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模板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五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五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五篇教案一:数的认识与初步计算教学目标:1. 认识整数0及自然数1~20。

2. 正确书写和认读1~20的数字。

3. 掌握1~10的出现次数和大小顺序。

4. 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教学内容及安排:1. 导入(5分钟):- 师生对话,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1~10的数词。

- 引导学生回忆曾经见过的数字0以及从1~10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形状和数量特点。

2. 认识整数0(10分钟):- 出示数字0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形状和指法,并观察单词的写法。

- 教师板书数字0的写法,引导学生跟读,并通过游戏巩固记忆。

3. 整数1~20的认识(15分钟):- 逐个出示数字1~20的图片,大声读出数字,引导学生跟读。

- 让学生观察每个数字的构成形状和数量特点,并参与复述。

4. 数字书写练习(15分钟):- 学生用纸和笔模仿教师示范,依次写下数字1~20。

- 教师在板书上展示正确的数字书写形式,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错误。

5. 数的出现次数和大小顺序(15分钟):- 出示数字1~10,让学生数出每个数字出现的次数,并讨论哪个数出现的最多、最少。

- 引导学生讨论数字的大小,并完成练习册上相应的练习题。

6. 简单加法计算(20分钟):- 使用小球或图片等教具,让学生模拟加法运算。

- 通过示范和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上的简单加法计算题。

7. 总结与反馈(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检查学习效果。

教案二:二位数的认识与比较教学目标:1. 认识二位数。

2. 掌握二位数的大小比较。

3. 进行二位数的排序。

4. 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教学内容及安排:1. 导入(5分钟):- 师生对话,回顾并说出二位数的概念。

- 出示几个二位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结构和数量特点。

2. 认识二位数(10分钟):- 显示数字10~99的图片,引导学生读出每个数字。

- 让学生观察每个二位数的位数、大小和构成,进行简单的总结。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合8篇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合8篇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合8篇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上一节复习课.(复习2)二.综合练习。

1.复习题6。

1)出示第6题表格,仔细观察表格说说括号里的数应该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2)学生填表,集体交流。

2.复习题7.1)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不计算来比较两个算式的大小.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的?3.复习题8。

1)出示第8题图,老师说明:“今天做了多少?”不是题目的问题,而是引出“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的`对话.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求还要做几件上衣才能和裤子配套.)2)_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3)集体口答。

4.复习题9。

1)出示第9题,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桌子40张,椅子4把,有48人来开会。

)求什么?是几个问题?哪几个问题?(再搬几张桌子?再搬几把椅子?)2)学生列式计算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的?3)学生集体回答.5.复习题10.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老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集体算出结果,口答.三.作业布置.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目标:1、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根据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关系能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掌握可能性的意义,用分数表示等可能性难点:能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白球、黄球、硬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玩个比赛好吗?这里有三个盒子,盒子里都装有了6个球,老师想跟同学比赛,看谁能摸得到白球,比比谁的运气好(老师盒子里装6个白球,学生的一个装6个黄球,另一个盒子里装了3个黄球和3个白球)师生比赛。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9篇_7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9篇_7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9篇【精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9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数铅笔课题:数铅笔课型:新知课【教学目的】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数数;【教学难点】用数进展表达和交流【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准备】小棒、铅笔【教学设计】一、数铅笔老师出示铅笔,比一比,谁数铅笔的方法多。

〔学生可能会一根一根地数,十根十根地数,还可以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

〕假如铅笔非常多,可以一根一根地数,一十一十地数,还可以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

二、说一说1、圈一圈,数一数2、问:下面画了几个圈?你怎样数比拟快?你是怎样数的?把你数的方法表示出来。

3、用圆圈圈起来。

4、请几名学生答复。

三、拨一拨1、拿出计数器,做拨数游戏。

2、一个学生说数,另一个同学拨珠子,并说说方法。

〔十位上拨____,表示____个十;个位上拨____,表示____几个一。

〕四、练一练1、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来。

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六十、六十一〕八十五〔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八十九、九十〕九十五〔九十六、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一百〕2、看谁数得快?请同学们找出格子的规律,小组讨论。

〔一个一个地数;移一移,再十个十个地数〕看谁的方法最好?3、接力赛找出女孩子数数的规律,男孩子按此规律接着往下说,看谁发现规律最快?女生:34,36,38 〔相差2〕男生:40,42,44女生:20,30,40 〔相差10〕男生:50,60,70女生:45,50,55 〔相差5〕男生:60,65,70女生:22,32,42 〔相差10〕男生:52,62,72五、全课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小学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拟纯熟的进展计算。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的】1、初步学会整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周长的知识,建构简单知识网格图。

2、历经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掌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培养学生爱考虑,爱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走进生活,再现知识1、谈话引入问:这学期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教室里面有吗?你还在哪里见过?生:长方形、正方形、四边形……2、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3、梳理知识,主体内化同学们,回想一下,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想。

学生先交流,后汇报结合知识网格图,集体完成。

二、综合应用,整体进步〔一〕根底练习整理完学过的知识,你们想不想做一回小法官?1、聪明小法官〔用手势来表示对错〕你们真了不起!很能明辨是非。

最近呀,廖老师想布置一、jy135、块迎新春的展板,你们能不能利用我们刚刚复习的知识和廖老师一起设计这块展板呢?〔能〕好,我们开场吧!2、首先,我们给这块展板的四周镶上花边,展板的长是28分米,宽是15分米,那么至少需要多长的花边呢?〔出示课件〕求花边的长指的是什么?怎么求?学生独立完成。

3、你们真是了不起。

同学们,你们知道20xx年是什么年吗?是的,我们在展板上贴上一幅年画好不好?假如给它镶上一个边框,会更美哦!它是一个边长为30厘米的正方形,那么这个边框需要多长呢?小结:我们刚刚镶花边,上边框都是求什么?〔周长〕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都可以用它们的公式来求。

假如给出周长,让你求边的长度,你们会吗?廖老师相信你们能行。

〔二〕拓展练习4、为了展示你们的风采,廖老师想布置一个手工区。

如今,廖老师这有一条花带总长24分米,假如要布置手工区的长为7分米,那么它的宽是多少分米呢?请大家齐读题目,问题是什么?已经知道了什么?怎么求?廖老师觉得班的同学真聪明,真喜欢你们。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的:1.联络详细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进步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开展数学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学会把总数看作1,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当堂检测1.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

月季花和杜鹃花的面积一共占花园的几分之几?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你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月季花占的面积比杜鹃花少几分之几?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二、交流共享1. 教学例2。

〔1〕出例如2。

指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尝试完成计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一样吗?指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一样。

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2.完成教材第81页试一试。

谈话:先想一想应该如何进展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

三、反应完善1.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展示局部学生的答案,并在班级里交流。

2.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反应并说说:算式中的1表示什么?你是怎样想到用1表示全国人口的?3.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独立解答,然后同桌交流订正。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1.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板书:1〕3.你会列式求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吗?你是怎样想的?交流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过程流程

小学数学教案过程流程

小学数学教案过程流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准备
1. 教材:教师备好本次课程所需的教材和教具。

2. 课件: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3. 教具:准备好足够的数学用具,如算盘、计算器等。

4. 环境:保持教室环境整洁,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简单的例题引入本课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教师详细讲解加减乘除的基本规则和运算方法,并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拓展他们的思维。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课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6. 练习:布置练习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
1. 教师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评价学生。

2. 学生评价:学生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考试成绩等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3.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及时纠正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
1. 教师反思:教师回顾本次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教学做准备。

2. 学生反思:学生思考本次学习的收获和不足之处,以便提高学习效果。

3. 教学改进:根据反思结果,对教学方法、内容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5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5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5篇【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5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的:1、在详细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学会用线段图分析^p 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进步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

3、培养学生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百分数的应用。

(板书:百分数)什么是百分数?你能说一个生活中的百分数吗?你怎么理解这个百分数?2、师:因为百分数的意义使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今天要研究的主题就是百分数的应用(补充板书:百分数的应用)二、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师:同学们,在炎热的天气里人们常常用冰块来消暑降温。

你们制作过冰块吗?水结成冰之后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2、课件出示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师:有一位同学把他制作冰块的过程记录了下来,(大屏幕出示实验记录)请看: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

3、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提问,师选择板书。

(1)、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2)、原来水的体积是冰的体积的百分之几?(3)、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4、在这些问题中,我们能解决哪些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并将解决的问题擦掉。

活动二:理解“增加百分之几”。

1、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百分之几?”这个问题,一起读题,你觉得哪句话最难理解?2、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

3、全班汇报,由口头理解的不明晰,引出线段草图。

4、比照书中的线段图和学生的线段草图,引导学生考虑“增加了……”这个省略号背后所隐含的意义,从图上看出,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了,增加了百分之几指的增加了谁的百分之几?通得讨论得出: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的局部是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6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6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6篇【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6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第75页上的例1例5,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一15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简单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使学生知道分数局部的名称。

2.使学生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3.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才能、观察才能。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初步认识分数的简单的含义。

2.难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教具准备】多媒体,长方形纸条、圆形纸片假设干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分过东西吗?分过什么?老师这里有6个饼,要分给2位同学,你想怎样分?(学生说出想法后,板书3 3)有4个饼,分给2位同学,你想怎样分?(板书:2 2)有2个饼,分给2位同学,你又想怎样分?(板书:1 1) 同学们在分得时候,注意到了要公平,这种分东西的方法,我们就叫做怎样分?(板书:平均分)谁愿来说说,你怎样理解平均分?如今只有一个饼,平均分给两位同学,你们会分呢?假设这个圆形纸片就是一个饼,同位合作试一试?(学生操作)举起来,互相看看是怎样分的?同学们,我们怎样证明这样分就是平均分?二、动手操作,获取新知〔一〕认识二分之一1、引入二分之一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一份,能不能想个方法来表示一下?还有其它表示方法吗?二分之一,在数学上叫分数。

2、指导读、写二分之一二分之一,怎么写呢?〔老师板书〕看黑板,一起拿出手写一写。

3、认识二分之一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另一份呢?师: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的二分之一。

谁愿来说说,什么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下面,同学们指着刚刚分的圆形纸片说说,什么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同位互说〕谁想再来说说,什么是这张圆形纸的二分之一?4、涂一涂同学们,给你一张纸片,你能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吗?拿出你的纸片,先折一折,再涂上颜色。

〔学生操作〕谁愿把你涂的展示给大家?正方形还有不同涂法吗?观察,这几张正方形纸,涂色局部都能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师:对,虽然涂法不同,但都是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表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5篇)

⼩学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5篇)⼩学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5篇) 在教学⼯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设计⼀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教学质量。

那么⼤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是⼩编帮⼤家整理的⼩学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5篇),欢迎⼤家分享。

⼩学数学教学教案1 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1页例7及后做⼀做、练习⼆5-10题。

教学⽬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知道⼩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掌握⼩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法,正确地进⾏⼩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应⽤题。

2.过程与⽅法:让学⽣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法来学习⼩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掌握⼩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法,正确地进⾏⼩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解答⼩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有关应⽤题。

教学过程: ⼀、复习. 1、⼝算:5×2×7 25×4×8 9×10×6 2、说出运算顺序:12×(5+60) 30+7×85250×4÷200 ⼩结: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样的。

⼆、新授 1.教学教材第11页例题7. (1)出⽰例题7: (2)分析: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3)⽣尝试练习。

抽⽣板演:0.9×0.9×100 =0.81×100 =81(平⽅⽶) (4)分析订正:⼤家有什么不明⽩的地⽅吗?(学⽣质疑或师提问:) ①这个算式是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先算0.9×0.9,再乘100.) ②0.9×0.9是什么意思?(求的是⼀块砖的⾯积) ③为什么要⽤0.9×0.9呢?不可以就⽤0.9×100吗?(因为占地的是瓷砖的⾯积,⽽不是瓷砖的边长。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三篇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三篇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三篇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一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三、教学准备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16+9+8=32-10-6=25+20-10=48-8+17=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1.观察画面,收集信息2.分析信息,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馈解法,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教师板书)5.比较归纳,总结算法:(全班交流讨论)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6.深化概念,运用计算(1)讲解脱式计算53-24+38的书写格式,教师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2)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1.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6篇 优秀教案模板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6篇 优秀教案模板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6篇优秀教案模板小学数学下面是分享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6篇优秀教案模板小学数学,以供参考。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1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单位换算和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的兴趣。

在导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材料,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导入通过我和学生比高矮这样一个同学们感兴趣的活动,帮助同学们回顾了以前学过的一些长度单位,通过让学生说说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千米的知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学生学习的起点,有效地开展下面的活动。

利用这样的活动引入新知,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于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强调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形成1千米概念的活动中,我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

再说说15分钟能从学校门口到哪儿?再出示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物,让学生判断从学校门口到哪儿是1千米?整个过程,我不断启发、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物、场景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把1千米与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很好地联系了起来,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动态生成过程,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己的个性以及创新一面,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最后我留了10分钟时间带着学生切实体验1千米的长度,让孩子们在跑道上量了50米,再体验走了20个来回,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的概念建立。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精选4篇)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精选4篇)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精选4篇)小学数学模板篇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2、教学地位:本课是在学习了(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后面学习( )的《小学数学万能说课稿》正文开始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2、教学地位:本课是在学习了(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后面学习( )的基础。

3、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发现(或理解并掌握)( ),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 )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教学重点、难点: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 ),教学难点是( )。

二、说教学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或观察比较):教师利用直观教具(或多媒体)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教师通过设疑,指明学习方向,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说学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 ),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或复习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5篇)教案一:数字1-10的认知与比较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10,并能正确书写和读出数字。

2. 培养学生对数字1-10的数量概念和大小比较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字排序和分类。

教学重点:1. 学会认识数字1-10的形状和书写。

2. 了解数字1-10的数量含义和大小关系。

3. 掌握数字1-10的排序和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1-10。

2. 小型白板和白板笔。

3. 数字比较游戏的材料。

教学过程:引导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体,鼓励他们数一数有多少个同样的物品,并询问他们数了几个。

2. 引导学生讨论更多关于数量的问题,如“哪个数字代表1个物品?”“哪个数字代表10个物品?”等。

探究活动:1. 展示数字卡片1-10到黑板上,让学生识别和读出数字。

2. 把数字卡片混合,要求学生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卡片。

3. 分组比较活动,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张数字卡片,让他们按大小顺序排列。

巩固活动:1. 数字比较游戏,老师呈现两个数字卡片,让学生说出哪个数字更大或更小。

2. 小组竞赛,让学生使用数字卡片进行数字排序比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认识了数字1-10,并培养了他们对数字的数量概念和大小比较的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排序和分类等活动,加深了对数字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练习和游戏来巩固学生对数字的认知和理解。

教案二:加法与减法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符号。

2.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加法和减法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加法的认识和计算。

2. 减法的认识和计算。

3. 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1-10。

2. 小型白板和白板笔。

3. 加法和减法练习题。

教学过程:引导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提问“我们怎样计算两个数的总数?”2. 引导学生思考两个数的相减代表了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_7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_7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 单元教学内容:第九单元〔找规律〕〔第115—118〕第一课时:找规律课本第116页例2教学目的:1、让学生发现、探究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通过比拟,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才能。

2、培养学生的推理才能,并能合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很好地实现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过渡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上来。

教学准备:情境挂图、正方形卡片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1、出示情境挂图你们看哪些图案是有规律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2、同学们在图上找到了那么多的规律,看来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

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例2a、仔细观察我们刚刚找到的规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b、出例如2的小正方形,你能看出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吗?拿出学具试一试。

c、谁来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d 、括号里应填几?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1〕括号里应填16,再摆16个正方形〔2〕我们根据正方形的个数的特点:1+1=2,2+2=4,4+3=7,7+4=1111+〔〕=〔〕,肯定是11+5=162、你可以仿照例2的规律自己创造出一些拥有这些规律的图形吗?3、展示你创造出来的规律,并汇报你的规律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发现新的规律,并找出和原来的规律的不同点,然后放手让学生在此根底上探究,进一步理解这些规律的特点,最后再设计活动,创造性地利用规律,稳固新知。

三、深化探究,应用规律:1、四人小组讨论,你能找到其中隐藏着的机密规律吗?2、你找到规律了吗?请告诉大家应该填几?为什么?3、出示稳固练习题〔1〕括号里的数字是什么?1、2、3、5、8、13、21、〔〕、55〔2〕96、〔〕、24、12、6、3[设计意图]:在例2的根底上,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探究“做一做”的规律,并总结出找规律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积极考虑。

小学数学教案流程

小学数学教案流程

小学数学教案流程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数字0-9,并能够写出相应的数字
2. 能够理解数字大小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数字比较
3. 能够通过实物和图片进行数字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准备
1. 教学用具:数字卡片、实物小玩具、图片
2. 教学环境:幼儿园教室或教学活动室
三、教学步骤
1. 整体引导(5分钟)
- 引导学生看数字卡片,念出数字0-9,并和学生一起读
- 让学生看实物小玩具,并尝试用数字卡片对应每个物品的数量
2. 数字认识(15分钟)
- 通过数个实物小玩具或图片,让学生数一数数量,然后用数字卡片标出
- 让学生尝试写出数字0-9
3. 数字比较(10分钟)
- 拿出两组不同数量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比较其数量,然后用数字卡片表示出来- 引导学生思考哪组数量更多,哪组数量更少
4. 游戏活动(15分钟)
- 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比赛或合作来巩固数字认识和比较的能力
- 比如“认真数一数”、“谁是数字王”等游戏
5. 教学总结(5分钟)
- 回顾当天学习的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数字认识和比较的重点
-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表观点
四、作业布置
- 让学生在家中观察身边的实物数量,用数字写出来,或者和家人一起玩数字比较的游戏五、教学反思
- 回顾当天教学过程,总结哪些内容学生理解较好,哪些内容需要加强教学
- 思考下一节课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字的知识
注:以上教案流程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学生掌握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范文6篇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范文6篇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范文6篇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范文1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计算、讨论,使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过程,巩固统计基础知识,培养数感;(2)通过真实的数据,结合自然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变学与教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4)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创造意识。

教学准备:(1)硬件方面:网络教室(40台以上计算机并连接Internet)(2)软件方面:WEB课件、《聚焦环保》网站、多媒体教学网监控系统教学过程:(以下字体加粗的内容突出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角色转换为记者,创设一种轻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

2、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监控系统向学生广播一些实地拍摄的照片,并提问:同学们,看完这些照片以后,你想到了什么?3、学生汇报感想,教师根据其回答的情况做适当的点评,渗透有关环境知识,引出课题白色污染(板书),同时提出要和学生合作完成一篇有关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二、师生互动,合作学习。

1、过渡:要使这篇调查报告更有说服力,必须从身边的事情入手,了解我们周围的白色污染情况。

2、教师现场采访学生家庭使用塑料袋的情况。

3、学生根据课前填写的调查表一,在线绘制统计图一(课件支持)。

教师及时点播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范文2二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第37~39页。

结合生活中的现实场景认识锐角和钝角,了解锐角和钝角的特点。

会区分并在实物中找到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相关工具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学生体验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三角尺、纸张、光盘。

学生三角尺,纸张、小棒、剪刀、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新老师,大家想见见她吗?2、新老师带我们到一个好玩的地方去看看。

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模板(7篇)

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模板(7篇)

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模板(7篇)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模板(7篇)数学既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也是可以解决生活问题的工具,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精选篇1)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九册第三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中的第二节。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及意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及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同时加深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3.教学目标的确定:(1) 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2) 学会动手实验操作,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归纳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使学生初步懂得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观察事物;4、教材编排的特点:教材的编排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

首先,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过渡到运用学具实验操作观察探索总结规律,再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为下节课学习梯形的面积具有正迁移的作用。

5、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关键:通过实验操作和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达成目标。

二、说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的有关特点及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基础和接受能力;充分发挥学具和教具的作用;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原则;本节课特采用了讲解法、谈话法、实验法和激趣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体现“精讲、善导、激趣、引思”的课堂教学“八字”要求;达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指导思想。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五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五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五篇学校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同学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2.初步学会较简单的除法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使同学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学过程一、铺垫〔一〕列式计算:一筒奶粉500克,3筒奶粉多少克?教师板书:500×3=1500〔克〕〔二〕变式:1.3筒奶粉1500克,一筒奶粉多少克?2.一筒奶粉500克,几筒奶粉1500克?教师板书:1500÷3=500〔克〕1500÷500=3〔筒〕〔三〕小结:整数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二、探究新知〔一〕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1.课件演示:小数除法的意义2.小结: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3.练习:依据小数除法的意义,写出下面两个除法算式的商.1.8×0.5=0.90.9÷0.5=0.9÷1.8=〔二〕教学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例1.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1.理解题意,并列式:21.45÷152.小组商量,理解算理,尝试计算.3.课件演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例1〕4.练习:68.8÷4 85.44÷165.总结计算法那么: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根据整数除法的法那么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学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分?四、课堂练习〔一〕计算下面各题.42.84÷7 67.5÷15 289.8÷18〔二〕只列式不计算.1.两数的积是201.6,一个因数是72,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把86.4平均分成24份,每份是多少?3.64.6是17的多少倍?〔三〕推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五、布置作业〔一〕计算下面各题.101.7÷9 79.2÷6 716.8÷7〔二〕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5.55公顷地,平均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六、板书设计小数除法的意义例1.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学校数学教案篇21.使同学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5篇)教案一:加法运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运算;2. 培养学生快速计算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运算;2. 运用进位原理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大家一起玩游戏,了解加法的概念。

2. 学习新知: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运算规律。

3. 拓展练习:个人练习+小组合作练习+整体巩固练习。

4. 归纳总结:通过学生举例,总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运算规律。

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作业。

教案二:减法运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运算;2.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运算;2. 运用借位原理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实例引入减法运算的概念。

2. 学习新知: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运算规律。

3. 拓展练习:个人练习+小组合作练习+整体巩固练习。

4. 归纳总结:通过学生举例,总结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运算规律。

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作业。

教案三:乘法运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运算;2. 培养学生口算能力;3. 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1.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运算;2. 运用分配律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实例引入乘法运算的概念。

2. 学习新知: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运算规律。

3. 拓展练习:个人练习+小组合作练习+整体巩固练习。

4. 归纳总结:通过学生举例,总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运算规律。

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作业。

教案四:除法运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两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运算;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作为一种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与学的共同活动,它既是一种动态的多维结构,更是一个有序的连续过程。

探明这个过程的本质和特点、要素与结构、实施程序与步骤,不仅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理论研究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同时也是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与特点(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什么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我们还可以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作出进一步的表述:从结构来看,它是一个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从功能来看,它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从性质来讲,它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1.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小学生为认识主体,以基本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认识对象的特殊认识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体是学龄儿童,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带有较明显的具体形象性。

他们对生动具体的事物认识较清楚,但对抽象概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却往往感到困难。

再从认识对象来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认识的主要是客观世界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些内容虽然反映的是人类在认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早期成果,但与其它学科相比较,它们仍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

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认识过程的个性特征。

首先,认识主体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认识对象的抽象概括性决定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感性材料的依赖性。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际操作和直观教学;其次,认识对象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学生认识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性和严格的顺序性。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严格遵循儿童的认识发展顺序和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顺序。

2.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发展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要生在扎扎实实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学科特点决定了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思想品德的养成都是与良好的数学能力分不开的。

而计算、空间观念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形成又是以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基础的。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发展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这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有别于其它学科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

3.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的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

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它既是教师教的依据又是学生学的对象。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展开的,小学数学教材是连接师生教与学的中介。

从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相互影响来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仅决定着学生学的进程,还影响着学的方法。

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卓有成效地认识、理解、掌握教材内容,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成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使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对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主动学习和掌握,把人类在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一些最基本的认识成果转化成自己的认识。

这种转化,体现了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构成(一)教学目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有着特定的教学对象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的学科教学过程,它是一种有计划、有步骤的活动过程。

因此,整个过程及其过程中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都必然有其明确的目的,没有目的或目的不明确的师生活动既不能称之为教学活动,更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要素,它不像教师、学生、教材等要素那样客观具体,它是以观念的形式预先存在于师生头脑里的活动结果和追求目标。

由于教师和学生头脑里有了这种追求的目标,才保证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向前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统帅全局的作用,它不仅决定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影响着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使用,同时还制约着教学活动结构的安排和教学进程的发展。

(二)教师教师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调控者。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核心要素,没有小学数学教师便没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好像教师不教学生也能学好数学,这是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本质的一种歪曲。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

(三)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与认识水平和数学学科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活动只有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才能进行,但是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对他们来说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外因。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①学生的发展最终要通过他们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无论是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是数学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从根本上来讲都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主动学习获得的。

由此表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各项教学任务都不能由教师强加于学生去完成,只能靠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去实现。

再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诸要素来看,如果离开了学生这个主体,教学目的的导向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教材内容的中介作用以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价值,不仅无法体现出来,而且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由此可见,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的功能和作用,最终都要通过学生的变化和发展体现出来。

从这个角度来讲,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构成中是一个最活跃的因素,他们的发展水平是全面反映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量表。

(四)教材教材是教师教的依据、学生学的对象,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它不仅规定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而且还确定了教学的程序。

不论是教师教的活动还是学生学的活动,都必须严格按照教材所安排的逻辑顺序进行。

任何离开教材内容的教学活动,都不能构成严格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意义上的教学过程。

因此,小学数学教材与教师、学生一样,也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要素。

小学数学教材就其实质来讲,它是一种知识结构,是人类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认识成果,是教材编写者思维过程的记载。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据,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去再现教材编写者隐藏在教材内的思维过程,以此带动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与教材知识结构相适应的数学认知结构。

(五)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一个完整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还应包括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狭义的教学手段通常是指除教材以外的教学媒体,包括实物、模型、投影、录像、电影、计算机等。

从本质上讲,我们可以把教学手段理解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

教学方法是指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工作和学习方式。

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来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方法包括教学媒体的使用。

如果把教学手段视为教学工具,那么教学方法就包括对教学工具的运用。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笔者认为可以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合起来作为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要素。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虽然不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但是它们对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影响也是不能低估的。

实践证明,完备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上述五个要素集中概括了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五大主要组成部分。

在这些组成部分中,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主要成分,特别是教师和学生更是两个最活跃的基本要素,这两大要素对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构成及其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阶段是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程序,通常表现为一些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

由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过程,在其阶段的划分上既要考虑教师教的过程又要考虑学生学的过程,更要考虑两者的相互适应。

根据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必须相互适应、协调统一的原则,笔者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四个基本阶段。

(一)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准备,在这里概指教师教的准备和学生学的准备,这一阶段既是教师教的过程的起始环节,同时也是学生学的过程的起始环节。

教师教的准备过程,就其表现形式而言,主要是一个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要求,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这个过程既是一个教学工作的准备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教学心理准备过程。

首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要给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教学目的一旦确定下来就会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并成为教学中追求的目标。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什么目的以及如何去实现这个目的,教师一开始就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其次,由于教学方案要预先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所以教学中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如何组织和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胸中有数,早有思想准备。

显而易见,这一阶段对教师教的活动来说,具有心理定向和心理动力作用。

学生的学习准备,也包括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两方面。

前者是指在开始新课学习以前,有意识地复习与新知识有紧密的旧知识,唤起对旧知识的积极回忆,并以此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矗后者主要是指教学前通过教师告诉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其在今后学习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怎样学习这些知识,让学生初步明确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产生学习需要,并自觉预习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

不过,学生学习准备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启发、激励的方法和技巧。

如果方法得当,对学生的学习就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圆的周长”前启发学生:“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大家都会算了,你们会计算圆的周长吗?其实,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之间始终存在着一个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只要找到了这个倍数关系计算圆的周长就不难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