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一、导学背景在古代中国历史中,《论语》被誉为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
其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和教育理念。
其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子路第十九》中的一段对话。
二、导学目标1. 理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含义;2. 探讨孔子对弟子们的教育方式;3. 理解并分析导语对于理解文本的重要性。
三、导学过程1. 学习原文《论语·子路第十九》曰:“子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
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于上也。
出则以其地制之,行则以其事制之。
夫骄,复自满也,而不用也。
其唯恶乎!人哉!’”2. 解读导语- 考虑为什么导语中提到的人物都是孔子的弟子?- 探讨导语中的“纣之不善”是什么意思?- 分析“君子恶居下流”的含义是什么?3. 学习文本- 了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背景;- 解读这段对话的含义并分析孔子的教育观点;- 探讨“夫骄,复自满也,而不用也。
其唯恶乎!人哉!”的意义。
4. 学习扩展- 研究孔子对待不同学生的教育方式;- 思考孔子的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分析《论语》对于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影响。
四、导学案总结通过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我们扩展了对《论语》这一重要经典的了解。
从中我们看到了孔子作为教育家的智慧与魅力。
他通过谈话和对话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论语》对于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影响至今仍然存在,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我们不仅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的背景和含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得到了一些关于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启示。
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从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第六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尊为“至圣”,有“万世师表”之称。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
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论语》。
2.背景解读礼崩乐坏的局面,礼乐治国的理想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这是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
虽说已是“礼崩乐坏”的局面,但周王室的精神统治力量还在,与战国时期“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局面不同,孔子也还只是忧心忡忡而已,尚有一种纡徐气象。
他所追求的是“克己复礼”,所以在课文中他对几位弟子的理想就有了不同的评价。
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提倡礼乐和仁义。
礼乐是孔子提出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仁义是他提倡的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仁”是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
所谓“仁”就是爱人,就是推己及人的同情心。
它表现在政治上就是“为政以德”。
3.相关知识《论语》: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共20 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4.文化常识【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乘,车辆。
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 人,步卒72 人,称一乘。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第一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主备人:郑雯【应达成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如、方、作、撰、伤、与、让、乎、尔”在文中的含义,掌握文中的特殊句式。
【思维提升与发展】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孔子“礼治”的思想。
课前预习案(一)自主学习1.走进作者(“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________,思想核心是___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___,鼓励人们________,即“出来做事”。
2.了解《论语》《论语》是散文,是记录的的言行。
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3.四书、五经、六艺。
四书:五经:六艺:4.给下列字注音俟莫甫哂相铿沂喟雩冠(二)结合课文助手,借助工具书,完成以下练习1.解释以下加点字的意思(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宗庙之事,如.会同。
(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1)以吾一日长乎尔.(2)子路率尔.而对曰(3)鼓瑟希,铿尔.(4)尔.何如(1)以吾一日长乎尔.(2)摄乎.大国之间(3)异乎.三子者之撰(4)浴乎.沂,风乎舞雩(5)何伤乎.如尔乎2.标出下列活用的词语,并解释(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2)鼓瑟希,铿尔(3)三子者出,曾皙后(4)浴乎沂,风乎舞雩(5)可使有勇,且知方也(6)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7)子路率尔而对曰(8)比及三年,可使足民3.指出下列句子属于哪种特殊句式,并翻译(1)不吾知也(2)毋吾以也(3)则何以哉(4)何伤乎(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6)异乎三子者之撰。
(7)以吾一日长乎尔(8)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课中探究案1.自主学习根据内容,课文可划分为几个段落?试用简洁的语文概括段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教学目标】Ⅰ、知识和能力1.体会课文是如何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的,鉴赏本文思路清晰,层次清楚,不枝不蔓,文意明晰的特点。
2.学习本文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积累文言词汇,学习课文造语平实而生动的特点。
Ⅱ、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疏通、评判、翻译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略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艺术,了解、评判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1、按“言志”这一线索,将分析人物形象要与分析文章的语言和写作特点结合起来。
2、掌握“如、方、作、撰、伤、与、让、乎、尔”在文中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自主学习】一、走近孔子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
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是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其思想主张主要有: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
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饗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
”(《论语?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
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
《左传?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
……仲尼……私于冉有曰:‘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如是则以丘亦足矣。
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
且子季孙若欲行尔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妨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导学案 (含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1.了解孔子和《论语》,积累文化常识,落实字词,积累文言知识。
2.反复诵读,研读课文,把握四子之性格与志向。
3.探究曾皙的志趣和孔子的核心思想之间的联系。
1.重点:把握四子之性格与志向,感知《论语》对话的魅力。
2.难点:探究曾皙的志趣和孔子的核心思想之间的联系,感受孔子的精神格局。
第一课时1课时。
课前学习任务一:1.通读全文,结合注释,掌握下面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曾皙、饥馑、哂之、俟、礼乐、铿尔、撰、莫春、沂、舞雩、与点2.利用注释,疏通文本内容,找出参加这场对话的双方,完成下表。
提示:关注年龄差以及字和名的联系。
对话者姓氏名字年龄孔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课中学习任务一知人论世,积累知识1.如果让你向一位热衷于中国文化的外国朋友介绍《论语》,你会选择哪些内容来介绍呢?2.结合注释,再读文本,落实字词,梳理掌握重要文言知识,完成填空。
(1)通假字鼓瑟希莫春者(2)古今异义如会同,端章甫加之以师旅(3)词类活用如会同,端章甫浴乎沂,风乎舞雩三子者出,曾皙后鼓瑟希可使有勇赤也为之小(4)特殊句式毋吾以也不吾知也则何以哉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异乎三子者之撰浴乎沂,风乎舞雩可使有勇课中学习任务二整体感知,赏析形象1.《侍坐》是《论语》中篇幅最长又极具特色的一章。
本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呢?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概括这场对话的主要内容。
明确:一场伟大的师生对话子路则何以哉?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有求,尔何如?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公西华赤,尔何如?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曾皙亦各言其志也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小结:2.研读“问志”“言志”两部分,思考:从师生五人的言谈、动作和神态中,可以看出他们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课中学习任务三比较鉴赏,四子之志1.四子之志各不相同,夫子的态度也有所差异,但“吾与点也”的喟叹让人印象深刻,这是为什么呢?(1)既然课文是围绕着“言志”展开的,那么,谁的“志向”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呢?(2)四子各言其志,夫子唯独“与点”,曾皙的志向是什么,曾皙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3)这幅画面里有什么呢?可从下面选项中选择,也可以有自己个性化解读,都要说明理由。
《子路侍坐》导学案.doc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一)一、口主学习1、文学常识积累——要求:用红笔标出重点并记忆。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
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是孔了门人及再传弟了记录的孔了及其弟了的言行。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了所辑录的孔了的言行录, 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乂分若T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I専的学识和丰富的牛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冇很大影响。
《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2、诵读全文耍求:读准字音,注意断句,读出人物语气情感。
声音洪亮,整齐划一。
3、翻译全文要求:逐字逐句落实,并在书上标记知识点,适当扩展。
关注书下注释。
用红色笔标出译不准、译不通顺和无法落实的具体词语、句子。
4、记住你所认为的重要知识点二、合作探讨1、小组内部解决自学屮的无法落实的问题。
(解决不出的可以纽与组间研究解决。
)2、小组内明确本段文言段落的重点知识点并大声背诵组长考查检测本组背诵情况。
(可一问多答,也可一对一提问)3、重点句了翻译:并注意句了顺序与加点的词1)、居则曰:不吾知也2)、毋吾以也3)、如或知尔,则何以哉?4)、卫吾一日长壬尔5)、摄乎大国之间6)、舍瑟而性,对曰:“异至三子者之撰”7)、浴壬沂,丛乎舞零8)、如其礼乐,以俟君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导学案
学习目标:1. 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三课时后能背诵全文。
2.参照注释,能流利翻译全文。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鼓瑟希通,莫春者,春服既成通,二.课前检测(《论语》默写检测)三.新知导学1. 听录音,跟读。
2. 学生分角色读,教师再次纠正字音、句读,学生在书上做标记。
3. 学生齐读。
4.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参照注释,口译全文。
标注出不清楚的句子,向老师提问。
以下句子翻译存在困难:①②③④⑤5.教师答疑四.拓展训练结合孔子的生平经历以及你对《侍坐》一章的认识,谈一谈孔子的人生理想。
五.课堂小结这篇文章分为言志和评志两部分:第一部分(1-12段)是四位学生,开头与中间穿插孔子的简略引导、评价。
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五个小部分,孔子提问(第1段),子路言志(第2、3段),冉有言志(第4、5段),公西华言志(第6、7段),曾皙言志(第8-12段);第二部分是曾皙与老师对话(第13-16段),引出孔子对三位弟子言志的具体评价。
1、多义词辨析:(每空1分,共10分)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以吾一日长乎尔摄乎大国之间乎异乎三子者之撰何伤乎浴乎沂,风乎舞雩2、翻译下列语句(每句5分,共15分)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⑵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⑶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4)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5)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七.作业布置:作业本上抄写并翻译全文。
八.课后反思学习目标:1.总结文言知识:重点实词“尔”,重点虚词“以”和“为”,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2.抓住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评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鲜明的人物形象。
3.分析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的原因,了解孔子的人生理想。
学习重点:1.文言知识总结;2.通过分析语言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最新8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最新8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一【教学设想】根据本单元学习重点古诗文的诵读和欣赏,教学中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各组成员分别活动,由分担角色朗读上升到扮角色表演。
活动的原则是:由读到演,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在读中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在表演中体会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而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气质和风范。
【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对话语言,分析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3、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魅力。
【学习重点】通过语言和简单的动作描写展示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文中重要的词语和特殊句式。
【学习方法】反复诵读,分角色朗读,从体会作品语言着手,分析人物性格。
学习过程:一、夯实基础,积累有关常识。
(1)(以邀请嘉宾的形式展示出孔子的画像,然后借机介绍孔子和《论语》)内容:智者、仁者——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
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
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思想宝库——《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2)文化常识抢答巩固:(幻灯片)孔子,名_____,字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_____,思想核心是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鼓励人们_____,即“出来做事”。
《论语》是__________体散文集,是记录__________的言行录。
宋儒把《论语》《》《》和《》合称为“四书”。
明确: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论语》的常识,了解孔子的教学思想和风格。
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敏锐的语感,通过积累词语,熟悉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
本文描述人物神态、语言以表现人物性格志趣很有特色,认真分析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教学思想、人格魅力,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古人的政治理想和行为规范。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如、夫、则、尔、以、而等词语的用法以及文言句式。
2、品味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的性格和志向,从中得到启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课文最后部分是孔子评判学生的标准,要联系孔子的政治思想。
【教法学法】1、诵读法2、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法【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与文学常识(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创办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
相传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诗、书、易、礼、春秋、乐)七十二人(据《史记•孔子世家》)。
(2)《论语》,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编集的儒家典籍,共二十篇,每篇又分成若干章。
内容是记录孔子及门人的言行,有孔子应答弟子和当时的话,也有关于弟子间谈论孔子言论的记录。
总体上来说,可称为语录体散文。
章节简短,语言朴素、比较精炼扼要,我们现在常用的成语、格言,有不少是从《论语》中继承而来的。
(3)《论语•先进》,这一篇记录孔子对学生的评论。
共二十六章。
课文是最后一章,是《论语》中写得比较长而又比较生动的一章。
文章记录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关于“志”的讨论,寥寥三百余字,写出了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志趣爱好。
(4)你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优秀5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优秀5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探索文章内在的线索,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2、了解和孔子。
3、从人物对话中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4、注意字的读音。
重点难点:从人物对话中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曾经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十年寒创苦,初战败北落孙山;有志能通天,重整旗鼓夺魁元。
”说的是人要有志,有可以拔开云雾见天日。
黄巢铮铮誓言“他年我若为青帝,报得桃花一处开”,孔子也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人要有志,所谓“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
有了志,就可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他们的志又是什么呢?(二)孔子: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这做出了一个共同的宣言:如果人类在二十一世纪还想继续生存的话,必须回头2500多年前从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孔子,名丘,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等许多教学理论。
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
儒家经过不断的完善最终成为封建思想的正统,影响深远。
孔子一生都在追求“礼”,实施“礼”。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法不中,刑法不中则民无法措手足”。
(三)《论语》:提到孔子就不能不了解孔子的《论语》。
“论”,编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
“论语”就是语言的编纂。
是孔子的弟子根据孔子言行而整理的一本书。
宋儒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论语》有很高的价值,古人有言“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教师范读,指出字的读音,句读的停顿。
(五)学生自渎,弄清文章的情节。
(六)探究:1、文章题目的理解其中四个人是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就是陪着长者说话。
文章的题目告诉我们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在一起谈话2、文章围绕什么事展开讨论的?志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3、你是怎么看待他们所说的话?子路——“其言不让”——哂之——直率冉有——知其不可而为之——叹之——谦虚公西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惜之——更谦虚曾皙——与之——洒脱(七)延伸:1、他们的思想你是怎样看待的?你认为在当今社会中是否还需要这些思想?为什么?2、孔子的思想和中国文化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继续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句意思的能力;2、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及特殊的文言句式;3、能够较准确地翻译全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教师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教师版)〖教学目标〗1、搜集有关孔子及《论语》的古代文化常识。
2、能准确逐句翻译全文并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
3、总体把握课文,划分文章的层次。
〖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学会从语言入手读通读懂文言文。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会梳理文章段落大意,划分内容层次,整体把握文意。
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文章对孔子师徒语气、表情、动作的精彩描写,想象品味“沂水春风图”所传达的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图景。
4.文化传承与理解:比较分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从“吾与点”出发探讨孔子的志向,加深对儒家思想的理解;联系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归纳四个弟子的志向,掌握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难点:探究孔子“与点”的原因,领悟孔子“以礼治国”的思想。
〖相关链接〗(一)孔子与《论语》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圣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
传说晚年整理“六经”(《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
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2、《论语》: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的言行,由其门人及再传弟子辑录。
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有关儒家思想的首要经典,后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孔子,名,字,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春秋末期的、、、儒家的创始人。
他的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先世为宋国贵族。
年青时贫贱,勤奋好学,多才多艺。
五十岁时担任过鲁国司寇,代理相事,弃官后,在动乱的春秋时期,为实现他辅国治邦安天下的抱负,带着自己的弟子,拉着几大车书籍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
晚年致力于教育、设坛授学,广收门徒,相传先后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整理《诗》、《书》、删修《春秋》,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现存《论语》一书,记有孔子的谈话及其与门人的问答,成为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2.了解孔子的思想①仁治“仁治”是孔子“四治”思想的核心。
在《论语》一书中讲到“仁”有104处,君子107处。
人与仁的概念,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
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意思是说所谓仁,就是人,亲爱亲人是最大的仁。
②德治就是主张用“德治爱民”的思想治理国家。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意思是奉行德政者,人民就像群星环绕北极星那样,心悦诚服的接受统治。
孔子的“德治”思想:一是要求统治者必须减轻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削减苛捐杂税,使人民得到宽和惠。
二是注重犯罪的经济原因,认为盗窃的发生在于统治者的贪得无厌,百姓得不到好处而为,主张富民、裕民,先富后教,反对“不教而杀”。
③礼治就是主张用“礼”的方式治理国家。
孔子认为立身治国非有礼不可,孔子说“为国以礼,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意思是礼是治理国家的法则,就像秤、绳墨、规矩一样的重要;不以“礼”治国就如没有耜(古代的农具,用于锄地)而要耕地一样。
④人治在治国的问题上,孔子很重视统治者个人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提出为政在人。
孔子认为,在“礼治”下,各级贵族都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个人的作用比较突出;而要实行“德治”,又必须以有德者能居高位为前提,否则便不能发挥道德感化的效果。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含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含答案)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学习目的要求】1.了解《论语》和孔子的思想。
2.学习运用人物语言和行动塑造人物的方法。
3.学习整理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及特殊句式的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1.明文章大意,归纳整理文言知识点。
2.品文中人物的对话、动作,理解志向和性格的一致性。
3.思孔子“礼治”的政治理想,分析孔子评判学生的标准。
火电之光,能照亮世间有形的道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的精神世界。
精神领域中,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孔子位居第一。
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那么,孔子理想中的人和社会是怎样的呢?《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记载了孔子晚年时和四位弟子畅谈志向的一个场景。
选文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极为简洁的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反映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和进取精神。
本文背景补充:孔子一生,积极救世是其思想的主导方面。
他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他的主张在各国都行不通,他被“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史记?孔子世家》),却“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
但由于到处碰壁,有时也流露出消极情绪,特别是晚年回鲁国后恬退避世的思想很突出。
本文所记之事当在孔子晚年,四弟子中公西华最年幼,比孔子小42岁。
据资料,当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与孔子的年龄分别是51、39、31、18、60岁,这一顺序就体现了孔子“长幼有序”的思想。
他们中有的年纪很大了还在读书,这是为了“独善其身”,“修身”。
孔子主张“入仕”,要求读书人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他还主张读书人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并说“学而优则仕”,主张“仁政”,主张“以礼治国”。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含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一、作家作品填空1.孔子,名___ ,字,时期国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思想核心是,政治上主张。
2.《论语》是体散文,是记录的的言行的著作。
3.“四书”是。
4.“五经”是:。
二、解释加点词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子曰:“以( )吾一日长乎( )尔( ),毋( )吾以( )也。
居( )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 )知尔,则何以( )哉?”子路率尔( )而对曰:“千乘( )之国,摄( )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 ),因( )之以饥馑( );由也为( )之,比及( )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 )也。
”夫子哂( )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 )六七十,如( )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 )其礼乐,以俟( )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 )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 ),如会同( ),端( )章甫( ),愿为小相( )焉。
”“点,尔何如?”鼓( )瑟希( ),铿尔( ),舍( )瑟而作( ),对曰:“异乎( )三子者之撰( )。
”子曰:“何伤( )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 )春者,春服既成,冠者( )五六人,童子( )六七人,浴乎沂,风( )乎舞雩,咏( )而归。
”夫子喟然( )叹曰:“吾与( )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 )哂由也?”曰:“为( )国以( )礼,其言不让( ),是故( )哂之。
”“唯( )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三、知识点梳理(一)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毋吾以也( )2.鼓瑟希( )3.莫春者( )4.唯求则非邦也与( )(二)词类活用:找出活用字,指出活用类型并解释。
1.端章甫( )2.三子者出,曾皙后( )3.风乎舞雩( )4.鼓瑟希()5.可使有勇()6.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 (三)一词多义(解释词义)1.如(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3)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4)宗庙之事,如会同( )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6)纵一苇之所如( )(7)弟子不必不如师( )2.居(1)居则曰,“不吾知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3)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 (4)居十日,扁鹊复见( ) (5)佛印居左,鲁直居右( ) (6)囤积居奇( )3.尔(1)求,尔何如?( )(2)以吾一日长乎尔()(3)子路率尔对曰( )(4)无他,但手熟尔( )(5)问君何能尔( )(6)尔来四万八千岁()4.方(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 (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4)方兴未艾( )5.乎(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摄乎大国之间( )(3)异乎三子者之撰( )(4)何伤乎( )(5)浴乎沂,风乎舞雩( )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6.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毋吾以也( )(3)则何以哉( )(4)加之以师旅( )(5)以俟君子( )(6)为国以礼( )(四)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1.以吾一日长乎尔状语后置2.摄乎大国之间状语后置3.异乎三子者之撰4.浴乎沂,风乎舞雩5.为国以礼6.不吾知也7.则何以哉8.尔何如?四、请补写出下面横线处的句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含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疏通字词,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句。
2.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好地理解孔子“礼治”的思想。
3.提高翻译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文意,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好地理解孔子“礼治”的思想。
一、【导入】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过一个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孔子以及有关的文学常识,积累孔子的智慧。
二、【知识链接】1.简介四弟子: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
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
曾皙:姓曾,名点,字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是孔子的学生,年龄分别是51、39、31、18,孔子当时60岁。
2.侍坐:学生坐在一起陪伴老师。
古代臣子在一旁陪伴国君,晚辈坐在一起陪伴长辈叫侍坐。
3.关于“子”①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单独使用时相当于“您”;可用在姓氏后,表示对人的尊称,如孔子、孟子。
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子”特指孔子。
②由于“子”是对男子的尊称,因此春秋时期男子取字经常在字前加“子”,如子路(孔子弟子仲由的字)、子产(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公孙侨的字)、子犯(晋文公的舅舅狐偃的字)。
③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
爵位是古代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
④地支的第一位。
十二地支可用来纪时、纪月;23点至次日1点被称为子时,冬至所在的月份被称为子月。
地支与天干配合可以用来纪日、纪年。
4.宗庙之事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
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5.端章甫穿着礼服,带着礼帽,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
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
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制。
三、【文化常识】——完成填空:孔子,名_____,字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_____,思想核心是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鼓_____励人们_____,即“出来做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本课时为第一课时,自查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初读课文,重在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
2.认真限时(30分钟)、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论语》的常识,了解孔子的教学思想和风格。
2.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搜集孔子的名言,理解你积累的名言的内容: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
(4)翻译全文
要求:逐字逐句落实,并在书上标记知识点,适当扩展。关注书下注释。用红色笔标出译不准、译不通顺和无法落实的具体词语、句子。
【我的疑问】
知人论世
初读课文
探究案
【合作探究·研读剖析】
1.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明确:这是一篇以记叙为主的记叙文。
2.根据内容,课文可划分为几个段落?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简介四弟子: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
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曾皙:姓曾,名点,字皙。
2.侍坐:学生坐在一起陪伴老师。古代臣子在一旁陪伴国君,晚辈坐在一起陪伴长辈叫侍坐。
3.了解孔子
孔子,期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字,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思想核心是,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这篇文章将介绍一种名为“导学案”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一个优秀的导学案,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此导学案适用于高中必修下册的中国文学课程。
它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论语》中关于四大门徒的篇章,让学生深入理解儒家文化及其价值观念,同时触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培养其自主学习、批判思考、协作合作等能力。
一、什么是导学案?导学案可以简单理解为教师为学生准备的课前学习指导材料,用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课堂知识。
这是一种由欧美国家发展起来,在我国近年来逐渐流行起来的教育教学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引导性强。
导学案可以是电子版,也可以是纸质版。
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1. 学习目标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1) 掌握《论语》中与四大门徒相关的篇章及其核心思想;2) 理解儒家文化及其价值观念;3) 讨论学科交际能力,包括发表观点、听取他人观点并做出回应、批判性思维等。
2. 预习任务1) 阅读《论语》中以下四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2) 完成以下问题:a. 在四章中,四位门徒分别向孔子提出何种问题?孔子对他们的回答分别都有哪些?b. 经验明师,历来被人所推崇。
你认为“找个好老师”在你的学习生涯中有多重要?请简述观点。
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礼记》)对于一名学生来说,这句话告诫我们什么?请简述观点。
3. 讲课过程导入教师可通过引用《论语》中与四大门徒相关的篇章,向学生介绍传统儒家文化和价值观念。
学习1) 讲解《子路》篇1. 孔子关于人才的言论,包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 子路关于求学的问题,包括“如有所不闻,以有所闻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一、自主学习1、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①千乘之国②愿为小相焉③舍瑟而作A.①chéng ②xiàng ③shèB.①chéng ②xiāng ③shěC.①shèng ②xiàng ③shěD.①shèng ②xiāng ③sh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A、喟(kuì)然舞雩(yú) 师旅(lǚ) 鼓瑟(sè)B、浴乎沂(yí) 莫(mù)春比(bǐ)及曾皙(xī)C、千乘(chèng) 率(shuái)尔摄(shè)乎饥馑(jǐn)D、侍(shì)坐铿(kēng)尔小相(xiàng)哂(shě)笑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A、以俟君子宗庙之事舍瑟而作春服既成B、风乎舞雩喟然叹曰端章辅鼓瑟稀C、因之以饥馑恃坐裕乎沂宗庙会同D、千乘之国冉有无吾以也夫子栖之3、解释下列词语:①居则曰:②率尔④知方⑤方六七十:⑥端章甫:⑦何伤乎⑧春服既成:⑨异乎三子者之撰:⑩喟然:[虚词、实词]4、辨析下列加黑加横线的词的含义: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①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以②毋吾以也方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③则何以哉③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④以俟君子④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狼洞其中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①吾与点尔如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与②唯求则非邦也与③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③遂与外人隔绝④宗庙之事,如会同④往借,不与5、下列句子中加黑加横线的词有什么特殊用法(词类活用)?①端章甫:②鼓瑟希:③风乎舞雩④可使足民[文言句式]6、下列句子与现代汉语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①毋吾以也②不吾知也③则何以哉④求,尔何如?⑤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⑥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⑦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7、翻译下列语句:①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②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③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④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8、根据你的了解,请你介绍一下孔丘及其政治思想、教育思想。
9、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学生的言志,那些不同,那些相同?孔子是怎样表示态度的?10、写曽皙答话时的动作为什么比较详细?曽皙的答话跟子路等三人有什么不同?11、曽皙言志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为什么孔子表示赞同?12、读文本,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3、文本行文的中心线索是什么?这篇文章的“文眼”是哪一句?合作探究14、“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中的“师旅”“饥馑”是什么意思?这一语句怎么理解?15、“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中“率尔”怎样理解?16、怎样理解“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这一语句。
17、“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这一细节表现了子路什么样的性格?18、子路谈了他的志向后,孔子当时为什么“哂之”呢?19、“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这一句话话包含哪几个意思?20.从全文看,文中表现了孔子什么思想?21、孔子为什么对曽皙的人生理想只是赞同,而不加评价?22、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志向,今天多用写作文的方式,而文中则用的是谈话法。
请你立足文本,举两个例子从侧面对孔子谈话艺术作出评价。
23、“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巩固练习一、为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居①坐②处于③居④住处⑤处在某种地位或某地方⑥占,占据⑦积蓄,储存⑧平日,平时⑨用于“有顷”“久之”“顷之”等前面,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意义较虚,相当于“过了……”(1)居则曰,“不吾知也!”()(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4)居十日,扁鹊复见()(5)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左,鲁直居右()(6)囤积居奇()2.异①不同②奇特,与众不同③奇怪,惊奇(1)异乎三子者之撰()(2)渔人甚异之()(3)永州之野产异蛇()(4)览物这情,得无异乎()(5)父异焉()(6)异曲同工()3.安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安全③安心④安抚抚慰⑤安置,安放⑥什么,什么地方⑦怎么(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4.知①知道②知觉,感觉③见解,知识④了解⑤交好,交往⑥主持⑦zhì通“智”。
(1)居则曰:“不吾知也。
”()(2)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3)不知木兰是女郎()(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首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人不知而不愠()(6)孰为汝多知乎()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
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B.因之以师旅因:因为C.以俟君子俟:等待 D.鼓瑟希鼓:弹奏2.“亦各言其志也”的“其”应讲作()A.他 B.你 C.自己 D.其中3.下列句子中“方”的解释与例句的“方”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方六七十A.有朋自远方来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不以规矩,不成方圆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孔子为什么“喟然叹曰‘我与点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子路、曽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参考答案)一、C二、1.(1)⑧(2)⑤(3)③(4)⑨(5)①(6)⑦2.(1)①(2)③(3)②(4)①(5)③(6)①3.(1)⑦(2)②(3)⑤(4)⑦4.(1)④(2)⑥(3)①(4)⑦(5)④(6)③语段参考答案:1.B (“因”应为“接着”)2.C 3.B4.我去处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可以使得人人都有勇气,而且得为人的道理。
5.曾晳的答话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
这一景象既符合儒家礼义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心态,深深地感动了他,因而他“喟然叹曰‘我与点也’”。
1、C.千乘shèng率(shuài)尔2、A 全正确B、端章甫鼓瑟希C、侍坐浴乎沂D、毋吾以也夫子哂之3、①居则曰平日说或平时常常说②率尔轻率而匆忙的样子或轻率急忙的样子③因之以饥馑继之有灾荒或又闹灾荒④知方懂得礼仪或知道为人的道理方:正道,指是非准则。
⑤方六七十方圆六七十里方:方圆、纵横⑥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⑦何伤乎有什么妨害呢或有什么妨碍呢⑧春服既成春天的衣服都穿定了⑨异乎三子者之撰我的志向和他们三人所讲的不同或我和他们三人的志向不同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⑩喟然叹息的样子或长叹的样子4.①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①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方形以②毋吾以也通“已”止或动词认为方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土地纵横③则何以哉用、做③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礼仪、礼法④以俟君子就,连词,表顺承④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狼洞其中刚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假如①吾与点尔赞如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与②唯求则非邦也与同“欤”语气助词③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③遂与外人隔绝和④宗庙之事,如会同或者④往借,不与给5、①端章甫名词活用为动词②鼓瑟希名词活用为动词③风乎舞雩名词活用为动词④可使足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使动用法6、①毋吾以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②不吾知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省略句③则何以哉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④求,尔何如?省略句宾语前置⑤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介宾短语后置⑥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省略句⑦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定语后置7、①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礼乐教化的事情,就只好等待有才能有德行的人去做了。
②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诸侯祭祀祖先的事,或者诸侯会盟、共同朝见天子的大典,我愿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司仪。
③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结束,放下瑟站起来。
④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暮春时节,春天的夹衣都穿上了,约五六个成年(行过冠礼)人,六七个少年人,一起到沂水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来。
8、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主张“以礼治国”,倡导仁者“爱人”,提倡“忠恕”之道。
孔子在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9、三个人的志向各有侧重,子路直爽,敢作敢为,其理想侧重于强国(有勇知方);冉有其理想侧重于经济生活,富民(可使足民);公西华侧重于礼乐教化,以礼治邦(宗庙会同)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
对三个学生言志的内容,孔子当场都未置可否。
10、写曽皙答话时的动作比较详细,子路等三人回答问题表述志向时,曽皙正在鼓瑟,表现他志向高洁,淡泊功名,突出他与子路等三人相异之处,为写曽皙的特殊志向、引起孔子的感叹和赞赏张本。
子路等三人虽然讲法不同,但都讲为政;而曽皙认为在乱世中不能推行正道,因此要洁身自好。
曽皙所说的时间、地点、同游的人物,描写的是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图,人们潇洒自得,乐趣天然,天下太平,人民生活美好,人与自然和谐。
11、曽皙的言志与其他人不一样,他没有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自己的志向,而是以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在这充满诗意的理想蓝图中,人们潇洒自得,乐趣天然,家国安宁,人民生活美好,人与自然和谐。
这种表述深深打动了孔子,他“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或曽皙言的志,抒发的是春风沂水的情怀,实际上是人生的一种艺术审美境界,是人际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美好理想的充分展示和流露。
它既符合儒家的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的心态。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既赞许曽皙言的志,又表达了自己对这理想境界的向往。
或曽皙言志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