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五章钝化(4次)

合集下载

腐蚀学原理-第五章 金属的钝化

腐蚀学原理-第五章 金属的钝化
图5-8 氧化剂浓度的影响
若自钝化的电极还原过程是 由扩散所控制,则自钝化不 仅与进行电极还原的氧化剂 浓度有关,还取决于影响扩 散的其他因素,如金属转动、 介质流动和搅拌等。如图5-8 所示,当氧浓度不够大时, 极限扩散电流密度(iL1)小于致 钝电流密度(iPP,Fe),使共轭 阴、阳极极化曲线交于活化 区 (点1),金属便不断地溶解。 若提高氧浓度,使iL2>iPP,Fe 时,则金属便进入钝化状态。 其腐蚀稳定电位交于阳极极 化曲线的钝化区。此时氧通 过共轭极化使金属溶解,同 时与溶解的金属产物结合而 使金属表面发生钝化。
铁的溶解速度与HNO3浓度的关系(25℃)
5.1.2 阳极钝化

由钝化剂引起的金属钝化,通常称为“化学钝 化”。阳极极化也可引起金属的钝化。某些金 属在一定的介质中(通常不含有C1-离子),当外 加阳极电流超过某一定数值后,可使金属由活 化状态转变为钝态,称为阳极钝化或电化学钝 化。例如,18-8型不锈钢在30%的硫酸中会发 生溶解。但若外加电流使其阳极极化,当极化 到 -0.1V(SCE) 之后,不锈钢的溶解速度将迅速 下 降 至 原 来 的 数 万 分 之 一 。 并 且 在 -0.1V ~ 1.2V(SCE) 范围内一直保持着高的稳定性。 Fe、 Ni、Cr、Mo等金属在稀硫酸中均可因阳极极化 而引起钝化。
不锈钢的阳极极化曲线示意图
EF段:为氧的析出区。当达到氧的析出电位后,电流 DE段为金属的过钝化区。电位超过D点后电 流密度又开始增大。D点的电位称为过 密度增大,这是由于氧的析出反应造成的。对于某些 钝化电位Etp。此电位区段电流密度又增 体系,不存在DE过钝化区,直接达到EF析氧区,如图 大了,通常是由于形成了可溶性的高价 金属离子,如不锈钢在此区段因有高价 5-3中虚线DGH所示。

过程装备腐蚀与防护

过程装备腐蚀与防护

第一章腐蚀电化学基础一、概念及简答1.双电层金属浸入电解质溶液内,其表面的原子与溶液中的极性水分子、电解质离子、氧等相互作用,使界面的金属和溶液侧分别形成带有异性电荷的结构——双电层。

2.电极电位电极反应使电极和溶液界面上建立的双电层电位跃。

3.极化、极化曲线及极化图电池工作过程中,由于电流流动而引起电极电位偏离初始值的现象。

用来表示极化电位与极化电流或极化电流密度之间关系的曲线。

将构成腐蚀电池的阴极和阳极极化曲线绘在同一E-I坐标上得到的图线,简称极化图。

4.超电压腐蚀电池工作时,由于极化作用使阴极电位下降,阳极电位升高。

这个值与各极的平衡电位差值的绝对值称为超电压或过电位。

以η表示。

5.钝化金属表面从活性溶解状态变成非常耐蚀的状态的突变现象称为钝化。

6.去极化反应:发生在阴极上的吸收电子的还原反应。

析氢腐蚀其发生的条件析氢腐蚀定义:指溶液中的氢离子作为去极剂,在阴极上进行阴极反应,使金属持续溶解而被腐蚀。

条件:腐蚀电池中的阳极电位必须低于阴极的析氢电极电位。

7. 耗氧腐蚀其发生的条件腐蚀电池上的阴极反应由溶液内氧分子参与完成,称为吸氧或耗氧反应。

耗氧腐蚀的条件为:腐蚀电池中的阳极初始电位EºM必须低于该溶液中氧的平衡电位Ee,O28.金属腐蚀的热力学条件金属溶解的氧化反应若进行,则金属的实际电位必更正于金属的平衡电极电位。

E>Ee,M 去极化反应若进行,则有金属电极电位必更负于去极剂的氧化还原反应电位。

E<Ee,k 上述条件需同时满足。

9.腐蚀速度的工程表示方法重量法和深度法10.耐蚀性评定及其适用范围第二章局部腐蚀一、概念及简答1、应力腐蚀:在固定拉应力和特定介质的共同作用下所引起的破裂。

应力腐蚀产生的条件(特定材料+)固定拉应力+ 特定腐蚀性介质2、腐蚀疲劳:金属材料在循环应力或脉动应力和腐蚀介质的联合作用下,所引起的腐蚀。

(注意与疲劳断裂的区别)条件:变应力+腐蚀性介质3、磨损腐蚀:腐蚀性流体与金属以较高速度做相对运动而引起金属的腐蚀损坏,简称磨蚀。

金属材料学第四、五章 合金元素对工艺性能的影响

金属材料学第四、五章 合金元素对工艺性能的影响
§4.1 钢的强化机理与韧化途径
第四章 合金元素对钢强韧性和工材艺性料能学的—影西响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一、 钢的强化机制
➢ 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钢的强化机制就 是提高其屈服强度。
➢ 屈服强度就是使塑性变形开始时,滑移系上的临界切应 力,也就是使位错开动,增殖并在金属中传播所需要的 应力。
第四章 合金元素对钢强韧性和工材艺性料能学的—影西响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二、低碳马氏体具有较高韧性的原因(与中碳马氏体相比)
• ①、板条马氏体的亚结构为位错,且分布均匀,不 含或少含孪晶亚结构,而中碳马氏体的亚结构为孪 晶,其可用的形变系统少;
• ②、板条马氏体是平行生长的,造成显微裂纹的机 会少,孪晶马氏体为非平行生长而相互冲突,易造 成显微裂纹;
Ci--第i种固溶原子的固溶量 (不是钢中的含量)(重量百分 浓度);
第四章 合金元素对钢强韧性和工材艺性料能学的—影西响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2、固溶强化的韧化效果
• 固溶强化对塑性、韧 性的影响较大。
• 一般而言:合金元素 含量越多,强化效果 越大,其损害韧性亦 越严重。
• 但是唯一例外的元素 是Ni:在所有浓度的 情况下,均增加钢的 韧性。
注意:细晶强化是利用材料晶界强度高于晶内 强度的原理来实现材料的强化。一旦材料的晶界 强度低于晶内强化,细晶将不是强化材料的方法, 反而是弱化材料的途径。
第四章 合金元素对钢强韧性和工材艺性料能学的—影西响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细化晶粒对韧性的影响
细化晶粒同时也可增加钢的 韧性
晶粒越细,造成裂纹所需 的应力集中越难,裂纹扩 展所消耗的能量越高,而 且晶界越多,阻碍位错运 动的作用越大,韧性越高。 可用韧脆转化温度Tc衡量。 Tc越低,韧性越好。

金属的钝化

金属的钝化
氧化剂还原反应的阴极极限扩散电流密度大于金属的致钝 电流密度,即iLipp。
E
Ee4
E
f
Ee3
D
e
Ee2
Ep Ee1
d Cc

Epp
B

b a

A

0
lgip ik1
ik2 lgipp
lgi
易钝化金属在氧化能力不同介质中的钝化行为
5.4 金属钝化理论
1 成相膜理论 —— 表面生成薄、致密、覆盖性良好的独立
铁在HNO3溶液中钝化行为
电化学钝化——外加阳极电流使金属进入钝态
概念:P96 其根本是:阳极极化,电位升高
化学钝化——强氧化剂作用的结果 电化学钝化——阳极极化的效应
金属活性降低,腐蚀减弱
机械钝化 P96
5.2 有钝化特性金属的极化曲线(P97 Fig.5.2)
E
EO2 过钝化电位
Etp
初始稳态 钝化电位
2. 吸附理论 —— 不形成固相的成相膜,表面存在氧或
含氧粒子吸附层, 活性中心吸附氧,改变金属 / 溶液界面的 结构,阳极反应活化能显著提高。 与成相膜的差异在于其认为金属自身反应能力的降低
实验事实: 电容测量 :钝化金属表面不存在成相氧化膜; 电量测量:表面不足单分子氧的吸附层,金属即已完全 钝化。
Fe-Cr合金在10%硫酸中的钝化曲线(Cr 含量的影响)
• Cr 增加,致钝电流下降,维钝电流降低。致钝电位和活化峰电位负移 ,钝化区电位增宽, 说明Cr 增强钝性,提高耐蚀。
• 过钝化区发生析O2反应、Cr+6生成,进入二次钝化区。
钝化介质的性质和浓度
E
Ee4 Ee3

《材料腐蚀与防护》习题与思考题

《材料腐蚀与防护》习题与思考题

《材料腐蚀与防护》习题与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何谓腐蚀?为何提出几种不同的腐蚀定义?2.表示均匀腐蚀速度的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联系?3.镁在海水中的腐蚀速度为 1.45g/m2.d, 问每年腐蚀多厚?若铅以这个速度腐蚀,其ϖ深(mm/a)多大?4.已知铁在介质中的腐蚀电流密度为0.1mA/cm2,求其腐蚀速度ϖ失和ϖ深。

问铁在此介质中是否耐蚀?第二章电化学腐蚀热力学1.如何根据热力学数据判断金属腐蚀的倾向?如何使用电极电势判断金属腐蚀的倾向?2.何谓电势-pH图?举例说明它在腐蚀研究中的用途及其局限性。

3.何谓腐蚀电池?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可能引起的腐蚀种类。

4.金属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的基本区别是什么?5.a)计算Zn在0.3mol/LZnSO4溶液中的电解电势(相对于SHE)。

b) 将你的答案换成相对于SCE的电势值。

6.当银浸在pH=9的充空气的KCN溶液中,CN-的活度为1.0和Ag(CN)2-的活度为0.001时,银是否会发生析氢腐蚀?7.Zn浸在CuCl2溶液中将发生什么反应?当Zn2+/Cu2+的活度比是多少时此反应将停止?第三章电化学腐蚀反应动力学1.从腐蚀电池出发,分析影响电化学腐蚀速度的主要因素。

2.在活化极化控制下决定腐蚀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浓差极化控制下决定腐蚀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混合电位理论的基本假说是什么?它在哪方面补充、取代或发展了经典微电池腐蚀理论?5.何谓腐蚀极化图?举例说明其应用。

6.试用腐蚀极化图说明电化学腐蚀的几种控制因素以及控制程度的计算方法。

7.何谓腐蚀电势?试用混合电位理论说明氧化剂对腐蚀电位和腐蚀速度的影响。

8.铁电极在pH=4.0的电解液中以0.001A/cm2的电流密度阴极化到电势-0.916V(相对1mol/L甘汞电极)时的氢过电势是多少?9.Cu2+离子从0.2mol/LCuSO4溶液中沉积到Cu电极上的电势为-0.180V(相对1mol/L甘汞电极),计算该电极的极化值。

研究生-第五章 金属的钝化

研究生-第五章 金属的钝化

cp , p , F tp , b , icp
钝态越稳定
11
5.3 影响钝化的因素
二、阴极过程对钝化的影响
阴极反应对实测钝化曲线的影响 1. 氧化剂的氧化性弱 不锈钢+H2SO4(无O2)
2. 氧化剂较弱
不锈钢+H2SO4(含O2) 3. 中等强度氧化剂 中等浓度的HNO3 4. 氧化剂过强或介质中含活性离子 发烟HNO3 思考:自钝化体系是哪一种?
实验测定:环状阳极极化曲线
测定过程:
19
5.4 钝化曲线上的三个重要参数
讨论:利用b和 pp判断 体系是否发生点蚀
pp
金属不发生点蚀 原有小孔继续发展 ,但不产生新蚀点 金属表面出现新蚀点
pp b
b
20
5.4 钝化曲线上的三个重要参数
b和 pp:反映金属耐点蚀或缝隙腐蚀特征电位 b:反映钝化膜破坏难易 ,评价膜的保护性、稳定性
3. CD区:稳定钝化区
金属表面生成稳定钝化保护膜
2M 3H 2O M 2O3 6H 6e
p : 维钝电位
i p : 维钝电流密度
4. DE区:过钝化区
M 2O3 4H 2O M 2O7 2 8H 6e
或:
4OH O2 2 H 2O 4e
4
5.1 钝化作用
两种钝化的本质: 一致
钝化特征: (1)金属发生钝化时,电极电位正移 (2)钝化时,只是金属表面状态发生变化,整体性质不变 (3)钝化发生后,腐蚀速度出现大幅度降低 研究钝化现象的意义: 利用钝化现象控制金属的腐蚀 Ex: 钢铁表面钝化处理、冶炼时加入易钝化合金元素 有时要避免钝化的出现 Ex: 化学电源

第五章 金属的钝化

第五章 金属的钝化

3. 钝化理解的误区
(1)电位朝正的方向的移动 (2)腐蚀速率降低 钝化; 钝性的增加;
(3)阻化剂
钝化剂.
4. 钝化的特性曲线
(1)腐蚀基本规律与特性参数
过钝化 电位 击穿电位 孔蚀电位
E
Etp D
E
过钝化区
初始稳 定钝化 电位
稳定钝化区 EF Ecp Ec C B A lgip 维钝电 流密度 lgicp lgi 致钝电流密度 钝化电流密度
电流密度i(mA/cm2) 800 (由a~d,电位增加速度减小)

400
B
E
200
-250 |
A

C
0 +250 | +500 2 +750 |3| +1000 +1250 4
D
+1500 +1750 +2000 电位(mv) | 5 |



(2)钝化的特征 (a)钝态金属的腐蚀速率很低,但并没有停止。 (b)钝化可以在介质的一定范围内维持。 (c)金属变为钝态时,电极电位朝正的方向移动。 (d)钝化只是金属表面性质而非整体性质的改 变。 (e)钝化后的金属离开钝化环境后一段时间仍能 保持较低的腐蚀速率。

(5)溶液pH值 中性介质易钝化,酸性溶液钝化较困难, 某些金属在碱性溶液中生成易溶的酸性 物质,这种情况下也难钝化
腐蚀 腐蚀 钝态

(5)温度和搅拌
搅拌通过消除浓度极化使钝化变缓; 但是有氧时可能促进钝化。 温度升高通过提高钝化的临界电流密度 而使钝化变得困难缓。

2. 钝化的类型与特征 (1)钝化的类型
(a)化学钝化(Chemical passiviation) :金属与钝化剂作 用产生的钝化现象。

第四章钝化

第四章钝化

Fe、Ni、Cr、Mo、Al等在稀硫酸中均可发 生因阳极极化引起的钝化
钝化的定义
钝化就是指热力学不稳定的金属或合金由于阳极过 程受阻而引起金属腐蚀速度下降的现象。(或由于 阳极过程受阻而引起金属耐蚀性提高的现象。) 钝化是金属表面状态的突变,金属的本质没有变化 金属钝化后所处的状态称作钝态(Passive State) ,而 钝态金属所具有的性质称之为钝性。
EF与致钝电位EPP的关系: 二者很接近,但并不相同。两者之间可相差百分 之几伏,所以有时可把EPP近似地看作EF 因为: ①EF是钝化膜活化的电位,而EPP是产生钝化的电位; ②EF是在断电后测得的,而EPP是在通电下测得的,故 包含有钝化膜的电阻降和膜孔隙中溶液的浓度极化。
2)破裂电位Eb、保护电位EP及亚稳孔出现电位Em
过钝化区:金属 高价离子溶解, 钝化膜破坏,及 析氧反应 钝化区:形成钝化 膜电位维持在钝化 区可保护金属—— 电化学阳极保护
活化区:阳极金属 溶解(低价离子)
E Etp
•四个特性区 • 四个特性区 • 四个特性电位: • 四个特性电位 过钝化区 E0、 Epp、Ep、Etp • 两个特性电流:
4.2金属钝化的特性曲线
图4-3 可钝化金属的典型阳极极化曲线
A~B区:活性溶解区。金 属处于活性溶解状态,按 正常的阳极溶解规律溶 解,溶解速度受活化极化 控制。金属以低价的形式 溶解为水化离子。 M → Mn+ + ne E↑,i↑,基本服从Tafel规 律。 对于铁来说,即为: Fe → Fe2+ + 2e
C点:对应的电位称E维;电流i维 D点:过钝化电位Etp
D~E区:过钝化区 (Transpassive Potential) 。 电流再次随电极电位的升高而 增加,这是由于氧化膜进一步 氧化生成更高价的可溶性氧化 物。钝化膜被破坏,腐蚀重新 加剧。 E↑ , i ↑ M203+4H20→M20-7+8H++6e 如不锈钢中的六价铬离子的形 成即属此情况,它是由于钝化 膜被破坏,因而使金属的溶解 速度上升。

第5章金属的钝化

第5章金属的钝化

• (3)金属自钝化时氧化剂的浓度不能太高,否则钝化膜被破
坏,发生“过钝化”现象。
自钝化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
• (1).氧化剂的平衡电极电位Ee,c要大于该金属的阳极维钝电
位Ep,即
Ee,c> Ep
• (2).氧化剂还原反应的阴极极限扩散电流密度iL,必须大于 金属的致钝电流密度ipp,即 iL>ipp
曲线 III - 中等强度氧化剂,交点e 处于稳定钝化区。可发生强烈的再 钝化。如Fe在浓硝酸/不锈钢在酸;
钝化金属在氧化能力不同介质中的钝化行为
曲线 IV -很强氧化剂,交点f,金属可 发生严重腐蚀溶解。如不锈钢在发烟 的浓HNO3。
结论:
• (1)不是所有的氧化剂都是钝化剂,只有满足自钝化两个条 件的氧化剂才可以做钝化剂。 • (2)用氧化剂使金属自钝化时所用氧化剂的浓度必须超过某 一临界浓度值,若氧化剂的浓度低于“临界钝化浓度”, 不但不能使金属发生钝化,反而加速金属的自溶解。
钝化金属的阳极极化曲线
• C点:维钝电流密度ip 和维钝电位Ep。
• ip对应于金属钝化后的腐 蚀速度。
• ip 愈小,说明钝化膜的保 护性能愈好。
钝化金属的阳极极化曲线
• 4个区之四
D~E区:过钝化区(transpassive region) 钝化膜遭到破坏,腐蚀又重新加 剧,这种现象称为过钝化。
5.1.2 钝化体系的极化曲线
• 钝化的几个重要参数
• (、 DE
• 4个点:A、B、C、D
钝化金属的阳极极化曲线
4个区之一:
(1). A~B区 • Ecorr至Epp为金属的活化区(active region)。 对铁来说,Fe → Fe2+ + 2e

第5章金属的钝化

第5章金属的钝化

第5章金属的钝化铁、铝等金属在稀HNO3或稀H2SO4中能很快腐蚀,但是在浓HNO3或浓H2SO4中腐蚀现象几乎完全停止。

1836年斯柯比(Schobein)称金属在浓HNO3或浓H2SO4中获得的耐蚀状态为钝态。

从此,人们对金属的钝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现今钝化在控制金属腐蚀和提高金属材料的耐蚀性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经钝化的铁重新放入稀HNO3中也不会再溶解,因为铁处于钝态。

金属或合金受一些因素影响,化学稳定性明显增强的现象,称为金属的钝化(Passivation of metals)。

由某些钝化剂(氧化剂)所引起的金属钝化,称为化学钝化。

如浓HNO3、浓H2SO4、HClO3、K2Cr2O7、KMnO4和O2等氧化剂都可使金属钝化。

此外,用电化学方法也可使金属钝化,如将铁置于H2SO4溶液中作为阳极,用外加的直流电使铁的电位升高到一定数值(即阳极极化),也能使铁的表面生成钝化膜。

由阳极极化引起的金属钝化现象,叫电化学钝化或阳极钝化。

研究钝化现象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金属处于钝化状态能显著降低金属的自溶解和阳极溶解速度,保护金属防止腐蚀,但有时为了保证金属能正常参与反应而溶解,又必须防止钝化,如化学电源中电极的钝化常常带来有害的后果,使最大输出电流密度以及活性物质的利用率降低。

所以,长期以来,对钝化现象的研究受到很大的重视。

5.1 金属的钝化现象5.1.1 金属钝化的两种方式—化学钝化与电化学钝化1.化学钝化如果把一块铁片放在HNO3中,并考察铁片的溶解速度与HNO3浓度的关系(如图5.1所示),可以发现铁在稀硝酸中剧烈地溶解,并且铁的溶解速度随着HNO3浓度的增大而迅速增大。

当HNO3的浓度增加到30~40%时,铁的腐蚀速度达到最大值,若继续增加HNO3浓度超过40%,则铁的溶解速度就突然下降到原来的的1/4000,这一现象称为钝化。

如果继续增大HNO3浓度到90%以上,腐蚀速度又有较快的上升(在95%HNO3中铁的腐蚀速度约为90%HNO3中的10倍),这一现象称为过钝化。

第 4 章 金属的钝化

第 4 章 金属的钝化
不锈钢:碳钢中加入Cr(Cr%≥12%),Cr与Fe形成易钝化的合
金 Cr、Al、Ti等金属在空气中和许多氧化性的溶液中都易被钝化,
称之为“自钝化”金属
中国民航大学 理学院 2012-6-15 6
2. 电化学钝化:采用外加阳极电 流的方法,使金属由活化状态 转变为钝化状态
不含Cl-的电解质溶液中,阳极极
阴、阳极极化曲线有一个交点
E
交点位于钝化区
金属在该介质中自动进入钝态
Ep 极极化曲线交于过钝化区 钝化膜被溶解
ip
ipp
i
钝化金属在氧化能力不同的 介质中的钝化行为
中国民航大学 理学院 2012-6-15 21

成相膜理论
◦ 理论要点:金属与介质作用,在金属表面生成一层固态产 物独立相(成相膜)。成相膜非常薄,但是结构致密(孔 隙率小)、覆盖度良好,把金属与溶解机械地隔开,使溶 解速度大大降低。腐蚀体系能形成固态产物是钝化的先决 条件。 ◦ 实验证据:某些金属上能观察到膜的存在,并已测定了某 些钝态有实际意义的金属表面膜的厚度和组成。
中国民航大学 理学院
2012-6-15
16

自钝化体系:不依靠外加阳极极化金属就能自动进 入钝化状态的腐蚀体系(金属材料+环境)
◦ 自钝化是可贵的性质
◦ 是腐蚀介质中氧化剂的还原促进金属钝化 ◦ 自钝化与金属的本性有关,还与氧化剂的性质和浓度有关
中国民航大学 理学院
2012-6-15
17

自钝化的必要条件
Fe在浓硝酸的钝化膜厚度约为2.5~3.0nm,碳钢约为 9~10nm,不锈钢的最薄,但最致密,保护性最好 Al在空气中氧化生成的钝化膜厚度约为2~3nm

第四章-金属钝化

第四章-金属钝化
两种理论的差异涉及到钝化的定义和成相膜、吸 附膜的定义,许多实验事实与所用体系、实验方 法、试验条件有关
尽管成相膜理论和吸附理论对金属钝化原因的看 法不同,但有两点是很重要的
✓ 已钝化的金属表面确实存在成相的固体产物膜,多数是 氧化物膜
✓ 氧原子在金属表面的吸附可能是钝化过程的第一步骤
33
第34页/共40页
两个特征电流密度
ip、 imax
金属在整个阳极过程中,由于电极电位所处范围不 同,电极反应不同,腐蚀速度也不一样
11
第12页/共40页
4.3 金属的钝化过程
12
第13页/共40页
1. 氧化剂的氧化能力对金属的钝化行为的影响
f
Ept
e IV
d
c
III
Epp
a
b II
I
ip
易钝化金属在氧化能力不同的介质中钝化行为示意图
加入阳极性缓蚀剂,抑制阳极反应,使Ep和ip降 低
22
第23页/共40页
(2)影响阴极极化曲线
使真实阴极极化曲线向上、向右移动 使阴极反应在金属表面上更容易进行。比如铬镍
不锈钢在稀硫酸中不能钝化,加入低氢过电位合 金元素Pt,能够钝化 增加溶液的氧化性,增大总的阴极电流密度。如 加入强氧化剂(铬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等)、 通氧或增大溶解氧浓度
18
第19页/共40页
EF愈正,表明金属丧失钝态的可能性愈大;反之, 则容易保持钝态
EF与溶液的pH值之间存在线形关系 EF =EF0- 0.0591PH
(EF0为标准状态下的Flade电位)
19
第20页/共40页
4.4 金属的自钝化过程
20
第21页/共40页

第五章-金属钝化

第五章-金属钝化


氧化剂氧化性很弱,氧化剂的初始还原电位 Ee,k1<Ecp 交点a处于活化溶解区,金属不能进入钝态 对应Ec1和ic1处于活化溶解区
如Fe在稀H2SO4 不锈钢在无氧酸中
17
曲线 2 - 氧化剂氧化性较弱或浓度不高 Ee,k1>Ecp 交点可能在b、c、d,决定于不同的环境条件, 可有不同的钝化状态。 通过外加致钝电流密度钝化后自动维持钝态。
需要澄清的问题:



金属电位较正,钝化态更稳定?硬铝与纯铝 腐蚀速率降低就说明发生钝化? 缓蚀剂都是钝化剂?
9
二、金属钝化的特性曲线
1、金属阳极钝化曲线
(1)A-B段——活性溶解区 Ecp:临界钝化电位 icp:临界钝化电流密度 铁以低价形式溶解为水 Ep 合离子 Ecp FeFe2+ + 2e 金属按正常的阳极溶解, 曲线从金属平衡电位出发 ,电流随电位的升高而增 大 ,服从Tafel规律
Ep Ecp Ee
活化—钝化过渡区
B
活化区
A
3Fe+4H2OFe3O4 +8H+ +8e
ip
icp
11
金属钝化过程的阳极极化曲线
(3)C-D区——钝化区 金属处于稳定钝态,电 流密度几乎与电极电位无
E Etp
D C
E
过钝化区

Etp 过钝化电位 维钝电流密度
Ep
钝化区
ip
活化—钝化过渡区
Ecp Ee
氧原子在金属表面的吸附可能是钝化过程的第一 步骤
28






成相膜理论和吸附理论部有大量实验证据,证明这两 种理论都部分地反映了钝化现象的本质 都认为是界面现象 造成阳极溶解速度急剧下降的关键是在金属表面形成 第一层氧层,——吸附氧层(吸附理论)或氧化物膜 (成相膜理论) 在这层氧层的基础上继续生长形成成相氧化物层,则 进一步阻滞了金属的溶解过程,增加了金属钝态的不 可逆性和稳定性,大多具保护价值的钝化膜均与成相 膜有关。但不能否认吸附过程是第一步。 钝化的难易程度主要取决于吸附膜,而钝化状态的维 持主要取决于成相膜

全国通用版高中化学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全国通用版高中化学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每日一练)全国通用版高中化学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填空题1、现有1.92g 铜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计算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和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______。

答案: ;解析:(1)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 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 3(稀)=3Cu(NO 3)2+2NO↑+4H 2O ,HNO 3和Cu(NO 3)2都是可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可以写成离子,离子方程式为:3Cu+8H ++2=3Cu 2++2NO↑+4H 2O 。

(2)1.92g 铜的物质的量为=0.03mol 。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消耗3mol 铜生成2molNO ,则消耗0.03molCu 生成0.02molNO ,标准状况下NO 的体积为0.02mol×22.4L/mol=0.448L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当有3molCu 参加反应时,消耗8molHNO 3,其中只有2molHNO 3发生了化合价的变化,即只有2molHNO 3被还原,所以当0.03molCu 参加反应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

2、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为了保护环境,应减少二氧化硫在大气中的排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可生成亚硫酸,那么二氧化硫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__________。

(2)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 ①亚硫酸钠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亚硫酸氢钠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3Cu 8H 2NO 3Cu 2NO 4H O =+-+++↑+0.448L 0.02mol 3NO -1.92g64g /mol(3)二氧化硫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被氧气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①三氧化硫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__________;②氧气属于电解质或非电解质吗?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钝化( ) 第五章 钝化(4)
5.1金属钝化现象与阳极钝化 金属钝化现象与阳极钝化 5.1.1化学钝化与阳极钝化
化学钝化: 化学钝化 :Fe,Cr,Ni,Co,Mo,Ta,Nb,Ti等金属在强氧化性酸中腐蚀速度极低,发生 钝化现象。Mg能够在HF酸中钝化;Mo和Nb能够在HCl中钝化;Hg和Ag能在Cl-作用下钝化 。 钝化剂: 钝化剂:能使金属钝化的试剂,KNO3,NaNO2,KCr2O7…;空气,氧是常见的钝化剂; 特征: 特征:金属钝化后,金属的稳定电位或腐蚀电位发生显著正移,接近贵金属的电位。
5.4.2 介质影响
钝 化 能 力 与 氧 化 性 和 阴 离 子 特 性 有 关 : K2Cr2O7 钝 化 能 力 >H2O2,KMnO4。 非氧化性酸钝化能力:Mo,Nb在盐酸中;Mg在氢氟酸中;Hg,Ag 在含Cl-溶液中;Ni在醋酸,草酸,柠檬酸中。 临界钝化能力:钢在40~50%硝酸中钝化,在30%硝酸中保持钝态
Ip Ee E pp EF Ep E tr
Ee~ Ep : Tafel活化区; Epp~ Ep:活化-钝化过渡区;由于表面开始形成钝化膜,表面状态急剧变化的临 界过渡 状态;呈现电流振荡和负电阻现象; Ep~ Etr:钝化区;稳定的钝化状态;钝化膜生长和溶解达到平衡;Ip 钝化膜 生长必须的电流,如果停止提供电流,随着钝化膜的溶解,金属将重新活 化。 > Etr :过钝化区;金属生成高价可溶性氧化物,钝化膜破坏,腐蚀重新加剧。如果达 到析氧电位,OH-离子将放电氧化为O2析出。如果没有金属高价溶解,此过程不 属于过钝化。 为维持
EF=EF0-0.059pH ,EF0为标准状态下的Flade电位 EF0越负,pH值越高,金属越容易进入钝态。 Fe: EF=0.58-0.059pH 具有明显的活化倾向; Ni: EF=0.48-0.060pH Cr: EF=-0.22-0.116pH 钝化膜稳定性很高。
E F0
0 .6 0 .4 0 .2 0 -0 .2 10 20 30 40 C r%
5.3.2 吸附膜理论
钝化的原因是在金属表面或部分表面生成氧或含氧粒子吸附层,改变 了金属-溶液界面结构,使阳极活化能显著提高而钝化。钝化是金属表面 反应能力降低所致。 界面电容:钝化的Ni和18-8不锈钢界面电容变化不大; 钝化电量:极少电量(不够形成氧的单分子吸附层)能够使金属钝化 ; 铁-0.05mol/LNaOH:3mC/cm2电量; 锌-0.03mol/LNaOH:0.5mC/cm2电量; 铂-HCl中:6%表面充氧降低溶解速度4倍;12%表面充氧降低溶解速度 16倍。 氧吸附层理论: 化学角度:过渡金属表面不饱和键吸附氧后变为饱和,失去活性而 钝化。 电化学角度:吸附氧原子形成氧偶极子,改变双电层结构,导致金 属电位正移,降低溶解速度。
i
Fe~Cr合金的钝化倾向:25%的Cr使EF0下降到-0.1V;添加12%的Cr可以是合金 在很小的电流密度下进入钝态,并具有很高的稳定性。添加Cr,Ni元素的不 锈钢具有很宽的稳定钝化区。
5.2 金属的自钝化
1 2
3
4
1.弱氧化剂:阴极和阳极极化曲线 I 2 交于活化区。腐蚀状态处于活化状态 ——铁在稀硫酸中腐蚀;钛在除空气 I1 稀盐酸和稀硫酸中腐蚀。 2.较弱氧化剂:阴极和阳极极化曲 线交于活化区,过渡区和钝化区;如 I 3 Ee 处于活化区,则保持活化,不会钝化 ;如处于钝化区,则保持钝化,不会 活化;如处于过渡区,则为不稳定状 自钝化条件: 自钝化条件: 态,如起始处于钝化,因某种原因活 o 化,钝化膜得不到修复,则不会回到 • Ec > Ep; 钝化状态,将发生持续腐蚀——不锈 • I > i ; pp d 钢在非氧化性酸中,钝化膜的破坏得 铁在中等浓度硝酸中;不锈钢在含有Fe3+离 不到修复,导致腐蚀。 子的硫酸中;高铬合金在硫酸和盐酸中。 3.较强氧化剂:阴极和阳极极化曲 4.很强氧化剂:钝化膜被溶解,腐蚀加速 线交于钝化区。金属将一直保持稳定 ;碳钢,不锈钢在浓硝酸中。 的钝化状态。只要将金属浸入溶液, 将自动钝化——金属的自钝化现象。
5.1.3 Flade电位与金属钝态稳定性 电位与金属钝态稳定性
Flade电位:阳极极化使金属处于 E 电位: 电位 钝态后中断外加电流,测量电极 电位随时间的变化。电位在EF 电 位处又迅速负移,失去钝性,进 E F 入活化状态。金属刚刚回到活化 状态前的电位——Flade电位,接 近维钝电位Ep ;用来评价金属钝 态稳定性的参数。EF 电位越负, 越容易进入钝态。
5.3.1 成相膜理论
金属钝态是由于金属和介质作用后在金属表面生成致密完整薄氧化膜, 隔离了金属和溶液,降低腐蚀速度。 I2和KI甲醇溶液可以分离铁的钝化膜; 椭圆偏振技术可以测定钝化膜厚度;X-射线衍射,X光电子能谱测定成 分,结构。 膜的厚度:1~10nm;不锈钢—0.9~1nm;碳钢—9~10nm;铝—2~3nm; 膜成分:铁膜— γ − Fe2 O3,γ − FeOOH 铝膜— γ − Al 2 O3,多孔β − Al 2 O3 铬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硅酸盐,苯甲酸,氢氟酸,亚硝酸盐也能形 成钝化膜; 形成成相膜的前提条件:电极反应中能够生成固态产物。
5.1.2 阳极钝化曲线
Ee:金属平衡电位; 金属平衡电位; Epp:致钝电位; 致钝电位; EF:活化电位(Flade电位); 电位); 活化电位( 电位 Ep:维钝电位 Etr:过钝化电位; 过钝化电位; Ipp:钝化电流; 钝化电流; Ip:维钝电流; 维钝电流;
活化-钝化 活化 I pp 钝化 过钝化
腐 蚀 速 度
HNO3 %
阳极钝化:阳极极化导致金属从阳极溶解转化为停止 阳极钝化: 溶解的钝化状态。
18-8不锈钢在30%硫酸中会迅速溶解,但阳极极化到-0.1V vs.SCE后溶解速度迅速降低,在+1.2V以前一直保持稳定状 态。
钝化: 钝化:金属从阳极溶解转化为停止溶解的表面状态的突变。 钝态: 钝态:钝化后的状态。 钝性: 钝性:钝化后所具有的耐蚀性。 活化过程: 活化过程:钝性消失的过程。
5.4 影响金属钝化的因素
5.4.1 合金成分影响
Rmass
0.6 0.4 0.2
金属钝化趋势: 金属钝化趋势: 0 10 钝化对阳极过程的阻滞程度; Ti,Al,Cr(自钝化),Mo,Fe,Mn,Zn,Pb,Cu。 , , (自钝化)
20
30
40 Cr%
合金成分与耐蚀性相关性的n/8Tamman定律: 合金成分与耐蚀性相关性的 定律: 定律 固溶体耐蚀合金中耐蚀性组分恰好等于其原子百分数的n/8倍数时,合 金耐蚀性突然增高。 Fe-Cr合金铸造合金在 合金铸造合金在90C,85%H3PO4中经历 中经历120小时浸泡实验结果: 小时浸泡实验结果: 合金铸造合金在 , 小时浸泡实验结果 在1/8,2/8,3/8都出现耐蚀性突然增加。 耐蚀合金达到临界值后,金属表面才能形成完整致密的钝化膜。
氧化剂浓度对自钝化的影响: 氧化剂浓度对自钝化的影响:
2:H N O 3
H+
1:H N O 3
E e,Fe
E e,Ni
溶解氧浓度的影响: 溶解氧浓度的影响:增加 氧浓度增加钝化能力。 氧浓度增加钝化能力。 搅拌的影响: 搅拌的影响:
搅拌 1 静.3 金属钝化理论
钝化膜:金属同介质作用在表面上形成能阻滞金属溶解的电 子导体膜(电子隧道效应导体),该膜在介质中溶解速度很 低,使阳极溶解速度显著降低。可以为吸附膜,也可以为n (不锈钢)或p(Ni)型半导体氧化物。 化学转化膜:金属同介质作用在表面上形成非电子导体膜。 铝的厚阳极氧化膜,磷酸盐膜。 金属钝化膜结构的复杂性: 半导体氧化物; 复杂导电方式; 多层结构; 金属/膜进行膜生长过程; 膜/溶液进行膜溶解过程;
5.4.3 温度影响
温度低容易钝化;温度高难于钝化;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和氧化反应。
5.4.4 活性离子对钝化膜的破坏作用
Cl-,Br-I-离子能够破坏局部钝化膜 稳定性,导致点蚀。
i
3: Cl2: Cl1: Cl无Cl-
阴离子活化能力:Cl->Br->I>ClO4>OH->SO42-; 点蚀击破电位Epit: Cl-离子半径小,穿透能力强,能够 在扩散和电场作用下,经过一段诱导时 Cl − ↑ ,E pit ↓ 间,在钝化膜缺陷与铁形成可溶性化合 物,改变钝化膜导电性能,破坏膜的保 护作用。
Epit3 Epit1 Epit2
E
Cl-离子具有特性吸附能力,在金属表面与氧化性离子发生竞争吸附,并与金 属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产物,导致孔蚀加速。 Cl-能够破坏Fe,Ni,Co的钝化膜,不能破坏Ti,Ta,Mo,W,Zr的钝化膜。
结束( 第五章 结束(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