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合集下载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用连乘解决问题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用连乘解决问题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用连乘解决问题一、引入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的说课稿。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用连乘解决问题。

二、学习目标•了解连乘的原理和应用•能够应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提高计算能力三、知识讲解1. 连乘的原理在数学中,连乘就是把多个数连续相乘的运算。

比如,$3 \\times 4 \\times 5 = 60$,可以写成 $\\prod\\limits_{i=3}^{5} i = 60$,其中$\\prod$表示连乘符号。

同样的,$1 \\times 2 \\times 3 \\times 4 \\times 5 = 120$可以写成 $\\prod\\limits_{i=1}^{5} i = 120$。

2. 连乘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连乘常用于计算阶乘、累乘、概率等。

比如,我们可以用连乘来计算5!(即5的阶乘):$$5! = 5 \\times 4 \\times 3 \\times 2 \\times 1 =\\prod\\limits_{i=1}^{5} i = 120$$3. 用连乘解决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了解如何用连乘解决问题。

问题描述小明有5张相同的月票可以用来坐公交车,每张月票可以连续使用7天。

如果小明每天都坐公交车,那么他可以连续坐多少天?解决方法假设小明使用了x张月票,则可计算他坐公交车的天数为$x\\times7$。

由于小明只有5张月票,所以x的值不能超过5。

对于x属于[0,5]的整数范围,我们可以用连乘来计算他坐公交车的最大天数:$$\\max\\limits_{x\\in[0,5]}(x\\times7) =\\prod\\limits_{i=0}^{5}(i\\times7) = 0\\times7 \\times 1\\times7\\times 2\\times7 \\times 3\\times7 \\times 4\\times7 \\times 5\\times7 = 2100$$因此,小明最多可以连续坐公交车2100天。

青岛版本小学数学小学三年级的下册的说课学习教案稿.doc

青岛版本小学数学小学三年级的下册的说课学习教案稿.doc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冯卯镇明德小学田璐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研说的教材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本册教材以数学活动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框架,以数学知识的学习为载体,以探索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实现了数学教育的多重价值。

今天我主要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进行研说。

说课标是说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说教材是说教材的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以及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说建议是说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说课程目标1、首先,我说第一学段的课程目标。

在小学数学中,第一学段指的是 1至 3年级;课标分别从“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包括以下几点:(1)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过程。

(2)经历图形的抽象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目标包括以下几点:(1)发展数感及空间观念。

(2)能对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3)提出简单的猜想,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目标包括以下几点: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目标包括以下几点:(1)具有好奇心,能尝试克服困难、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尊重客观事实。

(2)具有合作探究意识;坚持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以学段目标为蓝本,又分别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阐述了各学段的内容标准,本册的内容标准为:数与代数:(第一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五单元年月日;第六单元、小数)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比较大小、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精选6篇)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精选6篇)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精选6篇)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篇1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一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能自选面积单位来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

建立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正确表象。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以自主探究为主。

教具准备:教学。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信息窗1主题图)师:小明家要买新房了,大家看,他们一家笑得多开心呀!观察画面,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什么问题?二、活动过程:活动一:1、师:你能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餐厅和厨房哪个大”这个问题吗?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比较房间地面的大小。

利用比一比或摆一摆的方法,自己尝试解决。

2、请学生汇报自己是怎么做和,有什么发现。

3、师:厨房和餐厅和地面是有大小的,地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你能说说客厅、卧室的面积是指什么吗?学生可能用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摆,得到厨房比餐厅大。

4、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对面积的理解。

活动二:1、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晚厅的面积有多大?”的问题吗?学生自己摆。

2、师:把你解决的办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交流。

3、师:大家用来计量的单位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

为了方便,人们统一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活动三:1、认识平方厘米。

师: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2、学生操作、感受。

(1)画出1平方厘米大的正方形。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有1平方厘米。

(3)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量身边较小物体的面的面积。

3、认识平方分米师:请你量量桌子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操作,会感到太麻烦,质疑,有没有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呢?师介绍面积单位1平方分米,并感受它们的大小。

笔算乘法说课稿(汇编11篇)

笔算乘法说课稿(汇编11篇)

笔算乘法说课稿(汇编11篇)笔算乘法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乘法)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8页第一课时的内容。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这一节课的学习的平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以及对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为过度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

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全册的一个重点,学好这节课的知识,对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乘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材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标准和尺度。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教学目标应在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品质三方面进行明确。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渗透教学源于生活,要用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3)情感目标: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意识。

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新知识的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4、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本着课程标准,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算理。

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算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说教法、学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还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他的认知规律,我们不仅要设计色彩鲜明的课件和情境进行教学,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受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一种需要。

因为课标上指出: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

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应该是现实的,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第五单元 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第五单元 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第五单元青岛版一、教材分析本讲的教材为三年级下册数学课本中的第五单元《实数》。

该单元主要介绍了正数、零和负数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三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中,通过该单元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数、零和负数的概念,并能利用这些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正数、零和负数的概念。

2.学生能够能根据题目需求,进行加减法运算,求出计算结果。

3.学生能够对一些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运用正数、零和负数进行描述和解决。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3.1 教学内容1.正数、零和负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加减法运算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则。

3.利用实际问题应用正数、零和负数的知识。

3.2 教学方法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直观感受正数、零和负数的概念。

2.通过举例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加减法运算规则。

3.利用小组讨论、教师指导等方式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四、教学过程安排4.1 导入环节1.通过游戏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2.以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事件为例,引出正数、零和负数的概念。

4.2 主体教学环节1.告诉学生正数、零和负数的概念,并给出相应的符号。

2.利用游戏等方式让学生练习正数、零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3.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加减法运算的规律。

4.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练习使用正数、零和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4.3 拓展练习环节1.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些题目,并交给同桌解答。

2.整理出一些实际生活中运用正数、零和负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法。

五、教学评估与反思5.1 教学评估1.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评估学生是否准确理解正数、零和负数的概念。

2.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正数、零和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拓展练习环节,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5.2 教学反思1.对于一些薄弱的学生,需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2.需要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避免形式单一导致学生的兴趣降低。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 8.3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 8.3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 8.3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 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背景此次说课是针对三年级下册数学内容中的8.3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采用的是青岛版(五四学制)教材。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作为除数时的整除概念,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相关的练习。

2.思维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解题过程中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3.情感目标:养成学生喜欢数学和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根据题目要求,确定除法的计算顺序,进行列竖式计算。

2.能够灵活运用整除的概念,判断整除性。

3.能够正确理解问题,把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

2. 教学难点1.理解整除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2.按照问题要求完成列竖式计算,并在计算过程中判断整除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在引入中引发兴趣1.教师先给学生演示一个除数为两位数的除法计算过程,让学生了解计算过程需要哪些步骤。

2.教师会用数字卡片分别演示一个除数为两位数的算式的列竖式计算和其它算式的列竖式计算,并让学生感受区别。

3.教师可以用实际问题引入这部分内容,如一个商店进了2000个车模,准备分5批出售,每批出售400个,问分几天出售完。

2. 在讲解中引领思考1.首先,教师讲解整除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2.讲解如何根据算式要求,列竖式进行计算,并在计算过程中判断整除性。

3.通过多个练习题,由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如何把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

3. 在练习中巩固掌握1.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教师在一旁给予辅导和帮助。

2.练习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核对答案,并对练习中犯的错误进行讲解。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的方法有:1.演示法:通过演示除数为两位数的算式的列竖式计算,让学生参照进行练习。

2.讨论法:在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进行交流和讨论。

3.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

六、教学评价此次课程的主要评价方法有:1. 我能做到1.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整除的概念,判断整除性。

三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 1.1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青岛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 1.1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青岛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 1.1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理解基本的除法概念,掌握口算除法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口算除法运算;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加深对除法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在黑板上写下除法算式:27 ÷ 3 = ? ,让学生口算这道除法题目。

口算完成之后,教师询问学生,这道题目是不是很简单,为什么会这么简单呢?学生可以从中发现,27 能被 3 整除,这样就可以用口算来解决这道题目。

2. 教学方式通过口算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以及相应的除法概念。

3. 学习内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实例探究教师出示一张表格,表格中填写各个数的对应关系:5 × 1 = 5,5 × 2 = 10,5 × 3 = 15……5 × 9 = 45。

教师让学生自己完成这个表格并且写出个别算式的结果。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式,如:28 ÷ 4 = ?,教师让学生发现这道题目是由哪个乘法算式转换而来的,然后用口算的方式来得出答案。

(2)规律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术口诀。

4. 拓展练习教师出一些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题目,供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如:42 ÷7 = ?,56 ÷ 8 = ?。

四、教学要点1.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包括先看两位数的第一位是否能被除数整除,如果不能则继续看上面的两个数相加后是否能被除数整除,如果还不能则再看上面两个数相加后再加上两位数的第三个数是否能被除数整除,以此类推。

当两位数的三个数均加起来,仍不能被除数整除时,两位数就不能被一位数整除。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单价 数量 总价》 青岛版(五四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单价 数量 总价》 青岛版(五四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单价·数量·总价》青岛版(五四制)一、教材分析1. 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教授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单价、数量、总价的计算,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知识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3. 难点分析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对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理解,以及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单价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数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总价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应用实例解析2. 教学方法•例题演示法:通过例题演示单价、数量、总价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清晰掌握每一步的计算方法;•案例讲解法: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单价、数量、总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发现单价、数量、总价在实际中的应用,达到真正的理解目的。

三、教学流程1. 热身通过引入价格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

2. 例题演示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计算过程。

如:示例一小明去超市买了两瓶果汁,每瓶果汁的价格分别为12元和15元,请问他购买这两瓶果汁的总价是多少?解:购买两瓶果汁的总价为:12+15=27(元)示例二张三一家三口去大超市买菜,买了2斤牛肉、1斤猪肉和2斤鸡肉,请问他们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解:2斤牛肉的价格是38元一斤,1斤猪肉的价格是25元一斤,2斤鸡肉的价格是22元一斤。

所以,他们需要支付的总价是:2×38 + 1×25 + 2×22=145(元)通过针对不同的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案例讲解通过一些实际生活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单价、数量、总价在生活中的应用。

如:案例一:小蓝需要购买一本参考书,某网店售价是45元一本,某书店售价是一本54元,你会选择在哪里购买?为什么?解:从单价方面看,网店售价为45元一本,书店售价为54元一本,所以网店单价更为优惠。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2 小数加减法| 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2 小数加减法| 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2 小数加减法|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材内容概述本节课的教材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第二节,小数加减法。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学会小数的加减法,并且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将主要聚焦于以下的知识点: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及其运用;2.学生应该如何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3.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实践演习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在本次课堂学习中,学生应该能够完成以下的目标:1.了解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及其运用;2.了解如何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3.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能力。

在达到以上三个目标的过程中,学生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1.要认真听讲;2.独立思考;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4.多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及其运用是本课堂的教学重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我们将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的解析和讲解。

2. 教学难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及其运用是本节课堂的教学难点,尤其是对那些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更为困难。

因此,在本节课堂的教学中,我们将注重帮助和引导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并通过多做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通过提问和短文导入,让学生对小数的加减法有初步了解。

2. 讲解老师在黑板上讲解了小数加减法的原理及其运算法则。

通过多个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

并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用方法和实际应用场景。

3. 练习老师通过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主解题,并互相检查、讨论。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加深对于小数加减法的印象。

4. 总结和作业布置在课堂的最后,老师再次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对作业进行布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五、教学实践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及其运用,并能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5.2 角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5.2 角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5.2 角的初步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了解角的基本概念,学会角的度量及角度表示法;2.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4.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1.角的度量及角度表示法;2.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三、教学难点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并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1.课本、笔和纸;2.角规、直尺。

五、教学过程5.1 观察现象教师通过观察周围景物,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角,并且探究角的基本性质。

5.2 角的定义教师向学生介绍角的定义,即由两条射线,共同围成的部分,称为角。

5.3 角的度量教师通过角规的使用,让学生了解角的度量方法:以角的顶点为圆心,角的两边为弧,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叫做角的度数。

5.4 角的度数表示法教师通过数学符号的介绍,让学生掌握角的度数表示法。

5.5 角的大小比较教师通过实际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即利用角的度数进行比较。

5.6 练习时间教师布置角的度量和大小比较的相关练习,检查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角的基本概念和度量方法,以及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通过课堂讲解和角度测量的实际操作,学生对角的基本知识和掌握了度量方法和大小比较方法。

七、课后拓展1.可以通过逛街观察路标,让学生运用课上所学知识点,观察并记录路标中包含的角度信息。

2.进一步拓展角的知识点,让学生学习角的分类和性质,如对顶角、相邻角、补角、余角等。

八、教学反思本课通过观察现象、理论介绍、角度测量的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角的基本概念和度量方法、大小比较方法等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加入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合作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在课后拓展方面,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通过实践探究,进一步拓展角的知识点,达到深化学习的效果。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7.3 两点间的距离及点到直线间的距离| 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7.3 两点间的距离及点到直线间的距离| 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7.3 两点间的距离及点到直线间的距离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第7单元第3节,结合本单元整体思路,介绍两点间的距离及点到直线间的距离,是掌握三角形相关基本概念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比较简单,但是需要通过多角度多方式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道两点间的距离的定义和求法;2.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计算方法;3.认识一些应用题,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计算方法;2.理解和应用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间的距离的概念;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学生教材、练习册;2.PPT 和答题卡;3.尺子、量角器等绘图工具。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画出两只脚之间的直线和两脚之间的距离,并且让学生自己思考有哪些方法可以计算这条距离;2.结合学生们提出的方法,介绍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对这个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步骤二:概念讲解1.分别介绍两点间的距离的概念和点到直线间的距离的概念,并通过画图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2.给出几个示例,帮助学生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间的距离的计算方法;3.引导学生思考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间的距离的应用场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步骤三:知识拓展1.通过练习题的方式,巩固学生对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间的距离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并帮助学生掌握综合运用的能力;2.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海伦公式和勾股定理等知识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3.通过PPT、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间的距离的实际应用场景。

步骤四:总结1.总结本节课所讲授的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间的距离概念和计算方法;2.强调该知识点在后续学科中的重要作用,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巩固和拓展;3.给出本节课的思考题,鼓励学生对该知识点进行思考和拓展。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面积和面积单位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面积和面积单位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面积和面积单位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理解面积单位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2. 能力目标1.能够灵活运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能够正确使用面积单位进行计量和比较。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面积和面积单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的概念和使用方法;3.解决与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正确使用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进行计量和比较。

2. 教学难点1.解决与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首先,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入本节课的主题:1.请学生看看班级里的校园,看看周围的建筑和草坪等占据了多少空间?这些地方占据的空间大小可以怎么计算呢?2.老师给学生出示几张照片,问一下这些照片中的场景占据了多少空间?3.老师快速画出一个不规则图形,让学生想想这个图形占据的空间大小应该怎么计算?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思考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探究性。

2. 学习环节(1)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接下来,老师可以通过图像、视频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一些图形占据的空间大小,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例如,通过下图展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的平方长方形的面积:长乘以宽三角形的面积:底乘以高再除以2梯形的面积:上底加下底乘以高再除以2(2)面积单位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在学习了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之后,老师可以介绍不同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等。

然后,与学生一起测量教室的面积,并让学生用不同的面积单位进行计量和比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和使用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5.3 角的度量| 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5.3 角的度量| 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5.3 角的度量 | 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掌握角的度量单位,并能够正确地使用角度符号表示角的大小。

2.能够计算出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角度大小。

3.能够应用角的度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角的度量单位及角度符号的使用。

2.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3.角的度量运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通过图形判断出角的大小。

2.根据计算找到角的度量单位。

四、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直尺、量角器等。

2.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

3.PPT或教学视频。

五、教学步骤5.3.1 角的度量通过引入一个新的单位“角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测量角。

在画角的回归留意中,老师可为学生申明“角”的原始概念,口头允许学生举一些角的例子,使学生对角的分明观念加深,然后提示:为了更好地去测量以及表示角的大小,数学家引入了一个新的单位——角度,选择“度”作为角的测量单位,度的符号是°。

同学们,将它看做一个基本的单位,全班同学跟我一起朗读这个单位制。

5.3.2 角的度量单位角度制的一个度是将一个完整的圆(360°)等分而成的,其中一个直角是90°,一个平角是180°。

学生可以借助量角器,在黑板上画出直角、锐角和钝角,并观察度数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让同学尝试用手模拟出直角、锐角和钝角。

并要求学生通过模拟加深对角的度量单位的理解,从而让同学们明确掌握角度符号的概念,会使用角度符号表示角的大小。

5.3.3 角的度量运算方法角的度量运算是数学家在度之外创立的另外一个重要的角度测量的方法,它的单位是根据三十分之一度或十分之一度来定义的。

“分”是度的更小单位。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直角、钝角和锐角的角度大小。

再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可以安排小组讨论,鼓励同学分享自己的思路和解题方法。

六、教学总结本课主要讲解了角的度量单位、角度符号,以及角的度量运算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1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青岛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这是一个基础、重要的运算技能,是后续数学学习的基础。

本节课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和技巧,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在于通过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的理解来解决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并且对口算的步骤进行简单有效地分析。

难点在于如何教学生掌握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的概念,并能够灵活地应用到口算除法中。

另外,对于学习比较薄弱的学生,需要耐心引导和帮助。

三、教学准备本节课需要准备以下教学工具:1.钟表或计时器2.黑板、粉笔3.数学课本4.教学投影仪或幻灯片四、教学步骤###(一)引入教师在课前准备好题目,用口算提示学生解决。

具体操作如下:1.首先,教师把一个两位数加上一个一位数的减法问题写到黑板上,要求学生口算求解。

2.让学生用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消元口算。

3.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另外几个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和技巧。

###(二)讲解1.讲解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讲解如何用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解决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主要包括:先用最小公倍数求出相应数量的一位数再相除;或者先用最大公约数约减被除数和除数,使得问题转化为一位数除以一位数。

###(三)练习1.让学生课堂上做一些口算除法的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点名让学生上黑板,分享口算除法答案,锻炼学生口算速度和表达能力。

###(四)巩固1.在学生口算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口算的错误,加强巩固。

2.在教学内容要点的总结中,对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做一个简单概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了解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是口算除法的文化内涵,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口算除法技能。

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练习有机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容易记忆和掌握。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 小数初步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 小数初步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 小数初步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掌握小数和分数的相互转化;3.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小数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1.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小数和分数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难点1.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小数进行计算;2.小数和分数的相互转化的记忆和理解。

四、课前准备1.预习教材;2.准备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挂图、小数卡片等;3.清空课堂,保持整洁;4.安排好教室座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老师先问几个问题:“小明有5个苹果,小刚有8个苹果,小明和小刚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小李家有12块巧克力,小王家有15块巧克力,小李和小王一共有多少块巧克力?”然后用黑板上的图形,让学生讨论如何表示这些问题。

最后引出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学习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15分钟)结合挂图,教师先向学生普及小数的概念,强调小数是分数的一种表示方法。

然后通过黑板上的实例和小数卡片,让学生掌握小数的表示方法。

3. 学习小数与分数的相互转化(25分钟)教师先让学生通过小数卡片的支配,熟悉小数和分数的关系,创造分数形式的小数,把分数转化为小数、小数的约化方法等。

4. 认识小数尺度(1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问题,向学生讲解小数尺度的概念和作用,为后续运用小数进行计算做好铺垫。

5. 运用小数进行计算(20分钟)教师通过“用小数比大小”、“小数加减法”、“小数乘除法”等实例,让学生掌握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小数进行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6. 小结(5分钟)教师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要点,让学生再次熟悉小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小数与分数的转化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

六、板书设计1.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小数和分数的相互转化;3.认识小数尺度;4.运用小数进行计算。

七、课后作业1.预习下一节课所学内容;2.完成教师布置的小数计算作业;3.总结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1两位数乘两位数 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1两位数乘两位数 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1两位数乘两位数青岛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第一章——数与计算第七节——两位数乘两位数。

本单元共分三节课,分别为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两位数的概念,并能正确识别两位数。

2.能够正确地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3.掌握不进位、有进位情况下的两位数乘法算术运算技巧。

4.了解两位数的乘法运算与分配律的关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解决不进位和有进位的乘法问题。

2.难点:掌握有进位情况下的两位数乘法运算技巧,能够灵活运用该技巧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方法板书法、讲解法、示范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关两位数的实物,如两位数的算盘图片、两位数的记分牌等,让学生感受到两位数的概念。

2.输入通过课前识字,学生了解与乘法运算相关概念,如乘号、乘积等。

3.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特别是有进位情况下的计算方法,强调按位相乘然后求和的过程。

4.示范通过老师的示范,让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过程与方法,明确不进位与有进位情况下的所需方法。

5.练习1.让学生独立练习乘法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口算和思维能力。

2.工具支持,学生可使用提供的乘法口算工具进行练习。

6.巩固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归纳,让学生能够根据所学方法和技巧解决乘法问题,并将自己复制的乘法结果与其他学生进行对比,加强乘法运算的技能和注意事项。

7.课后扩展通过拓展知识点,深入了解乘法与分配律的关系,让学生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进行两位数乘法计算时,较容易漏掉进位处理过程。

因此,在讲解中,我特别强调了有进位情况下的运算技巧。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设计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设计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设计XXX《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设计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

本节课是学生在整数四则运算、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这是研究小数的起始阶段,是对数的认识的一次扩展。

学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系统的研究小数、分数等相关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2)学情分析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不过在生活中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如:在超市里的商品价格等,研究起来学生肯定愿意去学。

(3)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1)认知目标:联系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自然数和整数。

2)能力目标:在理解小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发展,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商品的代价标签。

(4)重点、难点小数的开端熟悉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

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分数的另外一种表示方式。

学生虽然对分数已经有了开端的熟悉,也学太长度单位、货币单位之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照旧有肯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当前的研究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属于小数的概念不清。

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5)教法、学法教法:按照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挑选了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测验考试法、引导发现法、生生互动法、讲练结合等办法的优化组合。

充分施展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从而到达训练思维、培养本领的目的。

三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研说稿辛寨镇卧龙小学马明峰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研说的教材是《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我的研说流程是:说课标——说课程总目标、本册内容标准;说教材---说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说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说课标(一)课程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掌握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在数学思考方面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参与各类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问题解决方面要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反思意识。

在情感态度方面要达到在探索发现中养成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在主动学习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兴趣,增强信心;在理解与应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二)、内容标准:依据课程总目标,我对本册教材的内容标准总结如下:在数与代数方面1.结合具体情境,能认、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2.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解说稿一、说课标1、学段目标:知识技能:在解决具体问题中,掌握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含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知道运算的顺序。

数学思考:教学时,要注重结合教材创设的“大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方法,体验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

问题解决: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情感态度: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2内容标准本单元是在学习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以及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

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同时,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也在这里大致完善了。

本单元的教学要注意渗透估算,特别是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时更应突出估算。

经常用估算对结果进行判断,有利于养成估算的习惯。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及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和含有除法的(包括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二、说教材1、编写特点:(1)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取现实性的素材。

(2)注意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安排内容,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

(3)将混合运算的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2、编排体例:3、内容结构:4、立体式整合:三、说建议:1、教学建议(1、)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的方法,体验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

(2、)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学习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建构新知识。

(3、)教学中注重估算的教学。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吧估算作为计算的一种策略,重视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

2;评价建议教学的过程中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说课标说教材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说课标说教材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标说教材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在这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里,很高兴能够今天的说课标、说教材比赛。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希望今天我的发言能和你分享,也希望你能听完后能给我提出宝贵的建议。

我今天所说的教材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对于本册教材,我打算从以下三大方面展开论述。

一、说课标二、说教材三、说建议首先,第一部分:说课标说课标主要包括:第一学段的目标和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标准。

说教材主要说教材的特点和内容结构以及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说建议主要包括具体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说课标(一)第一学段的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出示课件)知识与技能:●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给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数学思考:●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冯卯镇明德小学田璐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研说的教材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本册教材以数学活动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框架,以数学知识的学习为载体,以探索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实现了数学教育的多重价值。

今天我主要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进行研说。

说课标是说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说教材是说教材的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以及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说建议是说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说课程目标1、首先,我说第一学段的课程目标。

在小学数学中,第一学段指的是1至3年级;课标分别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包括以下几点:(1)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过程。

(2)经历图形的抽象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目标包括以下几点:(1)发展数感及空间观念。

(2)能对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3)提出简单的猜想,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目标包括以下几点: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目标包括以下几点:(1)具有好奇心,能尝试克服困难、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尊重客观事实。

(2)具有合作探究意识;坚持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以学段目标为蓝本,又分别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阐述了各学段的内容标准,本册的内容标准为:数与代数:(第一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五单元年月日;第六单元、小数)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比较大小、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5.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6.本模块主要培养学生估算能力、计算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对称;第四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统计与概率:(第七单元统计与概率)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

实践活动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切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4.运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材(一)先说编写特点、编排体例:1.素材的选取体现科学性和现实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社会。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初步产生了了解生活、认识社会的愿望。

因此本册素材的选取以反映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社会,体会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价值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实践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加对其他领域的了解。

如信息窗中“采访果蔬会”、“美丽的街景”等素材展示了时代发展的新变化;“热闹的民俗节”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我家买房子了”、“家居中的学问”则是通过介绍新家的面积以及家居中的一些数据,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练习中选取“幼虫变成蝴蝶的时间”、“各种常见标志”、“服装订单”、“估树叶的面积”、“列车时刻表”、“张健横渡渤海湾”、“卡车载物的限制高度”等素材,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增长对生活和社会的见识。

2.优化单元知识结构,促进学生自主构建。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比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个计算单元中,采用了弹性较大的“板块式结构”。

体现在知识的安排上,是将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口算与估算”、“笔算”、“混合运算与实际应用”3个板块,并在整个单元教学中有机结合。

这样,既能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又能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的实用价值。

3.加强教学重难点的提示与指导,使教材更好地服务教学。

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教材的编写颇具匠心。

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单元的“184÷8”的教学中,教材呈现了同桌合作学习的方式,展示了估算和用竖式算两种不同的算法。

对于笔算除法的重点----商的位置,教材借用了学生的问话“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对教师的教学进行了提示,强调了教学的重点。

面积单位的建立是教学中的难点。

当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后,教材通过呈现几个同学的对话“大拇指指甲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计算机键盘上一个按键面的面积大约是……”,由此提示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加深对1平方厘米的感受,突破教学难点。

这样编排,有利于教师更好地驾驭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达到教材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4.提倡多样化的教与学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呈现方式和栏目设置旨在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材编写时,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索意识,设置了信息窗,合作探究,问题口袋,自主练习,丰收园等多个栏目。

如:在“合作探索”栏目里,体现了一种开放、民主、探索、交流、合作的教与学方式,目的是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学习新知识。

在认识轴对称图形时,教材呈现的是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对轴对称图形有了许多个性化的认识,并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我发现这些建筑的左右两边的形状是一样的”、“如果把风筝两边沿中线对折,两边会重合”、“如果从这些图形的中间画一条直直的线,左右两边完全重合”,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对轴对称图形各各抒己见。

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将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再说内容结构: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教学单元一个复习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包括第一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五单元、年、月、日,第六单元、小数;空间与图形包括第二单元、对称,第四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统计与概率是第七单元,实践与综合运用包括点击双休日和饮水情况调查两个实践活动,最后还有一个总复习回顾整理。

◆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下面我就图形的周长这一知识点做以具体阐述:本册教材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图形的周长,这一单元包括:周长的意义,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它按照先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

对于这部分知识,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三年级下册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类知识是以螺旋上升的形式来呈现的,它体现了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思维规律。

三说建议(一)教学建议方面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过程要体现探索性。

教师要利用教材创设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教学活动经验。

3.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努力激发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4.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评价建议方面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结合本册教材内容,对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主体多元: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2)形式多样:口头评、书面评、物质评(3)量质结合:口头考核、小卷考核教师的评价应从正面加以引导,对学生评价时,应把教师评价与同伴互评和家长评价相结合,体现多样化评价。

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下面就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几点建议:(一)开发学校方面的资源。

1、合理开发教材资源(1)教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依据,它虽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但仍是主要的课程资源。

教师不能机械地再现数学教材,被动地使用数学教材,而应做教材的开发者、创造者,让教材更贴近学生生活。

(2)开发教材中的主题图资源。

新教材中的主题图是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探究的欲望。

(3)开发教材中的习题资源。

课程的实施,需要我们合理地开发习题资源,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习题的多姿多彩。

教师可以采用一题多变、一题多问、—题多解等方法。

2、及时捕捉学生的学习资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1)学习过程中的差异资源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环境及生活背景等的不同,他们的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水平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承认并尊重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把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去珍惜、去开发,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资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出现认知错误时,教师要以宽容的态度面对学生的错误。

通过巧妙设计,机智地将错误转化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资源,让学生亲身经历错误的解决过程,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实现错误背后的创新价值。

(3)学习过程中的意外资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

对此,教师应及时将一些意外情况巧妙转化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4)善于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要合理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就必须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资料。

(二)开发利用社会、家庭方面资源。

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每个学生都生活在一定的家庭环境中,每个家庭都或多或少地有可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生活范围、认知水平等的限制,家庭资源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会体验到学习数学真有意思,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汲取文化资源数学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数学本身,应将数学教育置于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中,让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价值。

以上便是我对本册教材说课标、说教材的具体阐述,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给予指点,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