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电子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济南版)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认识生物(七上)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即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2.生物能生长发育(如黑豆苗不断长大)和繁殖后代(如小麦开花结果)。
3.生物具有遗传(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和变异(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现象。
4.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
5.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学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____提出问题___、 ____作出假设____ 、_____制定计划___ 、____实施计划_____、 ___得出结论_____、 _表达交流______。
三、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有:_调查法_______ 、____实验法____ 、___观察法_______ 、__测量法_______。
四、练习使用显微镜1.显微镜的构造(如右图)(1)能够放大物像的结构有 [①]和[④] (填序号)。
(2)[①]与[④]相比,最明显的区别是[④]有螺丝而[①]没有。
(3)当外界光线较暗时,应调节[ 10 ] 反光镜 ,选择凹面镜,或转动[ 7 ] 遮光器,选择较大光圈。
(4)能够使镜筒升降的结构有 9和11(填序号),其中升降幅度较大的是[ 9 ]粗准焦螺旋。
(5)调换物镜的结构是[ 3 ] 转换器。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cm左右处,略偏左侧,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升、转、看、调):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cm距离)。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放、压、降、看、升、看、调):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要点版
⋯⋯⋯⋯⋯⋯⋯⋯⋯⋯⋯⋯⋯⋯⋯⋯⋯⋯⋯⋯⋯⋯⋯最新资料介绍⋯⋯⋯⋯⋯⋯⋯⋯⋯⋯⋯⋯⋯⋯⋯⋯⋯⋯⋯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巧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色1、生物学: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被称作——绿色学科。
2、生物:拥有生命的物体。
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此刻已知生物约200 万种,此中动物约150 万种,植物约30 万种。
3、生物的基本特色:( 1)新陈代谢(生物的最基本特色)如:吃饭、喝水、呼吸、出汗、排尿。
( 2)生长发育:一粒种子萌生长成幼苗、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
( 3)生殖后辈:如蜻蜓点水、母鸡下蛋、植物开花结果。
( 4)遗传和变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变异)。
( 5)应激性:如朵朵葵花向太阳、害羞草的叶片遇到触动时会下垂。
( 6)适应并影响环境:神仙掌的叶子特化成刺(“适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影响”)、大树底下好纳凉(“影响”)。
再加一条(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1、生物圈:有生物生计的圈层。
范围:海平面向上约10 千米,向下约10 千米。
包含大气圈基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绝大多半生活在陆地以上和大海表面以下各约100 米的范围内。
生物生计的基本条件:如阳光、空气、水分、适合的温度、稳固的营养供应等。
2、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计、居住的场所。
如绿孔雀的栖息地是热带雨林,神仙掌的栖息地是荒漠。
栖息地的损坏或丧失是威迫生物生计的重点要素。
全世界人口数目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打劫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是损坏各样生物栖息地的重要要素之一。
第三节生物学的研究方法1、科学研究:研究生命的重要方法。
研究中按如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2、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定、拟订计划、实行计划、得出结论、表达沟通。
此中研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切合科学事实的假定。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复习教案
年级七年级学科生物制定日期课型复习课课题认识生命现象主备人执教人使用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
3、举例说出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4、准确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5、掌握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通过复习,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和归纳问题的能力情感、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认同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教学难点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教学方法自学质疑、合作探究、当堂达标知识链接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学探究方法及研究工具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旧知,做实铺垫(一检)3分钟课前准备:课件把一检问题展示出来课本、导学与训练、纠错本,红色笔提前准备好。
第二步,出示目标半分钟左右直接导入生齐读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1 巩固生物的基本特征和栖息地的基础知识2 攻克生物学探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的易错点3 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第三步,自主复习,合作探究第一环节:自主复习内容:复习课本2—19页内容时间10分钟要求:依据学案上的知识点,快速阅读课本,圈出重点知识,并且快速记忆。
导学问题:一.下列俗语分别描绘了生物的哪项基本特征:1、朵朵葵花向太阳2、大树底下好乘凉3、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4、千里之堤毁于蚁穴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6、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7、生物圈的范围(用文字表示)8、生物圈的范围(用数字表示)_9 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11、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由决定。
12、世界上自然增长率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一)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目标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了解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3. 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4.了解鼻、咽、喉的作用。
5.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6.意识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7.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资料分析,掌握呼吸道的作用。
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幻灯片及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呼吸系统的模型。
学生:查阅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1.新课引言通过思考生活常识,弄清婴儿第一声啼哭的科学道理。
2.创设问题情境提问生活常识,通过生活经验(婴儿啼哭)引出每一个人自生下来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地呼吸。
3.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3.1通过生活经验,试着说出人体呼吸系成统的组成。
3.2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试着说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3.3通过阅读课文和分析资料,掌握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4.进行资料分析,分组讨论呼吸道的作用5.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与讨论6.思考分析,鼻的作用及其内部结构是有限的等问题通过提示每段资料的内容,引导特点、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
学生从中找出相关信息。
6.1提问:鼻具有什么作用及内部结构特点,找到解释问题的突破。
6.2训练思维能力。
通过生活常识了解组织学生进行体验,了解到到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
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
7.交流所查阅到的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8.呼吸道的作用咽的作用组织学生表演,引导学生通过自进行角色扮演,说出自身的体会,通过身的体会,意识到边吃边说的危险自我教育,逐渐养成“食不言”的好习惯。
演示幻灯。
9.观察会厌软骨模型10.喉的作用提出问题:嘴巴是不是发声器官,了解喉是发声器官,知道应当注意保引导学生思考喉的作用。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教学内容: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的作用;咽和喉的作用;了解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
(完整word版)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生命现象植物: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2.生长发育,由小长大3.繁殖后代4.遗传变异,相似和差异5.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6.适应并影响环境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附:生物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二、生物的生活环境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海平面上下10千米绝大多数生物生存范围: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2.生物的生存基本条件: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3.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
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环境因素(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栖息地特征;人口数量剧增,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三、生物学探究方法1.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还是肉汤本身产生的?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微生物来自空气。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前提:提出有研究价值问题,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3)制定计划: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是关键,(探究计划包括方法、步骤,材料、器具)对照实验,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2.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四、生物学的研究工具1、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2、显微镜使用:1)对光:低倍镜(转换器)、大光圈(遮光器)、反光镜2)安放装片:压片夹、观察对象对准通光孔中心3)观察:①降镜筒(粗准焦螺旋、物镜接近装片2mm)、②升镜筒(左眼目镜,粗准焦螺旋、发现物象),③细准焦螺旋注意:①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旋转180°)。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欢迎进入生物科学的世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生物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物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2.难点:生物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生物现象,如蝴蝶的变态发育、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生物学原理。
2.知识讲解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学科,包括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发展、分类、遗传、进化等方面。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实验、调查、资料分析等。
3.案例分析以蝴蝶的变态发育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现象。
4.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植物生长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生物学的研究过程。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生物学现象。
强调生物学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学现象。
6.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其生物学原理。
下一节课分享观察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有趣的生物现象,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课后作业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现象,培养他们的生物素养。
第二课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培养学生运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难点:运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第三课生物的分类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依据。
2.培养学生运用分类方法识别生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依据。
2.难点:运用分类方法识别生物。
第四课生物的遗传与进化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遗传和进化的基本概念。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5篇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5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1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教学目标:1、说明植物嫁接的基本方法与原理。
2、概述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3、举例说明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4、解释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区别。
5、分析、应用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教学重点:1、概述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2、举例说明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3、解释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区别。
4、分析、应用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教学难点:1、说明植物嫁接的基本方法与原理。
2、分析、应用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第一课时一、本单元知识网络第14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1、生殖的概念、意义、方式概念:生物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后代的现象意义:维持生物物种(种族)的不断延续概念: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无性生殖出芽生殖:酵母菌等( 不是指植物的“芽” )主要方式营养生殖:植物营养器官的嫁接、扦插、压条等方式组织培养:利用植物组织、细胞在无菌培养基上培养下一代有性生殖概念:一般是由亲代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下一代2、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果皮子房壁种皮珠被子房种子胚珠胚受精卵果实3、果实和种子的传播:以相关的结构适应着各自的传播方式。
依靠风力:蒲公英果实具有伞状的毛依靠水力:椰子树果实漂浮在水面上依靠动物与人的运动:苍耳果实表面有钩刺依靠自身的弹力:豌豆果实开裂时,果皮向内蜷缩,将种子弹射出去第15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遗传的概念、意义、物质基础概念: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也就是下代与上代性状的相似性意义:保持物种的基本稳定,使物种不断进化发展主要遗传物质:DNA。
(完整)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的定义: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生物生物的分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是什么?即生物的基本特征(1)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2)生长发育,由小长大。
(3)繁殖后代(4)遗传变异(5)具有应激性:能对各种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6)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举例:①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因此,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通常都和其生存的环境相适应。
例如:干旱、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②生物生存也能影响环境。
如:蚯蚓钻穴和取食,土变松、肥沃、清洁环境。
“大树底下好乘凉”。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1.什么叫生物圈?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生物圈。
2.生物圈的组成部分:地球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3、生物圈的范围:海平面以下约 10 千米和海平面以上约 10 千米。
4.影响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有哪些?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5.什么叫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
6.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7.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及不合理的利用是破坏各种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节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一.示例:巴斯德实验:1.巴斯德:法国生物学家,微生物学之父2.提出问题:使肉汤变酸的微生物是肉汤本身产生的还是从空气中进入肉汤的?3.作出假设: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4.试验成功的关键:曲颈瓶5.设计曲颈瓶的妙处:空气可以进瓶中,但微生物会沉积而无法进瓶中 6..结论:肉汤变酸是由于空气中的微生物引起的 7. 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巴斯德应注意:设计对照实验,控制变量。
8.巴斯德实验变量是有无微生物的进入 9.在实验中排除的最重要的无关因素是:空气 10.对照试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 11.变量: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二、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探究成功的前提: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等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放大一个正方形,放大100倍,放大的是边长,边长被放大100倍,面积放大10000倍2.显微镜的目镜:无螺丝,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有螺丝,越长放大倍数越大3.显微镜的反光镜:分为两面,一面是凹面镜,一面是平面镜显微镜调节光线的方法:①调节光圈大小②调节反光镜。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重点知识梳理
七年级重点知识梳理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1、生物的分类?P4(植物、动物、微生物)2、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5(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繁殖后代、遗传变异、应激性、适应并影响环境)3、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新陈代谢)第二节:1、生物圈的范围是什么?(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水圈.海平面上、下各约10千米)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生活的范围?(陆地以上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2、生物圈具备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有哪些?P6(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3、栖息地的概念?P7(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4、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5、破坏生物各种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什么?(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第三节:1、曲颈瓶试验是谁设计的?(巴斯德法国)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什么?P11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3、科学探究的前提是什么?(提出问题,作出假设)4、科学探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制定计划)5、常用的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哪些?P11 (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测量法)6、生物试验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哪两个原则?(单一变量、对照试验)第四节:1、课本15页图1.1-10 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及各结构的功能2、显微镜规律十三条1.显微镜最主要的结构目镜和物镜,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2.目镜越短,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3.视野的明暗靠遮光器和反光镜的调节。
4.使视野变亮,光线变强,应选用大光圈,凹面镜,要使视野变暗,则使用小光圈,平面镜5.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变化情况为:观察范围变小,物象变大,视野变暗。
由高倍镜转到低倍镜,变化情况则相反。
6.往哪移问题:目标在哪就往哪移7.目镜、物镜、玻片上的异物问题,不在二者上就在第三者上8.倒像问题:在玻片上写“b”,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q”(方法是旋转180度)9.观察时,目镜、物镜、通光孔必须在一条直线上,否则看不到明亮的视野10.观察时,看到了物象,但物象模糊,应调节的是什么?(细准焦螺旋)11.镜筒上升时,注视(目镜),镜筒下降时,注视(物镜)(侧面水平方向注视)12.观察时,必须先用低倍物镜,先找到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再换成高倍镜观察13.对光时,用的是低倍物镜第二章:观察生物结构:第一节:1、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细胞2、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人口腔上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擦、滴、撕(取)、展、盖、染擦、滴、刮(取)、涂、盖、染3、“滴”时,动物细胞滴_生理盐水,植物细胞滴清水P244、盖盖玻片的方法?为什么要这么做?P2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5篇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5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1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教学目标:1、说明植物嫁接的基本方法与原理。
2、概述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3、举例说明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4、解释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区别。
5、分析、应用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教学重点:1、概述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2、举例说明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3、解释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区别。
4、分析、应用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教学难点:1、说明植物嫁接的基本方法与原理。
2、分析、应用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第一课时一、本单元知识网络第14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1、生殖的概念、意义、方式概念:生物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后代的现象意义:维持生物物种(种族)的不断延续概念: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无性生殖出芽生殖:酵母菌等( 不是指植物的“芽” )主要方式营养生殖:植物营养器官的嫁接、扦插、压条等方式组织培养:利用植物组织、细胞在无菌培养基上培养下一代有性生殖概念:一般是由亲代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下一代2、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果皮子房壁种皮珠被子房种子胚珠胚受精卵果实3、果实和种子的传播:以相关的结构适应着各自的传播方式。
依靠风力:蒲公英果实具有伞状的毛依靠水力:椰子树果实漂浮在水面上依靠动物与人的运动:苍耳果实表面有钩刺依靠自身的弹力:豌豆果实开裂时,果皮向内蜷缩,将种子弹射出去第15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遗传的概念、意义、物质基础概念: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也就是下代与上代性状的相似性意义:保持物种的基本稳定,使物种不断进化发展主要遗传物质:DNA。
(完整word)七年级生物上册(济南版)知识点归纳,文档
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植物的呼吸作用1.实验: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P60-61实验步骤 2 说了然萌发的黄豆种子能产生热量,步骤3说了然萌发的黄豆种子耗资氧气,步骤 4 说明萌发的黄豆种子能产生二氧化碳。
2.呼吸作用的看法: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积蓄的释放出来,供应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3.写出呼吸作用的反响式:有机物(积蓄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 水 + 能量 .4.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局部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取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能缺少的动力,一局部转变成热量发散出去。
二、呼吸作用的应用1.农作物的田间松土和及时排涝,有益于根的呼吸作用。
2.储藏粮食水果时要降低呼吸作用。
3.外界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外界条件影响措施温度随温度高升而加强,过高又减弱积蓄蔬菜、水果、粮食时保持_低温 ___水分随植物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强粮食在入仓以前必然要__晒干 _____氧气在必然浓度内随氧的浓度增加而积蓄水果、蔬菜时降低含氧量〔如加强充加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大时,碰到控制充加二氧化碳延长水果、蔬菜的积蓄时间三、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与差异差异联系场所原料条件产物能量制造有机光合作二氧化有机物,叶绿体光下物,积蓄能用碳、水氧气呼吸作用与光量合作用是相互有机分解有机呼吸作有光无二氧化依存的关系线粒体物,氧物,释放能用光均可碳,水气量第五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绿色的“能量转变器〞1.地球上所有生物能量的最后本源是太阳能,绿色植物起着能量转变的作用。
2.绿色植物为生物供应食品和能量。
绿色植物能够吸取太阳光能,经过光合作用作用将它转变成积蓄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最根本和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二、自动的“空气净化器〞1.绿色植物有助于保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经过光合作用,不断耗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保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完整版)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最完整版)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一、生物:具有生命的物体。
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现在已知生物约200万种生命现象这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后代、遗传与变异、应激性、适应性并影响环境等。
①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即病毒没有细胞结构)②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叫做应激性。
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等。
③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二、1、生物圈: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包括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生活的环境。
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
范围:海平面上下各10千米。
但绝大多数生物都生活在海平面上下各100米范围内。
)2、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
栖息地的类型由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
3、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破坏栖息地的重要因素: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和不合理利用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稳定的营养供给、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
三、1、巴斯德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既实验变量,用以设计对照实验,成功之处在于设计了曲颈瓶(阻挡细菌侵入)。
巴斯德的实验证明了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2 、巴斯德提出的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肉汤本身还是空气?做出的假设: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来自于空气。
巴斯德成功的关键是设计了曲颈瓶。
曲颈瓶的妙处是既保证了空气进入也阻挡了微生物的进入巴斯德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杀死肉汤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本实验的变量是微生物的有无,实验组是曲颈瓶,对照组是直颈瓶。
)2、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为探究成功的关键,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一般为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获得普遍的规律。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七年级生物学科七年级生物备课1、当前学生学习状况分析本学期,初一的新生是没有经过考试就进来的,到目前为止本人对学生的情况不是十分了解。
本人承担七年级3个班级的生物学教学任务,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济南版生物学新教材。
新课程,新教材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学校在全面抓教育教学质量的理念给于我教好学生以强大的自信心,加上大多数学生对生物怀有浓厚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生物教具为生物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2、本学期课程内容分析本册包括2个单元7章,23节内容(其中第二单元第4章只有1节内容)。
第一单元《认识生物》包括了“生物课程内容标准”中的第2个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所要求的全部内容以及第1个主题“科学探究”和第3个主题“生物与环境”的部分内容。
本单元的内容安排考虑到学生是刚开始学习生物学,要让学生初步树立什么是生物的概念,初步学会探索生命奥秘大致过程的科学方法;初步认识生物体的结构概况,以及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
为后面《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动物》、《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和《生物圈中的人》等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涵盖了“生物课程内容标准”中第4个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6个主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全部内容以及第8个主题“生物的多样性”中的大部分内容。
本单元的内容安排充分体现了“人与生物圈”的主题思想,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主线。
从具体内容看,每一节的内容就是一个小的知识单元。
节以下的标题(四级标题)就是具体的知识点。
在每一节和具体知识点的引言部分,都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命现象或生活经验或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把学生带入问题情景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好本知识点的信心。
然后,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如“观察与思考”或“分析与讨论”或“实验”等)探索有关生命现象及其规律,从而得出结论。
七年级上册生物1.1.1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济南版)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如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点,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研究方法和分类原则。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生物的奥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列举身边的生物,并描述它们的基本特征,要求不少于5个生物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形成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4.通过对生物基本特征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培养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意识。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生物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结合实验、观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生命现象植物: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2.生长发育,由小长大如:黑豆幼苗不断长大;小狐狸长成大狐狸。
3.繁殖后代如:母鸡产卵;母猫生小猫;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4.遗传变异,相似和差异遗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小猫的毛色和母猫的毛色相同。
变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一树结果,酸甜各异;小猫的毛色与母猫的毛色各不相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5.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葵花朵朵向太阳;植物的根向地生长;壁虎逃命时掉尾巴;6.适应并影响环境生物适应环境:仙人掌的叶变成刺;茎肥厚多汁;睡莲的根和茎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鸭的趾尖长有皮肤构成的蹼;猫头鹰的脚长有钩爪;啄木鸟长有尖嘴;北极狐的耳朵短小,沙漠狐的耳朵长大。
生物影响环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大树底下好乘凉;蚯蚓对土壤的翻耕;细菌分解枯枝落叶;植物光合作用是大气中的氧含量增加,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地衣加速岩石的风化。
环境影响生物:(阳光)兰花春天开花,荷花夏天开花,菊花秋天开花,梅花冬天开花;(温度)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春来江水绿如蓝(绿,指藻类植物);春江水暖鸭先知;秋季大雁南飞;(水分)雨露滋润禾苗壮;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空气)水淹没的种子不会发芽;(土壤)肥沃土地上的植物生长质量好,贫瘠土地上的植物生长质量差。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附:生物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二、生物的生活环境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海平面上下各10千米绝大多数生物生存范围: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2.生物的生存基本条件: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3.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
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环境因素(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栖息地特征;人口数量剧增,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三、生物学探究方法1.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还是肉汤本身产生的?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微生物来自空气。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探究成功的前提:提出有()的问题,作出()的假设3)制定计划:()计划是关键,探究计划包括(方法、步骤,材料、器具)通常设置(),探究实验中的单一(),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2.探究方法:()、()、()、()四、生物学的研究工具1、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2、显微镜使用:1)对光:四转:一转(),使镜筒上升;二转(),使()对准通光孔;三转(),用( )对准通光孔;四转( ),直到出现一个( )的视野。
▲注意:切勿将直射的阳光作为光源。
2)安放装片:压片夹压住装片、观察对象对准( )3)观察:①降镜筒(从( )注视物镜,双手同时转动( )、物镜接近装片( )处停止。
)②升镜筒(左眼注视( ),同时反方向转动( )、发现物象),③( ),使物像更清晰。
▲注意:①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 )。
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②( )╳(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③低倍物镜看到的物像:(细胞数目多,细胞体积大,视野亮;高倍物镜看到的物像:( 细胞数目少,细胞体积大,视野暗);先用( 低倍镜)观察,再用( 高倍镜)观察;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的方法:(物像在哪里,玻片就往哪里移。
)④视野中污点的判断:转动( 目镜),污点移动,说明污点在( 目镜)上;转动( 物镜),污点移动,说明污点在( 物镜)上;转动目镜和物镜污点都不动,说明污点在( 玻片)上。
⑤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越远,放大的倍数越小;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越近,放大的倍数越大。
4)整理和存放3、其他研究工具刀片、放大镜、烧杯、酒精灯、滴管、试管、培养皿、镊子、载玻片第二单元认识生物结构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是生物(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必须认识细胞的结构图,课本29页1、植物细胞:( )、( )、( )、( )、( )、( )、( )动物细胞:( )、( )、( )、( )植物细胞具有而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有:( )、( )、( )。
2、功能:7①细胞质:不停流动,( )。
②细胞核:含有( ),能( )。
(细胞生命活动受( )控制)③叶绿体:( ),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 )、( )④细胞壁:( )⑤细胞膜:保护和( )细胞。
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上,不易被观察到。
(如果汤汁、洗菜水变色,首先被破坏的是( ),叶绿体叶绿素才会溶出)⑥线粒体:( ),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⑦液泡:内含( ),溶解多种物质(西瓜汁,番茄汁是什么,存在的位置)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制作步骤:( )(纱布)、( )(清水)、()、展(薄而透明)、盖(一侧,缓缓,防气泡)、染(碘液,滴一侧,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浸润标本全部)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擦、滴(生理盐水0.9%)、取(牙签)、涂(薄而透明)、盖、染(碘液)。
二、细胞分裂分化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分裂过程: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结果: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裂和生长使生物体由小长大2、细胞分化(遗传物质作用)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把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构成的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结果: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构成复杂生物体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3、植物的主要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动物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4、癌细胞:不断分裂不分化三、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结构层次:植物体: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动物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动物体植物体与动物体的区别在于植物体没有系统。
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①根、②茎、③叶(属于营养器官)④花、⑤果实、⑥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3、哺乳动物八大系统呼吸、运动、消化、循环、泌尿、神经、内分泌、生殖系统附:4、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单细胞,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一个细胞的生物体,能独立生活,有一切生命活动。
细胞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1、孢子植物(依靠孢子繁殖)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单细胞,多细胞无根、茎、叶的分化。
常见的藻类植物:石花菜、小球藻、硅藻、海带、水绵、衣藻、紫菜。
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一般具茎、叶,根为假根(固着)。
常见的苔藓植物:葫芦藓、墙藓、地钱。
蕨类植物:大都生活中潮湿环境中,具根、茎、叶分化,有输导组织。
常见蕨类植物:肾蕨、满江红、桫椤、卷柏。
2、种子植物(依靠种子繁殖)有发达输导组织,是种子植物能够适应陆生生活的重要原因。
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没有果实和花。
常见的裸子植物:松、杉、柏、银杏、苏铁等。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又叫绿色开花植物。
常见的被子植物:桃、大豆、水稻、玫瑰等等。
二、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1、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过程影响因素: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状况①光照强度强,蒸腾作用强②环境温度高,蒸腾作-强③空气湿度小,蒸腾作用强④空气流动快,蒸腾作用强。
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叶部位:气孔(蒸腾失水门户、气体交换的通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进出也通过气孔。
)植物水分2个去向:蒸腾失水(大部分)、组成植物体和维持生理过程(1~5%)2、叶片结构:表皮:保护组织,上、下表皮,只有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成对围成气孔)叶肉:营养组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含有叶绿体叶脉: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木质部内有导管,从下往上运输水和无机盐;韧皮部内有筛管,从上往下运输有机物。
)意义:①促进根吸收水②促进水和无机盐运输到茎叶③散热④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天竺葵的实验p54-55的实验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遮光(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形成对照),对照遮光的部位和不遮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把叶片放进酒精中隔水加热,叶绿素易溶于酒精,叶片黄白色,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清洗→观察。
现象:(已知淀粉遇碘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结论:①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有机物),②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光照。
2、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其中),同时释放出氧气,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公式:①场所:叶绿体(叶绿素必须在光下才能合成),植物体绿色的部分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②原料:二氧化碳、水③条件:光(光是外在必要条件,叶绿体是内在必要条件。
)④产物:有机物、氧气⑤能量:贮存能量⑥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⑦过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⑧应用: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光的充分利用),通风、延长光照时间、补充CO2、增加昼夜温差。
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植物增重的来源都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A、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即P65 能量转化器两个层次)。
B、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C、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四、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1、概念:细胞内有机物在氧气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储存在有机物中)能量,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①场所:所有的活细胞(主要是指线粒体)③原料:有机物和氧气④条件:有光无光皆可⑤产物:二氧化碳和水⑥能量:释放能量⑥过程: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⑦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⑧应用:促进呼吸作用:农田排涝、田间松土抑制呼吸作用:降低温度(低温储存)、减少含水量(晾晒粮食)、降低氧气浓度(保鲜膜保鲜袋)、增大二氧化碳浓度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