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与动物的协同进化
试述物种间的协同进化及其生物学意义

试述物种间的协同进化及其生物学意义嗨,伙计们!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物种间的协同进化及其生物学意义。
你们知道吗,这个话题可是关于大自然的奥秘哦!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谜团吧!咱们来聊聊什么是协同进化。
协同进化是指在自然界中,不同物种之间通过互相合作、互相影响,共同适应环境,从而实现共同进化的过程。
这就像是一场大型的团队合作游戏,每个物种都是游戏中的一员,它们相互协作,共同进步。
那么,协同进化有哪些生物学意义呢?咱们先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有一天,森林里的猴子和长颈鹿发现了一棵高高的树上有个好吃的果子。
但是,它们都够不着。
这时,猴子想出了一个主意:它可以爬到树上,把果子摘下来分给长颈鹿吃。
这样一来,猴子和长颈鹿都能吃到美味的果子。
而对于树上的鸟儿来说,猴子和长颈鹿的存在也有助于它们觅食。
所以,这是一个三方共赢的例子。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协同进化可以帮助物种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生存和繁衍的机会。
通过互相合作、互相影响,物种可以共同应对外部压力,实现共同进化。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例子。
在海洋里,有一种叫做“清洁虾”的小动物。
它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清理海底的垃圾。
当它们遇到垃圾时,会用它们的钳子把垃圾夹起来,然后扔到一边。
这样一来,海底的环境就会变得更加干净整洁。
而对于清洁虾来说,这种行为也有助于它们找到食物。
所以,这又是一个三方共赢的例子。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协同进化还可以帮助物种维持生态平衡。
通过各自的努力,物种可以共同维护生态环境的健康,使得整个生态系统更加和谐。
物种间的协同进化是一种非常神奇的现象。
它让不同物种能够相互合作、相互影响,共同适应环境,实现共同进化。
这种现象不仅有助于提高物种的生存和繁衍机会,还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
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这种现象,保护好我们的大自然哦!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喜欢这个话题。
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或者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哦!下次见!。
生物协同进化的例子

生物协同进化:例子及其意义生物协同进化是自然界的一种重要现象,指两个或多个物种发生互利共生关系,进而互相影响、共同进化的现象。
以下是几个著名的生物协同进化的例子。
1. 花与昆虫的协同进化 - 花粉传播方式的变化花需要昆虫来传播花粉并授粉,而昆虫也需要花从中取得食物和栖息处。
因此,花和昆虫发生了紧密的共生关系。
在进化过程中,有些花的花粉很难掉落,这时某些昆虫利用咬花柄的方式来得到食物和空间。
为了避免将花粉浪费掉,一些花就开始改变自身的形态和颜色以及某些特质,来吸引咬花柄昆虫的注意,从而实现花粉传播。
这样,花与昆虫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进化就开始了。
2. 鸟与树的协同进化 - 树种子的传播方式的变化有些树的种子很难破土而出,因此需要鸟类来帮助种子传播。
有些鸟类会选择性地啄食那些尚未熟透的种子,并将熟透的种子吃掉后再排泄出来。
树就开始改变种子的形态和颜色,使得鸟类更容易发现和选择正好熟透的种子。
在这个进化过程中,树和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进化也开始了。
3. 蚂蚁与植物的协同进化 - 植物的保护机制变化有些植物会依靠蚂蚁来保护自己不受食草动物的侵害,而蚂蚁也会在这些植物周围建立起自己的栖息地。
植物就会开始改变自身的形态和释放某些化学物质来吸引蚂蚁,并为蚂蚁提供食物和栖息处,以换取蚂蚁的保护。
在这个共生关系中,蚂蚁和植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进化也发生了。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生物协同进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这些协同进化的关系不仅对自然和环境产生着积极作用,也为人类提供了很多重要的资源和知识。
因此,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这些生物协同进化的关系,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进可持续发展。
动物和植物的协同进化机制研究

动物和植物的协同进化机制研究动物和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的相互作用是生态系统健康运转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这些相互作用中,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机制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的。
在协同进化之中,一种生物种群的进化会影响到与其相互作用的另一种生物种群,同时另一种生物种群的进化也会影响第一种生物种群,从而形成一种共同进化的关系。
这种协同进化机制被认为是生物演化中一种主要的动力之一。
在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有很多例子可以体现出协同进化机制的重要性。
例如,许多鸟类和昆虫会从植物中获得食物或庇护,并为植物作为传粉者或保护者。
通过这种相互作用,动物和植物的进化不断地相互影响,形成具有协同进化特征的生态系统。
在研究动物和植物的协同进化机制时,有几个重要的方面需要考虑。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会影响动物和植物的进化。
一些重要的因素包括物理环境、食物利用、竞争和环境变化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动物和植物的形态、行为、生长和繁殖等方面,从而形成适应性进化。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动物和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类型和方式。
这些相互作用可能包括食物链、共生关系、敌对关系等。
不同类型的相互作用会导致不同的进化效应,对协同进化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第三,我们需要考虑动物和植物进化的时间尺度。
动物和植物的进化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通常需要数百万年的时间才能发生显著的变化。
因此,在研究动物和植物的协同进化机制时,我们需要考虑演化时间的影响,以便更准确地解释和预测进化的结果。
最后,我们需要考虑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在研究动物和植物的协同进化机制时,可以使用传统的农田观察、实验室实验、遗传分析和数学模型等方法。
此外,现代生物学的高通量技术也为我们研究协同进化机制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总的来说,动物和植物的相互作用是生态系统健康运转的关键因素之一,协同进化机制是这种相互作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动物和植物的协同进化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同时也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试述物种间的协同进化及其生物学意义

试述物种间的协同进化及其生物学意义在大自然的舞台上,物种间的协同进化就像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舞蹈表演,真的是让人看得目不暇接。
想象一下,蚂蚁和蚜虫之间的关系,简直就像是一对老搭档。
蚜虫给蚂蚁提供美味的蜜露,而蚂蚁则负责保护这些小家伙免受天敌的侵害。
就好像朋友间互帮互助的关系,一边给一边拿,谁都不吃亏。
这种合作,真是让人觉得,哎呀,友谊的力量果然无穷无尽!再说说花和授粉昆虫的故事。
花朵为了吸引昆虫,绞尽脑汁地想出各种各样的花香和色彩,就像是在举办一场盛大的派对。
而这些昆虫,嘿,他们可乐意来了,专心致志地为花朵传递花粉,顺便享用花蜜。
没错,这就是合作的妙处。
花和昆虫之间的关系,简直是天作之合,互利共赢,互相成就。
协同进化还有个很有趣的地方,那就是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的较量。
想象一下,猎豹在草原上疾驰,追赶着它的猎物。
猎物们为了生存,学会了更加机敏,更加快速的逃跑。
而猎豹也得不断提高自己的捕猎技巧。
这就像是“你追我赶”的游戏,双方都在为生存而拼搏。
这种竞争关系,虽然有些残酷,但也在推动着物种的进化,促进着生态平衡。
说到生态平衡,其实这也是协同进化的生物学意义之一。
大自然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里面每个物种都是重要的一环。
如果某个物种消失了,其他物种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这就像是搭积木,少了一块,整个塔都可能会倒。
通过协同进化,各种物种的相互依赖关系让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就像是一个大家庭,谁都离不开谁,和谐共处才能共同发展。
这其中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地方,那就是人类。
嘿,人类可真是个奇葩,既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又常常在改变它。
我们在种植作物的时候,往往会吸引一些特定的昆虫来帮助授粉,这也是一种协同进化的体现。
我们想吃到美味的水果,而昆虫们也乐得有吃有喝。
哎呀,这种相互作用简直就像是美味的双赢大餐。
不过,面对这些合作的关系,人类的活动有时候却让它们变得脆弱。
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都是让生态平衡受到威胁的“黑手”。
想想那些曾经丰富的生态系统,如今却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日渐消失。
协同进化名词解释

协同进化名词解释协同进化是指一种进化现象,其中两个或多个物种或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它们共同适应并相互影响彼此的进化。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
在这种相互作用的背景下,物种可能通过与其他物种合作,以促进其自身的适应性进化。
这种相互合作的进化现象被称为协同进化。
协同进化可以出现在很多不同的生物群体中,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它可以涉及多种方式的相互作用,如共生、互惠主义、合作捕食和合作繁殖等。
共生是协同进化的一种形式,其中两个或多个物种共同生活,并从彼此之间的关系中获益。
共生关系可以分为互利共生和寄生共生。
互利共生是指两个物种相互合作,互相获益,如马和牛共同放牧,马通过提供保护来保护牛,牛则通过消食牛的粪便来提供马所需的营养。
寄生共生是指一种生物体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上,并从中获益,而宿主物种则遭受损失。
互惠主义是另一种协同进化的形式,它指的是两个物种之间的合作关系,其中彼此之间都能获益。
这种合作通常以相互交换有价值的资源或服务为基础。
例如,蜜蜂从花朵中收集花蜜,同时也帮助传粉,这使得花朵能够进行繁殖。
合作捕食是指在捕猎过程中多个个体或物种的合作,以提高捕猎的成功率。
例如,狮子群通过协同行动捕杀大型猎物,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特殊技能和角色进行协作,从而获得较高的捕猎成功率。
合作繁殖是指在繁殖过程中两个或多个个体合作,以提高繁殖的成功率。
这种合作可以出现在同一物种的个体之间,也可以出现在不同物种之间。
例如,一些鸟类会形成合作性繁殖群体,其中一对成年鸟和其他非繁殖的鸟类合作共同为幼鸟提供食物和保护。
综上所述,协同进化是指不同个体或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合作,促使它们适应环境,并相互影响彼此的进化的进化现象。
通过这种相互合作和互利共生的方式,物种能够在生态系统中共同繁衍和生存。
协同进化概念高中生物

协同进化概念高中生物
高中的小伙伴们,咱们今天来聊聊协同进化这个有趣的概念。
啥是协同进化呢?这就好比两个好朋友,一起进步,一起变得更厉害。
比如说,花朵为了吸引蜜蜂来传播花粉,变得越来越艳丽,越来越香;而蜜蜂呢,为了能更好地采蜜,它的飞行能力、嗅觉也不断进化。
它们相互影响,共同成长,这就是协同进化。
协同进化在生物界那可是无处不在。
就像草原上的狼和兔子,狼为了能抓到跑得更快的兔子,自己的速度、耐力不断提升;兔子呢,为了不被狼抓住,跑得也越来越快,反应也更加敏捷。
这难道不像一场永不停歇的竞赛吗?
再想想啄木鸟和树木。
啄木鸟为了能吃到藏在树干里的虫子,嘴巴变得又尖又硬,爪子也更有力;而树木呢,为了不被啄木鸟啄得千疮百孔,树皮也变得更厚实。
它们之间的这种“斗争”,不也是协同进化的体现吗?
还有寄生生物和寄主之间,也是协同进化的典型例子。
比如蛔虫寄生在人体内,人体会产生各种免疫反应来对抗蛔虫;蛔虫呢,也会想办法躲避人体的免疫系统,不断改变自己。
这不就是一场悄无声息的“战争”吗?
那协同进化对生物的意义可大了去了!它让生物更加适应环境,让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如果没有协同进化,生物世界该多么单调和脆弱啊!
咱们在学习协同进化的时候,可不能死记硬背,得结合实际例子去理解。
比如想想我们身边的动植物,它们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这样的协同进化关系呢?多思考,多观察,才能真正掌握这个概念。
小伙伴们,难道你们不想深入了解这个神奇的生物现象吗?难道不想通过它更好地理解生物世界的奥秘吗?相信只要用心去感受,协同进化这个概念一定会变得清晰又有趣!。
协同进化的情况范文

协同进化的情况范文
协同进化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在相互作用中发生相互影响和适应变化的过程。
这种进化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生态系统中,包括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协同进化的最常见的例子之一是共生关系,其中不同的生物体之间彼此利用并从对方的存在中获得好处。
一种很典型的协同进化现象是蝴蝶和花朵之间的相互关系。
许多蝴蝶通过与花朵进行交叉授粉而获得花蜜作为食物源。
花朵则通过吸引蝴蝶等传粉媒介来实现繁殖。
由于花朵的颜色和形状可以吸引不同种类的蝴蝶,所以这种协同进化过程导致了蝴蝶和花朵之间的适应性演化。
还有许多其他的例子可以展示协同进化的情况。
比如,寄生虫和宿主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常见的协同进化的例子。
寄生虫通过寄生在宿主体上来获取营养和繁殖的机会,而宿主体则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来发展出对抗寄生虫的机制。
这种协同进化过程导致了宿主体对寄生虫的抵抗能力的不断提高,而寄生虫则通过改变自身的特性来适应新的宿主体。
协同进化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环境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断变化而发展。
这种进化过程有助于物种的适应性演化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然而,当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无法平衡时,协同进化可能会被打破,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总之,协同进化是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和适应变化的一种进化形式。
它是生态系统维持和进化的重要机制之一、了解协同进化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动植物的协同进化初中生物中考复习要点归纳

动植物的协同进化初中生物中考复习要点归纳动植物的协同进化是指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动物和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这种协同进化体现了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合作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在初中生物中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动植物的协同进化是重要的一部分。
下面是对初中生物中考复习要点的归纳。
一、共生与寄生1. 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生物种类之间的一种关系形式,能够产生互利互惠的效果。
其中包括互助共生和双向共生两种类型。
2. 互助共生是两种生物种类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依赖的关系,如蚂蚁和蚜虫之间的关系,蚂蚁提供食物保护蚜虫,蚜虫则为蚂蚁提供甘露。
3. 双向共生是两种生物种类之间相互合作,双方互相依赖,如蜜蜂和花的关系,花提供蜜蜂花蜜和花粉,蜜蜂帮助传播花粉。
4. 寄生是指寄生者(寄生虫)通过依附在寄主(动植物)身上获取养分和繁殖的行为。
寄生关系对寄主是一种损害,寄生虫则通过寄主的身体得到利益。
二、适应进化1. 动植物通过长期演化适应了不同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
适应进化表现为结构适应、生理适应和行为适应。
2. 结构适应是指动植物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以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如鸟类的翅膀、鱼类的鳃等。
3. 生理适应是指动植物在体内产生一些适应变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如植物对干旱环境的抗旱生理反应。
4. 行为适应是指动物针对特定环境条件改变它们的行为方式,以适应环境要求,如鸟类的迁徙、昆虫的蜕皮行为等。
三、植物的伪装和互利共生1. 植物通过伪装的方式来逃避捕食者的攻击,如花朵和树叶模仿其他物体的颜色、形状和纹理。
2. 植物还通过互利共生的方式与其他生物形成共生关系,如蚂蚁与植物之间的关系,蚂蚁在植物上筑巢,保护植物并获得食物。
四、植物的传粉途径和动物的取食适应1. 植物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传粉,包括风媒、昆虫媒介和鸟类媒介等。
不同的植物利用不同的途径吸引传粉媒介来完成传粉。
2. 动物的取食适应是指动物通过长期演化,适应了自己的获取食物的方式,如长颈鹿长颈适应吃树叶、猫科动物的利爪适应抓捕猎物等。
动植物的协同进化与相互关系

动植物的协同进化与相互关系动物与植物在漫长的生态进化中,形成了一种密切的相互关系。
动植物协同进化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之间,在长期的相互作用和适应过程中,相互产生适应性的进化调节和变化。
本文将探讨动植物的协同进化以及它们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
一、共生关系共生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们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相互依存、互利共生。
共生分为互惠共生和寄生共生。
互惠共生指的是两个物种在相互关系中双方均得益的情况,例如一些昆虫对于花朵进行授粉传播,同时获得花蜜等营养物质。
而寄生共生则是一方依赖于另一方的过程,例如寄生植物依附在其他植物上吸取养分。
二、拟态关系拟态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之间的相似性,可能在形态、颜色、行为习性等方面表现出相似之处。
拟态关系的形成有利于动物在生态环境中获得伪装、警告、拟态迷惑等优势。
例如一些动物的花纹与生长环境中的物体相似,以便将自己融入环境中,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
三、食物链与食物网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链式排列,食物网则是由多个食物链构成的生物群落中的食物关系网络。
动植物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建立起复杂的相互关系。
植物提供养分和能量作为食物供给消费者,而消费者则通过摄取植物来获取能量和养分,之后作为食物链下一级的消费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建立使得动植物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
四、共生关系与生态系统平衡维持动植物共生关系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共生关系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持,通过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和资源共享,使得不同物种能够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共存。
另一方面,共生关系还能够促进物种的进化,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调节,使得物种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并进化出适应性特征。
五、动植物相互关系的研究与应用研究动植物相互关系对于生态学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深入了解动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
例如通过研究植物与传粉昆虫的关系,可以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保护传粉昆虫的生存环境,进而维护植物的繁育和繁衍。
协同进化的方式

协同进化的方式协同进化(coevolution)是一种生物演化的方式,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彼此的性状或特征相互影响并同时演化。
这种进化方式在自然界的许多生态系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观察和研究。
协同进化是一种相互促进的进化模式。
在协同进化中,物种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竞争、互利共生、捕食与被捕食等多种形式。
与单一物种内部进化不同的是,协同进化考虑了多个物种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这些相互作用可以导致物种之间的相互适应,促使彼此的特征进化以适应环境中的变化。
协同进化的一个典型例子是植食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相互适应。
植食动物以植物为食,而植物则依赖于植食动物的传播花粉或种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进化出适应性特征,例如产生有毒物质以抵御植食动物的吃食。
而植食动物则进化出对这些毒素有耐受力的特征,以继续获取食物。
这种相互适应的演化过程推动了植物和植食动物的共同进化。
在协同进化中,存在一种“逆向协同进化”的现象,即一种物种的进化会导致另一种物种的进化。
例如,寄生昆虫和宿主昆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逆向协同进化的一个例子。
寄生昆虫会进化出更有效的寄生方式,而宿主昆虫则会进化出对寄生昆虫的抵抗力。
这种相互作用的演化过程将不断引发双方特征的改变。
协同进化不仅仅发生在生物之间,也可以在其他领域观察到。
例如,人类与技术之间的进化也是一种协同进化的过程。
人类对技术的需求推动了技术的创新与进步,而技术的发展也改变了人类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这种相互因果的进化过程促进了人类与技术共同进步。
要推动协同进化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关注潜在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从而更好地了解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另一方面,也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与资源,以促进物种之间相互适应的进化。
只有在持续的相互作用与优化的环境下,协同进化才能够实现并推动生物系统的进化与发展。
综上所述,协同进化是一种生物演化的重要方式,通过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彼此特征的演化。
这种进化方式不仅存在于生物界,也可以在其他领域中观察到。
动植物协同进化

动植物协同进化人们常慨叹自然界花的绚丽,果的香甜,要知道它们即非上帝的杰作,也不是偶然的产物,而是与动物协同进化的结果。
在温带地区,许多植物的花往往是黄色、白色、紫色或蓝色,因为这里的昆虫对鲜红色辨别力较差。
而在热带,很多花则恰好是红色,因为这些地方的蝶类和蜂鸟善于辨别这种鲜艳的颜色。
对于这些虫媒花植物来说,传粉是靠昆虫或蜂鸟实现的。
动物在寻花采蜜的时身体粘上花粉,拜访其它花朵时先前的花粉就撒落在后者的柱头上,为植物完成了授粉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昆虫得到食物,花得以授粉,动物与植物彼此受益,相得益彰。
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有时甚至协同进化出令人惊讶的现象,动植物的一方仿佛完全是为了适应另一方而存在,如蝴蝶的口器刚好适合兰花的唇瓣,一些花花筒的长度和形状恰巧与采蜜蜂鸟的喙相吻合。
我们不妨看两个传粉动物与植物协同进化的实例:1蜂鸟:在南美热带雨林中,蜂鸟是许多种植物的传粉者。
蜂鸟的喙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长而弯曲型和短而直型。
第一种类型的鸟适于在略微弯曲的长筒状花中采蜜,这一类花分布广泛且产蜜量高;第二种类型的鸟适于在短小笔直的花中采蜜,这一类花分泌的花蜜一般较少,而且它们也经常吸引许多传粉的昆虫。
尽管长喙蜂鸟也可以取食短筒花中的蜜,但它们一般更偏爱长筒花,而且在短筒花附近,它们往往受到其它短喙鸟类的驱赶。
蜂鸟飞行速度快,可以长距离地飞来飞去取食那些不能被短喙蜂鸟利用的花蜜。
有趣的是,依靠蜂鸟传粉的植物几乎分泌同等数量的花蜜,这也许是因为蜂鸟不屑于光顾那些产蜜量不高的花。
有些依赖蜂鸟传粉的花可能与蜂鸟密切地协同进化。
努里格生态站附近的裸山上长着一种风梨科草本植物,花柄高高挺立,花为深红色,形状象个又尖又细的笔帽,其粗细刚好能容纳蜂鸟的喙。
每每看到蜂鸟将长长的喙毫无保留地插入花筒,尽情地吸食花蜜,我甚至担心倘若鸟喙插得太紧拔不出来该如何是好。
后来看到它们灵巧自如地飞来飞去,我暗笑自己杞人忧天。
2蜜蜂:新大陆热带雨林中很多兰花完全依赖某一类蜜蜂传播花粉。
植物和动物的共生关系

植物和动物的共生关系植物和动物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密的共生关系,它们相互依存、互利共赢。
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庇护所,而动物则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
这种共生关系不仅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而且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植物和动物的互利关系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 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阳光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质。
而动物则通过食用植物来获得能量和养分。
例如,大部分动物都以植物为食,如草食动物以各类植物为主要食物来源,而食肉动物则以食草动物为食。
2. 植物为动物提供庇护所植物提供了动物们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例如,树木提供了鸟类的巢穴,花朵提供了昆虫寻找花蜜和传播花粉的场所。
植物的枝叶也为某些动物提供了掩蔽和避敌的空间。
3. 动物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某些动物如昆虫、鸟类和蝙蝠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会不经意地将植物的花粉粘到身上,然后在移动的过程中将花粉传播到其他植物上。
这种传粉行为有助于植物的繁殖。
同时,动物也会将植物的种子吃下,然后在排泄物中排出种子,帮助植物进行扩散。
二、共生关系的重要性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维持生态平衡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为动物提供了呼吸的氧气。
同时,动物通过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成为了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这种互相依赖的关系有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 保护生物多样性植物与动物的共生关系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繁衍。
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相互关联,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网络。
如果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因此,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维护至关重要。
三、共生关系的案例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有许多经典的案例。
以下是其中一些示例:1. 花朵和传粉者花朵通过花瓣和花粉等结构来吸引传粉者,如昆虫、鸟类和蝙蝠。
动植物协同进化的例子

动植物协同进化的例子
1. 蜜蜂和花朵呀,那可真是绝配!蜜蜂在花丛中辛勤采蜜,花朵靠蜜蜂传播花粉,这不是相互依存是什么呢?就好像你和你的好朋友,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多棒呀!
2. 啄木鸟和树木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嘛?啄木鸟在树上啄洞找虫子吃,同时也帮树木除掉了害虫,让树木能健康生长,这简直就是完美的合作呀!
3. 蝴蝶和花呢,想想看,蝴蝶吸食花蜜,顺便帮花传播花粉,这不就是互相成就嘛,这不就跟人和人一起合作把事情做得更好一样吗?
4. 鳄鱼和牙签鸟呀,鳄鱼张大嘴巴,牙签鸟就进去帮它清理口腔,它们难道不是配合得天衣无缝?这可真是自然界的奇妙组合啊!
5. 蚂蚁和蚜虫也很有意思哦!蚜虫分泌蜜露,蚂蚁来保护它们,这不就是一种特殊的“友谊”嘛,像不像两个小伙伴互相照顾呢?
6. 食蚁兽和蚂蚁,食蚁兽靠吃蚂蚁为生,而蚂蚁也在这种“威胁”下不断进化适应,这难道不是一种很特别的“互动”吗?
7. 海葵和小丑鱼,海葵为小丑鱼提供庇护所,小丑鱼为海葵引来食物,它们这样的关系多让人惊叹啊,不就如同家人般相互扶持嘛!
8. 牛和牛椋鸟,牛身上有寄生虫,牛椋鸟就来帮它清理,这多默契呀,跟我们人和人找到最合适的搭档有啥区别呢?
9. 猎豹和瞪羚,猎豹追,瞪羚跑,在这种追逐中它们都不断进化变得更强,这不就像是一场没有终点的竞赛,促使双方都全力以赴嘛!
我觉得动植物协同进化真的太神奇了,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和互动充满了奥秘和惊喜,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必修二生物协同进化和策略

必修二生物协同进化和策略摘要:一、生物协同进化的概念与意义1.生物协同进化的定义2.生物协同进化的意义二、生物协同进化的实例1.植物与传粉昆虫的协同进化2.鸟类与植物的协同进化三、生物协同进化的策略1.互利共生2.竞争共存3.捕食者- 猎物相互作用四、生物协同进化的应用1.生物多样性保护2.生态系统恢复3.害虫防治正文:生物协同进化是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关注的是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进化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物种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共同进化并发展。
本文将介绍生物协同进化的概念与意义,以及一些具体的实例和策略,最后探讨生物协同进化的应用。
一、生物协同进化的概念与意义生物协同进化,指的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不同物种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适应,共同进化的过程。
这一过程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促进物种适应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物协同进化的实例1.植物与传粉昆虫的协同进化许多植物依赖昆虫进行传粉,而昆虫则依赖植物作为食物来源或栖息地。
植物与传粉昆虫之间的协同进化表现在花的结构和昆虫传粉技能的适应。
例如,蝴蝶和蜜蜂等昆虫在访问植物时,帮助植物完成传粉过程,而植物则为昆虫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2.鸟类与植物的协同进化许多鸟类与植物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
例如,一些鸟类会吃植物的果实,这有助于植物传播种子;同时,植物为鸟类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使鸟类和植物共同进化,发展出更适应彼此的特点。
三、生物协同进化的策略1.互利共生互利共生是指物种之间相互依赖,彼此有利的关系。
例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根瘤菌则帮助植物吸收氮元素。
2.竞争共存竞争共存是指物种之间既存在竞争,又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
例如,在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食动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它们又需要共同依赖植物资源。
3.捕食者- 猎物相互作用捕食者- 猎物相互作用是指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关系。
生物协同进化的例子

生物协同进化的例子生物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在长期的共同演化过程中,相互依赖、相互适应的现象。
在生物协同进化中,不同物种之间通过相互合作、相互制约来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
下面将列举10个生物协同进化的例子。
1. 蜜蜂与花朵:蜜蜂通过采集花蜜来满足自身的能量需求,而在采集过程中,蜜蜂会将花粉粘在身上并传播到其他花朵上,促进了植物的繁殖,同时蜜蜂也获得了食物。
2. 鱼和鳄鱼:有些小鱼会在鳄鱼口腔中寻找食物,而鳄鱼则通过张开嘴巴提供食物给小鱼,这种互利共生的关系使得鱼类能够获得食物,而鳄鱼则免除了口腔中的寄生虫。
3. 鸟和牛:一些鸟类会在牛的背上寻找食物,同时它们也会清理牛身上的寄生虫。
鸟类通过食物获得营养,而牛则摆脱了寄生虫的困扰。
4. 螳螂和蝴蝶:螳螂是蝴蝶的天敌,但蝴蝶的幼虫却能够分泌一种液体来保护自己。
当螳螂捕食蝴蝶幼虫时,它们会被这种液体吓跑,从而保护了蝴蝶的幼虫。
5. 蚂蚁与蚜虫:蚜虫会分泌一种甜蜜的汁液,而蚂蚁则会保护蚜虫,防止其他昆虫取食。
蚜虫提供汁液作为食物给蚂蚁,而蚂蚁则保护蚜虫免受外界的威胁。
6. 鲤鱼和水生植物:鲤鱼在觅食时会吃掉一些水生植物的种子,而这些种子经过鲤鱼的消化系统后,会在其他地方排泄出来,从而促进了水生植物的传播和繁殖。
7. 蜜蜂和蜘蛛:蜜蜂会利用蜘蛛网上的花粉来喂养它们的幼虫,而蜘蛛则通过捕食其他昆虫来获得食物。
这种关系使得蜜蜂能够获得充足的食物,而蜘蛛则获得了对抗其他昆虫的帮助。
8. 聚光虫与磷虾:聚光虫会发出聚光效应来吸引磷虾,而磷虾则会被聚光虫吸引过去。
这种关系使得聚光虫能够捕食到磷虾,而磷虾则成为了聚光虫的食物。
9. 鳄鱼和鸟类:鳄鱼的嘴巴中有很多食物残渣,而一些鸟类会在鳄鱼嘴巴中寻找食物。
鸟类通过食物获得营养,而鳄鱼则清理了嘴巴中的食物残渣。
10. 蚂蚁与真菌:蚂蚁会将食物带回自己的巢穴,并与巢穴中的真菌共生。
蚂蚁提供真菌所需的营养物质,而真菌则为蚂蚁提供食物。
植物与害虫的协同进化

植物与害虫的协同进化是一个令人惊叹的生态系统现象。
这个过程展示了两种生物体之间的独特关系,它们在长时间的进化中互相影响,适应环境并变得更加高效。
这种进化过程又被称为“协同演化”,也就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生态系统成员相互作用,使它们能够更好地在共同生活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1. 害虫的进化——为了更好的生存在进化的过程中,害虫会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生态特征来适应它们的环境。
例如,一些害虫会改变自己的食物选择,以适应某种作物。
当作物选择了更高的致命性防御机制时,他们可能会改变自己的口器,以便能够进食。
他们还会学会新的行为模式来规避植物的防御机制,例如两栖动物在被猎物发现时会做出的掩护动作。
害虫还会学习如何选择最优秀的植物宿主。
他们可以通过识别宿主植物中存在的特殊组分,找到适合自己的植物宿主。
这样,在进化的过程中,害虫变得越来越“克制”和“成熟”,他们可以更好地抵御植物的进化进程。
也就是说,这些害虫在进化的过程中会学习如何选择最优秀的宿主,以便最大化自己的生产力。
这些学习过程使害虫变得更加灵活和适应性强,在每个环节上都能找到最好的适应办法。
2. 植物的进化——为了更好的抵御害虫在进化的过程中,植物会开发出多种抵御害虫的机制。
例如,一些植物会生产出自己特有的气味分子,以使害虫远离。
或者植物也会生产出一些有毒的分子,进行主动防御。
其他的植物则会生长出更大的尖刺或具有毒性的刺,以防止害虫的入侵。
植物还会学会如何适度地分配自己的资源,以便对不同种类的害虫都产生足够的防御机制。
对于接受更多的细菌蛋白和氨基酸的害虫,植物将产生更多的防御分子。
这种变化帮助植物在进化的过程中更健康地生存,并保持其充满生机的状态。
3. 植物和害虫之间的协同进化:植物和害虫的互动产生了真正的进化,促进了它们的生存。
当害虫与植物之间的进化间接影响以后,他们变得更加紧密地关联起来了。
在进化的过程中,每个生态系统的成员都被迫发展出最优秀的特征,从而使整个生态系统更加完善和有效。
从植物和植食动物的关系入手,阐述协调进化原理

从植物和植食动物的关系入手,阐述协调进化原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协调进化:植物与植食动物间的微妙平衡在生物界中,植物和植食动物的关系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生动地展现了协调进化的奇妙过程。
植物与动物的进化关系

植物与动物的进化关系植物和动物是地球上最为庞大和多样化的两大生物群体,它们在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和进化。
植物和动物之间的进化关系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话题,涉及到生态、遗传、行为等多个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植物与动物的进化关系,以及它们在进化中的相互影响和适应策略。
1. 植物与动物的共同祖先所有的植物和动物,都起源于地球上的共同祖先。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而植物和动物则是在后来的进化过程中逐步分化出来的。
这意味着植物和动物共享了一部分共同的基因和生物化学途径,尽管它们在形态和生理上有很大的差异。
2. 植物与动物的共同进化适应在进化的过程中,植物和动物都通过适应环境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能量,并且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
而动物则通过呼吸系统摄取氧气,并通过消化系统吸收营养。
这些进化适应使得植物和动物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存活和繁衍。
3. 植物对动物的影响植物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食物链和生态系统中。
植物是食物链的起始者,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质,为动物提供能量和养分。
一些草食性动物依赖于植物作为食物来源,而一些食肉动物则依赖于捕食草食性动物来获取能量。
此外,植物还提供了动物的栖息地和遮蔽物,为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条件。
4. 动物对植物的影响动物对植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传粉和种子传播方面。
许多植物通过花朵吸引动物来传粉,从而促进繁殖。
动物在采食植物时,会带走植物的种子并在其他地方排泄,从而帮助植物扩散到新的生境。
此外,动物还通过掠食和破坏植物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衍。
这种相互作用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种群多样性至关重要。
5. 进化中的共同特征尽管植物和动物在形态和生理上有很大的差异,但它们在进化中也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
例如,植物和动物都经历了细胞分裂和遗传物质的传递,都具有生长和发育的能力。
此外,植物和动物都通过自然选择和适应性进化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以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
昆虫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和协同进化

昆虫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和协同进化昆虫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哇,真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啊!想象一下,春天来了,阳光洒在大地上,花儿们争先恐后地绽放,而那些五彩斑斓的小昆虫们也纷纷出场,真是热闹得很。
这些小家伙不仅仅是在花丛中乱飞乱跳,它们可是在帮助植物繁衍生息呢!比如,蜜蜂采蜜的时候,顺便就把花粉带到了其他花儿身上,这可谓是“做着美事,顺便赚点儿蜜”,一举两得,真是聪明的虫子。
而植物也不是吃素的哦!它们为了吸引这些小昆虫们,也是使出浑身解数。
花朵的颜色、香味,甚至形状都精心设计,简直是像在办一个盛大的舞会。
想想看,红色的玫瑰、黄色的菊花,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谁能拒绝这样的邀请呢?而那些花儿的“心机”可多了,甚至还有些植物会在蜜腺里准备丰盛的“大餐”,让昆虫们甘愿为之效劳,哎,这可真是“诱敌深入”的好办法。
不仅如此,昆虫们和植物之间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的,像老朋友一样,互相帮助。
昆虫不仅仅是采蜜,还会帮助植物排除害虫。
比如,一些瓢虫专门吃那些让植物伤脑筋的小虫子,简直是植物的“护花使者”。
所以说,植物要是有个“社区”,昆虫肯定是其中的“常客”,它们在这里打工,顺便享受美食,真是两全其美。
再说说那些调皮的植物,它们也会给昆虫设置一些小挑战。
有的植物为了保护自己,长出了尖尖的刺,或者发出一些不太友好的化学物质。
这可不是为了恶作剧,而是为了让那些不速之客知难而退。
植物用这样的方式来守护自己,真是让人感叹“生存的智慧”啊。
不过昆虫们也不是好惹的,聪明的它们发展出了各种“绝招”,比如,有些昆虫甚至能适应那些有毒的植物,吃得津津有味,真是“你来我往”的精彩对决。
再来聊聊那些特定的昆虫和植物之间的“爱情故事”。
比如,有一种叫“瑞士小黑虫”的昆虫,它们就偏爱一种特定的植物,简直是“专一得不行”。
每当这个季节,它们就会飞到这些植物旁边,忙着交配、产卵,真是“情意绵绵”。
而这植物也为了迎接它们,绽放出更加鲜艳的花朵。
这样的相互依赖,简直就像是“天造地设”的缘分,让人心里暖暖的。
协同进化的意义

协同进化的意义
概念背景
协同进化是指动植物等多种生物群体彼此之间引发的一种演变形式。
它是不同物种彼
此相互作用的结果,相互改变,彼此适应,建立、维持和变异一个共同的生态系统结构。
协同进化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一是物种之间互动造成的进化,也就是选择性演化;
二是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流,即分子的协同进化;三是协同进化的结果及其对伴生物种的影响。
协同进化揭示了多种物种之间影响的互动过程。
协同进化的意义
协同进化是一种共同的演变方式,它能够有效调节物种之间的进化动态,促进物种的
多样性,并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首先,协同进化能够促进物种适应性进化。
当物种之间发生种间关系,双方物种实施
适应性进化时,双方物种有更多可能性同时变异,发展特定的行为和生物结构,也就是所
谓的协同进化。
此类变异进化能够使物种更好地适应环境,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保证存活。
最后,协同进化也可以维护和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当多种物种之间实施协同进化时,不仅可以调节生态系统的进化趋势,而且还可以缓解物种之间的激烈竞争,促进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从而保护和维护它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总之,协同进化可以正面的影响物种的进化,促进物种的多样性,维护和保护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
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世界,为保护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据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摘要:通常协同进化是指一个物种(或种群)的遗传结构由于回应于另一个物种(或种群) 遗传结构的变化而发生的相应改变。
广义的理解,协同进化是相互作用的物种之间的互惠进化。
生物之间、特别是植物与草食动物之间的协同适应与进化,已经成为生物进化、生态、遗传等学科十分关注的问题,可能成为生物学中各学科研究的交汇点或结点。
作者具体阐述了:(1)生物之间协同进化的研究意义,包括对生物学与生态学的价值;(2)生物之间协同进化研究的限制或困难,诸如时间、研究对象、进化等级尺度和研究方法的限制;(3)植物与草食动物之间协同进化的主要研究对象( 系统),即昆虫传粉系统、昆虫诱导植物反应系统、种子散布系统、以及大型草食动物采食与植物反应系统;(4)植物与草食动物之间协同进化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适应特征(性状)——物种的可塑性,以及适应机制——物种适应过程与策略两个方面;(5)植物与草食动物之间协同进化研究的存在问题及研究方向。
关键词:协同进化;协同适应;植物;草食动物。
1、协同进化的概念与研究意义自然界中,作为生态系统中主要生物成分的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体现于它们之间相互制约与相互依存的协同进化(coevolution)[1,2]。
一方面,植物为了逃避各类草食动物的采食而形成防卫性的形态结构,以及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另一方面,动物为了获取最大净营养(食物),通过优化采食、增大解剖与生理特征的可塑性,以提高其适合(fitness)[3]。
大量野外观察与实验都已表明,动植物之间所表现的相互拮抗与互惠特征(antagonistic and mutualistic traits)是同时出现的,而且随着自然历史的发展,它们之间可能达到一定程度的“默契”,以维系生态系统的稳定与进化[2]。
协同进化这一概念最早是Ehrlich 和Raven 在研究蝶类与植物之间的作用关系时提出的[3]。
Janzen 曾给以定义,一个物种的某一特性反应于另一个物种的某一特性而进化,后者的特征同样回应于前者的特征而进化[4]。
进一步理解,协同进化是指一个物种(或种群)的遗传结构由于回应于另一个物种(或种群)遗传结构的变化而发生的相应改变。
近年来人们对协同进化概念的外延又有扩展理解,即不仅存在物种之间的协同,也有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那么协同进化又是在生态上密切相关联的进化[5]。
作为自然界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物种间协同进化的研究已经成为生物学家们聚焦的新领域。
协同进化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开展,而这种相互关系始终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同时,说明物种间相互适应、以及共同进化的机制也需要从物种(或种群)的遗传基础上分析解释,因为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物种遗传结构或生物世代间基因频率随时间而改变的结果[6,7];此外,迄今对自然界协同进化现象与过程的观察与实验都表明,物种间协同进化存在于多个生物水平(个体、种群、基因等)。
因此,协同进化的研究能将生态学与遗传学有机地密切联系在一起。
实际上,生物学家们已经认识到,任何单一生物学科或单一层次理论都不可能充分地、有效地、客观地解释生物协同进化。
协同进化的研究可能成为生物学中各学科研究的交汇点或结点(endpoint)[5]。
物种间协同进化的研究,从生态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意义。
首先,自然界中的生物种通过协同进化可以导致新的协同物种形成,或者说,物种与基因多样性的形成与保持可以通过协同进化实现,由此能够深入理解和发展生物多样性理论[5,8];其次,由于物种间协同进化的形式直接表现为生态系统中物种间生态关系(寄生、竞争、捕食等),那么通过协同进化的研究,可以在明晰物种间作用关系的基础上,分析群落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生态功能过程;最后,通过对自然界协同进化过程中物种的适应特征与行为变化分析,可以解释物种在不同环境中( 生物与非生物的,具有梯度选择压力的)的生态适应对策[7,9]。
2、协同进化的研究限制或困难协同进化的研究极其困难而复杂。
第一,协同进化过程十分漫长,人们所见的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的进化特征与表现,都是生物经过若干年的适应而产生的部分或整个种群遗传组成的系列不可逆变化的结果[10,11],试图通过数年的操纵性实验(manipulativeexperiments)检验某种进化特征是十分困难的,这一领域的研究首先受到时间尺度的限制;第二,动植物之间协同进化包括植物组分与动物组分两个方面,研究时必须同时考证它们的若干特征,但是有些特征至今还难以定论(如特化)[11];第三,动植物之间协同进化存在等级尺度(hierarchy scale)[12],协同进化特征反映于种群、个体与遗传几个水平,协同进化既有形态、生理过程也有行为与生态过程,这些水平之间相互交织,甚至动植物协同适应与进化特征是在不同水平上的对应,由此为解释协同进化机制增加了复杂性;第四,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现在对协同进化的研究一般采用自然比较方法与操纵实验方法,前者是在自然状态的梯度环境、特别是极端环境下,通过物种的表型(phenotype)与基因型(genotype)的改变,即进化的结果推断协同进化的历史;后者是在人为控制的某种实验条件下(模拟自然),对可能协同进化的物种适应进化机制探索,而两种方法的研究效率并不能令人满意。
尽管如此,人们对动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研究仍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如果自然界或生态系统中物种间协同进化是一个普遍的历史事实,那么,需要进一步研究协同进化对于生物之间是互利还是拮抗?协同进化的对称性如何(相互选择的程度)?物种协同进化对群落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贡献如何?协同进化过程中物种表型如何适应变化,以及基因型如何与环境互作?实现物种协同进化,物种在生物学的各个水平都采取何种有效的生存策略,等。
3、植物与动物之间协同进化的研究对象目前对动植物之间协同进化的研究,从研究对象来看,主要集中在下列4个系统(均由草食动物与植物构成):( 1) 昆虫传粉系统(insect pollination system)自然界中80%以上被子植物的传粉是由动物、特别是昆虫完成[13]。
传粉是动物获得营养,植物实现繁殖的过程。
这方面研究主要是针对蜜峰、甲虫、蝴蝶在双子叶植物之间的花粉传递作用[ 14~16]。
( 2) 昆虫诱导植物反应系统(inducedresponsesystem of plant by insect)昆虫采食植物后,可以迅速诱导植物启动其防御机制,象蝴蝶、毛虫幼虫,蛾等昆虫采食诱导烟、萝卜、黄瓜、甘蓝、玉米、山杨等植物产生挥发性化合物或次生代谢物[17,18]。
迄今已有100个以上这种诱导反应系统的研究报道[19,20]。
( 3) 种子散布系统(seed dispersal system)被子植物大多以种子进行扩散繁殖,这一过程如果有昆虫、鸟类与大型草食动物(包括啮齿动物)等动物作为媒介,就存在对种子形态、生理与数量的选择[15,21]。
( 4) 大型草食动物采食与植物反应系统(large herbivoreforaging-plant responsesystem)尽管大型草食动物与可食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受到强烈的人为生产的影响,但是它们之间相互选择与适应进化的研究仍具有很高科学价值。
近年已有关于牛、马、羊等对草本与木本植物采食而引起的植物生理特征与性状可塑性(plasticity)改变、以及动物的行为适应对策的研究[22~25]。
实际上,进化生态学家对昆虫诱导植物反应系统的关注程度与研究兴趣是最强,对昆虫传粉系统与种子散布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少;同时,对大型草食动物采食与植物反应系统和植物与菌物寄生系统的研究日趋活跃。
显然,对协同进化的研究主要受到时间与方法的局限。
从物种适应与进化的反应看,昆虫与寄生菌类的世代周期短,结构相对简单,其表型与基因型变化快,易于观测分析。
但是,基于协同进化在自然界的普遍性与研究的科学价值,对草食动物采食与植物反应系统等更广泛的对象进行研究是必要的。
4、协同进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动植物之间协同进化研究已经奠定了初步基础,特别是在物种可塑性、昆虫诱导植物化学防卫、以及动物采食行为理论等方面有一定进展。
从整体来说还存在许多问题:第一,适合度是刻画植物或动物在适应进化中的关键参数,这一参数仍没有准确的定量表达;第二,以往对动植物之间适应进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有限的对象与单一水平或尺度上,由此所获得的认识并不完整;第三,动植物之间协同进化过程中,还存在另一条进化途径--植物对生境的协同适应,实际上自然界中两种途径交织发生,至少应在研究动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时,将不同生境作为必需的研究背景。
事实上,迄今在有关植物协同于生境的适应进化研究更深入,例如发现了植物对干旱与寒冷生境的基因改变[97],然而以往的研究几乎都没有同时考虑这一问题;第四,对动植物之间协同进化的研究,还很少涉猎遗传或分子生物学的问题。
物种的遗传背景、以及表型与遗传型之间关系的确定[98],必将为解释动物、植物的适应特征与协同进化机制提供深层的解释基础。
参考文献:[5]张昀。
生物进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9]张大勇。
理论生态学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与施普林格出版社,2000。
[13]李绍文。
生态生物化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1]娄永根,程家安。
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基本特性、生态功能及释放机制。
生态学报,2000,20(6):1097~1106。
[86]王德利,程志茹。
放牧家畜的采食行为理论研究。
现代草业科学进展(中国国际草业发展大会论文集),草业科学,2002(增刊):114~121。
[98]祖元刚,孙梅,康乐。
分子生态学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与施普林格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