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2.1 基本经济概念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有一些基本的经济概念需要了解。

包括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等概念。

商品是指具有交换价值的物品,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资本是生产过程中的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料的组合,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超过其工资的价值。

2.2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马克思认为,资本家通过占有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差别造成的。

这一理论揭示了剥削的本质和不公平性。

2.3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又一重要理论。

价值规律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中包含的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是商品价值的基本度量单位。

通过研究价值规律,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商品交换和利润产生的原因。

2.4 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危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大一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大一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大一政治经济学知识点一、引言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资源配置、生产、分配和交换规律的学科,它结合了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

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概述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知识点,为初学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框架。

二、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活动与政治权力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不仅关注经济现象,还关注这些现象背后的政治因素。

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分支1. 微观政治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和市场的行为。

2. 宏观经济政治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行为,包括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3. 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国家、市场和国际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核心概念1. 供给与需求:市场经济中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因素。

2. 市场经济:通过供求关系调节资源分配的经济体制。

3. 计划经济:由政府或中央计划机构决定资源分配的经济体制。

4. 经济权力:个人或集团在经济决策中的影响力。

5. 阶级与社会阶层:社会中不同经济地位的群体。

6. 产权:个人或企业对资源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7. 经济政策: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措施。

五、经济体系1. 资本主义:以私人产权和市场竞争为基础的经济体系。

2. 社会主义:以公共或国家所有权和计划经济为特征的经济体系。

3. 混合经济:结合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元素的经济体系。

六、政府的角色1. 提供公共物品:如国防、法律和基础设施。

2. 宏观经济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影响经济总体表现。

3. 收入再分配:通过税收和福利政策减少社会不平等。

七、市场失灵1. 外部性:市场交易对第三方产生未被市场价格反映的外部影响。

2. 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市场可能无法有效提供。

3. 信息不对称:交易双方信息不平等导致市场效率低下。

4. 垄断:单一卖家控制市场,可能导致价格和产量扭曲。

政治经济学概论

政治经济学概论

政治经济学绪论一、政治经济学(经济学)的基本含义1.经济学的研究领域2.经济学产生的根源3.经济学的产生和演变4.经济学与经济类其他学科的关系(一)人类经济活动、经济关系与经济学(研究领域)“经济”一词含义的演变古希腊:家庭管理古汉语:国家管理(管理国家、拯救黎民)现代含义(economy——经济):1、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社会经济活动);2、物资资料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社会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马克思:生产关系)经济学(economics)是一门以人类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即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关系为研究领域的学科。

从社会活动中区分出经济活动,从社会关系中区分出经济关系。

(二)经济学产生的根源经济学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欲望(需要)无限性与满足这些欲望所需经济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1、人类欲望无限发展的特征需要层次恩格斯:生存需要、发展需要、享受需要亚伯拉罕·马斯洛: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类需要无限性特征:人类需要,无论其属性及结构如何,都有一个共同的发展趋向: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且永无止境。

★需要从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看,是无限的。

2、需要的满足与物质资料生产满足人类需要的物质资料分类:自由物品(free goods):自然界存在的、人类不付任何代价就可以自由取用的物品。

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人类付出代价方可以得到的物品。

人类必须耗费一定的经济资源,借助生产工具,耗费一定的劳动才可以得到的物品,即劳动产品。

3、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学经济物品的生产需要耗费经济资源。

经济资源:一切可供人类做经济利用的自然和社会资源。

经济资源分类:①土地。

土地及与土地有关的一切自然资源。

海洋、河流、湖泊、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矿藏等。

②资本。

已经生产出来并在后来被用做生产其他有价值的产品与劳务的东西,如建筑物、机器设备、道路、桥梁等等。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引言: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研究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涵盖了广泛的议题,从政府干预经济到市场机制的运作,从贫富差距到资源分配等等。

本文将探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以期对这一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政治经济学的起源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

他们试图解释经济活动与政治制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了一系列经济理论。

亚当·斯密强调市场机制的自由运作,认为市场能够自发地分配资源。

而李嘉图则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是政治经济学的两个核心概念。

经济制度是指一国或一社会中的经济组织形式,包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等。

而政治制度则是指一国或一社会中的政治组织形式,包括民主制度、专制制度等。

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三、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市场机制是指由供需关系决定价格和资源配置的机制。

市场机制的优势在于能够高效地分配资源,激励个体创造财富。

然而,市场机制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市场失灵、不完全竞争等。

因此,政府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干预经济,以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

政府干预的方式包括税收、补贴、监管等。

四、贫富差距与社会公正贫富差距是指社会中收入和财富的不均衡分配。

贫富差距的存在既是市场经济的结果,也是政府政策的影响。

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和公正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政治经济学研究如何减少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正。

这涉及到税收政策、社会福利、教育机会等方面的问题。

五、资源分配与可持续发展资源分配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议题。

资源分配不仅涉及到经济效率的问题,还涉及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政治经济学家研究如何合理分配有限资源,以满足人类的需求,并保护环境。

这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因素,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政治经济学的内容

政治经济学的内容

政治经济学的内容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和相关政治现象的学科,它探讨了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下面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1.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和相关政治现象的学科,它涉及了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以及与之相关的政治制度、国家政策和社会结构等方面。

1.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政治经济学起源于17世纪英国,最初是为了研究国家财富和人民贫困问题而产生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经济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和理论。

其中,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现代政治经济学是最为重要的三个学派。

1.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阶级斗争等。

它的基本理论包括价值理论、价格理论、分配理论、市场理论等,这些理论探讨了社会生产力的变化、商品交换的关系以及财富分配的规律等问题。

1.政治经济学中的不同学派和理论政治经济学中存在许多不同的学派和理论,其中较为重要的包括:古典政治经济学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派、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凯恩斯主义学派等。

这些学派和理论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解决问题等方面存在差异,但都对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现象的影响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现象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规律,从而为改善社会关系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它还可以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政治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政治经济学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政策协调,以及信息技术对生产关系和资源配置的影响。

同时,政治经济学还将继续深入研究市场机制与政府调节的结合,探索更加完善和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引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关系的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为基础,旨在揭示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运行规律和社会矛盾,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主要内容和理论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门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运行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剩余价值理论、商品生产和价值形式、资本积累和剩余价值提取、阶级和剥削等。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指的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实际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之外的部分。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剩余价值是由劳动者创造的,但被资本家占有和支配。

剩余价值提取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阶级矛盾。

商品生产和价值形式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是主要的社会生产方式,商品交换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形式。

商品生产和价值形式的研究揭示了商品经济内在的矛盾和对立,为分析和理解社会经济运行规律提供了重要线索。

资本积累和剩余价值提取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之一。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不断积累资本和提取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这种资本积累的过程导致了贫富分化、社会不平等和阶级矛盾的加剧。

阶级和剥削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另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发展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作为占有生产资料的阶级,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得利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阶级和剥削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内在矛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

它起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的理论体系。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和经济运行的学科,它涉及到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多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活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政治经济学知识。

一、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制度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经济制度如何影响一个国家或社会的财富分配、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混合经济等不同的经济制度。

在政治经济学中,有一些基本概念是需要掌握的,包括:1、价值:指商品或服务的内在有用性,它是人们评价和交换商品或服务的基础。

2、价格:指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它是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在市场上的表现。

3、生产资料:指用于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的物质资产,如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

4、资本主义: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市场机制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5、社会主义:指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国家或集体起主导作用。

6、混合经济:指国家或市场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经济活动的经济制度。

二、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政治经济学提出了许多理论和观点,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理论:1、古典政治经济学:提出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它们所需的劳动时间。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剩余价值论,认为资本家获取的利润来自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3、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提出边际效用论,认为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取决于它们的边际效用。

4、凯恩斯主义:提出有效需求论,认为经济危机和失业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需要政府干预来刺激需求。

除了以上理论,政治经济学还有许多其他理论和观点,如社会资本主义、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等。

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活动政治经济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还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相关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活动:1、经济发展:政治经济学关注经济发展的政策、战略和方法,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政治经济学总结

政治经济学总结

政治经济学总结1. 概述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与政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旨在解释经济领域中的政治现象以及政治领域中的经济现象。

政治经济学对于理解现代社会中的经济和政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主要议题进行总结和介绍。

2.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政治经济学是对经济和政治交叉关系的研究,它旨在探讨经济力量如何塑造政治结构,以及政治结构如何影响经济发展。

政治经济学关注以下几个基本概念:2.1 政治权力与经济资源政治经济学认为,政治权力是获取和控制经济资源的关键途径。

政治家和政府通过行使政治权力来分配和调控经济资源,而经济主体则通过掌握经济资源来获取和扩大政治权力。

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不可分割的。

2.2 制度与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制度,制度是指一套用于组织和调节社会生活的规则和规范。

制度在经济发展和政治治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治经济学关注各种制度如何影响经济和政治行为,并分析制度变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3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政治经济学采用了多种方法来研究经济与政治的相互关系。

这些方法包括历史比较研究、实证分析、理论建模等。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强调对经济和政治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将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理论与实证相结合。

3.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可以分为几个主要流派:马克思主义、新古典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

这些理论框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经济和政治之间的关系。

3.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阶级矛盾和经济剥削。

该理论框架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关系决定政治关系。

它强调经济的社会化和公有制的重要性,主张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实现阶级的消亡和社会的共产主义。

3.2 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是一种主流经济学理论框架,主张市场经济下的个人理性行为。

新古典经济学将经济行为视为自利的个体之间的交换,认为市场机制能够有效配置资源。

高中社会教案: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高中社会教案: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高中社会教案: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一、引言政治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以及经济活动对社会与政治的影响。

它涉及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对于高中社会科学教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以帮助高中学生深入理解经济与政治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指社会上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活动,而政治是指社会组织和管理的过程。

经济与政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政治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法律和规章制度来影响经济活动,经济活动也可以对政治产生影响,例如通过经济利益的追求来影响政治决策。

2.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经济体制、资源配置、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社会福利等方面。

经济体制包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等不同的经济组织形式。

资源配置研究的是资源如何被分配和利用的问题。

经济增长研究的是经济如何实现长期的产出增加。

收入分配研究的是社会上各阶层和个体之间收入分配的问题。

社会福利研究的是如何通过经济活动来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

3. 供求关系与利益分配: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其中供给指的是生产者愿意供应的数量,需求指的是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

政治经济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分配资源和利益。

在市场经济中,通过供求关系来决定资源的配置和利益的分配。

供求关系的变动会引起价格的变化,进而影响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结果。

4. 发展与可持续性:政治经济学还关注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性的问题。

经济发展指的是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的变化,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可持续性指的是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政治经济学研究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们如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环境和资源。

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激励原理:激励原理是指人们在面对不同的选择时,会根据利益和成本来做出决策。

政治经济学认为个人和组织会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通过激励来鼓励人们做出有利于整体利益的决策。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分析不同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特点及其优缺点。

3. 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4. 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2.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3.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4. 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以下为具体教案内容:一、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1.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社会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1.2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2.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的劳动能力。

生产关系是指一定生产方式下,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形式的总和。

1.2.2 价值规律原理价值规律是指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1.2.3 剩余价值原理剩余价值是指资本家雇佣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大于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部分,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

二、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2.1 经济制度的分类经济制度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生产关系的总和。

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不同,经济制度可分为以下几种:2.1.1 封建主义经济制度2.1.2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2.1.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2.2 经济体制的分类与特点经济体制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

根据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经济体制可分为以下几种:2.2.1 计划经济体制2.2.2 市场经济体制2.2.3 混合经济体制2.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其主要内容包括: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企业改革、价格改革、金融改革等。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汇总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汇总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进行生产时所形成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包含劳动者和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是生产力作用的对象,而不是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生产关系:人们从事生产活动总是要相互结成一定的关系。

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它表示人类社会发展在一定阶段上的社会性质。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即生产资料归谁占有和支配。

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经济规律:人们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活动,表现为各种经济现象。

各种经济现象有其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叫做~。

它是在一定经济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表示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二.商品与货币使用价值:物品能够用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的有用性。

商品都具有可以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在人们使用和消费的时候实现的。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

具象劳动:人们用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生产出不同的商品,劳动的目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制作方法、劳动成果各不相同的劳动。

简单说:具象劳动就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同某种特殊使用联系的劳动。

具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具体劳动的过程就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物质使之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所以,具象劳动不仅是商品生产条件下所必须的,而且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抽象劳动(商品价值):是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支出。

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所特有的。

在自然经济社会和未来产品经济社会中,人们的劳动产品不用来交换,因此,他们的劳动只表现为具体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和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涵盖了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社会发展、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内容。

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发展趋势、政策实施效果等重要知识点。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对政治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政治经济学概念及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和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政治体制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经济体制如何影响政治权力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社会发展、国家政策等等。

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就是在研究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关系,由于政治和经济之间关系繁杂,因此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非常广泛,理论架构也颇为庞大。

二、政治经济体制政治经济体制是指国家政治制度与经济体制的总称。

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国家政权机构的设置、国家政策的取向以及经济管理体制等。

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资本主义体制、社会主义体制和混合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体制以市场为导向,主张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政府更多的是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管,实行市场经济,并推崇私有制。

社会主义体制以计划经济为特点,国家政府对经济实行全面的计划和控制,国有制相对较大。

混合经济体制则是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既保留了市场经济的活力,又进行了国家管控,它的实质是政府干预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双向协调发展。

三、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政治经济体制是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的总体描述,它的特点主要包括政治权力的性质、政治治理机构的设置、经济管理体制等。

不同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资本主义体制注重市场配置资源,主张自由发展,追求经济效益;社会主义体制则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推崇公有制,国家对经济有着较大的控制;混合经济体制则是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进行综合性的整合,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双向协调发展。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政治经济学是高中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经济制度与经济政策的科学。

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运行的机制,培养经济意识和创新思维。

一、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经济学的定义:研究资源的获取、分配和利用的学科,包括个人、家庭、企业和国家的经济行为。

2. 经济学的分类:- 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规律,如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等。

-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如消费、生产、市场供求等。

3.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理性行为假设:个体在做出决策时都会选择最优的方案,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 稀缺性假设:资源是有限的,无法满足所有需求,人们需要做出抉择来分配资源。

二、政府的经济角色1. 宏观调控: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节,维护经济稳定和发展。

-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刺激经济增长或控制通货膨胀。

-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管理货币市场,影响经济的投资和消费水平。

2. 政府的资源配置作用: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来分配资源,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

- 税收:政府通过征收税收来获取财政收入,维持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 支出:政府通过投资、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支出来改善公共事业和社会福利。

三、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1. 市场经济体制:自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个人和企业按照市场规律开展经济活动。

- 价格机制:由供求关系决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反映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 产权制度:保护个人和企业的财产权益,激励创新和投资。

2. 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对资源配置进行计划,统一安排经济活动。

- 计划调控: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目标进行生产和投资计划,并指导企业经营。

四、经济增长与发展1. 经济增长:指国民经济总量的持续增加,表现为GDP的增长。

- 经济增长因素:人口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技术进步、资本积累等。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一、主要概念:1. 生产: 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 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 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 生产关系: 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 生产方式: 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 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主要问题: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 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 即经济规律。

2. 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 生产起决定作用, 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

具体来说: 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第一, 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 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 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 第一, 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 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 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第二,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 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 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 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 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高中: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高中: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高中: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理论引言大家好!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们将接触到许多重要的学科,其中之一就是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经济行为与政治行为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理论。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高中阶段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并解释它们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政治行为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旨在了解经济与政治之间的相互影响,探索政治力量如何影响经济决策以及经济力量如何塑造政治格局。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经济体系经济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常见的经济体系包括市场经济体系、计划经济体系和混合经济体系。

市场经济体系以市场为基础,在供需关系下形成资源配置;计划经济体系则由中央政府制定计划来实现资源配置;混合经济体系则是市场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混合模式。

2.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长期扩张的过程。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增加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革新等方式实现。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

3. 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概念。

供给是指市场上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量,而需求则是指市场上各种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量。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商品流通的状况。

4.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运行,导致经济资源分配效率低下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不完全竞争、外部性、公共物品等。

政府通常会采取政策干预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

5.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且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另一个人使用的物品。

公共物品通常由政府提供和管理,以保障社会公益利益。

6.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由市场机制主导,个体所有制和私人利益为核心,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则由国家计划和公有制为核心,强调社会公益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
导论
本章主要概念
1、生产关系:指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
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等一系列关系的总和
1生产——直接生产的过程,即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生产出产品的过程。

2分配——对直接生产过程的产品的分配。

3交换——人们相互交换劳动和劳动产品的过程。

4消费——人们消耗各种产品以满足自身的需要的过程。

四环节之间的关系:①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与交换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

②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与消费,决定着它们的水平面与性质。

③分配、交换与消费在一定条件下对生产有反作用。

2、经济制度:指一定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3、经济体制:指一定社会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一般包括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和
经济管理制度两部分。

4、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三种类型:a、一切社会形态共有b、几个社会共有c、某个社会形态特有
(经济规律是客观的,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是客观的;
第二,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其作用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本章主要概念
1、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2、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3、使用价值:是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效用或有用性。

4、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5、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6、具体劳动:是指有一定的具体目的,运用一定的具体的劳动资料作用于某一具体的劳动对象,
并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生产特定的使用价值的不同质的劳动。

7、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8、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
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9、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学习和训练、每一个普通劳动力都能从事的劳动。

10、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具有一定的知识和劳动技能的人才能从事的劳动。

13、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媒介的作用。

14、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储存起来。

15、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承担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
金、工资等的职能。

16、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17、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是金属货币的代表。

18、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决定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规律。

19、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20、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价格总水平
全面而持续地上涨的现象。

21、通货紧缩:是指货币数量相对于商品和服务的总量来说较少,引起货币升值,价格总水平普
遍下降的现象。

22、价值规律: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交换以价值为基础进行。

23、市场机制:就是市场中的各个要素(如供给、需求、价格、利率、竞争等)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运动机理。

第二章资本与资本运动
本章主要概念
1.资本:资本是商品、货币的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生产要素的一般形
式——它是各种生产要素价值的一般表现。

(注: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量的货币,但是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


2.剩余价值: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3.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生产出新产品,其原有
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不发生价值增
殖,被称为不变资本(c)。

4.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价
值,使原有价值量发生改变,即发生了价值增殖,被称为可变资本(v)。

5.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m)同可变资本(v)的比率,反映了资本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mˊ)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100% (mˊ= m/ v×100%)
(mˊ)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6.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而绝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
产的剩余价值。

7.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
长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8.资本积聚:指单个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来实现量的增大。

9.资本集中:指若干个规模相对较小的资本合并为规模较大的资本。

10.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所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11.相对过剩人口:指相对于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形成的多余的劳动人口。

12. 资本循环:就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并相应采取货币资本、生产
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值,然后又回到原出发点的运动过程。

13. 资本周转:就是指资本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循环运动。

14. 固定资本:指以机器、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态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15. 流动资本:指以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和以劳动力形态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16. 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又称物质磨损,指由固定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和自然力的作用造成
的使用价值形态的磨损。

17. 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也称精神磨损,主要是指机器设备在有效的使用期内,由于技术进步而
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

18. 固定资本折旧:对固定资本价值转移量的计算以及从商品销售收入中回收这部分价值的过程。

19. 成本价格:又叫生产成本。

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价格之和。

20. 利润:由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21. 利润率:剩余价值或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22. 平均利润率:社会总剩余价值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

23.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24.商业资本:是指在流通领域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职能资本。

25.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独立完成商品资本职能所实现的剩余价值或利润。

26.银行资本:指银行资本所有者经营银行所使用的全部资本。

28.银行利润:银行资本投资于银行业,所获取的利润。

29.借贷资本:是借贷资本家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的货币资本。

30.利息:借贷资本家出让资本使用权所获得的报酬。

31.资本主义地租:资本主义地租是租地农业资本家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付给土地所有者的,由农
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32.绝对地租:在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条件下,不论租种什么样的土地,地主都一概要收取地租。

33.级差地租:与土地的级差性质相联系的地租
34.土地价格:土地买卖的价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