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
2、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布于盆腔腹膜及各脏器表面,以骶韧带 、直肠窝、子宫后壁为常见输卵管内异症多累及其管壁浆膜层。直接 累及粘膜者较少。输卵管与周围组织粘连、扭曲、影响其正常蠕动, 造成不孕。 分二型: 色素沉着型——典型的酱紫色或褐色。 无色素沉着型——为早期病变,红色和白色,无色素沉着的内膜病灶 发展成典型的病灶需6——24个月。 深部侵润型内异症:病灶侵润深度 >5mm,常见于宫骶韧带、直肠子 宫凹陷、阴道穹隆、直肠阴道隔。 其它部位的内异症:可累及消化、泌尿、呼吸道、腹壁切口等。
四、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一)、疼痛: 小的散在病灶可致剧痛 70—80%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疼痛,与病变程{ 度不完全平行。 大而严重的粘连可无痛 (1)、痛经:典型者为继发性进行性加重。 (2)、非经期腹痛:慢性盆腔疼痛,少数。 (3)、性交痛及排便痛。30% 。 (4)、卵巢内异症破裂出现急腹症。 (二)、不孕:约50%的患者合并不孕。 (1)、盆腔解剖结构正常。 (2)、盆腔内环境改变。 原因:(3)、免疫功能异常。 (4)、卵巢功能异常。 (5)、自然流产率增加40%:15% 。
Page 2
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以下特点:
1、生育年龄妇女的多发病,主要引起疼痛和不孕。 2、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3、症状与体征及疾病的严重性不成比例。 4、病变广泛、形态多样,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 5、极具浸润性,可形成广泛严重的粘连。 6、组织学上虽然是良性,但却有增生浸润、转移及复发的恶性行 为。 7、激素依赖性。 这些特点是内异症的治疗甚为棘手,如何规范和系统化的治 疗,使患者取得最理想的效果,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3例剖腹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初探
参考文献
显效果 。1 3例患者均行 手术治疗 ,其 中 3例在局 麻下行 病 灶切 除术 ,1 0例在连硬 麻醉下行病 灶切 除术 。手 术时 间选 在月经期前进行 ,术 时用 电刀 切除超病灶 范 围外 1~1 . 5 c m 左右的组织 ,以防残 留病灶 的复发。1 3例患 者一次性 切除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
医 疗 论 垤
Me d i c i a l r r e a t me n t F o r u m
l 3 2・
C h i n e s e j o u ma l o f e t h n o me d i c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a c y
[ 2 ]曹泽义 .中华妇 产科 学 [ M] .北 京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1 9 9 9:1 2 6 7
—
前主要学说有 :种 植学 说、淋 巴及 静脉播 散学说 、体腔 上 皮化生学说 、免疫调 节学说 及诱 导学说 等… 。腹 部切 口子
妇1 0例。腹部横 切 口 1 1 例 ,纵切 E l 2例 。发 病 时间为 剖
腹产术后 6月至 3年 ,平均 2 2个月。
1 . 2 临床 表现 和检查方法
1 3例患者均于剖腹产术后 6月
至 3年 中 ,发现腹部 切 口疤痕部 位出现 随月经 周期变 化 的 局限性肿块 ,触 痛明显者 1 1例 ,2例轻度 触痛 。肿块 实性
质地韧 ,与周围边界 不清 。1 2例 为单发性 肿块 ,仅 1例扪
及 2个肿块。B超检查 为腹 壁 内实质性 低 回声 团块 ,形状 不规则与周 围边界 不清 ,无 包 膜。血 常规 检查 1 3例 均示
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
件正常。诊断 : 阴肿物性质待定 。为 明 会 确诊断 , 在局麻 下行会 阴肿物切除术 。术
中切除 肿 物 2 5m ×2 0 m ×20 m, .e .e . e 质 硬。将肿物纵行 剖开 , 面呈粉 红色 , 切 表 面粗糙 , 有小血块 样物 。病 理报 告 : 阴 会 子宫内膜异位症 。
性疼痛 2年 、 加重半年 , 20 于 0 5年 4月 1 1 日入院。患者孕 4产 1 19 ,9 4年孕足月剖 宫产 1 ,9 6年人工流产 1次 ,9 7年 次 19 19 人 工流产 1次 ,0 2年孕 5个 月 小剖 宫 20
加绝 育 术 1 。2年 前 发 现 下 腹 部 包 块 , 次
例 2 患 者 ,8 , 下腹 部 痛 性 包 块 : 2岁 因 半 年 , 20 于 0 2年 1 1月 3 日人 院 。2年 前
诊断: 生育年龄妇女, 有产科手术史 ,
在术后数月 或数 年内出现切 口部位痛 性 包块 , 呈周期性疼 痛等典 型症状 , 检查 发 现切 口部位 下粘 连固定包块 , 痛 , 有 压 可
本文讨论 的医源性 子宫 内膜异位症
的发生与剖宫手术直接相关。
病因 : 子宫 内膜异位 症 的发 生 , 因 病
有多种 , 目前 原因 尚不 完全 明确 , 以种 仍 植学说为主要原 因。本文 5例腹壁及 会 阴切 口部位子宫 内膜异位 症均 由产科 手 术引起 , 这与近年来足月剖宫产率上升有 关 , 发生机制是 由于手术中子宫 内膜碎 其 片直接 种植 在切 口部位 组织 内所引 起。
例 4 患 者 ,2岁 , 下 腹 包 块 , 期 : 4 因 周
2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 关键 词 】 子宫内膜异位症 ; 腹壁 ; 剖官产 ; 治疗 ; 预防
中图分类号 R 7 1 1 _ 7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4 — 6 8 0 5 ( 2 0 1 3 ) 2 8 — 0 1 5 9 — 0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l i ni c a l An a l y s i s o f 2 0 Ca s e s o f Ce s a r e a n S e c t i o n I nc i s i o n o f Ab do mi n a l Wa U
r e c u r r e n c e . C o n c l u s i o n : T h e o c c u r r e n c e o f c e s a r e a n s e c t i o n i n c i s i o n o f a b d o mi n a l w a l l e n d o m e t i f o s i s i s a n i a t r o g e n i c e n d o m e t r i o s i s ,f d c u s i n g o n p r e v e n t i o n,i n
wa l l e nd o me t r i o s i s . Me t hod: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f c l i ni c a l d a t a o f 20 c a s e s o f c e s a r e a n s e c t i o n i n o ur h o s p i t l a f r o m J a n u a r y 2 0 0 8 t o J a n u a r y 2 0 1 3 we r e a b d o mi n a l i n c i s i o n e nd o me t r i o s i s p a t i e n t s . Re s ul t :Th e i mpl e me n t a t i o n o f s u r g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o f l e s i o n s we r e f o l l o we d u p f 0 r 6 mo n t hs t o 3 y e a r s wi t h n o
如何预防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
I 、 ,I
自
I ’
小 儿高热 的护 理措 施
王 玉 堂
【 中图分 类号 1R 3 7 4 7 2 【 献标 识 码1 文 A 【 文章编 号】 1 4—7 8 ( 1 )5 0 9 — 0 0 4 42 0 — o 0O 3 a 5
一
作者 单位 : 黑龙 江省双 鸭山煤 炭总 医院双 阳分院 J I 1 5 O L - 5 10 %
如何 预 防剖宫产 术后 子宫 内膜 异位症
司 秀 杰
【 要】 随 着 近年 来 剖 宫产 手 术 率 的 增 加 ,剖 官 手 术 后 所 形 成 的腹 壁 疤 痕 子 宫 内膜 异位 症 的 并 发 症 也 日趋 增 多 ,手 术过 程 中 摘
子宫周 围 。
【 图分类 号】 R 1 71 中 1 . 7
子 宫内膜异 位症 在某些 情况会 由医生 操作过 程所 引起 , 为医源 称 性子 宫内膜异 位症 。随着近 年来剖 宫产手 术率 的增加 , 宫手 术后所 剖 形成 的腹壁疤痕子 宫 内膜 异位症 的并发 症也 日 增 多。 自 2 0 趋 0 6年一 20 年 3 , 07 月 在我院手术 室做 了 3 腹壁包块切 除 , 例 病人均 为三年 例 3 前剖宫 产手术病 人 , 病理 检查后 均属子 宫内膜 异位 种植腹 壁所形 成包 块, 针对这一现 象 , 手术 室加强手术过 程中的管理 , 采取 各项有效措 施 , 来减 少和 预防 医源 性 子宫 内膜 异 位症 的发 生 。 ( ) 思想 重视 , 1要 手术 中时 刻想 到这种 可能 性存 在 。 () 2掌握好手术 适应 症 , 剖宫产子宫 体部切 口( 古典式 ) 最易引起 , 故 现 在绝 大 多数 均采 用子 宫 下段 切 口方 法 。 () 3 手术过程 中的管 理 1洗手护 士上台后预 先留 4 中弯血管钳 , ) 把 放在一 边 , 用于关腹后 使用 。 2腹腔打开后 , ) 在腹膜 与子宫之 间左右 各填塞止血 巾, 可以防止打 开 子宫 后 官腔 内 容溢 入 腹腔 。 3 ̄J 取 出后 , 子宫周 围立 即围一厚纱 垫 , ) L 在 然后 清官 , 宫用过 清 的器械 , 如产科刮匙 、环 钳及提夹子 宫角部 的组 织钳均 应放在 弯盘 内 , 置于 器械台的右 上角 , 与其 它未污 染的器 械分开 , 清点这些 物 品时 , 手 抓住尾端 , 不可触及 钳端 , 清官后 撤去止血 巾、厚纱垫 , 换新纱 垫置于
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临床分析
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3-05-10T14:23:27.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包继英[导读] 防止剥离囊肿时破裂污染切口而引起种植,粘连重者不必强行剥离,先穿刺囊肿然后抽内液。
包继英(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四人民医院内蒙古通辽 028000)【中图分类号】R711.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8-0169-02 【摘要】目的探讨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
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病例均行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示:镜下可见内膜腺体和间质。
与临床诊断相符。
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病例。
结论剖宫产术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主要的医源性因素,应严格掌握剖腹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提高手术技巧,规范操作,并加强对腹壁切口的保护,减少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关键词】剖宫产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以25—45岁育龄妇女多见,发病率10%-15%[1],近年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异位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内。
盆腔外较为少见。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增加,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也在增多。
据不少文献报道与子宫内膜种植有关,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
现将我院6年来共收治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例,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共收治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例患者,年龄24~40岁,平均30.5岁。
9例均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继发于足月妊娠子宫下段剖宫产6例;中期剖宫取胎并行输卵管结扎术2例;卵巢巧克力囊肿剔除术1例;发病时间为手术后10月—5年。
1.2临床症状 9例患者均主诉与月经相伴的周期性腹壁切口附近触及结节或肿块,胀痛,经期增大,经后缩小,肿块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怎样发生的
虽然有关子宫内膜症的发病众说纷纭,虽然子宫内异症仍以经血倒流、种植和体腔上皮组织转化学说为主导理论,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近年来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的病因学解释越来越趋于成熟,即多因子学说。
但以上发现都无法解释盆腔外的内异症,于是有学者提出,认为子宫内膜组织可以像动物实验证明,将妹妹组织注射到动物的筋脉内,可以导致子宫内膜组织在远处种植,使这些部位发生病变。这就解释了全身各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但为什么全身部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在远处种植,使这些部位发生病变。这就解释了全身各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如此低呢?而且经血倒逆流现象普遍存在,为什么只有部分人患此病呢?其原因是否还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或是这种良性转移本身少见,尚难定论。
粘附—是异位内膜“入侵”盆腹腔及其器官组织的第一步。粘附因子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表面,介导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家族。一些粘附因子使细胞间失去粘附,获得侵袭性,或有了迁徙能力。
侵袭—主要是降解了细胞外基质,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最为重要,内异症病人之间质细胞中MMPs表达增高,或它的抑制剂下降,促进了种植侵袭。
血管形成—血管形成是异位内膜种植后生长的必要条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促进因子,血小板反应素则是血管形成抑制因子。前者的上升与后者的下降,都使病变得以发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给很多女性带来了困扰和痛苦。
要了解这一病症,首先得弄清楚它产生的原因。
从目前的医学研究来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那么其他女性亲属患病的风险相对会增加。
这可能与遗传基因导致的某些生理特点或者易感性有关。
内分泌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对子宫内膜的生长和脱落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
尤其是雌激素,当雌激素水平过高或者失衡时,可能会刺激子宫内膜的异常生长和迁移。
比如在月经周期中,激素的波动如果出现异常,就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细胞离开子宫腔,跑到其他部位“安家落户”。
免疫因素也不容忽视。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和清除异常的细胞和组织。
但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免疫系统可能存在某种缺陷或者失调,使得子宫内膜细胞能够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从而在其他部位存活和生长。
另外,子宫内膜的逆行播散也是一个常见的原因。
在月经期间,经血中可能会携带子宫内膜细胞,如果这些细胞通过输卵管逆流进入盆腔,就有可能在盆腔内的其他组织上附着和生长,形成异位病灶。
医源性因素也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
比如在进行一些妇科手术,如刮宫术、剖宫产手术时,可能会将子宫内膜细胞带到手术切口或者其他部位,从而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
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也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关。
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可能会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平衡,从而增加患病的风险。
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可能会影响激素的代谢,进而对子宫内膜的正常生理过程产生影响。
还有研究表明,环境污染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二噁英等,可能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干扰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风险。
总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是复杂多样的,是遗传、内分泌、免疫、逆行播散、医源性因素以及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中医源性种植的防护对策
[] 王玉英. 3 手术 室 实施 术 前 访 视 及 术 后 随 访 病 人 护 理 工 作 标 准 的 探 讨 [] 锦 卅 医 学 院 学报 ,0 5 2 ( )4 —4 . J. I 2 0 ,2 I :6 7 作者简介 韩 静 ( 92 ) 女 , 津人 , 士 长 , 管 护 师 , 16 一 , 天 护 主 大专 , 事 手 从 ( 稿 日期 :0 0一 1 6 修 回 E期 :0 0 7—1 ) 收 2 1 O —2 ; l 2 1 —0 8 术 室 护 理 工 作 , 作单 位 :0 0 2天 津 市 中心 妇 产 科 医 院 。 工 305,
( 文 编 辑 张建 华 ) 本
子宫 内膜 异 位 症 术 中 医 源 性 种 植 的 防护 对策
Pr t to ta e e o i r g n c l n o ec i n s r t gi s f ato e i p a —
开放 不 注 意 保 护 ; 手 术 剥 离 囊 肿 时囊 液 外 溢 , 理 不 及 时 ; ③ 清 ④
例 ,O岁 ~4 岁 4 9例 , O岁 以 上 3 4 9 2 5 5例 。均 行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根 治 术 , 术 时 间 2h 4h 术 后 无 复发 。病 理 结 果 均 为 子 宫 手 - , 内膜 异 位病 灶 。 2 子 宫 内膜 异 位症 根治 手 术 简 介 子宫 内膜 异 位 症 根 治 手 术 基本 术 式 包 括 : 子宫 切 除 , 巢 异 卵
4 月 2 O 。8年 4月 实施 的 10 3例 根 治 手 术 术 中 防 护对 策 介 绍 8
子宫内膜异位症报告
子宫内膜异位症报告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它指的是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外生长,常见于盆腔内的卵巢、输卵管、阔韧带以及盆腔腹膜等部位。
本报告旨在介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原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一、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见症状包括下腹部疼痛、月经不规律、盆腔炎症、性交疼痛以及排便时疼痛等。
痛经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伴随着月经期前后的腹痛和闭经等不适感。
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乏力和性欲下降等表现。
二、原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但有几个可能的因素被认为与其发病有关。
遗传因素是其中之一,如果家族中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个体发生该病的风险将增加。
内分泌失调也被认为是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他因素如遗传突变、退行性变和免疫因素也可能与其相关。
三、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确诊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方法。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月经史、疼痛特点以及病史等信息,并进行相关的妇科检查。
超声波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异常的卵巢囊肿和异位子宫内膜组织。
有时,医生还可能建议进行腹腔镜检查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
四、治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目标是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药物治疗通常采用口服避孕药、黄体酮类似物和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
口服避孕药可以抑制卵巢功能,减少月经量和月经痛。
黄体酮类似物可以通过抑制卵巢激素分泌来减轻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疼痛。
非甾体抗炎药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
手术治疗主要采用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通过小切口在腹腔内插入镜头和手术器械,并通过摘除异位子宫内膜组织来治疗该病。
开腹手术常用于复杂病例或需要更全面的手术干预的患者。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些辅助疗法如中药治疗、针灸和艾灸等也可以用于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症状多种多样,给患者带来了不适和痛苦。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表现与手术及病理对照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表现与手术及病理对照杨来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放射科,甘肃兰州730050)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评价CT对EM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EM的CT表现与临床、手术、病理资料,全组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
结果56例EM的CT检查共发现78个病灶,11个囊实性型,67个囊性型。
囊实性型EM的实性部分的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其病理为大量增生的纤维组织夹杂少量的子宫内膜样组织、含铁血黄素和淋巴细胞、浆细胞;囊性型EM囊壁厚、毛糙,与周围结构粘连,囊液呈高密度或高低混杂密度,囊液分层有液-液平面征。
囊壁病理为纤维组织,内衬子宫内膜样组织,囊液为新旧不一的异位内膜经血。
结论囊性型EM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囊实性型EM的CT表现缺乏特异性,但结合临床表现,术前也能做出诊断。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4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9534(2011)10-0117-02Endometriosis CT manifestations and surgery and pathology controls.YAI Lai-hu.(Dept.of Radiology,Gansu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 Hospital,Lanzhou73005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ndometriosis(EM)CT manifestations and pathologic basis of EM,evaluation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T.Methods:A retrospectie analysis of CT shows56cases with clinical EM,operation and pathology,material,the group of the cases do CT scan.Saul and enhance flat.Results:The CT examination56cases were found EM78lesions,11pouch or solid type,67cystic type.Capsule solid type of solid part of EM for CT manifestations of soft tissue density,its pathological for the inclusion of fibrous tissue hyperplasia of trace of endometrial cells,hemosiderin and small amounts of lymphocytes,plasma cells;Cystic type EM bursa wall thickness,coarse,and surrounding structure adhesion,sac fluid shows high density or discretion mixed densities,cystoid liquid layered have liquid-liquid plane levy.Bursa wall pathological for fiber tissue,lined with endometrial sample organization,sac for new and old different liquid ectopic endometrium classics blood.Conclusion:Cystic type EM CT performance has certain specifici-ty.Capsule solid model,but the lack of specificity CT shows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s,preoperative can also clear diagnosis.Key words:Endometriosis;Pathological;Tomography;X-ray computer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指有分泌功能的子宫内膜位于子宫腔外的组织、器官出现。
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临床分析
2 结 果
11 一 般资料 .
本组 2 例 患者 , 龄 l 3 年 7岁 一 5岁 , 4 平均
年 龄 3 岁 。子 宫 内膜异 位于 子宫 直肠窝 8 、 O 例 异位 于 卵巢
1 、 0例 异位于输卵管 1 、 例 异位 于子宫肌层 4例。1 0例以继发
性痛经为主诉 求诊 , 例以不孕求诊 , 例为急性腹痛为主诉入 2 1
f 鲍慧慧, 晓曙. 2 ] 程 心尖球形综合征 3 l 例Ⅱ临床心血 管病 杂志 , 1, 2 l 0
2 ( )7 8 7 9 7 9 : 1— 1 .
[J C ,HA2 0 iens o e ngmet f ai twi nt l 3 A CA 0 7g d l e rh ae n tns t u s be u i f t ma op e h a  ̄# dnn S - l ao oada f c o 田 JA C iC ril n o— T ee tnmycrilna t n vi i ri m o ado, l
32 异位子宫 内膜种 植及生长相关 因素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可 能与下列 因
以及黄体功能不足 , 再加以免疫 因素对配子及子宫 内膜 的损害 造成 。急性腹痛 : 本组 1例 , 卵巢 子宫 内膜异位 囊肿( 卵巢巧 克 力囊肿 ) 中的异位 内膜 周期性脱落出血 , 体积骤增可 引起 腹痛 ; 由于囊肿 四周的粘连 , 当囊 内压力增高时 。 自薄弱处破 裂 , 可 巧
酸酯酶 , 加速前列腺 素的合 成 , 进一步影 响内分泌功能 , 在多个 环节上千扰着生育功能。 前列腺素 由异位子宫 内膜及巨噬细胞 产生 , 它除可 以影 响内分泌功能外 , 可以引起 局部炎性反应 , 还 激活缓激肽 , 使痛觉敏感 。 异位子宫内膜周期性 出血 , 反复出血 形成粘连与瘢痕 , 破坏 卵巢实质 , 妨碍排 卵 ; 卵管周 围粘连扭 输 曲, 影响其蠕动及摄取卵子 , 但很少造成完全性的梗阻。常并存高 泌乳素血症 , 泌乳素水平升高进一步抑制 了促性腺激素的y- j,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处理及预防措施
分患者在月经期皮肤表面呈紫色 。
键 。④多次的人工流产术,病 人处于 恐惧心理 ,给颈管
内的操作造成 困难及术 中操作不当, 内压的突然 改变 , 宫
大小,边界不清,触痛 明显活动差 ,排便痛 ,经期加重, 具有典型的周期性 。1例人流术后 6年急性腹痛发作,
后 穹隆 穿刺抽 出不凝血,剖腹探 查时发现 为子宫内膜异
4次人流术后 出现继发性痛经伴性交痛 6年。2 6例在瘢 痕处 出现硬结胀痛 ,随月经来潮发 生周期性变化 ,进行
性加重。
以致形成 子宫内膜异位症 。③会阴裂伤缝合时,子宫内 膜可 以直接种植在会 阴撕裂处 。在缝合前应 严格 消毒冲 洗 ,阴道 内填塞无菌纱布保护创 口,如手取胎盘或胎膜
促使 内膜 经输 卵管进入盆腔 。本例病人盆腔 内的广泛粘 连 ,也可能是异位囊肿 的反复 出血 ,病变扩散 、种植而 致 。 目前 ,临床广泛应用 宫颈局部麻后再操作 ,可减轻
病人 的痛苦 ,避免 由颈管 内操作 困难所致的 内膜异位 。
位囊肿破裂 ,盆腔广泛粘连 。 1 例在硬膜外麻下或鞍 另 3
子宫 内膜异位症是影 响中年 妇女健康 的常见病 , 近
本症系 子宫内膜种植在创伤瘢痕部位 ,是 由于医务
人员手术操作 时注意不够给病人增加的痛苦。为了避免
年来其发病率有 上升趋 势 , 如发生在 以往 手术切 口部位
或发生部位 与以往 手术操作有关 时, 为医源 性宫 内 称 膜异位症 。 现将 隰县人 民医 院 1 0年来 收治的 2 8例手术
参 考文 献
【】王路 明. 妇产 科【 . : l 实用 M] 西安 西安交 大 出版社 , 0 ,: 64 8 2 663 .7. 0 5 【】刘春 萌. 2 3 子宫 内膜异 位症 临床分 析【】 国临床 医学,076 0例 J中 . 20 :.
子宫内膜异位症致病因素的探讨
子宫内膜异位症致病因素的探讨杨燕玲云南省蒙自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661100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致病因素 探讨中图分类号:R71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85(2012)07-0778-02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或EMs)简称内异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部位。
国内统计,在妇科剖腹手术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逐年增加,已达20.1%[1]。
EMT是一种常见的妇女良性疾病,占妇女人口的5%左右,在生育年龄妇女中可高达30%,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为了将此病症研究清楚,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尽管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了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但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2]。
目前流行的有子宫内膜种植、体腔上皮化生、免疫异常、淋巴及静脉播散、医源性散播、内分泌障碍和多基因遗传等学说,以经典学说中的经血逆流种植学说最受支持。
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和内分泌因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
1 种植学说Sampson提出的经血逆流“种植学说”被广泛接受,认为EMT是内膜随经血逆流进入腹腔、种植于卵巢和邻近的盆腔腹膜表面,继续生长、蔓延而形成的,随着月经周期反复出血而形成内膜异位囊肿。
目前的研究推测,盆腔内EMT的发生应有5个关键步骤:内膜细胞黏附到腹膜表面并侵入腹膜间皮细胞层,种植灶部位炎症细胞聚集,病灶周围新生血管生成,内膜细胞增殖及异位病灶形成。
但此学说尚不能解释盆腔外的EMT,也无法解释为什么有的行经妇女又不发生EMT。
Hirata等[3]使用GFP小鼠示踪异位内膜支持了这一理论,男性患者在长期使用雌激素治疗后,也可以发生EMT,这种现象是不能用子宫内膜种植来解释的。
2 体腔上皮化生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认为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苗勒氏管、卵巢表面的生殖上皮、盆腔腹膜都是由胚胎具有高度化生潜能的体腔上皮细胞分化而来。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成长功用的子宫内膜,在子宫被覆面以外的当地成长繁衍而构成的一种妇科疾病。
得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患者的影响是很大的,可能造成女性患者不孕,也可能导致女性出现痛经、性交痛、例假改变等现象,那么,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如何形成的呢?看看下面具体的解说吧。
1、淋巴及静脉播散这一观点存在一定的科学依据,在盆腔静脉或淋巴结中发现子宫内膜组织存在支持该论点。
并认为远离盆腔部位的器官如肺、手、大腿的皮肤和肌肉发生的子宫内膜异位可能是淋巴或静脉播散的结果。
2、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卵巢的生发上皮、盆腔腹膜、胸膜均起源于体腔上皮淋巴及静脉播散,反复受经血、激素或慢性炎症的刺激可以化生为子宫内膜样组织,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
3、子宫内膜种植学说Sampson最早提出月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随经血逆流经输卵管进入腹腔,种植于卵巢和邻近的盆腔腹膜,并继发生长和蔓延,发展成子宫内膜异位症。
有生殖道畸形或梗阻的妇女常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说明经血逆流可致子宫内膜种植。
腹壁刀口子宫内膜异位或分娩后会阴伤口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手术者将子宫内膜带至切口造成医源性种植。
4、免疫学说有人认为在妇女免疫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月经期经输卵管流入腹腔的内膜细胞为主的局部免疫系统所杀灭,若局部免疫功能不足或逆流腹腔内的内膜细胞数量过多时,免疫细胞不足以将杀灭,即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
5、遗传因素Simpson提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一级亲代(女性)中患有同病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然而并未有发现与该病相关的特异性HLA抗原存在。
从实验结果表明,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lgG及抗子宫内膜自身抗体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其子宫内膜中的lgG及补体C3沉积率亦高于正常妇女,故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目前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既可有体液免疫,即B细胞应答反应增强,亦可有细胞免疫,即T 细胞免疫功能不足。
上述免疫功能的异常是内膜异位的原因,还是内膜异位的结果仍有待确定。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因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因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目前发病率非常高的一种妇科疾病,该病对女性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引起女性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因有很多,为什么会得子宫内膜异位症,下面具体了解一下。
为什么会得子宫内膜异位症一、种植学说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较为复杂,有的学者认为其病因与子宫内膜碎片种植在盆腔脏器有关。
内膜碎片在女性月经期间经阴道顺流而下,经输卵管道流入腹腔,种植在脏器表层,形成病灶,诱发疾病。
二、化生内膜化生内膜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病因。
子宫内膜在胚胎发育时期出现,由体腔上皮化生而来,化生原因为性腺激素、炎症刺激。
卵巢表面上皮、脐部也可以由体腔上皮化生而来。
三、良性转移良性转移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发病原因,多出现在心包、肺部。
有的病人发病部位为脑膜、四肢,发病原因为子宫内膜碎屑转移到脏器上,转移途径为血液。
四、医源性的内膜移植子宫内膜异位症多继发于剖宫产术,人工流产术后,由子宫内膜转移到相应部位所致,也可继发于早期中期妊娠行刮宫术后。
五、免疫防御功能缺陷体内免疫功能缺陷是诱发疾病的重要病因,多由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生长或孕激素抑制子宫内膜生长引起。
发病后,病人卵巢内分泌失调。
六、内分泌功能失调很多女性在工作压力大,工作紧张时都会出现内分泌功能失调,若内分泌长期失调,孕激素生长会受抑制,卵巢分泌异常。
子宫内膜异位症怎么调理1、饮食调理要注意清淡及营养的均衡搭配,不要吃得太过油腻。
日常可多食用一些家禽类、与蛋类、鱼类以及一些温性的蔬果。
此外,菠菜、木耳以及动物肝脏等具有补铁补血功效,宜多食用。
2、日常要注意多吃热食,尤其是在经期前后要避免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
此外西瓜、海带、苦瓜、冬瓜、绿豆、莲藕、油菜、等属于凉性果蔬,经期前后应尽量少食,尤其不可生食。
此外螃蟹、田螺等水产也属于良性,也要避免食用。
3、日常尽量避免食用酸涩、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如醋、柠檬、杨梅、酸枣、草莓、石榴以及辣椒、胡椒、生姜、生蒜等。
60例医源种植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对比研究
60例医源种植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对比研究目的:研究医源种植性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临床特点。
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间诊治的60例医源种植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通过对所选的60例患者进行检查,最终均诊断为医源种植性EM,所选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同时辅助各项综合治疗措施,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伤口良好愈合出院,随访过程中未见切口部位存在肿块,未见复发。
结论:腹壁或者会阴切口EM是医源性种植的主要诱发因素,通过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临床效果显著,临床医生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医源种植性EM的出现。
标签:医源种植;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实施剖宫产术后及阴道侧切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多见于育龄妇女,是说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之外的位置,多见于盆腔脏器,主要出现在术后1~5年,多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随着最近几年,剖宫产产妇的数量增多,剖宫产术后出现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多。
我院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间诊治的60例医源种植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我院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间诊治的60例医源种植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年龄在21~39岁之间,平均为(30.1±2.3)岁;孕次1~3次,平均为(1.3±0.2)次;分娩孕周在39~40.8周,平均为(39.3±1.6)周;36例实施下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手术分娩,24例实施会阴侧切术阴道分娩;术后发病时间为分娩后6个月~6年,平均为(2.8±2.6)年。
1.2临床表现存在与月经周期同步的周期性切口胀痛而且逐渐的加重,切口处可触及痛性包快或结节,同时包块或者结节随着经期有所增长,经期后自行缩小,叩诊可发现包块或者结节质地较硬,活动度不良;超声检查可见切口处有肿块,肿块位于皮下,呈卵圆形或者圆形,边界不规则,内部回声较弱,CDFI显示肿块内部及周边可见棒状或者点状血流信号。
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因
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因文章目录*一、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因*二、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特点*三、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因1、化生内膜浆膜上皮,化生内膜。
人体在胚胎发育时期,卵巢表面上皮、腹膜、阴道直肠膈、脐部均由体腔上皮化生而来,这些组织在性腺激素、炎症、机械因素的刺激下能够转化,形成另一种组织,同样可以化生为子宫内膜。
2、良性转移血液、淋巴良性转移。
这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发病原因。
出现在肺部、脑膜、心包、四肢及其他远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是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将子宫内膜碎屑转移停留在某脏器或组织上而发病。
3、医源性的内膜移植这是一种人为造成的使子宫内膜移植到某些部位,多见于剖宫产术,早期中期妊娠行刮宫术,分娩时行会阴侧切术,人工流产术等过程中。
4、免疫防御功能缺陷随经血逆流至腹腔的子宫内膜,如同一种异物,会激活身体内的免疫系统,动员出大量的免疫细胞及体液围歼消除,假如体内免疫功能缺陷,就会发展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5、遗传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和家族聚集性,有家族病史的人患此病居多。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特点如病变仅限于卵巢表层,可见到大小不等的囊肿。
囊肿可以是单侧,也可以是双侧的,最大的可大于10cm直径,在囊肿中含有褐色糊状液体,故也称卵巢巧克力囊肿。
囊肿表面常有出血或破损,以致整个囊肿与邻近器官发生粘连,并固定于阔韧带后叶,或嵌入子宫直肠陷凹内。
此外子宫直肠陷凹部腹膜及子宫既骨韧带亦是常发生的部位,病变部位呈紫褐色出血点或小结节。
镜下则可见到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组织。
由于子宫内膜周期性增生、剥脱、出血的“本性”难改,因此,在移位处仍每月反复出血,越积越多,相互粘连,结为一硬块,形成“子宫内膜瘤”.异位在卵巢的内膜,周期性出血、积聚形成含巧克力样液的肿物,医学上叫“卵巢巧克力囊肿”.这较大的巧克力囊肿被认为来源于卵泡或黄体囊肿的间变。
也可能是卵巢表面异位内膜向下生长的结果。
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1、避免子宫内膜异位症,最重要是注意经期保健,严禁在经期过性生活。
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科普
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科普正常情况下,女性子宫里面有一层内膜,即我们所说的子宫内膜。
该膜在女性青春期至绝经期,会随排卵而发生脱落、分泌、增加,最后形成月经排出体外。
若机体内其他位置也存在子宫内膜,且也会随着排卵发生改变,其就是我们所说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MT),该疾病不仅会增加患者不适感,还会危及患者的身体健康。
基于此,本文给各位读者科普一下关于EMT知识,以供各位读者借鉴。
一、EMT会引起哪些临床症状?(1)月经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促使卵巢功能失调时,会引起排卵异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量过多等症状。
(2)痛经:其是EMT疾病的一种典型症状,常出现在腰骶部、下腹深部,有时也会放射到大腿、肛门或者会阴等部位。
多是因病灶里面出血对局部组织炎症造成刺激而引起的,若病灶分泌过多前列腺素,还会引起子宫肌肉挛缩,进而加重痛经。
常表现为进行性继发性加重,多在月经来潮前出现,来潮第1日最为严重,随之痛经会逐渐减轻,月经结束后痛经也会彻底消失。
此外,痛经严重时,则难以忍受,甚至使用止痛剂也无法有效缓解。
(3)性交疼痛:有些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还会出现性交痛。
此外,经期还会出现排便次数增加现象。
(4)不孕:约有40%-5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会伴有不孕症状,其是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输卵管周围组织粘连或卵巢病变所引起的。
(5)其他症状:病灶处于膀胱部位的病人会出现血尿、尿痛、尿频等症状。
病灶处于脐部与腹壁瘢痕的患者会出现周期性疼痛、周期性局部肿块等症状。
病灶处于肠道的患者会出现便秘、腹泻、腹痛等症状,严重时还会伴有少量的周期性便血。
此外,异位内膜压迫、侵犯输尿管时会引起血尿、腰痛等症状,但该症状比较罕见。
二、引起EMT的病因有哪些?(1)体腔上皮化生学说:胚胎期体腔上皮分化出的盆腔腹膜、卵巢表面上皮,在慢性炎症、经血、激素等反复刺激下会被激活,进而变成子宫内膜样组织,久而久之就会演变成子宫内膜异位症。
(2)遗传因素:EMT存在家族聚集性,若母亲患有EMT,那么其女儿患该病的风险就会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医源性疾病主要是指因医务人员的措施不适当引起的疾病。
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与种植学说相关,指因医源性穿刺、破裂、手术局部创伤,手术切口未予保护,操作粗糙,未按操作规程,经期妇科检查等引起疾病发生或播散。
具体如下。
1 经期妇科检查
虽属“小事件”但若对月经史询问不清,尤对后位后屈子宫等,检查子宫时,挤压易致经血经输卵管逆流至盆腔或留置在输卵管,引起相应病变。
2 穿刺
目前,仍存在一些医师不详细询问病史便进行妇科检查,更对超声检查不重视,不会读片或不亲自阅看超声图像,仅依赖超声医师报告的结论,对肿块性质分辨不清,对肿块的诊断更是采用老观念而行肿块穿刺、抽吸囊液。
众所周知,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囊液黏稠,细小针头难以抽吸,即使采用输血针头样粗的穿刺针也难以吸净,更不能抽吸完全。
但不论针头粗细,拔除后,由于囊内压相对较高,均有囊液会自穿刺口溢出,易致子宫内膜在其他部位种植,致疾病扩散,也是造成粘连及相应盆腔疼痛、影响生育、包裹性积液
等一系列问题的原因。
穿刺针通过腹壁也可在腹膜、腹壁各层内种植形成医源性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
此外羊膜腔穿刺,甚至取卵等均应注意医源性问题。
3 开腹或腹腔镜手术
术时切口等未保护,均可能因牵拉、挤压使子宫内膜在盆腹腔、腹壁、肠道、浅表膀胱浆膜层等部位种植,或收集标本袋在盛装标本或取出腹壁时有泄漏,或剥离时囊肿破裂,囊内液外溢,手术中未冲洗干净或使用冲洗液少,均有形成医源性疾病的危险,使临床上原有病灶复发或医源性播散后形成新病灶,有时两者难以区分。
4 人工流产术
釆用负压吸引时,如取出吸管时未解除负压强行拨出吸刮管,宫颈管外突然转为正压,而宫腔处于明显负压状态,瞬时宫腔内由负压突然转为正压,易致宫内血液和子宫内膜组织、蜕膜等经输卵管进入输卵管或流入盆腔,日后形成输卵管或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诊刮或宫腔操作时使用有齿宫颈抓钳等,对宫颈造成损伤,日后可能形成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也不能忽视。
5 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
因妇科疾病行输卵管切除术或有各种输卵管绝育术史者,病检可发现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不少病例有人工流产史和或放置宫内节育器史,约50%有输卵管结扎史,也有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也有合并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
近来研究发现:输卵管至少作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透明细胞癌、内膜样癌及浆液性癌的部分来源,输卵管上皮细胞中可能的干细胞来源具有分化潜能。
推测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相关疾病可能也与之相关。
6 放置宫内节育器
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还可能与子宫后倾后屈,又因宫腔压力大,易致宫腔内压大,经血排出不畅致经血逆流有关。
7 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
发病率近年不断提高,也成为妇科常见病之一,但尚未被临床医师重视,甚致不能识别。
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深层和浅层、原发和继发之分。
浅层型与宫颈物理治疗(电灼、冷冻、激光、微波等)以及宫颈锥切、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宫颈裂伤、分段诊刮、单抓钳使
用等使用有关。
深层型少见,发生在宫颈纤维肌肉实质中,可见后陷凹或直肠阴道隔内延伸,或是子宫腺肌病的一部分,异位内膜也可由子宫肌层向下延伸入宫颈深部。
原发性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宫颈阴道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如能排除来源于直肠阴道隔或骶骨韧带子宫部延伸而来均归入原发性。
临床所见大多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于宫颈手术在月经后半期进行,当术后创面未结痂或愈合而月经来潮,易使子宫内膜在宫颈创面种植而发病。
症状可在术后半年或更长时间出现,在月经前后均有数天少量褐色血性液排出,连同月经期前后可长达10 d或更长,也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性交后出血,经量异常,痛经,下腹肛门坠胀,腰痛,阴道刺痛等。
主要体征是宫颈手术后或人工流产后在光滑的宫颈表面或所谓“糜烂”边见有呈樱桃红、暗红色或粉红色的红点、红线、红斑的体征之一或二。
小的病灶早期不易发现,后可稍突起表面,触之可有(或无)出血,经后红点、红线、红斑可缩小,色泽变淡。
个别报道有巨大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主要靠临床可即诊断,在熟知上述有关病史、症状和体征的基础上,结合宫颈创伤或手术史,一般临床(上述月经症状、宫颈局部所见)容易诊断。
少数需要病理诊断:
(1)有较菲薄,但常不完整的宫颈鳞状上皮。
(2)上皮下有子宫内膜腺和间质。
(3)有出血证据可见红细胞,含铁血黄素或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4)典型宫颈子宫内膜异位型。
镜下可见宫颈鳞状上皮,上皮下有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间质中可见陈旧性出血或红细胞。
(5)组织结构破碎型。
除上述病理形态外,组织结构破碎,切片中见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子宫内膜腺体与宫颈被覆上皮脱开。
(6)宫颈黏膜子宫内膜化生型。
只见子宫内膜腺体,而未见明显子宫内膜间质。
若用小锐性尖刀取下病灶可作活检进一步证实,若用活检钳取材易致病灶破损,影响诊断。
治疗可用小锐性尖刀切除病灶,或局部小范围病灶处再次物理治疗。
颈管病灶可搔刮或颈管物理治疗。
病灶大而深者可作部分宫颈锥切等。
关键是应预防,加速创口愈合和(或)避开或推迟月经来潮,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严格掌握物理治疗应于月经净后3~7 d内进行为宜,若月经期长,周期短者更应在月经净后3~4或5 d之内进
行。
试用局部消炎和口服避孕药推迟月经有一定作用。
尽量避免经期操作,减少人工流产、诊刮等对宫颈及颈管损伤,防止宫颈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物理治疗时避免过度深入颈管,以<1 cm为宜。
8 外阴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灶常发生在会阴撕裂处,会阴侧切或正中切开处,前庭大腺切除创口处。
患者常有会阴部胀痛,与月经周期有关,行经前数日及行经后数日症状明显,常有褐色分泌物,量少于月经,连同月经期持续时间可约10 d或更长。
经前也有性交困难或疼痛,或坐位时外阴部不适或疼痛。
病灶小时不易发现,随病变发展则可见暗红色小泡,略高出皮肤或黏膜,触之有痛感和结节。
治疗先采用药物,若无效或増大则手术切除。
会阴撕裂,切开作缝合时阴道内宜放置湿纱布,防止产后血液中混有的内膜组织在创口植入,也可保持创口视野清晰,缝合后切勿遗忘取出纱布。
缝合切口也宜再用生理盐水或碘伏液清洁创口。
前庭大腺手术也应防止经血沾染和子宫内膜种植。
9 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
有原发与继发之分。
可因子宫内膜种植于阴道壁损伤处,如阴道撕裂、
会阴侧切、子宫切除后阴道残端瘢痕处等。
患者常有性交困难、疼痛、性交后流血等症状,也有排便不畅。
局部检查时阴道可及结节、触痛,若表面破溃则呈糜烂面或有继发感染。
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有一定难度,易致周围脏器损伤,术后有的仍需配合药物治疗。
10 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报道和所见相对较多,故不多赘述。
但需知常见于中期妊娠剖宫取胎、剖宫产术、腹部子宫切除者,前置胎盘或用海绵、大纱垫清洁宫腔,羊膜腔穿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重囊肿剥除术等,使子完内膜种植于腹壁各层,形成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治疗以手术为主。
11 剖宫产子宫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此为剖宫产后的又一种医源指疾病,无病理证实前临床常误诊为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PCSD)、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CSD)、子宫肌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性疾病、月经异常等,因其临床表现並无特殊。
实际其发生率远比病理诊断率为高,因大多患者并未作病灶切除和病理确诊。
本病发生与子宫内膜种植学说(活性子宫内膜种植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处,胎盘娩出时蜕膜组织脱落种植,纱布、海绵污染,子宫切口全层贯穿缝合等)、干细胞学说、发病的3A学说(黏附、侵袭、血管形成)、体腔上皮化生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