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考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综合经典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综合经典测试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731e31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8c.png)
一、选择题1.以下物态变化的事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时也能晾干C.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D.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D解析:D【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冰是液体水形成的固态物质;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的冰变成水蒸气;冰棍上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冰晶;冰棒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水珠。
A.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冰,属于凝固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时也能晾干,属于升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属于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属于液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关于沸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体温度达到其沸点就一定沸腾B.液体沸腾时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95℃的水不可能沸腾D.液体沸腾时要放热,温度保持不变B解析:BA.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并且不断吸热才能沸腾,故A错误;BD.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但沸腾时还需要吸收热量,故B正确,D错误;C.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当外界气压降低时,水可以在95℃时沸腾,故C错误。
故选B。
3.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6℃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
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6℃,则测出来的体温是()A.36.6℃B.39.6℃C.37℃D.76.2℃B解析:B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9.6℃,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39.6℃,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39.6℃,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6℃。
所以体温是36.6℃的自己测量的结果是39.6℃。
故选B。
4.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容器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的质量减少了B.冰的质量没变化C.冰的质量增大了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C解析:C【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物体之间有温度差时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水的凝固点为0℃。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382ce1d4d8d15abe234e99.png)
第3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气温在0℃时(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室内,水所处的状态为()A.固态B.液态C.气态D.三态都有可能2.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的词句,其中包含了一种物态变化,这一物态变化的图像是()A.B.C.D.3.某类物质的微观特性表现为分子间距离很远,彼此间几乎没有力的作用,宏观特性表现为既无固定形状也无固定体积,则该物质可能是()A.雾B.水蒸气C.水D.雪4.如图所示瓶装液化石油气主要成份是烷烃和烯烃系列的混合物,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各成份的沸点如下表所示,常温下液化石油气很难用尽,瓶内常有残留物。
该残图物的主要成份是()A.乙烷乙烯B.丁烷丁烯C.戊烷戊烯D.丙烷丙烯5.小明同学对冰加热,他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水沸腾温度不变,但不吸热 B.冰熔化吸热,温度不变C.冰熔化、沸腾各用4min D.图中DE表示冰的熔化过程6.每年冬季,张家界核心景区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山顶都会出现漫山遍野的雾凇景观,晶莹的雾凇一簇簇,美如仙境.雾淞是()现象.A.液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华7.如图是A、B两种固体的熔化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A熔化时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B.A是非晶体,B是晶体C.物体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A加热7min时是固态8.崆峒山是我省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缭绕,显得神秘美丽,如图所示。
关羽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是从崆峒山中冒出的烟 B.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9.泰州引凤路河边的树“生病”了,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树木输液,如图所示。
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药液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液体的蒸发,原因是()A.提高了地面上液体的温度 B.增大了液体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减少了液体在地面的表面积10.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凝固点是45℃B.在BC段,该物质没有吸热所以温度不变C.在t=2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EF段物质吸收了热量11.我国黑龙江漠河地区冬季气温有时为零下四五十摄氏度,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 )A.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 B.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的凝固点低C.酒精的密度比水银的密度小 D.酒精气体无毒,水银气体有毒12.南极气温常低于﹣20℃,至少半年无阳光.根据科学研究,南极冰山不断缩小,连终年不见阳光的冰川也慢慢变少,这是()A.汽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蒸发现象 D.凝华现象13.天然气汽车储气罐内的天然气是经多级加压后变成液态的,燃烧前变为气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B.天然气汽车在行驶中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C.天然气从储气罐释放出来的过程中放出热量D.储气罐内天然气的压强大于大气压14.下列对生活常见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夏天,沿海地区的温度变化比城区小——水的比热容大B.灯泡用时间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现象C.夏天在屋子中放冰块后会感到凉爽——冰熔化和水汽化均吸热D.抛起的皮球会落向地面——皮球受到了重力的作用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5.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不中正确的是()A.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小水珠,是液化现象B.衣柜里的樟脑片逐渐变小,是由于樟脑片熔化了C.北方冬天美丽的雾凇是空气升华形成的D.夏天往饮料里加的冰块是凝固形成的16.下列现象中需要放热的一组为()A.冰变成水露的形成 B.霜的形成碘变碘蒸汽C.雾的形成冬天人哈出白气 D.水结冰液态铁浇铸零件三、实验题17.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___ 的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_____.(3)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4)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①由图像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像丙分析可知m1_______m2(选填“>”、“<”或“=”).18.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1)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态,该物质的熔点为℃,仔细观察图像ABCD段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综合经典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综合经典测试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a68cc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8.png)
一、选择题1.王老师上课带来一把金属勺放在了讲桌上,把刚烧开的开水倒入杯中,将金属勺放在杯里,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约20℃)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
关于这种金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金属熔点不低于20℃B.该金属熔点低于20℃C.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D.该金属是非晶体A解析:A【分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金属勺熔化了,说明热水瓶中开水的温度高于金属的熔点,使金属勺从开水中吸热而熔化;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0℃)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说明室温(20℃)低于金属的凝固点,使金属凝固。
故选A。
2.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
在标准大气压下,加热段时间后。
测得使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砂温600℃,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则三个烧杯中水的温度大小关系是()A.t甲=t乙=t丙B.t甲>t乙>t丙C.t甲<t乙=t丙D.t甲<t乙<t丙A解析:A甲杯中的水温等于100℃,但由于不能继续从外面烧杯中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乙和丙烧杯的水沸腾,说明此时水的温度已经达到沸点100℃,但温度不再升高。
故选A。
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A.树叶上的霜B.护目镜上的“水雾”C.湿衣服晾干D.冰雪消融B解析:BA.树叶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A不符合题意;B.护目镜上的“水雾”,是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的小水珠,故B符合题意;C.湿衣服晾干,是衣服上的水分汽化成了水蒸气,故C不符合题意;D.冰雪消融,是冰熔化成了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用一支水银温度计测量放在24℃房间里的一盆热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上升经过“29℃”这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A.房间里的温度B.热水的温度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D.无法判断C解析:C室温为24℃,所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热水之前,示数为24℃,由于水的温度高,玻璃泡中水银的温度低,所以水银吸收热量,体积膨胀,液柱上升,当温度计的水银柱液面经过29℃这一刻度时,说明此时水银的温度是29℃。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711c5e0b4e767f5acfce81.png)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在南极洲南部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
南极的最低气温-88.3℃,在那里考察队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A.酒精容易制造,价格低 B.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的凝固点更低C.酒精温度计比水银温度计测量准确 D.酒精无毒,水银有毒2.夏天的早晨,无锡地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 )A.0℃ B.15℃ C.25℃ D.40℃3.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变化形成的。
下图描述的物理现象正确的是( )A.“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B.“轻柔的雪”是凝固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D.“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4.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被包围在被测物体内③待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稳定时再读数④读数时为看得清楚,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1/ 75.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开始熔化,当水面还有冰浮着时,则( )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C.冰、水的温度都升高D.冰、水的温度都不变6.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到晒得发烫的柏油马路上时,刚巧来了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爆晒,温度很高B.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了更多的热量C.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大,身上的汗较难蒸发D.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7.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舞台效果,这种雾实际上是( )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C.干冰迅速升华而形成的气体D.干冰升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0~100℃B.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涨冷缩的原理制成的C.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应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9.下列选项中的物质均属于晶体的是( )A.玻璃、铁 B.海波、蜂蜡 C.松香、玻璃 D.铝、萘10.已知液态的二氧化碳、氧和氮在l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78℃、-183℃和-196℃,如果在1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降温的方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物质,则首先液化而分离出 ( )A.氧 B.氮 C.二氧化碳 D.它们同时液化,无法分离11.初春的清晨常常有雾,雾的形成是( )A.蒸发 B.沸腾 C.汽化 D.液化12.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A.杯子中的冰块,过一段时间也会变成水B.寒冷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3 / 7C .盘子里的水,过一段时间会变少D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会“冒汗”13.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固态酒精是非晶体B .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C .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D .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14.两只相同的杯子放置在窗前,分别盛放等高的水和汽油,一段时间后,两杯中的液面如图所示.这个事例说明液体的蒸发跟液体的( )A .表面积大小有关B .温度高低有关C .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D .种类有关15.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B .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C .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形成的水D .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6.夏天喝饮料时,常会在杯里加入冰块儿,冰块儿会变小,不久杯壁会出现小水珠,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的物态变化是( )A .升华B .熔化C .液化D .汽化17.近几年,县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小明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写了一首题目为《莒州春晓》的小诗﹣﹣“朝登屋楼迎朱炎,俯瞰冰水舞彩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45254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a.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A.体温计是利用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A.在−190℃时氮是液态B.将液氮和液氧放在−200℃的环境中,慢慢提高温度,氮气会比氧气更快分离出来C.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D.将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8.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A.用久了的固体清新剂会变少——液化B.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升华C.冰柜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白粉”——凝华D.从冰箱里拿出冷藏后的鸡蛋,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汽化9.人们常用75%的酒精给物体消毒,需要用酒精擦拭物体表面,并让酒精作用3min的时间。
为了让酒精蒸发得更缓慢,达到规定时长,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通风处B.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向阳处C.擦拭酒精后用吹风机向物品吹热风D.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阴凉处10.小明同学在家中学习炒菜时,发现透明的锅盖里边,有水不断地从锅盖顶部往下流,锅盖里边的水所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熔化后液化D.先升华后液化1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5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C.该物质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D.BC段的特点是无需吸热但温度不变1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谷雨”: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白露”: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大雪”:雪花形成是凝华现象二、填空题14.海波物质的熔点为48℃,意思是说,只有把海波加热到时,海波才能熔化。
当18.中秋节小明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20.北方的冬天,菜窖里常放几桶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温度降低时,可以利用水在21.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4b86d8bceb19e8b8f6baf9.png)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冬天,结冰的湿衣服也能晾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华 B.升华 C.凝固 D.液化2.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冬天湖面结冰 B.冰箱冷冻室里的“白霜”C.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 D.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露珠形成,汽化、吸热 B.冰棱消融,熔化、放热C.干冰变小,升华、吸热 D.霜的出现,凝固、放热4.下列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A.蜡B.铁块C.松香D.玻璃5.在下图中,属于晶体熔化图象的是()A.B.C.D.6.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B.“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性“音调”高D.“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7.如图所示,加热﹣40℃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段表示当前物体的状态仍是固体B.在0℃时,物体的状态为固、液共存C.冰在熔化过程中,冰的质量在减少,密度不变D.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8.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积雪熔化 B.雾的形成 C.霜的形成 D.河水成冰9.下列描述中与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属于同一物态变化过程的是()A.衣柜里的樟脑片放上一段时间,结果消失了B.秋天,霜打枝头C.闷热潮湿的夏天,自来水管冒“汗”D.冬天,千里冰封10.为了验证装在试管里的固态碘受热升华,甲同学直接将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如图甲所示;乙同学将试管浸入热水槽中,如图乙所示,两试管都会出现碘蒸气.已知: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下列说法正确的()A.固态碘受热后,碘的内能增加,碘分子热运动减慢B.碘升华是从液态变为气态C.更合理反映碘升华的是实验甲D.给碘加热的过程利用了热传递11.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下列现象与此特点无关的是()A.冬季地窖里面放桶水能防止温度过低而冻坏贮藏在里面的蔬菜B.探究电流热效应时用煤油代替水C.冬天的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D.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12.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59f69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b.png)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一、选择题。
1、0℃的冰和0℃的水相比较()A.0℃的冰冷些B.0℃的水冷些C.两者的冷热程度相同D.二者的状态不同,无法比较2、小明的玩具灯笼里的灯泡不亮了,爸爸检查后发现是电路板的线断了,于是爸爸用电烙铁把断开的电路重新焊接好,则焊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先熔化后凝固C.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3、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 ℃B.在0至5 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4、下图中水的凝固图象是()。
5、在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主要用来探究()A.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的关系B.蒸发的快慢与气压的关系C.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D.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6、下列实例中,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是()A.一次性打火机中的液体B.蒸饭的锅口上方喷出“白气”C.喝开水时眼镜片模糊D.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外壁“出汗”7、以下关于蒸发与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要吸热,所以都有降温致冷作用B.都是将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C.都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D.都在液体的表面发生8、一提到“雾凇”,许多人总会联想到东北地区,其实甘肃省的一些地区也会遇到这个现象.如图为天水出现的“雾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淞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雾凇和冰的形成过程一样C.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D.雾凇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9、在实验室里,同组的小红同学不慎将一支水银温度计打破,亮晶晶的水银像珍珠一样的洒落在实验桌上,此时你应该()A.坚持把实验继续做下去,不要受到这些水银的干扰B.帮助小红赶紧用手把这些水银捡起来交给老师C.立即报告老师,请老师及时处理D.用纸盖上这些水银,下课再处理10、冰的熔化温度为0 ℃,则0 ℃的水()。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cbe62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71.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50℃B.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0℃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100℃D.加冰的可乐温度为-20℃2.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3. 下列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B. 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C. 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D. 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4.如图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像,以下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该物质是非晶体B.在ab 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bc 段处于沸腾状态D.c 到d 是熔化过程5.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A. 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B. 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C. 将湿衣服晾晒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 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6.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甲壳虫的体温会降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的哪一种( )A.熔化B.液化C.汽化D.凝华7.洗完澡后看到洗澡间的镜子上变得非常模糊,打开窗户,过一会镜子又变得清亮起来,这种现象先后经历的过程是()A.汽化熔化B.熔化汽化C.汽化液化D.液化汽化8.很多宾馆的卫生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这里使水分快速蒸发的主要原因是( )A.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B.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9.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包括很多物态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雪上上的冰雪在温度升高时逐渐消融-----液化B.海洋里的水经太阳晒变成水蒸气------升华C.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空气形成小水滴-------液化D.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形成雪-------凝固10.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A.冬天哈出的“白气”B.正在消融的冰雪C.夏天湿衣服晾干D.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二、填空题11.有一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示数如图所示,用这支体温计给两个体温分别是38.2℃和39.1℃的感冒病人测量体温,则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和.12.沥青路面在烈日下由硬变软,在这个过程中沥青的温度不断升高,说明沥青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13.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许多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 ℃,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冰需要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14.滚烫的油锅不小心滴入了水珠,你会发现油花四溅,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________(填“高”或“低”)的结果.而我国古代铁匠师傅锻造兵器时,常将烧得发红的铁器放入冷水中“淬火”时,会听到“嗤嗤”声,同时看到水面上冒出一股“白气”,在这个过程中水先后发生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物态变化.15.游泳者出水后,由于水分蒸发的缘故导致身体会感到冷,此时他会不由自主地将身体蜷缩起来,这其实是为了(选填“加快”或“减慢”)水分蒸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ab81e3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1.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B.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C.初中生100m赛跑的时间约为8s D.普通家庭房间门的高度约为3m2.如图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它是水蒸气液化形成,a处较浓B.它是水蒸气液化形成,b处较浓C.它是水汽化形成,a处较浓D.它是水汽化形成,b处较浓3.北方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枯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桔子却没被冻伤,原因是()A.水凝固成冰,放出热量B.水凝固成冰,吸收热量C.冰熔化成水,放出热量D.冰熔化成水,吸收热量4.如图所示,下列图像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A.B.C.D.5.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晶体的熔点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固态水银铜固态酒精锡铝钢纯铁-38.8℃1083℃-117℃232℃660℃1515℃1535℃A.钢的凝固点是1515℃B.零下120℃的酒精为固态C.可将锡块放在铁锅中熔化D.冬天北方气温低于零下40℃,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6.诗人李白在《玉阶怨》中写道:“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时节由于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大;故有露珠出现。
露珠的形成属于()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熔化现象D.凝固现象7.如表是一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水银酒精乙醚氧铜钢钨熔点/℃-39-117-114-218108315153410沸点/℃3577835-183236027505900A.因为钨丝的沸点比较高,所以电灯里的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B.表中所列出的金属的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C.20℃时乙醚是液态,氧是气态D.测温液体分别是水银、酒精、乙醚的温度计都可以用来测量我国各个地区的气温8.潍坊市气象台2020年12月28日发布寒潮黄色预警,我市出现寒潮天气,伴有雨雪、强降温和大风,小明29日早上发现家里窗子玻璃上出现了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花是凝固形成的,在窗子的室内一侧B.冰花是凝华形成的,在窗子的室内一侧C.冰花是凝华形成的,在窗子的室外一侧D.冰花是凝固形成的,在窗子的室外一侧9.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加热,当冰未完全融化时()A.冰、水的温度均保持不变B.冰、水的温度均上升C.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D.水的温度不变,冰的温度升高10.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B.初冬的早晨,地面上结有一层白霜属于凝固C.所有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D.物体温度可以降至﹣273.15℃以下二、填空题11.北方寒冷的冬天,刚洗完的湿衣服晾在室外,衣服中的水分很快结冰,这是现象;而结冰的衣服过了一段时间也会干,这是现象;有时为了让湿衣服干得快些,我们把湿衣服摊开挂在火炉旁烤,这样做增大了,并提高了液体温度,从而使水分蒸发加快;在烤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冒“白气”,这些“白气”是形成的.12.(1)如图所示,体温计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它的示数是℃.下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该物体的长度是cm.(2)在使用实验用温度计时,小玲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图中操作不当之处:A:;B:.13.如图所示,现有甲、乙两支温度计,小明要测体温应该选择(选填“甲”或“乙”)温度计,该温度计的示数为℃,另外一支温度计的示数为℃,它们都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14.物理课上,老师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从酒精中取出,同学们发现温度计的示数(选填“先变大,后不变”、“先变小,后不变”或“先变小,后变大,再不变”);等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老师又用扇子对温度计的玻璃泡扇风,发现温度计的示数(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测试卷三套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测试卷三套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ea3d23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4d.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测试卷三套及答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测试卷0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在物理课上,XXX同学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被XXX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
A.不应该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答案:A。
XXX倒入另一烧杯中不会影响温度的测量,但是这个过程会使得热量流失,导致温度降低,这是需要注意的。
2.如图所示,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液化C.蒸发D.升华答案:D。
暖湿气体遇冷后会发生升华,形成云朵或“飞机拉烟”的现象。
3.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XXX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如图所示,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熔化,后液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升华,后凝华D.先汽化,后凝固答案:B。
太阳能净水器通过加热污水使其汽化,然后再冷凝成液态水,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4.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B.冬天池塘覆上薄冰——凝固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蒸发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凝固答案:B。
冬天池塘覆上薄冰是水的凝固现象。
5.XXX上学时忘了带雨伞,放学后下起了大雨,XXX冒雨跑回家,奶奶批评了他,如图所示,奶奶的话包含的主要物理道理是。
A.雨中有很多会引起感冒的病菌B.衣服被淋湿了,起不了保温作用C.身上的雨水大量蒸发要吸收大量的热,会导致体温过度降低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C。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真题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真题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c353d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1.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真题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小明某早晨测量体温时,示数为36.3 ℃,他应该判断自己的体温() A.偏低了B.属正常C.偏高了D.无法确定2.下列物体属于晶体的是()A.钢铁B.玻璃C.蜡块D.沥青3.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盛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示,其主要成因是()A.冰的熔化B.水的凝固C.冰的升华D.水的汽化4.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5.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
清晨,人们有时会看到路边的草或者树叶上结有露珠。
这些都是()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升华现象D.凝华现象6.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为针状,有助于减少水分的() A.蒸发B.升华C.液化D.沸腾7.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海水淡化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方法之一。
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先将海水中的水汽化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
关于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先升华后凝华,先吸热后放热B.先汽化后凝固,先放热后吸热C.先汽化后液化,先吸热后放热D.先汽化后液化,先放热后吸热8.装有半杯水的封闭玻璃杯,放入冰箱被冷冻较长时间,取出后用干毛巾擦干玻璃杯表面,放一会儿,玻璃杯表面会变湿。
这是由于()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造成的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造成的C.玻璃杯中的冰升华成水蒸气造成的D.玻璃杯中的冰熔化成水造成的9.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10.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11.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手指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156d2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4.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其物态变化是()A.升华B.凝华C.熔化D.凝固2.如图,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水中出来后,人体表面的水蒸发放热,所以人感觉冷B.有风的时候比无风的时候更冷,这是因为空气流动加快了人体表面水的蒸发C.人出水后比在水中要冷,这是因为泳池内水温高于人的体温,而空气温度低于人的水温D.人从泳池出来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人体表面液化,所以人感觉冷3.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转化,如图所示。
已知甲是水,则()A.乙是冰B.丙是水蒸气C.由丙到甲的过程放热D.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4.如图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展示的“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5.魔术师把手伸进一锅沸腾的“油”,2分钟后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关于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魔术师有特异功能,油不会烫伤他B.油锅里的食用油沸点不高C.油在沸腾时温度会不断升高D.油锅的下层是沸点较低的醋,上层是油,醋沸腾时,油并未沸腾6.组装如图甲所示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 固体。
它们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其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比较均匀,缺点是被加热物质的温度会超过100℃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D.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可能是非晶体7.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示数为38℃,若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体温分别为37℃和39℃的人测体温,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为()A.37℃、39℃B.38℃、39℃C.38℃、38℃D.37℃、38℃8.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综合测试(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综合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5172c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4.png)
一、选择题1.谚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结冰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热量B.“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雪水化成河,粮食千万箩”,雪水化成河是液化现象C解析:CA.结冰是由液态凝固成固态,需要放出大量热量,故A错误;B.露的形成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C.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固态,故C正确;D.雪水化成水是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2.如图是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和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冒“白气”时的情景,对于这两种“白气”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糕周围的“白气”是升华形成的B.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C.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汽化形成的D.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D解析:D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二者都是由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
故选D。
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1) (3)B.(2) (4)C.(4) (3)D.(1) (4)A解析:A(1)冰雪融化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吸热;(2)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空中水蒸气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放热;(3)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吸热;(4)霜的形成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放热。
(1) 、(3)吸热,故选A。
4.利用小纸锅可以将水加热至沸腾,但纸锅却没有燃烧。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烛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B.水沸腾后,水不再吸热C.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D.在加热过程中,只有水吸热,纸锅不吸热C解析:CA.纸的燃点是183℃,酒精点燃的火温度是500℃-600℃,则烛焰的温度高于纸的着火点,故A错误;B.液体沸腾时的特点: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CD.在加热过程中,水和纸锅均吸热;当水沸腾后,水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沸点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纸的着火点约180℃,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因此纸锅不会燃烧,故C正确、D错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207aa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c.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玻璃、蜂蜡、沥青都是非晶体B.明矾、沥青、玻璃都是非晶体C.海波、食盐、蜂蜡都是晶体D.铁、雪花、塑料都是晶体2.[2024西安校级期中]以下温度最接近25 ℃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C.北京市冬天最冷时的室外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3.[问题与证据]在物理探究活动中,某同学在手上涂抹酒精,过了一会儿,酒精消失,手感到凉凉的。
根据以上证据,能得出的结论是()A.酒精发生了液化现象B.酒精蒸发需要吸热C.酒精温度越高,蒸发越快D.酒精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4.[物理与文化][2024广安校级期末]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用干冰制造“白气”。
“白气”的成因与下列谚语中加点字涉及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霜.前冷,雪后寒B.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C.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5.[2023太原校级期末]夏天,小明帮妈妈从冰箱中取出一块结满霜的冻肉,在肉上撒了一些盐,肉很快就“解冻”了,同时观察到盛肉的碗上出现了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肉表面结霜是凝固现象B.肉“解冻”是升华现象C.撒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D.水珠是由水蒸气汽化形成的6.[2024镇江京口区校级期末]元旦前镇江各中小学开展迎新校园美食节活动,烹饪过程中学生提起锅盖,发现水从锅盖内侧流下,锅盖内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B.先凝固后熔化C.先熔化后汽化D.先升华后凝华7.2023年12月14日沧州普降瑞雪,楼顶上的积雪没有消融,但会逐渐减少,是因为积雪发生了()A.蒸发现象B.升华现象C.凝华现象D.凝固现象8.[情境题日常生活]下列是小雨在生活中总结的物理知识,其中错误的是()A.春天来临河面上的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B.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冰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秋天的早晨在树叶上出现的小露珠是液化现象D.冬天的早晨在学校操场上出现的白色的霜是凝华现象9.[传统文化][2023长治校级期末]谚语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测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294ba7ff00bed5b8f31daa.png)
第三章卷(1)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2012秋•北票市校级期中)下列各现象中,最能说明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就越快的是()A.同样多的酒精和水,在相同条件下酒精干得快B.同样多的热酒精,装在碟子里的比装在一只瓶子里的干得快C.把粮食摊放在阳光下比堆放在仓库里容易干D.同样多的热酒精和冷酒精,装在两个相同的碟子里,热酒精干得快【考点】汽化,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难度】易【专题】控制变量法.【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蒸发的面积、空气的流动等,要想研究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我们必须利用控制变量法,保持其它的条件相同才行.【解答】解:A、两种不同的物质,比较起来不能说明问题,不合题意;B、装在碟子里和瓶子里改变的是蒸发面积,而不是温度,不合题意;C、摊在阳光下和堆在仓库里不只改变了温度,还改变了蒸发面积,不合题意;D、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只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的蒸发,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能过此题中所展示的现象,考查了我们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具体探究中,应在其它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一次只研究一个变量与探究量之间的关系.2.(2012•哈尔滨)下列现象发生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初春,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B.盛夏,湿地中水的蒸发C.金秋,夜晚草叶上形成露珠D.寒冬,树枝上形成雾凇【考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难度】易【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着吸放热的进行;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解答】解:A、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放热.不合题意.B、水的蒸发要带走热量,是汽化吸热;符合题意.C、草地上的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所致,是液化放热,不合题意;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所致,是凝华放热,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实际考查的是学生对日常生活有关水的三态变化现象的认识,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活学活用.3.(2013•滨湖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下列仪表不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是()A.寒暑表B.体温计C.数字式温度计D.温度计【考点】温度计及其使用;体温计.【难度】易【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数字温度计的原理:当温度发生变化引起热敏电阻值改变时,该值将通过传感器振荡电路转换成频率信号显示出来.【解答】解:A、B、D都是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C是数字温度计,不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液体温度计和数字温度计原理的了解.4.(2010•广西)张乾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考点】升华;凝华.【难度】中【专题】应用题;实验题.【分析】卫生球的粉末是固态的,粉末变少实际上是变为了气态,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停止加热,气态的卫生球就会受冷,树枝上的“雪景”就是固态的卫生球粉末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解答】解: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在封闭的烧瓶中,用酒精灯加热,卫生球粉末受热就会升华变为气态,所以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气态的卫生球就会重新凝华为固态的卫生球粉末,粘在树枝上,形成“雪景”.故选D.【点评】此题是通过一个实验来考查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考查的方式比较好,需要我们对物态变化知识灵活掌握.5.(2012•北仑区一模)如图所示,将干冰放入装有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考点】液化.【难度】中【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易升华.干冰放入水中,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在水中形成水泡上升,表现为水“沸腾”.【解答】解:A、二氧化碳气体无色.故A错误;B、干冰升华属于吸热过程;水蒸气是无色气体.故B错误;C、干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不是熔化.故C错误;D、干冰升华吸热,使瓶口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故D正确.故选D.【点评】干冰、樟脑球和市场卖的固态清新剂在空气中极易升华.干冰剧烈升华大量吸热,常用于人工降雨.6.(2010•吉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的“白气”是蒸发现象B.把糖放入水中,水变甜是熔化现象C.秋天,窗户玻璃表面形成的水雾是液化现象D.长时间使用的冰箱,冷冻室内壁容易结冰是凝固现象【考点】液化;凝华.【难度】中【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解答】解:A、冰糕冒的“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糕液化形成的;B、固态的糖放入水中,会溶解,扩散在水中,所以水就变甜了;C、秋天,窗户玻璃表面形成的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户玻璃液化形成的;D、冷冻室内壁结冰是由于打开冰箱门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液化、熔化、凝华和扩散,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7.(2011•天水)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C.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D.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考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难度】中【专题】应用题.【分析】分析物态变化首先看生成物是什么状态的,然后看是由什么状态的物体形成的,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做出判断(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最后根据物态变化吸放热的规律(熔化、汽化和升华要吸热;凝固、液化和凝华要放热)做出解答.【解答】解:霜和雪都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要放热,所以A、D是错误的;雾和露都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所以B是错误的、C是正确的;故选C.【点评】判断物态变化首先要知道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定义做出判断;物态变化知识也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需要掌握.8.(2014•旌阳区校级模拟)生活中常用的“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烧着的木柴,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的止沸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的止沸D.扬汤止沸能彻底的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考点】汽化,沸腾及沸腾条件.【难度】中【专题】应用题.【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扬汤止沸”由于散热,水的温度达不到沸点,所以不沸腾,但继续加热温度还是能达到沸点的,所以“扬汤止沸”只能暂时使水停止沸腾.“釜底抽薪”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能彻底地使水停止沸腾.【解答】解: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扬汤止沸”的意思: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道理是:把开水舀起来,再倒回去,可以增大液体表面积且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液体相对应空气是流动的)从而加快了蒸发,蒸发需要吸收热量,从而使液体温度降低,低于沸点,液体不能沸腾,起到止沸的效果.但是一旦液体重新回到锅里,由于仍然可以继续从燃料中吸热,所以一会儿达到沸点之后又会沸腾.所以扬汤止沸是暂时性的止沸.“釜底抽薪”:釜是指古代的一种锅,薪是指柴.所以该成语的原意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道理是:水沸腾是要吸热的.如果把锅底的柴火抽掉,也就停止了给水加热,水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水的沸腾就会马上停止.故选C.【点评】本题通过学生对两个成语的了解考查了液体沸腾的条件,很多成语中都包含有一定的物理道理,这类题是一道常见题型.9.(2012•安徽)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考点】凝华.【难度】中【专题】应用题.【分析】冰与盐混合后,冰的熔点降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解答】解:往冰上撒盐,使冰中参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底部形成霜.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晶体熔点与杂质是否有关的了解,以及凝华现象,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要有所认识.10.(2010•金昌)如图所示是某晶体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该晶体在CD段是气态B.该晶体在BC段不吸收热量C.该晶体的熔点是48℃D.6min时该晶体己完全熔化【考点】熔化;凝固.【难度】中【专题】应用题;图析法.【分析】晶体在固态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固体熔化,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熔点.当固体全部熔化,即全部成为液体后,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解答】解:A、该晶体在CD段是液态,故错误;B、BC段是熔化过程,故该晶体在BC段吸热但温度不升高,故错误;C、该晶体在熔化是的温度是48℃,故其熔点是48℃,故正确;D、6min时该晶体开始熔化,故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对晶体图象的分析.要掌握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与非晶体区别开来.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1.(2012•宿迁)做“水的沸腾“实验时,为防止沸水溅出伤人,通常在容器上加盖,这样会使水的沸点.若实验时不小心被①沸水烫伤;②水蒸气烫伤,(填“①“或“②“)情况更严重,其道理是.【考点】汽化,探究水的沸腾实验.【难度】易【专题】实验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1)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需要给烧杯加盖.(2)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水蒸气也可以液化,也会放热.【解答】解:(1)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加纸盖减少加热时间,会使杯内气压升高,使水的沸点升高.(2)由于水蒸气先液化为液态水,释放一部分热,再和沸水一样放热,所以水蒸气烫伤会更严重.故答案为:升高;②;水蒸气液化放热.【点评】该题考查了热现象中的两个重要实验,“水的沸腾“的注意问题及现象,这就要求在平时做实验时要注意认真观察,同时也考查学生对液化现象的理解能力,需要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现象.12.(2013秋•芜湖县月考)一种聚乙烯材料可以在15~40℃范围内熔化和凝固,把它掺在水泥里,制作储热地板和墙壁,可以起到调节室温作用,因为气温高时,;气温低时,.【考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难度】易【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解答】解:聚乙烯材料可以在15~40℃范围内熔化和凝固,把它掺在水泥里,制作储热地板和墙壁,设计的原理是:白天气温高,利用它熔化吸热;夜晚温度低,利用它凝固放热,起到调节气温的作用.故答案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13.(2013秋•永定区月考)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这个图象,你能获得的合理信息有:信息一:;信息二:.【考点】熔化;凝固.【难度】中【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分析图象可知:该物质有熔化温度(平行于时间轴的一段线段),是晶体,它熔化时的温度即为它的熔点,然后根据图象的特点进行解答.【解答】解:信息一:该物质为晶体,且熔点是50℃;信息二:熔化前吸热,温度升高;信息三: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答案不唯一).故答案为:该物质为晶体,且熔点是50℃;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熔化图象的知识,牢记晶体、非晶态的熔化、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特点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4.如图所示,试管A中加入适量的水,放置在盛水的烧杯B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B,问烧杯中的水沸腾(“会”或“不会”);试管A中的水沸腾(“会”或“不会”).若将A、B中的水都换成冰,则中的冰会熔化;如果都熔化,则中的冰先熔化.【考点】汽化,沸腾;熔化,熔化吸热.【难度】难【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晶体熔化有两个必要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熔化.【解答】解:(1)酒精灯火焰温度高于水的沸点,当烧杯中的水达到沸点后,还能继续吸热,所以烧杯中的水能沸腾;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2)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在冰的熔化过程中温度为0℃,保持不变,所以烧杯中的冰未熔化完时,试管中的冰能达到熔点0℃,但不能熔化.当烧杯中的冰熔化完后,继续吸热,水温会上升,这时试管中的冰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才可以熔化.所以烧杯、试管中的冰都会熔化,但烧杯中的冰,先熔化.故答案为:会;不会;试管A、烧杯B;烧杯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特点和条件,要对比运用,找出规律.15.(2016秋•栾川县校级期末)在电冰箱的冷凝器内,从压缩机送来的氟利昂的蒸气变成了液态,这是用的方法使气体并(吸收/放出)热量;在电冰箱的蒸发器内,液态氟利昂迅速汽化,(吸收/放出)热量,使冷冻室内的温度降低.【考点】液化.【难度】难【专题】应用题.【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几点入手:①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一是压缩体积,二是降低温度.②液化放热,汽化吸热.【解答】解:在电冰箱的冷凝器内的氟利昂,由蒸气变成了液态,这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气体液化,液化时要放出热量,致冷物质在冰箱内部的蒸发器里面汽化,吸收冰箱内的热量,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故答案为:降低温度;液化;放出;吸收.【点评】理解电冰箱的工作过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此题是根据我们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来分析冰箱制冷的原理,这是今后中考的一个方向.三、实验探究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6.(2013•兴仁县校级模拟)如图1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温度如图2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B”或“C”),示数为℃,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实验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试管底部,则测得试管内物质的温度值偏.【考点】温度计及其使用;熔化;熔化吸热;晶体和非晶体.【难度】易【专题】实验题;图析法.【分析】(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视线要和液面相平;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看温度计中的液面在什么位置,从而读出温度值;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不变的.(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瓶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解答】解:(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视线要和液面相平,B符合这种情况;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面在40℃以上8格处,示数为48℃;因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不变的,这种物质就是晶体.(2)试管中的物质是靠烧杯中的水加热的,试管底的温度比较高;实验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试管底部,温度计反映的是试管底的温度,因此测得的温度值偏大.故答案为:(1)B、48、晶体;(2)大.【点评】考查晶体的熔化和温度的测量,是一道基础题,第(2)问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试管中的物质是靠烧杯中的水来加热的是解答这问的关键.17.(2014秋•通山县校级月考)在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用了下面两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1)为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他应选择的装置是.(2)请你找出丙图中哪段图象是错误的(3)若探究“冰的熔化”实验中,小明发现冰熔化过快,应采取的操作是.【考点】熔化;凝固;汽化,探究水的沸腾实验.【难度】中【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根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和探究“冰的熔化”实验的要求可以对装置做出选择.根据水沸腾的特点可找出丙图中错误.要减慢冰的熔化速度,可从怎样让烧杯中水的温度升高的慢一些入手.【解答】解:(1)根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和探究“冰的熔化”实验的要求可以对装置做出选择,水的沸腾实验可将水直接放入烧杯加热,并不需要放入试管中加热.故选乙.(2)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故CD段错误.(3)要减慢冰的熔化速度,可从怎样让烧杯中水的温度升高的慢一些入手.可以暂停加热、增加冰或水的质量.具体措施:移去酒精灯(或增大的冰的质量或用冷水或增大烧杯中的水的质量)故答案为:(1)乙;(2)CD;(3)移去酒精灯(或增大的冰的质量或用冷水或增大烧杯中的水的质量).【点评】本题要注意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和探究“冰的熔化”实验的区别以及沸腾的特点.还要注意区分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图象的区分.18.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时,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先观察它的,再认清它的.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对它加热,水的温度将会;该实验的数据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min时刻.试分析引起这个明显误差的可能的原因:.(2)某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中A、B所示,则图中是水沸腾前的情况.(3)在该实验中所使用的温度计无质量问题,而所测得的水的沸点却并没有达到100℃,请分析原因:.(4)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考点】汽化,探究水的沸腾实验.【难度】难【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会进行温度计的读数,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要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1)①根据水沸腾时候的特点:温度不变,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②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但温度不升高,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错误的数据;可能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部.(2)掌握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区别: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沸腾使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3)水的沸点随液面气压的变化而变化,1标准气压下纯水的沸点是100℃,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4)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水的多少、水的初温、酒精灯火焰的大小、是否加盖等,根据其分析缩短实验时间的方法.【解答】解:在使用温度计前,首先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注意其分度值,以正确的读数.(1)①从表格中数据可知,当温度到达98℃时就不再升高了,所以温度不变时即为沸点,这时候继续对水加热,温度不变;②从第5分钟水开始沸腾,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应保持不变,而在第7分钟水的温度偏高,所以第7分钟的数据明显有错误,原因可能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部.(2)由图知,A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现象;B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是沸腾前的现象;(3)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1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水的沸点是100℃,由表格看出水的沸点是98℃,所以有可能是此时的气压是低于1标准大气压.(4)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适当减少水量、适当提高水的初温、加大酒精灯的火焰等;(5)烧杯底由于直接受热,所以温度会很高.邻组的温度比小阳的测量结果低,所以不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故答案为:量程;分度值;(1)98℃;不变;7;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部;(2)B;(3)当时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4)适当减少水量;适当提高水的初温.【点评】此题是观察水的沸腾,要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所以要会进行温度计的读数.同时考查了水沸腾的条件及特点,知道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要不断吸热.要知道水在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在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四、分析简答题(10分)19.提出问题:冰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猜想:冰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可能升高或不变.设计并进行实验:将碎冰和温度计放人试管,再把试管放入烧杯中的水中,让水没过碎冰,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按图进行加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各点,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如图所示.(1)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能分析归纳出冰在熔化过程有哪些特点?(写出两条即可)。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单元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1d94e5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2.png)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单元测试卷测试时间:4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分数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没有一般温度计时,可以用体温计测沸水的温度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容器底充分接触C.应当把温度计从水中取出来读数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2.医用体温计使用后的消毒方法是()A.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B.放在沸水中煮C.用酒精擦洗D.用清水冲洗3.0 ℃的冰与0 ℃的水相比较()A.0 ℃的冰比0 ℃的水冷B.0 ℃的水比0 ℃的冰冷C.0 ℃的冰与0 ℃的水冷热程度相同D.无法比较4.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它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则该图线可能是()A.冰的熔化图线B.松香的熔化图线C.玻璃的凝固图线D.铁水的凝固图线5.某饭店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能有热风吹到手上,手上的水很快被吹干,其主要原因是()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6.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C.冰雪熔化了D.冰棒冒出了“白气”7.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温度达到100 ℃才能沸腾,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水的温度不论高低,都可以蒸发C.水的温度达到100 ℃才能汽化D.水吸收的热量越多沸点就越高8.(多选)几位同学讨论课本中的熔点表时,发表了以下几种观点,正确的是()A.熔点表中各物质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B.熔点低于0 ℃的物质在常温下处于液态或气态C.熔点表中所列出的各种物质都是晶体D.熔点表中所列出的各种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时放出的热量一样9.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往往向水面吹气,下面关于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向水面吹气可以把开水的热量带走,使水变凉B.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C.向水面吹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D.吹出的气比开水的温度低,混合后使水变凉10.关于热胀冷缩现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冬季从户外拿进屋内的玻璃杯,可以马上倒入开水B.往储油罐中灌油时,不能灌得太满C.长距离输送暖气的管道,装有Ω形的伸缩管D.铁轨接头处留出一定的缝隙11.下列实例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白气”B.深秋的早晨草上出现霜C.夏天扇扇子觉得很凉快D.吃冰棒可以解热)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12.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体的CO2个物态变化过程: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干冰吸热熔解;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粒;e.水蒸气以干冰的核心凝结成雨滴;f.小冰粒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A.a、cB.a、d、fC.b、cD.e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我们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为____________,在柏油、松香、明矾、玻璃中___________是晶体.2.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①严冬之夜在玻璃室内一侧出现“冰花”_______;②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_______;③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冰棒,看见周围有“白气”_______;3.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开水烫伤严重得多,这是因为__________.4.在敞口的锅中烧水,直到水沸腾,再用猛火继续加热,这时水的温度将__________.5.为了缓解旱情,,执行人工降雨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__________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__为雨滴落在地面上(填物态变化名称).。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8f485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0.png)
一、选择题1.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采用水浴法加热后就没必要用碎冰做实验了B.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C.A图线中,2—6min段温度不变,说明此过程不需要吸热D.A图线中,2—6min段表示熔化过程,此过程需要吸热D解析:DA.碎冰块受热面积大,受热更均匀,实验效果更好,所以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同时也要用碎冰做实验,故A错误;B.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非晶体,所以该物质是蜡烛,故B错误;CD.由A图线可知,A图线对应的物质是晶体,2—6min段表示熔化过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关于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体温计可以测量开水的温度B.使用停表测同学百米跑成绩前,先按复位钮清零C.裁切窗玻璃前,用分度值为厘米的卷尺测量窗户的宽度D.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测量任何物体的长度B解析:BA.体温计的测温范围为35℃~42℃,开水的温度高于体温计所能测的最高温度,用体温计直接测量开水的温度,会损坏体温计;故A错误;B.使用停表测同学百米跑成绩前,先按复位纽清零,再开始计时;故B正确;C.窗户玻璃的宽度达几十厘米,甚至一米,且要求准确到毫米,应该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故C错误;D.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以选用其它的整数刻度作为临时的“零刻线”,在读数时再减去这一刻度值,即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也能测量物体的长度,故D错误。
故选B。
3.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B.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盒D.用地膜覆盖农田A解析:A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
把湿手伸到干手器的下方吹,能加快空气的流速,能加快蒸发;给盛有酒精瓶子加盖、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盒、用地膜覆盖农田,会减小液体的表面积,蒸发会减慢;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b653b4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58.png)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1、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7.8℃ ,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7.8℃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2、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B、内径细的升得高,示数亦大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D、内径粗的升得低,示数也小3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10℃ ;用它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是90℃ 。
若用它测得某容器中的温水为70℃ ,则温水的实际温度应为()A、56℃B、60℃C、75℃D、80℃4、学校在疫情防护期间,要求对每位师生每天进行体温检测。
当学生参加考试时,要求体温小于37.3 ℃的考生在常规考场考试,体温大于等于37.3 ℃的考生在备用考场考试。
某考生的体温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体温计的量程是35 ℃ ~45 ℃B、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检测该考生应该在常规考场D、体温计的制作原理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5、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A、冰全部熔化B、冰有少部分熔化C、水有少部分凝固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6、如图所示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已知海波的熔化温度是4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波在AB段处于固态B、海波在BC段既不吸热也不放热C、海波在BC段为固液共存的状态D、海波在CD段吸收热量7、冰箱的制冷剂在蒸发时()A、吸收热量,冰箱内部温度升高B、吸收热量,冰箱内部温度降低C、放出热量,冰箱内部温度升高D、放出热量,冰箱内部温度降低8、口罩作为防疫“神器”人人都必须佩戴,冬天在室外,如果口罩佩戴不严实,戴眼镜的同学,眼镜片上就会出现白雾遮挡视线,这个白雾是如何形成的()A、吸热熔化B、吸热汽化C、放热液化D、吸热蒸发9、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夏天用电风扇吹风能使人感到凉爽,这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B、用高压锅炖肉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高,水的沸点高C、通过撒盐的方法促使雪熔化,说明撒盐可以降低雪的熔点D、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糕会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10、房间装有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内表面B、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外表面C、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D、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11、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12、把一只温度计从20℃的酒精中取出后放到20℃的空气中,温度计示数()A、不变B、一直下降C、一直升高D、先下降后又升高最后不变13、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B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C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D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14、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草叶上挂满了露珠,到了初冬覆盖了一层霜,所以霜是由露珠变成的C、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了“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在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后一会儿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15、“ALS冰桶挑战”是一个让更多的人关注“渐冻”即“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慈善募捐活动,要求参与者将整悀的冰水混合物浇遍全身,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