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数与倍数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南梁完小狄小燕教学目标: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结构。

2、亲历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

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

3、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

把概念形成知识网络,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数学每天都和很多的数打交道,这节课呢老师想考考

你们,看谁的想法多?请看这几个数,你觉得哪一个数与众不同?

1、2、3、4、9

刚才你们说的都是和因数、倍数、质数、合数有关系的,看得出来你们对这些数有兴趣,课前我们已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整理,这节课呢我们来科学、系统地整理一下有关因数和倍数的知识(板

书:因数与倍数的整理与复习)

【设计意图;主要目的是凝聚学生注意力,激起学习兴趣,引发思维, 让学生积极主动,灵活有效地回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说到因数和倍数,我们知道3是因数,6是倍数。生发言。

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一个数的倍数呢?

2、除了因数和倍数,你们还知道哪些相关的知识?

3、老师听了这么多知识点,让人感觉到很乱。怎样整理才能简洁、

有序地体现出这些知识间的联系呢?

4、分组整理

接下来就要看同学们的智慧了,请你们把杂乱无序的知识点梳理成一个科学的系统的知识网络。

现在请四人一组讨论整理思路,也可以参照整理建议:

(出示)整理建议:

1.想一想,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用箭头或线条把这些知识点按一定的顺序连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

A、按因数的个数,可以把非0自然数分为()、()、()

B、我们学的倍数有()的倍数、()和()

C按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把非0自然数分为()和()根据以上提示,制定的知识网络图。

除了以上理解的这些内容,还学习了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公因 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 和最小公倍数,还知道最大公因数用( )

表示,最小公倍数用[]表示。

我们一起梳理知识的过程就是进一步完善我们所学旧知的过程, 如果我们每学一部分知识都能这样的整理,就好像我们在积累知识的 同时种植一棵知识的大树,这样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就更加有条理。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列举、比较、分类、 整合,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帮助学生 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重点复习 强化提高

做一做,谁能干!

1 •在非0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是( ),最小的偶数是(),最小的

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

2、2X 3=6,6是()和()的倍数,2和3是6 ()的因数。

3、 如果A 出=5,那么A 和B 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

因数与倍数

) ( ) )

(

是()。

4、在2、4、9、1

5、17、26 这些数中:

①偶数有();

②奇数有();

③3的倍数有();

④5的倍数有();

⑤质数有();

⑥合数有()。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查漏补缺,既使学生形成的认知结构稳固定型,又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选一选,谁更棒!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3)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

(4)把18分解质因数18=2X3X3X1( )

(5)一个自然数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一定是质

数。( )

(6)一个二位数冋时是2、3、5的倍数, 这个数最小是

120

( )

请学生说说是怎么判断的?

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用一用,谁更出色!

1、红红到书店买了一套(3本)童话书,售货员阿姨说应付34元, 红红认为不对。你们觉得呢?

2、第一位数字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第二位数字是所有自然数的因数,第三位数字是10以内3的最大的倍数。

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什么电话号码?你能设计这样的谜让同学们猜

一猜吗?

119火警报警电话110 报警电话120 急救中心电话

122交通事故114 电话号码查询114 电话号码查询

五、评价总结完善提咼

你觉得这节课表现得怎么样?

数学知识就像一粒粒珠子,只有把它们串联起来才不会丢失,我们今后也要这样,自觉地把相关联的知识系统化,并依靠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做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一节课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学习和思考永远不会结束。

因数和倍数

(倍数)

(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

/ \

f \

/ \

(偶数)(奇数)

板书设计:

(因数)

/ 、

I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