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与作品分析

合集下载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方法分析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方法分析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方法分析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属于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问题中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尤其是《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

本文将从案例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的影响以及案例教学法的方法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案例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曲式与作品分析》这一门课程中。

在这门课程中,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来进行分析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曲式和作品的相关知识。

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作为案例,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音乐中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提高学习的效果。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这些作品的背景和特点,然后通过具体的乐曲进行分析,逐步引导学生了解曲式结构、音乐形式、和声、旋律等内容,并通过案例来进行讨论和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的影响1.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问题中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案例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去探究和学习音乐知识。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的方法分析1. 选择合适的案例。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合适的音乐作品作为案例。

曲式与作品分析

曲式与作品分析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案(上)(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赖朝师)说明:本教案是音乐本科教学的基础技术理论课。

它包括曲式分析与音乐分析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曲式方面讲授了简单曲式与复杂曲式两大类别。

其中,简单曲式包括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复杂曲式包括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回旋奏鸣曲式等。

音乐分析包括了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旋律发展的基本手段,曲式组合的基本原则,以及用大量的音乐作品进行引证。

由于篇幅的缘故乐谱没有直接加入,但在本书中都有表明。

第一讲一、教学内容曲式的定义与曲式发展的基本情况,曲式中的六大基本术语二、教学重点定义与六大基本术语三、教学过程第一章绪论一、曲式的定义及概述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如旋律、节奏、和声及音色等都是构成音乐的结构要素。

这些要素,在一个作品中也都有自身的结构,如旋律的结构,和声的结构等。

但这些都是局部性结构。

而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则不同,它是整体性的。

音乐是时间艺术,音乐的形式是在时间的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曲式也就是音乐过程的结构。

换言之,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起有起讫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便是音乐作品的曲式。

就严格的意义而言,每一首具体的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都是不尽相同的。

但是,曲式作为人类的音乐思维方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又积淀形成某些共同的规律。

这些共同的规律不仅体现为某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曲式结构原则,而且也形成某些具有相当稳定性的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曲式程式类型。

我们要学习曲式的基本知识,也就是要掌握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曲式结构原则以及历史地形成的具有规范意义的各种曲式类型。

当然,人类的音乐实践是无止境的,音乐作品中的曲式现象也处于流变、更新的过程之中,曲式学的内容也是不断发展更新的。

本书所提供的仅仅是曲式分析的最基础的知识,不可能穷尽曲式学的全部复杂问题。

有兴趣的习者,在学完本教程后可进一步自修,以求对曲式学作更深一层的研究。

音乐学专业科目三《曲式与作品分析》

音乐学专业科目三《曲式与作品分析》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考教育学士学位考试音乐学专业《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课程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设置说明《曲式和作品分析》是为培养和检验应考者的曲式和音乐作品分析基本理论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曲式分析基本理论;二是音乐作品内容分析。

要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各种曲式类型的特征以及判断依据,能分析具体的音乐作品的曲式特征及音乐内容特征。

二、参考书目《曲式分析基础教程》(高为杰陈丹布编著)第二部分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1、曲式的定义及概述。

2、有关曲式结构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

3、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

4、音乐的陈述类型。

第二章:一段曲式1、识记:什么是一段曲式;乐句、乐节和乐汇之间的区别;一段式的分类原则。

2、理解:一段曲式的特征;乐段内部各单位的相互关系;复乐段的结构意义。

3、重点分析曲目:格里格《我爱你》巴托克《献给孩子们》。

4、分析要求:能在乐谱上划分乐句;作简要的和声分析;说明音乐内容。

第三章:二段曲式1、识记:什么是二段曲式?二段式呈示段的特征;什么是再现的二段式?什么是无再现的二段式?2、理解:二段式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之间的对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重点分析:舒曼《初衷》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

4、分析要求:在乐谱上划分乐句;判断曲式形式;画出曲式结构图;分析音乐内容。

第四章:三段曲式1、识记:什么是三段曲式?什么是引伸型中段?什么是并置型中段?2、理解:引伸型中段和并置型中段各有哪些特点?3、重点分析:肖邦《玛祖卡舞曲》OP33NO2《在银色的月光下》。

4、分析要求:判断何种类型的三段曲式;画出结构图式;分析中段写法;说明音乐内容。

第五章:三部曲式1、识记:三部曲式的基本结构图;中部的写法可分为哪两种基本类型?什么叫三声中部?2、理解:三部曲式的基本特征;呈示型中部与展开型中部有哪些不同?3、重点分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NO1第三乐章肖邦《降E圆舞曲》OP18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4、分析要求:在乐谱上划分乐句、乐段;判断曲式类型;画出结构图式;分析音乐内容。

曲式与作品分析 名词解释1

曲式与作品分析 名词解释1

曲式与作品分析名词解释:1、曲式:音乐作品的合乎于一定逻辑的结构便称为曲式。

具体来说,音乐素材有明确目的的合乎于逻辑安排,在不同时间先后出现,变化、发展的布局、处理,根据一定原则形成为若干典型结构,即是我们所谓的曲式。

2、曲调:曲调(即旋律)是一个完整的现象,是以一个声部表达的乐思,并常常以它来体现音乐的基本内容。

曲调是各种表现手段的统一体,它包括高音关系、时间关系(即节奏、节拍、速度等)、强弱、音色和演奏法,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包含它本身所暗示的和声关系以及曲式的最基本结构。

3、音色:音色是指乐音的色彩特质,它决定于该音所产生的泛音作用。

4、织体:简单说来是作为音乐作品构成的基本材料的‘音’,在作品中的具体组织形式。

5、复调体:“复调体”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若干曲调的结合,这些曲调互相配合但独立发展。

6、和声体:“和声体”则是在若干声部的结合中明显地分出主要曲调与伴奏两部分。

7、“主题”是具有比较独立的结构形式的、意义比较完整的、能体现清晰地性格面貌的、鲜明和富有表现力的乐思。

由于作品的内容要求以及乐曲规模的大小不同,一首作品中可能有一个或几个主题。

8、变奏:是指在保留原来音乐材料的结构基础上进行的装饰变化。

变化可能在音高(曲调线)、节奏、和声,甚至音强、音区、音色、演奏法、织体等各方面,但是最常见的是曲调的音高和节奏、织体方面的改变。

9、展开:展开与变奏最大区别在于后者基本上保留原来结构,而前者则触动并改变原来结构。

这种“触动”可能只是从陈述过的音乐材料中抽出一些小片段加以展开处理,或将主题的和声结构加以变化。

在对旧的音乐材料做展开处理时常可自由运用音值扩大、缩小、倒影、音程扩大缩小、转位等方法取得较大变化。

10、模进:是展开的重要手法之一。

模进即是音乐材料(乐节或乐句,曲调或和声)的原来形式在同一声部中的其他音级上,一不同高度重复出现。

可分为准确的模进、守调模进、上行模进、下行模进等。

11、再现: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重复”,即是在音乐展开之后,在新的音乐片段之后重又出现前面的音乐材料或主题,它们可能准确地再现,也可能变化的再现。

曲式与作品分析

曲式与作品分析

曲式与作品分析第一讲一部曲式第一节乐段的内部结构一、乐段、乐句的划分1、乐段的基本概念: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乐思单位。

一般识别乐段的三个主要依据:①有适当的长度。

②有全封闭的终止。

③有两个以上的分句。

2、乐句的基本概念:一个仅次于乐段的结构单位。

一般识别乐句的四个主要依据:①、有适当的长度。

②、在适当的长度基础上旋律声部出现明显的呼吸点。

③、在适当的长度基础上和声配置及和声节奏出现明显的呼吸点。

④、在适当的长度基础上音乐素材写法的突然转折。

二、乐节、乐汇的划分1、乐节的基本概念:一个仅次于乐句的结构单位。

2、乐汇的基本概念:一个仅次于乐节的结构单位。

选自莫扎特《钢琴奏鸣曲》No.16一乐章三、动机动机的基本概念:以某个素材作为音乐发展的基础,该素材即可称为动机。

要点:①、动机这一概念不等同于乐节、乐汇的概念。

②、虽然动机是一种素材样式,但不是所有音乐素材都可称之为动机。

③、虽然动机常常以乐汇的结构单位表现出来,但并不能说明动机就一定是乐汇结构的表现形式。

④、作品中可能存在数个动机素材。

⑤、动机不一定总是出现在乐曲的开始部分。

⑥、动机不一定仅仅指表现为一种旋律的素材样式。

选自柴可夫斯基《少年钢琴曲集——云雀之歌》四、结构组合1、周期结构组合一个相同结构片段的若干次重复构成的结构组合称为周期结构。

例如:8=4+4 8=2+2+2+28=1+1+1+1+1+1+1+12、综合结构组合一个结构片段的长度是它前面数个结构片段长度的总和构成的结构组合称为综合结构。

例如:8=2+2+4 8=1+1+2+4 8=1+1+1+1+4 3、分解结构组合一个结构片段的长度是它后面数个结构片段长度的总和构成的结构组合称为分解结构。

例如:8=4+2+2 8=4+2+1+1 8=4+2+1+1/2+1/24、综合延伸结构组合例如:2+2+6 5、综合缩减结构组合例如:2+2+36、分解综合结构组合例如:2+1+1+47、递增结构组合三个以上的长度依次增长的结构片段构成的结构组合称为递增结构。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曲式与演奏风格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曲式与演奏风格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曲式与演奏风格分析中国传统音乐作为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拥有丰富多样的曲式和独特的演奏风格。

这些作品不仅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曲式和演奏风格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宝贵的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曲式丰富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曲式包括《小令》、《词牌》、《曲牌》和《曲艺》等。

《小令》是中国古代诗词音乐化的产物,主要表达爱情和思乡之情,具有抒发情感、婉转动人的特点。

《词牌》则是以汉字注音的方式表达的音乐,其曲式丰富多样,有七言、五言、四言等不同的构成形式。

《曲牌》则是以词牌为基础,以旋律和调式为主导,通过曲调的抒发和变化来表达情感。

《曲牌》既有交响曲式的庄重与精确,又有民乐曲式的活泼与灵动,展现出中国古典音乐的魅力。

《曲艺》则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种形式,以讲故事、表演技巧和幽默感为主,常常伴随着乐器演奏和歌唱,给人以欢乐和享受。

除了曲式,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演奏风格也十分独特。

中国传统音乐强调内敛、含蓄和克制,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熏陶。

在演奏风格上,中国传统音乐注重音乐的韵律和节奏感,并且强调音色的丰富和表现力。

例如,在古筝演奏中,演奏者往往使用指甲弹奏琴弦,通过不同的力度和角度产生不同的音色,以表达情感的起伏和变化。

又如,在琵琶演奏中,演奏者通过细腻的指法和琴弦的按摩,可以表现出丰富多样的音乐效果,使乐曲更具感染力。

此外,中国传统音乐还注重演奏者的技艺和情感的表达,演奏者往往需要具备良好的技巧和准确的音乐感受力,才能将作品的意境和情感完美地传达给观众。

在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演奏过程中,乐器的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乐器包括古筝、琵琶、二胡、笛子、琴、鼓等。

每一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

例如,古筝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以其独特的声音和优雅的演奏方式受到广泛赞美。

曲式与作品分析——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曲式与作品分析——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曲式与作品分析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目录背景介绍: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作品第13号,创作于1798年至1799年初,作品献赠给他的赞助人与仰慕者利赫诺夫斯基王子。

本曲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之顶峰的杰作,也是因其戏剧性的优美旋律而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

本曲无论在内容、旋律和结构等诸多方面,都渗透着一种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这也是贝多芬等德国音乐家共有的特质。

本曲的演奏技巧并不太难,因此被演奏的机会也非常之多,更是许多钢琴初学者爱不释手的曲目。

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悲怆》是第一首由他本人亲自写上标题的作品。

关于“悲怆”这个词汇,与贝多芬后半生那感人肺腑而又凄怆深刻的悲剧性生活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因为这毕竟是他的早期作品。

速度:Grave结构图示:呈示部一.旋律图示:主部连接部二.曲式结构三.旋律外形主部主部由两句构成,皆是先扬后抑的写法,所以是先上后下的走向。

连接部。

开头有两次向下的重复运动,中间部分上行较多,尾部再次下行,所以为抑扬抑的写法。

副部一从图上看,起音落音位置有所改变,大致为上扬的写法。

副部二先上后下,为先扬后抑的写法。

结束部先上后下,即先扬后抑。

四.音列主部连接部副部一副部二结束部五.音域分布主部主要分布在c1~c3之间,由于在c2~c3间上行后有下行,所以在此段区间音的分布较密。

连接部音域为#f~降e3,在c1~a2区间内分布较密。

副部一此部分包含了很多大跳,横跨多个区间,其中音在a1~降b2区间内分布较密。

副部二音域为g1~f3,其中在降e2~降e3区间内分布较密。

结束部结束部较短,音域从d1~降e3,在此音域的中间部分分布较密。

六.骨架音主部起音:c1 落音:c2 重音:c1 f1 c2 f2 c3 e2 长音:c2 最高音:c3最低音:c1连接部起音:b1 落音:a 重音:g2 长音:g2 最高音:降e3 最低音:#f副部一起音:降B 落音:降b1 重音:降B 降b1 长音:降g2 f2 最高音:降b2 最低音:降A1副部二起音:降e2 落音:降b1 重音:降e2 降e3 降b1 长音:降e2 最高音: f3最低音:g1结束部起音:降e2 落音:d1 重音:降e2 降e3 降a1 降a2 长音:降e2 降e3 最高音:降e3 最低音:d1七.音程统计主部纯一度:2 连接作用小二度:17 级进大二度:6 级进增二度:4 级进大三度:6 级进间的缓冲纯四度:2 向下跳进纯八度:1 向下跳进连接部纯一度:2 长音后的连接小二度:29 辅助音,经过音,级进大二度:5 级进小三度:14 穿插于旋律向下的进行中大三度:4 穿插于旋律向下的进行中纯四度:9 穿插于旋律向下的进行中减五度:2 反向缓冲向下的进行动势纯五度:5 向上大跳小六度:1 开头时的向上大跳小七度:2 向上大跳大七度:1 向上大跳副部(1)纯一度:24 同音保持,用于缓冲小二度:28 级进大二度:38 经过音小三度:8 穿插于级进间纯四度:6 增强调性感纯五度:4 增强调性感增五度:1 增强和声的色彩感大六度:2 增强和声的色彩感小七度:5 跳进使用小九度:1 向上大跳入高音区大九度:2 向上大跳入高音区小十度:1 向上大跳入高音区纯十五度:4向上大跳入高音区小十七度:4向上大跳入高音区纯十八度:2向上大跳入高音区副部(2)纯一度:9 同音保持小二度:44 向上级进,经过音,辅助音大二度:31 经过音,辅助音减四度:2 增强和声的色彩感纯四度:1 增强调性感纯五度:1 增强调性感大六度:1 跳进小七度:1 大跳大十六度:1大跳结束部纯一度:1 连接前后句,有顶真的效用小二度:2 向上级进大二度:1 向上级进小三度:1 穿插于级进中大三度:1 穿插于级进中大七度:1 使调性不稳定纯八度:5 上下多次大跳,强调调性纯十五度:1八.音型模式音型名称作用比例八分音符最小值 1四分音符常用值 2二分音符常用值 4 .二分符点音符常用值 6全音符最大值8九.节奏模式节奏类型最大值最小值最高音最低音顺分-等分.c3 c1等分-逆分 c3 升f1逆分.b1 g2顺分-等分 g2 升f1 顺分-等分降d1 降e3 顺分降b2 d1 等分降b a顺分.降g2 降d2顺分降e2等分降e3 降e2 十.主题旋律引子:主部主题:副部主题1:副部主题2:十一.分层结构引子:主部主题:副部主题1:副部主题2:十二.小结悲壮的慢板引子揭开了全曲的序幕。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方法分析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方法分析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方法分析1. 引言1.1 介绍案例教学法在《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在音乐教育中,尤其是在《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也被广泛运用。

通过具体的曲目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曲式结构和作品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分析能力和音乐欣赏水平。

在《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音乐作品相结合,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并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分析不同曲式的音乐作品,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曲式结构对作品整体风格和表现力的影响,同时也能够了解不同作曲家在运用曲式方面的特点和风格。

2. 正文2.1 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原理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具体事例或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案例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 提供具体案例:案例教学法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来理解抽象概念,使知识具体化和生动化。

教师可以选取真实的曲式和作品案例,让学生在实际音乐作品中进行分析。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案例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探讨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声、旋律等要素,来理解曲式与作品的特点。

3. 提供反馈和引导:教师在案例教学中需要及时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

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风格,从而掌握曲式与作品分析的方法。

4.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和美好。

通过实际操作和探讨,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和分析能力。

2.2 案例教学法在音乐教育中的特点1. 实践性强: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学习,通过分析真实或虚拟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曲式与作品分析在音乐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

曲式与作品分析在音乐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

曲式与作品分析在音乐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
节奏是音乐技术中最基础的要素,它不仅反映着音乐的本质,而且构成了音乐
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音乐曲式与作品分析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此两个因素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来讨论音乐曲式与作品分析的重要性。

首先,音乐曲式对于音乐教学及乐理的学习至关重要。

曲式是音乐构成的基础,是音乐终曲的主要形式。

曲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开端、中段和结尾及其起伏、发展及其节奏等,从而了解音乐的主题思想,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探讨音乐以及它的结构。

例如,《节奏之王》博士研究生贝克对于曲式与乐理、节奏等有着明确的教学理念,并且广受学者们的好评。

其次,音乐作品分析在音乐教学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作品分析不仅有助于学生
掌握音乐中不同时期的流派、曲式、乐理、技术特点等,而且还有助于学生确立其曲法概念。

例如,格里高利的音乐视觉化思维,旨在教授学生如何分析音乐作品传达其艺术思想,以及如何真正掌握音乐色彩和技术表现。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音乐曲式与作品分析在音乐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掌握音乐历史、曲式、乐理以及技术特点等知识,而且对学习掌握乐理运用也有着巨大作用。

因此,音乐曲式与作品分析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必须被正确的重视和认识。

曲式与作品分析-图文

曲式与作品分析-图文

曲式与作品分析-图文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1、《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的分析角度,将侧重在“作曲技术理论范畴”。

而在作曲技术理论的各学科中,本教程又更集中于“音乐结构技术理论”。

所以该课虽然不要求全面、系统地分析作品的和声、复调或配器技术,但要求学生具备以上学识,以便将有关内容作为音乐语言要素进行综合观察,并根据其在具体作品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作出重点分析。

2、曲式学虽然对历史上的音乐结构法则进行过系统化的规范,但世界上却没有绝对统一的方法、模式。

因为作曲家在创作时,对利用和发挥各音乐要素的偏好各不相同,所以也没有绝对格式化的分析方法,我们只能是根据具体作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3、音乐分析应从宏观入手,逐步深入到细节。

音乐语言要素中(在音乐构成的“各种要素”中),曲式是支撑骨骼,调性布局和和声功能布局是宏观环节,其他要素在一般情况下,多属于微观分析。

宏观和微观是互为表里的综合体。

分析与综合相辅而成。

第二节本课程所包含的基本内容1、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音乐语言)音乐语言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旋律线、节奏、节拍、速度、调式、调性、和声、音区、音强(力度)、音色、演奏(唱)法、织体等2、音乐发展的基本手法包括重复、再现、模进、迭奏、变奏、宽放、紧收、演化、对比等一系列从简单到复杂的音乐发展手法。

3、音乐语言的陈述结构包括乐段及其扩展形式、模进结构、连句结构、自由结构等一系列音乐语言的陈述结构形式。

4、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曲式结构主要学习规范化曲式,以不同的曲式结构原则(并列原则、再现原则、循环原则、奏鸣原则、变奏原则和套曲原则)为基础,重点讲述曲式结构的类型。

第二章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旋律线、节奏、节拍、速度、调式、调性、和声、音区、音强(力度)、音色、演奏(唱)法、织体等)第一节关于旋律(M)1、定义:旋律是指音乐的一切横向音高关系,是由音程的大小和音程的方向两种属性构成。

也就是说,它是由乐音的连续横向运动形成的轨迹。

曲式与作品分析

曲式与作品分析

●回旋曲式:同一个主题反复出现,其间插入若干新材料(或原材料的引申)的对比部分所形成的结构成为回旋曲式。

A+B+A+C+A……+A叠部(Refrain)插部Ep. Eposode●回旋曲式分类:1、小回旋曲式,三段式连锁链接,文艺复兴时期。

2、古典回旋曲式,引申发展,规模小、对比低、统一性强。

古典乐派A+B+A+C+A。

3、回旋奏鸣曲式,库普兰、拉莫等多用,古典乐派。

●回旋曲式构成条件:1、包含五个以上相对独立部分。

2、叠部(Refrain)至少出现三次。

3、有两个以上的各不相同的插部(Epsode)。

4、叠部隔时出现,插部穿插其间,各部分的主题体材料排列具有循环和交替特点,显示了三部性的连锁关系。

5、回旋原则。

6、调性方面,所有的主部都由主调支持,插部伴随掉的对比,较为逻辑的选择是T-D-T-S-T的调性功能布局。

●回旋曲式调性方面:所有的主部都需要由主调支持,而所有的插部都要求伴随调性调式的对比。

较为逻辑的选择T-D-T-S-T●回旋曲式除了其结构意义之外,又具有明显的体裁意义。

它主要来源于欧洲民间带“副歌”的轮舞歌曲形式,这种形式的副歌部分不断原样反复,而分节歌式的“领唱”部分则每次不同。

●应用范围:回旋曲式常用于独立的声乐曲或器乐曲(舞曲尤多),以及大中型套曲的某一个乐章。

●小型回旋曲式:曲式的各相对独立部分均为乐段或小于乐段(乐句),由叠部起始各插部与叠部交替轮换出现,整体上呈三段式连锁衔接关系的结构类型。

●小型回旋曲式的插部通常是叠部材料的引申发展。

各部分规模小,音乐的对比程度低,体现出较强的统一性。

(库普兰、拉莫)●变奏曲式: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的最初陈述及其若干次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

A+A1+A2+A3+……原型称为变奏主题●变奏曲式以变奏原则为基础但它也经常综合其他的结构原则。

如再现三部性原则、多部对称原则或奏鸣原则、套曲原则等。

●一般变奏曲只使用一个主题,但也有双主题变奏。

琵琶作品《十面埋伏》的曲式与作品分析

琵琶作品《十面埋伏》的曲式与作品分析

琵琶作品《十面埋伏》的曲式与作品分析(一)曲式结构分析在《十面埋伏》琵琶曲中,其为我国传统的大型套曲曲式结构,共包括三大部分,也是十三段,其中第一大的部分是战前的准备,这里的四小段把士兵的列阵和旌旗飘扬的战前场面进行了有效的烘托;第二大的部分是战争的过程,通过壮阔激昂的音乐把战场中相互厮杀和万马奔腾之景进行了有效的展现,且在大战部分,描绘出四面楚歌下的楚军将士浓郁的思乡情景,显得更加凄美和悲壮;第三大的部分是战争的结束,包括了凯旋和收兵回营,主要描绘汉军胜利后凯旋而归之景,对胜利后的欢乐气氛进行了表露,此段节奏同前两部分对比是相对舒缓的。

(二)作品分析本曲主要运用的是浦东派的演奏方式,该版《十面埋伏》一共有18段,共分成了四大部分,分别是引子、准备、交战和凯旋。

第一部分:引子一—乐曲中的《列营》《擂鼓》《掌号》《放炮》四段。

此四段是《十面埋伏》乐曲的引子部分。

在该部分中,需要使用各种琵琶演奏的技巧来展现战争筹备时期的紧张和繁忙的场景。

例如,需要运用“轮拂”来拉开整曲的篇章;运用“拂轮”的手法表现节奏渐快的节奏以及激奋人心的长音,这就意味着战争场面一触即发,而锵锵的节奏和古代的战鼓有异曲同工之处,并通过节奏的调整以及调式的来回切换来增加曲子的节奏,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使得听众感觉到大战来临前的慌乱和揪心。

此时,通过改变曲子的旋律,速度再进一步加快,同时之前的高音渐变到低音,旋律一直慢慢改变,目的是将整个曲子的推力进行提升,也就预示着风雨欲来的感觉,将人们对战争的期盼、恐惧、焦虑、疑惑等各种心态推到一个极态。

第二部分:准备。

这一章节是《十面埋伏》的主要部分。

《打开门》也是曲子的主要旋律,而其他《点将》部分的旋律变化都是围绕着《打开门》进行的。

在这一章里,乐曲的节奏性就很快,同时抒情的氛围也比较浓,而曲子的旋律则以恢弘肃穆为主。

这也体现了军队的军威和军容。

在这一章里,运用的演奏技巧的目的是为了能将军队的威武雄壮以及气势豪迈得以体现。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方法分析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方法分析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方法分析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具体案例来进行教学的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曲式与作品分析》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进行教学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曲式和作品的关系,提高他们的音乐分析能力。

本文将对案例教学法在《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中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在《曲式与作品分析》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无论是古典音乐、民族音乐还是流行音乐。

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案例,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曲式和作品的特点,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1. 选取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在案例教学法中,首先需要选取具体的音乐作品案例进行分析。

这些案例可以是具有代表性的典范作品,也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作品。

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能够更生动地展示不同曲式和作品的特点,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

2. 分析案例的曲式结构3. 分析案例的作曲风格及表现手法除了曲式结构的分析,案例教学法还能通过具体案例来教授作曲家的不同风格及表现手法。

通过选取不同作曲家的代表性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不同作曲家的音乐语言和创作特点。

可以选取贝多芬的交响曲《命运》作为案例,通过分析其作曲风格和表现手法,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和创作特点。

案例教学法在《曲式与作品分析》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的方式。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共同分析具体的音乐作品案例,让学生在互动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学生也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讨论等方式主动参与到案例分析中,从而更好地领会知识。

5. 案例分析的实践应用除了理论分析,案例教学法还可以通过实践应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学生可以通过演奏、指挥、作曲等方式来实践具体音乐作品案例,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不同曲式和作品的特点。

通过实践应用,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关于曲式与作品分析

关于曲式与作品分析

绪论关于曲式与作品分析:1、定义:曲——即乐曲;式——即样式、形式。

曲式就是指音乐作品的样式,也可以说是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2、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Musical Form and Analysis=MFA。

3、目的:既然课程的名称是“曲式与作品分析”,学习这门课程,一方面要让学生从这门课程中学习曲式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各种范型;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最终能从曲式入手,通过分析,实现对音乐作品的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各自专业的促进(表演者能从中获得诠释音乐的依据,理论专业者能从中把握评研音乐的标准,作曲专业者能从中学习创作手法)。

第一章音乐的基本材料——音乐语言正像诗歌用语言文字,图画用线条、色彩,建筑用砖头、石块等构成一样,音乐的构成,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材料,就是音乐语言。

音乐语言也被称之为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旋律线;②节奏;③节拍;④和声、复调、调式调性⑤速度;⑥力度;⑦音区、音域;⑧音色;⑨演唱(奏)法;⑩织体等。

音乐语言构成了音乐表现的基本手段。

第一节、旋律摘要:(旋律的重要性及定义....主要包括旋律的外形、隐伏骨架和高潮。

)......,旋律的分析要点一、有关旋律1、从旋律的重要性来说,它是“音乐的灵魂”;从它总是横向的流动这一特性来说,它是“乐音运动的轨迹”;从它与纵向音高的相互关系出发,它是“它是和声的表层”,从欣赏的角度入眼,它是“音乐作品的外观轮廓”或是“音乐情感的直接体现”。

所以,旋律非常重要。

2、定义:第一、“狭义的”旋律仅指横向音高或旋律线,也就是说它只指“音高”而不指“音长”。

在单独分析音乐的音级、音高、音列等因素时,“旋律”就取这种所指。

第二、“广义的”旋律是指包含了“音高”和“音长”这两个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曲调”。

当分析需要和节奏、节拍或织体等因素相联系时,旋律就取这种意义。

二、旋律分析的要点1、旋律的外形广义的旋律是一个有机体,包含有音高、节奏、调式、调性、音域、音区等多种要素,但是为了分析的目的,单从旋律的外形来看,我们必须把旋律中的其它要素抛开,仅从旋律自身运动的价值——音高运动的相互关系予以透视。

曲式与作品分析

曲式与作品分析
力度——也被称为音强、音量等。它是由振动体 的振动幅度决定的一种听觉属性。我们通常称之 为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力 度的变化是音乐表现的重要因素。
在山大王的宫中
声音


各种事物的能量、力量


物体与形状


物体的质量


情态体验


空间距离


速度
速度也是音乐审美中重要的表现因素,不同的速度 演奏往往具有不同的表现性质和作用,能很好得体
旋律:是单声部乐思,是由旋律音进行的距离(音程) 和方向所造成的。也就是旋律的级进和跳进、上行和下行。 旋律进行所采取的音程大小,直接关系到进行的紧张度的问 题。同时,它们的表现力还涉及到旋律的进行方向问题。
不同类型的旋律线有不同的表现作用。例如:有规则地 采取小音程上下起伏的旋律线通常表现微波荡漾一般的形象。
现音乐的情绪变化。
第一布兰登堡第二乐章
第一布兰登堡第三乐章
速度的快慢和力度的强弱是变化无穷的,快——慢、 强——弱的对比和渐快、渐慢、渐强、渐弱的色调变化, 不仅有巨大的表现作用,还在作品的结构上起着组织作用。 如:拉威尔的《波莱罗》
pp p mp mf f ff
grave
庄板
40
largo
广板
织体
织体:是音乐材料组成音的编织物的组织方式。可分三种类 型:
1、单声部织体 2、复调织体(多声部织体) 3、主调音乐织体(多声部织体) 织体也和音乐语言中的其他要素一样,在曲式中可以起呼应 和对比的作用,可以促使乐思不断发展。
1、单声部织体:以单一旋律声部、包括同一旋律的八度 叠置为其陈述方式。
2、复调织体:特点是若干旋律声部的同时结合,各声部 都有同等的重要性。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方向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课程编号:130212课程名称:曲式与音乐作品分析英文名称:Musical Form and Analysis of Musical Composition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作曲技术理论课程。

其中,曲式部分是讲述音乐的逻辑结构和其形式的规范类型。

音乐作品分析部分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对音乐构成的各种表现手段及相互关系进行有指导的研究,以达到尽可能深刻,全面的理解作品的目的,并从中学习到创作的多种手段和形式与内容结合的各种技艺。

曲式与作品分析在整个讲授的过程中,一实用文档直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几乎是同时进行。

一、说明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作曲系的作曲技术理论课,目的是使学生系统的掌握曲式总括性的体系与对各音乐基本表现手段的总体结构力与运用方法和相互关系。

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在通常的情况下,本课程一般与和声学为铺垫,与音乐史、文艺理论等课程关系密切,并为下一步开设的复调(对位法)与配器(管弦乐法)打下基础,最为重要的是为贯穿四年的作曲创作课程提供典范的形式和通过分析而获得音乐各表现手段的灵活的运用能力。

开课学期:第二、三、四学期周学时/总学时(周学时×开课学期×16周):实用文档2小时/96学时(不含个别课学时)学分:13.5学分教学形式:集体授课与个别授课相结合(个别课学时为1学时/周)7、检课方式:检课方式为小组改题,作业部分以口头分析为主,必要时需增交书面分析报告。

8、考试安排:本课程考试为3次(每学期一次)(1)考试方式:一般为理论与分析两大部分,采用闭卷方式。

(2)考试标准:主要依据本大纲的进度和学生对所答考题的状况决定分数,共分为A、B、C、D、F等级。

9、免修、提前修毕:无实用文档二、本文1、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见下表)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2、实践、作业:3、教材:音乐的分析与创作(扬儒怀)、音乐作品分析教程(钱仁康、钱亦平)4、参考资料: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杨儒怀《音乐的创作与分析》谢功成《曲式与基础》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李吉提《曲式与作品分析》[苏]斯克列勃科夫《音乐作品分析》[苏]斯波索宾《曲式学》[苏]阿拉波夫《音乐作品分析》实用文档[英]麦克菲逊《曲式极其演进》[美]约翰.怀特《音乐分析》执笔人:曹家韵实用文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曲式与作品分析:1、定义:曲——即乐曲;式——即样式、形式。

曲式就是指音乐作品的样式,也可以说是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2、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Musical Form and Analysis=MFA。

3、目的:既然课程的名称是“曲式与作品分析”,学习这门课程,一方面要让学生从这门课程中学习曲式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各种范型;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最终能从曲式入手,通过分析,实现对音乐作品的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各自专业的促进(表演者能从中获得诠释音乐的依据,理论专业者能从中把握评研音乐的标准,作曲专业者能从中学习创作手法)。

第一章音乐的基本材料——音乐语言正像诗歌用语言文字,图画用线条、色彩,建筑用砖头、石块等构成一样,音乐的构成,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材料,就是音乐语言。

音乐语言也被称之为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旋律线;②节奏;③节拍;④和声、复调、调式调性⑤速度;⑥力度;⑦音区、音域;⑧音色;⑨演唱(奏)法;⑩织体等。

音乐语言构成了音乐表现的基本手段。

第一节、旋律摘要:(旋律的重要性及定义......,旋律的分析要点....主要包括旋律的外形、隐伏骨架和高潮。

)一、有关旋律1、从旋律的重要性来说,它是“音乐的灵魂”;从它总是横向的流动这一特性来说,它是“乐音运动的轨迹”;从它与纵向音高的相互关系出发,它是“它是和声的表层”,从欣赏的角度入眼,它是“音乐作品的外观轮廓”或是“音乐情感的直接体现”。

所以,旋律非常重要。

2、定义:第一、“狭义的”旋律仅指横向音高或旋律线,也就是说它只指“音高”而不指“音长”。

在单独分析音乐的音级、音高、音列等因素时,“旋律”就取这种所指。

第二、“广义的”旋律是指包含了“音高”和“音长”这两个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曲调”。

当分析需要和节奏、节拍或织体等因素相联系时,旋律就取这种意义。

二、旋律分析的要点1、旋律的外形广义的旋律是一个有机体,包含有音高、节奏、调式、调性、音域、音区等多种要素,但是为了分析的目的,单从旋律的外形来看,我们必须把旋律中的其它要素抛开,仅从旋律自身运动的价值——音高运动的相互关系予以透视。

(1)大山型(大波浪型):由跨度较大的音程、起落较宽的幅度构成,它常和某种崇高的感情、宽广的歌唱或壮阔豪迈的性格相联系;如《黄河颂》、《我爱你中国》、《天鹅》;(2)连续上行的旋律常表现高涨、激昂的情绪。

如下例(贝多芬《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贝多芬《第十四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如下例(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3)连续下行的旋律进行常用来表现从紧张化为松驰的情绪。

如下例(肖邦《革命练习曲》)这个主题是一个从愤怒的和弦到失望的下行音阶,虽说第一个强有力的和弦代表作曲家以满腔热血的革命精神勾勒出一幅华沙起义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场面,但随之而来的旋风般的下行旋律告诉我们,斗争并未取得最后胜利,相反,而是令人失望。

特别是曲首冠音,气息悠长的旋律具有诉说、叹息的情绪。

就像浪漫主义诗人的朗诵,也相当于语言文字中的感叹句,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

如下例(柴可夫斯基《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这是一首优美动人象征着爱情的主题,可是由于两大家族的世仇,给这对充满幸福的情侣也抹上了一丝淡淡的惆怅,音乐上带有情人之间倾诉着不可预测的未来。

(4)同音反复的水平式旋律,常常起着背景性的作用,或者象歌剧中的宣叙调,渲染其某种特定的气氛。

如下例(格罗菲《大峡谷组曲》第一乐章“日出”)这是号称“音乐山水画家”的美国作曲家费尔德·格罗非,1920年游览了世界著名美国名胜,亚利桑那洲科罗拉多河上全长402公里的大峡谷之后,于1930年写作的一部名为《大峡谷》交响组曲的第一乐章。

这是长笛奏出的具有主题音乐特点的华彩旋律,仿佛是清晨的鸟鸣,把我们带入了科罗拉多河上的人间奇景。

(当然无休的同音反复会带来一种机械的音乐效果,也违背了音乐发展的自然规律,但在某种需要的情况下,用这种手法来显示旋律的魅力所在。

)再如《月亮颂》中的尾声,最后在叙述“他若在梦中见到我,把他从甜梦中唤醒”。

(5)最高音在最后的疑问式旋律,常产生与问话语气相似的“疑问”效果。

如:舒曼的《为什么》、李斯特的《前奏曲》。

(6)锯齿式:旋律的起落幅度较小,波峰周期较短、经常是由较小的音程在不宽的音域里迅速上下波动,它能使情绪显得生动活波。

如下例(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天方夜谭》)这个旋律雅丽流畅,充满了幻想色彩,像在讲述着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的故事。

如下例(拉威尔《波莱罗舞曲》)这是一支西班牙风格的主题,委婉的旋律刻画出西班牙少女的动人形象。

(7)环绕型:环绕音围绕着中心音上下运动。

a、平稳对称:环绕音围绕中心音上下对称;如:《年青的王子与公主》;b、离心式:以跳进为主的离心式进行,常表现一种活跃的气氛,如下例(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2'55″)这个迥旋曲的主题逐渐离开它的中心音口,向第二插部靠近,此时情绪热烈欢快。

c、环绕音离中心音越来越近,如《打起手鼓唱起歌》的结束句。

2、旋律的隐伏骨架在旋律中能够起着支撑旋律的结构,体现了旋律的风格和旋律中重要的音级。

所以在音乐中有“听得见的音响和看不见的结构”。

旋律的骨架常由旋律中某些重要的发音点构成,它们可能从其中的长、短、高、低、轻、重、起、止、色(即色彩)各音中产生。

例如:《打起手鼓唱起歌》(由重音构成)、《第三交响曲》第二乐章(由起止音构成)。

巴赫《c小调帕萨卡里亚》主题。

3、旋律的高潮及其布局旋律高潮:在艺术效果上最激动人心的瞬间;高潮爆发的位置:“弹性的”:指作曲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把高潮设置在旋律全长的任意位置;“硬性的”,如果作曲家没有特殊处理,会把高潮设置在全长的黄金分割点处(0.618)。

高潮处的调式音:一般高潮处的会安排下属音,而最为典型的是使用调式的六级音。

(如《第三交响曲》第二乐章)4、旋律的时代风格⑴巴洛克时期:有一种固定的构成形式,旋律由三部分构成——主题头(特征较明显)、音乐的一般性进行、小结尾(终止式);⑵古典主义时期:主要体现在音程上——级进、同度、跳进分开使用;⑶浪漫主义时期:由两种典型状态,一种是纯粹的五声化旋律,象征庄严崇高的理想;另一种是典型的半音化进行,表达内心痛苦的流露;⑷现代风格:有两种典型形式,一种是“音程菲声乐化和返身进行”;一种是节奏的菲周期性处理。

第二节——节奏摘要:节奏的概念、作用、节奏分析的要点包括节奏的组合方式、与风格的关系、节奏的密度一、节奏的概念:由于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是动态的艺术,所以音乐艺术的生命和特点取决于它“在时间中的运动”,而在时间中的运动与发展就取决于音长的安排。

所以,我们给节奏下一个定义就是:1、定义:用长短方式来体现的一种特定的音乐时间关系。

2、狭义的认识:狭义的“节奏”仅作为与“旋律”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仅指音乐中的时间因素,所以说,狭义的节奏就是指发音点的长短及组合(节奏=音长);3、一般所指:在实际音乐作品中,发音点的长短及组合与拍子的“强弱”及速度的“快慢”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在音型组合的过程中,同样性质的节奏单位和同样数量的发音点数,完全可能由于不同的重音安排而造成不同的节拍效果,此时,节奏的概念就有所扩大,它指音长与节拍、速度的结合。

也就是说,节奏=音长+节拍+速度。

二、作用旋律决定一部音乐作品的性质;节奏决定一部音乐作品的性格。

如果我们把音高看作音乐的基本材料并能决定一部作品的基本性质的话,那节奏就能赋予音乐以多样化的性格。

例如,很多变奏曲中,同一个主题在各个变奏中的多样化变形,是一定离不开节奏的。

三、节奏分析的要点1、节奏单位节奏单位也叫做“音长单位”和“音长模式”,是用来规范和衡量节奏的一种标准,它可以简单的分成两大类型,一类是“基本的单位”,即可以用“2”为参数来“倍加”或“倍分”的那些单位,例如: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另一类则是不能为第一类所概括的各种音长,如各种连音或自由节奏,通称为“特殊的单位”。

2、节奏的组合方式根据自然的呼吸确定节奏型,从而判断其组合形态。

节奏的组合方式有以下3、节奏与风格的关系风格是一个包容量很大的概念,能够影响风格的因素也很多。

因此在讨论节奏风格的时候,主要只限于音型模式方面,因为特定的音型组合不仅要涉及到时代、个人、民族或地方风格,还常常与音乐的体裁与类型相关,因此最能体现节奏的风格特性。

4、节奏的密度节奏的密度,即在单位时间内,发音点的多少。

一般来说,节奏的密度越大,音乐的紧张度就越强;节奏的密度越小,音乐的紧张度越弱。

第三节——调式及和声摘要:调式在旋律中的作用,和声及其表现作用,综合音乐语言分析实例,音乐语言的语义性及不确定性。

一、调式在旋律中的作用:当某些不同的音级围绕着一个中心音有规律的运动时,就形成了调式。

从调式的主音出发,按照高低顺序进行到临近的另一个主音,就形成了音阶。

由于音阶基本都是存在某个调式之中,所以音阶也叫做调式音阶。

在传统音乐里,已有四种主要的调式音阶构成体系,分别是:东方的五声调式音阶、教会调式音阶、西欧大小调式音阶和现代的人工调式音阶。

而每种体系又包含众多的调式音阶结构。

那么调式音阶在旋律中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1、它规定了旋律中各音的主次地位、动静关系以及稳定程度。

例如,在大小调式中,要想表现活跃、紧张的情绪,要想使音乐具有向前发展的动力,旋律中就尽量少用调式音阶的Ⅰ级、Ⅲ级和Ⅴ级音;而要想获得停顿、收拢、终止的效果,旋律中可多用I级、Ⅲ级和Ⅴ级音。

2、利用不同调式的特征来加强表达的情绪。

例如,由于自然大调式的主音与三级音之间是个大三度的音程,主音与六级音是大六度的音程,所以自然大调式音响明亮、自然而稳定,因此,若表现“光辉的颂歌”、“雄壮的进行曲”、“欢快的舞曲”,一般都选用自然大调式来写作。

同样的道理,小调式的音响色彩比大调式要暗淡的多,所以那种“悲凉的挽歌”、“忧伤的叹息”,以及许多类似情绪特点的音乐,都采用小调式来写。

由于五声调式不含小二度、三全音、大七度等尖锐的音程,所以,在以大小调为主的西洋音乐中,五声调式常用来表现“幸福的回忆”、“美好的希望”以及描写大自然等音乐形象,如《朝景》。

当然,调式的“色彩”以及人们对这种色彩的感受也不是绝对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音乐传统的审美习惯,特别是具体作品的处理。

例如,古希腊人认为多礼亚调式是庄严的;弗里吉亚调式是鼓舞人心的;爱奥利亚调式的音阶结构和今天的自然小调式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认为它可以唤起人们的情欲。

海顿、莫扎特的作品,几乎都是用明朗的大调式写作的,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却以擅长处理悲剧体裁而著称,他们的作品常常采用小调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