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宪法至上
9.坚持宪法至上,建设法治国家
![9.坚持宪法至上,建设法治国家](https://img.taocdn.com/s3/m/e9bed0de28ea81c758f57840.png)
【文章题目】:坚持宪法至上,建设法治国家【论文摘要】:本文联系2007年12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提出“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重要观点。
从“宪法法律至上”与法治建设的关系入手,逐层分析宪法的特征与效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宪法至上对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性。
总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前提,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宪法至上的理念。
【关键词】:宪法至上、建设法治国家。
【正文】:1999年宪法修正案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这是国家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巨大进步,同时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突破。
2007年12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提出“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大突破,这次讲话,是对建国以来政法工作指导思想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是指导新时期立法、执法、司法机关及其国家工作人员的新理论。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是新时期法治国家建设的理论先导,它源于法治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法治实践。
我国宪法是1954年颁布的。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一、宪法的特征和效力(一)、宪法的特征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与普通法律最重要的区别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一个国家的普通法律可以有几十部甚至几百部,但一个国家的宪法只有一部。
之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因为宪法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在内容上,它规定一个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比如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国家最根本的问题。
第二,在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所谓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国家制定的任何法律都具有法律效力,宪法的法律效力高于普通法律,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法律地位。
专题13 坚持宪法至上(解析版)
![专题13 坚持宪法至上(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cd5ddd0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b0.png)
2022年中考一轮复习中考真题对点练习专题13 坚持宪法至上(解析版)考点1 维护宪法权威1.(2021年广西梧州)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2021年2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难巨任务,我国全面脱贫①标志着我国人权事业已经达到了顶峰②有力地促进了贫困人口发展权的实现③消除了我国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差距④说明了我国人权保障迈上了新的台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详解】②④:依据题文描述,国家主席习近平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难巨任务,扶贫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体现,我国全面脱贫有力地促进了贫困人口发展权的实现,说明了我国人权保障迈上了新的台阶,故②④说法正确;①③:我国人权事业已经达到了顶峰,说法过于绝对,我国人权还有进步空间;消除了我国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差距不对,消除差距是不现实的,故①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2.(2021年广西贺州)请把下面图表补充完整,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①人民代表大会②监督B.①人大常委会②监督C.①人民代表大会②管理D.①人大常委会②管理【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对宪法组织国家机构的认识。
A:由教材内容可知,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政府、监察委员会、法院、检察院均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所以A正确;BCD:此三项与教材内容不符,所以BCD错误;故本题选A。
3.(2021年福建)根据下列图示,可得出的结论是我是中国公民。
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我享有姓名权;我要保守国家秘密。
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A.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B.宪法严格规范国家权力运行C.宪法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D.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严格【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对宪法的正确认识。
2020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知识点总结
![2020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ec630520b4e767f5acfceca.png)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知识点总结1.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宪法的概况(1)宪法作用: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四个方面)(2)宪法的核心价值: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3)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权力属于人民2.宪法明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依据(1)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3)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4)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努力为人民服务。
3、人权概况(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2)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3)人权的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4、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1)总体要求:要求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2)具体要求:①立法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②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
③司法方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知识点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dfe09d8d5bbfd0a79567351.png)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9.1坚持宪法至上(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与法治》(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9.1坚持宪法至上(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与法治》(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https://img.taocdn.com/s3/m/7b525a3f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f.png)
第9课坚持依宪治国教案(教学设计)第一框坚持宪法至上一、教学目标1、认知:理解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2、领会:理解为什么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3、提高:具有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指导生活实际,积极参与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自觉有序参与公共事务二、教学重点我国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的权利与义务观三、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权利与义务观四、教学方法案例导入法、启发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五、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设备、PPT、教材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猜谜语:法中我第一,国法我根本。
诸法由我生,效力我为上。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随机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宪法的根本地位(二)新课学习【教师】讲解新知:环节一【播放视频】《宪法与我们的生活》【设置问题】通过观看视频,结合教材第78页“阅读与思考”以及课前搜集的其他法律的第一条规定,思考回答:说说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其他法律都是依据宪法制定的吗?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如果与宪法相抵触,是依据宪法还是普通法律?【教师分析】宪法不同于其他法律,宪法是其他法律制定的依据。
我国所有的法律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
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如果与宪法相抵触,则依据宪法。
我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归纳总结】宪法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统一意志和共同愿望,是国家意志的最高表现形式,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重大制度和重大事项,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总括性、原则性、纲领性、方向性。
八下道法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保障宪法实施
![八下道法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保障宪法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823bded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7a.png)
【解析】本题考查创造财富的源泉、劳动的意义、增强宪法意识等知识点。
第(1)问要求评析小新的观点。
首先判断表态:观点是错误的;然后说明理由:可从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劳动人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青少年需要全面发展,既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也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作答。
第(2)问考查如何增强宪法意识,考查识记能力。
答出小美的观点正确,依据教材知识,理由从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捍卫宪法等方面作答。
第(3)问考查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依据教材知识,从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等方面作答。
答案:(1)小新的观点是错误的。
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既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也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人需要全面发展。
②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
③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劳动人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中国人民用实干精神创造了今天的辉煌。
④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素来以勤劳智慧闻名于世,劳动实现人生价值。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与公民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宪法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每个公民都要进一步增强宪法观念,自觉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
(3)①学习宪法。
了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历程,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②认同宪法。
增强宪法的信服和尊崇,接受宪法的指引和要求;③践行宪法。
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学会运用宪法解决实际问题;④珍惜基本权利,履行基本义务,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11.(2022•泰州)对如图中“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理解正确的是(A)A.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B.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C.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严格D.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10. (2022齐齐哈尔)分析下图得出的结论是( B )A. 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B.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C. 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根本性问题D.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解析】选B。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备课分析-2021-2022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备课分析-2021-2022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4bca54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0.png)
2.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阅读法、设置教学情境,以案说法,模拟法 庭,分析讨论、总结归纳、合作学习等教学策略与方法。
1.采用观察法,从学生的精神面貌、心理状态、课堂参与程度、发言情况 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的学科素养做出基础评价
第一单元备课设计(分析)
单元名称
课标要求 ——
课程内容
学科教学基本要 求——
课程内容
单元 立意
内 容 分 析
单元 内容
坚持宪法至上
备课人
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 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的活动准则, 增强宪法意识。
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 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通过适切的学习活动与实践探究: 1.通过回顾党的历程,认同党的领导地位,体会宪法是如何体现党的主张 和人民意志的统一的,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能够以实际行动尊重和维护自己 和他人的人权了解国家机构的运行状况,以及贵发权利运行的意义,进一步理 解宪法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2.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感受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崇 高地位,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懂得宪法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掌握增强宪法 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3.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 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4.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1.了解我国宪法基本原则,了解国家机构的运行机制。 2.知道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懂得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认同党的领 导地位。 本单元是八年级下册教材的第一单元,作为初中学段法治教育专册教材, 整体一宪法精神为主线,重点进行供您意识与国家意识的教育,公民与国家的 关系是宪法调整的基本社会关系,宪法关系的实质内容是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 的关系,宪法的核心精神就是授予并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 实现。因此,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成为建构本册教材内容体系的逻辑起点,也是 一单元的逻辑起点。 本单元以“宪法”为主题,由导语、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二课“保 障宪法实施”组成,每课各设两框,主要包括以下观点: (一)维护宪法权威 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 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 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 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 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凭法的基 本原则。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和国 家武装力量等内容,归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 重和保障人权”。在我国,人的主体和内容很广泛,国家从立法、执法、监察、 司法和守法等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宪法是治国安邦 的总章程。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家机关 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宪法设置国家机构,役了国家机构特定职权, 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 式及组织活动原则等,使国家权力的运行 稳定有序。宪法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国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法定职责必须为, 法无授权不可为。 (二)保障宪法实施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根本的活动准则。从所规定的内 容、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来看,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 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 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 施和监督制度。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 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 施的职责。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子以追究和纠正。加强宪法实施 和监督,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宪法与我们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坚持宪法至上, 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复习-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复习-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5f9a82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13.png)
C 自卫权、继承权、人身权利等公民的基本权利做了详细和深度的规定。可见
( )①民法典规定的内容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②宪法是根本法,规 定和制约了民法典内容 ③民法典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④民
法典是基本法,细化并延伸宪法的内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从2019年12月1日至7日,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在全国部署开展以
10.党的10大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 特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 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 命。 11.党的百年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 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12.党的百年历史的主流本质: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 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
C 治,费用国家全免,充分体现人民至上的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原因是
() A.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真谛 B.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C.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制度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7.我国车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 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 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这一规定表明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是( ) A.依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根本利益 B.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C.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任性为 D.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8.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视察广西时强调,要注重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培养,提高 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意识和能力。对于民主集中 制的认识正确的是①在国家机构与人民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 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②在同级国家机构中,政府部门居于主导地位③在中 央和地方关系方面,遵循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④在国 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也要实行民主集中制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坚持宪法至上知识点
![坚持宪法至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39e085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0.png)
坚持宪法至上知识点一、宪法的基本概念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制度的法律基础,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及其权限,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所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二、宪法至上的原则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宪法是国家法治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所有其他法律法规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任何国家机关和组织、个人都不得有违宪的行为。
宪法的规范性:宪法不仅规定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原则,还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能和权力。
宪法的规范性体现为其对国家机关及公民的行为具有直接的法律约束力,确保国家治理和公民权利的稳定与有序。
三、宪法的实施宪法的普及与教育:提高全民的宪法意识是宪法实施的基础。
通过广泛的宪法教育和宣传,增强公民对宪法的认知和尊重,使宪法成为全民守法的基本准则。
宪法的解释与适用:宪法解释是确保宪法正确实施的重要手段。
国家应设立专门的宪法解释机构,负责对宪法条文进行解释,以指导实际的法律适用和实施,确保宪法在具体案件中的正确适用。
四、宪法的修改宪法的修改程序:宪法的修改需要遵循严格的程序,以确保修改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宪法修改需要经过国家权力机关的审议和批准,通常需要通过专门的宪法修改程序来进行。
修改的范围:宪法的修改应在保证宪法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涉及国家制度和基本权利的修改必须经过充分的讨论和审慎的决策。
五、宪法的监督司法审查:确保宪法至上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通过司法审查机制,对违宪行为进行审查和纠正。
司法机关在处理案件时,发现相关法律法规与宪法不符的,可以提出违宪审查,确保宪法的权威和实施。
权力监督:国家权力机关及其他国家机关应接受宪法监督。
国家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在履行职能时,应确保其行为符合法律和宪法的规定,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监督,维护宪法的权威。
六、宪法的保障法律保障:各级立法机关应制定符合宪法精神的法律法规,对宪法实施进行具体化和细化,确保宪法原则在法律体系中的贯彻执行。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第9课时 坚持宪法至上 含答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第9课时 坚持宪法至上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ab113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78.png)
第9课时坚持宪法至上知能优化训练一、中考回顾1.(2022湖北武汉中考)2022年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施行40周年。
某校九年级(2)班开展“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主题探究活动。
下列同学的观点,不正确的是()A.小轩: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宪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B.小辉: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的、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的根本法C.小静: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D.小雯:宪法是所有法律的概括和总结,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2.(2022湖南邵阳中考)习近平主席指出:“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关于宪法实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坚持法律至上,树立宪法意识②坚持依法治国就是坚持依宪治国③我们要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宪法至上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22四川泸州中考)为深入贯彻落实第九次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泸州市开展了“学宪法讲宪法”网上学习、“宪法晨读”等宪法进学校主题活动。
这有利于我们() ①认同宪法,理解宪法的价值在于监督公权力②学习宪法,着重领会我国宪法的原则和精神③践行宪法,把宪法的原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④了解宪法,知道宪法的规定具有具体性特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21江苏扬州中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
保障宪法实施就要()①坚持依宪治国②树立尊重宪法的理念③加强宪法监督④用宪法落实其他法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2021云南中考)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MV《少年》,感动了无数网友。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初心从未有改变,百年只不过是考验,美好生活目标不断实现,这个世纪少年,使命永远放心间,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②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③已经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④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6.(2020广西梧州中考)12月4日是我国“国家宪法日”,某中学学生社团在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宣传活动中,展示了以下观点,其中不合适的是()A.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B.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C.宪法规定了公民的一切权利和义务D.宪法是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二、模拟预测1.下面漫画说明尊重和保障人权()新进展A.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B.要求行政机关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C.要求审判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独立行使审判权D.要求检察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独立行使检察权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②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③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就能杜绝一切腐败现象④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我国的国家机关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要做到()①行政机关要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②使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③监察机关要依法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④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A.①④B.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4.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等国家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复习提纲
![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9000236e2bd960591c67702.png)
八下道法第一单坚持宪法至上复习提纲班级姓名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的宪法原则是什么?我国宪法原则结根结底是什么?(1)宪法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3)归根结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我国宪法如何保障一切权力属于人民?(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34.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是什么?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5.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什么特点?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变题:涉及哪些领域?)(1)特点: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非常广泛。
(2)表现: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
6.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7.在我国,人权的主体主要包括哪些人?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8.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包括哪些?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9.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这对国家机关提出了哪些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
八年级坚持宪法至上知识点
![八年级坚持宪法至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1dee83a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88.png)
八年级坚持宪法至上知识点作为一名八年级学生,我们应该学会并坚持宪法至上的法治观念,这也是我们作为公民的一项重要义务。
首先,什么是宪法至上呢?宪法至上是指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最高地位,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公民都必须依照宪法行事。
而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宪法至上,不断加强对宪法法律的学习和理解,增强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宪法中的基本原则和法律规定。
宪法中涉及到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机构的职责和权力、公民权利和义务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了解和遵守的法律规定。
同时,在学习宪法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关注和学习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比如刑法、民法、劳动法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遵守法律规定。
再次,我们应该加强宪法教育。
学校应该加大对宪法教育的力度,让学生深入了解宪法的内容和重要性,增强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
此外,家庭教育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法律和法规,教育他们遵守法律、尊重法律。
最后,我们需要坚守宪法法律。
学生应该自觉遵守校规校纪,不违反法律法规,珍惜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如果遇到了不法行为,应该及时向校方或者有关部门报告,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总之,八年级学生应该始终坚持宪法至上,增强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生活在一个法治社会中,并学会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合格的公民,为国家社会稳定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考总复习道德与法治1-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中考总复习道德与法治1-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https://img.taocdn.com/s3/m/d552152d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b.png)
考点 2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的表现:(P14~15) 宪法设置国家机构;宪法规范权力运行。 2.宪法怎样设置国家机构?(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其他国家机关的关 系)(P13)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 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 (2)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 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考点 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P4) (1)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P4)
(1)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 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3)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3.如何加强宪法监督?(如何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P27) (1)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 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2)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 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 (3)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5.宪法规范权力运行的原因。(为什么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P15~18) (1)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 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2)重要性: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3)意义: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 民谋利益。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1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单元概述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1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单元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79fde8eb6edb6f1afe001fcd.png)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单元概述单元综析本单元主要总体讲授了我国宪法的相关知识,包括宪法的重要地位与保障宪法实施的原因和方式。
宪法作为我国根本大法,确认了我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基本原则,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将这一单元放在全书开篇,为之后几个单元围绕宪法规定所展开的具体知识奠定了基础。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识到宪法的重要性,坚决捍卫宪法。
单元目标1.知道宪法的基本原则、国家的各项制度与组织机构、理解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2.理解宪法规范权力运行的原因与方式、坚持依宪治国的意义。
3.增强学习宪法、捍卫宪法的意识,树立宪法权威,自觉践行宪法。
单元重难点【重点】1.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规范权力运行的原因与方式。
3.宪法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4.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5.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的重要性。
【难点】1.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2.民主集中制。
3.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4.增强宪法意识的原因。
单元知识体系坚持宪法至上⎩⎪⎪⎪⎪⎪⎪⎨⎪⎪⎪⎪⎪⎪⎧维护宪法权威⎩⎪⎪⎨⎪⎪⎧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确认国家性质宪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宪法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立法、行政、审判、检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职权宪法规定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宪法严格规范职权行使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范围内行使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保障宪法实施⎩⎪⎪⎨⎪⎪⎧ 坚持依宪治国⎩⎨⎧ 宪法是根本活动准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严格加强宪法监督⎩⎪⎨⎪⎧ 权力行使需要监督⎩⎨⎧ 人大监督宪法监督增强宪法意识⎩⎨⎧ 国家公职人员增强宪法意识公民增强宪法意识。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https://img.taocdn.com/s3/m/bdff4747ad51f01dc381f13d.png)
单元导语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怎么做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坚持依宪治国 加强宪法监督
体认宪法价值 理解宪法精神
明确宪法地位 树立宪法信仰
教材内容梳理
教材从学生问题入手: 宪法是什么? 宪法与公民有什么关系? 宪法有怎样的价值? 宪法在国家生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
法治思维是法治行为的先导,提升学生法治行为能力是培养学 生法治思维的归宿。教学中要注意找准法治教育的落脚点,使学生 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初步掌握处理问题的法律方法,并积极参不 法律实践,养成法治习惯,使法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谢谢 看
收
利? …..
道德不法治教育特别强调基于 问题情境。学生基于具体问题情境 展开探究,在体验、辨析不践行中 构建、生成知识,提高道德不法治 素养,形成观念和品质。因此,结 合学生实际,贴近生活,合理设置 问题情境,有利于提升法治与册教 学的有效性。
法治精神是一种理性精神。培养学生法治精神,不仅要求学生 对法治价值有深刻理解,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法治思维。所谓法 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 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以宪法教育为主,重视宪法文本的价值,这 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编写思路和特点。讲解宪法主 要内容,固然需要借助法律概念进行阐释,但本 册教材更强调回归宪法文本,通过宪法文本为教 材理论观点提供坚实支撑。初中阶段的宪法教育 应强调以宪法文本承载宪法规范、宪法原则和宪 法精神,不能只有宪法理论、没有宪法文本,或 者重理论、轻文本,把宪法教育变成空泛的政治 说教。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单元梳理
八年级下册
坚持宪法至上 知识点总结
![坚持宪法至上 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e578aa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c.png)
坚持宪法至上知识点总结一、宪法的基本概念1. 宪法是一部国家的根本法,是一国政治体制的基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
2.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组织形式、权力机构、权力运行方式和公民权利等基本制度。
3. 宪法是一国政治生活的总纲,是国家的最高法律标准,具有明确的法律效力。
二、宪法的地位和作用1. 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2.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组织形式、权力机构、权力运行方式和公民权利等基本制度,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纲。
3. 宪法具有保障国家政权稳定、促进法治建设、维护国家的长期发展稳定等重要作用。
三、宪法的基本原则1. 宪法的民主原则: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保障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利。
2. 宪法的社会主义原则:宪法规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安排。
3. 宪法的全面依法治国原则:宪法规定了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四、宪法的修改和变革1. 宪法的修改程序:宪法的修改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通常需要经过立法机关的通过和公民的投票才能生效。
2. 宪法的变革:宪法的变革可以通过立法、司法和宪法解释等方式进行。
五、宪法的保障和维护1. 宪法的保障权: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国家机关必须按照宪法规定的程序和原则行使权力。
2. 宪法的维护:人民和国家机关都有责任和义务依照宪法维护国家政权、国家统一和国家安全。
六、宪法的实施和监督1. 宪法的实施:宪法的实施由国家机关和公民共同完成,确保宪法得到落实和执行。
2. 宪法的监督:宪法的监督包括国家机关相互监督和公民监督国家机关的行为等。
七、坚持宪法至上的意义1. 维护国家政权稳定:宪法是国家政权的根本法律,维护宪法至上有利于保障国家政权的稳定和长期发展。
2. 促进法治建设:宪法至上是法治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有利于构建和发展法治国家。
3. 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维护宪法至上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坚持宪法至上》作业设计
![《坚持宪法至上》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5431276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3.png)
《坚持宪法至上》作业设计
题目:坚持宪法至上
设计思路: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宪法的重要性,理解宪法的意义和作用,并培养学生坚持宪法至上的意识。
设计的内容包括知识点的学习、案例分析和学生表达等环节。
以下是作业设计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学习宪法基础知识
1. 学生自主学习宪法的基础知识,包括宪法的定义、宪法的来源和形式、宪法的基本原则等方面的内容。
2. 学生整理宪法基础知识的笔记或制作宣传海报,展示自己对宪法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二步:分析宪法案例
1. 老师提供一些宪法案例,如一些经典的宪法案例、国家领导人的讲话等。
2. 学生阅读并分析这些案例,思考案例中的宪法问题、相关的法律原则以及对宪法的理解和贯彻。
3. 学生撰写分析报告,结合案例和相关法律原则,讨论案例中的宪法争议,并提出学生的个人看法和观点。
第三步:开展宪法教育活动
1. 借助电子媒体、宣传海报、演讲等形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宪法宣传活动。
2. 学生可以选择展示宪法知识、演讲宪法案例、制作宪法宣传品等。
3. 学生可以在班级内进行宪法知识竞赛或辩论赛,提高学生对宪法的了解和认识。
第四步:总结与反思
1. 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分析和宣传宪法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以及对宪法至上的理解。
2. 学生撰写学习日记或心得体会,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看法。
3. 学生进行互评和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评价方式:
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宪法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宪法宣传活动的创意和效果、总结与反思的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可以采用打分制或评语等形式。
《第一 坚持宪法至上》优秀教案
![《第一 坚持宪法至上》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d064f86bd97f192379e9b8.png)
八年级作业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教案)李念存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1课时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其实就是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
2.知道宪法内容,对宪法规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及公民基本权利内容有初步了解,这些内容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3.知道我国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能力目标1.知道很多国家机关名称里有“人民”二字的原因。
2.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和了解。
3.学会通过不同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等,提高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
4.提高对人权内涵的认识,自觉维护个人的人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热爱宪法。
2.认识人权、珍惜和热爱自己的人权。
3.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做法产生敬意。
重点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
3.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难点1.对宪法基本原则与国家性质的理解和认识。
2.对人权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准备:1.精心准备宪法内容、国徽幻灯片及教材上教学展示所用幻灯片。
2.认真备课,熟知本课时两大板块内容之间内在联系。
学生准备:1.预习新课中探究问题。
2.提出新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环节与同学共同探讨。
一、故事导入,场景激趣故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由来及含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接受了中央政府命令,分别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执行新中国国徽的设计工作。
经多次咨询研究,最后确定了国徽的图案,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
其意是用天安门图案作民族精神的象征;用齿轮、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用国旗上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
国徽图案交由清华大学小组的教授高庄最后完成设计加工与塑造国徽模型。
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在祖国的海关,在人民的法庭上,每当我们看到庄严美丽的国徽,心里便会荡起一种崇高的爱国之情。
国徽呈圆形,圆形的中间上方是璀璨夺目的五颗金星,下方是雄伟端庄的天安门城楼,天安门城楼的正下方是一个金色的齿轮,齿轮两边的稻穗对称地向上环抱,至居中的顶部相合,齿轮的中心又系着两幅红绶,呈弧形伸向两边,而后向下垂挂,使圆形的国徽有了坚定、稳定之感。
国徽的基本色彩是红、黄两色,热烈、美丽、崇高、庄严。
天安门图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
具有民族特色的雄伟端庄的天安门城楼的正面图景,横贯国徽的中下方,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威武不屈的英姿。
齿轮、稻穗象征着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金色的齿轮,仿佛带动整个国家飞转向前,硕大的麦稻穗,也同样象征着人民的幸福,祖国的繁荣。
国徽上的五颗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正上方的一颗大星,代表着中国共产党。
党是灯塔,是太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四颗小星在一面呈半圆形环抱,象征亿万人民,心心向着共产党,坚强团结,众志成城。
故事二:中国国徽图案的绘制方法1.两把麦稻穗组成正圆形的环。
齿轮安在下方麦稻杆的交叉点上。
齿轮的中心交结着红绶。
红绶向左右绾住麦稻而下垂,把齿轮分成上下两部。
2.从图案正中垂直画一直线,其左右两部分,完全对称。
3.图案各部分之地位、尺寸,可根据方格墨线图之比例,放大或缩小。
4.如制作浮雕,其各部位之高低,可根据断面图之比例放大或缩小。
5.国徽之涂色为金、红二色:麦稻、五星、天安门、齿轮为金色,圆环内之底子及垂绶为红色;红为正红(同于国旗),金为大赤金(淡色而有光泽之金)。
故事三:国徽及国徽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及其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零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以后历次宪法均予以确认。
为了维护国徽的尊严,正确使用国徽,1991年3月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当天国家主席杨尚昆签发主席令予以公布,并自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
故事四:宪法目录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一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三节国务院第四节中央军事委员会第五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第六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第七节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教师可根据需要,选取其中一两个故事讲述给学生听或制成幻灯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徽和相关法律规定,由此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问题导读,新知研讨(一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3页“运用你的经验”,请学生着重思考下面两个问题:(1)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2)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老师可视情况组织同学展开讨论。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教师总结:(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2)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表示我国的国家性质也就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2.宪法的基本原则的表现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第3~5页内容,在预习新课的过程中了解我国宪法是如何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建议教师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请学生回答“我国宪法是如何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这一问题。
第二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可以播放提前准备的幻灯片,具体顺序如下:第一张显示“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第一章总纲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二张显示“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一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第一章总纲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七条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
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第八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业和饲养自留畜。
第三张显示“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一章总纲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四张显示“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
第一章总纲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教师补充:“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教师总结: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对中学生的要求:教师可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5页“探究与分享”,思考提出的问题:中学生通过撰写提案参与到国家事务中,这给我们什么启示教师在学生思考回答基础上作小结。
教师总结: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故事拓展】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教师出示幻灯片或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四幅插图,思考问题:(1)以上图片分别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这些权利是如何实现的(2)请列举自己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
教师总结:(1)分别是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文化权、劳动就业权。
(2)示例:高中、大学贫困家庭学生助学金制度等。
2.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教师出示提前制作的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