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北方言

合集下载

东北方言与其他地区方言的差异

东北方言与其他地区方言的差异

东北方言与其他地区方言的差异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东北方言与其他地区方言的差异,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1.儿化音较多。

2.调值不够。

尤其阴平调值为5—5调值,而东北地区基本停留在3—3调值;上声调值为4—1—2,而东北地区基本上是4—13.东北方言大部分地区平翘舌区分不清4.平直中有波澜,东北人说话有弯儿。

东北方言有的来自多元文化的融合。

东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随着东北各民族300多年的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情形,其中,至今还保存着很多反映当地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从而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东北方言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满语,如肉和油变质称“哈喇”,遇事疏忽称“喇忽”,称唱歌为“喝咧”,称陡峭的石头山为“砬子”,松花江为女真语,松花之意为白色。

吉林为满语,是“吉林乌拉”的简称,“吉林”意为“沿”,“乌拉”意为江,因在松花江畔而得名。

卡伦湖中的“卡伦”为锡伯语边防哨卡之义。

“牡丹江”于满语”穆丹乌拉”,意为弯曲的江。

满族入主中原后关内汉族冲破封禁出关到东北地区谋生,俗称“闯关东”,还有大批被清朝流放人员来到东北,仅镇压“三藩”流放就有20多万人,这些都给东北注入了中原语言和文化。

随着满汉的合居交融,很多满族人学习汉文、汉语。

到清朝末年,使用满文、满语的人越来越少,现在更少。

有的东北方言还直接吸收了外来语,如称下小上大的水桶为“畏大罗”、称面包为“列巴”,等等。

东北方言有的来自正字的误读。

语言的发展是由中原地区向全国扩散开来的,由于发展的不同步和传输手段落后造成的差异,有很多正字在传播中被误读,并约定俗成形成方言。

东北人常说的“母们”是“我们”的误读。

典型的东北话“那嘎哒”是“那个地方”的误读。

农村称呼老夫妇为“老姑姆俩”是“老公母俩”的误读。

“干哈”是“干啥”的误读。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分析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分析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分析东北方言是中国汉语方言中的一个主要方言之一,它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

这里我们将主要探讨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语音元音1.韵尾元音的发音:东北方言在韵尾元音的发音上较为独特。

尤其是在严格模仿普通话的情况下,韵尾元音会被发出来,而非省略。

例如,“说”字,普通话读音为/shuō/,而在东北方言中,韵尾元音/u/也会被发音,读作/shuǒu/。

同样,普通话的“朝气”读作/cháoqì/,而在东北方言中,会发成/cháochī/。

2.轻声元音的发音:在东北方言中,轻声元音的发音包括声调的变化和元音的低或轻声。

同样的音节,在普通话中可能带有不同的声调,而在东北方言中,元音的低或轻声的变化可能会对轻声造成影响。

例如,“鞋”字,在普通话中轻声读作/xié/,而在东北方言中,可能会读作/xhěi/。

3.元音的喉化:在东北方言中,声母h在元音前也会产生喉音。

例如,“好”字,在普通话中读音为/hǎo/,而在东北方言中,发音为/h a̤o/。

语音辅音1.舌尖音和舌面音:在东北方言中,舌尖音和舌面音的发音相对于普通话中较为重要。

例如,“汉语”字,在普通话中的读音为/hàn yǔ/,而在东北方言中,读音为/hà nŏ/,舌尖音和舌面音都更为清晰。

2.送气音和浊音的交替:在东北方言中,送气音和浊音的交替非常常见。

例如,“桌子”字,在普通话中的读音为/zhuō zi/,而在东北方言中,读音为/zhuókì/,发音中可以听到送气音和浊音的明显交替。

3.辅音音节的发音:在东北方言中,辅音音节的发音也有比较明显的特点。

例如,“背”字,在普通话中的读音为/bèi/,而在东北方言中,读音为/pei/,清晰地表现出了辅音音节的发音。

语音韵律1.语音重音的变化:在东北方言中,重音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与普通话不同。

东北话的语言特色

东北话的语言特色

东北话的语言特色
1. 东北话那可老有特色了!比如说“哎呀妈呀”,就像我那天看到一只大蜘蛛,我直接就喊“哎呀妈呀,这啥玩意儿啊!”这多生动形象啊!
2. 东北话特别爱用叠词,“杠杠的”,你看说这东西质量好,那就是“质量杠杠的”。

就好比你夸一个人厉害,你就说“你这人杠杠厉害”,多有意思!
3. 还有“咋整”,这简直是万能词啊!“这事儿咋整啊?”“那可咋整?”我朋友那天手机丢了,就一直在那念叨“哎呀,这手机丢了咋整啊!”,太有那味儿了!
4. 东北话的语气也特别有意思,“干哈呀”,带着点儿质问的感觉。

有次我在那看书呢,我妈喊我“你干哈呀?”,就感觉特别亲切。

5. “得劲儿”这个词用得也老多了,“这按摩按得可太得劲儿了!”就像你吃到特别好吃的东西,你就会说“这玩意儿吃得真得劲儿”。

6. 东北话的儿化音也好玩,“脸蛋儿”“鞋带儿”。

我小时候总说“我的鞋带儿开了”,现在想想还挺有意思呢。

7. “虎超超的”,说这人有点傻乎乎的。

我朋友有次干了件傻事儿,我们就说他“你咋虎超超的呢”,大家都哈哈大笑。

8. “急头白脸”,形容人着急生气的样子。

那次和朋友争论个事儿,他急头白脸地说,哎呀,那场面!
9. “破马张飞”,多形象啊!就像有人在那闹哄哄的,就可以说他“破马张飞的”。

我见过一个人吵架,那真跟破马张飞似的。

10. 东北话就是这么有魅力,这么独特!听着就感觉特别亲切,特别带劲!咱就说,还有比东北话更有意思的语言吗?我觉得没有!。

浅谈东北话与东北文化

浅谈东北话与东北文化

浅谈东北话与东北文化[摘要]:语言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东北方言隶属于我国七大方言区之一的北方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

东北方言的起源、特点和发展受到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民族构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反映出东北地区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研究东北方言对探讨东北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东北方言;东北文化;起源;特点;发展语言是人类交流的载体,是社会的产物。

它既是人类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必不可少的一环。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曾说过:“语言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这更是说明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1]。

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所使用的语言,蕴涵着语言最鲜活的部分。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区域的方言有较大差异,因此研究各地方言对研究各地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2]。

东北方言隶属于我国七大方言区之一的北方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

在汉语中,东北话与普通话相对很接近,如哈尔滨话就高度接近于普通话。

而东北北部的黑龙江省到南部的辽宁省大致而言发音朝含糊、东北味重的方向发展。

到了沈阳,当地的方言就不太容易被普通话使用者理解了。

有人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东北不同地区汉族人到达东北的时间不同有关,也有东北不同地区文化的差异有关。

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突出表现在声、韵、调方面,尤其以声母差异最明显,其次是声调,而韵母的差异则较小。

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大多富有规律且易于掌握,个别差异是由于东北人的长期使用而固定下来的,没有一般规律可寻[3]。

总的来说,东北方言开放、简洁、生动,粗犷豪放且幽默风趣,显示出极大的生命力。

东北方言是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共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透过东北方言,可以看出东北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基础、人文历史、文化背景和民族构成等对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研究东北方言对研究东北地区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从东北方言起源看东北地区文化东北方言一部分是由关内人口迁入带入,受关内地区语言风格影响较大。

东北方言大全

东北方言大全

东北方言大全东北方言是中国方言中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

东北方言因其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而备受关注,被誉为中国方言中的“珍珠”。

下面我们将对东北方言进行全面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这一方言。

一、语音特点。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主要表现在舌尖音、浊化、儿化等方面。

舌尖音指的是普通话中的清音在东北方言中发音时变成了舌尖音,如“车”读作“扯”,“吃”读作“扯”。

浊化是指浊辅音在某些情况下变成清音,如“瓜子”读作“瓜子”,“大衣”读作“大一”。

儿化是指在某些音节中加入了儿化音,如“妈妈”读作“妈儿”。

二、词汇特点。

东北方言的词汇丰富多彩,其中不乏一些独特的词汇。

比如“拐弯抹角”在东北方言中读作“拐弯抹角”,“吃饭”在东北方言中读作“吃饭子”,“走路”在东北方言中读作“走儿”。

三、语法结构。

东北方言的语法结构相对简单,常常省略一些助词和连词。

比如“我去了超市”在东北方言中可以简化成“我去超市了”,“他在家吃饭”可以简化成“他家吃饭”。

四、地域差异。

东北方言在不同地区有着一定的差异。

比如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方言虽然有共同之处,但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上都存在一些差异。

比如“吃饭”在黑龙江方言中读作“吃饭子”,在吉林方言中读作“吃饭儿”,在辽宁方言中读作“吃饭”。

五、影响和保护。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东北方言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一些年轻人已经不再使用方言进行交流。

为了保护和传承东北方言,一些学者和文化机构开展了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同时还开设了一些方言课程,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东北方言。

六、结语。

东北方言作为中国方言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东北方言,为其传承和保护做出贡献。

同时也希望大家在学习和使用方言时,能够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语言文化遗产。

浅谈东北方言的来源及特色

浅谈东北方言的来源及特色

浅谈东北方言的来源及特色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浅谈东北方言的来源及特色中文五班于铭泽东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世代生活着满、蒙、赫哲、鄂温克、锡伯、朝鲜等少数民族,直到清兵入关以后,才逐渐有大量的汉人涌入。

随着东北各民族三百多年的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东北方言。

东北方言虽然属于北方方言的一种,但由于其语言底层还保存着很多反映当地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从而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东北方言隶属官话方言的分支,地域上的接壤使得东北人的说话腔调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其他方言区的人大体能够听明白,这就为近些年来东北方言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客观上的必要条件。

同时,东北方言又不受普通话的“局限”,有其自己的语音特点,平直中有波澜,说话时尽显诙谐、幽默,加上赵本山、高秀敏、范伟等表演艺术家通过东北二人转、小品和影视作品等艺术形式的表现创作,将东北方言带上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形成了一场“东北方言热”,然而真正了解东北方言来源的人却不多。

东北方言是以古辽东方言为基础,并受到其他民族和地区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以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为例,从境内长山遗址考证,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梨树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肃慎、夫余、高句丽、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迭居。

东北作为女真族的发源地,其语言也自然受到满语的影响。

虽然满语渐渐地没落下来,但现代东北方言中与满语相关的成分较多,我们所熟知的零食沙琪玛就是来源于满语sacima,原意为“狗奶子糖蘸(狗奶子为野果名)”;东北的现今的很多地名也是根据满语直译过来的,例如吉林,原为吉林乌拉,意为滨江之城,因为靠近松花江而得名。

东北方言除了收满语的影响,还从蒙古语中得到借鉴:北洋军阀张作霖儿时被称作“老疙瘩”,“老疙瘩”蒙古语中意为家中最小的兄弟。

清朝时北京城着名的风流乡“八大胡同”中的“胡同”也是来自蒙文。

东北方言有的来自正字的误读。

东北方言的语言特点

东北方言的语言特点

东北方言的语言特点
东北方言是指中国东北地区使用的一些方言,主要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份的方言。

这些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以下是一些东北方言的常见特征和词汇:
语音特点:
儿化音:东北方言中较为典型的特点是儿化音,即在词尾加入儿音。

例如,“吃饭”会发音为“吃饭儿”。

浊化:一些清辅音在东北方言中容易发生浊化,例如,“对不起”可能发音为“对不起儿”。

词汇特点:
俚语丰富:东北方言中有着许多独特的俚语和口头语,常用于生活交流中。

“嗨哟”和“哈”:这两个词在东北方言中常用于表示惊讶、打招呼或回应别人。

语法特点:
用“着”表示进行时:与普通话相比,东北方言中常使用“着”来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中,例如,“我在吃饭着”。

反问句结构:东北方言中的反问句结构独特,常以“是不是”或“啊”结尾。

数字读音:
读音习惯,一些数字在读音上有独特的习惯,例如,“一百”可能被读作“一刷”或“一撮”。

请注意,东北方言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不同城市和地区可能存在一些差异。

此外,由于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一些普通话的影响也在东北方言中逐渐显现。

东北方言语用特征分析

东北方言语用特征分析

东北方言的语用特征分析一.东北方言在使用上凸显地域特色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正如美国语言学家萨工尔所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因此语言里最鲜活的成分蕴涵在方言当中,方言是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载者。

(一)东北方言的独特文化气质东北方言是北方方言的一个分支,它是多元文化的融合。

东北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世代生活着满、蒙、鄂伦春、锡伯、朝鲜等少数民族,直到清兵人关后,才逐渐有大量汉人涌人。

随着东北各民族三百多年的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东北方言。

它是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共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造就东北方言的特质。

东北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是中国最北的地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而漫长,蒙古西伯利亚冷空气肆无忌惮地在这里横冲直撞,气候恶劣。

同其他地区相比,大漠莽林、大风大雪、大江大河、大山大林、大团的蚊蛇、大群的野兽,是“东北板块”的独特积淀。

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不仅影响到东北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也铸造了东北文化的整体特点,其中也包括东北方言所独具的文化气质。

东北人强悍的文化气质,折射出东北人强悍的语言气质特征:1 .粗犷豪放东北方言的豪迈与东北人性格的豪气冲天如同姐妹。

例如:普通话中的“怎么办”被东北人给说成“咋整”(在东北方言中,“整”是个动词)。

与“整”搭配的对象极其广泛,例如:整事、咋整、整明白、整迷糊、整点饭、整点花的、整点吃的、整点喝的。

东北人言谈不善辞令,东北人说话大嗓门,直截了当。

如东北方言把干啥叫“干哈(ganha)”,把上哪儿去叫“上哪疙瘩去”。

如表示认可就“嗯哪”一声。

这些语言都与东北人的性格相吻合。

2 .乐观、自信东北方言还体现出东北人辛勤劳作、乐观进取、不畏困难、自信的人生观。

在东北的俗语中,有大量是寓意积极、劝人上进的俗语,字里行间透着东北人不畏困难的豪迈、战胜困难的智慧和乐观自信的进取精神。

浅谈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浅谈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浅谈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辽宁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生毕业论文浅谈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所学专业汉语言文学入学年度 2012学习地点(函授站)铁岭学生姓名刘春迪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中文摘要 (1)英文摘要 (1)前言 (3)一、从声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4)(一)平翘舌不分 (4)(二)改换r声母 (4)(三)多加声母 n (5)(四)个别字声母变换 (5)二、从韵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5)(一)以e代o的现象 (6)(二)以iɑo代üe的现象 (6)(三)多加鼻韵母n g 的现象 (6)(四)个别字韵母变换 (7)三、从声调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8)(一)调值不到位 (8)(二)字调不一致 (8)参考文献 (10)致谢 (11)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摘要:东北方言隶属官话方言的分支,地域上的接壤使得东北人的说话腔调接近汉语普通话,其他方言区的人大体上能够听明白,这就为近些年来东北方言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提供了客观上的必要条件。

同时,东北方言又不受普通话的“局限”,有其自己的语音特点,平直中有波澜,说话时尽显诙谐、幽默,加上赵本山等表演家通过东北二人转、小品等艺术形式,将东北方言带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形成了一场“东北方言热”。

本文试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对比中,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主要方面做出细致分析,着重分析了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并指出东北方言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之间对立统一关系。

说明东北方言虽然在近年来很有“市场”,但是它永远不可能取代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

关键词:普通话东北方言语音特点Abstract: The dialect of the offshoots of ancestral could on the border areas of northeast china who spoke mandarin, with modern chinese dialect other the general can understand it, in recent years the Northeast ofdialect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o spread on theobjective the same time, the dialect, not putonghua "limited", has its own voice, straight in the ., to his wit and humor, and Zhao benshan, Gao xiumin, waiting for the performing artist Fan wei by the NortheastErrenzhuan, plays and movies for the work of artcreation, the dialect with a new art and formed a "the Northeast dialect Hot".To existing information byreading and in the vernacular of searching self-analysis, the trial with modern chinese mandarincontrast, from initial and final, the tone of the three main ways to make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alect speech and the northeast of modern chinese mandarin help. pertaining to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unity of opposites dialectalthough in recent years is a "market", but it cannever replace han nationality specific position.Keywords: M andarin The Northeast dialect Phonological features引言:如果对当今的方言剧作一番比较,毫无疑问,东北二人转首当其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浅谈东北方言之魅力

浅谈东北方言之魅力

浅谈东北方言之魅力作者:李晓红来源:《活力》2016年第02期一、东北方言的成因1.浓厚的乡土气息。

东北方言简洁、生动、形象、有趣,富于节奏感,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吻合。

东北自然气候寒冷,地理条件差,人际关系相对简单,锻造了东北人粗犷豪放的性格,坐在火炕上,大碗喝酒,大声说话,直来直去,在人们眼中,有些傻大黑粗。

它是由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而形成的独特的多元性文化现象。

2.东北方言是多元文化融合的结晶。

东北是一个汉、满、蒙、回赫哲、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锡伯、朝鲜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多民族间 300多年的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东北地区独具的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并保留下无数反映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

3.东北方言中的外来语吸收现象和正字误读现象。

东北方言中不仅融入了众多的满族等少数民族词汇,还融入了俄语等外国语。

语言的发展是由中原地区向全国扩散的,尤其满族入主中原后关内汉族冲破封禁出关到东北地区谋生,俗称“闯关东”,还有清朝时大批流放人员来到东北,都给东北注入了中原语言和文化。

但由于发展的不同步和传输手段落后造成的差异,有很多正字在传播中被误读,并约定俗成为方言。

4.东北方言中的一字多义现象。

一字多义也是东北方言的一种形成方式。

如“贼”,在普通话里是小偷,在东北方言里则有“非常”和“特别”的意思。

“犊子”在东北方言里是贬义词,近于“混蛋”的意思。

但是语言环境不同意思也有不同。

如“扯犊子”不是扯混蛋,而是闲扯、不干正经事儿的意思。

东北方言与其他方言一样,其形成不是单一、孤立的,所以我们有必要顺着东北方言这条藤,挖掘蕴含着的丰富的东北文化现象。

5.方言中约定俗成的词语。

有一些东北方言很难找到它的出处和来历,外地人很难理解,但是东北人熟悉、认同、运用它。

比如,“埋汰”(脏)、“整个浪儿”(全部)等。

东北方言与其他方言一样,其形成不是单一、孤立的,所以我们有必要顺着东北方言这条藤,挖掘蕴含着的丰富的东北文化现象。

东北方言的语言特点和学习技巧

东北方言的语言特点和学习技巧

东北方言的语言特点和学习技巧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东北方言的语言特点和学习技巧,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声母1.平翘舌不分这里所指的是z—zhc—chs—sh三组有对应关系的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

Zh/ch/sh都是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

在东北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只是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体系不相一致。

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比较多,而东北方言中则是平舌音比较多。

东北方言把普通话的绝大部分翘舌音都发成平舌音,又把普通话的平舌音都发成翘舌音。

概括地看,就是表现为二者混用。

在普通话中,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是很严格的。

东北方言将其混用,能造成很多歧义,容易引起语音混乱,出现交际障碍,如:市长——司长、诗人——私人、主力——阻力、终止——宗旨等。

2.改换r声母XX-精品范文在东北方言中,有些地方的语音系统中几乎没有翘舌音声母r,普通话中的r声母音节分别被n/l和y声母取代了。

n取代r只涉及一个字“扔”,l取代r的音节也不多,大都部分是r声母音节被y 音节取代的。

东北方言区部分地方这种改换普通话r声母的现象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一般来说改换成n、l或y这几个声母与韵母有关:普通话r与u、ui等韵母构成的音节,东北方言将r换成l,例如,儒生东北方言读儒生、花蕊东北方言读花蕊;r与其它韵母构成的音节,r都被改换成y,例如,吵嚷东北方言读吵嚷、闷热东北方言读闷热、肥肉东北方言读肥肉;当y遇到不能与之相拼和的韵母时,韵母则发生变化,例如,人民东北方言读人民。

东北方言区没有r声母音节的地方虽然不多,但影响却很大,有些有r声母音节的地方也常常出现将r声母改换的问题。

成系统的改换还比较容易纠正,个别音节的偶尔改换则就不容纠正了。

3.多加声母n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绝大部分韵母是可以自成音节的,不用声母,所以称为零声母音节。

论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论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论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班级:[播音一班]学生姓名:[**]学生考号:[N3110720143]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23年5月6日语言,以它独特的魅力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交流的常用工具。

它像一朵温馨柔美的花儿静静地开在心灵的空间,暗暗地吐露着芬芳。

而不得不说,我们的普通话在这魅力无比的语言中独领风骚。

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官话”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力量广泛传播,成了全中国公认的标准语和共同语。

我来自北方,来自美丽的黑龙江,我的家乡说着地道的北方方言。

使用北方方言的人占中国人口的70%以上。

北方方言:又称“官话方言”,这里所说的“北方话”是狭义上的北方话,即华北方言。

华北方言是北方方言次方言区。

其中东北方言又是华北方言的六个土语群之一。

可见,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与现行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十分接近有着深刻的地域优越性,而也正因为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这一点我觉得无比高兴和荣耀。

虽然北方话和普通话有着很多共同之处,但若深入探索我们便不难发现其实我们的北方方言也“东北味儿”十足,也就说其实北方话和普通话也大有不同。

今天我们就来浅析一下北方方言和普通话的不同之处。

首先,我们在语音上来分析一下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相异之处。

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在于音系比较简单,音节结构形式较少,而音节中元音占优势,清声母多听觉感觉都清脆、响亮。

普通话的声调系统比较简单,但变化鲜明。

而北方方言则可能忽略了普通话中得一些细节。

1.比如有些时候会不注意平仄舌的发声,例如在黑龙江的一些地区,询问别人你吃(chi)饭了么而被说成你吃(ci)饭了么。

2.多加鼻韵母nɡ的现象普通话中有一部分零声母音节,其中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音节规定了用y、w隔音的办法,而开口呼音节在发音时没有明显的辅音特性的起始方式,东北方言区部分地方习惯在这类音节前面增加一个明显的鼻辅音来起始。

在东北方言区,除一部分人习惯在开口呼音节前加一个前鼻辅音n外,还有一部分人喜欢在这一类音节前加一个后鼻辅音nɡ。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分析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分析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分析东北方言是中国境内的一种方言,分布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主要包括辽宁方言、吉林方言和黑龙江方言。

和普通话相比,东北方言有许多独特的语音特点,下面就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声母1. “zh”、“ch”、“sh”变音东北方言的“zh”、“ch”、“sh”常常变成类似“z”、“c”、“s”的音,例如,普通话中的“张”、“钟”、“知道”等词在东北方言中会读成“庄”、“宗”、“操到”等。

2. “h”、“f”、“s”混淆在东北方言中,“h”、“f”、“s”三个音有时候被混淆,例如,普通话中读作“花生”的词,在东北方言中可能被读成“hua 青”、“sa青”等。

3. “j”、“q”、“x”变音东北方言中,“j”、“q”、“x”比普通话中更容易变音,例如,普通话中的“洁白”、“清洁”可能在东北方言中被读成“节青”、“青节”等。

二、韵母1. 变音现象在东北方言中常常出现一些韵母的变音现象,例如,普通话中的“小”、“鸟”、“口哨”在东北方言中会读成“so”、“nao”、“kou青”等。

2. 圆唇化现象东北方言的韵母比普通话中更多的有圆唇化现象,即在发音时,唇部角度比普通话中更小,例如,普通话中的“北风”、“鼻音”在东北方言中会读成“beifong”、“bin音”等。

3. 鼻音化现象东北方言中许多韵母会发生鼻音化现象,例如,普通话中的“叫”、“往”等词在东北方言中会有一定鼻音化的现象。

三、声调东北方言的声调鲜明而富有节奏感,常常采用打拌式语调,即平、仄、平、仄、仄等排列,使整个语音节奏感更为明显。

同时,东北方言差异化的音调也表达了不同的语气和情感。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在于声母的变音、韵母的变音、圆唇化现象和鼻音化现象以及声调的鲜明特点。

这些特点体现了东北方言的文化和习惯,是东北地区建筑、聚会和过节等方面的宝贵财富。

浅谈东北方言

浅谈东北方言

浅谈东北方言东北方言指的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方言,这里包括辽宁、黑龙江、吉林三个省份。

东北方言是中国方言语系下大言组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官方认可的八种方言之一。

东北方言在历史上属于隋唐语系,是一种从汉话发展而来的语言,非常古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东北方言的发展与历史渊源有关,因而在文字表达上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在吉林的山海关地区,早在五六百年前就诞生了著名的《关爱方言》——文字记录了当时此处的人所用的方言,极其珍贵。

东北方言的声调特征非常明显,这是因为东北方言的声调发自汉语的“六声”,但由于历史的发展,该语言的声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成了四声,而且各省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如哈尔滨方言中拼音“ai”的声调分别为一轻二上,其意义也是不同的;在大连方言中,“ai”是升调发音,其意义是“可以”。

在朝鲜语衍生的辽宁方言中,“ai”声调分别为三降一升,意义是“忽然”,而在吉林方言中,“ai”声调为四降,意义是“又”。

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东北方言有着自己独特的调调。

另外,东北方言发音也有其特点,总体来说,东北方言发音较为清晰,表达更加流畅,口齿清洁,拖长音节,卷舌,有时候口型会变化,非常有趣,而且发音更为娴熟,非常地道。

《关言》中有一句话:“阳平之语,声若似铃!”据说这句话形容的正是山海关地区此处的人当时的东北方言,当年的东北方言非常的有感染力,也很有特点,使用者用非常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令人钦佩。

东北方言是当今中国北方地区最古老的方言,从里到外仍然能看到对于历史、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反映,尽管現代时代发展了新的社会,公共语言仍然是普通话,但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这种方言仍然会在今后的几十上百年中延续下去,成为东北人民所称之爱,甚至所崇。

在近些年来,很多不同的东北方言让更多的人们感受到了它的魅力,这也是东北方言得以延续的原因之一,它们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和传播。

综上所述,东北方言是一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发音自然优美、具有古朴风格的方言形式。

东北方言详解

东北方言详解

东北方言详解东北方言详解嘎嗒:意为"地方",有时简称"嘎儿". 发音::(gada)嗒为轻声(有人常误写成疙瘩,其实是不对的) 举例:你住哪嘎嗒?是不是铁岭那嘎儿?嗯那:意为"是的","好的","哎","OK". 发音:前重后轻. 举例:问:你是东北人吧?答:嗯那.母们:意为"我们","俺们". 发音:"母"音并不咬实,嘴唇没有动作,在鼻腔里面发音. 举例:母们哥俩儿一块去的.的色:贬义,一般用在训斥别人做错事情的时候,可以理解为"臭显派","瞎逞能". 发音:"的"发四声,"色"轻声. 举例:不在家呆着,上这儿的色啥? 这么冷的天不穿棉袄,的色啥?贼:意为"特别".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我刚学了拳脚,贼厉害.咯能:意为"垃圾". 发音:前重后轻. 举例:把地上的咯能扫了吧.嘎哈:意为"干什么". 发音:嘎为四声,哈为二声. 举例:你嘎哈呀?个应:意为"讨厌","厌恶","烦人". 发音:前重后轻. 举例:赖蛤蟆趴脚面,不咬人个应人.急眼:意为"发火","恼羞成怒","愤怒".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听说媳妇被人调戏,他急眼了.埋汰:意为"肮脏","侮辱".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你这孩子不爱洗手,真埋汰.别埋汰人.老鼻子:"特别多"的意思.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哈尔滨的美女老鼻子了.滚犊子:意为"滚蛋".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滚犊子,别让我再看见你.砢碜(寒碜):意为"丢脸","难看". 发音:ke1chen前重后轻. 举例:你这不是砢碜(寒碜)人吗?高秀敏长得太砢碜(寒碜)了.隔路:贬义,意为"特别,与众不同",可以理解为"特立独行".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这只羊长了4只耳朵,真隔路.嘎:意为"吝啬","抠门". 发音:ga3. 举例:东西到了他手里,谁也不给,这孩子真嘎.抓瞎:意为"白搭","白做了","做不成了","找不着北".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找他好几趟也没找着,这不是抓瞎吗?醢:意为"打","用重物猛击". 发音:hai1. 举例:我醢死你.咋整:意为"怎么办"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龙泉山庄给封了,这可咋整?丁把儿:意为"总是","不停地","一次又一次地". 发音:ding1ba4er 举例:这个人怎么丁把儿来? (追名注:我们读作ding1ma4)整个浪儿:意为"全部","整个". 发音:个读轻声,浪为重音. 举例:大兴安岭大火太厉害了,把林子整个浪儿都烧光了.浮溜浮溜:意为"特别满",形容水要溢出的样子. 发音:重轻重轻. 举例:松花江的大水太大了,都浮溜浮溜的了.唠嗑:意为"聊天". 发音:lao4ke1. 举例:闺女,干啥呢?没事儿陪大娘唠唠嗑,中不?稀罕:意为"喜欢". 发音:前重后轻. 举例:这小孩儿长得真招人稀罕.解嘎吱:意为"过瘾". 发音:jie3ga2zhi0 举例:你给我挠后背没挠准地方,一点儿都不解嘎吱.扯哩咯儿楞:意为"扯淡". 发音:che3li1gerleng1 举例:你别跟我扯哩咯儿楞,说点正事儿.闲嘎嗒牙:意为"闲扯",可以理解为用闲扯来消磨时光. 发音 :xian2ga4da0ya2 举例:阿嚏没事儿就到网上闲嘎嗒牙.老灯:贬义,意为"老头子".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你这个老灯,真碍事儿.老蒯:意为"老婆子","屋里人". 发音:lao3kuai3 举例:这位是我老蒯.无级六兽:意为"无聊""无事可做". 发音:正常发音.举例:看你在家闲的无级六兽,快跟我去整两盅.边旯儿去:意为"到旁边去","离某人远一点".发音:bian1la3qu0 举例:什么破草药啊,拿边旯儿去! 你给我滚边旯儿去!熊色:贬义,形容一个人讨厌的样子. 发音:xiong3sai3. 举例:你看你那熊色样。

论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论文(1)

论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论文(1)

论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论文(1)论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东北方言是指我国东北地区的方言。

东北水广、土地肥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的方言在我国方言中有着独特的特点。

而普通话是我国的国家语言,是全国人民所共同使用的标准语。

下面我们将从语音、语法、词汇和习惯等多个方面来探讨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一、语音方面的差异东北方言有着独特的音系,其中发音比较清朗,声音浑厚,发音口型大等特点。

比如说,东北方言的“ㄣ”音、舌尖音、“寻齿音”在普通话中都没有。

而普通话则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其音系相对比较规范,除了“卷舌音”在某些地方的发音上稍有不同外,基本上各个音都是标准清晰的。

二、语法方面的差异东北方言的语法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例如,在东北方言中,一些主语并没有出现,如“我去打球”在东北地区中就变成了“去打球”。

而在普通话中则需要完整的主语和谓语才能成句。

此外,在动词的时态和语气的表示上,东北方言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同。

比如,“去”这个动词在东北方言中可以表示将要去,但在普通话中更倾向于表示已经去了。

三、词汇方面的差异东北方言在词汇方面也有许多不同于普通话的词汇表达方式。

比如,在东北方言中“你”经常被称为“老子”、“老兄”等词汇,“吃饭”则被称为“打饭”等。

普通话则是以北方官话为基础,在用词上与地方方言也有所不同。

比如,在普通话中“你”一般都被称为“你”,“吃饭”则是“吃饭”。

四、习惯方面的差异习惯方面也是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表达方式上的区别。

例如,在东北方言中喜欢使用一些俚语、口头禅,这些表达方式在普通话中则显得造作。

另外,在称呼上东北方言中也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如“嘎子”、“老头子”、“丫头子”等,而普通话则遵循着规范的称呼方式,如“先生”、“女士”等。

综上所述,东北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语法、词汇和习惯等多个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这也是我国方言与国家语言的地位所在。

我们需要在使用语言时灵活运用,注重规范化,以更好地完成交流与沟通。

浅谈东北的次方言文化

浅谈东北的次方言文化

浅谈东北的次方言文化东北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次方言,虽然很接近普通话,但也有很多别于普通话的地方。

由于东北方言具有极强的形象性和浓厚的地方色彩,其表达的语言和东北人一样的豪爽大方,所以用东北方言表现的小品和戏剧都具有浓重的喜剧色彩。

随着近几年以赵本山为代表的小品和二人转的兴起,东北方言逐渐走入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东北词汇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普通词汇,例如“整”字。

“整”字在东北人的口中是一个出现频率非常之高的词语,具有极强的口语色彩,通常用在对话当中。

我们甚至可以说“整”字是一个万能词汇,它几乎可以代替一切动词,和某些词语进行组合之后还可以具有副词词性。

下面就让我们分别来看看。

1 “整”字的普通话含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整”字一共有六个解释:(1)全部在内,没有剩余或残缺;完整(跟‘零’相对):整天|整套设备|一年整|十二点整|化整为零。

(2)整齐:整洁|整然有序|仪容不整。

(3)整理:整顿:整风|整装待发。

(4)修理:整修|整旧如新。

(5)使吃苦头:旧社会整得我们穷人好苦!(6)〈方〉搞;弄:绳子整断了|这东西我看见人整过,并不难。

其中最后一个词条是方言用法,我们还可以举出更多的例子:①老婆,今天有几个哥们要来,你给多整几个菜啊!②这个稿子出版社催得很急,整得我头都要炸了。

③我儿子十五返校,你得给我整张火车票啊!④你看你手抖什么?整我一裤子都是酒!但是“整”字所代表的意思绝不是仅此而已。

2 “整”字表示“吃”或者“喝”在东北人的饭桌上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整”这个词。

在这里它不是表示“搞”也不是表示“弄”,而是表示“吃”或者“喝”的意思。

如:①各位,菜都齐了,咱们开始整吧,就别客气了!②今天天气冷,我们就整点白酒得了!3 “整”字表示“办”“整”字经常与“怎么”连起来构成疑问句,相当于“怎么办”的意思,其前经常会加一个“可”字:(1)这孩子好赖不分,怎么劝他都不听,你说可怎么整?(2)这事怎么整呢?要不你们就先去吧,我负责跟他解释。

东北话语法特征

东北话语法特征

东北话语法特征
东北话是中国大陆方言之一,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征。

其中,东北话的语法特征比较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语序灵活:东北话的语序比普通话更加灵活,常常可以用倒装、排比等方式强调语气。

例如,“我去了外地”可以说成“我外地去了”,“你在哪里?”可以说成“哪里你在?”等。

2. 动宾结构:东北话的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常用的句型为动宾结构。

例如,“我吃饭”、“你喝水”等。

3. 方位词使用频繁:东北话中方位词的使用频繁,尤其是表示方向的词语。

例如,“向上走”可以说成“往北走”、“向左拐”可以说成“朝东拐”等。

4. 重复和省略:东北话中常常使用重复和省略的方式表达某些意思。

例如,“好吃吗?”可以说成“好不好吃?”、“你想不想去?”可以说成“你想去不?”等。

总之,东北话作为一种地域性方言,其语法特征不同于普通话,但富有地方特色,也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

浅谈东北方言

浅谈东北方言

浅谈东北方言摘要:东北方言是北方方言中的一种,其简洁、生动、形象、昂扬、富于节奏感,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吻合。

它是由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而形成的独特的多元性文化现象。

东北方言具有多元性,研究东北方言的形成,有助于我们了解东北方言中蕴含着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

我将要从东北方言的形成,优点,特点,及其现在的传播的现状及形式这四方面来谈一谈这个贴近我个人生活的东北方言。

关键词:东北方言的形成、特点、传播现状及形式、东北方言的优点正文:东北地区位于山海关以北,包含黑、吉、辽及内蒙古东部地区。

东北方言口语词汇不仅为数不少,而且其中很多词汇基调健康,内涵丰富,极具个性,往往为普通话词汇和其他方言口语词汇所难以代替。

东北方言体系开放、粗犷豪放、幽默诙谐、形象生动、富有哲理的特点,在中国大地上有口皆碑。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柏默说:“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他们可以协助和启发。

”这说明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

它们既相互依存,又有着各自内部的发展规律而独立存在。

作为一个东北人,我为家乡的方言感到自豪,它渗透出东北人的人生哲理——热情、奔放,对生活始终充满期待,对未来永远怀有向往。

我也怀着一颗热爱的心来介绍我每天说的语言。

最近在网上流行这样那个一段对话问题,一人问:“那本书没了没。

”“没没。

”“到底没没没?”“我说没没就没没,没了就没了,墨迹呢。

”最后问那本书到底是没了还是没没。

看到这段话,我忍俊不禁,我想把这份快乐传递,就急着和宿舍人说,没想到,他们反应的尽是茫然,我才发现,她们没懂,这是东北方言。

不是东北人一般是不懂的,这就是地域的差异吧。

由于我从小就在东北方言的语境中成长,对东北方言,我喜欢去了解和研究这种诙谐,豪放的语言。

第一,东北方言的形成。

可以这样说,东北方言是多元文化的融合。

1、语言分化成方言的原因很多,但总的来看,地域的变异是形成方言的根本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东北方言摘要:东北方言是北方方言中的一种,其简洁、生动、形象、昂扬、富于节奏感,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吻合。

它是由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而形成的独特的多元性文化现象。

东北方言具有多元性,研究东北方言的形成,有助于我们了解东北方言中蕴含着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

我将要从东北方言的形成,优点,特点,及其现在的传播的现状及形式这四方面来谈一谈这个贴近我个人生活的东北方言。

关键词:东北方言的形成、特点、传播现状及形式、东北方言的优点正文:东北地区位于山海关以北,包含黑、吉、辽及内蒙古东部地区。

东北方言口语词汇不仅为数不少,而且其中很多词汇基调健康,内涵丰富,极具个性,往往为普通话词汇和其他方言口语词汇所难以代替。

东北方言体系开放、粗犷豪放、幽默诙谐、形象生动、富有哲理的特点,在中国大地上有口皆碑。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柏默说:“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他们可以协助和启发。

”这说明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

它们既相互依存,又有着各自内部的发展规律而独立存在。

作为一个东北人,我为家乡的方言感到自豪,它渗透出东北人的人生哲理——热情、奔放,对生活始终充满期待,对未来永远怀有向往。

我也怀着一颗热爱的心来介绍我每天说的语言。

最近在网上流行这样那个一段对话问题,一人问:“那本书没了没。

”“没没。

”“到底没没没?”“我说没没就没没,没了就没了,墨迹呢。

”最后问那本书到底是没了还是没没。

看到这段话,我忍俊不禁,我想把这份快乐传递,就急着和宿舍人说,没想到,他们反应的尽是茫然,我才发现,她们没懂,这是东北方言。

不是东北人一般是不懂的,这就是地域的差异吧。

由于我从小就在东北方言的语境中成长,对东北方言,我喜欢去了解和研究这种诙谐,豪放的语言。

第一,东北方言的形成。

可以这样说,东北方言是多元文化的融合。

1、语言分化成方言的原因很多,但总的来看,地域的变异是形成方言的根本原因。

从地域的民族构成来看,东北是一个汉、满、蒙、回赫哲、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锡伯、朝鲜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多民族间300多年的互相融合。

逐渐形成东北地区独具的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并保留下无数反映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如,东北方言中的“哈喇”(肉和油变质)、“喇忽”(遇事疏忽)为满语,松花(白色)江为女真语;吉林为满语,是“吉林乌拉”“吉林”意为“沿”,“乌拉”意为江)的简称,因在松花江畔而得名,卡伦(边防哨卡)湖为锡伯语等等。

2.东北方言中的外来语吸收现象东北方言中不仅融入了众多的满族等少数民族词汇,还融入了俄语等外国语。

如称下小上大的水桶为“畏大罗”、称面包为“列巴”(俄语)等。

3.东北方言中的正字误读现象。

语言的发展是由中原地区向全国扩散的,尤其满族入主中原后关内汉族冲破封禁出关到东北地区谋生,俗称“闯关东”,还有清朝时大批流放人员来到东北,都给东北注入了中原语言和文化。

但由于发展的不同步和传输手段落后造成的差异,有很多正字在传播中被误读。

并约定俗成为方言。

如东北人常说的“母们”(我们)、“那嘎哒”(那个地方)、农村称呼老夫妇为“老姑姆俩”(老公母俩)、“干哈”(干啥)、“稀罕”(喜欢)都是误读而形成的。

4.东北方言中的一字多义现象。

一字多义也是东北方言的一种形成方式。

如“贼”,在普通话里是小偷,在东北方言里则有“非常”和“特别”的意思。

“贼好”不是说小偷好,而是“非常好”意思。

“贼漂亮”不是说小偷漂亮,而是“特别漂亮”的意思。

“犊子”在东北方言里是贬义,近于“混蛋”的意思。

但是语言环境不同意思也有不同。

如“扯犊子”不是扯混蛋,而是闲扯、不干正经事儿的意思。

5.东北方言中的有待考查现象。

有一些东北方言很难找到它的出处和来历,外地人很难理解,但是东北人熟悉、认同、运用它。

比如“埋汰”(脏)、“整个浪儿”(全部)等。

东北方言与其它方言一样,其形成不是单一、孤立的,所以我们有必要顺着东北方言这条藤,挖掘蕴含着的丰富的东北文化现象。

东北方言还有的来自正字的误读。

由于传输手段受限,加之东北口音影响,有很多正字在传播中被误读,并约定俗成成为东北方言的一部分。

如“干哈”是“干啥”的误读;“稀罕”是“喜欢”的误读;“lèn”是“嫩”的误读;“得瑟”是“抖擞”的误读等等。

这些误读在为东北方言增加了趣味性的同时,也传承了东北“黑土文化”,为东三省乡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东北方言的特点。

语音上,不分平卷舌是东北话的一大显著特点。

比如经典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的一句台词:今天的你我能否重(cóng)复昨天的故事(sì),我这(zè)张(zāng)旧船(cuán)票还能否登上你的破船(cuán)。

宋丹丹作为一名北京人,以其过人的表演功力将这段话的“东北味”演绎得淋漓尽致。

此外,这个特点在许多其他影视作品和小品中亦有所体现,它为这些文艺作品增加了不少亮色。

在以元音“a”开头的词组前加“n”,是东北方言的另一大特点。

如,“安排”(nān pái)、恩爱(ēn ài)等等。

近些年来,由于普通话在东北地区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普及程度不断加深,这一特点已经很难显现,尤其在青年群体中,很少有人再使用具有此特点的东北方言。

在东北方言中,一些发阳平音的字往往读成上声,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国”、“福”、“职”、“蠕”等。

除此之外,东北方言中变“üe”音为“iao”音的情况也十分常见,如“乐”、“学”等。

以上这些特点使得东北方言更加风趣诙谐,读起来虽有些“土气”,却十分亲切。

东北方言从发音上体现出了东北人憨直豪放的性格和无畏的个性。

构词上,东北方言特别常用叠词表程度,除了前文说到的“杠杠的”“嗷嗷”,还有“磴磴”(形容结实)、“呼呼”(形容迅疾)、“咔咔”(形容灵敏)等等,这些副词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之深,同时又体现出东北人直爽奔放的内心世界。

词语运用上,东北方言更是生动形象,贴近生活。

例如,东北方言中,人们把没精打采的人成为“瘪茄子”,这是由茄子被霜打或日晒而呈现出来的蔫状所引申的;再如,“香饽饽”原指一种好吃的面食,却常被用来形容人气高的人或事物;又如,“铁”是牢固坚硬的金属,因此东北方言中常用“铁子”来形容与自己关系亲密、牢不可破的人…… 东北方言灵活的词语运用,像是为东北人的生活注入一针兴奋剂,让东北人如此有激情地面对三、东北方言的发展和影响东北方言本身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语言根基,也是一种情结,是一种社会需要,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第三,东北方言的传播现状及形式。

近些年来,东北方言通过影视作品,相声小品,二人转等形式突破地域局限,逐步走向全国,说明东北方言有很强的感染力。

小品演员赵本山就是在媒体传播东北方言的领军人物。

1990年赵本山小品登上央视春晚,紧接着黄宏和宋丹丹的《超生游击队》与观众见面,东北方言通过春晚成为各方言中最让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

小品《卖拐》获得2001年“我最喜欢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小品类一等奖。

接着,东北方言剧《刘老根》在央视一套播出,立刻奠定了东北方言剧的万人迷身份。

“忽悠”之后,全国一片“咋整”声。

从乡村爱情到不差钱,从忽悠到急眼……这些作品和语言体现着浓厚的东北文化底蕴,通过方言表现人物形象,给人以全新的感觉:东北人感到熟悉亲切,北方人感到新鲜有趣。

南方人也能看得懂听得懂,在文艺百花园中又多了一朵奇葩,也为民族语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融合、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

同时也壮大了我国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声势和影响,弘扬了地域特色,促进了文化交流东北方言本身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语言根基,也是一种情结。

是一种社会需要,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为此,展望东北农村题材小品剧和电视剧的健康发展之路,必须持之以恒地走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与时俱进,紧扣时代的脉搏,更密切地关注现实,更深刻地反映生活,在这一原则下,继承优秀传统地域文化,恰当融入东北特有的诙谐、风趣、幽默元素,这样才能多出精品,进而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回报。

然而,东北话之所以能快速推广到全国不仅因为东北方言小品影视的精彩,东北方言自身也有很多明显的优势。

首先,东北话最接近普通话,其中黑龙江、吉林一带大多数东北人说的甚至比老北京的方言味道还少,这是一种很大的优势。

正因为东北话相对标准,读音咬的较为真切,所以运用各种拼音手法都得心应手。

在这个信息时代,这是个很多大的优势。

其次,东北方言许多俗语隐含着高度的人生智慧,并且寓意积极、劝人向善。

例如“吃人家最短,那人家手软。

”也是告诫人们不可贪图一时便宜这些来自生活得词汇虽然没什么大道理,但富于哲理,耐人寻味,使俗语也成了一本学不完的教科书。

当然,现如今,普及普通话的政策对东北方言正在影响,许多有有特征的东北方言也消失了,只凭口耳相传的东北方言也应该得到整理和保护。

寻找另一种方法来传承和发展这种民间的方言!著名学者钱玄同曾说:“方言的本身,是一种独立的语言,方言文学的本身,是一种独立的文学,它们自己发达,它们永远存在。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域文化。

方言是与特定的地域和地域历史、文化相联系的,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的结晶。

汉语方言承载着中国多元地域文化,方言背后,蕴含着这种文化多样性的精髓。

胡适在《海上花列传序》中说:“方言的文学所以可贵,正因为方言最能表现人的神理。

”胡适认为方言土语是最自然的文学语言。

一方地域的语言文化是自己一方水土独自创造的,是对人类文化多元化的具体体现。

东北方言正以它独特、诙谐的语言特征强力的感染着丰富多彩的、多元化的中华文化!我们祈愿东北方言和文化能以其独有的魅力创出精品,继续为丰富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添砖加瓦,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让民族语言、文化之魂发扬光大!参考文献:邵则遂,刘宝俊《大学生语言学论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马思周、姜光辉《东北方言词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罗常培《语言与文化》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年韩耀旗、林乾《清代满族风情》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金启孮《满族的历史与生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金芳《解读东北喜剧小品》中国喜剧网,2004年5月张婧、陈坤《东北文艺现象透视》艺术百家2007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