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六国论》ppt课件

《六国论》ppt课件
译文:秦国除了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池。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实际多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所大欲:最想要的东西固:本来【表本来】:固 素(素不相识) 思:回想厥:相当于“其”他们的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祖父:祖辈和父辈古义:祖辈和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
暴:同“曝”,暴露以:相当于“而”,才视/遇:对待举:拿以:连词,来芥:小草
(二)研读第二段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研读文本,体会严密论证逻辑
2.各组回答相应问题:第一组:第一段哪句话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的?第二组:第二段采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从哪个方面来论述六国破灭的原因?第三组:第三段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齐、燕、赵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第四组:第四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第五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3.学贵有疑,大胆提出你在阅读过程中的疑惑,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段落
提炼中心句
论证逻辑
第一段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是什么
第二段
赂秦力亏,致国颠覆
为什么
第三段
不赂亦丧,不能独完
为什么
第四段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怎么办

《六国论》PPT课件

《六国论》PPT课件
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 亡。 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土地天 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致于走向灭亡。
• 姜尚渭水钓鱼 • 秦琼长安卖马 • 苏武北海牧羊 • 张飞蜀都卖肉 • 诸葛亮隆中种菜 • 关羽荆州卖豆腐
嬴政吞并六国(苏轼)
探一探
任务一
“向课文学写作”课文就是学习的本质,为了更好 的探究六国破灭的原因,请你化身为六国国君之一, 回望这段历史,请阐述一下本国灭亡的原因。(结合 文本和史实小组交流讨论)
现实意义
历史照进现实
六国灭亡已经成为历史,在新的形势下, 我们从六国破灭的故事学到了什么?
15
总结
本文借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告诫


理 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能重

交 融
蹈覆辙。作者借古讽今,体现了中国
讽 今
传统知识分子,在国家命运面前的深
深忧患之情和责任担当意识。
课后作业
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秦亡论》为题的作文。(不少于800字)
六国论
苏洵
素材积累
1、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 适用主题:团结互助、同心协力 2、失于一物之细,疏于一事之微。 适用主题:注重细节、防微杜渐 3、心有所畏方能行有所止,严以修身方能严以 律己。 适用主题:心怀敬畏、演绎律己
唐太宗李世民在其明相魏征去世后, 感慨的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 明得失。”
回顾重点文言知识。


1、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先例,旧事
2、率赂秦耶?
全部、一概
3、日削 月割 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名词作状语

《六国论》ppt课件

《六国论》ppt课件

❖ 2.用,任用。 ❖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12 以
❖ (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 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 古代的人秉烛夜游,的确是有原因的

(六)通假 1.通“已”,已经。 ❖ ①固以怪之矣。 ❖ 本来就诧怪这件事。 ❖ ②日以尽矣。

2.通“已”,止。 ❖ ①无以,则王乎? ❖ (如果)一定要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 厥:代词,其 • 祖父:古今异义,祖辈父辈 • 暴:通“曝”,暴露 • 以:连词,表示结果,有“因
而”“以至”的意思 • 举:全 • 以:拿,介词 • 然后:古今异义,这以后 • 然则:这样,那么 • 故:所以 • 厌:通“餍”,满足 • 至于:古:表由于上文所说的情
况,引出下文的结果,译为“以 至于”,今:表另提一事
(二)连词。
12 以
❖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 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 ❖ ②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 ❖ 猛然间心惊胆颤,神志恍惚 以在这里是连词,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
❖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
九日和韩魏公 宋·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文体知识
1.论,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 理。分为两种:
(1)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 (2)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 者提供治国借鉴。 2.《六国论》属于政论还是史论?

《六国论》ppt课件

《六国论》ppt课件

文章概述与主题思想
文章概述
《六国论》通过对六国灭亡原因的分析,阐述了作 者对于国家兴衰的见解。文章逻辑严密,语言犀利,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六国灭亡的教训,强调了国家应当重视内 部团结、发展经济和加强国防等重要性,以维护国 家的长治久安。
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了解《六国论》的背景、作者及文章 概述;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启示意 义;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 水平。
阐述坚持的重要性
通过六国的例子,阐述了在战争中 坚持到底的重要性,只有坚持不懈 才能取得胜利。
引申到现实生活
这种精神也可以引申到现实生活中,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坚 定信念、勇往直前。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描述燕赵两国的处境 指出在秦国即将统一天下之际,燕赵两国仍然坚持抵抗。
赞扬两国的勇气和决心 赞扬了燕赵两国在绝境中仍然不放弃抵抗的勇气和决心。
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部分论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 一步加强思考和讨论。
对文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掌握不 够熟练,需要加强语文基础学习。
在阅读过程中容易分心,需要提 高专注力和阅读效率。
下一步学习计划安排
01
复习并巩固《六国 论》中的重要知识 点和难点。
02
拓展阅读相关历史 文献和资料,加深 对六国时期历史背 景的了解。
因果论证
分析六国破灭的内外因,阐明其 历史教训
逻辑层次与条理清晰
文章按照“总-分-总” 的结构展开,层次分 明,条理清晰
论证过程严谨,逻辑 严密,无漏洞
每一段落都有明确的 中心思想,内容紧扣 主题
语言表达与修辞手法
采用古文风格,语言凝练,表 达准确

《六国论》ppt课件

《六国论》ppt课件

意义
六国论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对 现代政治、外交和国家治理具有 重要的启示意义。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 动荡的时期,各个国家之间为了 争夺领土、资源和势力范围而展
开激烈的斗争。
作者背景
作者苏洵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 政治家,他通过对六国历史的考 察和分析,试图找出国家兴衰的
根源。
03
六国论中指出,只有制定符合国情的政策,才能使国家长治久
安。
对国际关系的启示
1 2
合作共赢
六国论中提到了合纵连横的思想,各国之间应该 通过合作实现共赢。
重视外交
国际关系中,外交手段对于维护国家利益至关重 要。
3
警惕他国
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应时刻警惕他国的阴谋和挑 衅。
对个人发展的启示
培养综合素质
时代背景
北宋时期
北宋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 大的成就。然而,政治上却是积贫积弱,外患不断。北宋与 契丹、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并存,战争时有发生。
民族矛盾
北宋与契丹、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战争不断。苏洵在《六国论》中通过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 ,表达了对北宋现实政治的忧虑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THANKS
感谢观看
研究现状
六国论作为历史研究的课题,一 直备受关注。学者们从不同角度 对六国历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 探讨,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学术
成果和资料。
02
六国论的作者与背景
作者介绍
作者:苏洵
简介:苏洵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生于一个 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精通经史子集。苏洵的文章以雄辩、气势磅礴而著称 ,其代表作《六国论》更是被誉为千古绝唱。

《六国论》课件(共57张PPT)

《六国论》课件(共57张PPT)
六 国苏 论洵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 散文家。青少年时不好学习,27岁才发奋读书, 考进士不中,愤而焚稿,而后闭门苦读,经过十 多年的谢绝宾客,闭门苦读,夜以继日,手不释 卷,学业大进。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带领儿子 苏轼、苏辙到京城,以所著文章谒见翰林学士欧 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 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 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振。号为“老苏”,与儿 子苏轼、苏辙号为“三苏”。后人有诗称赞:
15.此言得之 得:正确,得当。
背诵第二段,完成下列题目。
1.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先将“ 以攻取之外 ” 和“ 战胜而得者 ”相比,又用“ 诸侯之所亡 ” 和“ 战败而亡者 ”相比,得出“ 秦之所大欲, 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 ”的结论。
背诵第二段,完成下列题目。
2.接着又用两个对比,即先祖父的“ 暴霜 露,斩荆棘 ”与子孙的“ 视之不甚惜,举 以予人,如弃草芥 ”相比;诸侯为“一夕 安寝”而“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与
1.非兵不利
兵:兵器。
2.战不善
善:恰当,得法。
3.弊在赂秦
弊:弊病,弊端。
4.赂秦而力亏 亏:亏损,减弱。
5.破灭之道也 道:途径,原因。
6.或曰
或:有人。
7.六国互丧
互:交互,彼此相继。
8.率赂秦耶
率:都,皆。
9.不赂者以赂者丧 以:因为1不能独完
完:保全,形作。
1.秦以攻取之外 以:用 2.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形作名,小:小的方
面;大:大的方面。 3.较秦之所得 之:取独。
所得:得到的土地。 4.其实百倍 其实:古今异义
它实际上。
5.固不在战矣 固:本来。

《六国论》ppt课件

《六国论》ppt课件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5、 在《六国论》中苏洵指出,六国割让城池土地以求苟安,但是“得一夕 安寝”之后,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秦国 并不因为得到进献的土地而停止进攻,反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6、《六国论》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将诸侯的土地与秦国的欲望进行对比, 因而割地赂秦并不是长久之计。
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都拿来送给别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样不珍惜。
今天割让五座城,明天割掉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明天起床一看四
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来了。
梳通文意
既然这样,那么
凶残
满足
愈加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
决定,确定
灭亡 名作状,按道理
侍侍奉奉
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

新的看法,他认为六国败亡的关键是

“弊在赂(lù)秦”,他为什么这么
杜 说?他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让我们 牧
一起走进这篇文章。
解题 六国
在我国历史上战国七雄争霸时代, 《六国论》中的“六国”即除秦以外的 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 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 变法的彻底改小,经济和军事实小都强小起 来;小原本强小的六国却因循守旧,经济 和军事实小小益衰落。
贿赂秦国。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 到后来燕太子丹用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计策,才招致了(灭 亡的)祸患。文学常识:“卿”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或用于君主对臣的称谓,

《六国论》-ppt课件

《六国论》-ppt课件

材料一:刘勰说:“‘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追 于无形,迹坚求通,钩深取极;乃百虑之筌蹄,万事之权衡也。故 其义贵圆通,辞忌枝碎;必使心与理合,弥缝莫见其隙,辞共心密, 敌人不知所乘”。
序号
发问
1
六国被灭难道仅因为六国的赂秦吗?
2
六国被秦攻克的先后顺序怎样?
3
六国并力西向是否可以战胜秦国?
破灭 (分论点1) 破灭 (分论点2)
2
博辩宏伟
活动2:欧阳修赞苏洵“博辩宏伟”,请分析苏洵是如何 “博辩”,把赂敌致亡的道理讲清讲透,完成图表。
对比论证
“赂” 果
得百倍 得难
大欲 奉繁
引用论证
2
博辩宏伟
活动2:欧阳修赞苏洵“博辩宏伟”,请分析苏洵是如何 “博辩”,把赂敌致亡的道理讲清讲透,完成图表。
(封谋臣、礼奇才、并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
力)
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为讽谏而立论
如何讽谏
借六国破亡之故事(借古讽今)
3
紧贴文本,探探“论”之内核
根据苏洵的创作意图,你认为此文文题该如何 拟?此文原题《六国》,一般选本改为《六国论》, 你认为苏洵究竟在“论”什么?
A 六国破亡之因论 史事 论古
六国论
一个风雨飘摇的王朝, 一群生活苦难的百姓, 面对如此难题, 一位老人忧心忡忡, 他把目光
投向了1300年前的战国时代, 去寻找答案…… 今天,让我们一起 走进苏洵的《六国论》
六国

六国就是指的 战国七雄中秦国以外的 齐、楚、燕、赵、韩、 魏六个国家。
“论”是古代常用的 一 种 散 文 文 体 , 分 为 政论 文和史论文 , 以 论 证为 主 , 要求善于析理。

《六国论》课件(共20张PPT)

《六国论》课件(共20张PPT)

3、翻译句子
(1)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 劫哉! (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 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 又在六国下矣!
1、古今异义
A、其实百倍 (那实际情况。今:实际上)
(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 B、思厥先祖父
C、可谓智力 (Biblioteka 谋和力量。今为一个词,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 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一词多义
(丧失,丢失)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 亡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灭亡,动词)
以荆卿为计 (作为,动词) ( 成为,动词 ) 邯郸为郡 为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被,介词)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治理,动词) 暴秦之欲无厌 (凶暴、残酷的,形容词) 暴 暴霜露 (暴露,动词)
总结 问题

( 论 点 ) ( 在 论
赂 证 秦

日削月割 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 使为积威 之所劫哉
论证方法:例证法,对比法,引证法,喻证法
从本文的题目可以看出文章是要论述 六国灭亡的原因,按理文章写到第三段 就论证充分了,第四段如仅作上文的收 尾,完全可以简化,可是第四段不但论 证得比较具体,而且作进一步的引申。 第五段则由论六国转向其它方面,是否 多余?
意图:以古为鉴,讽喻当今
“赏析示例”的倒数第二段评价作者 的思想感情是“其情其气,真是愤郁 激切,感慨至深”。你们能否分别用 一个字概括作者对六国、秦国、现实 的情感?
感情: 仇秦国、哀六国、忧当世
《阿房宫赋》里“灭六国者六国也, 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总结了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本课和
当堂演练
一位登山运动员在登珠峰时,登到8000 米时体力不支放弃了继续攀登,他说: “8000米就是我的生命极限。” 一个人在掘井,掘了很久,这时距离水 层只有一墙之隔,然而他却半途而废了。

《六国论》(共42张PPT)

《六国论》(共42张PPT)

这样“陪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 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 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 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作者想通过 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来委婉地提醒当朝统 治者。
六国地图
易读错的字
(1)六国互丧( )
(2)思厥( )先祖父
(3)暴( )霜露
(4)暴秦之欲无厌( )
北宋的时代背景
“姜尚渭水钓鱼”,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 礼:以礼相待,名——动
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二十岁,到京师卞梁(开封)去考进士。
了解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和灵活多样的论证方法。 这样描写把历史大事写得活灵活现,让读者如身临其境。
人乱政,实行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将军权完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在本段的最后,还采取引证法,引用《战 国策》中的话,从道理上揭示了以地事秦 的必然后果。
➢ 通过三小层就赂秦国家灭亡的原因进行论 述,有理有据,确凿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 点。
➢ 作业:1.积累文言知识,背诵已学部分。

2.完成生态课堂练习。
第四段 1.终继五国迁灭 终:最终。迁灭 :灭亡。 2.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交好、结交。 既丧,齐亦不免矣 既:……之后。 4.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始:起初。 5.义不赂秦 义:名词作动词,坚持道义。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是故:所以。虽:虽然。
➢ “姜尚渭水钓鱼”,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秦琼 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苏武北海牧 羊”,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张飞蜀都卖肉”, 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关羽荆州卖豆腐”,第五 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胸有 成竹地端走了青菜.

《六国论》优秀ppt课件

《六国论》优秀ppt课件

各个击破。
03
六国用人不当,人才流失
六国在用人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往往重用庸才而忽略真正的人才。同时,
六国之间的人才流动也受到了限制,导致人才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阐述作者政治主张
强调团结致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六国之所以灭亡,根本原因在于它们不能团结一致对抗秦国的侵略。 因此,他主张各国应该放弃彼此之间的争斗,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敌。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揭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提出全文中心论点。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阐述“赂秦”对六国造成的危害,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分析不赂秦的国家因失去强援而灭亡的原因,深化中心论点。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
借古讽今,警告北宋王朝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左传》
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为春秋末年 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战国策》
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是研究战国 历史的重要文献。
探讨春秋战国时期其他重要事件
春秋五霸
指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包括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他们在各自的时代都取得了卓越的 成就,对春秋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重视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关键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只有拥有足够数量和优质的人才,才能推动国家的经 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各国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国家 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05
艺术手法鉴赏
对比手法运用
横向对比

《六国论》完整ppt

《六国论》完整ppt
六 国 论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北宋 著名散文家。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 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后以文章著名于世,语 言明畅,笔力雄健。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为 “三苏”,同列入“唐宋八大家”。后人有诗称赞: 一门三父子,皆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解 题
论:是散文的一种,以论 证为主,善于说理,借对历 史事件的叙述,阐明自己的 观点,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 “六国论”即“六国破灭之 论”。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 败的原因,借古讽今。
思考题:作者认为六国破灭的 原因是什么?作者从哪两个方面进 行论述的?
六国破灭, 原 因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不赂秦 不赂者以赂者 丧,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 赂秦 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


集体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 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 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 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 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 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 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 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 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 言得之。
写作背景
北宋建国后,对不断进犯东北,西 北的契丹,西夏一直采取妥协退让,屈 辱求和的政策,到苏洵生活的年代,情 况更为不堪,针对这种情况,苏洵在文 中评论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并讽谏北宋 统治者应以六国为鉴,要奋起反抗,积 极谋求“不赂而胜之”之道。
集体朗读第一段
诵读要点: ①停顿:“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②语气:破灭之道也(肯定判断) ③率皆赂秦耶”:设问兼反问。提出此问的根 据是齐、赵、燕三国未赂秦 ④“盖失……”两句,用解释语气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咽( )
听录音,熟悉课文大致内容。
六国互丧( sàng ) 率赂秦( shuài)
思厥先祖父( jué) 暴霜露( pù )
草芥( jiè )
暴秦( bào )
与嬴( yǔ )
洎( jì)
殆尽( dài )
胜负之数( shù)
下咽( yān )
为国者 wéi
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提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与:交好 与:交好
3.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既:……之后
4.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始:起初
5.义不赂秦
义:坚持道义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是故:所以。虽:虽然
7.斯用兵之效也 效:功效。
8.始速祸焉
速:招致。 始:才。
9.赵尝五战于秦 战于秦:与秦作战。尝:曾经。
10.二败而三胜 败了两次,胜了三次。
20.当与秦相较 当:通“倘”,倘若,如果; 较:较量,抗衡。
21.或未易量
或:或许; 易:轻易; 量:确定,估量。
第三段:齐、燕、赵灭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论证了哪个分论点?
齐 与嬴而不助五国


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
11.后秦击赵者再 再:两次。
12.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
13.洎牧以谗诛
以:因为。
14.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终:坚持到最后。 1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殆:几乎。际:时候
16.智力孤危 17.诚不得已
智力:智谋和力量。 诚:的确,确实。
18.刺客不行 不行:不去。
19.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数、理:命运。
故曰:弊 在赂秦也



课文解读 第二段
1.秦以攻取之外 以:凭着,用。 2.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 3.较秦之所得 之:取独。所得:得到的土地。
4.其实百倍 其实:它的实际数目,那实际上。
5.则秦之所大欲 则:那么 所大欲:最大的欲望。
6.固不在战矣 固:本来。
7.思厥先祖父
•一门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 •峨嵋共比高 。
1
六 国苏 论洵
2
作者介绍: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散文家,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
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宋仁宗嘉
佑元年(1056)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京城,
以所著文章22篇:《几策》2篇,《权书》10篇,
对 得百倍 失百倍 数量上 破赂
大欲 大患
灭秦 之而

得难 有限
献易 无厌
程度上
道力 也亏
奉繁 侵急

不尽 不灭 道理上
课堂小结:
本篇课文开门见山提出了中心论点, 又列出两个分论点从两个方面辅助中心论 点。第二段从秦的土地来源,点明“赂 秦”的危害,只能换“一夕安寝”“犹抱 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有力论证了 “贿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1.非兵不利 2.战不善
兵:兵器。 善:恰当,得法。
3.弊在赂秦
弊:弊病,弊端。
4.赂秦而力亏 亏:亏损,减弱。
5.破灭之道也 道:途径,道路;原因。
6.或曰 7.六国互丧
或:有人。 互:交互,相继。
8.率赂秦耶
率:都,皆
9.不赂者以赂者丧 以:因为,由于。
10.盖失强援
盖:表原因,因为。
⑴提问: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 如何提出论点的?这种方式有何好处?
研习第三段
1.终继五国迁灭 终:最终。迁灭 :灭亡
2.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交好 与:交好
3.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既:……之后
4.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始:起初
5.义不赂秦
义:坚持道义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是故:所以。虽:虽然。
研习第三段
1.终继五国迁灭
终:最终。迁灭 :灭亡
2.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14.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至于颠覆, 理固宜然
弥、愈:更加。
颠覆:国家灭亡。 固:本来。
16.此言得之
得:得当,适宜,对。
第二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论述六国破灭 的原因?分几层意思?怎样论述?
分组讨论。
第二段论证的分论点是什么? 事实论证、 道理论证 、
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引用论证
小邑 大城
论:是散文的一种,以论证 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六 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 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文 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借 古讽今。
听录音,熟悉课文大致内容。
六国互丧(
) 率赂秦( )
思厥先祖父( ) 暴霜露(

草芥( )
暴秦( )
与嬴( )
洎( )
殆尽( )
胜负之数( )
《衡论》10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
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刘向
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
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振。号为“老苏”,
与儿子苏轼、苏辙号为“三苏”。
3
时代背景
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 人乱政,实行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将军权完全 收归中央,造成了军事上的衰势。北宋建国往 后一百年间,与契丹、西夏作战60余次,败多 胜少,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 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 绢10万匹,茶3万斤。这样“陪邻”的结果, 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 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 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厥:其,他们的。 祖父:祖辈和父辈。
8.暴霜露,斩荆棘 9.以有尺寸之地
10.子孙视之不甚惜 11.举以予人
暴:通“曝”,冒着。
以有:才有。 以:相当于“而”。 视:看待,对待 举:拿。以:来。 予:给。
12.然后得一夕安寝 然后:这样以后。
13.然则诸侯之地有 限,暴秦之欲无厌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厌:通“餍”,满足。
•第二部分(2、3):论证中心论点。 第一层:论述“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第二层:论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 第三部分(4、5):作出结论。 第一层:总结历史教训。 第二层:讽谏北宋王朝。
课文解读——第一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 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弊 在 赂 秦”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总贯全篇。
⑵提问:明确中心论点后,作者从哪两 个方面加以论述的?
一是从赂秦的国家说——赂秦而力 亏,破灭之道也;
二是从不赂秦的国家说——不赂者 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文章第一段四句的关系怎样?
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
(1)赂秦而力亏 (2)不赂者以赂者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