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企业管理名词解释题
国际企业管理
![国际企业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6bbd08a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e.png)
国06际企业跨文化沟通与管
理
国际企业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及挑战
国际企业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
• 促进企业内部沟通与合作:克服文化差异,提高企业内部沟通与合作效率 • 提高企业外部沟通能力: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客户、合作伙伴和政府部门进行有效 沟通 • 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跨文化沟通,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 设定战略监控指标:根据战略目标和战略方案,设定具体的监控指标 • 定期检查战略实施情况:通过定期检查,了解战略实施情况,发现问题 • 及时调整战略方案:根据战略实施情况和监控指标,及时调整战略方案
国际企业战略调整
• 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战略:关注市场动态,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战略方案 • 根据企业资源调整战略:根据企业资源状况,调整战略方案 • 根据企业文化调整战略:根据企业文化,调整战略方案
国际企业财务决本效益分析: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选择最优财务决策方案 • 投资决策分析:进行投资决策分析,选择最优投资项目 • 融资决策分析:进行融资决策分析,选择最优融资方案
国际企业财务分析方法
• 财务比率分析:通过财务比率分析,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 财务报表分析: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 预算分析:通过预算分析,监控企业财务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
国际企业可持续发展实践
• 绿色发展:实施绿色生产,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发展 • 社会公益: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注社会问题,履行社会责任 • 合作伙伴关系:与供应商、客户等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可 持续发展
国际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与平衡
国际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国际企业战略制定的步骤
• 确定战略方向:根据企业愿景和战略目标,确定战略方向 • 制定战略方案:根据战略方向,制定具体的战略方案 • 实施战略方案:将战略方案分解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并组织实施 • 监控战略实施:对战略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及时调整战略方案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3aa7326cfc789eb172dc8b2.png)
名词解释组织(organizing):以结构化和协作形式共同工作来实现一系列目标的群体管理(management):根据组织资源(人力、财务、物质和信息)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包括规划与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其目的是以有效率的和有效能的方式实现组织的目标效率(efficient):聪明地利用资源和实现成本效益效能(effective):制定正确的决策并且成功地予以实施规划(planning):设定组织目标和决定如何最有效地实现这些目标决策(decision making):规划过程的一部分,从多种可能中选择行动的路线领导(leading):带领组织成员共同工作促进组织利益的一组过程控制(controlling):对组织朝着目标前进的过程进行监督系统(system):一组内在相关的执行整体功能的要素协同(synergy):组织内单位(或子系统)在共同工作时通常会比分别工作时更加成功经济因素:组织一般环境中的经济因素是组织所在的经济系统的总体健康程度和有效性技术环境:一般环境中的技术环境指的是将资源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方法社会文化环境:一般环境中的社会文化环境包括组织所在社会的顾客、习俗、价值和人口因素政治法律环境:一般环境中的政治法律环境指的是政府对商业的管制及企业和政府的关系国际环境:一般指环境中的国际环境指的是组织参与其他国家的商业或受其他国家商业的影响竞争对手(competitor):同组织竞争资源的其他组织顾客(customer):为购买组织产品和服务支付货币的人或组织供应商(supplier):为其他组织提供资源的组织战略合作伙伴(strategic partners allies):两家或更多的公司在合资公司或其他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共同合作管制者:在任务环境中可能控制、立法限制或以其他方式影响组织的政策和实践的要素所有者(owner):对企业拥有法律上的财产权利的人董事会(board of directors):有股东选举出来的负有监督管理者、保证企业按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要求经营的治理实体组织文化(organization culture):一组价值观、信仰、行为、习惯和态度,它帮助组织成员理解组织的立场、行为方式和组织所关心的问题兼并:两家或更多的企业合并成为一家新的企业收购: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被收购的企业将不复存在,成为收购企业的一部分,或者作为收购企业的子公司继续存在伦理(ethics):就某一行为、行动或决定作出是非判断的个人信念伦理行为:符合一般可接受的社会规范的行为国际化企业(international business):主要在一国内经营,但从其它国家采购相当多的资源或从其他国家获得相当多的收入(或者两者兼备)的企业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两家或更多的企业共同经营以获得共同收益许可(licensing):一家企业允许另一家企业使用其品牌名称、商标、技术、专利、版权或其他资产关税(tariff):通过一国边界的商品征收的税配额(quotas):限制允许贸易的商品数量或价值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阻止女性进入许多组织中最高管理层的障碍目标(goal):组织意图实现的一种未来的状态或目的最优化(optimizing):认识到目标之间的冲突并进行平衡应急规划(contingency planning):是一种重要的规划类型,它是当原定的行动规划被打乱或者无法实施时采用何种替代方案的决定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在灾难或其他未见到的不幸事件发生后组织启动的一组程序战略(strategy):实现组织目标的全面规划直觉(intuition):对事物的一种内在的信念,不需要经过有意识的思考承诺升级(escalation of commitment):在特定的情况下,决策者作出一个决定并且过分执着于这一决定,即使已经证明是错误的也认识不到联合(coalition):为了实现共同目标的个人和团体的非正式联盟创业(entrepreneurship):规划、组织、运营和承担企业风险的过程先行者优势(first mover advantage):由于一家企业比其他企业更早利用一个市场机会所带来的优势特许协议(franchising agreement):允许被许可方销售许可方(母公司)产品的协议组织工作(organizing):配置组织活动和资源的最优决策工作设计(job design):与个人有关的工作职责的确定工作专业化(job specialization):将组织认为分解为小的构成成分的程度工作轮换(job rotation):有计划地调换员工的工作工作扩大化(job enlargement):增加员工工作任务的工作设计方法工作丰富化(job enrichment):在增加员工工作数量的同时提高员工对工作本身的控制工作特性模式(job characteristics approach):一种照顾到工作体系和员工偏好的工作专业化方法职能部门化:将同类的或类似的职位组合在一起产品部门化:围绕产品和产品群组来组织和安排业务活动的顾客部门化:围绕同特定顾客或顾客群体的响应和互动组织自己的业务地域部门化:根据规定的区域组织业务活动指挥链(chain of command):组织内各职位间清楚而明确的命令关系管理幅度(span of management):有多少人向一位经理报告职权(authority):组织合法授予的权力授权(delegation):管理者将部分工作转移给他人的过程分权(decentralization):组织内系统化地将权力和职权授权给中层和基层管理者的过程协调(coordination):将组织内不同部门的业务链接起来业务职位(line position):直接位于指挥链上的职位,对实现组织目标负责支持职位(staff position):向业务职位提供专业咨询、建议和支持行政密度(administrative intensity):支持职位在全部管理性职位中所占的比例组织规模(organization size):指全职或相当于全职工作的员工的总数矩阵设计(matrix design):由两种部门化类型重叠而成的组织形式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协助员工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同时持续对变化的需求作出反应的组织组织变革(organization change):对组织中任何一部分所实行的重大调整规划的变革(planned change):对预期到的未来事件所作的按部就班的设计和实施的变革反应式的变革(reactive change):对环境变化的随机应变的一次性反应业务流程改变(business process change):对业务各个方面彻底重新设计以实现成本、服务或时效方面的重大收益人力资源管理(HRM—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组织吸引、开发和保持一支有效的员工队伍的活动工作分析(job analysis):组织内对工作的系统分析工作说明(job description):明确职位的责任、工作的条件和完成工作所用到的工具、材料以及设备工作规范(job specification):明确职位所要求的技能、能力、知识和其它条件招聘(recruiting):吸引合格人才申请加入空缺职位的过程培训(training):教会运营性或技术性员工做好自己的工作发展(development):教会经理和专业人员完成当前或未来工作所需要的技能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BARS—behaviorally anchored rating scale):首先找出重要的绩效维度,然后明确锚定对象——每种绩效层次具体的、可观察的行为近期性误差(recency error):按照下属最近的表现作出判断的倾向晕轮效应(halo error):将员工在某一方面的评估延展到其他方面职位评估(job evaluation):评估某一职位相对于另一职位的价值福利(benefits):组织向员工提供的薪酬之外的价值人职匹配(person-job fit):个体同组织诱因之间的匹配程度心理契约(psychologic contract):个体就自己对组织的贡献以及组织对个体贡献回报的总体期待人格(personality):构成人与人之间相互区别的一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性“大五”人格特性(“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宜人性、责任感、情绪稳定性、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agreeableness):同他人相处的能力责任感(conscientiousness):一个人所专注的目标数量高情绪稳定性(less negative emotionality):镇静、平静、坚韧和安全感低情绪稳定性(more negative emotionality):更容易激动、产生不安全感、过度反应和陷入极端情绪外向性(extraversion):人在关系中的舒适程度开放性(openness):信仰和兴趣的僵化程度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人们确信行为影响结果的程度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同控制点类似但有细微的不同权威主义(authoritarianism):个体认同等级社会系统权力和地位差异的程度自尊感(seif-esteem):个体相信自我价值的程度风险倾向(risk propensity):个体抓住机会和作出有风险的决策的意愿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情商(EQ):个体管理自我意识、情绪、自我激励、表现同情心和掌握社交技能的水平态度(attitude):人们对具体观念、情境或他人的信念和感觉的综合体知觉(perception):个体意识和解释环境信息的一组过程直觉性选择(selective perception):识别导致不舒服或同本身信仰冲突的信息刻板印象(stereotyping):根据单一特性进行分类和标记的过程归因(attribution):观察行为并将其归属于某种原因的机理压力(stress):个体对强烈刺激的反应倦怠(burnout):如果持续受到过多的压力,个体会产生一种衰竭的感受绩效行为(performance behavior):组织期望个体表现出来的同工作相关的行为的总和缺勤(absenteeism):个体不出现在工作场所的行为离职(turnover):指人们离开他们的职位机能障碍行为(dysfunctional behaviors):对组织造成减损而不是贡献的行为激励:引导人们作出特定行为的力量的组合成就(achievement):比过去更有效地完成工作或任务的愿望亲和(affiliation):对人类同伴和接受的需要权力(power):影响群体和控制环境的愿望努力—绩效期望(effort-to-performance expectancy):个体对努力能够导致绩效的可能性的知觉绩效—成果期望(performance-to-outcome expectancy):个体对绩效将导致某一具体成果的知觉公平理论(equity theory):在因绩效而获得奖励时人们受到寻求社会公平的激励目标难度:目标的挑战性和达成目标所需要的努力目标具体化:目标要清晰和准确授权(empowerment):让员工自行设定工作目标、制定决策以及在责任和权力范围内解决问题参与(participation ):让员工在涉及自己工作的决策中发挥作用工作分担(job sharing):由两名兼职员工分担一整天的工作远程工作(telecommuting):允许员工在一定时间里不在办公室上班奖励系统(reward system):定义、评估和奖励员工绩效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机制股票期权(stock option pian):授予公司高管在未来以一个事先协议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的权力合法权力(legitimate power):来自组织层级的权力,由组织根据具体的职位定义奖励权力(reward power):给予和撤销奖励的权力强制权力(coercive power):通过心理、情绪或身体威胁要求服从的权力参考权力(referent power):以身份、模仿、忠诚或魅力为基础的,追随者可能作出友好的反应专家权力(expert power):以信息与专长为基础的权力以工作为中心的领导行为(job-centered leader behavior):注意下属的工作,解释工作程序,对结果表现出极大兴趣以员工为中心的领导行为(employee-centered leader behavior):关注建立和谐的工作群体,保持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创建结构行为(initiating-structure behavior):领导清楚地规定领导—下属关系,人人都知道自己应当做什么,建立正式的沟通机制,并且决定如何完成任务关怀行为(consideration behavior):领导表现出对下属的关心,试图建立温暖、友好和支持的气氛魅力(charisma):能够激发支持和接受的一种人际吸引力。
国际财务管理知识分析及练习题参考答案
![国际财务管理知识分析及练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ad8dda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5.png)
国际财务治理?练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国际财务治理导论一、名词解释1.国际企业:超越国界从事商业活动的企业,包括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参与国际商务的企业。
国内生产、国际销售是国际企业最简单的国际业务。
跨国公司是国际企业开展的较高时期和典型代表。
2.许可经营:许可方企业向受许可方企业提供技术,包括版权、专利技术、技术诀窍或商标以换取使用费的一种经营方式。
当许可方企业与受许可方企业分不位于不同国家时,就形成了国家间的许可经营。
这种方式也能够被瞧作技术出口。
3.特许经营:是一种特殊的许可经营方式,许可方通过向被许可方提供全套专业化企业经营手段,包括商标、企业组织、销售或效劳策略和培训、技术支持等定期取得特许权使用费,被许可方那么必须同意遵守严格的规那么和程序以实现经营的标准化。
特许权使用费通常以被许可方的销售收进为根底收取。
4.分部式组织:称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其特点是在高层治理者之下,按地区或产品设置假设干分部,实行“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集中领导下的分权治理。
5.混合式组织:事实上非常少有哪家企业是单纯采纳一种结构类型的,采纳两种以上组合方式的称为混合式结构。
6.分权模式:子公司拥有充分的财务治理决策权,母公司关于其财务治理操纵以间接治理为主。
二、简答题1.国际财务治理与国内企业的财务治理内容有哪些的重要区不。
【答案】国际财务治理是指对国际企业的涉外经济活动进行的财务治理。
财务治理要紧涉及的是如何作出各种最正确的公司财务决定,比方通过适宜的投资、资产结构、股息政策以及人力资源治理,从而到达既定的公司目标〔股东财宝最大化〕。
国际财务治理与国内财务治理之间的区不要紧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1〕跨国经营和财务活动受外汇风险的妨碍;〔2〕全球范围内融资,寻求最正确全球融资战略;〔3〕跨国经营中商品和资金无法自由流淌;〔4〕对外投资为股东在全球范围内分散风险。
2.试述国际财务治理体系的内容。
【答案】国际财务治理体系的内容要紧包括:〔1〕国际财务治理环境。
国际企业管理网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国际企业管理网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4a5d74b0717fd5370cdc8f.png)
国际企业管理网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第一部分1、单选题国际企业文化的首要特征是(民族性)2 单选题远期合约是常用的一种套期保值法,如果未来的即期汇率大于当前的远期汇率,利用远期合约有利于公司的(应收帐款)3 单选题任何国投资地点不同或投资人国籍不同,不该由于税负差别而影响投资决策的任何方面。
这是(税收的中性原则)4 单选题一国政府对本国居民或公民纳税人征税时,对其中来源于外国的部分,优先考虑有关国家行使地域管辖权对此已征税的事实,允许这部分所得免征或减征本国税收,该原则称为(双重征税原则)5 单选题当国外生产者的产量增加,价格竞争变得更为重要时,企业经济规模扩大,生产成本降低,已有能力打入世界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成为产品的出口国,先期开发该产品的国家逐渐丧失其优势,由该产品的出口国演变为进口国。
跨国公司将生产集中于低生产成本的市场,或是将生产的过程进行分离,把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工序放在低生产成本国家,此时该跨国公司处于国际产品周期的(标准产品阶段)6 单选题“中美洲关税与经济同盟”所属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是(共同市场)7 单选题我国曾向伊朗出口10万辆自行车,由于在车座所用皮革上没有注意伊斯兰教的特殊要求,受到伊朗进口商的刁难。
这提醒我们在跨国经营活动中应重视其他民族的 ( 宗教信仰 )8 单选题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霍夫斯蒂特将社会中权力弱或无权力者相信并接受“权力的分配是不公平的”这一观点的程度称为( 权力差距 )9 单选题目前的欧洲联盟(EumpeanUnion)属于何种类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 经济同盟 )10 单选题企业不改变现有的经营范围和规模,其资源分配和经营环境状况基本保持在目前的状态和水平上的战略,称为(稳定战略)11 单选题市场营销战略、生产战略、财务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等战略属于(职能级战略)公司级战略事业单位战略职能级战略竞争战略12 单选题具有跨文化意识的人,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并客观地观察、评估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他们有着较强的(文化敏感性)“文化冲击”症“文化休克”症文化偏见文化敏感性13 单选题每个民族总是习惯于按自己的文化眼光观察、理解和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常常把自己的文化说成是优秀的、文明的、中心的,而把其它文化说成是低劣的、野蛮的、边远的,这是各民族普遍存在的(民族中心主义)试题选项:民族中心主义文化冲击文化的变迁性文化借用14 单选题在(海外子公司处于创始阶段 )的情况下,子公司的关键职务应由母国人员担任。
企业管理名词解释
![企业管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00233b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6.png)
企业管理名词解释1. 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指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组织调配,以达到实现企业目标的活动。
它涉及诸如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业务流程优化等方面的工作。
企业管理旨在提高企业的绩效和效益,确保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长期生存和发展。
2. 组织设计组织设计是指将企业的结构和职责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的过程。
它涉及确定企业的部门划分、职权分配、职责和岗位要求等方面。
通过良好的组织设计,企业能够建立起高效的工作流程,促进内部沟通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3.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以人为核心,通过科学的方法,合理配置和管理人力资源的活动。
它包括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评价和激励等方面的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旨在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势,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满意度,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达成。
4. 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指通过分析内外环境,并制定长期目标和发展策略来指导企业发展的过程。
它涉及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目标市场和业务重点等方面。
战略规划帮助企业制定明确的方向和行动计划,以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 业务流程优化业务流程优化是指通过分析和改善企业的业务流程,以提高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和周期的过程。
它涉及对现有流程进行识别、评估和优化的工作。
通过业务流程优化,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实现更高的效益和利润。
6.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指通过设定目标、评估绩效和提供反馈,以提升团队和员工绩效水平的过程。
它涉及绩效目标的制定和沟通、绩效评估的实施和结果反馈的交流等方面。
通过绩效管理,企业可以激励和奖励高绩效员工,发现和改进低绩效问题,提高整体绩效和竞争力。
7. 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指通过研究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制定产品推广和销售策略,以获取和保持客户的过程。
它涉及产品定位、市场分析、渠道选择、品牌推广等方面的工作。
市场营销的目标是提高产品销售和市场份额,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MIS名词解释
![MIS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2aca721ccbff121dd36830a.png)
MIS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参考资料一、名词解释1.信息系统:相互联结的部件的集合,可以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分发,以支持一个组织的决策制定和控制,还可以帮助进行问题分析和创造新产品。
PT10、PPT1.19 2.信息: PT103.数据:PT104.ERP:ERP是由美国Gartner Group咨询公司首先提出的,作为当今国际上一个最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
它把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5.SCM: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
从单一的企业角度来看,是指企业通过改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6.组织:PT52、537.电子商务:基于互联网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其特征是商务活动在因特网上以数字化电子方式完成。
8.协同商务:PT999.信息技术基础设施:IT基础设施可以从两个认识角度来看,从技术聚合的角度可以定义为为企业特定的信息系统应用提供平台的共享技术资源,是运营整个企业所必需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的集合。
从服务聚合的角度可以定义为整个企业范围内由管理层所决定的包括人和技术能力的集合,是整个企业所共享的硬件、软件和服务。
10.DB:PT13911.DBMS:PT14012.OLAP(联机分析处理):是使分析人员、管理人员或执行人员能够从多种角度对从原始数据中转化出来的、能够真正为用户所理解的、并真实反映企业维特性的信息进行快速、一致、交互地存取,从而获得对数据的更深入了解的一类软件技术。
(OLAP委员会的定义) 13.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及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 挖掘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对决策有潜在价值的知识和规则的过程。
14.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是用于支持管理决策的面向主题的(subject oriented)、集成的(integrated)、不可更新的(non-volatile)、时变(time variant)的数据集合。
跨国公司管理名词解释
![跨国公司管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98c60898762caaedd33d411.png)
跨国期末汇总一、名词解释1.生产全球化:是指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利用质量和成本有差异的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能源,原材料,土地,资金),建立以价值增值链为纽带的跨国生产体系的一种趋势。
2.市场全球化:是指历史上相互分散和区隔的各国市场相互融合为一个统一的全球大市场的过程。
3.自由贸易区: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体,依据谈判达成协议而建立起来的成员之间相互取消贸易壁垒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形态。
4.倾销:倾销就是指在世界市场上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某一国进行出口。
智库百科:倾销(Dumping)是一种价格歧视,即出口厂商在国际市场上,以低于正常价格的价格销售商品,对进口国的某些工业造成重大损害或重大威胁,是一种不正当的贸易行为。
5.权利距离:是指“在社会或组织中缺乏权力的成员对不公平的权力分配的期望和接受程度”,它考虑的是文化怎样解决不平等问题。
6.纵向并购:是发生在同一产业的上下游之间的并购。
纵向并购的企业之间不是直接的竞争关系,而是供应商和需求商之间的关系。
因此,纵向并购的基本特征是企业在市场整体范围的纵向一体化。
7.BOT(Build-Operate-Transfer):是“建设—经营—转让”的英文缩写,指的是政府或政府授权的公司将拟建设的某个基础设施项目,通过合同约定并授权另一投资企业来融资、投资、建设、经营、维护该项目,该投资企业在协议规定的时期内通过经营来获取收益,并承担风险。
8.贸易创造效应:是指关税同盟内部取消关税,实行自由贸易后,关税同盟国国内成本高的产品被同盟内其他成员国成本低的产品所替代,从成员国进口产品,从而创造出过去所不可能发生的新的贸易。
9.贸易转移效应:是指由于关税同盟对内取消关税,对外实行统一的保护关税,关税同盟国把原来从同盟外非成员国低成本生产的产品进口,转换为从同盟内成员国高成本生产的产品进口,从而发生了贸易转移。
10.境外上市:是指国内股份有限公司向境外投资者发行股票,并在境外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
电大工商管理《国际企业管理》复习题
![电大工商管理《国际企业管理》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5a425d1192e45361166f572.png)
国际企业管理单项选择题B1。
“胞波”一词强调的是(A 自然环境)对国际企业经营的影响.CD1.当企业仅具有“所有权优势”时,通常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是(C 合同式资源转移)2.对国际企业经营的影响表现得最直接的是(B 经济环境)。
3.东亚国家吸引投资最快的时期是在其经济发展的(D 起飞阶段)。
4.当英国的通货膨胀率比美国高,则(C 英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
F1.发达国家将其在国内市场衰退的产品推向发展中国家市场,以实现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和增加收益的目的。
这是采用的(B 市场开发战略)G1.国际直接投资是指(B 生产资本)的国际化。
2.国际企业跨国经营的最高级形式是( D 对外直接投资)3.国际企业与东道国企业签订协议,为其设计和建造一个整体工程,工程完工并可投入使用时将其移交给东道国企业管理,这种技术贸易方式是(D “交钥匙"工程)5.国际企业各种全球化战略之间的关系是(D 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
6.国际分包中,委托人将部件和某些工序转包给分承包人生产的分包形式是( A 工业分包)7.根据波士顿矩阵,某项市场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也低的业务属于(A 瘦狗业务)8.构成延伸产品的标志是(C 附加价值)I1。
IBM在国外长期推行的是(D 独资企业)战略。
J1。
将多向发展产品和多个目标市场结合起来是(D 多种经营型)产品组合。
M1.美日等西方国家在海外经营中用于(C 自然资源开发)项目达1/4以上。
2.美国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25%,反映了(B 政治法律环境)对国际企业的影响。
3.某公司是另一公司的组成部分,是独立的法人,在经济上和法律上有独立地位,该公司属于(B 子公司)4.某研究所把生物遗传工程的研究成果转让给某制药公司,使之用于该企业的新药研制开发上,这属于技术的(B 垂直转移).Q1.企业不改变现有的经营范围和规模,其资源分配和经营环境状况基本保持在目前的状态和水平上的战略,称为(B 稳定战略)S1.世界范围内的制成品与提供原料的分工是(B 垂直式)国际分工。
国际企业管理 双语 期末简答题汇总(含翻译)
![国际企业管理 双语 期末简答题汇总(含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27333035f0e7cd184253673.png)
2.economic risks 3.political risks 4.Foreign exchange risks 5.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6.Different legal and economic systems 7.not being paid for your goods and services 2经济风险 3政治风险 4外汇风险 5知识产权保护 6不同的法律和经济制度 7没有为你的商品和服务支付
A.majority of firms that initiat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ctivities use four forms of entry strategies: 1.indirect exporting and importing, 2.direct exporting and importing, 3.licensing, 4.franchising. 绝大多数公司发起国际商务活动,使用四种形式的进入 策略: 间接出口和进口 直接出口和进口 许可证 特许经营。
4.Approaching Neighbors to Control Risk 5.Protecting Turf 6. extend the product life cycle. 7.Shorter technology cycles and the rapid diffusion of technologies 4、接近邻居控制风险 5、保护草坪 6。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7、较短的技术周期和技术的快速扩散
topic4国际商务研究
1. What are the major difference between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research?(4-1) 国际和国内调查的主要差异有哪些?
国际企业管理复习要点 (1)
![国际企业管理复习要点 (1)](https://img.taocdn.com/s3/m/0c1784c22af90242a995e50c.png)
1、国际企业的概念和特征、国际企业管理的理解。
(1)概念:指以公司形式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拥有附属生产企业,并在母公司一元化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经营活动的企业.(2)特征:⑴它必须是在一国以上拥有资产并从事跨国的经营活动;⑵海外的资产和营业额占公司全部资产和营业额的比重已达到一定的规模;⑶在母公司控制下的子公司、集团组织体系,通过统一的决策体系,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
(3)国际企业管理:是对国际企业的有限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国际企业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2、国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⑴根本原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追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⑵具体原因:①优化的配置资源;②规避企业风险等;③扩大企业销售;④扩大企业影响,树立企业形象;⑤寻找更多的经营优势;⑥获取先进技术;⑦冲破壁垒障碍,实现企业行为的国际化、规模化与经济化;3、国际企业发展阶段理论⑴美国学者罗宾逊六阶段论①起始阶段②出口阶段③国际经营阶段④多国阶段⑤跨国经营阶段⑥超国家阶段⑵美国学者泊尔穆特四阶段论①国内指向阶段②当地化阶段③区域指向阶段④世界指向阶段⑶美国学者安索夫三阶段论①出口阶段②国际阶段③跨国经营阶段5、若干对外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⑴重商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该学说主要研究对外贸易是如何为一国带来财富的。
其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认为财富的唯一表现形式是货币,增加财富的唯一办法就是增加货币拥有量。
②认为货币增加的主要途径依赖于国际贸易中的出口。
⑵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①国家财富的标志是生产的商品和劳务。
②片面追求贸易顺差并不能保证国家经济的发展。
③各国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
④国际贸易对贸易各方都是有利的。
⑤自由贸易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⑶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绝对优势,即使一个国家所生产的每一种产品都缺乏绝对优势,但只要具有相对优势,则也能通过国际贸易获得贸易利益.主要观点有:①提出了比较成本法则.②强调了相对优势的重要性.③强调了国际贸易的普遍性.⑷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①产生比较优势的原因是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的不同。
企业管理名词解释
![企业管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c0f6fc3c5da50e2534d7f33.png)
一.1、管理: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激励等环节,有效地争取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以期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2、企业:指集合着各种生产要素,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以盈利为目的,具有法人资格,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盈利性的经济组织或经济实体。
3、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和直接产物。
企业管理是根据企业的特性及生产经营规律,按照市场反映出来的社会需求,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激励,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企业不同时期的经营目标,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满足社会需求,同时求得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满足职工利益的一系列活动。
4、管理二重性:管理既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管理的一般性),又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关联的社会属性(管理的特殊性),这就是管理的二重性。
5、管理者:管理者是履行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负有领导责任和影响力的人。
6、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公司制度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成分,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最基本的成分,也就是说,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制度。
第二,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指现代公司制度,即公司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最典型的组织形式。
7、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使信息转化为可被人们掌握的知识,并以此来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管理形式。
8、虚拟组织:虚拟组织是指两个以上的独立的实体,为迅速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在一定时间内结成的动态联盟。
它不具.有法人资格,也没有固定的组织层次和内部命令系统,而是一种开放式的组织结构。
二.1.企业战略:一个企业在认清其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基础上,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发展而做出的一系列根本的、全局性的、长远性的指导性谋划。
2.SWOT分析:将企业的战略与企业内部条件、外部环境有机结合的分析方法。
(优势、劣势、机会、威胁)3.差别化战略:指企业为其产品或服务创造出与行业内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不同的显著特征。
企业管理主观题汇总
![企业管理主观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0232618650e52ea5518986f.png)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企业经营战略试题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一、科技开发型集团化战略:是一种主要以智能密集型企业为核心,联合工业企业、贸易企业、金融企业等组成企业集团,以开发高新技术为目标的战略。
二、横向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购买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企业或者与之联合及兼并来扩大营业,获得更大利润的发展战略。
三、企业人才层次结构:是指企业管理层次所需的各级管理人才,应形成一个合理结构的战略。
四、用户满意标准战略:就是出口企业的产品质量按照与用户在合同中所提出的质量标准,进行设计和生产的战略。
五、企业使命:指企业的目的、性质、任务及其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等方面所作出的规定。
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一、简述大型企业应树立的战略思想。
1、规模化经营思想;2、集约化经营思想;3、集团化经营思想;4、主力军经营思想;5、优势化经营思想;6、综合化经营思想;7、国际化经营思想。
二、简述战略目标制定和选择的基本要求。
1、必须有科学的依据;2、必须明确具体,并规定出完成的期限;3、必须具有挑战性,并切实可行;4、应突出重点;5、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三、简述企业文化的特点。
1、隐形性、2、科学性、3、时代性、4、系统性、5、具体性、6、动态性。
四、简述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拾遗补阙的作用;2、就业的“蓄水池”作用;3、对技术革命的推动作用;中小型企业对社会生产力的技术革新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成为新产品、新企业和新兴产业的重要源泉。
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五、试述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一般情况分析:1、领导者素质和职工素质分析;2、企业发展情况分析;3、企业管理素质分析;4、企业技术素质分析;5、企业生产条件分析;6、企业营销情况分析;2、企业财务、成本和经济效益分析;7、企业资源供应分析;8、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试题库(名词解释)
![企业战略管理试题库(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2af75ed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6f.png)
企业战略管理试题库(名词解释)参考答案:1、企业使命:是企业管理者确定的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方向、总目标、总特征和总的指导思想。
2、愿景:是企业对其前景所进行的广泛的、综合的和前瞻性的设想。
3、企业宗旨:旨在阐述企业长期的战略一项,其具体内容主要说明决定企业目前和未来所要从事的经营业务范围。
4、经营哲学:是一个组织为其经营活动所确定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是企业文化的高度概括。
5、战略目标:是指企业在战略管理过程中所要达到的市场竞争地位和管理绩效的目标。
6、长期目标:指企业在一个较长的期间内,力求实现的生产经营的结果.7、年度计划:是知识是企业总体战略的年度作业目标,是战略实施中的一种必要手段。
8、企业战略:是指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
9、经营范围: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领域。
它反映出企业与其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程度,也反映出企业计划与外部环境发出作用的要求。
10、资源配置:是指企业过去和目前对资源和技能进行配置、整合的能力与方式。
11、竞争优势:是指企业通过其资源配置模式与经营范围的决策,在市场上所形成的优于其竞争对手的竞争地位。
12、协同作用:是指企业从资源配置和经营范围的决策中所能寻求到的各种共同努力的效果。
13、总体战略:是企业的战略总纲,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14、经营单位战略:是指企业内其产品和服务有别于其他部分的一个单元。
他的战略主要整队不断变化的环境,在各自的经营领域内有效地竞争.15、职能战略:是为贯彻、实施和支持总体战略与经营单位战略而在企业特定的职能管理领域制定的战略.16、战略分析:即对企业的战略形成有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企业目前的“位置"和发展机会来确定未来应达到的目的。
17、战略实施与控制:就是把战略方案付诸行动,保持经营活动朝着既定战略目标与方向不断前进的过程.18、战略问题:是指那些对实现企业战略、达到目标的能力有重大影响的企业内部后外部即将出现的问题。
经管类专业课复习资料-《国际企业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经管类专业课复习资料-《国际企业管理》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5da8d8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1c.png)
《国际企业管理》课程复习题一、单选题1.以下不是推动企业结构变革的基本经济要素是(D)A、规模经济B、范围经济C、生产资源的可得性与成本的国别差异D、文化冲突2. 传统上,高精技术产业属于哪类产业(D)A、全球产业B、国际产业C、多国产业D、跨国产业3. 传统上,许多日本公司倾向于采取的国际扩张战略是(B)A、多国战略B、全球战略C、国际战略D、跨国战略4. 以下对创新模式认识不正确的是(C)A、全球中心的创新模式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对市场不敏感B、地区-地区创新模式会出现“重新掌舵现象”而遭受损失C、地区杠杆式和全球纽带式取代了传统的全球中心式和地区-地区创新模式D、全球纽带式创新的协调成本很高5. 对跨国公司学习能力要求理解正确的是(D)A、仅仅利用企业研发开发新产品B、不开发新技术,而是向其他企业学习新技术C、企业自己研发,并进行技术合作D、具有从诸多环境中学习的能力,并能将其成果进行扩散和传播6. 根据国际组织结构的“阶段模型”,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D)A、在向国外扩张的早期,跨国公司一般通过全球矩阵结构来进行国际运作B、扩大了国外销量但未显著增加国外产品多样性的公司采用全球产品部门结构C、通过增加在国外销售的产品多样性进行扩张的公司趋向于采用地区结构D、当国外销售量和国外销售产品多样性都很高时,公司采用全球矩阵结构7. 下面对四种创新模式理解正确的是(A)A、全球中心创新模式是通过母国感知新机遇,将资源和能力集中起来以创造新产品或工艺,子公司将创新引入当地市场B、地区-地区的创新模式是将跨国公司内部不同单位的资源和能力集中,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两个层面共同开展和管理某一创新活动C、地区杠杆式依赖子公司所具有的知识进行开发D、全球纽带式是确保每个子公司的特定资源和能力,使其能被国内单位利用和在全球范围内的其他单位利用8. “不同国家习俗偏好共同之处大于相异之处”是下列哪种战略意识的基本假设(C)A、国际化意识B、多国化意识C、全球化意识D、跨国意识9. 下面对协调联合体的特征认识,不正确的是(D)A、母国创新的全球转移B、核心竞争力集中,其他方面则分散C、总部与子公司之间存在正式系统和控制D、知识在每个单位开发并保留10. 典型的美国公司倾向于采用下面哪种结构(B)A、矩阵结构B、分散联合体C、协调联合体D、集中管理11. 下列哪种经济效应反应了多产品联合生产(或开发、分销)成本低于各自成本(B )A、规模经济B、范围经济C、整合效应D、地区响应12. 下面对国别差异这一获取竞争优势的方法理解正确的是(A )A、收益来源于成本、工资和资本成本差异B、在每一业务活动中扩展并利用潜在的规模经济C、在不同市场和业务中分享投资和分担成本D、在规模战略和经营灵活性之间寻求平衡13. 国际企业跨国经营的最高级形式是(D )A、商品出口B、可证贸易C、特许经营D、对外直接投资14.国际公司的战略制定是针对其(C)A、东道国竞争对手B、地区性竞争对手C、世界范围的竞争对手D、同行业内竞争对手15. 对范围经济理解错误的是(D)A、范围经济的战略重要性在于多元化公司在价值体系中分享投资和分担成本B、范围经济是两个或多个产品联合生产(或开发、分销)的成本低于各自生产成本C、范围经济可以通过投资组合分散风险,创造更多方案D、范围经济不能在联合使用不同类型的资产上实现16. 以下关于跨国公司国际扩张时期说法不正确的是(D)A、典型的欧洲跨国公司主要的国际扩张时期是20世纪20-30年代之间B、典型的美国跨国公司国际扩张时期是20世纪40-50年代C、典型的日本跨国公司国际扩张时期是20世纪60-70年代D、中国跨国公司的国际扩张时期是20世纪70-80年代17. 根据微笑曲线,最不应提倡的价值环节是(B)A、价值链上游B、价值链中游C、价值链下游D、价值链上游和下游18. 下面对国别差异这一获取竞争优势的方法理解正确的是(A)A、收益来源于成本、工资和资本成本差异B、在每一业务活动中扩展并利用潜在的规模经济C、在不同市场和业务中分享投资和分担成本D、在规模战略和经营灵活性之间寻求平衡19. 在战略因素多样化而又易变的环境中经营,跨国公司需要发展的能力是(D)A、有效的地区分公司管理B、有效的全球业务管理C、有效的全球职能部门管理者D、以上三种2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以民族为中心的做法可能会为了谋求当地的发展而牺牲全球的发展B、以民族为中心的做法可能会造成政治的社会反响,无法对当地变化作出灵活反应C、多中心的倾向重复性强,太浪费D、多中心的倾向积极开发当地市场、销售情况较好21. 为了获得全球竞争优势,公司必须实现三个战略目标,下面哪一个不是(C)A、必须建立全球学习能力,并在全球范围内利用所获得的知识的能力B、必须在其所有活动中建立全球规模效率C、必须对产品进行标准化D、必须发展多国适应能力来处理不同国家的特殊风险和机遇22. 以下关于协调联合体情况下知识发展和扩散的描述正确的是(D)A、知识在每个单位开发并保留B、知识在总部发展并被转移到海外分部C、知识在总部发展并保留D、以上都不正确23. 下面哪一种倾向不属于EPG形象(A )A、多中心的倾向B、以地域为中心的倾向C、以民族为中心的倾向D、以母国为中心的倾向24. 下面对协调联合体的特征认识,不正确的是(D )A、母国创新的全球转移B、核心竞争力集中,其他方面则分散C、总部与子公司之间存在正式系统和控制D、知识在每个单位开发并保留25. 跨国公司的战略挑战是(A)A、利用规模经济、国别差异和范围经济,实现全球效率、多国适应和全球学习B、追求利润最大化C、追求成本最小化D、占据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26. 为实现保护已有优势和建立新的优势间的复杂平衡,公司需要遵循的原则是(A)A、集中至少与开发新资产和能力一样多资源来保护和加强其已有资产和能力B、需要彻底重构C、需要拆除旧的并创造新的设施D、模仿竞争对手补足差距2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跨国公司存在的必要条件(B)A、东道国提供足够吸引公司投资的特殊优惠条件B、跨国公司必须具有足够强大的经济实力C、跨国公司必须具有某些能抵消不熟悉外国市场劣势的战略能力D、跨国公司具有比通过其它外部市场途径获得更高回报的组织能力28. 某公司的研发与开发活动在印度进行,劳动密集型的零部件在中国生产,该公司这种获取竞争优势的方法属于以下哪种(A)A、利用不同国家资源供应和市场潜力的差异B、规模经济C、范围经济D、低价格策略29. 以下关于分散联合体情况下知识发展和扩散的描述,正确的是(D)A、知识在每个单位开发并保留B、知识在总部发展并被转移到海外分部C、知识在总部发展并保留D、以上都不正确30. 跨国公司与一般公司真正的区别在于(B)A、拥有全球化的战略B、创造了一种内部组织体系C、依靠开放的市场进行国际经营贸易D、可在世界范围内吸引人才31. 下面哪一项不是企业适应变化多端的一国市场环境的必备条件(C)A、富有弹性的不断变化的产品设计B、富有弹性的原材料采购方式C、规范的管理模式D、富有弹性的定价策略32. 以下关于分散联合体情况下公司海外业务的描述,正确的是(D)A、把握和利用当地机会B、调整和灵活运用母公司竞争力C、实施母公司战略D、以上都不是33. “不同国家习俗偏好共同之处大于相异之处”是下列哪种战略意识的基本假设(C)A、国际化意识B、多国化意识C、全球化意识D、跨国意识34. 以下关于分散联合体情况下公司战略能力的认识,正确的是(A )A、追求当地市场反应能力B、追求母国创新全球转移C、追求全球规模效率D、以上都不是35. 以下关于协调联合体情况下公司战略能力的认识,正确的是(B )A. 追求当地市场反应能力B. 追求母国创新全球转移C. 追求全球规模效率D. 以上都不是36. 应对全球发展的需要,跨国公司的整体发展趋势是(C )A、向剥削型发展B、向交易型发展C、向责任型甚至脱胎换骨型发展D、剥削型仍然占大多数二、名词解释1.I-R分析框架(全球一体化——国家响应性分析框架):即跨国经营的全球一体化和当地反应性(I-R)分析框架,在这一框架基础上将企业分为多国企业、全球企业、国际企业和快过企业2.梯级竞争优势:亦即三维度的战略能力,包括经济压力与全球规模效率、社会压力与多国灵活性和全球创新学习。
MIS名词解释附上答案(仅供参考)
![MIS名词解释附上答案(仅供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62a9c6f658f5f61fb7366671.png)
MIS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参考资料(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信息系统:相互联结的部件的集合,可以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分发,以支持一个组织的决策制定和控制,还可以帮助进行问题分析和创造新产品。
2.信息: PT10 信息是指已转化为对人类有意义和有用的数据。
3.数据:PT10 数据表示发生于组织及其环境中事件的原始事实的符号串。
4.ERP:ERP是由美国Gartner Group咨询公司首先提出的,作为当今国际上一个最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
它把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5.供应链管理(SCM):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
从单一的企业角度来看,是指企业通过改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6.组织:PT52、53 组织是一种正式的稳定的结构,它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处理它们,产生输出;它是一种权利、权力、义务和责任的集合,它功过矛盾和矛盾的解决巧妙地进行平衡。
7.电子商务:基于互联网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其特征是商务活动在因特网上以数字化电子方式完成。
8.协同商务:应用数字技术使多个组织可以一起合作进行设计、开发、运送和管理产品,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被称为协同商务。
9.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技术聚合的角度】为企业特定的信息系统应用提供平台的共享技术资源,是运营整个企业所必需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的集合。
【服务聚合的角度】整个企业范围内由管理层所决定的包括人和技术能力的集合,是整个企业所共享的硬件、软件和服务。
10.数据库(DB):PT139 数据库是经过组织的数据集,通过对数据的集中管理来控制数据冗余,可以有效支持多个应用程序。
11.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PT140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负责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
企业战略管理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二)
![企业战略管理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91fec1f9a300a6c30d229f79.png)
企业战略管理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二)企业战略管理考试试题(二)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4分,共20分)1(企业战略2(SWOT分析法3(企业使命4(PEST模型5(战略控制二、判断正误(在正确表述后的括号里划“?”,在错误表述后的括号里划,“×”,每小题1分,共7分)1(战略管理是一种全面的管理过程。
( )2(市场开发战略是由新市场领域和现有产品领域结合而成的一种企业成长战略。
( ) 3(战略集团是指在企业中同样的战略领域、遵循着相同或类似战略的公司群体。
() 4(价值链分析的重点在于经营资源活动分析。
( ) 5(差异化战略的核心是取得某种对顾客有价值的独特性。
( )6(市场细分的实质是需求的细分。
()7(顾客价值矩阵由世界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福克纳和魁因首先提出.(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经典战略理论缺陷之一是忽视了对企业竞争环境进行分析与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的是( )。
A。
钱德勒 B(安京夫C(波特 D(安德鲁斯2(市场渗透战略是由现有产品领域与( )组合而成的一种企业成长战略. A. 新产品 B(新市场C。
现有市场 D(现产品3。
进入威胁的大小取决于( )(A. 进入者的多少 B(退出壁垒的高低C。
产业内竞争的程度 D(现有企业的反映程度 4(经验认为,速动比率较为合适的比例是( )。
1:1 B(2:1 C(1:2 D(1:3 A(5在产品一市场3×3矩阵中,相关产品与相关市场相对应的企业战略类型是(). A. 市场渗透 B。
多元化 C. 全方位创新 D. 市场创造6(纺织印染厂原来只是将胚布印染成各种颜色的花布供应服装厂,现在纺织印染厂与服装加工厂联合这属于().A. 前向一体化 B(后向一体化C(横向一体化 D(混合一体化7(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在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是( )。
《国际企业管理》名词解释
![《国际企业管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0e1a560a98271fe910ef9f1.png)
名词解释(4个,20分)1、国际企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设立生产或销售机构,并从事跨国生产与经营活动的企业。
2、所有权优势:是指企业拥有或掌握某种财产权和无形资产的优势。
具体包括专利、专用技术、管理技能、创新能力、企业规模、金融与货币、获得和很好利用资源的能力、市场控制能力等等。
3、内部化优势:是指拥有所有权优势的企业,通过扩大自己的组织和经营活动,将这些优势的利用内部化能力。
4、区位优势:是指特定国家或地区存在的阻碍出口不得不选择直接投资,或者选择直接投资比出口更有利的各种因素。
5、兼并:通称吸收合并,是指一公司被另一公司吸收,吸收公司保留其名称和独立性,并获得被吸收者的财产、责任、特权等权力,被吸收者将丧失法人地位的企业行为。
6、收购:是指一家企业通过公开收购另一家企业一定数量的股份而获取该企业控制权和经营权的行为。
7、国际技术转移:是指拥有技术的一方通过某种方工把一项技术让渡给另一方的活动。
8、全球战略:是指国际企业在从事国际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以世界市场为目标来制定经营战略,谋求在全球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9、许可证贸易:是指通过签订许可合同,由享有专利产品、服务或技术的输出方将一定限度的生产和销售权出售给输入方,输入方支付给输出方专利权使用费。
10、分包:是指一家企业将一具体的生产任务或将企业某一经营部门承包给另一家公司。
11、内部化:就是把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的过程,以内部市场替入原来的外部市场。
12、文化融合: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文化因素之间的相互结合、相互吸收的过程,它以人种的混合和文化的同化或相互适应为标志。
13、文化冲突: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其文化因素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
14、内部转移价格:是指一个国际企业运作系统内,母公司与子公司间或各子公司之间进行内部贸易时所约定的账面销售价格。
15、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企业在国外进行的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的投资。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试题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6dee111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64.png)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 跨国公司: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这个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营业务,并且改企业拥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企业的实体之间分享资源、信息并分担责任2. 买方垄断价格:低于商品的国际价值的价格,跨国公司从发展中国家采购的初级产品的价格,就是买方垄断价格3. 跨国战略联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为实现某一战略目标而建立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外部合伙关系4. 国外直接投资:外国投资者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目的在国外创办一个永久性企业的投资行为,其典型形式是新建公司或兼并收购其他现有公司5.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一家跨国公司内部的产品、原材料、技术与服务在国际间流动,这主要表现为跨国公司的母子公司和子子公司之间在产品、技术、服务方面的交易活动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跨国公司”在英语中的表述是什么DA、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B、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sC、GlobalEnterprisesD、 TransnationalCorporations2、跨国公司的法律形式有哪四类CA、总公司、子公司、分公司、控股公司B、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控股公司C、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避税地公司D、总公司、子公司、分公司、避税地公司3、跨国公司的收购通常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吸收兼并,另一种是AA、创新合并B、换股收购C、公开收购D、杠杆收购4、跨国公司产品策略根据国内/国外开发、国内/国外生产和国内/国外市场来划分,一共有多少个产品策略的基本形态CA.4个 B、6个 C、8个 D、9个5、世界上最大的软饮料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在公司截止到20世纪60年代,采用的是什么样的营销策略AA、无差异营销策略B、差异性营销策略C、专业化营销策略D、集中性营销策略6、下列关于国外证券投资特征的命题中错误的是BA、证券收益可分为固定收益和变动收益B、证券的风险性和收益性成反比C、证券市场越成熟,证券的流通性越强D、证券的价格可分为市场价格和票面价格7、跨国公司为了加强某地的投资,而往往必须放弃另外其他地区投资的撤资策略是 BA、主动撤资B、进攻性撤资C、有计划地撤资D、被动撤资8、在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中,我们通常说到的“绿地投资”Green Field指的是DA、吸收兼并B、创新合并C、公开收购D、新建工厂9、根据转移定价理论,在“三地模型”中,税率均高的两个国家为了逃避所得税,需引进一个特殊的公司,这个公司是DA、母公司B、母公司下嫡系子公司C、东道国公司D、避税地公司10、根据2006年财富杂志报道,世界500强的首位是哪个公司AA、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B、沃尔玛C、通用汽车D、花旗银行11、下列四项中哪一项不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四要素中的要素之一BA、生产要素B、供应状况C、相关产业D、企业战略和组织12、跨国公司市场营销的促销策略包括哪些 CA、广告、人员促销、卖场促销、公共关系B、广告、人员促销、卖场促销、销售补贴C、广告、人员促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D、广告、营业推广、卖场促销、公共关系13、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时的技术使用费的支付方式包括DA、总付方式B、提成费方式C、入门费加提成费方式D、前三项所述均正确14、在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中,在一定地区技术引进方拥有独占的使用权,技术供应方和第三方都不能在该地区使用该项技术,应属于许可协议的授权范围中的哪一种AA.独占许可 B、排他许可 C、交叉许可 D、普通许可15、对于产品线有限、业务地区分布较广的跨国公司,通常会采取下列形式的组织结构 BA、全球性产品组织结构B、全球性地区组织结构C、混合式组织结构D、矩阵式组织结构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跨国公司与国际公司的含义和特征相同,两者都具有国际性和多国性×2、根据行为标准划分,跨国公司会依次经历下列3个阶段:从“多元中心”到“民族中心”,最后到“全球中心”.×3、跨国公司借助“参与制”以少量的自有资本控制他人的巨额资本.√4、跨国企业从投资国撤资是被动的企业经营管理行为.×5、跨国公司“国籍”日益模糊化的一个表现就在于跨国公司之间相互持股,股权多元化√6、“跨国公司操纵垄断价格,获得高额利润”这个命题中的垄断价格既包括卖方垄断价格,也包括买方垄断价格.√7、跨国公司的公司内贸易占国际贸易总额的2/3,而公司外贸易仅占1/3,如今,跨国公司的公司内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8、跨国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是双方实缴额而不是认缴额.×9、TNCS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配置已明显向发展中国家倾斜×10、跨国企业的技术转移中的LSLP原则是指利润分成率原则.√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请简要说明跨国公司价格转移的“两地模型”和“三地模型”.解答:转移价格两地模型:假设A、B两公司为母子公司关系或子子公司关系,A地税率低,B地税率高,则改公司为了逃避所得税,A地会低价从B地采购原材料,待原材料加工成制成品之后,高价返销给B地公司,则公司内利润都转移到了A地公司,因为A地税率低,所以跨国公司达到避税目的.转移价格三地模型:当A、B两地的税率都高时,为了逃避所得税,引进一个避税地公司,假设B地需要一批中间品,A地首先将中间品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卖给避税地公司,避税地公司再以高价把中间品转卖给B地公司,则财务上A、B两地公司都亏损,因此两地所纳所得税变少,企业的利润留在避税地公司,而避税地公司无需缴纳所得税,因此跨国公司盈利.2、试述国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特点.解答:1跨国公司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承担者;2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国家的相对地位发生明显变化;3对外直投规模大;4对外直投的区位配置向发达国家倾斜;5投资的部门结构发生变化;6对外直投与国际贸易、国际技术转让多维并进,相互交织;7企业内部化分工取代原有的国际分工8新兴跨国公司出现3.跨国公司为什么要组建跨国战略联盟解答:跨国公司组成战略联盟的原因.内部原因:技术互补;外部原因: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应对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扩大市场份额;增强企业竞争力4.请问当代跨国公司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解答:1拥有巨额资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富有创新能力;3仰仗R&D,保持技术领先;4发挥企业内部化优势5获得规模经济优势;6利用限制性贸易做法,巩固垄断地位五、计算题10分某公司年末会计报表上部分数据为:流动负债60万元,流动比率为2,速动比率为.销售成本100万元,年初存货为52万元,则本年度存货周转次数为多少次存货平均周转天数为多少天解答: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因此:2=流动资产÷60,所以期末流动资产为120万元又因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因此:=120-存货÷60得到期末存货为48万元则年末存货周转次数=100÷48+52 ÷2=2次则存货周转天数为=360÷2=180天六、论述题10分1、分析一个TNCS品牌营销失败案例,并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和应采取的对策.2、分析一个跨国公司并购案例,详述并购过程、并购方式及并购结果和对企业带来的影响.举例:宝洁公司P&G公司根据东方女性对乌黑秀发、草本概念的钟爱,推出“润妍”这一具有草本和“黑发美”概念的产品“润妍”.失败原因:1、目标人群有误,失去需求基础.2、进入市场时机不佳,且未突出新功能和配方,购买诱因不足.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与跨国经营的起源最有关系的是B.A、胜佳缝纫机公司B、东印度公司C、通用公司D、福特公司2、跨国公司的结构标准不包括D.A、地区分布B、国外生产或服务设施C、所有权D、组织结构3、跨国公司的最大发展是D时期.A、20世纪初B、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C、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D、20世纪50年代以后4、D不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研究学者.A、李嘉图B、赫克歇尔C、俄林D、小岛清5、契约式进入形式不包括C.A、许可协议B、特许经营C、直接出口D、管理合同6、跨国并购按并购双方产品或行业的联系划分,不包括B.A、横向跨国并购B、一体化跨国并购C、纵向跨国并购D、混合跨国并购7、跨国并购获得的协同效应不包括A.A、营销协同效应B、管理协同效应C、经营协同效应D、财务协同效用8、A不是确定倾销必须经过的步骤.A、确定产品成本B、确定出口价格C、确定正常价格D、对出口价格和正常价格进行比较9、A不是决定市场内部化的因素.A、贸易因素B、产业特定因素C、国别因素D、区域因素10、非关税壁垒的类型不包括B.A、对特定商品的进口配额或数量限制B、成本限制C、国产化限制D、海关限制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基于国际贸易的跨国经营理论主要有ABC.A、垄断优势理论B、内部化理论C、国际生产折衷理论D、投资发展周期理论2、垄断优势理论的补充理论有BD.A、边际产业理论B、核心资产伦C、内部化理论D、寡占反应理论3、内部化理论中,决定市场内部化的因素有ABCD.A、产业特定因素B、区域因素C、国别因素D、企业因素4、跨国公司的进入模式有ABC.A、出口进入模式B、合作进入模式C、契约进入模式D、投资进入模式5、形成战略联盟的原因有ABCD.A、资源驱动B、竞争战略驱动C、学习驱动D、交易费用驱动1、基于国际贸易的跨国经营理论主要有ABC.A、垄断优势理论B、内部化理论C、国际生产折衷理论D、投资发展周期理论2、垄断优势理论的补充理论有BD.A、边际产业理论B、核心资产伦C、内部化理论D、寡占反应理论3、内部化理论中,决定市场内部化的因素有ABCD.A、产业特定因素B、区域因素C、国别因素D、企业因素4、跨国公司的进入模式有ABC.A、出口进入模式B、合作进入模式C、契约进入模式D、投资进入模式5、形成战略联盟的原因有ABCD.A、资源驱动B、竞争战略驱动C、学习驱动D、交易费用驱动三、判断题1、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和作用具有两重性.√2、绿地投资又称创建投资、投资新建,是指跨国经营企业投入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在东道国建立新企业的投资形式.√3、不同的战略联盟动机,会导致企业在联盟过程中的不同行为,甚至会影响到联盟整体运作的绩效.√4、研究开发型战略联盟是世界各国企业为了开发新技术、新产品采用较多的形式.√5、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跨国公司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有一个表现是工业跨国经营的发展超过了服务业.×6、莜原三代平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后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贸易的模式以及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途径.×7、弗农经过对战后日本跨国公司发展的长期研究,提出了产品周期理论.×8、市场不完全性是指市场受到具有垄断优势的企业影响而呈现出不完全竞争或寡占局面的性质√9、横向跨国并购是指两个以上国家处于生产同一或相似产品但又处于不同生产阶段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分后向并购和前向并购.×10、杠杆收购是指收购企业通过在银行贷款或在金融市场融资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收购.√四、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市场营销与服务型战略联盟答:跨越囯家和地区为很远的消费者提供产品和劳务.并且竞相力争能为全球消费者服务.合作各方共同拟定适于合作者所在国或某特定国家市场的市场营销计划,从而使加盟各方在取得当地政府协助的有利条件下,比其他潜在竞争对手更积极、更迅速地占领市场,加盟各方也可经由这种联盟形成新市场.2、混合跨国并购:两个以上国家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分产品扩张型并购、市场扩张型并购、纯粹扩张型并购.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全球发展战略和多元化经营战略,减少单一行业经营的风险.混合并购是20世纪60年代全球第三次并购浪潮的重要并购方式.3、贸易壁垒:又称贸易障碍,通常指国际间商品劳务交换所设置的人为限制,这里主要是指一国对外国商品劳务进口所实行的各种限制措施.贸易壁垒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即国别壁垒、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4、绿地投资:又称创建投资、投资新建,是指跨国经营企业投入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在东道国建立新企业的投资形式.一般是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的法律设置的部分或全部资产.绿地投资有两种形式:一是建立国际独资企业,其形式有12外分公司,国外子公司和国外避税地公司;二是建立国际合资企业,其形式有股权式合资企业和契约式合资企业.5、协同效应:两家企业并购后经过整合,总体效益大于两个独立企业的效益之和.包括管理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以及财务协同效应.五、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跨国公司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哪些变化答:第一,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战略上更加突出全球战略.第二,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式开始转向以收购和兼并为主.第三,跨国公司的经营范围广泛化、经营业务复杂化.第四,服务业跨国经营的发展已经超过了工业.第五,跨国经营的“本土化”程度越来越高.2、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企业之所以在海外进行投资,是该企业具有的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这三大优势综合作用的结果.1所有权优势:所有权优势是指跨国公司拥有的各种资产及其所打权形成的特定优势:2内部化优势:内部化优势是指跨国公司将其拥有的资产及其所有权加以内部使用而带来的特定优势:3区位优势:区位优势是指跨国公司在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上拥有的特定优势,它包括直接区位优势和间接区位优势两种类型.3、许可经营与特许经营有哪些区别答: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特许经营更强调对按特许方经营的控制,特许经营协议通常规定,在协议执行的一两年试用期内,如果被特许方未能达到所规定的标准和销售量时,特许方有权终止合同.在协议执行期间,特许方有权对被特许方的经营情况实行检査监督,有权禁止被特许方损害其产品和服务形象的行为.4、判断直接投资的标准主要有哪些答:判断直接投资的标准主要有两个:第一是资源承诺,指对国外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投入:第二是管理控制水平,指对所投资企业在战略决策和管理运作方面拥有决策权、有效发言权.5、跨国战略联盟有哪些类型答:1按联盟的合作内容分类:研究开发型战略联盟,生产制造型战略联盟,市场营销与服务型战略联盟:2按股权构成分类:合资经营,相互持股,契约式战略联盟:3按知识互补与创造分类:知识互补型的战略联盟.知识创造型的战略联六、案例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1、2010年3月28日,在瑞典哥德堡,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协议,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及相关资产.吉利用18亿美元换回的不仅有沃尔沃轿车的9个系列产品,3个最新平台的知识产权,境外工厂和员工,还有福特公司提供的支持,研发人才和全球经销商网络和供应商体系.吉利并购沃尔沃的难度可谓是中国海外并购成功案例中最高的,因为吉利与沃尔沃不论在品牌、技术、管理水平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距.为什么吉利能够成功地完成这次收购1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2福特是战略性出售沃尔沃.3吉利基于对自我战略的坚持.4并购的前期准备充分.您认为吉利能成功收购沃尔沃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答:1利用全球金融危机海外企业价值按低估的良好时机:2吉利汽车“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古利汽车走远全世界”的战略目标的坚持,抓住了让古利汽车通过知名品牌走向世界的时机:3前期充分准备,聘谪专业人才逬行协商,防范政治风险,进行文化融合,做好工会调解.您认为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后应注意哪些方面问题1并购后组织层面和业务层面的的整合;2在企业内部尽快建立起统一的决策标准和必要的决策机制;3加强双方管理人员的沟通以化解双方的文化冲突;4制订详细的并购后的实施步骤和活动纲领等以解决涉及到战略和管理整合、运营及人事组织上的一系列重大而关键的问题,使企业整合成功.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一、名词解释1.本土化经营战略: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在东道国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活动中,为迅速适应东道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淡化企业的母国色彩,在人员、资金、产品零部件的来源、技术开发等方面都实施当地化策略,使其成为地道的当地公司.2.结构性标准:跨国公司就是从事跨国界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实体.基本标准是:1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2在统一的决策体系下,拥有共同战略和相关政策;3它的各个经济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相互联系,它的一个或多个经济实体能够对其他实体施加有效的影响.特别是各个经济实体之间能够共享知识、资源、信息,并且需要共同承担责任和风险.3.特许经营:是指特许方在协议期限内将其所有商标、商号、产品专利、专有技术和经营方式等资产以特许权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在指定区域内使用的经营方式.特许经营是一种资产使用权的有偿转让.4.交钥匙项目:是通过签订成套设备买卖合同,合同执行完毕,用户企业得到即可开工生产的工厂“钥匙”,直接进入正常生产状态.5.内部化理论:是指市场不完全并非规模经济、寡占行为、贸易保护主义和政府干预所致,而是由于外部市场失效导致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和管理技术等知识产品的交易在企业内部市场进行.6.跨国化指数:以该跨国公司的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率和海外雇员占总雇员人数的比率三项指标的平衡数计算出来的.7.折衷理论:又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通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能够利用的是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只有当企业同时具备这三种优势时,才完全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8.许可证贸易:是指跨国公司在获得一定收益的情况下,授权东道国企业使用某种工业产权或技术.许可证贸易涉及的工业产权和技术通常包括专利、商标、专有技术或专门知识等内容.9.跨国战略联盟:又称国际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为实现某一战略目标而建立的合伙关系.10.对外直接投资:指跨国公司为了取得东道国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控制权而输出资金、技术、管理技能等不同形式的资产或要素的经济行为.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理论中,ACD项属于跨国公司理论.A、垄断优势理论B、寡占反应理论C、边际产业扩张理论D、国际生产折衷理论2、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ABC.A、企业有高于其他国家企业的垄断优势,如技术知识优势B、企业通过内部市场来扩大对这些优势的利用比出售或出租给外国公司更有利C、企业在东道国结合当地要素投入来利用其拥有垄断优势比利用母国要素投入更有利D、企业优势的大小与直接投资的区位中企业的所有权特定优势情况无关3、按战略成功关键因素的不同来划分,划分为ACD基本类型.A、低成本战略B、集中化战略C、差异化战略D、重点战略4、跨国公司传统的组织形式是BCDA、矩阵式结构B、全球性产品结构C、全球性地区结构D、国际部5、全球战略目标的内容包括BCDA、产业发展方向B、自身发展方向C、用户市场方向D、生产经营方向6、影响跨国公司对国外子公司管理控制的因素包括ABD.A、子公司的规模B、子公司的数量C、市场的规模D、子公司业务的多样化程度7、跨国公司向各国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提供产品时,其开发策略包括ABCD.A、生产和销售母国已生产国的同样产品B、生产和销售母国已生产国的关联产品C、改进现存产品D、开发全新产品8、跨国公司国际市场促销策略包括ABCD.A、人员推销B、广告C、营业推广D、公共关系9、按公司决策中心进行分类,跨国公司可分为ABDA、以民族为中心的跨国公司B、以多元为中心的跨国公司C、以本公司为中心的跨国公司D、以全球为中心的跨国公司10、企业进行国际经济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ABCD.A、并购与重组B、对外直接投资C、出口贸易D、许可证贸易11、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演变大体经历了ABC几个阶段.A、出口部阶段B、国际部阶段C、跨国性组织结构阶段D、进口部阶段12、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特征是ABCD.A、纲领性B、全球性C、抗争性D、风险性13、ACD等是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一部分目的.A、调节子公司的利润B、满足市场需求C、增强市场竞争力D、灵活转移内部资金14、跨国公司的非股权经营方式有ABC.A、技术授权B、合同安排C、技术咨询D、独资经营方式15、影响跨国公司选择经营方式的因素有ABCD.A、母公司的状况B、东道国的状况C、特别成本的影响D、行业因素16、投资环境评价方法有ABCD.A、投资障碍分析法定义,评价方法;B、国别冷热比较法定义,评价特点;C、投资环境评分分析法定义,谁提出;内容;D、动态分析法定义;二类风险的内容;三、论述题8选31、判断跨国公司的三大标准是什么答:1结构标准:指以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跨越的地理区域和企业资产所有权作为划分跨国经营的标准与尺度.2经营业绩标准:指企业在海外的资产、利润、销售额、产值和雇员人数等必须在整个企业业务中达到一定百分比以上才能称为“跨国公司”.3行为特征标准:指跨国公司应实行全球化经营战略,公司最高决策从公司整体利益出发,以全球范围内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不是局限于某地区市场的盈亏得失.2、跨国公司制定全球战略的意义何在全球战略的缺陷意义:1便于实行内部化经营,公司可以利用遍布全球的生产、销售、金融、信息和研究发展的网状组织,随心所欲地调配各种资源,谋求利润最大化.2便于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总公司对整个跨国公司的投资计划、生产安排、市场安排、利润分配、配置研发方向以及其他重大决策,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3便于公司发挥下属机构的积极性:在全球战略下,公司内部各个部门,彼此密切合作,互相协作,形成一个整体,所有国内外分公司、子公司服从公司的整体利益.缺陷:是难于适应各东道国的特点,适应各国不同的情况.3、矩阵式结构优缺点是什么优点:1有利于各部门和各层次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增强公司整体实力.2有利于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与市场竞争、环境变化、东道国政府政策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置3公司可以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缺点:1组织过于复杂,难以协调各层次利益关系。
企业战略管理名词解释
![企业战略管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60ef02b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60.png)
企业战略管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战略管理:是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制定战略方案,实施战略方案,控制战略绩效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2.战略联盟:指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一定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组成的网络式联合体。
3.价值链:是一个企业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
4.战略目标:是企业使命的具体化,是企业追求的较大目标。
5.成本领先战略: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同行业中最
低成本,从而取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6.战略管理者:是商品流通企业战略管理的主体,他们是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者、企业战略的制定者、战略实施的领导者、战略实施过程的监督者和结果的评价者。
7. 蓝海战略: 未出现的行业;尚未开发的市场;没有游戏规则;没有竞争,海阔凭鱼跃;新时代,有活力的战略.
8.战略钟:是分析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的一种工具,这种模型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咨询顾问提供了思考竞争战略和取得竞争优势的方法。
9.母合机会:
10.差异化战略:指企业向顾客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与其他竞争者相比独具特色、别具一格,从而使企业建立起独特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11.战略管理过程:是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及评价与战略实施及控制三个环节相互联系、循环反复、不断完善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12.战略管理层次:企业战略可以划分为公司战略、竞争(事业部)战略和职能战略管理三个层次。
1。
公司战略,2竞争战略,3职能战略
13。
一体化战略:是将独立的若干部分加在一起或者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的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绩效考评
答案: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利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分析、评价和传递有关员工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方面信息的过程。
2.33.排队法
答案:将被考核的员工按照工作业绩的好坏进行一定次序的排列,以区别员工业绩水平的绩效考评办法。
3.3
4.企业国际化
答案:是指企业以国际市场为导向,输入产品和服务,尤其是通过直接对外投资,广泛利用国内外资源,实现上产要素国际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和组合,平衡市场风险,以获得最大飞比较经济利益。
4.3
5.内部化理论
答案:是通过剖析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和交换机制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因。
5.34.国际双重征税
6.答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同一期间内对同一课税对象征收类似的税收。
7.34.决策
答案:是为未来的行为制定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并决定采取某种方案的过程。
8.35.国际分销渠道
答案:是指在国际分销中把企业的产品由生产者转移到最终用户手中所经过的中间环节和采用方式。
9.33.组织
答案:是进行共同活动的人的集合,组织工作的职能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良好的运行机制,使人们能够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地共同劳动。
10.34.形式产品
答案:是指产品的外观和状态,包括产品的质量、品牌名称、包装、款式及功能等内容。
11.33.准时生产制
答案: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种生产方式,它的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
JUST IN TIME。
12.36.全面质量管理
答案:是指企业的所有部门和全体员工,以提高和确保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和现代科学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建立一套科学的、严密的、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影响质量的全过程的各项因素,以优质的工作质量和经济的办法,系统的研究、生产和销售用户满意的产品。
13.32,母公司
答案:通过拥有其他公司股份而控制其经营活动的公司。
14.32,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是指通过法定程序向公众发行股票筹集资本、由有限责任股东组成的一种企业组织。
15.32.有限责任公司
答案:是指各股东对企业所负责任仅以出资额为限,一般由较少人数股东组成的公司,也称有限公司。
16.31,直接出口
答案:是指企业不通过中间机构,而是直接将产品卖到国外客户手中,就是直接出口。
17.31,间接出口
答案:是指国内生产企业将产品销售或委托给国内中间商,让他们代为出口销售的一种出口方式。
18.31.文化
答案:是指一个社会或群体的民族特征,风俗习惯,语言,宗教信仰,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科学技术,教育,艺术,社会结构等的总和。
19.32.德尔菲法
答案:是由美国兰德公司于20世纪4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预测技术。
将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做成问卷,通过几轮函询征求有关专家意见。
预测小组对专家的每一轮意见都进行汇总,作为参考资料再发给每位专家,供他们分析研究,提出新的见解。
这样经过几轮反复,,专家们的意见渐趋一致,结论的可靠性也越来越大。
20.32.政治风险
答案:是指国际企业在东道国进行生产和营销活动时,因东道国政府采取政治干预而面临的风险21.31.经营风险
答案:是指通货币值变化对国际企业未来收入的影响,即币值变化对未来销售、价格和成本的影响。
22.32.多元化战略
答案:是指企业通过兼并或自身开发的方式,扩大其技术、产品和服务项目的范围或领域,使企业获得发展。
23.31.横向一体化战略
答案:指的是把生产---营销链上处于同一阶段的单位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集团的战略。
24.34.许可证贸易
又称技术授权。
是企业将制造技术和工业产权作为商品作价转让;许可方与被许可方鉴定一项许可证协议,许可方在一定条件下,允许被许可方使用其发明的技术,商标,专用技术等。
25.35.跨文化意识
答案:跨文化意识指的是国际经营者对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有较深的理解和认识。
27 36.确定型决策
答案:是指决策者对未来的情况比较确定的了解,掌握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而且能够准确的了解决策的必然结果。
28 36.风险型决策
答案:是指决策者对未来的情况和决策可能产生的后果均无法肯定,决策执行后将面临几种情况,后果和可能。
29 生产过程
是输入与产出之间的转换功能,且受内部的和外部的反馈的影响,它是企业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