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第一章 等腰三角形
1.1等腰三角形一、知识点梳理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①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定义)③等腰三角形等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地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①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②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定义)②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4.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定义)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5.反证法:证明时,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这种证明方法成为反证法。
6.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7.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8.作图要求:掌握尺规作图用两条已知线段做等腰三角形二、经典题型总结题型一: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角题型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线段长度题型三:用反证法证明简单证明题题型四: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题型五:动点与等腰三角形题型题型六: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综合提升题三、解题技巧点睛1.在做等腰三角形类问题时可以随时“标图”,把相等的角或者相等的边用相同的小符号标注,便于我们清晰的读图。
2.若题目中需要证明两条线段相等,通常会想到:①两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两条线短可以平移为某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3.在图形中如果涉及到求边长问题,我们通常首先想到:根据欲求边构建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4.在求角度的题目中,若思路不清晰,则本着两个计算原则去列式:①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②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5.特别注意几个特殊角:75°、105°、120°、135°、150°,若图形题中出现了这几个特殊角并且涉及到求线段,则很有可能需要我们做辅助线把75°角分成45°角和30°角;而把105°角分成60°角和45°角;把120°角分成90°角和30°角或两个60°角;把135°角分成90°角和45°角;把150°角分成90°角和60°角。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要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要点总结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各章学问要点总结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各章学问要点总结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1、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2、不等式的解不唯一,把全部满意不等式的解集合在一起,构成不等式的解集.3、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4、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5、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局部。
6、等式根本性质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根本性质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二、不等式的根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注:移项要变号,但不等号不变。
)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转变.不等式的根本性质、若a>b,则ac>bc;、若a>b,c>0则ac>bc,若cc,则a>c四、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五、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定义:由含有一个一样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局部叫做不等式组的解集.假如这些不等式的解集无公共局部,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几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局部,通常是利用数轴来确定.※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局部,(3)写出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状况(a、b为实数,且a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骤:(1)若各项系数是整系数,取系数的最大公约数;(2)取一样的字母,字母的指数取较低的;(3)取一样的多项式,多项式的指数取较低的.(4)全部这些因式的乘积即为公因式.四、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为:(1)若有“-”先提取“-”,若多项式各项有公因式,则再提取公因式.(2)若多项式各项没有公因式,则依据多项式特点,选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3)每一个多项式都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五、形如a+2ab+b或a-2ab+b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六、分解因式的方法:1、提公因式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6.4《三角形的中位线》知识点精讲
、定理1.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不与中位线接触),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逆定理逆定理一:在三角形内,与三角形的两边相交,平行且等于三角形第三边一半的线段是三角形的中位线。
逆定理二:在三角形内,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与另一边平行的线段,是三角形的中位线。
注意:在三角形内部,经过一边中点,且等于第三边一半的线段不一定是三角形的中位线。
(微课精讲)三角形中的三条重要线段:中线、角平分线、高线概念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median)。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
如图,AD是边BC上的中线,BE是边AC上的中线,CF是边AB上的中线三条中线交于点O,点O称为△A BC的重心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如图,AD平分∠BAC,BE平分∠ABC,CF平分∠ACB,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点O点O称为△ABC的内心高线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定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如图,AD⊥BC,BE⊥AC,CF⊥AB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点O点O称为△ABC的垂心以上是我们在初一时所学的三角形三条重要线段,今天,我们将学习三角形中第四条重要的线段——中位线(知识点精讲)中位线概念: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如图,E、F分别是三角形AB、AC边上的中点,所以,EF是三角形BC 边所对的中位线,则EF∥BC且EF=1/2BC三角形的中位线衍生出很多重要的图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点四边形(微课堂精讲)中点四边形任意画一个四边形,以四边形的中点为顶点组成一个新四边形,这个新四边形称为——中点四边形中点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证明:连接AC因为E、F分别为AB、BC的中点,所以EF平行且等于AC的一半同理,GH平行且等于AC的一半因此,EF∥HG,EF=HG所以,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思考:四边形ABCD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EFGH是菱形?矩形?正方形?三角形中位线的解题策略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既有线段的位置关系,又有线段的数量关系,它是一个在三角形中遇到中点,必须联想到的重要定理之一。
八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知识点总结一、三角形的证明。
1. 等腰三角形。
- 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 判定:-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 有两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2. 等边三角形。
- 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都相等,且每个角都等于60°。
- 判定:-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 直角三角形。
- 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a^2+b^2=c^2,其中a、b为直角边,c为斜边)。
- 判定:-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 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5. 角平分线。
-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 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二、不等式(组)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 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2. 一元一次不等式。
- 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等腰三角形(提高)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等腰三角形(提高)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 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会利用这些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证明、计算和作图.3. 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其证明过程. 通过定理的证明和应用,初步了解转化思想,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理解反证法并能用反证法推理证明简单几何题.【要点梳理】要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为腰,BC为底边,∠A是顶角,∠B、∠C是底角.2.等腰三角形的作法已知线段a,b(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等腰三角形ABC,使AB=AC=b,BC=a.作法:1.作线段BC=a;2.分别以B,C为圆心,以b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A;3.连接AB,AC.△ABC为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3.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B=∠C;(3)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4)∠ADB=∠ADC=90°,AD为底边上的高线.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4.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称为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每个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要点诠释:(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A=180°-2∠B,∠B=∠C=1802A︒-∠.(2)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要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推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内角都等于60°.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2.等腰三角形中重要线段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两腰上的高、两腰上的中线)相等.要点诠释:这条性质,还可以推广到以下结论:(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上任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初二数学北师大版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北师大版知识点总结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
如果说学习一定有捷径,那只能是勤奋,因为努力永远不会骗人。
学习需要勤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勤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下学期数学知识点分式一.概念: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B叫做分式(fraction)。
二.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三计算法则: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四.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a^-n=1/a^n(a≠0)这就是说,a^-n(a≠0)是a^n的倒数。
五.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一.概念形如y=k/x(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inverseproportionalfunction)。
二.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hyperbola)。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一.概念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二.命题: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theorem)。
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
(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第十九章四边形一.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北师大版八下数学1.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知识点精讲
注意:要证明一条线为一个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应证明两个点到这条线段的距离相等且这两个点都在要求证的直线上才可以证明通常来说,垂直平分线会与全等三角形来使用。
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巧记方法: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
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证明。
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法方法之一:(用圆规作图)1、在线段的中心找到这条线段的中点通过这个点做这条线段的垂线段。
2、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为圆心,以大于线段的二分之一长度为半径画弧线。
得到两个交点(两交点交与线段的同侧)。
3、连接这两个交点。
原理:等腰三角形的高垂直平分底边。
方法之二:1、连接这两个交点。
原理:两点成一线。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三线合一 (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相互重合。
)2、等角对等边(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内角相等,那么它一定有两条边相等。
)3、等边对等角(在同一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相等,即对应的边也相等。
)垂直平分线的判定①利用定义.②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即线段垂直平分线可以看成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例1.如图,已知:在△ABC中,∠C=90°∠A=30°,BD平分∠ABC交AC于D.求证:D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欲证D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只需证明BD=DA即可.证明:∵∠C=90,°∠A=30°(已知),∴∠ABC=60°(Rt△的两个锐角互余)又∵BD平分∠ABC(已知)∴∠DBA=1/2∠ABC=30°=∠A∴BD=AD(等角对等边)∴D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例2.如图,已知:在△AB C中,AB=AC,∠BAC=12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交BC于F。
北师大最新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考试大纲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1 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2 判定:①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SSS、SAS、ASA、AAS).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独有的方法: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即HL 二. 等腰三角形※1. 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2. 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3. 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4.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 3 条对称轴.判定定理:(1)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 直角三角形※1.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http://w ww.xk b1. com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满足关系 a 2 b 2 = 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常见的勾股数有:(1)3,4,5;(2)5,12,13;(3)6,8,10;(4)8,15,17 (5)7,24,25 (6)9, 40, 41※2. 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应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要点诠释: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语言叙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说成“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应该说成“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②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HL 还有SSS,SAS,ASA,AAS,一共有 5 种判定方法.四.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2. 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五. 角平分线※1. 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这个点叫内心六.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任意n 边形的内角和为(n2) 1800(n ≥3);任意n 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0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并会灵活运用:(1) 不等式的两边加上( 或减去) 同一个整式, 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 不等关系1. 一般地,用符号“<”(或“≤”), “>”(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 区别方程与不等式:方程表示是相等的关系,不等式表示是不相等的关系。
3. 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非负数 <===> 大于等于0(≥0) <===> 0和正数 <===> 不小于0 非正数 <===> 小于等于0(≤0) <===> 0和负数 <===> 不大于0 二.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1) 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那么a+c>b+c, a-c>b-c.(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c b c a >. (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cb c a < 2. 比较大小:(a 、b 分别表示两个实数或整式) 一般地: 如果a>b,那么a-b 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 是正数,那么a>b; 如果a=b,那么a-b 等于0;反过来,如果a-b 等于0,那么a=b; 如果a<b,那么a-b 是负数;反过来,如果a-b 是正数,那么a<b; 即:a>b <===> a-b>0 a=b <===> a-b=0 a<b <===> a-b<0 (由此可见,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就可以了. 三. 不等式的解集:1.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2. 不等式的解可以有无数多个,一般是在某个范围内的所有数,与方程的解不同.3. 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①边界:有等号的是实心圆圈,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②方向:大向右,小向左四. 一元一次不等式:1.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 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特别要注意,当不等式两边都乘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1(不等号的改变问题) 4. 一元一次不等式基本情形为ax>b(或ax<b)①当a>0时,解为abx >;②当a=0时,且b<0,则x 取一切实数;当a=0时,且b ≥0,则无解;③当a<0时, 解为a bx <;5. 不等式应用的探索(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列不等式解应用题基本步骤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相类似,即:①审: 认真审题,找出题中的不等关系,要抓住题中的关键字眼,如“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等含义; ②设: 设出适当的未知数;③列: 根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④解: 解出所列的不等式的解集;⑤答: 写出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题意. 五.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定义: 由含有一个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不等式组的解集.如果这些不等式的解集无公共部分,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 几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通常是利用数轴来确定.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情况(a、b为实数,且a<b)第二章分解因式一. 分解因式1.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2.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关系。
(完整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知识点及例题相结合
一. 不等关系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一般地,用符号“<”(或“ ≥”), “>”(或“ ≤”)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区别方程与不等式:方程表示是相等的关系,不等式表示是不相等的关系。
3.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非负数⇔ 非正数⇔ 大于等于0( ≥ 0) ⇔小于等于0( ≤ 0) ⇔0 和正数0 和负数⇔不小于0⇔不大于0二.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1)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那么a+c>b+c, a-c>b-c.(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a >b .c c(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a <bc c2.比较大小:(a、b 分别表示两个实数或整式) 一般地:如果a>b,那么a-b 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 是正数,那么a>b;如果a=b,那么a-b 等于0;反过来,如果a-b 等于0,那么a=b;如果a<b,那么a-b 是负数;反过来,如果a-b 是正数,那么a<b;即:a>b ⇔ a-b>0 a=b ⇔ a-b=0 a<b ⇔ a-b<0(由此可见,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作差即可)例下列各式一定成立的是( )A.7a﹥4a B. a﹥-a C. a+1﹥a-1 D. a≤a2例若a﹥b,且a、b 同号,以下不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有①a2﹥b2 ②a3<b3 ③1/a<1/b ④a/b﹥1A. 0B. 1C. 2D. 3三. 不等式的解集:1.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2.不等式的解可以有无数多个,一般是在某个范围内的所有数,与方程的解不同.3.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①边界:有等号的是实心点,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②方向:大向右,小向左四. 一元一次不等式: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 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特别要注意,当不等式两边都乘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1(不等号的改变问题)4.一元一次不等式基本情形为ax>b(或ax<b)①当a>0 时,解为x >b;②当a=0 时,且b<0,则x 取一切实数;当a=0 时,且b≥0,则a无解;③当a<0 时, 解为x <b ;a5.不等式应用的探索(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列不等式解应用题基本步骤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相类似,即:①审: 认真审题,找出题中的不等关系,要抓住题中的关键字眼,如“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等含义;②设: 设出适当的未知数;③列: 根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④解: 解出所列的不等式的解集;⑤答: 写出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题意.例不等式mx﹥n(m≠0)的解集是( )A.x﹥n/m B.当m﹥0 时,x﹥n/m,当m<0 时,x<-n/mC.x<n/m D.当m﹥0 时,x﹥n/m,当m<0 时,x<n/m例如果不等式(a+1) x﹥(a+1)的解集为x<1,则a 必须满足的的条件是:A. a<0B. a≤-1C. a﹥-1D. a<-1例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2a-b)x+a-5b ﹥0 的解集为x<10/7,则ax+b﹥0 的解集为例若不等式组x﹥a 无解,则不等式组x﹥2-a 的解集是例水果店进了某中水果1t,进价是7 元/kg。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知识点复习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知识点复习八年级下册数学考试知识点复第一章证明(二)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对应相等,即对应的角相等,对应的边相等。
判定全等三角形有五种方法:SSS(分别相等的三边)、SAS(分别相等的两边和它们夹角的正弦值相等)、ASA(分别相等的两角和夹角中间的边)、AAS(分别相等的两角和它们夹角的正弦值相等)、HL(分别相等的斜边和一个直角边的长度)。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判定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另一个角,即等角对等边。
等腰三角形还有一个推论是互相重合,即两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边相等,两个等腰角也相等。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三个角都相等,每个角都等于60度,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判定等边三角形有两个方法: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是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逆定理是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是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度,那么它所对的斜边等于另一条直角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方法是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中垂线上。
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判定角平分线的方法是到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叫做内心。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不等关系是数学中的一种关系,包括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四种形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形如ax+b>c的不等式,其中a、b、c都是实数,且a不等于0.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用图像法或代数法,将不等式变形为x>或x<的形式。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导语】学会整合知识点。
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会让你的⼤脑、思维条理清醒,⽅便记忆、温习、掌握。
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
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下⾯是为您整理的《北师⼤版初⼆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仅供⼤家参考。
北师⼤版初⼆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篇⼀ 第⼀章分式 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 2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分⼦的积作为积的分⼦,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分式的加减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3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 4分式⽅程及其解法 第⼆章反⽐例函数 1反⽐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 图像:双曲线 表达式:y=k/x(k不为0) 性质:两⽀的增减性相同; 2反⽐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 第三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直⾓三⾓形的两个直⾓边的平⽅和等于斜边的平⽅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个三⾓形中,有两个边的平⽅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那么这个三⾓形是直⾓三⾓形。
第四章四边形 1平⾏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相等;对⾓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四边形; 两组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四边形; 对⾓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四边形; ⼀组对边平⾏⽽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四边形。
推论:三⾓形的中位线平⾏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半。
2特殊的平⾏四边形:矩形、菱形、正⽅形 (1)矩形 性质:矩形的四个⾓都是直⾓; 矩形的对⾓线相等; 矩形具有平⾏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有⼀个⾓是直⾓的平⾏四边形是矩形;对⾓线相等的平⾏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三⾓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半。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第1节 等腰三角形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定理2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推论1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推论2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公理1 两边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公理2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公理3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定理1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定理2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HL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对等角)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三线合一) 推论2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两腰上的高、两个底角的平分线都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到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说明】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
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 ,底边长为b ,周长为C ,则2b <a <2C ④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设顶角为∠C ,底角为∠A 、∠B ,则∠C =180°—2∠A=180°—2∠B ,∠A =∠B =2180A ∠-︒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角对等边)三、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
定理2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推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定理: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1.有理数的定义与性质:有理数是可以用两个整数的比表示的数,包括整数、分数、正数、负数。
2.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
3.有理数的比较:通过比较绝对值的大小,确定有理数的大小关系。
4.有理数的绝对值: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是其与0之间的距离。
5.有理数的表示:分数的四则运算、分数的乘法公式、乘除法法则。
6.分数与整数、小数的关系:分数可以化简为整数或小数,整数可以化为分数或小数,小数可以化为分数。
第二章代数式1.代数式的定义:一个由数及代数符号组成的式子。
2.代数式的运算:代数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3.代数式的展开:将代数式从因式形式展开为展开式。
4.求代数式的值:给定代数式中的字母数值,可以求出代数式的具体值。
5.变量的代数计算:将一个代数式的一些变量用另一个变量表示出来。
6.代数式间的运算:如同代数式只是一个数一样,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第三章图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的边与斜边的关系,勾股定理的应用。
2.这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勾股定理的应用。
3.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长度关系。
4.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体积。
5.圆的性质:圆的半径、直径、弦、弧、弧度、周长、面积的概念,圆心角、圆周角的概念。
6.圆的应用:构造与判断等分线、切线和相切圆。
第四章数据的处理1.平均数:算术平均值的定义及计算,调查数据中个体之间的关系。
2.中位数:确定数据集中的中位数,中位数对数据变化的稳定性。
3.极差和五数概括:观察数据集的极差和五数概括。
4.数据的表示法: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构建条形统计图的步骤。
5.单位换算:长度、质量、容量以及时间的换算。
6.折线图的绘制:折线图的构建步骤。
第五章线性方程1.方程与解:方程的定义,解方程的原则。
2.带有分数的一元一次方程:解带有分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3.解方程的实际问题:解与年龄、长宽、长度之间关系的方程。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平行四边形》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平行四边形》知识点归纳北师大
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平行四边形》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一、平行四边形性质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性质:
(1)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是它的对称中心。
(2)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3)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
(4)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
二、平行四边形判定
1、判定:
(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都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三、三角形的中位线
第 1 页/ 共 2 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一、等腰三角形含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常见题:已知两边长和第三边,求周长。
例题:两条边长分别为3和4,求周长,注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二、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对等角,例如:已知AB=AC ,∠B=∠C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等腰△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
注意:只有等腰三角形才有三线合一。
[例1]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在BC 上,且BD=DC=AD ,求:△ABC 各角的度数.D CAB3.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4. [例2]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 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已知:∠CAE 是△ABC 的外角,∠1=∠2,AD ∥BC (如图). 求证:AB=AC . 证明:∵AD ∥BC ,∴∠1=∠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1=∠2, ∴∠B=∠C , ∴AB=AC (等角对等边). 练习:已知:如图,AD ∥BC ,BD 平分∠ABC . 求证:AB=AD .证明:∵AD ∥BC ,∴∠ADB=∠DB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BD 平分∠ABC , ∴∠ABD=∠DBC , ∴∠ABD=∠ADB , ∴AB=AD (等角对等边).[例3]如图(1),标杆AB 的高为5米,为了将它固定,需要由它的中点C•向地面上与点B 距离相等21EDABDCAB的D 、E 两点拉两条绳子,使得D 、B 、E 在一条直线上,量得DE=4米,•绳子CD 和CE 要多长?(1)EDCA B (2)分析:这是一个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解决这类型问题,需要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本题是在等腰三角形中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底边上的高,求腰长的问题. 一、复习知识要点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腰与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2.三角形按边分类: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其性质是: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二、例题例:如图,五边形ABCDE 中AB=AE ,BC=DE ,∠ABC=∠AED ,点F 是CD 的中点.•求证:AF ⊥CD.分析:要证明AF ⊥CD ,而点F 是CD 的中点,联想到这是等腰三角形特有的性质,•于是连接AC 、AD ,证明AC=AD ,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结论.证明:连接AC 、AD 在△ABC 和△AED 中()()()AB AE ABC AED BC ED =⎧⎪∠=∠⎨⎪=⎩已知已知已知 ∴△ABC ≌△AED (SAD )∴AC=A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又∵△ACD 中AF 是CD 边的中线(已知)EDCABF ∴AF ⊥CD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和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 三、练习 (一)、选择题1.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 )A .顶角的平分线B .底边上的高C .底边上的中线D .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2.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4cm 和7cm ,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17cm B .22cm C .18cm 或15cm D .18cm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 A .30° B .50° C .60° D .40° 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80°,则其底角是( ) A .100° B .100°或40° C .40° D .80°5.如图1,C 、E 和B 、D 、F 分别在∠GAH 的两边上,且AB=BC=CD=DE=EF ,若∠A=18°,则∠GEF 的度数是( )A .80°B .90°C .100°D .108°E DCABHFG如图1答案:1.D 2.C 3.D 4.C 5.B 如图2 (二)、填空题6.等腰△ABC 的底角是60°,则顶角是________度. 7.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是指___________.8.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n °,则两个底角的角平分线所夹的钝角是_________.9.如图2,△ABC 中AB=AC ,EB=BD=DC=CF ,∠A=40°,则∠EDF•的度数是_____. 10.△ABC 中,AB=AC .点D 在BC 边上(1)∵AD 平分∠BA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D 是中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D ⊥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ABC 中,∠A=65°,∠B=50°,则AB :BC=_________.12.已知AD 是△ABC 的外角∠EAC 的平分线,要使AD•∥BC ,•则△ABC•的边一定满足________. 13.△ABC 中,∠C=∠B ,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AE=•2cm ,•且DE•∥BC ,•则AD=________. 答案:6.60 7.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 8.(90+12n )° 9.70° 10.略 11.1 12.AB=AC 13.2cm 14.30海里 (三)、解答题15.如图,CD 是△ABC 的中线,且CD=12AB ,你知道∠ACB 的度数是多少吗?由 此你能得到一个什么结论?请叙述出来与你的同伴交流.DCAB16.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AD ,CB=CD ,求证:∠ABC=∠ADC.DCAB17.如图,△ABC 中BA=BC ,点D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DF ⊥AC 于F 交BC 于E ,• 求证:△DBE 是等腰三角形.ED CABF答案:15.∠ACB=90°.结论:若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6.连接BD ,∵AB=AD ,∴∠ABD=∠ADB .∵CB=CD ,∴∠CBD=∠CDB . ∴∠ABC=∠ADC 17.证明∠D=∠BED等边三角形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90°,∠BAC=30°.求证:BC=12AB . ABDC AB分析:从三角尺的摆拼过程中得到启发,延长BC 至D ,使CD=BC ,连接AD .[例5]右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 是斜梁AB 的中点,立柱BC 、DE 垂直于横梁AC ,AB=7.4m ,∠A=30°,立柱BD 、DE 要多长?分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在Rt △AED 与Rt △ACB 中,由于∠A=30°,所以DE=12AD ,BC=12AB ,又由D 是AB 的中点,所以DE=14AB . [例]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为2a ,求腰上的高.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2a ,∠ABC=∠ACB=15°,CD 是腰AB 上的高. 求:CD 的长.分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在Rt △ADC 中,AC=2a ,而∠DAC 是△ABC的一个外角,则∠DAC=15°×2=30°,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是斜边的一半,可求出CD .等边三角形一、复习知识要点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做正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D C AEBDCA二、练习(一)、选择题1.正△ABC的两条角平分线BD和CE交于点I,则∠BIC等于()A.60°B.90°C.120°D.150°2.下列三角形:①有两个角等于60°;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③三个外角(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④一腰上的中线也是这条腰上的高的等腰三角形.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3.如图,D、E、F分别是等边△ABC各边上的点,且AD=BE=CF,则△DEF•的形状是()A.等边三角形B.腰和底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不等边三角形DA B F21EDCAB4.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B=30°,AD=2cm,则AB的长度是()A.2cm B.4cm C.8cm D.16cm5.如图,E是等边△ABC中AC边上的点,∠1=∠2,BE=CD,则对△ADE的形状最准备的判断是()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不等边三角形D.不能确定形状答案:1.C 2.D 3.A 4.C 5.B(二)、填空题6.△ABC中,AB=AC,∠A=∠C,则∠B=_______.7.已知AD是等边△ABC的高,BE是AC边的中线,AD与BE交于点F,则∠AFE=______.8.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______条对称轴,分别是_____________.9.△ABC中,∠B=∠C=15°,AB=2cm,CD⊥AB交BA的延长线于点D,•则CD•的长度是_______.答案:6.60° 7.60°8.三;三边的垂直平分线 9.1cm (三)、解答题10.已知D 、E 分别是等边△ABC 中AB 、AC 上的点,且AE=BD ,求BE 与CD•的夹角是多少度? 11.如图,△ABC 中,AB=AC ,∠BAC=120°,AD ⊥AC 交BC•于点D , •求证:•BC=3AD.D CAB12.如图,已知点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ABC 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BE 交AC 于F ,AD 交CE 于H ,①求证:△BCE ≌△ACD ; ②求证:CF=CH ;③判断△CF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EDABHF13.如图,点E 是等边△ABC 内一点,且EA=EB ,△ABC 外一点D 满足BD=AC ,且BE 平分∠DBC ,求∠BDE 的度数.(提示:连接CE )EDCA答案:10.60°或120°11.∵AB=AC ,∠BAC=120°,∴∠B=∠C=30°,∴在Rt △ADC 中CD=•2AD ,•∵∠BAC=120°,∴∠BAD=120°-90°=30°, ∴∠B=∠BAD ,∴AD=BD ,∴BC=3AD 12.①∵∠ACB=∠DCE=60°,∴∠BCE=∠ACD . 又∵BC=AC ,CE=CD , ∴△BCE ≌△ACD ; ②证明△BCF ≌△ACH ; ③△CFH 是等边三角形.13.连接CE ,先证明△BCE ≌△ACE 得到∠BCE=∠ACE=30°,再证明△BDE•≌△BCE 得到∠BDE=∠BCE=30° Ⅲ、随堂练习,变式训练练习1:请同学们做课本51页的练习第一题,同时教师在黑板上补充一下题目: 求等腰三角形个角度数:(1)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的度数为36°. (2)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的度数为110°.学生思考,练习,教师指导,并给出答案,之后引导学生对以上这种类型的题目存在的规律进行归纳总结。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知识点总结
一、代数表达式与简单方程式1.代数表达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多项式的定义和运算3.一元一次方程式的解法及应用4.解一元一次方程组的常用方法5.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一次方程式与方程式解法的应用6.一元一次方程式的应用和拓展二、数与式1.实数与有理数2.无理数3.幅数与科学计数法4.根与幂5.相反数与绝对值6.指数与对数三、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组与解法2.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常用方法3.实际问题中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法的应用4.一次不等式组与解法5.二元不等式组与解法四、比例与类比1.比与比例的概念2.比例的变化、比例等式及其应用3.列比例方程与解法4.各种图形的成比例与相似5.平行线分线段五、多角形1.多边形的定义和性质2.角的度量与作图3.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4.三角形的分类与判定5.三角形的面积6.梯形、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性质与面积六、三角形的相似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2.三角形的相似及其判定3.三角形的相似定理与应用4.三角形的黄金分割点与黄金三角5.分数比例与比例的复调和七、平移与轴对称1.平移的定义和性质2.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3.平移与轴对称的关系及应用4.以点为旋转中心的旋转八、投影与视图1.平面的投影与剖视图2.空间的投影与展开图3.空间的视图及应用九、统计常用图形1.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和应用2.饼形统计图的绘制和应用3.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和应用4.瞬时图和比率图的绘制和应用5.统计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十、集合与cd-ua映射1.集合的概念和运算2.集合的关系与运算律3.点的坐标与集合的关系4. cd-ua映射与映射公式5.映射特例与应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汇总
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一、全等三角形判定、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 反证法: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四、直角三角形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 、直角三角形判定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 、互逆命题、互逆定理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五、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外心)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 、角平分线。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内心)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定义: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 基本性质: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如果a>b,那么a+c>b+c, a-c>b-c.(注:移项要变号,但不等号不变)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span="">说明:比较大小: 作差法a>b <===> a- b> 0a=b <===> a- b= 0 a<b <===> a- b< 03.. 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4.. 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第1节 等腰三角形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定理2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推论1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推论2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公理1 两边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公理2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公理3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定理1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定理2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HL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对等角)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三线合一) 推论2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两腰上的高、两个底角的平分线都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到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说明】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
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 ,底边长为b ,周长为C ,则2b <a <2C ④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设顶角为∠C ,底角为∠A 、∠B ,则∠C =180°—2∠A =180°—2∠B ,∠A =∠B =2180A ∠-︒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角对等边)三、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
>定理2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推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定理: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四、反证法小明认为,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不相等。
你认为这个结论成立吗如果成立,你能证明它吗小明是这样想的:(你能理解他的推理过程吗小明在证明时,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由此推导出了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第2节直角三角形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角的特征)定理2: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勾股定理)(边的特征)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定理1: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定理2: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二、已知一条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1、尺规作图已知:如图1-2-16所示,线段a,c(a<c),直角α求作:Rt△ABC,使∠C=∠α,BC=a,AB=c作法: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HL)三、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相对于逆命题来说,另一个命题就为原命题。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我们称它们为互逆定理。
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相对于逆定理来说,另一个命题就为原定理。
第3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判定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三角形三条边的中垂线性质定理: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二、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已知:如图1-3-11(1)所示,线段a、h求作:△ABC,使AB=AC,BC=a,高AD=h作法:①作线段BC=a;②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MN交BC于D点;③在MN上截取线段DA,使DA=h;④连接AB、AC,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如图1-3-11(2)所示)三、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1、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已知:直线l和l上一点P,求作:直线l的垂线,使它经过点P作法:①以点P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直线l于点A和点B;②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则直线MN垂直于直线l,且经过点P。
(如图1-3-12所示)2、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已知:直线l和直线l外一点P求作:直线l 的垂线,使它经过点P作法:①任取一点K,使点K与点P分居直线l的两侧;[②以点P为圆心,PK长为半径作弧,交直线l于点A和点B;③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则直线MN垂直于直线l,且经过点P。
(如图1-3-13所示)第4节角平分线一、角平分线1、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判定定理: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3、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性质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说明】列表比较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三角形的分类三边垂直平分线三个内角平分线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交于三角形内一点交于三角形内一点直角三角形,交于三角形外一点钝角三角形交于斜边的中点交点性质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已知:∠AOB求作:射线OC,使∠AOC=∠BOC作法:①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点D,交OB于点E;②分别以点D、E为圆心,以大于12DE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的内部交于点P;③过点P作射线OC,则∠AOC=∠BOC,即OC是∠AOB的平分线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节不等关系一、不等式的概念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需要说明的是,用“≠”连接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说明】“不大于”指的是“等于或小于”,通常用符号“≤”表示;“不小于”指的是“等于或大于”,通常用符号“≥”表示。
二、不等式的分类1、绝对不等式:在任何条件下都成立的不等式。
如5>3,x2≥0,|y|>-1等。
2、矛盾不等式:在任何条件下都不成立的不等式。
如2>3,a2<0等。
3、条件不等式: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立的不等式。
如x—2>0,当x>2时不等式成立;当x≤2时不等式不成立。
三、常见的不等式基本语言的含义1、若x>0,则x是正数2、若x<0,则x是负数3、若x≥0,则x是非负数4、若x≤0,则x是非正数5、若x-y>0,则x大于y6、若x-y<0,则x小于y7、若x-y≥0,则x不小于y 8、若x-y≤0,则x不大于y…9、若x y>0(或xy>0),则x、y同号;10、若x y<0(或xy<0),则x、y异号第2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文字叙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2、字母表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那么a±c<b±c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如果a>b,c>0,那么ac>bc,ac>bc*如果a<b,c>0,那么ac<bc,ac<bc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如果a>b,c<0,那么ac<bc,ac<bc如果a<b,c<0,那么ac>bc,ac>bc二、不等式的其他性质1、如果a>b,那么b<a;如果a<b,那么b>a(对称性)2、如果a>b,b>c,那么a>c;如果a<b,b<c,那么a<c;(传递性)3、如果a>b,c>d,那么a+c>b+d;如果a<b,c<d,那么a+c<b+d;4、如果a>b>0,c>d>0,那么ac>bd;如果a>b>0,c<d<0,那么ac<bd;5、如果a<b<0,c>d>0,那么ac<bd;如果a<b<0,c<d<0,那么ac>bd;6、如果a>b>0,那么|a|>|b|;如果a<b<0,那么|a|>|b|;!7、如果a>b>0,那么n a>n b(n为正整数);8、如果a<b<0,那么n a<n b(n为正奇数);如果a<b<0,那么n a>n b(n为正偶数);三、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与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比较1、相同点:不管是等式还是不等式,在它们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结果仍然成立。
2、不同点:对于等式来说,在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或负数),等式仍然成立;但对于不等式来说,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而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要改变方向。
第3节不等式的解集一、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如,6是不等式x>5的解,7,8,9,10也是不等式x>5的解。
【说明】不等式的解可能是有限个,也可能是无限个,还可能不存在,即无解。
例如,不等式2x≤0的解只有一个为x=0,不等式x-2≥1的解有无数个,而不等式4x<0无解。
)二、不等式的解集1、定义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例如,不等式x+1>5的解集是x>4,不等式2x>0的解集是x≠0,不等式2x<0的解集是空集。
2、表示方法(1)用不等式表示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有无数个解,它的解集是某个范围,这个范围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不等式x>a(x≥a)或x<a(x≤a)的形式表示出来。
(2)用数轴表示①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步骤A、画数轴B、定界点:若解集包含“界点”,则用实心圆点;若解集不包含“界点”,则用空心圆圈。
、C、定方向:相对于“界点”而言,大于向右画,小于向左画。
②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三、解不等式1、定义: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2、主要依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第4节一元一次不等式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步骤变形名称具体做法①去分母在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②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③[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不等号左边,其他项移到不等号右边④合并同类项把不等式化成ax>b(a≠0)或ax<b(a≠0)的形式⑤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x>ba或x<ba【说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注意事项(1)去分母时,不等号两边各项都要乘各分母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不带分母的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