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标志物PPT课件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PPT最终版(2024)
![急性心肌梗死PPT最终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db5be121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ca.png)
02
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如心律失 常、心力衰竭等,以改善患者的 预后。
12
药物治疗方案
镇痛类药物
如吗啡、哌替啶等,可 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2024/1/28
溶栓药物
如尿激酶、链激酶等, 可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 栓,恢复心肌的血液灌
注。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防止血栓形成。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心肌梗死的病因、症状、治疗 及预防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 我管理能力。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提供情感支 持和生活照顾,共同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2024/1/28
22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
06
来进展
2024/1/28
23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流行 病学和危险因素
2024/1/28
6
诊断与鉴别诊断
02
2024/1/28
7
诊断依据及标准
2024/1/28
典型临床表现
01
持续而剧烈的胸痛,常伴出汗、恶心、呕吐等。
心电图特征性改变
02
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等。
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
03
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
8
鉴别诊断及相关检查
01
02
03
不稳定型心绞痛
2024/1/28
药物治疗
使用利尿剂、ACEI、ARB等药物, 改善心脏功能。
机械辅助循环
对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ຫໍສະໝຸດ 可考虑使 用机械辅助循环装置,如IABP等。
17
其他并发症的应对策略
肺部感染
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如心律失 常、心力衰竭等,以改善患者的 预后。
12
药物治疗方案
镇痛类药物
如吗啡、哌替啶等,可 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2024/1/28
溶栓药物
如尿激酶、链激酶等, 可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 栓,恢复心肌的血液灌
注。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防止血栓形成。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心肌梗死的病因、症状、治疗 及预防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 我管理能力。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提供情感支 持和生活照顾,共同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2024/1/28
22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
06
来进展
2024/1/28
23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流行 病学和危险因素
2024/1/28
6
诊断与鉴别诊断
02
2024/1/28
7
诊断依据及标准
2024/1/28
典型临床表现
01
持续而剧烈的胸痛,常伴出汗、恶心、呕吐等。
心电图特征性改变
02
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等。
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
03
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
8
鉴别诊断及相关检查
01
02
03
不稳定型心绞痛
2024/1/28
药物治疗
使用利尿剂、ACEI、ARB等药物, 改善心脏功能。
机械辅助循环
对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ຫໍສະໝຸດ 可考虑使 用机械辅助循环装置,如IABP等。
17
其他并发症的应对策略
肺部感染
《心肌标志物检查》课件
![《心肌标志物检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4beecc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19.png)
05
心肌标志物检查的未来发展与展 望
心肌标志物检查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高灵敏度检测技术
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心肌标志物的检测将更加精准和灵敏,有 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心肌损伤。
自动化检测设备
新型的自动化检测设备将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 误差。
床旁即时检测(POCT)
便携式心肌标志物检测设备将使得床旁即时检测成为可能,为急救 和紧急情况下的诊断提供便利。
详细描述
B型钠尿肽是由心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在心衰时分泌增加,通过检测B型钠尿肽的浓度可以评估 心衰的严重程度,同时有助于预测患者的预后。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
总结词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具有早期诊断心肌损伤的优势,尤其在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详细描述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是心肌细胞内的低分子量蛋白质,在心肌损伤时快速释放入血,通过检测心型脂 肪酸结合蛋白的浓度可以早期发现心肌损伤,为及时治疗提供依据。
03
心肌标志物检查的方法与技术
心肌酶谱检测
总结词
心肌酶谱检测是心肌标志物检查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检测 心肌酶的活性,评估心肌损伤程度。
详细描述
心肌酶谱检测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的检测,这些酶在心肌损 伤时释放入血,通过检测其活性可以帮助判断心肌损伤的程 度。
肌钙蛋白检测
总结词
肌钙蛋白检测是心肌标志物检查的重 要手段,对诊断心肌梗死具有高敏感 性和特异性。
详细描述
肌钙蛋白是心肌细胞内的结构蛋白, 当心肌受损时释放入血,通过检测肌 钙蛋白的浓度可以早期发现心肌损伤 ,尤其在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 价值。
心肌梗死之心梗标志物PPT课件
![心肌梗死之心梗标志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dca1923186bceb19e8bb58.png)
男女发病比:50岁以前7:1 ,60岁以后1:1 发病地域:北方最高 发病时间:11月—3、4月份;以凌晨多发
10
急性冠脉综合症(ACS)
➢急性冠脉综合症(ACS): 世界上第一大死亡原因, 占人们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 在欧洲和美国,每年有超过5百万患者出院,
每年总花费2150亿美元。
(AMI)
导致冠脉持续、完全阻塞
● ST段抬高的AMI形成的血栓通常 为富含红细胞和纤维蛋白的红血栓。 而非ST段抬高型心梗通常为富含血 小板的白血栓所致
7
AMI引发心源性猝死-国内
• 2007年医科院研究结果提示,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 41.84/10万,全国每年约为54.4万,男性高于女性。
• 心脏病突发猝死名人:马季、高秀敏、古月、王小波、 侯耀文…
8
AMI引发心源性猝死-国外
• 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0万到40万的人死于心源性猝死( 70年代,约 60万/年);
• 在欧洲英、德、北欧等国也较多,心脏性猝死占猝死45~66%
• 在日本心脏性猝死每年超过3万人,约为交通事故死亡的3倍
• 1998年9月21日美国“超级女飞人” 格里菲斯-乔依娜因心脏病发作 在家中猝死;2004年4月19日凌晨麦当劳全球总裁吉姆·坎塔卢波 (Jim Cantalupo)家中猝死。
24
各指标的用途
适应症
B型尿 钠肽
辅助诊断急性心肌梗 死
-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进 行风险分级
✓
肌钙蛋 白I
✓
✓
肌酸激 酶同工
酶
✓
-
辅助诊断充血性心衰
✓
-
-
评估充血性心衰的严 重性
✓
-
-
10
急性冠脉综合症(ACS)
➢急性冠脉综合症(ACS): 世界上第一大死亡原因, 占人们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 在欧洲和美国,每年有超过5百万患者出院,
每年总花费2150亿美元。
(AMI)
导致冠脉持续、完全阻塞
● ST段抬高的AMI形成的血栓通常 为富含红细胞和纤维蛋白的红血栓。 而非ST段抬高型心梗通常为富含血 小板的白血栓所致
7
AMI引发心源性猝死-国内
• 2007年医科院研究结果提示,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 41.84/10万,全国每年约为54.4万,男性高于女性。
• 心脏病突发猝死名人:马季、高秀敏、古月、王小波、 侯耀文…
8
AMI引发心源性猝死-国外
• 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0万到40万的人死于心源性猝死( 70年代,约 60万/年);
• 在欧洲英、德、北欧等国也较多,心脏性猝死占猝死45~66%
• 在日本心脏性猝死每年超过3万人,约为交通事故死亡的3倍
• 1998年9月21日美国“超级女飞人” 格里菲斯-乔依娜因心脏病发作 在家中猝死;2004年4月19日凌晨麦当劳全球总裁吉姆·坎塔卢波 (Jim Cantalupo)家中猝死。
24
各指标的用途
适应症
B型尿 钠肽
辅助诊断急性心肌梗 死
-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进 行风险分级
✓
肌钙蛋 白I
✓
✓
肌酸激 酶同工
酶
✓
-
辅助诊断充血性心衰
✓
-
-
评估充血性心衰的严 重性
✓
-
-
心肌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ppt课件
![心肌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a8bf67804d2b160b4ec0bd.png)
心肌蛋白检测
不足之处:
由于窗口期长,诊断近期发生的再梗死效果较差
心肌蛋白检测
C反应蛋白(CRP):
CPR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肝脏是其主要的合 成器官,最近研究表明,人体其他部位如冠状动脉平滑肌细 胞、神经元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脂肪细胞、肾小管上皮 细胞等在炎症刺激或病理状态下都能合成和分泌CRP。
心肌蛋白检测
临床意义:
CRP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即可出现异常增高。 CRP能预测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再发缺血和 死亡的危险性。 心衰 、急性心肌梗塞后心脏破裂CRP升高。 CRP升高还见于发热、肿瘤、细菌感染、组织损伤、风 湿、外周血管病、移植排斥等多种疾病急性时,是全身炎 症反应的一部分。特异性差。
心肌标志物
心肌标志物(cardiac biomarkers):
是指在循环血液中可测出的生物化学物质,能够 敏感、特异地反映心肌损伤及其严重程度,因而可以用 作心肌损伤的筛查、诊断、评定预后和随访治疗效果的 标志。心脏标志物正常情况下,主要或仅存在于心脏, 在心脏或心血管异常情况下由心脏大量释放。
心肌酶谱检测
心肌蛋白检测
肌钙蛋白(CTn):
心肌肌钙蛋白CTn是由结构和功能各不同的3个亚单位 (CTnT、CTnI、CTnC)组成,参与肌肉收缩和舒张过程中钙离子 激活的调节蛋白。CTnT的作用是将肌钙蛋白复合物与原肌球 蛋白结合在一起;CTnI是肌钙蛋白与肌凝蛋白横桥之间结合的 有效抑制物。 CTnT和CTnI为心肌细胞特有,分游离和结合两 种形式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当心肌细胞缺血受损时,游离型CTn 迅速透过细胞膜释放入血,出现一个偏低的峰,所以CTn的早期 阳性率较高。当发生持续性或不可逆损伤时,心肌细胞坏死, 肌丝降解,引起结合型CTn释放,出现第2个峰且在血中持续时 间长 。
急性心肌梗死的识别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的识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dd676a376baf1ffc4fad61.png)
.
17
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血栓为富含红细胞及纤维 蛋白原的红色血栓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血栓为富含血小板的白 色血栓
.
18
ST段抬高心肌梗死特征心电图
心梗心电图分期 急性期 缺血性T波— 1.超急期 损伤性ST段—2.进展期 坏死性Q波— 3.确立期 亚急性期 T波演变 坏死性Q波 慢性期 坏死性Q波
.
6
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外膜
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并 扩展进入管腔
lip脂id c核ore
血栓
→
外膜
.
7
破裂的斑块
.
8
二 诱因
6Am~12Am 交感活性增加时 饱餐 重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用力大便时 休克、脱水、出血等 AMI可发生在无心绞痛病史的患者
.
9
病理
冠状动脉病变 AS + 闭塞性血栓( 96% )
.
35
心电图表现
病理性Q波传统标准 – 时限≥40ms – 振幅≥同导联的1/4R波
病理性Q波新标准 – 时限≥30ms – 振幅≥1mm
.
36
病理性Q波
.
37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性冠脉综合征广义包括:①ST段抬高型心梗、 ②非ST段抬高型心梗,③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 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共称“非 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虽然两者的病因 与临床表现极为相似,但缺血的程度、诊断标准仍 有明显不同 。
.
25
➢ ST段改变
ST抬高是心梗早期诊断和再灌注治疗选择的重要依据。 (1)标准: 2个以上相邻导联上新出现ST段抬高:V2~V3导 联,男性≥0.2mv或 女性≥0.15mv;和(或)其他导联 ≥0.1mv (2)ST段抬高的形态:随着缺血损伤程度的加重, ST段抬高可呈凹面向上型、 斜直型、凸面向上型,单向曲线 样逐渐进展的过程,严重者可出现墓碑型和巨R波型ST段抬高。
心肌标志物解读ppt课件
![心肌标志物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67b34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a.png)
B型钠尿肽(BNP)
用于诊断心衰和评估心衰的严重程度,有助于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心肌标志物的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法
通过酶与底物的显色反应,检测心肌标志物的浓 度。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
免疫荧光法
通过荧光标记抗体与心肌标志物的特异性结合, 检测心肌标志物的浓度。具有快速、准确、自动 化等优点。
乳酸脱氢酶(LDH)
与其他引起乳酸脱氢酶升高的疾病如肝脏疾病、肺部疾病等进行鉴别。
04 心肌标志物在临床实践中 的应用
心肌标志物在心血管肌钙蛋白、肌红蛋 白和CK-MB等在心肌梗死发生后 释放到血液中,通过检测这些标 志物水平可辅助诊断心肌梗死。
鉴别诊断
心肌标志物有助于鉴别诊断其他 原因引起的胸痛,如心包炎、心
心肌标志物解读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心肌标志物概述 • 心肌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 心肌标志物的解读方法 • 心肌标志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 心肌标志物研究展望
01 心肌标志物概述
心肌标志物的定义
01
心肌标志物是指在心肌损伤或心 肌细胞活性改变时,释放到血液 中的物质,用于诊断、监测和治 疗心肌相关疾病。
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 志物,对心肌梗死的诊断有重要
意义。
CK-MB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心 肌损伤的另一个重要标志物,尤其 在急性心肌梗死时明显升高。
AST和LDH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 乳酸脱氢酶(LDH)也可用于心肌 损伤的诊断,但特异性相对较低。
心肌梗死标志物
肌红蛋白
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用于诊断心衰和评估心衰的严重程度,有助于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心肌标志物的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法
通过酶与底物的显色反应,检测心肌标志物的浓 度。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
免疫荧光法
通过荧光标记抗体与心肌标志物的特异性结合, 检测心肌标志物的浓度。具有快速、准确、自动 化等优点。
乳酸脱氢酶(LDH)
与其他引起乳酸脱氢酶升高的疾病如肝脏疾病、肺部疾病等进行鉴别。
04 心肌标志物在临床实践中 的应用
心肌标志物在心血管肌钙蛋白、肌红蛋 白和CK-MB等在心肌梗死发生后 释放到血液中,通过检测这些标 志物水平可辅助诊断心肌梗死。
鉴别诊断
心肌标志物有助于鉴别诊断其他 原因引起的胸痛,如心包炎、心
心肌标志物解读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心肌标志物概述 • 心肌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 心肌标志物的解读方法 • 心肌标志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 心肌标志物研究展望
01 心肌标志物概述
心肌标志物的定义
01
心肌标志物是指在心肌损伤或心 肌细胞活性改变时,释放到血液 中的物质,用于诊断、监测和治 疗心肌相关疾病。
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 志物,对心肌梗死的诊断有重要
意义。
CK-MB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心 肌损伤的另一个重要标志物,尤其 在急性心肌梗死时明显升高。
AST和LDH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 乳酸脱氢酶(LDH)也可用于心肌 损伤的诊断,但特异性相对较低。
心肌梗死标志物
肌红蛋白
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急性心肌梗死-课件(PPT演示)
![急性心肌梗死-课件(PPT演示)](https://img.taocdn.com/s3/m/4b152b7048d7c1c708a14582.png)
三.再灌注心肌
起病3-6小时最多在12小时内,使闭塞的冠状 动脉再通,心肌得到灌注,濒临坏死的心肌 可能得以存活或使坏死范围缩小,减轻梗死 后心肌重塑,预后改善,是一种积极的治疗 措施。 常用的方法有溶栓疗法、经皮冠状动 脉介入治疗(PCI)、紧急主动脉-冠状动脉 旁路移植术 。
溶栓疗法
所有在症状发作后12h内就诊的ST段抬高的 心肌梗死病人,若无禁忌症均可考虑溶栓治 疗。发病虽超过12h但仍有进行性胸痛和心电 图ST段抬高者,也可考虑溶栓治疗。
常见心肌梗死的定位
梗死部位
广泛前壁 前间壁 前侧壁 侧壁
相对应的导联改变
V2-V5 V1-V3 V4-V6, Ⅰ,aVL Ⅰ, Ⅱ,aVL
下壁
后壁
Ⅱ, Ⅲ,aVF
V1,V2
心内膜下
任何导联
广泛前壁心梗
下壁心梗
前间壁心梗
后壁心梗
心肌损伤标记物
心肌损伤时,酶可从损伤的心肌细胞释放出 来,引起血清中相应的酶活性增高。与心肌 损伤相关的酶主要有天冬氨酸转移酶(AST)、 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或心肌肌钙 蛋白T(cTnT)在心肌纤维坏死时释放入血,是 目前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的标志物。
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尖区出现收缩中晚期喀喇音 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第一心音可不减弱,多发生在二尖瓣 后乳头肌,见于下壁心梗。 2.心脏破裂:常在起病1周内出现,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 造成心包积血引起急性心包压塞而猝死。室间隔穿孔,在胸 骨左缘3~4肋间出现响亮的收缩期杂音,常伴有震颤,但有 的为亚急性。 3.栓塞:见于起病后1~2周,可引发脑、肾、脾、四肢等 动脉栓塞。 4.心室壁瘤:多见于左心室。左侧心界扩大,心脏搏动广 泛,搏动减弱或反常搏动。ST段持续升高,X线和超声可见 左室局部心缘突出。 5.心肌梗死后综合征: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 发热,胸痛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物质过敏。
心肌梗死相关实验室检验 ppt课件
![心肌梗死相关实验室检验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9c71ae482fb4daa48d4b51.png)
急性心肌梗死
——相关实验室指标 检验科: 张黎
病因
•另外,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 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诱因:
1.过劳
2.激动 3.暴饮暴食 4.寒冷刺激 5.便秘
常用相关实验室指标
• 心肌酶谱: CK、CK-MB、Mb、 LD、 CRP 、 AST 、α-羟 丁酸
•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
由于Mb消除很快,因而是判断再梗死的良好指标。再梗 死发生后,血清可出现新的Mb浓度峰。
缺点:
特异性不高,为60%-95%,特别在早期心电图和其他标 志物都未变化时,单凭Mb决定是否使用溶栓治疗有一定 的风险。联合检测碳酸酐酶Ⅲ(CAⅢ)可提高AMI诊断 的特异性。 CAⅢ仅见于骨骼肌损伤时升高。
AST
用于较早期诊断AMI,也可以用于估计梗死范围大 小或再梗死。CK升高的程度与梗死的面积成正比 。 而且CK-MB高峰出现时间是否提前有助于判断 溶栓是否成功。 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CK-MB活性也升高。
心肌酶谱检测
CK作为AMI标志物的缺点:
➢早期诊断阳性率不高, AMI患者入院后6h内,总CK 活性最佳临界点仅能达到58%的敏感性和62%的特异 性,CK-MB可用于AMI早期诊断
IMA检测的优势:
IMA与心肌钙蛋白(cTn)的关系:
1. 心肌坏死后6 hrs cTn释放入血,而IMA在心肌缺血数分钟 后即可释放入血。因此,单纯靠cTn等心脏标志物作出ACS诊 断将迟于ACS的实际病程,早期可能漏诊。 2. cTn检测是回顾性的,即坏死已经发生。其检测的益处 在于可避免心肌进一步损伤的发生。 3. 如果疾病发生的同时采血,则cTn并未升高,对诊断意 义不大。 4. cTn升高并不全都是急性事件所致。对于ACS患者来说, 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发现,确诊心肌缺血的高危患者,并采取 积极的干预治疗措施——不能仅仅依靠cTn,因为坏死和缺 血连在一起是诊断ACS的重要条件。
——相关实验室指标 检验科: 张黎
病因
•另外,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 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诱因:
1.过劳
2.激动 3.暴饮暴食 4.寒冷刺激 5.便秘
常用相关实验室指标
• 心肌酶谱: CK、CK-MB、Mb、 LD、 CRP 、 AST 、α-羟 丁酸
•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
由于Mb消除很快,因而是判断再梗死的良好指标。再梗 死发生后,血清可出现新的Mb浓度峰。
缺点:
特异性不高,为60%-95%,特别在早期心电图和其他标 志物都未变化时,单凭Mb决定是否使用溶栓治疗有一定 的风险。联合检测碳酸酐酶Ⅲ(CAⅢ)可提高AMI诊断 的特异性。 CAⅢ仅见于骨骼肌损伤时升高。
AST
用于较早期诊断AMI,也可以用于估计梗死范围大 小或再梗死。CK升高的程度与梗死的面积成正比 。 而且CK-MB高峰出现时间是否提前有助于判断 溶栓是否成功。 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CK-MB活性也升高。
心肌酶谱检测
CK作为AMI标志物的缺点:
➢早期诊断阳性率不高, AMI患者入院后6h内,总CK 活性最佳临界点仅能达到58%的敏感性和62%的特异 性,CK-MB可用于AMI早期诊断
IMA检测的优势:
IMA与心肌钙蛋白(cTn)的关系:
1. 心肌坏死后6 hrs cTn释放入血,而IMA在心肌缺血数分钟 后即可释放入血。因此,单纯靠cTn等心脏标志物作出ACS诊 断将迟于ACS的实际病程,早期可能漏诊。 2. cTn检测是回顾性的,即坏死已经发生。其检测的益处 在于可避免心肌进一步损伤的发生。 3. 如果疾病发生的同时采血,则cTn并未升高,对诊断意 义不大。 4. cTn升高并不全都是急性事件所致。对于ACS患者来说, 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发现,确诊心肌缺血的高危患者,并采取 积极的干预治疗措施——不能仅仅依靠cTn,因为坏死和缺 血连在一起是诊断ACS的重要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急危重症的快速诊断解决方案
然而,不幸的是: • 约1/4患者缺乏典型临床症状→ 病史判断阴性 • 约1/2患者心电图没有ST段弓背抬高的表现→ 心电图判断阴性 • 心肌标志物检测:cTn和CK-MB在AMI发病后4-6小时才在血
液中逐渐升高→ 心肌标志物检测阴性
因此,发病6小时内的AMI,临床诊断假阴性率 极高 !!!
及时就医
黄金时间
快速诊断
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后0-6小时是治疗的黄金时间,
AMI发病后60min内得到治疗,死亡率约为1%;
若发病后6h才得到治疗,死亡率约为12%。
15
急危重症的快速诊断解决方案
我国AMI诊断和治疗指南倡议: 力争AMI患者到院30分 钟内开始溶栓,或在90分钟内开始行急诊PTCA治疗 ,即 早期再灌注治疗。 然而,中国AMI患者只有<30%患者接受早期再灌注治疗, 导致了AMI的高死亡率和致残率,其原因就是从发病到明 确诊断存在时间上的延误,因而错过了早期再灌注治疗的 黄金时间。
4
心肌梗死动态图解
正常血管状态
血管内壁开始形成斑块
导致血管闭塞,血流中断
心肌缺血,开始局部坏死
缺血持续,心肌扩大坏死面积
继续恶化,严重心肌梗死
5
什么是冠状动脉? 什么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分哪几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
急性心肌梗死(AMI) 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
• 2000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期间,上海市 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5. 2%
• 美国患AMI 90万/年,其中22.5万人死亡。至少 50%死于症状发作后1h内和到达急诊科之前。
11
急性冠脉综合症(ACS)
➢急性冠脉综合症(ACS): 世界上第一大死亡原因, 占人们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 在欧洲和美国,每年有超过5百万患者出院,
20
3、心梗标志物
21
心肌梗死标志物
1、cTnI:心肌肌钙蛋白I (cTnI)是心肌肌肉收缩的调节蛋白的一种;心肌细胞受到 可逆和不可逆的损伤时,cTnI就会从细胞里释放到血液中。
2、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心肌酶的同功脢之一,主要存在于心肌, 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上是一种很有效的指标。
• 两周前,美国佛罗里达州北朗德戴尔举行了拉塞尔·肖的葬礼。他是一 位60岁的科技博客作者,因心脏病死亡。 去年12月,另一位科技博客作者、50岁 的马克·奥钦特死于心脏病。同月,41岁 的奥姆·马里克心脏病发作但存活下来。 (南方日报 2008年4月8日)
9
AMI的发病特点
高危人群:男性,40岁以后,每增加10岁 患病增加2倍
心肌梗死标志物
石家庄禾柏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
目录
1 心梗临床背景 2 急危重症的快速诊断解决方案 3 心梗标志物 4 禾柏产品及推广策略
2
1、心梗临床背景
3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概念: 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
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 ➢心梗常见疾病类型:
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7
AMI引发心源性猝死-国内
• 2007年医科院研究结果提示,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 41.84/10万,全国每年约为54.4万,男性高于女性。
• 心脏病突发猝死名人:马季、高秀敏、古月、王小波、 侯耀文…
8
AMI引发心源性猝死-国外
• 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0万到40万的人死于心源性猝死( 70年代,约 60万/年);
3、Myo:肌红蛋白(Myo)是一种氧结合血红素蛋白,主要分布于心肌和骨骼肌组织。 在急性心肌损伤时, Mb最先被释放入血液中,在症状出现约2-3小时后,血中Mb可超 出正常上限,9-12小时达到峰值,24-36小时后恢复正常。
• 在欧洲英、德、北欧等国也较多,心脏性猝死占猝死45~66%
• 在日本心脏性猝死每年超过3万人,约为交通事故死亡的3倍
• 1998年9月21日美国“超级女飞人” 格里菲斯-乔依娜因心脏病发作 在家中猝死;2004年4月19日凌晨麦当劳全球总裁吉姆·坎塔卢波 (Jim Cantalupo)家中猝死。
17
急危重症的快速诊断解决方案
-心肌梗死标志物
➢ESC,ACC, AHA、WHF于2007年10月联合发表全球心肌梗死的统 一定义
➢定义标准:心脏生物标志物(最好是肌钙蛋白)增高或增高后降低, 至少有一次超过参考值上限的99百分位(即正常上限),并伴有以 下至少一项心肌缺血的证据 :1.缺血性症状、2.ECG提示新发的缺 血性改变(新发ST段变化或LBBB)、3.ECG提示病理Q波形成、4. 影像学证据提示新发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或存活心肌丢失;(1型 , 2型心梗)
★★★★★ ★★★★ ★★★ ★★
6
● AMI是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大多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
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
缺血所致
急性心肌梗死
●原因通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 稳定斑块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
(AMI)
导致冠脉持续、完全阻塞
● ST段抬高的AMI形成的血栓通常 为富含红细胞和纤维蛋白的红血栓。 而非ST段抬高型心梗通常为富含血 小板的白血栓所致
18
急危重症的快速诊断解决方案
19
急危重症的快速诊断解决方案
➢快速排除对伴有胸痛和/或急性呼吸困难的急诊患者尤 其有用,因为大多数患者不会有急性冠脉综合症或急性 心力衰竭: 疑似ACS患者中少于25%的人患有缺血性心脏疾病;
➢生物标志物检测有助于高效分诊,减少过度住院,有助 于风险分层和治疗指引。
男女发病比:50岁以前7:1 ,60岁以后1:1 发病地域:北方最高 发病时间:11月—3、4月份;以凌晨多发
10
AMI死亡率
• 北京地区MONICA研究发现:
– 急性冠心病事件病死率为63.7%,医院内病死率为39.3% (P<0.001)
– 发病后1 h内猝死者占死亡人数的1/3。发病后24 h内死亡 占总死亡的75.2%。
每年总花费2150亿美元。
12
2、急危重症的快速诊断解 决方案
13
急危重症的快速诊断解决方案
AMI治疗延误
就诊延迟
患者就诊延迟 基层医院转诊延迟 急诊室检测延迟
诊断方法本身局限
症状和心电图不典型 缺乏对早期AMI敏感
性高的检测指标 检测过程繁杂,耗时
长
14
急危重症的快速诊断解决方案
急危重症的快速诊断解决方案
然而,不幸的是: • 约1/4患者缺乏典型临床症状→ 病史判断阴性 • 约1/2患者心电图没有ST段弓背抬高的表现→ 心电图判断阴性 • 心肌标志物检测:cTn和CK-MB在AMI发病后4-6小时才在血
液中逐渐升高→ 心肌标志物检测阴性
因此,发病6小时内的AMI,临床诊断假阴性率 极高 !!!
及时就医
黄金时间
快速诊断
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后0-6小时是治疗的黄金时间,
AMI发病后60min内得到治疗,死亡率约为1%;
若发病后6h才得到治疗,死亡率约为12%。
15
急危重症的快速诊断解决方案
我国AMI诊断和治疗指南倡议: 力争AMI患者到院30分 钟内开始溶栓,或在90分钟内开始行急诊PTCA治疗 ,即 早期再灌注治疗。 然而,中国AMI患者只有<30%患者接受早期再灌注治疗, 导致了AMI的高死亡率和致残率,其原因就是从发病到明 确诊断存在时间上的延误,因而错过了早期再灌注治疗的 黄金时间。
4
心肌梗死动态图解
正常血管状态
血管内壁开始形成斑块
导致血管闭塞,血流中断
心肌缺血,开始局部坏死
缺血持续,心肌扩大坏死面积
继续恶化,严重心肌梗死
5
什么是冠状动脉? 什么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分哪几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
急性心肌梗死(AMI) 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
• 2000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期间,上海市 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5. 2%
• 美国患AMI 90万/年,其中22.5万人死亡。至少 50%死于症状发作后1h内和到达急诊科之前。
11
急性冠脉综合症(ACS)
➢急性冠脉综合症(ACS): 世界上第一大死亡原因, 占人们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 在欧洲和美国,每年有超过5百万患者出院,
20
3、心梗标志物
21
心肌梗死标志物
1、cTnI:心肌肌钙蛋白I (cTnI)是心肌肌肉收缩的调节蛋白的一种;心肌细胞受到 可逆和不可逆的损伤时,cTnI就会从细胞里释放到血液中。
2、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心肌酶的同功脢之一,主要存在于心肌, 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上是一种很有效的指标。
• 两周前,美国佛罗里达州北朗德戴尔举行了拉塞尔·肖的葬礼。他是一 位60岁的科技博客作者,因心脏病死亡。 去年12月,另一位科技博客作者、50岁 的马克·奥钦特死于心脏病。同月,41岁 的奥姆·马里克心脏病发作但存活下来。 (南方日报 2008年4月8日)
9
AMI的发病特点
高危人群:男性,40岁以后,每增加10岁 患病增加2倍
心肌梗死标志物
石家庄禾柏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
目录
1 心梗临床背景 2 急危重症的快速诊断解决方案 3 心梗标志物 4 禾柏产品及推广策略
2
1、心梗临床背景
3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概念: 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
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 ➢心梗常见疾病类型:
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7
AMI引发心源性猝死-国内
• 2007年医科院研究结果提示,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 41.84/10万,全国每年约为54.4万,男性高于女性。
• 心脏病突发猝死名人:马季、高秀敏、古月、王小波、 侯耀文…
8
AMI引发心源性猝死-国外
• 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0万到40万的人死于心源性猝死( 70年代,约 60万/年);
3、Myo:肌红蛋白(Myo)是一种氧结合血红素蛋白,主要分布于心肌和骨骼肌组织。 在急性心肌损伤时, Mb最先被释放入血液中,在症状出现约2-3小时后,血中Mb可超 出正常上限,9-12小时达到峰值,24-36小时后恢复正常。
• 在欧洲英、德、北欧等国也较多,心脏性猝死占猝死45~66%
• 在日本心脏性猝死每年超过3万人,约为交通事故死亡的3倍
• 1998年9月21日美国“超级女飞人” 格里菲斯-乔依娜因心脏病发作 在家中猝死;2004年4月19日凌晨麦当劳全球总裁吉姆·坎塔卢波 (Jim Cantalupo)家中猝死。
17
急危重症的快速诊断解决方案
-心肌梗死标志物
➢ESC,ACC, AHA、WHF于2007年10月联合发表全球心肌梗死的统 一定义
➢定义标准:心脏生物标志物(最好是肌钙蛋白)增高或增高后降低, 至少有一次超过参考值上限的99百分位(即正常上限),并伴有以 下至少一项心肌缺血的证据 :1.缺血性症状、2.ECG提示新发的缺 血性改变(新发ST段变化或LBBB)、3.ECG提示病理Q波形成、4. 影像学证据提示新发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或存活心肌丢失;(1型 , 2型心梗)
★★★★★ ★★★★ ★★★ ★★
6
● AMI是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大多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
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
缺血所致
急性心肌梗死
●原因通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 稳定斑块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
(AMI)
导致冠脉持续、完全阻塞
● ST段抬高的AMI形成的血栓通常 为富含红细胞和纤维蛋白的红血栓。 而非ST段抬高型心梗通常为富含血 小板的白血栓所致
18
急危重症的快速诊断解决方案
19
急危重症的快速诊断解决方案
➢快速排除对伴有胸痛和/或急性呼吸困难的急诊患者尤 其有用,因为大多数患者不会有急性冠脉综合症或急性 心力衰竭: 疑似ACS患者中少于25%的人患有缺血性心脏疾病;
➢生物标志物检测有助于高效分诊,减少过度住院,有助 于风险分层和治疗指引。
男女发病比:50岁以前7:1 ,60岁以后1:1 发病地域:北方最高 发病时间:11月—3、4月份;以凌晨多发
10
AMI死亡率
• 北京地区MONICA研究发现:
– 急性冠心病事件病死率为63.7%,医院内病死率为39.3% (P<0.001)
– 发病后1 h内猝死者占死亡人数的1/3。发病后24 h内死亡 占总死亡的75.2%。
每年总花费2150亿美元。
12
2、急危重症的快速诊断解 决方案
13
急危重症的快速诊断解决方案
AMI治疗延误
就诊延迟
患者就诊延迟 基层医院转诊延迟 急诊室检测延迟
诊断方法本身局限
症状和心电图不典型 缺乏对早期AMI敏感
性高的检测指标 检测过程繁杂,耗时
长
14
急危重症的快速诊断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