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事业部制转型
浅议政策性银行商业化改制——以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改制为例
道 。 国政策 性银 行缺 乏权 威性 、 范性 、 统性 , 我 规 系 而规 范化 管理 亟 待出 台。 谓立 法先 行 , 能更好 的规 范政 策性 银行 的组 织结 所 才
低, 抗风险能力弱, 运作不灵活。 相比之下, 国外政策性银行通常 银 行要 加强 风险研 究 , 多借鉴外 国经 验 ; 部监 督则要 求银 监会 外
构筑 政 策支 持体 系建立 风 险管理 体 系使 得资 本充 足率 通常 高 于 及相 关管 理 部 门监 管到 位 。
一
般 商 业银行 。再 次 , 国政策 性银 行经 营机 制不健 全 , 以在 我 难
第 二 , 式化 市场 经营理 念 。 模 政策性 银行 必须 认识 到商 业化
市场 中取得较 好 效益 以更好 的实现 其职 能 。以 国家 开发银 行 为 改制的必然。 在资金方面, 逐渐由国家全包模式向市场筹资模式 在与 政府 的关系 方面 , 由政 府主 导向 自主经营 、 国家指 导过 例, 其主要 资产业 务基本 上是单 纯 的贷 款业 务 , 少债券 、 缺 股本投 转变 ;
这也 让我们 关注 我 国政 策性 银行 的现 状 及问题 。 ,
从法制 层 面上说 , 国家 开发银 行转 型后 必须 受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公 司法》 《 、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商业银 行法》 《 、银行 业监 督管 理 法 》 商业 银行 法律 的约束 。 等 国家 开发 银行 的商 业化 改制 为其他 政 策性 银行 今后 的 改革
LglV tmA d oiy eaS  ̄ e n S c t e
银行组织架构改革三大模式
银行组织架构改革三大模式立足当下,从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吸取经验,对自身组织架构进行改革完善,将有助于商业银行顺应新模式转型完成“换道超车”,重塑核心竞争力。
商业银行组织架构改革的方向可以概括为“一项系统工程,两个支撑,三个重要调整”。
新形势下,我国一些领先银行开始主动求变,率先明确并加快探索向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开放银行、敏捷银行等新模式的转型。
尽管转型的模式方向不同,但这些新模式的内在逻辑都需要商业银行具备快速应对市场高频变化并实时智能响应客户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需求的能力。
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加快推进深层次改革,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内部组织机制,否则向新模式转型可能就会变成空中楼阁。
自2005年中资商业银行股改上市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经历了全方位、系统性的变化,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目前均已基本形成较为稳定的组织架构模式。
与此同时,随着外部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也在持续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
当前国内银行组织架构存在三种主要模式以2018年年报数据统计,中资商业银行总行设置的部门数量方面,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设置的部门平均数为39.6个,通常是典型的传统业务条线管理方式;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设置的部门平均数为33.4个,专业化、矩阵化趋势明显;北京银行、上海银行与江苏银行三家头部城商行设置的部门平均数为35.3个,组织架构与股份制银行已经非常接近。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典型类型主要包括职能式、事业部制、大部制三种,以及几种模式的混合。
传统直线职能式组织架构是当前国内银行的主流模式。
采用这一架构的银行基本是按照公司业务、零售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三个板块的具体业务职能管理,进行前台部门划分以及中后台支持职能部门的设置。
事业部制改革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变革经营体制的重要方式。
这种组织结构形式最突出的特点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即总行集中决策,事业部独立经营、独立核算。
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
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我国商业银行不断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和完善。
在传统的直线职能制的基础上,许多银行积极尝试事业部制改革,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2006年4月实施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实际和客户需求,“逐步实行以产品单元、业务线为流程的事业部管理制度”,对银行的事业部制改革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引导。
设计并实施合理有效的事业部制改革,创建有利于变革和激励的分权模式,必须对采用事业部制的前提条件、可行路径进行认真分析,并与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战略、科技水平等因素有机结合起来。
事业部组织结构分析1.事业部的内涵和类型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三种基本模式:集权的直线职能制(U型结构)、分权的控股公司制(H型结构)、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事业部制(M型结构)。
事业部制组织形式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是由通用电气公司副总经理斯隆在公司多元化经营背景下,为解决内部管理矛盾而建立的。
这种组织形式是指企业按照所经营的事业,包括按产品、地区和顾客(市场)等要素,划分部门,设立若干事业部,各事业部之间独立核算,并在内部的经营管理上拥有自主性。
各事业部既是受总公司控制的利润中心,又是产品责任单位和市场责任单位,每一个事业部就是一个利润点。
事业部制具有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特点,集团最高层(或总部)只掌握重大问题决策权,以便从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解放出来。
事业部本质上是一种企业界定其二级经营单位的模式。
在企业组织的具体运作中,事业部制又可根据企业组织在构造事业部时所依据标准的不同,分为地区事业部制、产品事业部制和SBU(Strategic Business Unit)等类型,通过这种组织结构可以针对某个单一产品、服务、产品组合、主要工程或项目、地理分布、商务或利润中心,组织事业部(宋旭琴,2006)。
2.事业部的优势和缺点(1)优势。
钱德勒在《战略与结构》一书中阐述了事业部的产生原因及其发展过程,认为它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创新之一。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成为了国家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间,国有商业银行经历了从传统银行向现代金融机构的转变,逐步实现了规模扩大、业务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
一、变革历程1.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
当时中国的银行业处于全国一元化管理的状态,银行的业务范围受到严格限制,主要进行存贷款业务,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创新力。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改革,开始向现代银行制度转型,引入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例如利率市场化、分行制度改革等。
这些改革措施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市场化改革: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国有商业银行不断完善了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了风险管理能力,推进了资本市场化进程。
国有商业银行也开始开展国际化业务,与国际知名银行开展合作,取得了一系列商业成就。
3. 加入WTO后的改革: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标志着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进入了全球金融市场。
在加入WTO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要求银行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为此,国有商业银行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例如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服务水平、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等。
这些改革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
4. 跨境并购与国际化发展:近年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加快了跨境并购与国际化发展的步伐。
通过与国际知名银行的合作,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获得了更多的经营经验和先进技术,也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目前,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全球范围内开设了众多分支机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了全球性金融机构。
二、发展趋势1. 服务实体经济的定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动力、问题和操作策略
( 居 民财富不断积累, 一) 对金 融服务 的需求增加
17 9 9年 以来 , 革 开 放 政 策带 来 了 我 国 国 民经 济 的 改
融 资逆转 、 银行业 竞争加剧 带来 信贷 利差 收窄 、 外资银 高速 、 持续 、 稳定 增长 , 国民生 产总值 ( D )0年的平均 G P3
作者 简 介 : 张轶 昌 (9 0 ) 男 , 龙 江人 , 济 学硕 士 , 17 一 , 黑 经 高级 经 济 师 , 国光 大银 行 海 口分 行 行 长 。 中
① 参见国家统计局公布的(0 8年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 (o 2
计 公报 》 。
南德
2 9 第7 0 年 期 0
介 的 活 动 急 剧 增 加 ,开始 对 各 种 金 融 资 产 和 相 关 银 行 服
与大零售并重 、 以科 技 为 依 托 ” 的发 展 战 略 , 定 并 开 始 制 实施 《 国银 行 零售 业 务 五 年 发 展 规 划 》 2 0 中 ;04年 招 商 银 行 提 出 要 打 造 “ 售 银 行 ” 并 在 上 海 市 成 立 了第 一 个 信 零 , 用 卡 中 心 ;0 6 中 国工 商银 行 明 确 向 投 资 者 公 布其 战 20 年 略转 型 方 向 , “ 即 打造 中 国第 一 零 售 银 行 ” 等 。 等 本 文通 过 对 商 业 银 行 业 务 转 型 动 力 的 分 析 .剖 析 了 我 国银 行 业 务 转 型 中普 遍 存 在 的转 型 策 略 雷 同 、 型 流 转 程 效 率 低 下 、 险管 理 意 识 薄 弱 、 风 以人 为 本 的 零 售 文化 和
摘 要 : 文 以我 国改 革 开放 以 来 的金 融发 展 为 背 景 . 述 了 由 于居 民财 富增 长 带 来 零 售 服 务 需 求 、 本 市 场 发 本 论 资 展 逆 转 融 资方 式 压 缩 公 司业务 空 间 、 率 市场 化 降低 了公 司业 务 的 利 差 收 入 、 资银 行 的 竞争 压 力 、 术 网 络 带 来 零 利 外 技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困境及转型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困境及转型分析【论文题目】——以毕业导师的角色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困境及转型分析【标题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及趋势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各个银行机构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储蓄和贷款业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随着消费金融业务、信用卡业务、财富管理业务等新兴业务的不断涌现,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日益增多。
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总体呈现出了两种趋势。
一方面,商业银行集中度日趋提高,银行业整体规模稳步增长,大型银行占据了主导地位。
另一方面,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也在快速崛起,与传统金融机构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在这样的趋势下,商业银行应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呢?我认为,商业银行需要更好地把握客户需求,推出更多的创新金融产品,在技术、人才、资源等方面加强投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打造数字银行的新业态。
总结:商业银行现状和趋势如何稳定发展,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要在现有环境下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标题二】——商业银行面临的发展困境及原因分析商业银行面临的发展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传统商业模式已经失效。
传统的储蓄和贷款业务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二、客户需求多样性增加。
客户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形成了个性化、场景化和定制化的新型金融需求。
三、金融科技的影响。
新兴金融科技的不断崛起,打破了银行在金融领域的垄断地位,商业银行与新兴金融科技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四、创新能力不足。
商业银行在战略思维、管理机制、团队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无法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客户需求的改变。
总的来说,商业银行面临的发展困境是多方面原因综合导致的,其中尤以创新能力不足、商业模式失效及金融科技崛起影响最为突出。
总结:商业银行面临的发展困境还有很多原因,针对这些原因,要着眼于整体战略定位,优化管理模式,创新商业模式,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
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
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一、我国国有银行改革进程的历史回顾作为经济整体改革的重要内容,国有商业银行经历了长期、渐进的改革过程。
早在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就指出:“银行要成为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国有商业银行拉开了改革的序幕。
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国家专业银行分设(1979~1993);(2)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1994~2002);(3)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2003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选择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简称两家试点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
此次股份制改革,将从根本上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实现国有商业银行从传统体制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历史性转变。
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必要性1.股份制改造是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自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股份制银行在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组织体系中占据着统治地位。
同时,商业银行作为企业组织,股份公司制度符合逻辑的成为商业银行最佳企业制度形式。
2.股份商业银行制度有利于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要使国有银行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实现真正的企业化、商业化、市场化经营,就要改革国有银行的产权制度,引进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使行长对全体股东负责,而不是只对政府负责,股份商业银行制度形成了有效的多元化产权约束机制,解决了因产权结构单一造成经营风险高度集中的问题。
3.股份制改造是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市场化路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银行资本金来源只有依靠政府财政,更多的资产来自于存款、金融债、中央银行贷款等负债。
由于我国财政资金的紧张,国家银行的资金运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财政性的功能。
同时,随着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大,其经营风险因素也日益增大。
在国有独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风险达到一定程度后要由存款户或国家来承担,最终是由国家通过多发行货币的方式解决。
因此,通过改变商业银行的国有独资形式,可以开辟新的资本来源渠道,分散银行的经营风险,有利于恰当调整银行、企业和居民之间的旧的债权债务关系。
商业银行事业部改革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课程论文股份制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问题研究——以民生银行为例1.引言1.1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的金融业也取得了快速、长足的发展。
然而国外大银行的进入,以及国内各银行更加激烈的竞争,使得各银行业务的发展和绩效的增长越来越困难。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
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
”在我国,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题。
人民币国际化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势在必行,更加剧了国内银行业的激烈竞争。
银行业正在逐步向多元化、混业化的方向发展。
90年代原有的经营模式和业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今时今日的情况,通过业绩增长速度的放缓,以及业务经营状况的困难程度的增加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因此,各家银行都希望能够做出一些改变和创新来降低这些不利影响。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只有改变才能适应时代的进步,完善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为了适应这些发展变化的情况,各个银行都在尝试着创新,并且立足于自己本身的优势(比如国有银行利用其规模上的优势,地方性的股份制银行利用其地区优势)广泛发展业务来努力提高自己银行的业绩,通过近几年的经营状况已经明确了告诉我们,银行管理水平的提高,经营业务的完善,产品的创新,综合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
银行不光是为了本身的经营业绩,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和快速发展,银行业到了做出一些举措的时候了,这样既能保证国内经济不受国外大银行的侵扰,同时也能使银行业和国家和谐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面对着当前激烈的竞争情况,对于规模庞大、体制不完善以及有着各种各样问题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说,找到改革的新途径十分必要,所以各商业银行都在不断尝试着改革,完善自己的经营,提高业绩。
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后绩效管理思路的转变
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后绩效管理思路的转变近年来,从职能制向事业部制转变已经成为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变革的趋势。
在变革中,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和经营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有绩效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形势,必须进行相应转变。
1 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含义商业银行绩效管理是对商业银行绩效实现过程中各种要素的管理,是服务于商业银行战略目标的管理活动。
具体来讲,是指商业银行的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达到本行战略目标而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及绩效目标提升持续循环的过程。
2 大多数国内商业银行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2.1 管理者认识不足、理解片面第一,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管理者往往简单地将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评,认为设计考评表,量化考评指标,确立考评标准,兑现考评奖金,就是绩效管理工作的全部,这样理解是不全面的,这仅仅是绩效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二,银行管理者对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往往体现在与工资、奖金的挂钩上,激励手段过于单一,导致管理者与员工形成绩效管理就是涨工资或减工资,将绩效管理等同于薪酬管理。
第三,目前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在绩效管理过程当中,普遍忽视员工参与,造成员工对绩效管理体系知之甚少,考核也仅是员工被动接受。
这种简单的、片面的、单向的绩效管理,必然使得员工内心产生疑虑和抵触情绪,认为绩效管理是管理者单方面对自己实施的管理与约束,进而在实际工作中消极应付甚至排斥。
第四,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缺乏对员工的辅导和信息反馈渠道不畅,员工只知道奖惩却不知晓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只得到眼前的奖惩却难以在工作中取得进步,久而久之将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2.2 在职能制组织架构下,商业银行绩效管理体系存在与战略目标相脱节的现象当前,商业银行各职能部门的绩效目标不是依从于战略目标,而是根据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结合各自的任务制定的。
各职能部门在绩效考核中更多地考虑本部门利益而忽视银行整体利益,由于各部门工作性质和内容的不同,不能有效地落实和反映银行整体经营战略与中长期经营发展目标,绩效考评与银行战略目标相脱节,银行整体的组织绩效降低,不利于商业银行战略目标的实现。
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研究
业 的独特信息。招商银行小企业信 贷中心
要 实现小 企业信 贷业 务可持 来自发展 , 十分重视软信息的收集 ,如全 面的信用 记
金 融 服务 特点 。 立 了“ 设 三农 ” 融 事业 部 , 就 要克服 “ 金 成本 高” 风 险大” 和“ 两大缺 陷 , 录 ,尤 其是 上下游结算 中的商业信用记 录 无 疑 是我 国银 行 业 事业 部 制 改 革 中最 具 影 使其信贷 的风 险收益 能够覆盖成本 。基 于 等。民生银行借 鉴泰 国泰华农 民银行 的经
本栏编辑 黄瑞峰
理 论探 讨
画
行 书 舒 砌赡 窜厨 瑰
口 石 岳 郭 苗 苗
我国小 企业 规模小 、 经营波动大 、 信息 业务则 由其他部 门开发和经营 。 2 .信贷技术专业化。小企业 的特点决
年来 , 随着银行业市场 竞争加剧后业
一一 日趋 专业 化 以及客 户需 求 的 日趋 严 重不对称 、缺乏足够 的抵押担保 资产等 三务
信贷人员的积极性 , 收集个性化信息 。 研发 行 差 别 风 险定 价 。
一
.
、
民 生 银 行 和 招 商 银 行 小 企 业 信 贷 信贷技术 , 加强信 贷风险管理 , 实现风险可
3 .产 品开发 专业 化 。拥 有 专 门技 术
事业部的基本情况 20 0 8年初 。 民生银行成立 了工商 企业 金融事业部 。率先在 中资银行 以事业 部制
响力 的事件 。本文通过 对民生银行和招商 我 国金融市场 的实 际, 目前 , 降低信贷成本 验 。建立 了独特 的信用评级与债项评级体 同时根据 风险水平 、 筹资成本 、 管理成 银行小企业 事业部制 改革 的实证分 析 。 主要是靠提高小企业信 贷产品的专业化水 系 , 研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转型的思考及建议
力和效率。
标准化操作
03
制定标准化的操作规范,统一业务处理流程,减少操作风险。
人员培训与激励
培训计划
定期为员工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指导,提升员工综合 素质。
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和奖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 神。
人才引进
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为银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为现有员工提 供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以留住人才。
通过减少管理层级,使决策更加高效,提升客户满意度。
专业化团队
设立专业部门,如企业金融部、机构金融部等,提高业务的专业 化水平。
部门协同作战
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协同效应,提升整体业务效率 。
流程再造
优化业务流程
01
简化业务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引入新技术
02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升业务处理能
国际化进程
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将对公业务向国际化发 展,拓展海外市场。
06
结论与建议
结论回顾
国有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转型的必要性
随着金融市场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对公业务,以适应 市场的需求并提高竞争力。
转型的关键要素
国有商业银行需要从组织架构、业务流程、风险管理、人才队伍等方面进行全面转型。
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与联系,提高客户黏性,增加 客户忠诚度。
风险管理转型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应对能力。
提升风险意识
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培训,提高整体风险管理水平。
强化风险监控
加强对各类风险的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事件。
事业部制改革
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研究一、事业部制改革的必要性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以及“金融脱媒”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传统的组织架构已经无法完全应对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冲击。
在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的趋势下,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面临着迫切的调整需要。
事业部制改革是商业银行应对利差冲击的必然选择。
事业部制是是一种分权式管理结构,主要以某个产品、地区或顾客为依据,将相关的研发、生产、销售等部门结合成一个相对独立单位的组织结构形式,在经营管理上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并实行独立核算。
事业部制下,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量身定做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实现信贷资源在全行范围的优化配置,以及信贷风险的统一管理,从而缓解银行利润的外部冲击,降低经营风险。
二、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的实践(1)民生银行改革实践民生银行是最早推行事业部制改革的银行,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分行集中经营改革。
2006年7月,民生银行将公司业务营销平台从全国246家支行上收到分行,成立了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等176个行业金融部,并按照公司化运作理念,对公司金融主要产品线和行业线实施“准事业部制”,使分行成为公司业务的基本单元。
同时,所有支行专注于零售业务的经营,不再经营批发业务。
第一阶段的改革,初步厘清了民生银行公司业务各条线的发展规划、市场定位,形成了专业化团队、专业化营销和专业化评审的经营格局。
第二阶段:事业部制改革全面快速推进。
2007年9月,民生银行将重点行业的公司业务经营权从分行上收至总行,将总行公司银行部更名为“公司银行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同时组建了地产、能源、交通、冶金四大行业金融事业部,贸易金融、投资银行、金融市场三大产品事业部,以及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客户的总行直属金融部——工商企业金融事业部。
成立金融事业部后,分支行的主要职责是负责零售业务,部分支行转型成特色支行,主要为某一个行业服务。
第三阶段:管理与服务能力的综合提升。
在事业部制改革全面推进后,民生银行将精力集中到提升公司业务条线的整体管理能力和完善利润中心的业务运作机制上,以促进中后台管理流程化、标准化,完成分支行的重新定位和职能调整。
商业银行事业部制组织运行模式探析
商业银行事业部制组织运行模式探析商业银行事业部制组织运行模式是一种常见的组织架构,旨在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在这种模式下,商业银行根据业务类型和市场需求划分成若干事业部,每个事业部独立负责自己的业务,并享有一定的自主权。
本文将探析商业银行事业部制组织运行模式的特点、优势和挑战。
首先,商业银行事业部制组织具有以下特点:1.事业部独立经营:每个事业部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和资源配置权,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独立运营。
这种独立性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2.目标管理:事业部制通过设定明确的业绩目标和绩效考核机制,激励事业部主管和员工不断努力提高业务表现和效益。
3.协同合作:虽然事业部相对独立,但它们之间也需要有效的协作和资源共享。
银行总部通常负责协调和整合各个事业部之间的合作,确保整个机构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其次,商业银行事业部制组织运行模式具有如下优势:1.提高决策效率:事业部独立负责决策,可以更加快速、灵活地响应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
与传统的分行制相比,事业部制使决策效率大大提高。
2.激励业绩表现:事业部制通过为每个事业部设定明确的业绩目标和奖惩机制,激励员工和管理者积极主动地提升业务表现,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3.加强市场竞争力:事业部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改进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通过强化市场竞争力,商业银行可以在激烈的金融市场中取得优势。
但是,商业银行事业部制组织运行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1.部门利益冲突:事业部制下,各个事业部可能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忽视整体利益。
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总部需要通过有效的协调机制解决利益冲突,确保整体利益最大化。
2.信息传递不畅:事业部制下,信息传递可能存在滞后和失真的问题。
各个事业部之间需要及时、准确地共享信息,以便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3.统一管理难度增加:商业银行总部对多个事业部进行统一管理的难度较大。
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流程,确保各个事业部之间的协同配合和资源共享。
浅议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
2 .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应 与价格调控相结合。价格形成机制 价 格 低 于 国 内 石 油 价 格 的时 候 , 减少 国产 原 油 的供 应 , 加 进 应 增
改革与价格调控相结合 , 政府进一 步转变管理方式 , 使 价格 制 定 口原 油 , 时 不 降 低 国 内 石油 市 场 的 价 格 . 差 额 可 以作 为 石 油 同 其 风 险 基 金 用 于石 油 价 格 上 涨 时 稳 定 国 内价 格 的费用 。所 以 , 善 妥 者转变为价格监管者 , 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实施宏观调控最大限 同时也能保值增值 。 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 政府 作为价格监管者要根 地运用石油战略储备可 以稳定物价 ,
后性 ” 问题 , 时缓 解 国际 油 价 上 涨 给 国 内带 来 的成 本 压 力 , 的 及 调
动 企业 经 营 积极 性 。
件 : 国石油资 源相 对匮乏 , 口依赖 性高。如果不建立 战略石 我 油 油储备不仅对于国家安全 , 而且对于 国民经济续稳定发展都是 十 分不利 的。在国内石油供需失衡时 , 我们可以利用战略石油的买
摘要 : 文章从 商业银行事 业部 制改革现状入手 , 以民生银行 事业部制改革为例 , 简要分析 了我 国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的进
程及 利 弊情 况 , 对我 国商 业银 行 未 来组 织 模 式进 行 了展 望 。 并
构形式。其经过细致 的研 究和不断 的实践 , 20 年基本确定 在 03 了 目前的业务 架构 , 根据业务 种类纵向划分为两大板 块 , 即公司 与投资银行部和私人客户与资产治理部。
无 法 适 应 发 展 的 需 要 而 对 整 个 管理 架 构 进 行 重 新 规 划 的产 物 。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与发展,从最初的国家垄断性质到逐渐市场化的运作模式。
本文将重点讨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变革历程1978年-1993年:股份制银行试点与设立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受到改革的影响逐渐改变了经营模式。
1979年,第一家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成立,标志着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了股份制改革的试点。
此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也相继进行股份制改革,逐步成立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
1994年-2003年: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体制进行了重要的改革。
1994年,国家对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分立,使商业银行的管理权和决策权获得了更大的独立性。
与此国有商业银行也面临了市场化竞争的压力,需要提高经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2004年,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相继在香港和上海上市。
上市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吸引了外资,提升了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市场化水平。
商业银行也加大了内部改革力度,加强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2014年至今:改革深化与金融创新当前,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依然在不断推进中。
国有商业银行通过推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市场的开放,提高了自身的风险防范和综合竞争力。
国有商业银行还积极推动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打造智能化的金融服务平台,提升了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
二、发展趋势1. 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在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的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要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做好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工作。
加大对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业务风险识别和风险监测的能力。
2. 推进资本市场化改革国有商业银行要适应资本市场化改革的要求,加强股权管理,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提高股东权益和股权回报率。
商业银行如何正确推进事业部制改革
《西部金融》2008年第5期商业银行如何正确推进事业部制改革摘要:事业部制是解决商业银行规模和市场跨度过大、经营范围过宽等引发的管理效率低下、市场响应慢、风险控制不力等问题的最佳管理模式之一,其核心环节是对事业部进行风险授权和资源授权。
在推行事业部制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市场环境和信息技术的约束,避免将事业部制改革等同于拉直统管;避免借机强化集权管理;事业部设置应充分考虑规模和流程;应区别不同性质实施风险管理。
基于我国内地的实际情况,建议在传统业务部门推行区域型和条线型相结合的矩阵管理架构,在保留分行区域型事业部框架的前提下,强化总部条线管理,稳步推进条线型事业部制改革;新兴业务部门应在总部层面推行条线型事业部制,同时加强相应的资源授权和风险授权工作。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事业部制改革;资源授权;风险授权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08(5)-0021-03收稿日期:2008-4作者简介吴晓辉,男,现供职于招商银行总行资金交易部。
吴晓辉(招商银行,深圳518040)一、事业部制的基本概念及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一)事业部制的基本概念和主要优势1、企业组织管理的三种模式。
(1)职能制:实行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适用于产品和业务单一的中小型企业,各职能部门是典型的成本责任中心。
(2)事业部制:实行适度授权的管理模式,适用于产品和业务较为复杂的大中型企业,各事业部是典型的利润责任中心。
(3)公司制:实行高度授权的管理模式,适用于实行多元化经营的超大型企业,各子公司是典型的投资责任中心。
从法律地位上看,职能制和事业部制都是非法人机构,公司承担无限责任;而公司制则是法人机构,公司只承担有限责任。
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由职能制过渡到事业部制乃至公司制,以保证市场竞争力。
2、事业部制及其主要优势。
事业部制也称为“斯隆模式”,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通用汽车公司。
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
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巨大的挑战。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被提出。
该改革旨在加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银行业向更加市场化、国际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本文将探讨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的动因、内容和影响。
一、改革动因1.1 经济转型的需求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从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体系转向以服务业为主。
这意味着金融服务需求的结构性变化,传统的银行机构无法满足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差异化需求。
事业部制改革通过将银行内部组织结构调整,使得银行更加专业化,能够更好地服务各行各业。
1.2 市场竞争的压力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传统的一体化银行模式日益不适应市场需求。
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了冲击。
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通过分割机构业务,提高专业性和创新性,增强市场竞争力。
1.3 风险管理和监管要求金融风险管理是任何一个金融机构都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使得风险控制更加精准和有效。
事业部制的推行将各种风险逐级管理,分散风险,降低系统性风险,有利于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
二、改革内容2.1 组织结构调整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的核心是对组织结构的调整。
传统银行的一体化机构逐渐分割为各个事业部,每个事业部专注于某一业务领域,提高专业性和效率。
同时,分散决策的模式使得运营管理更加灵活。
2.2 人员培训和激励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在组织结构调整的同时,对人员培训和激励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事业部制的实施需要各个事业部的团队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培训机制需要得到完善。
激励机制也需要相应调整,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3 信息系统建设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要求金融机构的信息系统要更加灵活和敏捷。
各个事业部之间的信息需求和互联互通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因此,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升级是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
三、改革影响3.1 优化服务质量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使得银行的服务更加专业和差异化。
浅析商业银行事业部制转型改革
种 形 式 , 即按 照 企 业 所 经 营 的 事 业 ,包 括 按 产 品 、 地 区 、 顾 客 ( 场 ) 来 划分 部 门 , 立若 按 按 市 等 设
健运 营 ; 是要 勇于 变革 和不断创 新 , 三 以激 发 组 织
活力 , 现 持续发 展 。 实 ( ) 织 架 构 变 革 是 银 行 改 革 的 出 发 点 二 组
对 于 商 业 银 行 来 说 ,缺 少 的 并 非 实 现 战 略 转 型 目标 所 需 要 的 能 量 和 魄 力 ,而 是 缺 少 能 将 大 型
任 单 位 , 产 品设 计 、 产 制 造 及 销 售 活 动 负 有 统 对 生
一
切 实 贯 彻 , 至 遭 受 扭 曲 ; 业 务 部 门 开 拓 市 场 和 甚 各 决 策 时 首 先 考 虑 的 是 规 避 责 任 而 非 业 绩 创 造 ,要 克 服 种 种 自身 弊 病 , 分 发 挥 其 竞 争 性 优 势 , 业 充 商
预 期 目 标 ; 是 要 注 重 制 衡 , 保 证 银 行 发 展 方 向 二 以 与 其 宗 旨一 致 , 致 发 生 大 的 偏 差 和 失 误 , 现 稳 不 实
、
事 业 部 制 的 适 用 范 围
事 业 部 制 结 构 主要 适 用 于 产 业 多 元 化 、品 种
多样 化 、 有独立 的市 场 , 且市 场环 境变化 较快 各 而
一
二 、 组 织 架 构 变 革 是 银 行 内部 机 制 改 革 的 重
浅谈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
(一)拓展资本金来源渠道,提高资本充足率。 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安全性是股份制改造的关键,要从 根本上改变国有商业银行的独资形式,实现股份制改造。国际上 的大商业银行大多都通过股份制迅速实现资本的积累和扩充,我 国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充实资本并进而实现资本经 营,也为国有商业银行积累资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二)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据 2006 年 5 月银监会公布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 关监管指引》第四条规定:完善公司治理是改革的核心和关键。 国有商业银行应通过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制,提升核心竞争力, 促进可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商业银行治理准则的要求,应实行产 权多元化,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按巴塞尔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发布 的《加强银行组织的公司治理》,结合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治理实 践,首先,建立规范的组织结构,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 管理层之间相互制约,改变经营管理层权力过分集中的现状,建立 董事会下属的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董事会在商业银行治理中的 关键作用。其次,公司治理制度的本质目标是降低代理成本,减少 国有商业银行多层委托代理链条以降低监督成本,可以提高效率。 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应由多层级组织向扁平式组织转变,进 行组织机构的扁平化管理与业务流程再造是国际上较为有效的通 行做法。再次,完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使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应 尽可能对应。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效地激励与约束国有商业银行高 层经营管理人员,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谋取银行利益的最大化。 (三)化解不良资产,提高抗风险能力。 不良贷款存量是目前影响股份制银行发展的关键障碍,必须 通过多种方式予以化解,例如加大剥离核销力度;通过贷款重组、 现金追索、以物抵债等常规手段和贷款出售、封闭贷款、债务重 组、企业托管等创新手段多渠道处理不良资产;建立资产保全激 励机制,进一步强化资产保全部门职能等。在化解不良资产存量 的同时,还要有效控制不良贷款增量,一方面需要改造信贷资产 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体系;另一方面需要建立有效制约、高度集 中、专业决策的信贷管理体制和高度权威的稽核评审机制。只有 不良贷款得到有效解决,才能使国有商业银行顺利实现股份制改 造。□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
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化的加速,商业银行事业部的制度改革已经成为了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商业银行事业部制度体系作为商业银行发展的骨干组织,具有重要的作用。
商业银行事业部制度改革是银行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商业银行运营效率、协调银行的各项业务、加强银行风险管理和推进整体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商业银行事业部制的基础及其演化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是以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投融资业务或其它职能部门为基础,配合其他后勤职能部门以及中层行领导、支行、分支机构等向客户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制度安排。
商业银行事业部制的创新主要是为了增加企业参与银行业务、提高经营效益和缩小公司与银行之间的距离等。
随着经济科技化和市场竞争的加速,商业银行事业部制度已经演化为多层次的、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模式。
现代商业银行事业部系统一般由总行事业部、支行事业部和客户事业部等不同层次的行政机构组成,并配合内勤服务部门和专业的客户服务人员,形成了适应不同客户需求的组织形式。
商业银行事业部从最初的补充金融服务的角色,逐渐发展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收入来源和市场竞争力量;同时,银行事业部制的改革也逐渐深入到事业部的职能、管理模式等方面。
二、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以提高商业银行对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商业银行事业部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 建立市场化的事业部评价机制为了更好地调动事业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市场化的事业部评价机制。
这种评价机制既可以从客户的满意度、事业部业务的发展速度、事业部贡献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还可以根据评价结果为事业部提供一定的鼓励及其他激励措施,以增强事业部员工的发展动力和工作热情。
2. 建立多元化的事业部职能体系为了更好地满足不断增多的客户需求,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多元化的事业部职能体系。
这种体系既可以有专业的信贷职能部门、风险管理部门、投资银行部门等,也可以有客户服务、销售咨询和信息技术等后勤职能部门,以便形成更加全面和完善的服务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事业部制转型王鲁兵[内容摘要] 当前,事业部制转型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改革的主流模式,相关研究和新闻报道频频出现。
但是,立足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实践,从实务角度系统化阐释事业部制变革缘由及相关构想的文章并不多见。
本文从这一视角切入,论述了组织架构变革是国有银行改革的重要基础和出发点,深刻揭示了当前国有银行总分行制组织模式的现状特点及其弊病。
在此基础上,对实行事业部制的基本思路、优势和应该把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对于促动银行顺利变革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对其他领域的国企改革也有着一定借鉴价值。
诚如温家宝总理所言,2003年底开始启动的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一场输不起的实践,其最终目标在于推动国有商业银行走市场化道路,真正把国有银行变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商业银行。
国有银行改革基本分为“三步走”:一是财务重组,解决不良资产数额庞大和资本金缺乏问题;二是股份制改革和境内外上市,解决国有银行的管理体制和所有者缺位问题;三是推进银行内部经营变革,彻底解决各式各样积淀已久的经营与管理弊病,实现机制创新,激发市场活力。
当前,工中建三行已先后完成财务重组并公开上市,农行的改革步伐也在加快。
可以说,前两步变革已在我国的国有银行改革实践中取得了成功,但最为艰巨和复杂的银行内部机制转变才刚刚开始。
而要真正完成这一过程,就应从变革国有商业银行延续至今的组织架构开始。
一、组织架构变革是国有银行内部机制改革的重要基础(一)国有商业银行变革的基本要素从国有银行的经营现况看,自身固有优势并不突出,而诸多弊端却日益显露,并深深地制约其生存与发展:决策拖沓、反应迟缓的内部官僚管理体制已然形成;较为明显的等级森严氛围遏制了创造性思想的发挥;各级分支行作为区域经营机构,拥有较大自主权,总行一级法人意志时而得不到切实贯彻,甚至遭受扭曲;各业务部门开拓市场和决策时首先考虑的是规避责任而非业绩创造……要克服种种自身弊病,充分发挥其竞争性优势,国有银行在内部经营机制变革中必须紧紧围绕三项基本要素:一是必须讲求效率,以迅速而有效的实现预期目标;二是要注重制衡,以保证银行发展方向与其宗旨一致,不致发生大的偏差和失误,实现稳健运营;三是要勇于变革和不断创新,以激发组织活力,实现持续发展。
(二)组织架构变革是国有银行改革的出发点对于国有银行来说,缺少的并非实现战略转型目标所需要的能量和魄力,而是缺少能将大型组织系统中所蕴藏潜能充分发挥出来的机制。
只有通过构建良好的管理机制,规避自身劣势和弊端,推动技术变革与产品创新,塑造活跃的、富有创造力的企业文化,才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出路。
而要改变当前决策效率低、竞争能力弱、潜在风险大、官僚色彩较为浓厚的现状,内部机制变革应从组织架构调整入手。
从实务角度看,银行最有效的经营标杆主要有四项,即组织架构、经营计划、绩效考评和资源配置。
组织架构本身体现了组织的战略导向、经营重点和管理模式,同时也是经营计划、绩效考核的依托,是资源配置和激励约束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
实践中,组织架构往往与其他管理机制共同设计和搭建,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运营效率、管理制衡和变革创新。
这意味着在国有银行转制的系统工程中,以组织架构调整作为出发点和切入点,会使整项变革工作变得更加顺畅、更有效率。
客观的说,银行进行的任何实质性变革都将涉及对旧有组织模式的调整。
当然,这种调整既有可能是直接针对组织结构进行的自上而下暴风骤雨般的彻底变革,从内容到形式、名义都全然更新;也可能是对之进行温风细雨、日积月累式的逐步转型,在形式和名义上于很长时间内维持原状,而日渐从内容中进行不断的更替与转换。
二、国有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现状与问题目前,国有银行实行的是传统的总分行制(即部门银行模式)组织架构。
总行系一级法人,拥有全行系统的经营权、管理权和决策权,以下则按行政区划和级别依次设置省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及网点。
各分支行作为独立的利润中心,在上级行授权范围内开展经营管理,行长为各级机构负责人,各级行根据业务需要设相应职能部门,承担有关经营及业务指导职责。
从组织类型看,目前的总分行制管理模式基本属于直线-职能制组织架构,同时也结合了地区事业部制的一些特点:一方面,各级分支行对上级机构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直接对下级机构进行管理和考核;各级机构内设的职能部门主要担当本级机构负责人决策管理的参谋和助手,对下级相应部门进行业务指导,但并无直接领导权。
另一方面,按照行政区域划分的各级分支行根据上级行的授权或转授权经营管理,在权限范围内拥有较大的自主权,承担着一定的利润实现和绩效考核压力。
国有银行的这种总分行制组织架构源起于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原有银行经营体制。
1994年之前,工农中建四家国有银行系国家专业银行,承担的是国家赋予的政策性业务,行使财政资金划拨和监督使用的行政职能。
这种行政服务的宗旨和目标决定了国有银行必然比照行政体制设置组织机构。
1994年后,四家国有银行逐步向商业银行转轨,但这种总分行制组织模式却一直保留至今。
一方面这是历史体制的延续,另一方面也是长期以来与中国显著的行政分割和地区差异相适应的一种组织方式。
总分行制组织结构的最显著特色在于集权和区域分割。
这种集权长链的总分行制组织架构在计划经济时期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外部环境简单、银行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管理要求不高、地区差异显著的情况相适应。
但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已逐渐显现出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病:一是在分权与集权的关系上,总分行制具有鲜明的官僚体制色彩,管理决策权高度集中于各级行行长。
当组织规模庞大、产品种类繁多、业务处理复杂时,直接违背了专业分工和精细化管理原则,造成决策迟缓、效率不高,业务人员和中下层管理人员创造与革新的积极性受到较大程度遏制;同时,分支机构负责人权力集中,往往各管一块、自成体系,造成上级机构的管控和监督力度相对薄弱、难以到位,容易引发能力风险和道德问题。
二是具有明显的“多级管理,一级经营”特色,总行、省级分行、二级分行主要负责对下管理,经营职能主要由处于链条底层的支行或网点承担,营销力度小,经营压力大,权责不对称。
三是各级分支机构分块负责,信息纵向传递需求不足、渠道不畅,造成交流迟滞,难以在全行范围内积累经验、总结教训,限制了规模经济优势的发挥。
四是以块为主的责任中心设置方式,不利于按专业条线,按部门、岗位和人员设计激励约束机制,进行明细核算与考核。
五是各级机构内设的职能部门仅仅承担决策建议权和业务指导权,很少具有绩效考核压力,难以激发其产品开发、业务拓展和优化管理等方面的动力,不利于实现专业化管理和产品创新。
六是各职能部门基本上平等履行权责,业务经营重心和客户服务功能不够突出,部门扯皮、推诿现象时有发生。
总分行制管理模式的上述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国有银行决策效率不高、制衡乏力、缺乏创造性和革新意识,其调整和变革已经日渐迫切。
三、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事业部制变革的初步构想(一)实施事业部制的基本思路及优势要从根本上去除国有银行传统的总分行制组织架构弊端,必须牢牢把握效率、制衡和创新三项变革要素,真正做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逐步实施有利于推动业务流程优化的事业部制转型。
实行事业部制的基本思路是改变以区域性分支机构为利润和决策中心的管理体制,转为按客户或产品条线设置事业部(如公司客户部、零售客户部、资金业务部、投资银行部、银行卡部、电子银行部等),作为独立的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各事业部对分支机构相应部门、人员实行垂直管控,分支机构作为共享的客户和销售渠道,管理、监督和支持保障等部门则视规模经营需要作为独立单元并存于事业部之外或适当嵌入各事业部。
其大致结构如下图所示:银行事业部制组织架构实行事业部制的优势:一是对各业务条线实行独立决策、经营和绩效考核,通过权责明确的分权经营,实现专业化运作,有利于提高效率和精细管理。
二是分支行权力分散和部门条线管理便于总行业务部门垂直管控以及风险管理、审计稽核部门派驻制的实现和监督职能发挥,便于解决层级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
三是按业务条线经营管理和激励考核,通过构建上下之间利益取向一致的管理机制,有利于信息纵向传递,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充分激发各部门、人员的创新热情和价值创造潜力。
四是有利于突出经营重心,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根据银行自身定位进行目标市场遴选和客户营销。
作为一种根除旧有体制痼疾的有效模式,20世纪80年代之后,这种“扁平化、垂直化”的事业部制经营管理变革,逐渐成为欧美银行的主流管理经营方式。
而这也是当前中国银行业监管层督促国有商业银行尽快实施的机构改革的方向。
(二)国有银行实施事业部制须把握的相关问题变革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组织架构将存在相当大的难度,也会面临很多问题:首先,对各级行长的分权意味着剥夺当权者权力和既得利益,将使变革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阻力。
其次,许多地区仍存在较强的区域行政主导色彩,分支行行长权力分散可能造成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或对当地企业营销力度的减弱。
再次,业务条线垂直管控要求事业部内各级人员具备相应的经营管理能力,短期内原有人员难以适应新的管理模式。
第四,国有银行现行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核算系统难以完全满足事业部制按部门和业务条线明细核算、科学计量及合理考核的要求。
第五,科技支撑、会计核算、人力资源、法律事务等管理和系统资源难以分配及划转到各事业部中,同时跨事业部的产品开发和业务协调也存在一定困难。
此外,各家银行因具体行情不同,对事业部的划分模式,即对不同客户和业务类型的选择与取舍方面,也存在一定争议。
尽管国有银行在事业部制变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种种问题,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一些问题属于改革的固有障碍,可以逐步消化;一些属于技术和能力暂未到位,可以逐步完善和培育;一些则属于事业部制自身缺陷或与环境不相适应,可通过适当变通加以克服。
实务中,事业部制经营管理模式已在国内各家商业银行中得到普遍重视和不断实践。
自2004年开始,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已开始零售业务事业部制改革,2007年9月,民生银行举行事业部启动仪式,在国内同业中率先实行全行总体事业部改革。
股改后的建行和工行也都不同程度的迈出了尝试事业部制转型的步伐。
从机制变革角度出发,我们应积极推进这一进程,但切忌急于求成。
事业部制改革过程中应注意遵循以下几点:一是将客户及营销部门、风险管理和审计稽核部门逐步过渡为条线管理,同时保持综合管理和支持保障部门独立于事业部之外,以共享资源、节约成本,不盲目照搬国外银行的典型事业部制模式。
二是循序渐进,不求一步到位。
先将计划考核、利益分配等激励约束机制实行条线挂钩,再将人、财、物等管理逐步配套。
三是自下而上,先试点后推广。
先选择部分二级分行或省级分行试点,再逐步向其他地区及全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