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如何赏析记叙文重要句段》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如何赏析句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如何赏析句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如何赏析句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如何赏析句子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能够掌握赏析句子的方法和常见的修辞和描写手法,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赏析句子的答题格式和常见的修辞和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如何从多个角度全面、充分地回答赏析句子的问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一、导入在记叙文阅读中,正确理解句意对于文意的把握、作品思想、学生听讲、感情和主题的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句子赏析成为了中考语文重要的题型之一。

二、出示教学目标学生齐读研究目标,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

三、课堂导学总结归纳赏析句子的方法和答题格式,包括出示赏析句子的答题步骤和角度,以及常见的修辞和描写手法。

同时,通过积累例句,引导学生从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偶、对偶等多个角度进行赏析。

在赏析中,需要注意答题语言的规范化,例如运用了某种角度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某种内容,表现出某种效果等。

常见的修辞方法也需要了解其作用,如比喻、拟人可以生动形象地表现某种形态,夸张可以增强幽默或讽刺意味,排比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音乐美或节奏感等。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可以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中考语文的考试打下基础。

学生们静静地坐在教室里,专心地倾听着老师讲课。

他们认真思考着老师所讲的内容,不时地做笔记,积累知识。

在田间地头,一位农民站在XXX之上,稳稳地掌控着拖耙水牛。

他身体略微后倾,手牵缰绳,镇定自如地控制着牛的方向。

等到一切就绪,他一甩鞭子,朝远方吆喝一声,牛、人和耙就开始在田里劈波斩浪。

水田一面平整如镜,转眼间就在群蛙的鼓噪和加油声中跃然眼前。

蛙声里的记忆》这篇文章通过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地描述了父亲XXX时的身姿潇洒和技术娴熟。

这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佩之情。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提高学生分析、评价记叙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2)运用阅读策略,提高学生提取、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 记叙文的结构分析3. 记叙文阅读方法与技巧4. 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与分析5. 记叙文中的情节安排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记叙文的结构分析;(3)记叙文阅读方法与技巧。

2. 教学难点:(1)记叙文中人物描写与分析;(2)记叙文中情节安排与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篇精彩的记叙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记叙文的特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一篇记叙文,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 课堂讲解: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分析记叙文的结构,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4. 实例分析:分析一篇记叙文,讲解人物描写与情节安排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分析、评价记叙文的能力。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记叙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7. 课后作业:布置一篇记叙文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能力等。

4.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记叙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记叙文的结构和特点。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

【篇一】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指导课题:品析语言课时:1课时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教学目的:通过复习记叙文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一般记叙文品析语言的答题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记叙文的有关知识1、概念: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2、记叙文有狭义和广义之说。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记叙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和事。

包括:通讯、特写、游记、回忆录、访问记等。

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

又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童话、寓言等。

二、记叙文考点中的常考考点:1.把握中心。

2.品析语言。

3.分析人物形象。

三、出示目标:品析语言。

四、指导与训练(一)、向学生介绍中考记叙文语言品析试题第一种类型: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1、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词语才是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再举例,再让学生了解中考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考题的常见类型。

湖北省黄冈市200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课改实验区)记叙文阅读《水塘边的鸟窝》15小题: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结合语境说哪一句的表达效果要好,并说明理由。

(2分)(1)一个关于“窝”的战栗包裹着我的魂魄,走过了很长很长的岁月(2)一个关于”寓”的故事包裹着我的魂魄,走过了很长很长的岁月湖南省长沙市200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母亲的贺卡》23小题: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说说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

(4分)(1)一双本来就有些哆嗦的手更哆嗦了。

(2)他的眼里常常会涌满泪水。

2006年广东省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词典的故事》(阿来)17小题: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

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6分)(1)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2)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词典”。

2、教师举例引导。

3、练习《母亲的贺卡》23小题。

(二)、向学生介绍中考记叙文语言品析试题第二种类型:赏析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1、先举例眉山市2006年课改实验区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坐在最后一排》(乔叶)18小题:请从第⑨⑩加曲线的句子中任选一个,从修辞运用方面来说说表达作用(2分)。

‘教案’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教案’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交代及主题的突出。

2. 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如抓取关键词、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情节发展等。

3.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记叙文。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速度和答题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阅读方法深入理解记叙文,并准确答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记叙文案例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记叙文的结构和特点。

2.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阅读心得和分析方法。

3. 采用练习法,提供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和模拟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2. 收集一些典型的记叙文文章,用于分析和讲解。

3. 准备教学PPT,包括记叙文的特点、阅读方法等要点。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基本概念。

2. 讲解:分析记叙文的结构,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交代,以及主题的突出。

3. 阅读方法指导:教授抓取关键词、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情节发展等阅读方法。

4. 案例分析:通过对典型记叙文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阅读一篇记叙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6. 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分析方法,互相学习和交流。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8. 布置作业:提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记叙文阅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评价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3. 收集学生的问题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记叙文作品,提高他们的阅读广度。

2. 推荐一些优秀的记叙文阅读平台或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记叙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提取、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提升阅读理解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与特点2. 记叙文的结构分析3. 记叙文中的重要信息提取与筛选4. 记叙文阅读策略分享5. 经典记叙文阅读练习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简单的故事引入记叙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和结构,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让学生练习分析记叙文的结构,提取、筛选关键信息。

4. 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记叙文时使用的策略。

5. 练习:提供经典记叙文供学生练习阅读,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程度。

3. 学习效果: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阅读一篇课外记叙文,运用所学策略进行分析,提取关键信息。

3.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特点和结构。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策略。

3. 练习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纠正错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拓展阅读:推荐优秀记叙文作品,让学生在课外进行拓展阅读,提升素养。

七、记叙文阅读技巧1. 快速浏览:整体把握记叙文的大意,抓住文章的主题。

2. 细致阅读:关注记叙文中的细节,理解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要素。

3. 分析人物:关注人物形象的特点,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4. 解读通过预判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的针对性。

八、课堂练习1. 片段阅读:让学生阅读记叙文片段,回答相关问题。

2. 阅读测试:定期进行阅读测试,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结构。

2. 学会分析记叙文中的情节、人物和环境描写,深入理解文章主题。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答题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 记叙文的结构:引子、发展、高潮、结局3. 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意义4.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意义。

2. 难点:如何运用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深入理解记叙文主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和结构,分析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3.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解答问题,提高课堂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记叙文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分析记叙文的结构。

3. 讲解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

4.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题,教授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5.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一篇记叙文,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练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阅读理解测试:定期进行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答题能力。

七、教学策略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针对性训练和辅导。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问和解答问题,提高课堂氛围。

八、教学拓展1. 推荐优秀记叙文作品,让学生课后阅读,提高阅读水平。

2. 组织记叙文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3. 结合语文学科其他教学内容,如诗歌、散文等,进行跨学科教学。

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复习《如何赏析记叙文重要句段》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复习《如何赏析记叙文重要句段》教学设计

《如何赏析记叙文重要句段》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学习目标:1、理解重要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2、掌握重要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作用的规律导学目标:教师帮助学生解析记叙文阅读之句段内涵与作用的题型分布,帮助学生掌握做题技巧,提高得分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温故而知新,提升举一反三的悟性。

【过程与方法】紧扣考纲和课标,讲练结合,课内得法,课外迁移。

教学重点:梳理记叙文重点句段的呈现类型,品赏它们的思想内涵及其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教学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复习教材中的典型案例,感悟记叙文重点语句的形式与效果。

第二教时实战演练,迁移作答能力,提高准确率和得分率。

【教学要点】1、借助U盘,呈现课文重点语句,师生一起赏析领悟它们的分布与作用,提炼规律。

2、以本为本,学生独立理解感悟,实现迁移。

【教学过程】一、学生阅读《阿长与<山海经>》,找出课文个关键句或关键段落,并思考它们的表达作用。

1、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

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

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2、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3、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学生互动交流后,教师展示预设的参考答案第1处:【含义】因为阿长能讲长毛的故事,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于是,“我”渐渐对她刮目相看了,原谅了她先前不雅的睡相。

【作用】这是情节上对阿长“扬”的部分,照应前面“抑”的部分,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第2处:【含义】阿长帮我买来让我朝思暮想的《山海经》,让我对她产生新的敬意,终于原谅她谋害隐鼠的过失了。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段(句)的作用教案设计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段(句)的作用教案设计

把握记叙文段(句)的作用逻辑顺序
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中招考点:
综合近几年河南中考“记叙文阅读【段(句)作用考点】”试题来看,主要考查的知识点首段(句)、中间段(句)、结尾段(句)、景物描写段(句)的作用。

分值2--4分。

3、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记叙文段(句)的作用已有所了解,能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问题,但是往往顾此失彼,对此类题的答题格式掌握的也不太好。

二、复习目标:
1、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记叙文开头段落(句)的作用,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记叙文中间段落(句)的作用,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3、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记叙文结尾段落(句)的作用,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4、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记叙文景物或环境描写语段(句)的作用,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正课。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模板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模板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文体特点,能正确识别和分析记叙文。

2. 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段落大意的方法快速理解记叙文。

3. 训练学生分析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记叙文写作手法的认识,能运用所学知识鉴赏和评价记叙文。

5. 培养学生在中考中应对记叙文阅读题目的信心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文体特点2. 记叙文的结构特点3. 记叙文的人物形象分析4. 记叙文的事件发展分析5. 记叙文的环境描写分析6.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7. 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8. 记叙文阅读练习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记叙文的文体特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分析、事件发展分析、环境描写分析、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记叙文阅读题型的解题技巧,如何快速准确地答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分析、事件发展分析、环境描写分析、写作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记叙文的各种特点。

3. 练习法:设计记叙文阅读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题技巧。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结构特点。

2. 第二课时:分析记叙文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环境描写。

3. 第三课时: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手法。

4. 第四课时:介绍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

5. 第五课时:进行记叙文阅读练习,讲评答案。

6. 后续课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练习。

7. 结束语:总结本专题复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加强自主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记叙文阅读的课后作业,并要求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第一篇: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整体把握记叙类文章的思想内容(文章中心、人物性格、主要事件等);2.能捕捉、筛选记叙类文章中的重要信息(人、事、景、情等),概括信息要点;3.理解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体会隐含其中的思想感情;4.赏析记叙类文章中的精彩词句(描写句、修辞句、有表现力的词语等);5.分析解说关键句段及主要写法的作用;6.通过联想、想象、评价等方式对文章内容进行有效的拓展运用。

复习方法:明确考点;讲析典型题例,总结解题方法;练习、检查;反馈、提高。

复习课时: 6课时第二课时复习目标:能捕捉、筛选记叙类文章中的重要信息(人、事、景、情等),概括信息要点教学过程:一、考点透视在记叙类文章中捕捉、筛选重要信息主要体现为: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情感的变化;事情某一发展阶段,如起因、结果或情节的发展过程等;景物的特点及变化;叙事的线索、顺序、人称的变换乃至指出哪一处是伏笔、照应等等。

在阅读记叙类文章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注意这些信息,淘汰非相关的信息,挑选出合乎要求的有关信息,也就是依据题目要求,来区分信息的有无、主次、轻重,去粗存精,去次留主,说到底,就是要把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要点挑选出来。

二、讲析典型题例,总结解题方法(一)出示典型题例(二)学生阅读文章并答题,教师了解学生答题情况(三)教师针对学生问题讲析典型题例(四)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方法捕捉、筛选、概括记叙类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可分三步走:第一步,确认区域,即确认需要的信息所在的范围。

总的来说,阅读信息区域有三种情况:在某一自然段;在某几个自然段;散见于全文。

具体而言就记叙文来说,体现文章主旨的语句我们一般可以非常容易地从原文中的开头或者结尾处直接摘录关键词语或中心句、重点句。

第二步,确认词句,即确认承载所需信息的词语和句子。

在信息区域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中,往往并不是所有的词句都包含着试题指向的信息,这时候就需要作进一步的筛选工作,通过理解、分析、排除,以确认承载信息的那些重要的和关键的词语、句子。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句子理解》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句子理解》教学设计

瞻前顾后,细心推敲——中考记叙文阅读之句子理解【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考试大纲】现代文阅读阅读跟教科书难易相当的现代文。

1.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作用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3. 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把握文中作者观点、情感态度4.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5.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品味语言,分析写作特色,领悟作品内涵【命题方式】目前以简答题形式出现,提问方式一般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近年来,语文学考命题形式的转变较大,不排除此类题型在未来的考试中会出现变式,在教学设计中体现。

中考梳理题目年份句子理解该句在文中位置、作用手法、技巧关键词《还乡记》2024年未考《一桌人生》2023年爹似乎没有听见,只是额头上冒出来的汗珠子出卖了他。

第⑫段表现人物性格拟人“出卖”《你是排长我是兵》2022年我的眼前展开了一幅诱人的画卷,我像一只即将放飞的雏鹰,对未来的世界心驰神往。

第⑦段承上启下比喻“雏鹰”《红条绒布衫》2021年我的鼻子酸酸的,妈妈身上的红条绒布衫模糊成了一片红色云影。

第14段结尾收束全文比喻“鼻子酸酸的”“模糊”《时光的往事》2020年我是草原河岸边的一株小草,是旭日的光线把小草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使它像一棵树。

第⑨段倒数第二段主旨句比喻“小草”“旭日的光线”【学情分析】以我校九年级情况为例,句子理解题5分的题目得2-3分是常态,因为大多数学生都只是从内容概括和主旨答题,而忽略了其他的方面,如关键词的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句子的结构作用。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

2. 分析记叙文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答题技巧和得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介绍记叙文的定义、形式和常见特点。

2. 记叙文阅读方法:教给学生快速捕捉文章主题、理解情节发展、分析人物形象等方法。

3. 情节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情节的起承转合,理解记叙文的情节结构和作用。

4. 人物分析:教授如何分析记叙文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5. 环境分析:指导学生识别记叙文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理解环境对情节和人物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记叙文阅读方法的应用。

2. 难点:情节、人物、环境的分析,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概念、特点和阅读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情节、人物、环境的分析。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4. 练习法:提供中考真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讲解记叙文阅读方法。

2. 第二课时:分析记叙文的情节,理解情节的作用和意义。

3. 第三课时:分析记叙文的人物,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4. 第四课时:分析记叙文的环境,理解环境对情节和人物的影响。

5. 第五课时:批判性思维训练,提高答题技巧和得分能力。

六、教学策略1. 实例演示:通过分析具体的记叙文例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记叙文的结构和特点。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和分析方法。

3. 练习反馈:定期进行阅读练习,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发现和改正阅读中的误区。

4. 策略指导:教授学生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的记叙文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

七、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预习即将学习的记叙文,了解作者背景和文章大意。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之品析关键语句 一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之品析关键语句  一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指导之品析关键语句一、教学目标1、理解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

2、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提升阅读能力。

1《孔子心和庄子气》18、品析语言。

“他喜欢独自一人漫步在乡间小路上,看看大豆的长势,摸摸高粱的结节,听听蟋蟀的弹奏,望望远处的羊群??”这句话写得妙在何处?示例:这句话巧用叠词,写出了老人的乡野生活的自由悠闲、淡泊宁静,表现了老人对这种田园牧歌式生活的享受和喜爱。

师:这道题考查的是记叙文阅读中的哪一个知识点呢?生:品析关键语句。

师:在记叙文阅读中,品析文中关键语句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

(出示考纲要求:1.分清文章要素、线索、顺序,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归纳中心。

2.品析关键语句的含义及作用。

3.理解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

4.欣赏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表现手法等。

)2、师:对记叙文来说,哪些语句可以看作是关键性语句呢?果。

作用,还是赏析语言的表达效果。

(四)温故知新,理解品味师:如何准确地理解关键语句,在答题是做到少丢分甚至不丢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从学习过的课文中探讨语言品析题的解题方法吧。

(多媒体展示文段)师:大家可以先读一读这些句子,老师给2分钟时间大家思考,可以和旁边的同学交流,然后解答。

想好的同学先举手。

学生自主思考,自由交流。

1、理解划线词句的含义。

(1)“……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是标致极了。

”(鲁迅《藤野先生》)反语。

本意是漂亮的意思,这里是是丑陋,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的丑态。

(2)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含义2.3(1)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前一段景物描写衬托出全家人当时欢快而骄傲的心情;后一段景物描写则衬托出全家人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赏析语言教案设计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赏析语言教案设计

赏析语言
一、复习目的确定根据
1、课程标准:
(1)在通读课文根底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意义和作用。

(2)品尝作品中富于表现力语言。

2、中招考点:
综合近几年河南中考“记叙文阅读(语言赏析)”试题来看,主要考察学问点是语句赏析,加点词语表达好处等,如:2013河南《放学》第9小题等,2010年河南《找寻妈妈寻人启事》第10小题。

本节主要如何语言赏析。

3、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语言赏析已有所理解,能找出文章中精彩语句,但不会对精彩语句进展点评,答题思路不清。

二、复习目的:
通过视察及解析中考语言赏析,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正课
三、小结:
对这类试题答复,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答复:
1、从文中指出精彩语言,并指出这句(段)话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2、对这些语言所表达内容(情感思想)等进展阐释
3、分析语言表达效果
通俗讲,就是找出精彩语句后,讲清晰作者运用这样语言原委想表达什么,最终到达了什么样表达效果。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记叙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记叙文的结构和常见的表达方式。

2. 学会分析记叙文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大意。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记叙文。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文体特点:介绍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和常见的表达方式。

2. 记叙文的情节分析:学习如何分析记叙文中的情节发展、冲突和高潮等要素。

3. 记叙文的人物分析:学习如何分析记叙文中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和人物关系等要素。

4. 记叙文的环境分析:学习如何分析记叙文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要素。

5. 记叙文的主题理解:学习如何理解和概括记叙文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情节分析、人物分析、环境分析和主题理解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记叙文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练习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引起学生对记叙文的兴趣。

2. 讲解知识点:讲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情节分析、人物分析、环境分析和主题理解等知识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记叙文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5. 总结知识点: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改进意见。

六、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学习记叙文中常用的写作手法,如悬念、抑扬顿挫、对比等。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公开课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公开课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记叙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记叙文的效率。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2. 记叙文的结构分析3. 记叙文中的重要信息提取4. 记叙文主旨的概括与理解5. 记叙文阅读技巧分享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记叙文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概念、特点和结构,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基本要素。

3. 实践:让学生阅读一篇记叙文,练习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旨,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4. 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记叙文时运用的一些技巧,互相学习、交流。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记叙文阅读的重点和技巧。

四、课后作业1. 阅读两篇记叙文,练习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旨。

2. 总结自己在阅读记叙文时运用的一些技巧,准备在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技巧,高效阅读记叙文。

3. 学生能够提取记叙文中的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旨。

4. 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提高交流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中考记叙文阅读题目,让学生了解中考记叙文阅读的出题规律和难点。

2. 技巧讲解:讲解一些实用的记叙文阅读技巧,如快速找出文章主旨、抓住关键信息、正确理解人物关系等。

3.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概念、特点、结构和阅读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考记叙文阅读题目,让学生了解考试要求。

3. 实践练习法:让学生阅读记叙文,实践提取信息、概括主旨等技巧。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记叙文教材,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一些中考记叙文阅读题目,增加学生的练习机会。

语文中考总复习之现代文复习教案(人教版九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中考总复习之现代文复习教案(人教版九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中考总复习之现代文复习教案(人教版九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执笔:周成军2007 年4月22日第一讲:记叙文阅读专题指导(3课时)一、中考记叙文考点分解: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

2.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归纳中心意思。

3.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

4.区别认识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5.阅读小说,能把握人物的性格,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了解故事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记叙文基本知识: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 记叙顺序:1.顺叙2.倒叙:a.结局—时间先后顺序b.后发生的事—由“倒”转“顺”,一路往下写。

(造成悬念,强调)3.插叙:有无过渡作用:a.衬托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b.丰富情节c.深化主题 记叙线索:1.以时间为线索2.以人物为线索3.以事件为线索4.以地点变换为线索5.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表达方式:记叙:所用材料是发展变化着的人和事,有时还包括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场所;目的是使读者了解人物的言行和事件的经过。

说明:所用材料是客观世界中的各类事物以及事理;目的是使读者明了这些事物的特征(包括性质、状态、功能等)。

议论:所用材料是作者对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见解;目的是使读者相信作者观点的正确。

抒情:所用材料是作者的感情;目的是使读者产生共呜。

描写:1. 正面描写:a. 语言描写;b. 行动(动作)描写;c. 外貌描写(肖像、神态、衣着);d. 心理描写;e.神态描写;f.细节描写:同整个作品相对而言,这些细枝末节富有典型意义和极强的感染力2.侧面描写:① 环境(景物)描写及其作用:A.自然环境:a. 衬托人物的心情;b. 渲染或创设一种氛围;c.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专题 复习教学设计 (一)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专题 复习教学设计 (一)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中考即将到来,各科的复习工作也进入了最后阶段,其中语文是很重要的一门科目。

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阅读,而记叙文阅读则是其中的重头戏。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记叙文阅读,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的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基本情境和事件情节。

2. 熟悉文中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心理活动。

3. 了解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的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

二、教学过程1. 学生预习在课前布置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在阅读记叙文时先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基本情境和事件情节;其次,阅读时要重点关注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心理活动。

同时,学生还要注意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的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

2. 教师讲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安排,选择一个篇目展开讲解。

首先,要介绍文章的基本情境和事件情节,让学生了解整个故事的过程;然后,分别讲解文章中的重要人物,加深学生对这些人物的理解;最后,重点分析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如何营造出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

3. 学生互动在教师介绍完毕后,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一下篇目,并分析其中的人物性格、行为和心理活动,感受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的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

然后再与同桌或整个班级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4. 练习评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题型进行训练和评估。

例如,选择题,填空题,以及写作题等等。

同时,还可以采用小组比赛,分角色扮演等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效果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记叙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更能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了解人物性格和心理,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为中考做好语文复习铺垫。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如何赏析句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如何赏析句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

如何赏析句子课题如何赏析句子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总结归纳赏析句子的方法。

教学重点总结归纳赏析句子的答题格式。

教学难点总结归纳赏析句子的答题格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二、出示教学目标三、课堂导学在记叙文阅读中,正确理解句意,有助于文意的把握,有助于作品思想感情和主题的理解。

《新课程标准》也作了明确的要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基于此句子赏析就成为了中考语文重要的题型之一。

总结归纳赏析句子的方法。

(课件)(一)出示赏析句子的答题步骤:(课件)1、首先,先在文中找到所需赏析的句子,将句子回归原文,并将句子放在整个段落中理解,简要地说,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2、其次,细读所要赏析的句子,根据题意,主要从某个角度回答,或从多个角度较全面、充分的回答。

3、最后,将上述思考的结果,整理下来,做到层次清楚,语言流畅。

,(二)怎样赏析句子。

可以从以下六个角度进行赏析。

1.从修辞角度。

(课件)学生听讲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生倾听、思考、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偶、对偶。

例句“有的,有的”,胖女人的脸瞬间绽放成一朵硕大的秋菊。

《夏夜里的最后一枝百合花》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胖女人笑的美丽、灿烂,表现了胖女人帮助别人后内心的喜悦,突出她的热情、真诚、善良。

一般答题格式:运用了(角度:修辞、描写方法等)+规范化(生动、形象、细腻、强调、突出等)+写出了(语境义:内容、心理、特点)+表达了(效果:感情、性格、主题等)即一判二规三语境四效果赏析中,首先判断角度“绽放成一朵硕大的秋菊”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是规范用语,“写出了胖女人笑的美丽、灿烂”是语境义,“表现了胖女人帮助别人后内心的喜悦,突出她的热情、真诚、善良。

”是效果。

常见的修辞方法的作用:(注意答题语言的规范化)(课件)•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的……•夸张:突出……增强幽默或讽刺意味。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如何赏析句子》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如何赏析句子》设计
常见的答题形式:
运用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的特点,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思想感情。
典例解析
真题训练
方法二、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
表达方式:
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主要赏析描写句、议论句和抒情句。
描写句: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意义,生动形象。
抒情句:突出感情,增强感染力,引起共鸣。
也就是说:碰到赏析词语,就反复推敲词语,而词语又离不开句子,赏析词语,就把词语放到句子中去;碰到赏析句子,就分析情感,抓住文章主旨。
(一)、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赏析
(二)、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三)、指定从某一角度(如词语运用、修辞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结合全文对所出示(画线)的语句进行简要赏析。
2、赏析句子的方法和答题技巧
方法一: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特别是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加鲜明生动,摇曳多姿。
议论句:解释所写内容的意义,突出中心。
答题模板:运用了……的表达方式,……地表现(强调、突出)了……,表达了人物……的心情(情感)。
典例解析
真题训练
方法三:从关键性词语入手。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典例解析
真题训练
方法四: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真题训练
小结:赏析语言上我们会在不小心时,束手无策时,疏忽大意时丢分。其实,它是有方法的,总体来说,我们要记住这几句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赏析记叙文重要句段》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学习目标:1、理解重要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2、掌握重要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作用的规律导学目标:教师帮助学生解析记叙文阅读之句段内涵与作用的题型分布,帮助学生掌握做题技巧,提高得分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温故而知新,提升举一反三的悟性。

【过程与方法】紧扣考纲和课标,讲练结合,课内得法,课外迁移。

教学重点:梳理记叙文重点句段的呈现类型,品赏它们的思想内涵及其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教学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复习教材中的典型案例,感悟记叙文重点语句的形式与效果。

第二教时实战演练,迁移作答能力,提高准确率和得分率。

【教学要点】1、借助U盘,呈现课文重点语句,师生一起赏析领悟它们的分布与作用,提炼规律。

2、以本为本,学生独立理解感悟,实现迁移。

【教学过程】一、学生阅读《阿长与<山海经>》,找出课文个关键句或关键段落,并思考它们的表达作用。

1、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

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

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2、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3、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学生互动交流后,教师展示预设的参考答案第1处:【含义】因为阿长能讲长毛的故事,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于是,“我”渐渐对她刮目相看了,原谅了她先前不雅的睡相。

【作用】这是情节上对阿长“扬”的部分,照应前面“抑”的部分,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第2处:【含义】阿长帮我买来让我朝思暮想的《山海经》,让我对她产生新的敬意,终于原谅她谋害隐鼠的过失了。

【作用】对阿长的扬比之前更进一步,突出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更进一步了。

第3处:【含义】表达了对长妈妈的由衷的祝愿和深切的怀念之情,它凝聚着鲁迅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着鲁迅对善良人的衷心祝愿。

【作用】突出文章的中心。

二、阅读八(下)《我的母亲》,找出文章关键句段,并分析它们的含义与作用。

1、第1处:课文第四段。

【含义】在前三段交代九年童年生活的主要收获的基础上,笔锋一转,水到渠成地点明题意,将“母亲”推到文章的中心。

【作用】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写母亲的主体部分。

2、第2处:第6段第1句和第7段最后一句。

【含义】两句话,从母亲待“我”的言行中概括出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点明文章第一个重点内容的主要意思。

【作用】前后呼应,使课文第6、7段浑然一体,结构完整。

3、第3处:第12段第1句。

【含义】高度概括了母亲与亲人相处中体现出来的刚柔相济性格特点,点明文章第二个重点内容的主要意思。

【作用】行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至此,母亲的高大形象完整呈现在读者面前。

4、第4处:文章末段的最后一句。

【含义】表达对母亲深谢感恩的思想感情。

【作用】篇末点题,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阅读《我的第一本书》,找出文章关键句段,并赏析它们的含义与作用。

第1处: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含义】我的童年生活是辛酸艰苦而沉重的,只能在大自然当中寻求一点天真浪漫。

【作用】充满诗意,还有点玄妙,为下文写童年时代拥有第一本书的故事作铺垫。

第2处: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

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含义】小结第一本书的由来和意义,突出这本书凝聚着童年时代珍贵的同学情和朋友情。

【作用】情节上总结上文,情感上起线索作用,呼应开头和结尾。

第3处: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含义】“我”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中的抗争,如果不写它,等于忘记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因为忘记过去等于忘本。

【作用】交代写作目的,呼应开头,深化文章的中心。

四、归纳总结:(一)理解记叙文中重要句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也是一个常考点。

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段的把握。

(二)常见题型:1.某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

2.文章某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某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三)考点例析1、句段在文章开头的作用首段常见的作用是统摄全篇,总领下文;照应标题,点明题意;引出下文,行文巧妙;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作铺垫: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等。

2、文章中间句段的作用文章中间句段的作用一般有: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承接上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扩展思路,丰富内涵等。

3、结尾语段的作用结尾句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卒章点题、照应开头(首尾呼应)、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省,升华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充满哲理,委婉含蓄等。

(四)解题方法解答重要句段的作用,应重点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内容,二是结构。

1.从内容角度答题时:①写这句话(段落、情节、内容)都写了些什么;②体现了什么人物的什么情感;③需要再扣住本文的中心去点明它与中心的关系。

2.从结构有角度答题时:①总领全文;②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③引出了下文;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⑥与上下文相呼(照)应;⑦总结上文;⑧篇末点题等角度考虑。

七、例文引路(一)《背影》1、《背影》开头【原文】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分析】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起下文(结构);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内容)2、《背影》中间【原文】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分析】交代事情起因,奠定伤感的感情基调;(内容)为下文写父亲的背影作铺垫。

(结构)【原文】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分析】照应开头,(结构);表现父亲爱怜儿子和作者感念父亲,刻画出慈父的形象。

(内容)3、《背影》结尾【原文】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分析】回扣题目,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结构);点明中心,表达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内容)(二)《口技》1、《口技》开头【原文】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分析】“善”字总领全文(结构);交代演出的环境背景,渲染全场肃穆紧张的气氛,为下文精彩表演做铺垫。

(内容)2、《口技》结尾【原文】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分析】呼应开头,使结构严谨完整(结构);点明中心,表现口技艺人高超技艺。

(内容)(三)《羚羊木雕》1、《羚羊木雕》开头【原文】“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分析】设置悬念,引起下文(结构);渲染出紧张的气氛,写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

(内容)2、《羚羊木雕》结尾【原文】可是,这能全怪我吗?【分析】照应前文,(结构);含蓄的点明中心,引人思考,揭示出大人重财轻义、不尊重孩子之间真挚的友谊,严重伤害了孩子美好的心灵。

(内容)(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原文】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

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分析】承上启下(结构);表现出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依恋之情和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无奈。

(内容)九、布置作业:完成记叙文课堂练习(一)中打钩的题目。

第二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在昨天的基础上记叙探究并实战演练记叙文阅读之句段作用分析题型做题技巧。

二、呈现导学要点:(一)结构上的作用1. 前后呼应(照应)A、前后一致B、应句用不同的形式提起呼句的内容C、呼句是因,应句是果。

呼应的作用:强调……的主题、突出……的中心、结构完整、加深读者印象2. 点明中心(主旨句)3. 承上启下,过渡4. 引出下文5. 总领全文(二)内容上的作用1.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2. 奠定感情基调3. 渲染……气氛、氛围4. 衬托(正衬和反衬)衬托了……5. 对比(包括欲扬先抑的写法),把……和……做对比,突出了……6. 铺垫 A、为后文的某事发展做铺垫。

B、为后文的抒情做铺垫起铺垫作用的句段和被铺垫的内容属于因果关系。

(三)其他的写法的作用1. 埋伏笔2. 充当文章线索3. 推动情节的发展4. 突出、深化、强调中心/主题5. 象征(四)常见题型:1、某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

2.文章某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某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五)考点例析1、句段在文章开头的作用首段常见的作用:【内容】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等。

【结构】统摄全篇,总领下文;照应标题,点明题意;引出下文,行文巧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作铺垫:2、文章中间句段的作用文章中间句段的作用一般有:【内容】扩展思路,丰富内涵,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人物形象等。

【结构】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承接上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3、结尾语段的作用结尾句段的作用是:【内容】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省,升华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充满哲理,委婉含蓄等。

【结构】总结全文、卒章点题、照应开头(首尾呼应)。

(六)解题方法一般词句的作用,此类题应重点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内容,二是结构。

1.从内容角度答题时:①写这句话(段落、情节、内容)都写了些什么;②体现了什么人物的什么情感;③需要再扣住本文的中心去点明它与中心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